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2000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统一,从而使1978年的大纲正式定名为《小学数学教学大 纲》,这充分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 今天,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需要,更名为《义务教育阶段
数学课程标准》.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
1.什么是“教学大纲”
• 我国过去的课程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两部分.教 学大纲是我国学习苏联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 • 教学大纲实际上是规定教学工作的一个纲要性文件.大纲
2.2.从借鉴到具有中国特色
• 1952、1956年的两个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仿照前苏联的. • 1963年的大纲是贯彻“调整、充实、提高”的方针,总结了 全面学习前苏联和群众性教育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
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家要实现四个现代化,邓小平 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 因此,1978年的大纲从精简传统的算术内容,增加代数、几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国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历史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数学教学经历了全面学习苏联的 创建阶段,总结经验的调整阶段,受到“文革”冲击的破坏 阶段,逐步提高的复兴阶段和深化改革的繁荣阶段.先后颁 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主要有:
时间 1950
名称 《小学算术课程暂行 标准(草案)》
• 但是,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并不等于课程
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
• 课程标准对某方面或某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主要体 现为在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因此,课
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 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 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 • 但是,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 体问题(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 价的具体方法等),则不做硬性的规定.
高中数学竞赛大纲(2006年修订)
⾼中数学竞赛⼤纲(2006年修订)中国数学会普及⼯作委员会制定教育部2000年《全⽇制普通⾼级中学数学教学⼤纲》中所列出的内容,是教学的要求,也是竞赛的基本要求。
在竞赛中对同样的知识内容,在理解程度、灵活运⽤能⼒以及⽅法与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等⽅⾯有更⾼的要求。
“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也是应遵循的原则。
因此,本⼤纲所列的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的实际情况,旨在使不同程度的学⽣都能在数学上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注重贯彻“少⽽精”的原则。
全国⾼中数学联赛全国⾼中数学联赛(⼀试)所涉及的知识范围不超出教育部2000年《全⽇制普通⾼级中学数学教学⼤纲》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内容,但在⽅法的要求上有所提⾼。
全国⾼中数学联赛加试全国⾼中数学联赛加试(⼆试)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接轨,在知识⽅⾯有所扩展;适当增加⼀些教学⼤纲之外的内容,所增加的内容是:1.平⾯⼏何⼏个重要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托勒密定理、⻄姆松定理。
三⻆形中的⼏个特殊点:旁⼼、费⻢点,欧拉线。
⼏何不等式。
⼏何极值问题。
⼏何中的变换:对称、平移、旋转。
圆的幂和根轴。
⾯积⽅法,复数⽅法,向量⽅法,解析⼏何⽅法。
2.代数周期函数,带绝对值的函数。
三⻆公式,三⻆恒等式,三⻆⽅程,三⻆不等式,反三⻆函数。
递归,递归数列及其性质,⼀阶、⼆阶线性常系数递归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数学归纳法。
平均值不等式,柯⻄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切⽐雪夫不等式,⼀元凸函数。
复数及其指数形式、三⻆形式,欧拉公式,棣莫弗定理,单位根。
多项式的除法定理、因式分解定理,多项式的相等,整系数多项式的有理根*,多项式的插值公式*。
n次项式根的个数,根与系数的关系,实系数多项式虚根成对定理。
函数迭代,简单的函数⽅程*。
3.初等数论同余,欧⼏⾥得除法,裴蜀定理,完全剩余类,⼆次剩余,不定⽅程和⽅程组,⾼斯函数[X],费⻢⼩定理,格点及其性质,⽆穷递降法,欧拉定理*,孙⼦定理*。
4.组合问题圆排列,有重复元素的排列与组合,组合恒等式。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综述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综述作者:房元美,房元霞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08期摘要:从数学内、外部两种视角对数学思想得到的理解,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双基”教学要求的演变,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典型教学实验以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实践四个方面论述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综述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具有较高的统摄和概括水平,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元素,所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符合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研究和中学解题方法的实际需要。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含义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总称,但对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两个术语,数学教育界目前还未形成权威性的定义。
下面选择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张奠宙先生在《数学方法论稿》中认为:“数学思想,尚不成为一种专有名词,人们常用它来泛指某些有重大意义的、内容比较丰富、体系相当完整的数学成果。
当我们讨论它的价值,即将变化过程趋势用数值加以表示,使无限向有限转化时,人们就讲“极限思想”了。
为了将这两重意思合在一起说,于是也有‘极限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之类的提法。
”而“数学方法是人们从事数学活动时所使用的方法”。
蔡上鹤先生在《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一文中认为:“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
”“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过推导、运算和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
”张先生站在数学的角度,从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出发来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明确、具体,易于理解。
蔡先生从方法论的角度,按照认识的一般规律来阐述,宽泛、概括。
其实,两位先生的说法并不矛盾。
于是,我们朴素地认为,“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
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邵光华,刘明海(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想的专门语言,具有抽象性、准确性、简约性和形式化等特点。
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对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表达及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数学语言分为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表语言,三类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在数学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应用和理解方面,数学语言有其自身特点,深层结构常重于表面内容,句法分析常先于语义理解。
在数学教学方面,要加强数学语言的意义理解和表达,注意数学语言的语义转换、数学语言符号引入的自然性,以及数学语言句法特点分析等。
