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 主义 学 习观 在 语 文教 学 中的应 用
口 朋 立 文
( 陕西省 商南县 高级 中学 陕西 商南 7 6 0 ) 2 3 0
建 构 主 义学 习观 作 为 一 种 学 习 的 哲 学 ,最 早 可 以 追 溯 到 十 八 世 纪 的詹 巴蒂 斯 塔 ・ 柯 ( a a t t v o , 认 为 “ 们 只 维 Gi mb t i a i ) 他 s c 人 能 清 晰 地 理 解 自己建 构 的 一 切 ” 而 对 其 发 展 做 出 重 要 贡 献 的 当 ,
外 部 世 界 的 知识 ,从 而 使 自 身得 到发 展 。在 此基 础 上 维 果 斯基 ( o o — Y 进 一 步 研 究认 为 , 体 的 学 习 是 在 一 定 的 历 史 、 V gt g ) s 个 社
自 身 的魅 力 去吸 引 学 生 。 教 师 的 教 学 情 境 的 创 设 就 要 紧 紧 围 绕 教 学 目标 , 具 体 , 要 有创 意 , 启 发 性 。这 样 学 生 才能 去 探 索 、 有 思
生 要 对 其 分析 和 综 合 , 行 有 选 择 的 接 受 和 加 工 处理 。 知 识 的 进 即
获 得 不 再 是 单 向 的 , 是 双 向的 , 需 要 对 外 部 信 息 进 行 选 择 加 而 是 工 , 过 积 极 建 构 主动 赋 予 这 些 知 识 一 定 的 意 义 。 通
会 背景 下进 行 的 .社 会 可 以 为个 体 的学 习和 发 展 起 到 重要 的 支
持 和促 进 作 用 。这 样 就 使 建 构 主义 实 际 应 用 于教 学 过 程 创 造 了 条件 。建 构 主 义 学 习观 的核 心 就 是 建 构 的学 习 、 极 的 学 习 、 积 积 累性 学 习 、 目标 性 的学 习和 反 思性 的 学 习 , 为学 习是 主 体 主动 认 建 构 的过 程 , 主体 的地 位 和 作 用 是 第 一位 的 , 必须 重视 。应 用到
建构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
建构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本文将论述建构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者是主动参与的,是“意义建构者”,是自我发现和自我学习的。
同时,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要在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学习,因为文化和历史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基础,他们以此为依据建构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基于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和合作来获得新知识和经验。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一、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在建构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阅读时可以看到相关的图片、图表、音频和视频;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和更多元化的阅读材料。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加轻松自在地阅读,并且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二、利用情境和文化背景建构主义认为人的思维活动受到语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情境和文化背景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创造情境,例如让学生阅读有关文化和历史的文章,从而深入了解文化和历史。
教师也可以在阅读材料中加入当地文化和社会情境,让学生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样的,教师还可以用图片或文物等有形的文化产品,来让学生直觉地感受到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三、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因此,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发现。
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有关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归纳和综合新的知识。
例如,阅读一篇节日的短文后,教师可以采用同桌讨论、集体答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趣味和新思路。
四、合作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习的效率和自信心的提升。
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讨论、互相补充和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阅读理解的质量。
教学理论融入实践的例子(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指导,而实践则是教学理论的检验。
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探讨如何将教学理论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建构主义理论概述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知识是在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1. 知识观:知识不是静态的、客观的,而是动态的、主观的。
2. 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 教学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情境。
4. 学习观:学习是学生在情境中通过与他人、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教学理论融入实践的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目标应关注学生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1)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文本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 教学内容的选取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案例:《春天来了》教学内容:通过阅读《春天来了》这篇课文,了解春天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春天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春天的特点。
(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拓展:教师提供与春天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3. 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以下是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案例:《春天来了》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本文将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实施策略。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优势1.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情境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4.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
2.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完成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历史事件,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4. 注重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知识的动态性和情境性,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反思等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方式,构建物理知识。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旨在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点为教学单元的教学方式,以单元主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整合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实现语文教学的全面、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和效果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
二、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大单元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单元主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学习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大单元教学注重整合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核心素养理论核心素养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大单元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单元主题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阅读理解、表达交流、思维创新等。
三、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1.确定单元主题单元主题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性;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可探究性。
例如,可以选择“家乡的变化”作为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社会变迁等方面。
2.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例如,在“家乡的变化”单元中,知识目标为掌握描写家乡变化的词汇和句式;能力目标为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整合教学内容将单元主题与课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等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单元教学内容。
