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导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学习目标】1.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2.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简单几何体.3.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初步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课前预习】1.下列各组图形中都是平面图形的是()A.三角形、圆、球、圆锥B.点、线段、棱锥、棱柱C.角、三角形、正方形、圆D.点、角、线段、长方体2.按组成面的平或曲划分,与圆柱为同一类的几何体是()A.长方体B.正方体C.棱柱D.圆锥3.一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其折叠成立方体后,“你”字对面的字是()A.中B.考C.顺D.利4.不透明袋子中装有一个几何体模型,两位同学摸该模型并描述它的特征.甲同学:它有4个面是三角形;乙同学:它有8条棱.该模型的形状对应的立体图形可能是()A.三棱柱B.四棱柱C.三棱锥D.四棱锥5.乐乐玩橡皮泥时,将一个底面直径为4cm,高为4cm的圆柱,捏成底面直径为3.2cm的圆柱,则圆柱的高变成了()A.7.5cm B.6.25cm C.5cm D.4.75cm6.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的平面展开图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A.图2B.图1或图2C.图2或图3D.图1或图37.如图,点D,E,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BC,CA的中点,现沿着虚线折起,使A,B,C三点重合,折起后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A.正方体B.圆锥C.棱柱D.棱锥8.下列几何体中,属于棱柱的有()A.6个B.5个C.4个D.3个9.下列所述物体中,与球的形状最类似的是()A.电视机B.铅笔C.西瓜D.烟囱冒10.奥运会的标志是五环,这五环的每一个环的形状与下列图形中类似的是()A.三角形B.正方形C.圆D.长方体【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下列几何图形(1)图中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六个面,它们的各部分不都在__________内。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导学案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问题(1)含课后配套作业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导学案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问题(1)含课后配套作业及答案

3.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销售问题【教学目标】能熟练地找出销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复习引入】1.一种药品现在售价56.10元,比原来降低了15%,问原售价为__56.10×(1+1 5%)=64.515__元.2.“五一”黄金周期间,为了促销商品,甲、乙两个商店都采取优惠措施,甲店推出八折后再打八折,乙店则一次性六折优惠,若同样价格的商品,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A.甲比乙优惠B.乙比甲优惠C.两店优惠条件相同D.不能进行比较【知识点梳理】销售问题中常用的关系式:(1)利润=进价×利润率,(2)利润=售价-进价.【应用举例】例1某种商品的进价为100元,若要使利润率达20%,则该商品的销售价格应为多少元?此时每件商品可获利润多少元?分析:若设售价x元,则利润为_20 元或用x表示为x-100元,可列方程为__ x-100 =__20 ,解之得x=_120_.针对性练习某商店出售甲、乙两种成衣,其中甲种成衣卖价120元盈利20%,乙种成衣卖价也是120元但亏损20%,问该商店在本次销售中实际上是盈还是亏,盈或亏多少钱?答案:解:设甲种成衣的进价为x元,乙种成衣的进价为y元。

则由题意的x x-120=20%=-yy120-20%解得x=100 解得y=150甲种成衣盈利=120-100=20元乙种成衣亏损=150-120=30元该次销售实际是亏损=30-20=10元例2某种鲜花进货价为每枝5元,若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可获利3元,问标价为每枝多少元?分析:若设标价为每枝x元,则售价为_80%x__元,利润为_3_元,用x表示为80%x-5元,可列方程为_80%x-5 =3_ _,解之得x=_10__.针对性练习1.某种商品因换季准备打折出售,如果按定价的七五折出售将赔25元,而按定价的九折出售将赚20元,问这种商品的定价是多少?答案:解:设这种商品的定价是x元。

由题意得75%x+25=90%x-2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0.15x=45系数化为1得,x=300答:这种商品的定价为300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导学案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教案导学案含课后配套作业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导学案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教案导学案含课后配套作业及答案