关键词:数学语言;数学交流;语义转换;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作者简介:邵光华(1964—),山东单县人,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刘明海(1967—),山东潍坊人,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
一、加强数学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诚如斯托利亚尔所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1](224)学习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学习数学语言,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数学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
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数学作为一种语言,已经不只是描述自然科学的语言工具,也成为描述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门类的语言工具。
掌握好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描述科学和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工具,即数学化的手段。
中学许多课程中都使用了数学语言(如向量、统计表、统计图、几何图形等),数学语言的掌握直接关系到这些学科的学习。
如果数学语言不过关,将难以阅读和交流,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难以听懂、看懂别人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观点,如可能不知“翻一番”“增长一倍”“降水概率为0.6”“同比增长10%”等所云。
如果在数学语言表达(即数学化)方面能力缺乏,学生可能就只会死记硬背文字表达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而不能将其符号化、形式化,不能把自然语言形式转化为符号语言或数学表示形式,将概念法则与公式沟通。
(完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摘要]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来,新课程标准以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给数学教师带来全新的教育思考,这也将改革现有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本文对新课程标准执行后课程结构上的变化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作者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一、课程结构的变化1.课程结构的设置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国际课程发展的潮流。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通过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实施来体现这一要求的,《大纲》的课程结构是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一种的课程模式,高中按“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办法安排,即高中一年级、二年级设必修课,学完必修课进行会考,高三分流,学完理科和文科数学后参加相应的高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标准》)改革课程结构,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扩大选择和发展空间,为不同基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
在《标准》中,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等5个课程系列构成。
在选修系列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
学生做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转换。
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在课程内容、方向、层次上进行更多的选择赋予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时数为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标准》主要通过调整必修课时,在课程时数上给予了必要的保障,《标准》必修课总课时数从《大纲》上的280课时减少到180课时,而其余的课时转移到选修课程,即适当地限制体现对学生共性发展要求的必修课时,加大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选修课时,这就使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可自主选择选修课的课时数大大增加,既统一,又灵活,增强教学的弹性,无疑使扩大选择性更可能落实到实处。
高中数学竞赛考试大纲及必备辅导书汇总,尖子生请收好
高中数学竞赛考试大纲及必备辅导书汇总,尖子生请收好!首先,强调一点: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学数学竞赛,要想学习数学竞赛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高考数学可以轻松应对;•对数学竞赛有兴趣,自发选择学习数学竞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高考涉及的其他学科不存在太大问题,或个人的竞赛前景远优于高考前景。
数学竞赛需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很大的,并且如果因为学习竞赛受挫而导致对数学产生负情绪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我从不提倡“全民竞赛”。
当然,如果你恰好符合以上的四个条件,那么你一定要学习竞赛。
为什么?因为学习数学竞赛的好处很多。
与其他学科竞赛一样,学习数学竞赛除了能在升入高校方面获得保送或降分的优惠外,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乃至今后的学术研究或是社会工作是尤为重要的。
当然,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高校的吸引力是最大的。
而2016年新发布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中,其中的变化值得深思:•取消“校荐”,考生需自己报名;•“年级排名”不再是报名条件;•门槛抬高,审核更为严格;•报考专业一定要与特长匹配;•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之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
我们最需要关注的点有三个:① 由于校荐被取消,年级排名也被废除,原本校内成绩突出的学生很难走自招,而自招的报名人数会上升,竞争更加激烈;② 据了解,985高校自招的初审底线是竞赛拿到省二以上,而北清更是要求拿到省一,门槛的提高导致了28万申请自招的学生只有4万余人通过初审,8千余人获得资格,初审和复审的通过率均低于20%;③ 现在的自招考试要求不超过两科,考试的科目和专业是相匹配的,而绝大多数专业的考试科目都有数学,因此数学竞赛的比重是很高的。
总的来说,新的政策直接导致的是各高中年级排名较高的学生更难上清北(难以进入博雅领军,难以获得自招资格,裸考进清北的人更少),而间接导致的是更多的学生走上了竞赛这条道路。
因此,若你有足够的实力,精力和时间,那么竞赛将是你们的不二之选。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对比分析——从目标维度的角度看
面袁从内容的差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袁主要依据是教育目标分类学曰第三方面袁内容的差异表明我国数学基础教育的发展袁发现叶标
准曳对教师的一些启示遥研究是为了进一步分析叶标准曳与叶大纲曳的差异袁从目标维度的角度深入探讨袁理解新课程的野新冶处袁为教师
提供更好的理念袁实施在教学中袁从而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遥
揖关键词铱叶标准曳 曰 叶大纲曳 曰 目标维度 曰 教育目标分类学 曰 启示
. 认 价A值知l观领l冶域维R袁度i情g关感h注领t了s域情和R感动e领作s域e技r袁能这v领也ed是域.一袁叶个标很准大曳的的野发情展感遥尧态布度卢与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情感领域分类层次见表 3遥
类别
定义或内容
1.接受
学习者感受到某些现象或刺激的存在
2.反应 3.价值的评价 4.组织
表2 布卢姆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对于我国教育实践影 响很大袁叶大纲曳目标阐述的野了解冶尧野理解冶尧野掌握冶这三个层次 很大程度受布卢姆六个层次的影响袁根据叶大纲曳中野了解冶尧野理 解冶尧野掌握冶的含义袁大致对应于布卢姆的野知识冶尧野领会冶尧野应 用冶袁但是野理解冶可能也有野分析冶等层次的成分袁野掌握冶也有野综 合冶尧野评价冶等层次的成分遥 叶大纲曳中的三个层次的提法是借鉴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袁结合我国当时的应试教育现状袁三个 层次的提法更是从考试的角度出发的遥 为贯彻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曳和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曳袁2001 年教育部颁布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渊试行冤曳袁里面提出野改 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袁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 度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冶和野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 识与技能尧 过程与方法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 求冶遥 这样的提法实际上就不仅仅停留在原来知识与技能的维 度上袁而是多了两个维度的内容袁就情感尧态度与价值观来说袁 叶大纲曳 虽然在教学目的中有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的提法袁但是却没有明确提出情感尧态度与价值观的 目标袁教学内容仍然在知识层面提出目标袁这样教学目的中的 提法有些被野孤立冶遥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三个领域院
