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万之争
宝万之争最新PPT课件
宝万之争的三种结局
万科集团的宝万之争成为资本市场跨年度关注的焦点。去年12月 的停牌使这一股权之争稍显平静,而今年1月6日,万科H股的单 边复牌又使宝万之争再度回到公众视野,复牌后的三连跌更是使 这一“宫斗剧”变得愈加扑朔迷离,在市场人士看来,无论事态 如何发展,宝万之争无外乎三种结局。
结局 双方 1 和解
王石强调,希望看到最好的结果是多赢,只要是能符合广大股东利益的,“我和万科管理层不介意作 出妥协。
相较于此前强硬的态度,王石此次态度缓和不少。王石称,宝能系增持万科股票也有一些正面的影响。 比如说,假如这次“万宝之争”的结果能够让股权结构更稳定,那么对公司的信用风险评级和企业长期发 展都有益处。另外,万科刚刚庆祝了它的31周年,公司正在寻求转型。这次“万宝之争”,会更加激励万 科在转型的道路上做更前瞻性的安排。
对于宝能现有的股权,王石认为它进董事会是迟早的事,但并没有达到可以轻易对董事会和万科管理 层进行重大改变的地步。王石一再坚持和重申希望能延续万科的企业文化。同时表示希望宝能系能够作为 万科的财务投资者。
同时,为了团结管理层同一战线,王石首先在12月18日表示和郁亮没有矛盾,12月22日,王石还给生 日的郁亮写了一张纸条作为寄语,纸上写:“郁亮,风雨见彩虹。王石 2015年12月22日于深圳。”
而就在12月18日中午,万科发布公告称,因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 购资产,股票从下午开市起停牌。这也被视为王石及万科管理团队对宝能系的正式反击。
2019/12/26
王石从“不欢迎宝能”到“不介意妥协”, 王石态度软化了吗?
23日晚间,万科周刊发表了题为《王石“认输”?假的!》的文章称,王石在瑞信的发言被误读,并 公布了当天王石的发言纪要。
宝万之争对经济法的认识
宝万之争对经济法的认识
宝万之争是指宝能系与万科之间的股权之争。
从经济法的角度来看,这个案件涉及到了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多个法律领域,对于经济法的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宝万之争的审判结果表明,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是相互独立的,即商标法规定的商标权人的权利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可以同时成立的。
这个判例为经济法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对于经济法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宝万之争也引发了人们对公司治理、监管体制和企业制度等法律问题的思考,对于推动经济法的发展和完善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这个案件也提醒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注重合规经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避免类似的法律纠纷。
宝万之争:万科股权争夺战的资本运作解析
宝万之争:万科股权争夺战的资本运作解析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股权争夺战——宝万之争。
这场争论的焦点是万科企业的控制权,争夺战中的主要角色是宝能企业和王石领导的万科管理团队。
本文将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对宝万之争进行详细的剖析。
宝万之争的导火索是宝能企业在2015年举牌万科,收购万科股份,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这一举动引起了万科管理团队的高度警觉,他们认为宝能企业的收购行为威胁到了万科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于是,万科管理团队开始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试图阻止宝能企业对万科的控制。
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资本运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宝能企业通过杠杆资金,筹集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收购万科股份。
而万科管理团队则通过股份回购、增发新股等手段,试图改变股权结构,阻止宝能企业对万科的控制。
我们来分析宝能企业的资本运作策略。
宝能企业主要采用了杠杆资金进行收购,这使得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筹集大量的资金,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然而,这种运作方式也存在风险,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可能导致宝能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宝能企业的收购行为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他们曾因此受到处罚。
面对宝能企业的进攻,万科管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
他们启动了股份回购计划,回购部分股份,以减少宝能企业在万科的持股比例。
万科管理团队还推出了增发新股计划,希望通过引入新的股东,改变股权结构,阻止宝能企业对万科的控制。
万科还采取了一些法律手段,试图证明宝能企业的收购行为违法。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看,万科管理团队的策略有一定的效果。
