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成功教案
季羡林成功优秀教案设计
![季羡林成功优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27f5c24431b90d6d85c714.png)
季羡林成功优秀教案设计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他所写的成功一文也成为了语文重要的课文之一,语文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做好教案。
下面是有我为你整理的季羡林《成功》优秀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季羡林《成功》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体会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体会本文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重点、难点]1、重点:逐一剖析的写法。
2、难点: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8.6~ )山东清平人。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
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于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于984年离职。
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
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2、导语:论"成功"是个老话题,但作者凝聚了毕生的治学经验,见解独到,老话题却做出了好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整体感知1、列阅读提纲:本文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前后照应。
学生可边读课文,边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把握观点。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第二段(5~9):作者承认"天资"、"机遇"的作用、但更强调"勤奋"是决定因素。
2019年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成功》教案
![2019年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成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07d33814791711cc791746.png)
11 成功【学习目标】1.熟悉文本,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理清论证层次。
(重点)2.对课文观点进行探究,拓展思路,形成自己的看法。
(难点)3.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
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道走进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的《成功》一文。
二、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
季羡林(1911—2009),山东聊城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会写括号内的汉字。
言简意赅.(gāi)纷yún(纭)烦suǒ(琐)晷.(guǐ)兀.兀(wù)蓦.见(mò)阑珊..(lán shān)3.理解词义。
言简意赅: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错综复杂:纷纭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纷纭:(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
烦琐:形容文章杂乱、说话啰嗦。
实事求是:意思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喻,明白;晓,知道。
兀兀,辛勤不懈的样子。
穷年:终年,终其岁月。
饶舌:唠叨;多嘴。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认为成功需要哪些因素?明确:天资;勤奋;机遇。
(2)成功的这些因素中,作者认为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明确:作者认为勤奋最重要。
因为“天资是‘天’决定的;机遇是不期而来的;只有勤奋能够自己掌握。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作者是如何阐明他的观点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说明。
《成功》季羡林 公开课教案
![《成功》季羡林 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717728581b6bd97f19eab8.png)
《成功》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归纳中心论点,体会其独特之处。
2、理清课文思路并体会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教学重点:1、能正确归纳中心论点。
2、理清课文思路并体会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思路、归纳中心论点。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分析、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大师成就,读文先读其人板书:成功导入语1:成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有的人走到了成功的彼岸,而有的人却中途失败,说明:他没有掌握诀窍,从大家的眼神中,我看到的是一种期盼——对成功的期盼,下面我们先走近大师,这位有“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三大美誉的季羡林,看看他所取得的成就。
链接季羡林的成就资料,自读或指名读。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
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98岁。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他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2.佛教史研究3.吐火罗语研究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7.比较文学研究8.东方文化研究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10.散文创作导入语2: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道走进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的《成功》一文。
聆听他对成功的见解。
那么什么叫成功?《现代汉语词典》: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季羡林成功教案
![季羡林成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c563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3.png)
季羡林成功教案教案标题:季羡林成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季羡林先生的生平和学术成就;2. 分析季羡林成功的原因和教育理念;3. 培养学生对于成功的理解和追求。
教学重点:1. 学习季羡林先生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2. 分析季羡林成功的原因和教育理念;3. 培养学生对于成功的理解和追求。
教学难点:1. 理解季羡林成功的原因和教育理念;2. 培养学生对于成功的理解和追求。
教学准备:1. 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和视频素材;2. 学生的学习笔记和讨论材料;3. 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季羡林是谁以及他的学术成就。
二、学习季羡林的生平和学术成就(15分钟)1. 展示季羡林的照片和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他的生平经历;2. 分享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包括他的研究领域和贡献。
三、分析季羡林成功的原因和教育理念(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季羡林成功的原因和教育理念,并列举出至少三个观点;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培养学生对于成功的理解和追求(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季羡林的教育理念,你认为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什么?2. 小组讨论:学生重新分组,讨论并总结出成功的重要因素,并理解成功的定义和追求。