全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介绍概要
内容处理—我国必修课程中的统计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根据所获取的 数据提取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是公民的必 备常识。统计与概率是以往我国数学教学中比 较薄弱的部分。必修课程以统计为主(统计16 课时,概率8课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 握随机抽样、样本估计总体、线性回归等最常 用的数据分析方法。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体 会数理统计方法的作用及其思维特点。
A水平数学选修单元
力和运动的模型 AS选修 圆周运动的模型 刚体模型 微分方程模型 数据收集 AS选修 正态分布 AS选修 概率 AS选修 行为统计学 数据的概率模型 信息与编码 AS选修
A水平进一步的数学必修单元
复数 矩阵 AS必修 AS必修 AS必修 AS选修 AS选修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 是关于n的一个二次函数
n(a1 an ) n(n 1) 2 Sn na1 d An Bn 2 2 • 例2 等差数列 {an } ,S10 310, S20 1220 求 Sn
借助图像
• 例3 已知等差数列 {an } 中,a1 12, d 2 (1)求 Sn ,并画出 {Sn }(1 n 13)的图像 (2)分别求 {Sn }单调递增,单调递减的n的 取值范围,并求{Sn } 的最大(小)的项 {Sn } 有多少项大于0 ( 3)
12、13年级的基础课与能力课
• 基础课
– 十二年级:微积分;概率论/统计学 – 十三年级:微积分;解析几何;数学 基础(备择)
• 能力课
– 十二年级:微积分;概率论/统计学; 解析几何 – 十三年级:微积分;概率论/统计学; 解析几何
必修数学1
人教社A版 • 集合与函数概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简介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简介
张劲松
【期刊名称】《小学语文》
【年(卷),期】2003(000)027
【摘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是根据2002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严格按照《大纲》中的有关规定。
《大纲》中关于“集合与简易逻辑”的表述是:【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张劲松
【作者单位】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 第二章“函数”简介 [J], 章建跃;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 第三章“数列”简介 [J], 饶汉昌;薛彬;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一章“集合与简
易逻辑”简介 [J], 张劲松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二章“函数”简介 [J], 章建跃
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三章“数列”简
介 [J], 饶汉昌;薛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免费下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 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中的新变化
• 不等式的内容要求与以往大纲中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 在新的《标准》中,侧重让学生体会不等的关系,认 识到不等关系和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世界中的基本数量 关系,处理不等关系和处理相等关系同样重要。 • 以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为例,使学生 知道不等式和等式有着同样丰富的实际背景,是刻画 区域的重要工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
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 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2.课程标准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强调学生应 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学习数学,要密切 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地打好基础,全面地提高 数学素养。 3.新的课程标准始终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作 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同时又提出在数 学教育中要注意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
三、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基本技能,同时要 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
2.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意识培 养等方面
五项基本能力(空间想象、推理论证、运算求解、 抽象概括、数据处理) 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上升为数学意识 。
• 集合(在必修A1)、常用逻辑用语(在选修B1、C1) 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而安排的,它们 都是作为语言工具来使用。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是使 用,因此应当鼓励学生在尽可能多的场合使用它们。 在学习集合时应尽量结合实例,不涉及集合论的内容。 在学习常用逻辑用语时不要死抠概念,不要求使用真 值表。 • 关于微积分的内容,这次在《标准》中,主要是让学 生经历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体会导数 的意义,并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而不涉及严格的 极限概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1.微积分:根据函数特性来学习分析微分、积分,求定积分,进行应用题训练;2.概率:概率的定义与性质,基本分布,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等;3.统计数学:均值方差,卡方检验,相关系数与回归分析,凸优化解决数学问题等;4.几何:二维空间的几何关系,三维空间的体积关系;5.数论:素数与整除性质,有理数的运算及性质;6.解析几何:直角坐标系下的几何关系,经典几何形状的定义与求解;7.代数学:多项式,二次曲面分解,复数及其运算等;8.数学组合与算法:数学组合,分支程序设计;9.数学地理学:地球表面的经纬度形式,球面曲线,投影及其变形,空间分析等;10.抽象数学:集合论、对象的结构和表示方法、逻辑学和数学归纳理论、数学模型、数论等。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获得乐趣;3. 培养学生正确、系统地认识和概括数学知识,并将其抽象和概括成定律和模型;4. 激发学生实践发现、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兴趣;5. 培养学生辩证地思考、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提问引导和学生发言为辅,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2. 充分利用实物、实验和计算机技术,突出实践,增强学生的训练;3. 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性活动,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4.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5.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建立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模式;6. 通过开展数学竞赛及科技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7. 利用网络教学,进行多媒体教学,突破时空距离的限制,拓展视野。
第三节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
1996年的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 学学习是以数学思维活动为核心的教学,教 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教 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学要按 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 教学活动。”由该大纲可见,20世纪末,学 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经明确。
