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之学校适应不良概要
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之学校适应不良概要学校适应不良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情感、行为等方面,甚至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以下是一位中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了解这个问题的发生及其解决办法。
患者简介:张同学,男,初三(3)班学生。
张同学在初中一、二年级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但逐渐发现自己在班级里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他对班里的同学总是心存敌意,感觉被孤立,自卑心理比较明显。
期末考试结束后很快他就会到附近的一所重点中学就读,但正值这个转变阶段,张同学的状态却让家人和老师十分担心和无奈。
咨询过程:一、第一次面谈在第一次咨询中,张同学情绪比较紧张。
咨询师针对他退缩不进、说话模糊、易激动等表现开始动身分析。
主要问题是张同学在新的学校环境下适应不良,他非常害怕失去自己的强势地位,因为他在原来的学校里开开心心当个人气王。
咨询师在分析张同学的情况时,发现他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合适的自我调节策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控制不够。
2、很难接受他人的意见和看法,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
3、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缺乏同理心。
例如,他把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告诉了其他同学,很明显是在攀比和炫耀。
二、第二次面谈根据第一次咨询的反馈,张同学将之前的问题看作自己做事方面存在的不足,否认了自卑和孤独的情感体验,认为之前的策略不能用于新的环境。
咨询师们听取他的看法后,得出了以下结论:1、张同学占据了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优秀分子”角色,对周围环境的改变缺乏应对措施和调整思路。
2、学校适应不良在当前多见,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过程带来不良的影响。
3、每个中学生的适应过程各不相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第三次面谈在第三次面谈中,张同学和咨询师一起商讨他在新的学校适应的策略和措施,包括积极参与活动、多向别人询问和听取他人的意见、发扬自己优越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沟通能力。
拯救迷途的羔羊——初一学生环境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
■ 辅导个案—— 初一学生环境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一、案例概况小李,女,14岁,初一学生。
个人成长史:正常生产,成长过程中无重大生活负性事件和疾病。
求助者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自幼身体健康,父母亲在她上小学时,为了给她提供一个良好的上学环境,弃农来到城市务工。
父母亲因为打工挣钱,无法很好地照料她的生活,从小经常把她托付给邻居照料。
后来,她的父母又生了一个男孩,由于“重男轻女”思想,对她的照顾就更少了。
据同学说,她在学校不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不好,喜欢交朋友,有很多社会上的朋友。
据母亲说,她晚上经常玩到很晚不回家,后来考中学时,由于成绩不好,考到了不理想的中学。
上中学后,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和新同学不能很好交往,放学后经常和考到其他中学的小学同学或者社会上的朋友聚在一起玩,不按时回家。
精神状态:近一个多月以来抑郁、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听讲。
在班上性格孤僻,不跟其他同学交往。
身体状态:精神抑郁,愁眉苦脸,眉头紧锁,毫无朝气。
社会功能:学习活动基本正常,但不能全神贯注投入学习,学习效率下降。
不主动与班上同学交往,但是交往过程和行为正常。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心情压抑,自卑,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等,这种状况有一月余。
个人陈述:我的爸爸妈妈经常在外面打工挣钱,很少关心我。
尤其我爸爸,一年才回来几次,在家待的时间很短。
在家里除了问我的学习,知道我学习成绩下降后打骂我,就没有别的话说。
而且我爸不让我妈给我买衣服、鞋子,每次和妈妈说要买衣服,我爸爸知道时,就指着衣服柜子说:一柜子的衣服,还买衣服?其实那些衣服早都小得不能穿了,他是怕花钱!他从来不打我弟弟,给我弟弟买衣服,买好吃的,我弟弟要什么都给买。
我恨他,一辈子都不想见他。
我在这个班里没有朋友,老师看不起我,同学们总是在老师跟前打我的“小报告”。
我放学后和小学的同学一起玩,小学的同学考到其他的中学,我去他们学校玩的时候,觉得他们的中学真好,老师也很和蔼。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3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3篇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变革,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篇1案例一:与老师对立,逃学上网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曾经教过的男生。
他是一个朋友的孩子——轩。
我见到他时,一个人在大街上溜达,身上背着书包,嘴里还吸着烟。
他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我,当我喊他的名字时,先是一愣,后急忙扔掉香烟,站在那呆呆得看着我。
也许是老师的身份,让他当时的表情就是诚惶诚恐。
我并没有批评他,只是嘱咐他早些回学校,因为那个时间段是学生在校上自习的时间。
第二天,他主动来到我的办公室,说出了他昨天逃课的原因。
轩本来是个不错的学生,好多老师都说他聪明,给我的印象也很好。
可在高一下半年学校重新调整了班级,轩离开了原来的班级。
新的环境让他感到很陌生,新的同学和老师让他感到很不适应,没能够很快的调整心态,融到新的集体中去。
有一天轩迟到了,新的班主任批评了他,这让他感到很不快。
第二天轩又迟到了,这次他是故意的,他不愿向老师认错,老师很生气,就请了他的家长,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轩不仅没有改正,而是选择了逃避,逃学去网吧待了一个上午。
后来就出现了开始我讲的情况。
轩对我说自己很想回到原来的班级,对原来的老师和同学很留恋。
自己非常担心在新的环境中和同学们处不好,怕被老师和同学们瞧不起,心情非常焦虑,产生了对立情绪。
案例分析:轩的行为是因为心情焦虑时间过长,自己长时间处于无缘无故又无法摆脱的紧张状态引起的。
通过和轩谈话了解到,其实到了新环境中后,他并没有和别人发生矛盾,而是自己过度担心、紧张的情绪使自己产生了焦虑心情,从而导致行为失常。
辅导态度及方法:一是理解接纳他,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