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成功的重要因素;2. 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并进行相关研究和报告;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或讲座,进一步了解季羡林的思想和贡献。
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和小组汇报的质量和深度;2. 学生对于成功的理解和追求的表达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季羡林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对于成功的理解和追求。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深入。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提前准备充足的资料和素材,以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成功》教案4范文
![《成功》教案4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dc75cc770bf78a6429542a.png)
《成功》教案4范文成功季羡林[教学目的]1、体会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2、体会本文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重点、难点]1、重点:逐一剖析的写法2、难点: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8.6~)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于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于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2、导语:论“成功”是个老话题但作者凝聚了毕生的治学经验见解独到老话题却做出了好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整体感知1、列阅读提纲:本文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前后照应学生可边读课文边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把握观点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第二段(5~9):作者承认“天资”、“机遇”的作用、但更强调“勤奋”是决定因素第一层(56):要客观对待天资第二层(7):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第三层(8):机遇是存在的有时对人影响极大第四层(9):分析成功的三个条件说明勤奋的重要性第三段(10):指出王国维的疏漏突出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三、研究课文1、提问: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成功教案
![成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2ec720650e52ea551898a8.png)
成功季羡林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对成功的三个条件的见解。
2、准确辨别中心论点。
3、找出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
4、为文章补充事实论据。
教学重难点: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体会作者对成功的三个条件的见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首诗充分说明了花的成功离不开奋斗。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成功》一文,看季羡林先生的成功之道是什么?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言简意赅()烦琐()家喻户晓()兀兀穷年()()膏油()阑珊()憔悴()晷()蓦() 2、补全词语,理解词义。
言简意():家()户晓:焚()继():()()穷年:三、自主学习:1、作者对成功的见解是什么?2、作者对成功的三个条件“天资、勤奋、机遇”持什么观点?分别用什么论据来论证?在文中划出。
3、在成功的三个条件中,作者强调哪个条件?为什么?(用原文回答)四、自学成果展示:1题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2题学生口头回答,教师强调。
人与人之间的天资是不相同的;机遇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影响极大;只有勤奋是由自己决定的。
3题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作者强调的是天资是由天决定的,机遇是不期而遇的,只有勤奋是由自己决定的。
五、合作探究:探究一:作者是怎样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条件的?从论据的角度看:本文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条件;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论点。
探究二:王国维看问题的角度和作者的角度相同吗?本文引用王国维的境界说有何作用?不相同。
王国维的成功三种境界是预期、勤奋、成功。
而作者认为是“天资”“勤奋”和“机遇”。
但两人都认为勤奋是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
作者引用他的境界说是因为王国维的学说中包含“勤奋”的因素,因此季羡林先生借这一点再一次强调“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六、拓展延伸:除了文中列举的关于“勤奋”的事例外,请你再为文章补充两个事例证明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成功教学设计
![成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c63ed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a.png)
成功教学设计成功教学设计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成功教学设计》的内容,具体内容:在季羡林大师的笔下,成功是一种怎么样的享受下面请欣赏网络编辑为你带来的季羡林《成功》教学设计,希望你能够喜欢!季羡林《成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找出文中的主...在季羡林大师的笔下,成功是一种怎么样的享受下面请欣赏网络编辑为你带来的季羡林《成功》教学设计,希望你能够喜欢!季羡林《成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2、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教学过程:导入: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
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
探究练习一: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
可是她专业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这位演员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
材料二:有人说杨丽萍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学生各抒己见,参考:勤奋固然重要,但成功路上有时天资也不容忽视)学生补充材料三:......探究练习二:材料一: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
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陈没有听见,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
最终他成为数学大师。
材料二: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
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
九年级语文上册9成功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9成功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c70e104028915f814dc2d5.png)
季羡林《成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能为文中作者的观点补充论据。