股份回购和增发新股计划有助于改变股权结构,降低宝能企业在万科的持股比例。
然而,这些措施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股份回购需要大量的资金,可能会对万科的现金流造成压力。
增发新股则可能导致原有股东的股权被稀释,引发不满。
总的来说,宝万之争是一场复杂的股权争夺战,涉及到众多的资本运作手段。
在这场争夺战中,宝能企业和万科管理团队都展现出了出色的资本运作能力。
宝万之争PPT课件
10
可编辑
对宝能最终态度的分析:赞成票——明智的认输
去年12月以来,银监、保监、证监等 部门各司其职,那些违规向宝能集团提供 股权收购资金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 险公司、商圈机构,要么竭力掩饰与宝能 的关系,要么试图撇清与宝能的瓜葛,去 杠杆的效果越来越明显。
资金后备不足,“后院起火”的宝能 自然无法将此次收购之路走到底。
9
Company Logo
对宝能最终态度的分析:赞成票——明智的认输
宝能集团名不见经传,短短数年间突 然膨胀成为资本大玩家,靠的就是这些年 中国金融业不断加杠杆自我循环的“破坏 性机遇”。
当宝能集团以蛇之胃试图吞食万科这 头大象时,金融监管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 已开始着手金融去杠杆,宝万股权之争爆 发,客观上加快了去杠杆的步伐,加大了 去杠杆的执行力。
Logo
宝万之争
小组成员:曾梁健 包晓雪 安婧璇 娄星 卢月涓1ຫໍສະໝຸດ 可编辑Contents
1. 宝万之争介绍 2. 万科应对策略 3. 宝能是亏是赚? 4. 后续猜想
2
可编辑
宝万之争始末
2015年1月 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 人钜盛华开始买入万科股份
7月10日 宝能系持股比例达到5%,开始举牌
宝万之争始末
12月4日 宝能系再次举牌万科,持股比例增至 20.008%
12月7日 安邦系买入万科5.53亿股,占总股份 的%
12月10日 宝能系购入万科1.91亿股,耗资37 亿元,同日,深交所向钜盛华发出关注函,宝 能系将战场转至香港市场
12月11日 截至12月11日,宝能系共持有万科 约22.45%股份,占据第一大股东宝座
12月17日,即万科A停牌前一天,“宝万股权 大战”的矛盾达到最高点。而王石明确表示: 不欢迎宝能系成第一大股东,因为“信用不够”。
宝万之争的认识
宝万之争的认识宝万之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这个争议始于宝洁公司和万宝路公司之间的商标侵权纠纷。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宝洁公司和万宝路公司都是全球知名的品牌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内拥有着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宝洁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公司,以生产家庭和个人护理产品的质量闻名全球。
而万宝路公司则是一家跨国烟草公司,生产和销售众多品牌的香烟。
在这场宝万之争中,万宝路公司指控宝洁公司在其行业内心目中的第二个“P”(品牌、包装、定价、营销)方面进行了商标侵权。
具体来说,万宝路公司声称宝洁公司在其品牌名为“Head & Shoulders”的洗发水包装上使用了与万宝路品牌“Marlboro”的包装相似的设计,以试图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从而加强对其品牌的认知度。
然而,宝洁公司却驳回了这些指控,并认为这些指控毫无根据。
此外,在一份声明中,宝洁公司还表示其对万宝路公司的指控感到失望,并认为其只是在试图利用这场争议来推动其品牌的销售。
尽管如此,宝万之争还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有些人认为,宝洁公司在其“Head & Shoulders”洗发水的包装上确实使用了类似于万宝路品牌“Marlboro”的包装设计,但这不是商标侵权。
相反,这只是一种常见的市场竞争策略,旨在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获得更多的销售。
然而,也有人对这种行为提出了质疑,并认为这种行为与商业道德和诚信不符。
他们认为,品牌公司应该竞争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特点,而不应该依赖于似乎不道德的市场策略。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和讨论点,例如商标侵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角度等。
无论是哪种情况,媒体和公众对于宝万之争的关注都是正常的。
总而言之,宝万之争是一场备受瞩目的争议,涉及到了市场策略、商标侵权、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
不管最终的结果将是什么,这场争议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商业道德和诚信的良好机会。
宝万之争
最终结果:万科迎来“白衣骑士”
“宝万之争”柳暗花明
深圳地铁加入后,万科主要供东股权结构变化 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深地铁以最大持股比例超过宝能成 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对宝能最终态度的分析:赞成票——明智的认输
宝能集团名不见经传,短短数年间突 然膨胀成为资本大玩家,靠的就是这些年 中国金融业不断加杠杆自我循环的“破坏 性机遇”。 当宝能集团以蛇之胃试图吞食万科这 头大象时,金融监管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 已开始着手金融去杠杆,宝万股权之争爆 发,客观上加快了去杠杆的步伐,加大了 去杠杆的执行力。
Company Logo
宝能是亏是赚?