尊重他,信任他,宽容他,告诉他相信他讲的话都是实话,产生这种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绪。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分析记录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分析记录案例分析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XXX心理咨询室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XXX,男,15岁,初二学生。
研究成绩中下,智力较好,曾是我校机器人小队的主要成员。
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特别是在电脑方面。
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有一次,我在班级的电脑上整理些东西,他跑过来要帮我忙,我说不需要,他说了几句怪话走了,结果第二天我要他帮忙做事,他用一种敌视的眼光冷漠地回答我说:他做不到。
又有一次在体育课上因没站姿又嘲笑人家被老师批评,结果当场与老师顶撞并与另一位同学离开了操场。
还有一次在家,因外婆说他拿了她的一百元钱而埋怨他,与外婆吵了起来,还骂了外婆,事后母亲知道了又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因此而几天不理母亲,并且在家不好好做功课。
案例分析该生的行动一方面是是否看法不分,干事冲动,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青春期的一种施展阐发,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每每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XXX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施展阐发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原因,父母离异,母亲把他从六个月一手带大,孩子也因为从小没有父亲而自卑,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
而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
二是小学时参加机器人小队,得了不少奖,以此很自傲,很自以为是,而且没能正确的对待这些荣誉,助长了他的骄傲气焰。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办法1.与家长获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求全谴责,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在初中生活中,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初中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方面时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个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通过这个案例来探讨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明是一个初一的学生,他在学校表现出了明显的焦虑情绪。
他在上课时总是神情恍惚,注意力无法集中。
在与同学交流时,他也显得很内向和沉默。
在课后,他总是愿意独自呆在教室里,不愿意参加课外活动。
通过与老师和家长沟通,发现小明面临着学业压力和家庭关系的困扰,这中压力导致了他的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小明的个案,学校决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在班级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导学生学会应对学业压力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压力管理能力。
同时,学校还安排心理咨询师与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调整心态,面对学业和家庭的压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还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和支持。
通过班级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心理健康体验,帮助彼此建立健康的心理态度。
此外,学校还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小明逐渐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应对学业和家庭的压力。
他变得更加积极、开朗,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也逐渐变得顺畅。
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成功帮助小明解决了心理健康问题,使他更加健康地成长。
这个个案体现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获得帮助和支持,培养健康的心理态度,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信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初中生都能够受益于此,走向健康的成长之路。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1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1 不写作业的孩子丁某,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
成绩较差,不遵守纪律,上课总是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
不肯写作业,常因不写作业而旷课。
常干扰同学上课,爱拿别人的东西,同学们不喜欢他。
他自己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不接受同学的帮助。
父母是个体经营者,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发现问题既态度粗暴,动辄出手。
他不遵守纪律,干扰同学上课,爱拿同学的东西,有的同学对丁某的屡教不改而排斥他,看不起他,有的甚至讥讽和挖苦。
这使他对班集体产生抵触情绪,而不接受同学的帮助。
由于贪玩,完不成作业而旷课,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了学习兴趣。
在学校中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结果是自信的丧失,从而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丁某的父母是个体经营者,工作时间和作息时间都不固定,少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
可一旦发现孩子旷课或不完成作业,就态度粗暴,大打出手。
这种方式令丁某反感,产生逆反心理。
辅导方法1、个别面谈。
常与丁某作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在谈话中了解到,其实丁某也想完成作业,只是因为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认真听课,不懂就不会写了。