3、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4、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二、教学重点:1、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能为文中作者的观点补充论据三、教学难点:1、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2、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二)、学牛吃草:大量进食——感知文本(这一环节用运朗读法自主学习,同时也为第二环节研读文本服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2、本文的脉络怎样呢?全文共10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提出问题——作者谈他对成功的理解,并提出成功的三个条件;第二部分(5~10)分析问题——指出勤奋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勤奋是成功的关键(三)、学牛吃草:不断咀嚼——研读文本(这一环节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点拨法)1、作者如何提出自己观点的?明确:作者借助词典,诠释“成功”,就成功定义中的“预期”作了说明。
然后以自己的治学经验,就这一个论题,用一个公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2、作者如何看待“天资”的?明确:作者的态度是承认天资,不惟天资。
特别提到“文革”中的“天才”闹剧,对自我标榜唯物主义却大行封建迷信之实的丑陋行为深恶痛绝。
对当今一些“自我感觉过分良好”的人,说“我除了羡慕”“不敢赞同一词”,顺带讽刺。
作者主张每个人都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不要脱离实际,不要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
这也就照应了“成功”内涵中“预期”的含义。
3、作者认为“勤奋”在成功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指出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也赞同。
作者在分析勤奋的作用时,已经顺便提到天资与勤奋的关系,认为即使天资高,不勤奋也无用,说“事理至明,无须饶舌”,意思是,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公理,无须证明了。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成功》教案 (新版)苏教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成功》教案 (新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9c4027f12d2af90242e689.png)
1 / 7【最新】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成功》教案 (新版)苏教版季羡林教材分析:《成功》是季羡林先生耄耋之年回顾总结一生治学的体会,通俗而耐读,阅读可以软泥怪我们走近这位大家,感受他的深邃的思想。
鉴于本单元教学主题是“深读精思”,应在思考中品读,在品读中思考,故设计中增添了大量的补充材料,便于理解作者的作品观点和作品内涵。
对于隽永智慧的语句,应提倡反复咀嚼品味,理解其深邃意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已有一定的基础,应鼓励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探究,但对于作者观点的理解把握,应鼓励他们搜集资料,参与讨论,参与争辩。
对于论证方法,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或者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向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延伸,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迎接成功。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观点的独到和深刻。
2.学习本文层次分明的结构特点。
3.学习本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2.理解文中关于机遇的解说以及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自学:1.查词典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并自默词语。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季羡林先生。
3.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层次。
4.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引用的三首词的出处,并能熟读成诵。
5.查阅资料了解文中关于古人勤奋读书的几个成语,并另外收集几个名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及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分明的结构特点。
2.了解本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1.学生讲述名人成功的事例或名言。
过渡:那么,著名学者、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季羡林,对成功有着怎样独到的见解呢?一起学习。
2.学生介绍季羡林其人其事。
3.检查学生对议论文知识的了解类型: 立论文驳论文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三要素论点:文章的核心和统帅论据:为证明论点。
论证:实现论据证明论点的手段。
论点分类: 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类型: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2 / 7。
成功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成功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89ade5b7360b4c2f3f6473.png)
成功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季羡林,山东临清人,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教育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是北大唯一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以下是整理的成功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广泛支持大家借鉴与参考!《成功》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和写法:赅、焚、兀、晷。
同时学习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理解作者引用该文的典故和语句的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
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逐一剖析的写法。
2.难点: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分设对成功所持的观点、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2.注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品位“天资”、“天才”之间的区别。
3.了解短文列举事例,用事实来证明观点;引证名言做论据的特点。
季羡林《成功》原文阅读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
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
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
杰列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里头这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 成功“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
这个公式实在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涵义是清楚的。
搞得太繁琐,反而不不易说清楚。
谈道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有所不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
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
到了今天,学术界没有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沙托梅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
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
《成功》语文教案
![《成功》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0e8f3803d8ce2f006623c7.png)