例如,在“家乡的变化”单元中,可以结合课文《我爱这土地》、课外阅读《家乡的变化》和实践活动“家乡的摄影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4.实施单元教学活动(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单元主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研究
擅 叠 :现如今很 多学校 进行 高中语文 的课程设计 时引入建构主义理论 ,来培养学生的语 文 自学能力,从 而理解语言课程 中的知识精 髓,建构主义理论 已经 是 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在学校 ,教师对知识的认知会反映到教学活动 中,会在教 学中出现个人知识建构的倾向 ,如果教师能够很好的引导,特有 助 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和知识框 架的建构 。下面就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探讨高中语文的教 学方法。 关奠 诩 :高中语 文 建构 主义 教 学方法
交流,语言只有在不断的交流才能得到提升 ,然而在实 际的生活 中由于母语 的 影响 ,导致英语语言环境不能有效地创造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我们可 以充分 利用多媒体资源 ,为学生创设一些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的情景 ,然后引导学生使 用英语进行交流 ,创设具有英语语言环境 的课堂氛 围。在具体使用多媒体进行 教学的过程 中,我们可 以在上课前或者刚上课 的时候播放一些 卡通对话 ,在观 看完动画对话后 ,老师可 以通过提 问的方式 ,让学生用卡通 中语句进行 回答, 然后引 出课堂的主要 内容 ,帮助学生进行学 习。这样 的教学方式要 比老师 一个 人在讲台上反复 的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更 能调动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 。在 实 际的课堂教学过程 中,老师只要轻轻点击 鼠标就 能将教学 内容通过动 画和 声音 的方式表现 出来 ,创设生动 的语 言课堂氛 围 这种教学方法取 得的效 果是其它 教学方式不能达到 。 ( 三 )创设更多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 时使用多媒体 既能提 供非常丰富 的教学 内容 ,还 能帮助教学任 务 顺利 的完成 ,既能培养学 生的学 习兴趣 ,又 能锻炼学生 的语言交 际能力 再 使用 多媒体进 行教学 的过 程 中,可 以运用适 当的方法对 学生进行 大容量 、高 密度 、快节奏地进 行知识 的讲解和锻 炼,极大地 提高 了课 堂效率 ,大幅度 的 提升 了教学质量 。英语教师 可以通过 使用多媒体 向学生展 示 图片 、动 画 以及 表格 的方式来 进行辅助教学 ,通过这些来激发 学生的听、说 、 读 、写的能力 , 对 已学过的知 识进行及 时的巩 固。通 过使用 多媒体进行 英语教学 ,不但大 幅
建构主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以《端午的鸭蛋》为例
建构主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端午的鸭蛋》为例摘要:心理学中建构主义的产生,对语文教学带来了重要影响,本文试阐述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并将其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以实现教育观念的积极转变,并将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关键词:建构主义;阅读教学;理论支撑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更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丰富的活动,在情境和活动进行中,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人物的所思所想,与文本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在参与学习中主动去建构知识,在语言文字中自由翱翔,达成学生入“境”,学生生“情”的效果。
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大胆创新,以心理学之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为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注入新血液。
一、建构主义的概述(一)建构主义的产生和概念建构主义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是心理学领域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
建构主义的奠基人皮亚杰曾对建构主义进行了系统而经典的论述。
他认为建构主义的核心主旨是:知识、信息是主客体在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建构起来的。
当代建构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了皮亚杰观点的同时,更加强调学习中的具体情境性、非结构性。
建构主义进一步揭示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已有经验建构理解的过程,突出了意义建构和社会文化互动在学习中的作用,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在此,笔者主要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中建构主义的运用。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结合教学,即教与学,关乎着教师与教学对象。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建构主义教学理念,首先就需要教师重新认识和建立师生之间的关系模式。
第一,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学生”。
虽然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是一个拥有无限成长可能的生命体,他们有权利独立地为自己的生命增添新的意义,即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可以基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个体体验去理解和接受文本意义。
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教学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实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实践策略和实施步骤等方面,探讨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实践。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念1. 学生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应以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经验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知识建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起来的。
3. 教师角色: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4. 真实情境: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5. 合作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果。
三、建构主义教学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2. 问题导向: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分析、讨论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
3. 互动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拓展。
4. 多元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技术支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知识的建构。
四、建构主义教学实施步骤1. 教学准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计划,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问题。
2.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建构主义及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建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是通过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1. 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需求,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 教学观建构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与同伴的交流以及与环境的互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4. 教学目标观建构主义强调教学目标应关注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
三、建构主义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
2.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篇作文。
3.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题。
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
- 专多 敬 卿
由瑞 士 心 理 学 家皮亚 杰提 出的 建 构主 义学 习理 论 , 因符合人 们的认知 规律 , 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 已成为国 内外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 想 。 建构 主 义理 论 的 内容 虽 丰富 , 但 其核 心 就 是一 句话 : 以学生为 中心 , 强调学生 对知识 的主动探索 、 主动发现 和对所 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那么 , 如何 在语 文教学 中运 用 建 构主 义学 习理 论 , 提 高学 生学 习的积极 性 , 让我们 的教学 更为有效 呢 ?