3.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找出行程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引入】1.A、B两地相距480千米,一列慢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一列快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65千米.两车同时开出,⑴若相向而行,x小时后相遇,则可列方程为;⑵若相背而行,x小时后两车相距640千米,则可列方程为;⑶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后面,x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则可列方程为;⑷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后,x小时后两车相距640千米,则可列方程为.答案:解:(1)(60+65)x=480(2) (60+65)x+480=640(3)60x+480=65x(4)65x+480=60x+640【知识点梳理】行程问题中常用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一般行程问题包括三种情况:⑴相遇问题常用的相等关系是: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即速度和×时间=路程和;⑵追及问题①同地不同时出发时:前者走的路程=后者走的路程;②同地不同时出发时:前者走的路程-后者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即速度差×时间=路程差.⑶航行问题(以后另讲)【应用举例】例1甲、乙两人在10千米的环形公路上跑步,甲每分钟跑230米,乙每分钟跑170米.⑴若甲先跑10分,乙再从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相遇?⑵若甲先跑10分,乙再从同地反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相遇?答案:解:1. (1) 设需要的时间为x秒(230-170)x=1000060x=10000 x=166.6分钟(2) 设需要的时间为x秒230×10+(230-170)x=1000060x=7700 x=128.3分钟答:⑴若甲先跑10分,乙再从同地同向出发,还要166.6分钟相遇?⑵若甲先跑10分,乙再从同地反向出发,还要128.3分钟相遇?例2一列火车行驶途中,经过一条长300m的隧道需要20s的时间.隧道的顶上有一盏固定的灯,垂直向下发光,灯光在火车上照了10s.求这列火车的长为多少?答案:解:经过一条长300m的隧道要20s:这里的20s是指隧道的长度加上火车的长度,即火车从进隧道,到完全的出隧道的长度。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精品导学案相反数教案教师用学生用学案教学设计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精品导学案相反数教案教师用学生用学案教学设计含答案解析

相反数(教师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2.懂得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3.会求任意有理数的相反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负数的相反数的表示方法.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有理数王国的公民“1”,有一天不小心掉进了一个魔瓶里. 谁知出来后竟变成胖乎乎的“0”,你说怪不怪?冷眼旁观的“2”说:“谁叫这瓶里睡着他的相反数兄弟呢?幸好我兄弟不在里面!”同学们,你想知道“1”的相反数兄弟是谁吗?为什么他俩见面后就变成“0”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相反数的世界吧!动手操作——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3,-4,41,-5.5,-3,5.5,41-,+4认真观察,在数轴上,+4与-4所表示的点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像这样关系的两个数你还能找出多少对? 相同之处: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不同之处:+4的点在原点的右边,-4的点在原点的左边. 探究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_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___;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_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___.设a 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等于a 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有什么关系?归纳一般地,设a 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 和a . 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像2和-2,5和-5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这就是说,2的相反数是-2,-2的相反数是2;5的相反数是-5,-5的相反数是5.一般地,a 和-a 互为相反数. 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这里,a 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当a =2.5时,-a =-2.5,2.5的相反数是-2.5;同时,-2.5的相反数是2.5.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关于原点对称) 思考设a 表示一个数,-a 一定是负数吗?不一定,如果a 是一个负数,那么-a 就是一个正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导学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标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1. 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国家“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汉武帝,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到这一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评价汉武帝【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上的大一统”,第二部分为“思想上的大一统”,第三部分为“经济上的大一统”,第四部分为“评价汉武帝”。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1)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二、思想上的大一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三、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四、评价汉武帝【知识构建】【直击中考】1.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

2024最新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2.2 地形图的判读(课时2) 导学案(解析版)4

2024最新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2.2  地形图的判读(课时2) 导学案(解析版)4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课时2) (学案)内容速览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自主学习 自主预习、基础知识梳理►任务一:分层设色地形图 ►任务二:陆上五大基本地形类型合作探究 探究重难知识探究一:绘制并判断分层设色地形图 探究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探究三:地形剖面图知识网图 思维导图构建强化特训营 同步训练 巩固提升2024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1.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在地图上识别山地、盆地、平原、丘陵和高原五种地形类型。

1.能够识别山地、盆地、平原、丘陵和高原五种基本地形。

(区域认知)2.能够理解地形图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

(综合思维)3.通过学习地形的不同部位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明白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建设,树立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4.通过制作地形模型。

加强对地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地理实践力)重点:5中基本地形类型。

难点:能够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任务一:分层设色地形图结合教材“图2.14 地形素描图、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完成任务一,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02自主学习01学习目标2.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附有高度表说明各种颜色表示的海拔范围。

2.通常分层设色地形图中:①绿色一般表示平原,颜色越深,表示平原的海拔越低。

②橙色一般表示山地、丘陵、高原。

③蓝色一般表示海洋、湖泊,水越蓝,颜色越深。

④白色一般表示冰川、雪山。

【特别提示】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作用是方面判断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表的起伏状况。

►任务二:陆上五大基本地形类型结合教材“图2.14 地形素描图、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完成任务二,并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2.陆地表面有5种基本地形类型:①高原:海拔大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第一单元教学案及答案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一、预习成果展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è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朗读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导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已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仅供参考。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一)《我的老师》导学案【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2、找出文中莎利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对烘托人物、表达情感的作用。