正在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标准(修订稿)》主张将“双基”发展 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 本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数学学习 理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传统 的听课、阅读、演题型的学习,到 提倡实验性的研究探索型学习
(1)重视解题训练,要求逐步明确 20世纪50~90年代,我国一直把解题训练 视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再 赘述。
表2-1 我国数学学习理念的显著变化
时代
20世纪50年代
21世纪前后至今
课内的学习 教师与学生 练习与活动
听讲:看清、听清、问清、记 清
教师讲清、讲透,学生学好、 练好
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并独立地完 成作业,严禁互相抄袭和用集
体讨论的办法来做题
不应仅限于接收、 记忆,还应主动地进 行观察、实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交流
(2)提倡实验与探索,鼓励合作与交流 2000年《全日制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 纲》对于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作了 界定,它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 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 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进行探索和研究。”
2001年,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 验稿)》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数学教与学的理念 与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它指出:“学生的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 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 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 习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 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 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育部关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补充通知
教育部关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的补充通知
【法规类别】中等教育
【发文字号】教基厅[2000]13号
【失效依据】教育部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00.08.04
【实施日期】2000.08.04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E0303
教育部关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补充通知
(2000年8月4日教基厅[2000]13号)
2000年1月31日,我部印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教基[2000]3号),现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以下简称“课程计划”)的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1 /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高中数学分必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
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Ⅰ总计52课时,选修Ⅱ总计104课时。
学校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
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必修课1.平面向量(12课时)向量。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实数与向量的积。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线段的定比分点。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平移。
教学目标(1)理解①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①(注):本大纲阐述教学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四个层次,其含义参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1995年第2版)的提法:(1)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2)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目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得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
(3)掌握:一般地说,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在解决一些问题。
(4)灵活运用:是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了灵活的程度,从而形成了能力。
(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2.集台、简易逻辑(14课时)集合。
子集。
补集。
交集。
并集。
逻辑联结词。
四种命题。
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3.函数(30课时)映射。
函数。
函数的单调性。
反函数。
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指数函数。
对数。
对数的运算性质。
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1)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实习作业以函数应用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不等式(22课时)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
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二次不等式、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和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a|-|b|≤|a+b|≤|a|+|b|5.三角函数(46课时)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一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5)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了解奇偶函数的定义;并通过它们的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以及简化这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 arctanx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二角形,能利用计算器解决解斜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实习作业以测量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6.数列(12课时)数列。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教学目标(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两条直线的交角。
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实习作业。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圆的参数方程。
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8)实习作业以线性规划为内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圆锥曲线方程(18课时)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椭圆的参数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5)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运动、变化观点的教育。
9(A).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36课时)①{(注):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9(A)和9(B)两个方案中只选一个执行。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
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多面体。
棱柱。
棱锥。
正多面体、球。
教学目标(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利用给出的公垂线计算距离)。
(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