我们小组认为宝能在此次“战役”中是赚多于亏。 具体原因如下: 1.宝能以低价购入万科股票,随着万科股票不断 涨价,宝能可以赚取大量的差价。 2.成为万科大股东以后,宝能可以使自己旗下的 项目的融资成本大幅度下降。
Company Logo
后续猜想
万科公布的2015年分红方案中,每10股分 红7.2元,股息支付率高达45%,而在过去几年, 股息支付率常年在15%徘徊,最高也没有超过 35%,如今突然分红45%,可见这是在极力讨好 各大股东。作为目前第一大股东的宝能系姚老板, 投出赞成票后无论在资本利得和分红上,肯定都 是最受益的。 我们猜想宝万之争将以双赢局面落幕,宝能 继续坐着第二大股东,分享万科收购深圳地铁的 利好,而王石则可以继续做他的万亿万科帝国的 大管家。
万科的反击
12月18日,深交所午间公告显示,万科因正在筹划股 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经申请,公 司股票自18日下午起停牌。至20日晚,万科再度公告 确认,本次停牌将涉及重大资产重组,预计在不超过 30个自然日的时间内披露重组方案。 2016年2月5日,万科A发布公告称:重组相关工作正 常推进,A股继续停牌。万科表示,目前公司已与一 名潜在交易对手签署了一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作 意向书。同时公司除与前述潜在交易对手继续谈判之 外,还在与其他潜在对手方进行谈判和协商。 2016年3月17日,万科召开201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 会,投票通过了万科A继续停牌到6月18日的决议。其 中宝能系投了赞成票。婧璇 娄星 卢月涓
“宝万之争”的法律启示
“宝万之争”的法律启示2015年7月10日宝能系首次举牌,前海人寿通过二级市场耗资80亿元买入万科A约5.52亿股,占万科A总股本的约5%,通过第三次举牌,2015年8月26日,前海人寿、钜盛华合计持有万科15.04%的股份,首次超过20年来始终位居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华润。
恒大拿出上百亿资金买入万科6.82%的股份,超越安邦成为万科第三大股东,拿到2017年3月万科董事会改选的一张门票。
目前的战局结果是,第一大股东宝能系持股比例25.40%,第二大股东华润集团持股15.29%,第四大股东安邦持股6.18%,第五大股东万科事业合伙人持股比例为4.49%。
新的董事会席位估计将在前五大股东之中产生,华润和万科管理层的董事会席位都会大幅减少,尤其是万科管理层控制的董事席位损失最多。
针对此次事件,我简单谈一看我的看法和观点:第一,宝能系企图通过二级市场不断购入万科股票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进而达到收购万科的目的。
在当前国内产业结构需不断调整,市场经济不断变革的情况下,收购是国内产业整合的重要手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促进上市公司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减少审批环节,提升市场效率,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收购无论是成交的金额,还是收购数量的增长,都超过直接投资。
其中最重要原因在于,直接投资需要巨大的现金流支持而收购市场则主要通过资产置换、股票互换以及换股权证等衍生交易工具作为主要支付工具,并且还要依赖债务融资、杠杆收购等多种手段来完成,所以这种低成本操作方式日益成为企业整合的主流。
对于收购是否经目标公司管理层同意,收购又可分为善意收购和恶意收购。
恶意收购由于采取在二级市场举牌收购并发出要约收购。
其未与目标公司协商或双方未就某些重大事项达成一致,当事双方通常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收购行为。
不管采用哪种收购方式,由于恶意收购是在股票市场买入目标公司股票,所以也被投资者公认为最市场化的并购形式。
宝万之争相关资料
宝万之争相争的双方:万科股份企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宝能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代表人物:万科代表:王石、郁亮;宝能代表:姚振华、姚建辉1月,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钜盛华公司开始买入万科股份7月10日,宝能系持股达5%,开始举牌7月24日,宝能系持股达10%,再次举牌8月26日,宝能系第三次举牌,持股比例增达15.04%,称为万科第一大股东8月31日,华润开始增持万科9月1日,华润在度增持万科,持股比例增志15.23%,重夺第一大股东之位11月27日,钜盛华公司买入万科股份,宝能系再次称为万科第一大股东12月4日,宝能系再次举牌,持股比例增至20.008%12月7日,安邦系购入万科股份5.53亿股,占总股份的5%12月10日,宝能系购入万科约1.91亿股,耗资37亿元,同时深交所向钜盛华发出关注涵,宝能系将战场转至香港12月11日,截至12月11日宝能系共持有约22.45%的万科股份,占据第一大股东宝座12月15日,钜盛华回复深交所质询涵,资金来源合法,信息披露合规12月17日晚8时左右,万科董事长王石就宝能举牌万科内部讲话流出,措辞强硬,称不欢迎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12月18日凌晨四点,宝能回应王石发言,强调“恪守法律,尊重规则,相信市场的力量”12月18日中午,万科A股在深交所申请停牌,公告中写道:因万科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下午13:00起停牌,等公司刊登相关公告后复牌12月18日晚,万科总裁郁亮与媒体见面,力挺王石12月19日上午8点,王石转发黄生的文章《万科被野蛮人入侵前后的真相一场大规模洗钱的犯罪》,并配文下周一见。