碍于自尊,他又不愿接受同学的帮助。
2、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①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丁某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
②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要求家庭多给丁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③指导家庭对策。
(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3、与丁某共同制定计划,对他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①要求丁某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
②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
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丁某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③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
在这个星期里,要求丁某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某中学的学生小明,在家长的离异影响下,情绪变得越来越低落,学习成绩也
一落千丈。
他的老师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并建议他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在心理咨询室,小明向心理咨询师倾诉了自己的困扰。
心理咨询师首先给予了
小明充分的倾听和理解,让他感受到了被关心和被重视的情感支持。
随后,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小明的交流,发现他内心深处存在着对家庭问题的焦虑和恐惧,导致了情绪和学业上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在与小明的沟通中,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和情绪调节技巧,帮助他重新建立了积极的情绪和学习态度。
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小明开始学会了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家庭问题,学会
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逐渐重拾了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他的成绩也慢慢有了起色,整个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和自信。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咨询,首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被关心。
其次,心理咨询师需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问题的根源。
最后,通过科学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重新建立积极的情绪和态度,引导他们走出困境,重拾自信,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心理咨询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
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应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和支持,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高一新生适应不良案例咨询报告
高一新生适应不良案例咨询报告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7-177-03摘要新生适应不良,是指初一或高一新生进入新的学校后,由于和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由此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的迷茫、困惑、痛苦情绪反应。
新生适应情况直接影响新生对新环境的认可,对自我的肯定,对新的学习生活的信心。
本报告详细叙述了咨询师以认知行为主义理论为指导,帮助一位高一新生调整心理,适应新生活的过程。
关键词高一新生适应不良案例一、一般资料来访者小宜,女,16岁,深圳市某全寄宿中学高一学生。
来访者从小身体健康,性格内向。
不爱交朋友,没有特殊的爱好。
家庭和睦,父母均为公务员,经济条件好。
家族成员均无精神疾病史。
来访者是独女,很受父母疼爱,从小很依赖,但由于管教很严,成绩一直很优秀。
在五岁时,有一天下午来访者睡醒后发现家里没有人,门是反锁的,连邻居都不在。
大声呼叫了好久也没有人回应,年纪还小的来访者以为自己被抛弃了,害怕得哭起来。
四个小时后,当家人回到家时,来访者已累得睡着了。
自此之后,来访者害怕一个人在家。
初一时,有一次来访者在表妹家玩得很晚,干脆就在那过夜。
半夜里想起爸爸妈妈,很想回家,于是偷偷哭了起来。
后来假称牙痛发作,由舅舅连夜送回父母身边。
那一次之后来访者从来没有在外过夜,也不喜欢父母出差在外。
生活一切都很顺利,来访者基本没有受过什么挫折。
今年考上了一所著名的寄宿高中后,全家很开心。
第一次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亲人生活,就感到很多的事情非常不顺利。
出现失眠,吃不下饭,紧张、想哭,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学习受到影响。
听了由咨询师主讲的《新生心理调适讲座》后,主动求助。
二、来访者自述主诉:最一个多月来睡眠差,食欲下除,感到自卑,不安,紧张,焦虑,对生活感到害怕。
个人陈述:自人上了高中后,离开亲人生活,内心很孤独。
新同学和老师都很冷漠,没有初中的同学那么亲切,感觉失落。
一想起以前初中的同学就想落泪。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第一,小明的学习压力过大。
小明所在的学校对成绩有很高的要求,课业繁重,考试频繁,导致他感到压力山大。
他认为自己必须取得好成绩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赞扬,否则会被他人看不起。
第二,小明在学校中遭遇了一些负面事情。
他曾被同学当众嘲笑和羞辱,这让他感到非常难过和自卑。
他开始害怕和他人交流,生怕再次受到伤害。
1.支持和接纳小明的情绪。
让小明知道他的感受是被理解和尊重的,让他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案例二:
第一,小红对学习的目标模糊。
她不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觉得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完成作业。
第二,小红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她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并且拖延做作业,加重了学习的压力。