பைடு நூலகம்一 、 给 学 生真 实 的教 学情境
古宁 汉 说 : “ 学 习是 建 构 内在 的 心 理 表征 的过程 , 学 习者并不 是把 知 识从 外界搬到记 忆 中 , 而是 以 已有的 经验为基础 , 通过与外界的相互 作用 来建构新 的理 解 。 ” 正 因为人们生成 对所知觉事物 的意 义 , 总是与他 以前 的经验 相结合 , 所 以运 尉 哈当的 教学 技巧和教学手段 , 创设情境来唤起学 生 已有的体验 以获得新知就显得尤 为 重要了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语文教学改革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语文教学改革探讨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基础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本文结合我国基础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来探讨基础语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旨在更加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学习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括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即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顺应和建构当前所学的新知识。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景的重要性,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知识。
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以及学生和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1.利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景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以创设学习情景方式展开教学,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使学生主动地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与新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应做出更多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应用自己的能力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2.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种 认识 是主 体 能动 选择 、主 动建 构 的过程 ,其 中心在 于 学生 的
“ ” “。 学
所谓 “ 课程场 ”是指 由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启发、激励 ,围绕 课程主题所形 成的学 习氛围 。高 中语文 “ 课程场” 由 解 、沟通 、主 理
体参与、互动 四个活性 因素构成 。它们是形成课程机制不可或缺的因 素, 也是 建构 高中语文 “ 课程场”的基本内容。引入建构主义理 论 ,
2 建构学生主体参与为本位的高中语 文 “ 课程场”
构 ,案例教学仅仅是可 供选择的教学模 式之 一 , 不是全 部。每一种 而 教学模式都各有其局限和优长 ,只有 以主体 参与程 度为标 尺 , 才能衡
量 出高 中语文教 学的实 际效果 。
参考文献
f 周 瑾 . 构 主义 理论 在 高 中语 文课 堂教 学 中的 运 用… I 1 1 建 由一 堂 语
一
以主体参与为本位的高中语文案例体验 “ 课程场”可以表示为: “ 学生一 主体 参与一 活动一 生 命体验 ”。师 生在主体参 与活动 中与 教学材料相遇 ,必然融为一体 ,积极互动。教师与学生不是简单对立 的主 、客体关系 ,而是 具有鲜 明的主体 性。在 该系统 中 , 学生通过对 案例体验课程一系列活动的参 与,体验 着一种人生 意义 ,他们通过案
例分析、角色扮 演、社会 实践参 与到教 学过 程中 , 体验知识 的魅力 , 培 养学习兴趣和热情 。因此 ,主体参 与过程从 某种 意义上来看也是学 生生命体验 的过程 ,这种体验使学生在 课程运行 中不断获得发展 自己 的动力 。
3 建构主体参与为主导 的高中语 文案例体验教学模式
( ) 1 通过案例体验 教学模式设计 ,建构高 中语文学 习环境 ,培 养学生在 问题解决 中自主学 习的能力 。建构主义主张 “ 在问题解决中
语文教学与建构主义理论
( 三) 建 构 主 义 的 教 学理 论
既 然知识 是学 习者 自我建 构 的结
果 ,那 么教学 就不是传 授 、灌输 知识
的活动 ,而是 一个激发 学生 建构 知识
的 过 程 。 整 个 社 会 文 化 以及 学 生 在 生
也 是建构 主义观 点 的核 心所在 。儿 童
的认 知结构 是通过 同化 与顺应 过程 逐
一
、
建构 主 义 的 基 本 理论
习 中 ,学 生 之 所 以 主 动 积 极 ,是 学 习
的 。教育 部新 提 出 的 “ 档案 袋 评价 ”
( 一)建构主义 的概念
建 构 主义也 译作 结构 主义 ,是 由 瑞 士哲 学 家 、心理 学 家让 ・ 皮 亚 杰 于 1 9 6 6 年 提 出的 。皮 亚杰 的理论 充满 唯 物辩证 法 ,他坚持 从 内因和外 因相 互 作用 的观点 来 研究 儿 童 的认 知 发展 。 皮 亚杰从认 识 的发 生和 发展这 一角 度 提 出了认识 是一种 以主 体 已有 的知 识 和经 验为基 础 的主动建 构 的观 点 ,这
( 一)原有经验是 自主建构 的基础
学生 的原有 经验 在 自主建构 中具 有基 础性地位 ,其 意义正 如奥苏 贝尔 所说 : “ 假 如让我 把全部 教育 心理学 归结 为一条 原理 的话 ,那 么我将 一 言 以蔽 之 ,日 :影 响学生 唯一最重 要 的 因素就是学 习者 已经知道 了什 么 。要 探 明这一点 ,并据此进行教学 。 ”
建 构 主 义认 为 ,学 生 在 探 究 、学 习 中 , 总 是 在 已 有 的 知 识 基 础 上 , 以 自 己 的
验体会 也是独 特的 ,学 生 常常会 对一
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桥市一中语文组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大石桥一中宋丽波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因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已成为国内外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虽丰富,在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主张:(1)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先于或者独立于学习者而存在,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结果,是一种意义的建构,具有个人性、情境性。
(2)学习观。
学习者的学习或知识建构是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其基本模式或流程就是:面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学习者产生困惑、问题或兴趣→学习者调用自己的身心器官和己有的身心器官和己有知识结构→学习者强化与他人、社会、整个世界的相互作用→学习者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
(3)学生观。