问题:1.万科不欢迎宝能系的原因:宝能的信用不够,会毁掉万科的信誉;宝能的钱来自于短期债务,短债长投,风险非常大。
2.宝能选择持股万科的原因:万科是中国领先的开发商;万科的经营比较稳健,营收一直良好;万科手里有一定比例的土地储备存量;万科股权比较分散,是一个突破口;宝能系想将手里的资金与土地、地产相挂钩,需要投资一个上市地产公司3.万科的底牌:华润,华润财力巨大,和万科管理层关系良好;安邦保险,重要的外围势力;联合大股东、万科高管、一致行动,或增发股票。
当年“宝万之争”的事件回顾
– 这其实是万科管理层的一种砸盘手段——通过主动披露宝能系的增持信息, 提升宝能系的增持成本。
• 当恒大进场增持万科股票时,万科管理层同样这么干过。
• 然后就是万科管理层通过一些动作投诉收购方,把一场公司控制权争夺上升到国 家经济政策层面,采取政治动员的方式,借助监管机构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阻 却某一个或几个股东的目标。
• 万科原来的第一大股东华润,对万科管理层是采取比较放权的态度。当深圳地铁 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29.38%)之后,实施了两大控制措施: – 对万科的财务纪律约束; – 对国企高管人员进行限薪。
4
王晓耕 博士
第二大输家——恒大
• 恒大在该结盟的时候没有结盟,该反抗的时候不反抗,最终又承受了巨大的财务 损失,而且还引发监管部门对自己的处罚性关注
• 当恒大进场增持万科股票时,其实是出现在一个很恰当的时机。当时宝能系面对 万科管理层束手无策,许家印则是潜在的王石的替代者。
• 保守估计,恒大在转让14.07%的万科股权给深圳地铁时,亏损70亿元 • 结合恒大在保险业的参与水平以及它自身的杠杆水平,引发了监管机关对它的行
政处罚,并且是监管机关在那批集中处罚中的第一目标。
2
王晓耕 博士
王石的行为是“内部人控制”
• 王石一开始就站出来表态不欢迎某一股东,并主动披露收购股东(宝能、恒大等 )的股权变动信息。
• 宝能在增持万科股票时,宝能本身才是披露自身增持股票份额的义务主体。
– 当万科主动披露宝能系增持的信息时,首先凸显出一个披露信息准确性的问 题。万科可能掌握了宝能的几个账号变动信息,但并不能确定宝能是否还有 其他用来增持的账号。
• 万科这次董事会的提名,全部都是由第一大股东深圳地铁完成的。
宝万之争
PA R T. 0 3
如何构建有效的企业结构
三、如何构建有效的企业结构
分散的股权结构埋下争夺隐患
万科的股权结构比较分散,大股东持股比例 很低,导致了宝能的多次举牌。在我国证券市场 上,股权过于分散不利于公司的治理,在公司价 值被低估的状态,容易被收购。
解决方案
保持股权结构的相对集中,形成各大股东相 互制衡的状态,保证公司股权结构的相对动态性, 平衡各股东的权益。
一、“宝万之争” 案例描述-过程介绍
12月17日,王石明确表示不欢迎 宝能成为第一大股东。 12月18日,宝能:“恪守法律, 遵守规律,相信市场的力量” 1.万科被认为是中国最领先的开发 商之一。 2.万科股权比较分散。 3.万科经营一直比较稳健。 4.万科有适中的土地储备量。 5.宝能系欲将手中的资金与地产相 关联,需投资一个上市地产公司。
代表人物:姚振华,宝能董事长
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能
集团)成立于2000年3月,注册资本3亿元,总 部在深圳,姚振华是其唯一股东,下控制子公 司-前海人寿、钜盛华
一、“宝万之争” 案例描述-过程介绍
2015年7月,我国资本市场上发生了规模巨大的收购事件,由姚振华控股的宝能大举增
持万科股份,在连续多次举牌么后超过华涧集团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前前后后共耗资4 00多亿元,直至达到控股股东地位,引发了“宝万之争“,仿佛一夕之间,让万科和宝能 成为了资本市场上的焦点。 2015年7月24日,宝能 增持至10%,成为万科 第二大股东。
前最大股东华润增持 15.29% ,夺回第一大股 东位置。
01
02
03
04
05
万科宣布停牌
2015年7月10日,前海人寿买 入万科5.5股,持股比例为5%, 首次举牌。
”宝万“之争研究报告
”宝万“之争研究报告“宝万之争”,这在当年的商业领域可是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咱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
还记得那时候,我正跟几个朋友在咖啡馆闲聊。
旁边桌的几个商务人士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宝万之争”,那神情激动的,好像他们自己就是这场大战的主角。
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回去后我就仔细研究了一番。
“宝万之争”说白了就是宝能系和万科之间的股权争夺大战。
宝能系那是来势汹汹,大量买入万科的股票,试图取得控制权。
万科这边呢,自然也不会轻易就范。
万科,那可是地产界的巨头,多年来在房地产市场上呼风唤雨。
它的品牌、管理团队以及市场地位那都是响当当的。
而宝能系,就像是一个突然崛起的挑战者,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想要在万科的版图上插上一脚。
这其中的利益纠葛那叫一个复杂。
宝能系为啥要这么干?说白了,就是看上了万科的优质资产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万科的股价相对被低估,宝能系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投资机会。
而且一旦掌控了万科,能带来的好处可不是一星半点。
万科这边呢,王石等管理层肯定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企业被别人轻易夺走控制权。
他们四处奔走,寻找各种支持和解决方案。
这场争斗对市场的影响那也是相当大的。
万科的股价那是上蹿下跳,股民们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