总结:。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引言本文旨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进行分析。
我们将从一个个案例出发,探讨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案例一:研究压力引发的焦虑症该学生在学业上表现出色,但承受着巨大的研究压力。
这导致他产生了焦虑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和情绪波动。
他对自己的期望过高,无法应对研究压力。
此外,来自家庭和同学的期望也给他带来额外的压力。
解决方案:- 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的研究压力来源和具体困扰- 培养良好的研究惯,确保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和休息时间- 建立支持系统,包括教师、家长和心理咨询师等,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和调节活动,如运动、艺术创作等案例二:社交困扰引发的抑郁症该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经常感到困难和不安。
他缺乏自信,在人际互动中感到孤立和被忽视。
这导致他逐渐出现抑郁症状,如消极情绪、自卑心理和社交回避行为。
解决方案:- 建立积极的自尊心,通过鼓励和赞赏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提供社交技巧培训,帮助学生改善人际交往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培养合作和团队合作意识-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和处理消极情绪案例三:家庭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该学生的家庭存在问题,如亲子关系紧张、父母离异等。
他的行为问题逐渐显现,如冲动爆发、不良惯养成等。
他在家庭环境中感到不安和无助,无法适应变化。
解决方案:- 进行家庭辅导,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提供咨询支持,帮助学生理解家庭问题的影响,积极应对挑战- 提供学校支持体系,包括教师和学校心理辅导师等,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问题-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结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性的策略。
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联合起来,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解决方案,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适应障碍案例
案例报告范文--一例学校适应障碍的咨询案例报告一例学校适应障碍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一个初中女生王××,因上课回答问题时,被老师当众指责和同学哄笑,以致不敢去学校。
咨询师判断王××的问题是由于对自身要求过高引起的,因此运用认知疗法帮助王××调整错误的认知观念,并联合运用系统脱敏法改善王××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最终王××重新返校上学。
关键词:适应障碍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一、一般资料王××,女,16岁,初三学生,与父母同住。
父母为国家干部,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王××是独生女,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
8个月会说话,1岁会走路,3岁上幼儿园,当时能背唐诗100首,深得老师喜欢。
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好,没有被老师批评过。
12岁来月经,周期不稳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6岁以前父母同外公外婆一起住,父亲工作忙,在一起的时间少,母亲工作三班倒,多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6岁以后跟父母同住。
父母关系好,对她要求高。
从小活泼外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选择测试为SCL-90。
1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2.4,强迫症状1.7,人际敏感2.5,抑郁2.6,焦虑3.8,敌对1.3,恐怖1.3,偏执1.0,精神病性1.7,其他1.6;总分195;阳性项目数47个。
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害怕上学两个月。
个人陈述:诉在两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时发呆,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就根据当堂所讲内容猜测回答,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厉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心怦怦乱跳,双手发抖。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关于中专生适应障碍的案例报告摘要:这是一例关于心理适应问题的心理咨询报告。
通过对来访者所描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对其同学进行访问调查做出诊断,确定来访者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适应性心理问题。
与来访者进行沟通协商后,确定了咨询方案,经过八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基本解决,使之重新融入到新环境,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心理测验咨询目标评估诊断认知疗法一、一般资料张某某,女性,16岁,汉族,青州市某中专一年级学生,在学校寄宿。
二、主诉和个人自诉主诉:进入学校学习两个多月以来,一直心情郁闷,情绪低落,不能与人进行良好的交往,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内心感到烦恼、痛苦,情绪低落,有强烈的改变愿望,思索再三决定前来咨询。
个人自述:来访者自幼生活在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有一个弟弟。
自己从小学习成绩不错,为了替家长分担困难,早日工作,到职业学校学习,选择的是学前教育专业。
可是,进入职业学校以来,所学专业是自己未曾接触过的,学习方式同以前大不相同,周围的同学大都来自城市,他们性格活泼,开朗,突然感觉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受人关注,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而且不再担任学生干部职务,与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找不到工作,对不起在家的父母。
因此心情郁闷,时好时坏,无法安心读书,和同学的交往也不是很好。