学习者之所以积极主动地对面临的各种刺激产生反映,是因为学习者本身就有建构知识的潜能、动机和可能性,所以,认知或学习不是发现已经客观存在的知识、接受知识的活动,而是探究、发明、建构知识的作用或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但其核心就是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呢?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注意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进行了一些尝试: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中,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如学习《杨修之死》一课,我在课前播放了刘欢的《好汉歌》,课上我这样导入:“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生:《水浒传》)俗语有云:‘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推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7篇)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篇1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为教育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合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营造了另一种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生也不是单纯的学;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更好的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创造有利的教学情景,促进其交流与合作。
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很好的发挥,也是教育教学所一直向往的境界。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20世纪8O年代建构主义兴起,并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哲学上,建构主义受到后现代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知识社会以及科学史的影响。
因此正如斯拉文所说:“在教养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他叫法不一,但更多的称他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体学派学习理论在当今的进一步发展,其奠基人皮亚杰明确指出,人不是发端于主客体,而是发端于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其核心主旨是知识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来的。
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认知心理中的图式理论等均对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了影响。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阐述和理解来探思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且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于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
而且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虽然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相同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观是一种关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参与的学习理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学习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从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建构主义学习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注重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文本和话题。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材和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背景和文化的文本,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文本来拓宽视野和增加文化认知。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可以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然后以小组讨论或报告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互相评价和反馈,教师则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给予专业意见和建议。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探索和建构知识,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学习理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建构自己的语文知识。
比如,在教学《诗歌》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觉得诗歌中的意象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探讨和建构诗歌的意义。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活动,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可以更好地建构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小组讨论来分析一篇文章的意义和结构,或者共同创作一篇短文。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激发彼此的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来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情境和任务性的项目,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去应用和建构语文知识。
比如,通过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或者创作一个故事情节的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运用语文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建构知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方式来应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运用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人文性、审美性都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全新的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科学语言等素质的培养,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滥觞于18世纪的建构主义理论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经过皮亚杰等的努力,逐渐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它认为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就是内化与顺应的过程,在内化和顺应的矛盾中追求平衡,在平衡中产生新的矛盾,于是又在矛盾中寻求平衡,而二者又是不断上升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实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摆正“教材”的位置,搭建知识平台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发展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原有的内化知识的基础上,在接触到新的信息的时候二者往往产生矛盾的冲突,进而寻求能够顺应的平衡,这个寻求的过程就是知识的重新的建构的过程。