《成功》语文教案(一)预习要点1、查阅资料走进学术大师季羡林;2、理解作者的观点体会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确立自己的成功模式(二)课堂研讨教学板块一:成功舞台1、现在社会给我们每个人提供的舞台越来越大我们走向成功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我们最需要问自己的是:你准备好了?成功之道在里?2、你还记得季羡林根据查阅的资料谈谈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教学板块二:观点直击浏览全文读读划划思思议议明确下面问题的答案:1.根据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前后照应让学生边自读课文边列段落层次提纲;2.根据议论文的三要素把握课文观点找出论据看看作者又是如何论证的教学板块三:我思我在针对季老的的成功公式进行理解和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⑴在三个条件中作者为什么强调勤奋?你知道些典型事例?⑵面对天资和机遇我们真的无能为力?⑶对王国维的境界说你的理解与作者有什么不同?(三)训练设计1.探究发现:为巩固上一个环节的认识进行四个探究练习以事感人以理服人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作出正确的选择探究练习一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可是她专业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这位演员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材料二:有人说杨丽萍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参考:勤奋固然重要但成功路上有时天资也不容忽视)学生补充材料三:……探究练习二材料一: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陈没有听见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最终他成为数学大师材料二: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材料三: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公里那么蜜蜂要酿造1公斤蜜就得飞行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行11圈(各抒己见参考:生物界、人类做成功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勤奋这一起码的法则)学生补充材料四:……探究练习三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材料三: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各抒己见参考: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学生补充材料四:……。
季羡林《成功》教案
![季羡林《成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a0a8f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b.png)
季羡林《成功》教案季羡林《成功》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听读课文,感受谈话式的语文风格。
2、能理清课文思路,把握结构,分论证方法。
3、能归纳作者的观点,并说出其独特之处。
4、能从文中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采用“牛吃草”的方法,品味内涵。
课前学习1、读熟课文,通过查词典扫除文字障碍。
2、搜集季羡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勤奋刻苦的事例。
3、搜集有关机遇、勤奋的事例、名言各1个。
`师生双边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由题目导入新课,探知大师的成功之路板书:成功1、成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有的人走到了成功的彼岸,而有的人却中途失败,说明:他没有掌握诀窍,从大家的眼神中,我看到的是一种期盼——对成功的期盼,下面我们先走近大师季羡林,看看他所取得的成就。
2、你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1、交流季羡林的成就资料。
2、分季羡林取得成就的原因。
二、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1、导入语:季老的经历,令我们赞叹不已,看得出大家渴望成功的欲望更强烈了,想知道他成功秘诀吗?请听他的教诲:2、组织点评:强调以长者的口吻、以谈话式的语气平和舒缓地朗读。
3、追问:能据此给课文换一个更明确的题目吗?创设情境:请一位同学以季老的身份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并作诠释。
明确:作者的观点是“天资+勤奋+机遇=成功”三、精读课文,理清思路,分论证的方法、理解中心论点创设问题情境:1、作者是如何阐明他的观点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说明。
2、追问:作者对三个条件有何髙见?他用什么方式让我们心悦诚服?3、追问:韩愈和王国维都是大学者,他们都强调“勤奋”这一决定因素,作者与他们的观点相比,有何不同?(指明:作者积自己成功的经验,从个人角度,在强调勤奋的前提下,也提请我们注意正确地评估个人天资,不做过高预期,注意不失机遇。
这就是他观点的独特之处。
)4、追问:你还能举出另外的'名言、事例来补充论证作者的观点吗?5、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季羡林成功 教案
![季羡林成功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f1f9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4.png)
季羡林成功教案
教案标题:季羡林成功
教案目标:
1. 了解季羡林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2. 分析季羡林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3. 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教案步骤:
引入活动:
1. 向学生介绍季羡林的背景和学术成就,激发学生对季羡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的定义,并探讨成功的重要性。
主体活动: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季羡林的成功原因进行讨论。
鼓励学
生提出各自的观点,并进行辩论;
4.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其他学
生可以提问和辩论;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季羡林成
功的原因;
6. 学生总结:学生们以个人为单位,总结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和认识。
拓展活动:
7. 学生研究: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关于季羡林的研究,了解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8. 学术报告:学生们可以选择季羡林的某个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
班进行学术报告;
9. 学生讨论:学生们就季羡林的学术成就进行讨论,探讨他的研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评估方式:
10.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11. 学生报告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12. 学术报告的深度和独立性;
13. 学生对季羡林学术成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案延伸:
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成功人士进行类似的讨论和研究,比较不同成功人士的共同点和差异;
2.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季羡林的敬意和学习的启示;
3. 教师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给学生讲解,加深学生对季羡林学术成就的理解和认识。
季羡林《成功》教案
![季羡林《成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48e989195f312b3169a5b6.png)
(一)天资:
看法:承认天资的差异,客观对待天资,由天决定,无能为力。
论述过程:列举十年浩劫和今天自命天才的人的事实,从反面论述了需要客观对待天资。
关系:无能为力,有些影响
(二)勤奋:
看法:一向为古人赞扬,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必须狠下功夫,成功的必由之路。
关系:无能为力,有时影响极大。
师:听了大家的分析,我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勤奋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干脆将题目改为“勤奋”得了。大家觉得呢?