对自己的未来很困惑,很茫然,不知该怎样做。
自己再三考虑,决定来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齐,有礼貌,眉头紧锁,低着头,说话声音细微,回答问题思路清楚。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求助愿望比较强烈。
通过了解得知来访者既往身体健康,小学、中学成绩都很好,但性格内向、胆小,人格完整,相对稳定。
求助者的问题大致是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
通过对同学的调查,得知该生独立意识比较强,经常独来独往,学习比较努力,不经常与同学交往。
同寝室的同学反映她有时候情绪比较低落,经常一个人发呆,不爱说话。
九年级个别学生心理教育案例
九年级个别学生心理教育案例
案例标题:九年级学生小明的心理教育
一、案例背景
小明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正面临着中考的压力。
最近一段时间,他常常显得焦虑、烦躁,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
班主任注意到小明的情况,决定联系心理教师,为小明提供心理支持。
二、心理问题分析
心理教师初步判断,小明可能出现了焦虑和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中考临近,家长和学校对他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他背负了较大的压力。
此外,小明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可能相对较弱,难以应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
三、心理教育方案
针对小明的情况,心理教师制定了以下教育方案:
1. 心理咨询:每周安排一次心理咨询,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来源,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2. 放松训练:教授小明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帮助他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3. 学习策略指导:为小明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 家校合作:与小明的家长保持沟通,引导他们合理期望小明,为其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教育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育,小明的情绪逐渐稳定,学习状态也有所改善。
他的成绩逐渐回升,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此外,小明还学会了运用放松技巧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五、总结与建议
心理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
对于类似小明的情况,建议学校和家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一例关于高中适应不良的辅导案例高中班主任工作案例(2)
一例关于高中适应不良的辅导案例“我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她们一定不会喜欢我!”案例呈现:小林满身疲惫地坐在辅导室的沙发上,秀丽的脸上挂着一串泪痕,她犹豫了半天,终于向我倾诉了心中的烦恼......小林从小父母离异,六岁跟着妈妈来到深圳生活,她性格文静乖巧、也很懂事,知道妈妈一个人照顾自己很辛苦,就希望把各方面都做好,不让妈妈操心。
升入高中后,小林第一次离开家,开始了住宿生活,但不知为什么,向来和同学们都相处不错的小林,近来在和室友们相处时却总是莫名地觉得紧张、压抑,生怕自己说错话或做错事惹室友们讨厌,担心自己被孤立。
这种担忧就像一座“大山”,天天压在小林的心头,让她吃不香、睡不安,上课也常常陷入走神的状态......第1次辅导:聚焦感受,探寻消极认知老师:听了你的倾述,老师能感受到你内心承受的压力和煎熬,也感受到了你特别想以更加放松的状态与室友们和谐相处。
小林:是的,但是这太难了,即便室友们实际上对我都很好,但我心里总有一个声音会出现,不停地告诉我:“她们一定不会喜欢我的!”(眼泪流了下来)老师:(拍了拍小林的背)老师看得出,其实你特别想和室友们成为好朋友,但内心的不安却让你在面对她们时充满了焦虑,你还记得第一次出现“她们一定不会喜欢我的”这个想法是什么时候吗?当时发生了什么?小林:(回想了一会儿)是在大概一个月前的某个周日,我们都从家里回到宿舍的那天。
老师:那天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吗?小林:那天小美带了很多零食来和我们分享,她一边分零食一边说,那些零食是她爸爸从香港特意给她买的,大家就都围着她说她爸爸真好,小美也一直在说爸爸最疼她了......我在旁边听着听着,突然头脑里轰的一下冒出了一个声音:“你看小美多大方、多开朗、多受欢迎,你再看看你,室友们一定不会喜欢你的,等哪天他们发现了你的自私、孤僻、发现你的真面目,一定会远离你的!”从那天以后,这个想法就一直围绕着我、折磨着我,我每天都会回想自己和室友们说没说错话,有没有做让她们觉得我讨厌的行为,现在我只要听到小美开朗的笑声,我就会莫名地感到压抑。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3篇
情境案例一:学业压力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最近在学校的考试中表现不佳,导致他产生了很大的学业压力。
他觉得自己无法应对这种压力,开始出现焦虑和失眠的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给予小明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帮助,引导他正确应对学业压力,避免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情境案例二:人际关系问题
小红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初中生,她在班级中很难融入集体,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
这种人际关系问题使得小红感到孤独和无助,严重影响了她的心理健康。
学校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红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提高她的社交能力,让她能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情境案例三:家庭问题影响
小华的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和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导致小华在家中感到压力很大,心情低落。
这种家庭问题对小华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家庭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能够更加快乐和健康地成长。
以上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的简要描述,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并给予关注。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这个案例涉及一名中学生在学业和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困难,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师的帮助。