整个地产板块都跟着波动,相关的金融机构也紧张得不行。
从监管层面来看,“宝万之争”也引发了对保险资金运用、上市公司治理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监管的加强。
再来说说双方的策略。
宝能系是简单粗暴,就是买买买。
万科这边则是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又是拉盟友,又是向监管部门申诉。
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最后,这场争斗在各方的协调和努力下,算是有了一个相对平和的结局。
回过头来看,“宝万之争”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对于企业来说,股权结构的合理性至关重要,要时刻警惕潜在的“野蛮人”。
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内在价值和风险。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不断完善制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保障市场的公平和稳定。
宝万之争最新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分散。根据 公司法惯常的统计口径,对于有限公司一般统计其前五大股东持股 情况,对于股份公司一般统计其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而在此次宝能系展开收购前,万科的股权分散程度在中国证券市场 中更是少见的。“1993年到1997年,万科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始终没 有超过9%,1998年前10名股东持股比例总共为23.95%,是一个典型 的大众持股公司。2000年,引入华润集团成为大股东后,万科依然 没能改变股权分散状态。截至2015年6月30日,万科前十大股东合 计持股约25%。”
结局 2
触发 要约 收购
结局 3
宝能 系被 平仓
.
关于万科的股权之争,应该自宝能系买入万科股票就开 始算起,“举牌,停牌,复牌…”双方的股权之争堪称激烈。
而万科将何去何从也成为市场人士最为关注的事情。有 人认为,双方和解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就目前形势来看,宝能系持有万科24.26%的股份,这部 分股份中有一半以上是去年7、8月增持所得,彼时万科股价 并不高,公司的举牌已有不少浮盈,获利而退也并非不可能。 而与王石处于统一战线的华润集团不但持有公司15.23%的股 权,资金背景也很强大,加之安邦已向万科示好,宝能系想 取得股权之争的胜利并非易事。此外,去年12月媒体也曾报 出万科、宝能、安邦三方曾进行洽谈,但被万科否认,尽管 如此,有市场人士认为,就目前万科股价来说,宝能系已经 获利,最后化身为战略投资者获利而退倒是双赢的结局。
主讲人:
.
.
.
“举牌”收购: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防止 机构大户操纵股价,《证券法》规定,投资者 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在该 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 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 公司并予以公告,并且履行有关法律规定的义 务。业内称之为"举牌"。
宝万之争的股权结构
宝万之争的股权结构宝万之争是一家中国上市公司,主要经营线上游戏,其股权结构如下:a. 总股东:总股东分别为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踏集团有限公司、宝万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股东,占宝万之争总股本的比例分别为44.15%,15.71%,11.05%和29.09%。
b. 股东会:股东会是宝万之争最高决策机构,占有宝万之争所有股权的股东可参加预定的股东会议,在股东会上审议、通过公司章程,把握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及决定,以及审核和批准公司的经营报告、年度财务报表和分配利润的计划等。
c. 监事会:监事会由股东会表决选举产生,负责全面监督宝万之争的行政管理工作,加强对宝万之争经营活动的监督,确保公司合规经营,并依法履行股东的权利。
d.董事会:董事会是宝万之争的行政机构,由股东会授权组建,自行组织,负责宝万之争日常经营活动的总体规划、管理及决策,向股东会和监事会报告并接受监督,并依法行使宝万之争职能。
e. 高管:宝万之争的高管由董事会授权任命,包括董事会领导人、总裁、财务总监、首席运营官、首席技术官、以及其他行政职能人员,负责宝万之争各项业务的日常运行与管理工作。
二、宝万之争股权结构的优势1.权力分离:宝万之争的股权结构清晰,股控权力分离,有利于公司决策的公正性和廉洁性,防止利益矛盾的产生,确保宝万之争经营活动的稳健和良性发展。
2.责任分明:宝万之争的股权结构将股东的责任和权力明确确定,明确了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范围,提高宝万之争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公司独立性和抗风险能力。
3.制度完善:宝万之争的股权结构包含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实现公司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的风险控制、财务现金管理和资产保护等,以保证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宝万之争:万科股权争夺背后的利益纷争