明确:作者思考及论述问题的严密性!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文本,感受作者论述的严密性!)
(插入“季羡林”视频)
活动四:成功之道(10分钟)
不少人对于取得成功,都有自己的想法。同学们认为我们怎样才能在人生中取得成功?请你也为自己列举一个取得成功的公式,并简单阐述理由。
导入语:
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
活动一:走进作者
师:看完视频,让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他就是——课前大家阅读了季老的大量资料,也给季老写了简评,现在请小组内尝试展示1分钟的演讲,稍后推举代表全班展示。
(以“我了解的季羡林”为题,进行一分钟演说。活动方式:站立展示,挑选一生代表本组展示,可以喊学号;生即时点评。)
论述过程:对勤奋的重要性,季老用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从正面进行了论述,然后又从反面进行了阐述。更全面地论述了自己的理由。第九段又进行了引用论证。第十段,再次引用王静安的经典论述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
关系:自己决定、必由之路。
(三)机遇:
看法:存在的,有时候影响极大,无能为力。
论述过程:以自己的实例论述这一观点。
自读课文5-10小节,思考作者对构成成功的三个条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他又是如何论述的?(屏显)
成功_季羡林
![成功_季羡林](https://img.taocdn.com/s3/m/d81fee0f0740be1e650e9a29.png)
论题——成功之道 天资 + 勤奋 + 机遇 = 成功
作者对构成成功的三个条件持什么观点?
天资:人与人之间的天资是不相同的。
勤奋: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无用。
机遇:机遇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
响极大。
作者如何分析成功之道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天资:由天决定 机遇:不期而遇
无能为力
勤奋: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
作者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
摆事实
讲道理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精细研读
1、议论文往往要摆事实,讲道理,作者 摆了哪些事实,又讲了哪些道理?请再读 文章,并将这些事实和道理分别列出来。
事实论据: ①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 ②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勤奋读书的故事。 ③自己得到赴德留学的机会,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提出问题 4.论证结构: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有如下方法: 一、看标题,有时议论文标题即其中心论点。 二、看开头。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是议论文的 一、 常见写法,因而许多文章的中心论点都出现在开头 部分。 三、看结尾。一些议论文中,通过摆事实讲道 理,至文末得出结论,该结论即中心论点。
作者的理解
预期
勤奋
成功
2、使用这些论据有什么样的论证效果? 就事实论据,请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表述(例证 法): 摆了……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就道理论据,请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表述(引证 法): 引用了……,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辨析下面的材料,想想能否将其放在文中合适 的位置,证明文中的论点。
论证的方法: (1)举例论证:用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 (2)道理论证:用科学原因、定律和公认的谚语、格言等 证明中心论点。 (3)正反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论据对比,在 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比喻的方法论证。
2019年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成功》教案
![2019年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成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bcb5a70c22590103029d25.png)
11 成功【学习目标】1.熟悉文本,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理清论证层次。
(重点)2.对课文观点进行探究,拓展思路,形成自己的看法。
(难点)3.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
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道走进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的《成功》一文。
二、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
季羡林(1911—2009),山东聊城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会写括号内的汉字。
言简意赅(gāi)纷yún(纭)烦suǒ(琐)晷(guǐ)兀兀(wù)蓦见(mò)阑珊(lán shān)3.理解词义。
言简意赅: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错综复杂:纷纭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纷纭:(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
烦琐:形容文章杂乱、说话啰嗦。
实事求是:意思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喻,明白;晓,知道。
兀兀,辛勤不懈的样子。
穷年:终年,终其岁月。
饶舌:唠叨;多嘴。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认为成功需要哪些因素?明确:天资;勤奋;机遇。
(2)成功的这些因素中,作者认为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明确:作者认为勤奋最重要。
因为“天资是‘天’决定的;机遇是不期而来的;只有勤奋能够自己掌握。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作者是如何阐明他的观点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说明。
明确:借助词典,诠释“成功”,由此进入话题,提出成功的公式,接着,具体地分析了公式中的三个条件,然后对三个条件进行比较,强调勤奋是最根本的条件,希望人们能以勤奋的精神治学、工作,走向成功。
九年级语文成功教案
![九年级语文成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8293c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b.png)
九年级语文成功教案九年级语文成功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体会本文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逐一剖析的写法。