案例分析
问题识别
学生在研究上感到压力很大,成绩下降,同时也面临人际关系问题,导致情绪低落和自信心下降。
解决方案
1. 建立信任关系: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便学生能够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问题。
2.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辅导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技巧和积极思考方法,以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和消除负面情绪。
3. 研究技巧指导:辅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并教授
一些高效的研究技巧,如时间管理、记笔记和归纳总结,以提升学
生的研究效果。
4. 培养积极人际关系:辅导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提供一些解决冲突和沟通技巧,以帮助
学生改善人际关系问题。
5. 鼓励寻求支持:辅导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寻求支持,包括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以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支
持和指导。
结论
通过以上的辅导方案,中学生在学业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可
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师在实施辅导过程中应密切
关注学生的反应和进展,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策略调整。
同时,辅导师也应保持对学生的保密性和尊重,确保学生在安
全和信任的环境中接受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是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对新的生活环境心理上有一些不适应,造成了成绩下降,家人关系紧张及同学关系淡薄等问题。
咨询师根据分析,主要采用认知行为治疗,使咨询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改变其认知模式,从而改善了求职者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问题,并使其树立了自信心,改善了师生、同学关系。
咨询过程完整、简洁,咨询方法恰当、有效,咨询效果较好。
【关键词】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周某,男,14岁,七年级学生,汉族,身高160厘米,体重47公斤,偏瘦,发育正常,五官端正,无重大疾病史。
父亲37岁,初中文化程度,性格倔强,很少和孩子交流。
母亲33岁,小学文化文化程度,性格柔弱。
两人在蔬菜批发市场开了一家门面房,家庭经济中等偏上。
周某有一个4岁的妹妹,但是父母寄希望于他。
父母均性格内向,其父性格倔强。
父母夫妻关系良好,家庭事务处理中父亲为主,母亲为辅。
家族中无人有精神病、自杀、弱智等问题。
二、个人成长史周某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在农村务农。
受封建思想影响,家庭对这个男孩的期望很高,希望孩子好好读书,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爷爷奶奶及母亲的教养方式为溺爱型,孩子只要想要,其母便满足他各种要求。
所以从小就形成了倔强的性格,一不如自己所愿,便和父母过不去,直到到达目的。
从小父母就不在家,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都与父母分离,很依赖自己的爷爷奶奶。
当时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又担任班干部。
从初一开始跟随父母外出上学,一直有抵触情绪,但从未告诉父母。
在学校一切正常,但平时不太说话,与同学交往正常,比较文静,学业在班级中为十名左右,担任小组长。
三、主诉周某称,到这个学校的第一学期不到一个月他就丢了父亲刚买给他的自行车,因此两天都没有上学,虽然是在校门口玩的时候丢的,但导致他对学校印象很不好。
后来因为班主任比较关注他,他感到了温暖,就没有离开。
这学期开学第一次美术课的时候他把腿伸到过道上,美术老师就踢了一下,他心理很反感,但是没有做出反应。
第二次课的时候他和同桌做了一下小动作被美术老师发现,拿着尺子在头上敲了一下,他一下站起来和老师对立了,后来家长来学校代他向老师道歉,此事就结束了。
可是从此他觉得很讨厌美术老师,他觉得这个学校一点都不好,老家的学校有自己从小玩到大的玩伴,老师也喜欢他,可是现在这成绩也不拔尖,老师又讨厌。
四、观察和他人反应求助者是被班主任带来的,进来低着头,手放在背后,整个人有些紧张。
但衣着整洁,而且都是名牌。
开始说话的时候声音就很低,后来讲到自己要回去上学的时候眼角还挂上了泪。
班主任和同学反映,该同学平时少言寡语,上课从不回答问题,课间也很少离开座位,也不太和同学说话,但还算正常。
此事发生后,拒不向老师道歉,坚持要回原来学校读书。
家长说孩子以前在老家总是考第一,性格也比较活泼,到这以后孩子整个像变了一个人,性格内向,回家也不爱说话。
想要啥必须满足,否则就闹脾气。
家长曾想也许把孩子送回老家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但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无法照顾孩子,所以就希望得到帮助,能让孩子在这个学校正常上学。
五、评估与诊断1、评估综合上述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出,求助者精神活动与智力正常,无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无重大躯体疾病表现,心理冲突是由现实生活事件(和老师起冲突)激发,导致外部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障碍,想回原来的学校。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病程不到一个月。
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是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出现紧张、忧郁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强烈,反应也只在美术课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不到一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样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
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
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不足3个月,问题也没有泛化。
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