而教育的实质又是人的发展,任何限制学生发展可能和发展空间的行为都是缺乏民主和人道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具体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把“教材”作为教学的材料,知识建构或者重新建构的主体,而不是传统认为的知识的承载主体,学习了苏轼的《定风波》,就应对苏轼的人生经历、思想观念、文学成就有细致的了解,对他不同时期的词的风格有基本的把握,进而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观,乃至苏轼对词坛的影响和对今天我们人生态度的影响。
而不是仅仅在于对《定风波》这一首词的理解与记忆。
学习《别了,
不列颠尼亚》,不仅要体会其中的民族自豪感,还要明确新闻的写法,更重要的是会写新闻。
把教学文本看成学生知识重新建构的平台,一切教育行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狭隘的知识结构或者好似自以为的结构基础上的建构,它只是基点或触发点。
二、摆正教师的位置,发挥学生的建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一句话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绝对不是“先知”,是知识重新建构过程中需要的合作的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源的提供者,当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发现者和知识的建构者。
知识建构的“触点”的提出和点燃也需要教师。
如听一位老师上《祝福》时,首先引导学生从鲁四老爷的角度来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分析人物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最终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阶级深入挖掘出了悲剧的根源,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分析、表达的能力。
还有一位老师上作文课“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时,就是用生活中的事例给学生搭“脚手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总结出什么是思辨。
这些都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另外,教师的职责更重要的是联系文本的“外在”知识与学生
已有的“内化”知识,在共同的交流和探讨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内化”的不足和“外化”知识的精彩,进而建构新的知识。
在上《苏武传》一文时,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苏武曾两次自杀寻死,但为什么后来又千方百计的活下来。
二是根据历史新课标对民族英雄的定义,苏武还是不是民族英雄?这两个问题就是学生在“内化”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对国家尊严、外交使命、民族英雄有了深入的认识,更难得的是认识到了在现在国家统一的和平年代,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等问题。
又如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分析林冲这一形象时,学生对林冲最后杀人的行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都说明学生在自主的思考、探究,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就可充分激发学生探索“外在”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种主动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三、教学设计强调情景、协作和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建构
传统的教学设计强调知识点和教学程式化、条理化,将提问的问题和讨论问题预设化,把知识的传授看成教学的目的,把教学的程式看成课堂成功与否的标志。
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应从“学生为中心”出发,要在学习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这要求教学设计中要创设“情境”,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更好的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思考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如《雨巷》,通过播放以此改编的舞蹈,把学生带入烟雨中的江南小巷,学生才能真正体味到诗中朦胧的情感。
其次在教学设计中要看重学习环境的设计,这个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学习目标,同时在此环境中学生不仅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
这需要教师作更多的准备,花更多的心思,问题的设计是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不是完成教学目标,还是那位上《祝福》的老师,作为全市示范课,内容没讲完,但谁都不会说不成功,她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充分发挥的学习环境,真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又如上《归去来兮辞》时,正在疏通课文,学生提出“抚孤松而盘桓”中的“孤松”是不是表达诗人孤独的情感,这是我没注意到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是学生在思考问题,在运用以往的知识思考,我停下要讲的内容,专门就这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结果效果非常好,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更深入了。
这也让我认识到好的学习环境有多重要。
教学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所以设计学习环境才是主要的。
四、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学生观
建构注意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同时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
而在现在的高中,学生总是在被动学习与厌学的恶性循环中轮回。
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注重个体差异的同时加以外部引导。
如上《孔雀东南飞》受当代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对刘兰芝与焦仲卿的行为提出质疑是正常的,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探索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学会历史的、辨证的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下,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我想这对于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