2、难点: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教学程序知识链接→新课导趣→自学探究→启发解疑→当堂训练→课堂总结→课后反思→拓展提升教学过程一、新旧知识链接(5分钟)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言简意赅()焚膏油以继晷()不期()而来蓦()然2、重要字词言简意赅错综复杂烦(繁)琐实事求是家喻户晓阑珊3、议论文基本知识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据的两种基本方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常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
订正二、新课导趣(1—2分钟)晚清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板书)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板书)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板书)此第三境也。
”当代著名古文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季羡林著文认为所谓“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十分简练地高度概括了这三种境界的内核。
现在我们共同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三、学生自主探究导引(15分钟)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列阅读提纲:本文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前后照应。
学生可边读课文,边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把握观点。
第一部分(1—4)第一层(1)第二层(2—4)第二部分(5—10)第一层(5—8)第二层(9—10)2、浏览课文,作者究竟认为哪一点最重要呢?天资、勤奋、还是机遇?3、思考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订正四、教师重点、难点启发解疑(10分钟)学习第二部分。
思考:作者是如何逐层剖析的?(一)第一层:具体分析“天资”“勤奋”“机遇”三个条件。
成功季羡林教案
![成功季羡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a939a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d.png)
成功季羡林教案季羡林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被誉为“科学的大思想家”。
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历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季羡林的思想和学术成就,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兴趣。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和思想,了解其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研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和思想难点:理解和分析季羡林的学术观点和论述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学习季羡林的学术成就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季羡林的学术著作,了解季羡林的研究方向和贡献。
2. 学习季羡林的思想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了解季羡林的思想观点和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主张。
四、教学过程1. 学习季羡林的学术成就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季羡林的学术著作,了解季羡林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成就。
教师可以选择季羡林的著作,例如《文化随想录》、《中国哲学史》等,进行精读。
2. 学习季羡林的思想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了解季羡林的思想观点和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主张。
教师可以选择季羡林的重要论文,例如《中国饮食文化探微》、《古代社会的“杂”与“单”》等,进行深入解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观点和答案,评价学生对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和思想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提问回答等方式进行评价,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资源1. 季羡林的学术著作和论文2. 相关教学资料和课件3. 网络资源,如相关学术文章和访谈视频等七、教学延伸1. 继续深入学习季羡林的学术研究成果,拓展学生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2. 鼓励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或文化问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 鼓励学生读懂原著,独立思考和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学生能够了解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和思想,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兴趣。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历史和文化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批判思维能力。
季羡林《成功》参赛教学设计
![季羡林《成功》参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ef930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6.png)
关于开征物业税探讨1引言目前看来,开征物业税已经成为世界多个国家为了控制房屋、土地等一系列不动产的价格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并且这种措施已经越来越普遍,而物业税的目的主要是在于要求其承租人所有者或者所有者每年都需要支付一定比率的税款。
可是物业税在我国的开征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物业税不仅可以带动经济齿轮的运作,还可以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化解其所带来的一些矛盾与争议,同时对于各级政府来说,物业税也是筹集经济收入的各种手段中的其中之一。
2物业税制定应遵循的原则物业税既可以被称作财产税又可以叫地产税,因为它在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不同国家有其对物业税自己的习惯性的称呼。
然而物业税主要是针对一些不动产像土地、房屋等,并且明文规定所有者或者是承租人每年都要支付一定比率的税款,而应支付的税费会随着不动产的价值变化而变化。