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1)诱发事件:迁居、转学、遭老师批评。
(2)自身因素:性格上有遗传及环境所致的缺陷,内向、倔强、敏感、脆弱、交往能力不强,环境适应性差。
(3)学校因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多,采取了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
(4)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存在问题,母亲及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父亲性格倔强,母亲的性格比较柔弱与敏感,因此,孩子的问题与父母的性格也有关。
六、咨询目标的确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该求助者紧张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与同学建立正常交往,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状态。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改变其对新学校、新老师的认知,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应对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七、咨询方案1、方法和原理一方面,要去除对新学校产生的紧张、害怕退缩的情绪,要考虑到迁居、转学这一系列新问题对学生的影响,加上新老师的严厉批评,随之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首要之举。
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的情感和行为受他们对事件的知觉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取决于他个人的感受而是取决于人们自身构建的情景……是根据他们产生的想法不同,对此情景有相当不同的情感反映。
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咨询方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重建认知、信念,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了解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引导其看清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调整和修正思维方式。
二是帮助其建立自信心,促使其放宽精神视野,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成绩。
2、双方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过程中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举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4)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5)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7)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5小时咨询收费:每次100元人民币八、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收集资料;2、启动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3、引导学生转变认知,与其他建立良好同伴关系;4、结束巩固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4月8日找周某会谈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探寻改变意愿;(4)确定咨询目标、方式和策略;(5)使求助者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碍。
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2)与周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其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运用倾听、真诚地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等,使他消除教师对学校及其他教师的保护,从而对他持否定态度的顾虑。
从而能够更好地使来访者敞开心扉,说出真实的情况和情绪体验。
使他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一次很好的宣泄。
(3)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第二阶段:启动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2011年4月9日到4月15日)1、引导教师改变教育方法与态度。
首先与班主任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通过谈话,班主任认识到自己对周某的关心和爱护还是不够,因此,她表示将改变方式与周某再接近,并经常到周某家家访,给与他更多的关爱,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同时,她将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来消除当事人的不良情绪。
2、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并达成共识:全体教师应多关心他,尽可能不批评他,要努力改变教育教学方法,为全体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特别提醒美术老师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能主动找周某沟通,化解周某的抵触情绪。
3、引导同学们主动在课间找他玩,与其交流谈话,多发现他的优点并鼓励他,从而使其树立信心,消除自卑与不安全感,并与新同学建立友情;鼓励他多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展现自己的优势。
4、引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联手进行教育与训练。
首先,在交流中寻找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由于周某的母亲的溺爱,缺少和周某的交流也是致使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明确学校做法,探讨矫治方法,争取家长和当事人的配合。
经讨论,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表示愿意做的:A、在一段时间内避免与原学校同学接触,以免触景生情;B、双休日多带孩子到周围去散心,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他们的行动中,比如帮着父亲送货等,以增加和父亲交流的机会,也仍周某更理解家人的不易。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转变认知,与其他建立良好同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