宝万之争:万科股权争夺背后的利益纷争我一直认为,商业世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宝万之争无疑是这场战争中的一次激战。
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各方利益的交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商业世界的残酷与复杂。
宝能,这家以保险起家的金融巨头,突然宣布收购万科股权,意图明显:要么控制万科,要么将其私有化。
这一举动,无疑引发了万科管理层的强烈反击。
而我,作为万科的一员,也在这场反击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我看到了股东利益的冲突,也看到了企业管理层的坚守。
万科管理层深知,宝能的介入并非出于对万科的关爱,而是出于对其庞大资产的觊觎。
因此,万科管理层决定采取行动,保卫公司免受宝能的侵略。
我见证了万科管理层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的坚定与勇敢。
他们积极寻求外部支持,与股东沟通,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他们也在内部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效率,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
然而,这场股权争夺战并非只有万科管理层和宝能之间的较量。
在背后,还有着更复杂的利益纷争。
各方势力在这场战争中角力,意图在这场资本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我看到了监管部门的介入,他们试图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维护市场的公平与秩序。
我也看到了其他房地产企业的观望,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等待着事态的发展。
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商业世界的无常。
曾经的合作伙伴变成了敌人,而敌人也可能变成合作伙伴。
我看到了人性的贪婪与恐惧,也看到了勇敢与坚定。
如今,宝万之争已经告一段落,万科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这场股权争夺战留给我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
我深刻认识到,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商业世界,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与发展。
宝万之争,让我更加坚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是管理层的智慧和勇气。
只有管理层能够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坚守阵地,才能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
未来,我将继续陪伴万科走过一个个艰难的时刻,共同面对商业世界的不确定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勇敢面对挑战,万科一定能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宝万之争案例
宝万之争案例
宝万之争是一起关于两家公司商标使用权的纠纷案件。
其中,宝洁公
司拥有一项"Head & Shoulders"的商标,这是一种防止头皮屑的洗发水。
而万宝路烟草公司也有一种香烟,名为"万宝路"。
宝洁公司在中
国市场推出了一种名为"头 & 肩"的洗发水,这个名字在发音上与"Head & Shoulders"十分相似。
此时,万宝路烟草公司认为这会引起消费者的混淆,影响他们的品牌形象,于是起诉宝洁公司侵犯了他们
的商标权。
此案中,宝洁公司声称他们使用的商标名称是"头 & 肩",而不是"Head & Shoulders"。
另一方面,万宝路公司声称,由于发音相似,这种商标的使用会使得消费者混淆,从而对其造成了经济损失。
最终,法院裁定宝洁公司侵犯了万宝路公司的商标权,需要停止使用"头 & 肩"这一商标,并支付赔偿金。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在进行品牌推广时,必须要非常小心谨慎。
商标的使用权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商
标法律法规,以避免类似的纠纷。
此外,企业在进行市场推广时,还
需要认真考虑他们的品牌名称是否与其他公司的商标有类似之处,以
避免侵犯他人的商标权。
宝万之争
结局 2
触发 要约 收购
结局 3
宝能 系被 平仓
结局一 双方和解
关于万科的股权之争,应该自宝能系买入万科股票就 开始算起,“举牌,停牌,复牌…”双方的股权之争堪称 激烈。
而万科将何去何从也成为市场人士最为关注的事情。 有人认为,双方和解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就目前形势来看,宝能系持有万科24.26%的股份,这 部分股份中有一半以上是去年7、8月增持所得,彼时万科 股价并不高,公司的举牌已有不少浮盈,获利而退也并非 不可能。而与王石处于统一战线的华润集团不但持有公司 15.23%的股权,资金背景也很强大,加之安邦已向万科示 好,宝能系想取得股权之争的胜利并非易事。此外,去年 12月媒体也曾报出万科、宝能、安邦三方曾进行洽谈,但 被万科否认,尽管如此,有市场人士认为,就目前万科股
13财管8班第11组成员: 陈冰倩 陈文华 邱玲 张燕芳
什么是举牌收购?