目前看来,在我国物业税的开征有着不可替代得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因此,首先要根据物业税制度的基本原则而确定物业税,这样才能够确保物业税将来的实施能够较为顺利的进行。
我国物业税的制定应贯彻法定原则、中性原则、公平原则、合理负担原则,使其融合在物业税制度里。
3我国物业税开征存在问题的难点分析在我国,税收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并且也是征税较多的国家之一。
物业税一般是根据房屋或者土地征收的一种税种,然而关于房地产的税种就多达十多种。
即使物业税的开征是有必要的,但是依然不能否认对于开征物业税是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以下几点问题31物业税的税负总水平的确定及其基本功能的定位。
对于物业税这一税种,它究竟是要包括些什么内容以及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这都是得明确的。
并且物业税的征收规则和其奖惩性必须明文规定,保证物业税的公开、公平、公正。
32明确好物业税与其他相关税种的关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或者把这个现象达到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在物业税的出台前,势必需要相关部门必须好好斟酌,完善房地产与各种税种和物业税之间的法律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教学设计
九年级备课组主备: 李娟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体会本文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重点、难点]
1、重点:逐一剖析的写法。
2、难点: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 2009)山东清平人。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
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于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于984年离职。
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
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2、导语:论“成功”是个老话题,但作者凝聚了毕生的治学经验,见解独到,老话题却做出了好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整体感知
1、列阅读提纲:本文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前后照应。
生可边读课文,边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把握观点。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段(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第二段(5~9):作者承认“天资”、“机遇”的作用、但更强调
“勤奋”是决定因素。
第一层(5-6):要客观对待天资。
第二层(7):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第三层(8):机遇是存在的,有时对人影响极大。
第四层(9):分析成功的三个条件,说明勤奋的重要性。
第三段(10):指出王国维的疏漏,突出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研究课文
1、提问: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作者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功”的解释说起谈到成功之道,推出简洁明了的公式,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不拖沓,不罗嗦。
作为一代大学者,这样的开头使人觉得诚恳与平实。
2、提问:作者见解独到表现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在于他承认“天资”与“机遇”对成功的作用,同时又能非常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两个条件。
3、提问:作为学者学识渊博善于旁征博引,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讨论并归纳:用“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说明“天资”是客观存在的,谁也否定不掉。
用“学术界艺术界自命天才的人”说明自己的天资要实事求是一点好。
引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及韩愈”的故事说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
用自己亲身经历说明机遇有时很重要。
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还是说明勤奋的重要性。
最后引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成功必经的三种境界阐释,并指出其疏漏,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
这些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提问: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机遇是不期而来,我们无能为力”。
你能对这两句话作一些说明吗?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可以修改或作些补充。
讨论并归纳:“无能为力”指的是无法改变,无法强求。
天资由遗传因素决定,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无用;天资低那更要勤奋,因为勤能补拙。
机遇是别人的,是不期
而来的,但是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机遇对人成功的影响在偶然中孕含着必然。
作者说这两者的“无能为力”其实是为了突出“勤奋”的重要性,它对我们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5、本文引用了很多古代学者治学的名言,请同学们摘抄下来,课外再收集一些有关的名言警句,制成知识卡片。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反复诵读王国维的“境界说”,领会其中的深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
讨论并归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诗在这里的意思是写一个人对成功的渴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写为了成功吃尽苦头,“伊”指的是自己的预期目标。
为了成功吃再多的苦也不后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写的是寻寻觅觅,经过千辛万苦,成功却悄然而至,令人欣喜无比。
四、小结
本文阐述了成功与天资、勤奋、机遇的关系,指出勤奋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本文说理充分,逻辑紧密,语言准确,值得我们欣赏借鉴。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授后小记:
1、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读书方法。
本单元的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学会牛吃草。
2、要用丰富的材料来阐述课文所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