3
“举牌”收购: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防止
机构大户操纵股价,《证券法》规定,投资者 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在该 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 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
公司并予以公告,并且履行有关法律规定的义 务。业内称之为"举牌"。
11月27日,钜盛华买入 万科股份,宝能系再度
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12月4日,宝能系再次举 牌万科,持股比例增值
20.008%
1月宝能系旗 下开始买入万
科股份
12 月7日, 安邦系买入 万科5.53亿 股,占总股
份的5%
12月10日,宝能系购入万 科约1.91亿股,耗资37亿。 截止12月11日,宝能系共 持有万科约22.45%股份,
占据第一大股东宝座
宝万之争对于有效公司治理的启示
宝万之争对于有效公司治理的启示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在商业世界中,公司治理是确保企业正常运作、合规经营的重要机制。
宝万之争的思考和启示
宝万之争的思考和启示一、引言宝万之争是指中国电商领域的两大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在2015年之后的激烈竞争。
这场竞争不仅仅是两家公司的竞争,更是整个电商行业的洗牌和格局重构。
二、宝万之争的起因与背景1. 起因: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有着强烈的野心和扩张欲望,都希望成为中国电商领域的领导者。
2. 背景:中国电商市场规模庞大,增长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
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加速了电商行业的发展。
三、宝万之争的过程1. 阶段一:价格战。
2015年双十一期间,阿里巴巴和京东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双方都对商品价格进行了大幅度降价。
2. 阶段二:物流战。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和快速配送能力,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加大了对物流系统建设投入。
3. 阶段三:生态建设战。
阿里巴巴通过淘宝、天猫等平台,构建了庞大的电商生态圈;京东则通过京东金融、京东物流等业务板块,拓展了自己的生态系统。
四、宝万之争的启示与思考1. 重视用户体验。
在竞争激烈的电商市场中,用户体验成为了企业赢得用户和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2. 投入物流系统建设。
快速配送和高效物流能力已经成为电商企业竞争的重要指标。
3. 构建生态系统。
电商企业需要通过多元化业务板块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多元化和全方位的服务。
4. 重视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需要不断加强品牌形象塑造和管理。
5. 积极探索新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电商领域应用,企业需要积极探索并应用新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
五、结语宝万之争是中国电商领域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顾这场竞争,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示和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商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宝万之争案例分析
宝万之争案例分析宝万之争是一起备受关注的商业纠纷案件,涉及到宝洁公司与万宝路公司之间的商标权纠纷。
这起案件在商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启示。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宝万之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法律问题。
首先,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宝万之争的起因。
宝洁公司拥有“宝洁”和“P&G”等商标,而万宝路公司则拥有“万宝路”商标。
在市场竞争中,宝洁公司指控万宝路公司侵犯了其商标权,引发了这场商标权纠纷。
双方在法庭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终案件得到了解决,但这场纠纷给商业界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宝万之争案例反映了商标权保护的重要性。
商标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资产,它不仅是企业形象的象征,也是产品质量和信誉的保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标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宝洁公司之所以选择维护自己的商标权,就是为了保护其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声誉。
而万宝路公司也必须尊重他人的商标权,遵守市场规则,这是企业应尽的责任。
此外,宝万之争案例也引发了对商业竞争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竞争应该是健康、公平的。
企业在竞争中应该遵守市场规则,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
宝洁公司和万宝路公司之间的竞争应该是在合法、公平的基础上展开,不应该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宝万之争案例也给我们提出了对商业纠纷解决的启示。
在商业活动中,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解决纠纷是关键。
企业在面对纠纷时,应该本着诚实守信、合法合规的原则,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避免走上法律诉讼的道路。
法律诉讼不仅耗费时间和金钱,还会对企业形象和声誉造成影响,因此,避免纠纷的发生,或者通过和解等方式解决纠纷,是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
综上所述,宝万之争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启示。
商标权保护、商业竞争、商业纠纷解决等问题,都是我们在商业活动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希望通过对宝万之争案例的分析,能够引起大家对商业活动中的法律和道德问题的重视,促进商业活动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万之争”惊动三会 300亿资金如何越过监管边界2015年12月27日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朱开云
网络截图
在波谲云诡的“宝万之争”中,宝能系买入万科24.26%股份所付出的300多亿元资金来源问题格外引人关注。
25日召开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目前证监会正会同银监会、保监会对此事进行核实研判。
“宝万之争”为何同时惊动了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它带来了哪些金融监管方面的新难题?
在中国的金融监管架构中,包括了“一行三会”,即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它们构成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格局。
“宝万之争”虽然起于宝能系在二级市场上买入万科股份,属于证监会的管辖范畴,但随着对其资金来源的追问可以看到,除去杠杆资金以外,其主要的来源还包括三方面,宝能系的自有资金、以“万能险”为主的保险资金,以及层层穿透之后的浙商银行理财资金,涉及的很多内容已经越过了证监会的监管边界。
在资本增值的冲动下,神秘资金越过了“银证保”各自的监管边界,围绕宝能系资金来源问题引发了市场人士对于金融监管的新思考。
证监会
深交所已发出两份《关注函》
“宝万之争”发生以来,深交所一共发出过两份《关注函》。
第一份是12月10日,深交所公司管理部向“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发出“九问”,要求钜盛华及财务顾问在规定日期前答复并给出证明文件。
其中包括“宝能系”借道杠杆资金举牌背后的相关权利行使、资金来源以及信息披露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第二份是12月24日,深交所管理部向万科A[0.00% 资金研报]下发《关注函》,要求其函告相关有信息披露义务的股东,就同一事件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时,应及时告知上市公司并由公司同时在深交所披露,保证在深交所和境外有关机构的公告内容一致。
深交所认为,港交所与深交所就安邦保险集团和宝能集团旗下深圳市钜盛华增持万科股权的信息披露存在内容差异,并引发媒体高度关注,造成了投资者误读。
这两份《关注函》均把信息披露问题作为函件的核心内容。
对于深交所发出的两份询问函,中信证券[0.68%资金研报]一名分析师表示,深交所在本次“宝万之争”中的行为可圈可点,其并未对市场交易行为直接干涉,而是时刻盯着相关参与方的信息披露问题。
此外,证监会也一再表态,只要是市场正常的收购被收购行为,在依法合规情况下,证监会不会干预。
但本次“宝万之争”呈现出来的许多问题,超出了证监会的管理范畴。
保监会
保监会出新规规范险资举牌
在此番万科股权争夺战中,一个之前稍显生僻的保险品种“万能险”也火热起来。
根据宝能系答复深交所的询问内容,宝能系在举牌万科A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包括股权质押、资管计划、融资融券、收益互换等杠杆工具。
而来自前海人寿的“万能险”,被认为是其撬动杠杆的第一力量。
王石在其内部讲话中也质疑了宝能系的资金问题。
王石称,“宝能系购买万科的钱从哪里来的?他们购买万科的第一份钱来自万能险,我认为就是短期债务。
万科股票当然可以随买随卖,但是一旦超过5%公布的时候,就不是短期投资了,而是长期股权投资。
短债长投,这个风险
是非常大的。
”
虽然万能险作为已经被市场广泛接受的险种之一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其加设层层杠杆背后的风险还是引发了市场的担忧。
12月23日,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3号:举牌上市公司股票》,被认为是对近期二级市场险资汹涌的一个直接回应。
《3号准则》对保险机构披露举牌信息进行了重点规范,其中提到保险机构举牌上市公司,运用保费资金的,应列明相关账户和产品投资余额、可运用资金余额、平均持有期及现金流情况。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保监会发文之后,资本市场很快对此作出了反映,第二天,险资举牌概念股股价纷纷下挫。
但据观察人士称,保监会的监管范畴非常有限,其无法深究宝能系资金来源问题。
只要不突破资金的30%红线,前海人寿背后的资本运作不在其监管范围之内。
银监会
浙商银行理财资金流向之谜
23日,一份深圳银监局股份制银行监管二处下发的文件在互联网上流传,该文件内容提到要求各股份制分行、城商行分行,将“宝能系”企业在该行的授信及用信情况向股二处进行反馈。
此消息虽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也引发了市场对“宝能系”银行资金问题的关注。
23日晚间,据财新网披露,层层穿透之后,“宝能系”大部份资金来自浙商银行,而理财资金却无法穿透,不知来自哪里。
但浙商银行随后在声明中称,浙商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认购华福证券资管计划132.9亿元作为优先方,仅用于钜盛华整合收购非上市金融股权,不可用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也不作为其他资管计划的劣后资金。
宝能投资集团出资67亿元,作为劣后方。
浙商宝能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作为普通合伙人。
浙商银行的遣词似乎埋下了伏笔,“不可用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也不作为其他资管计划的劣后资金”,那么在实际运作中这笔资金是否通过系列通道流向了二级市场?以及如何监管这些资金的流向,浙商银行并未给出明确的说法。
张晓军表示,目前证监会正会同银监会、保监会
对此事进行核实研判,核实研判的内容是否涉及这部分理财资金目前不得而知。
据了解,目前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参与资管计划,还并没有专门的规定,监管的分割导致了真空区的产生。
通过对“宝能系”资金来源的追溯,可以看到,社会资本通过银行理财、保险等方式,并借助一些通道,已可以很便捷地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自由流通,而分割的监管体系却难以对它们进行有效监控。
本次证监会会同银监会、保监会对“宝万之争”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核实研判,或许只是分割体制下监管部门的一次临时联动。
但“宝万之争”背后呈现的问题已经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本报记者朱开云供图/视觉中国
财经观察
“宝万之争”背后的金融监管变革诉求
在“宝万之争”之后的金融监管问题日益引起了市场人士的担忧。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金融分业监管的背景下,资金一旦流出银行领域,单靠银监会实际上已经无法实现有效的用途和流向监管。
如何根据宝能系的资金通道,顺藤摸瓜,揭示出宝能系的最终资金来源问题,但靠银监会是很难实现的。
就宝能系的资金来说,其涉及银行、保险以及证券基金等领域,如果没有三大监管部门的联动,是几乎不可能查清楚其来源的。
对此,摩根大通一名关注“宝万之争”的投行分析师认为,目前,中国所实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在如今这个“大资管”已经有些落伍,金融市场机械分裂、监管真空区与监管套利的现象。
普遍存在。
在“宝万之争”呈现给我们的图景当中,资金借助通道在保险、银行、证券等领域来回切换,传统意义上的监管划分已经没有意义。
今年11月以来,越来越壮大的呼声围绕着金融监管由“四分天下”回
归“大一统”的体制改革。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今年11月13日曾公开建议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待条件成熟可把“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合并为统一的综合监管机构。
“宝万之争”背后涉及的金融
监管问题或者将成为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动力。
文/本报记者朱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