【学习重点】1、教育的作用——教育能改变人的命运。

2、文中侧面描写和反衬的作用。

【学习难点】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以及老师对学生的爱。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二)【自主学习】1、查阅资料了解海伦·凯勒及安妮·沙莉文的生平经历,并摘录要点。

解决方法:学生自主上网查阅资料,课前教师补充,点拨重点,营造情境,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2、给加点生字注音:纳闷( ) 预兆( ) 无垠( )琢磨( )毛坯( ) 绚丽( )解决方法:通过第二课时课前听写检测。

3、整体感知:本文通过写沙莉文老师教我学知识:教导“我” ,教我热爱大自然和教我懂得;高度赞扬了老师的教育技巧与爱心,表达了我对老师的之情。

解决方法:通过提问若干学生,教师小结,达到预设目标。

【合作探究】1、莎利文老师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你觉得莎利文老师是怎样一位老师?解决方法:第一小问,小组合作探究,老师引导学生从原文找答案,师生交流;第二小问,通过提问若干学生达成预设目标,此问只需学生答出其中一两点即可。

2、她对海伦·凯勒产生了什么影响?解决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从原文找答案,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老师小结。

3、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在文中几乎没有直接抒发,但我们在文章处处可以看到作者对老师的感激。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导学案遵循同学的学习规律,根据同学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新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仅供参考。

新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贝壳席慕容学习目标:预习流程:俯视:说一说: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解剖:读一读:1、先对贝壳的精致作了一些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2、文中"是不是也应当用我的力量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认真、更加一丝不苟呢'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精彩品赏:品一品:品尝,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1、你怎样理解结尾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简洁的心啊!'相关链接:想一想: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四周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漂亮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始终延长到大海深处. 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奇的颜色,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它们多的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远眺大海的目光.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亮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如同贪欲的盗墓者,我挑着捡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要独特的外形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沉醉.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珍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那些首批中选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逝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觉它们依旧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漂亮.我观察一些一般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灰乎乎的红或者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我不敢信任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珍宝.呆视之间,我脑中竟跳出那样一个字眼:死亡.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缘由,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欲,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期熟稔而亲热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异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宠爱的东西,我们多么简单犯傻.我把石头放回海中,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是一个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那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活着讨论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看.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布满了敬重和暖和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拘束,荒得其所.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倾听下面的物语,你肯定会受到启发,你也试着写几句物语吧!流星在生命最终时刻,我也要闪闪发光.气球我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新的高度.蚂蚁、大雁、蚯蚓、夏荷、小草、萤火虫一课一得:悟一悟:新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二)紫藤萝瀑布宗璞学习目标:1、体会作品蕴含的情感.体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2.品读语言,赏析、积累美丽的词句.3,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预习流程:俯视:说一说: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解剖:读一读:1、看花语(图片)看到花时感受到的她得生命和心灵2、读花语走进花的生命和心灵里去3、怎样的花语?走进心灵,花朵的心事吹弹可破精彩品赏:品一品:品尝,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新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精品导学案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案教师用教学案学生用学案教学设计含答案解

新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精品导学案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案教师用教学案学生用学案教学设计含答案解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师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以及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二)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通过独立运算、教师点拨、小组合作交流按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混合运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识和细心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熟练地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和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以及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三、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1)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的符号,并把绝对值_____. 乘法:两数相乘,同号_____,并把绝对值_____.(2)加法: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加数的符号,并用_____的绝对值_____较小的绝对值. 乘法:两数相乘,异号_____,并把绝对值_____. (3)加法:一个数同0相加,___________. 乘法:任何数与0相乘,___________.(4)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_____这个数的_______.除法:除以一个________的数,等于___这个数的_____.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在没有括号的前提下,先做____,再算____,同级运算_______________,如果有括号的先做____________,和小学里的四则运算顺序相一致. 例8 计算:(1) -8+4÷(-2) (2) (-7)×(-5)-90÷(-15) 解:(1) 原式=-8+(-2)=-10 (2) 原式=35-(-6)=35+6=41 练习 计算:(1) 6-(-12)÷(-3) (2) 3×(-4)+(-28)÷7 (3) (-48)÷8-(-25 )×(-6) (4) 42×(-32)+(-43)÷(-0.25) 解:(1)原式=6-4=2(2)原式=-12+(-4)=-16 (3)原式=-6-150=-156 (4)原式=-28+3=-25例9 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 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解:记盈利额为正数,亏损额为负数. 公司去年全年盈亏额(单位:万元)为 (-1.5)×3+2×3+1.7×4+(-2.3)×2 =-4.5+6+6.8-4.6 =3.7答:这个公司去年全年盈利3.7万元.计算器计算器是一种方便实用的计算工具,用计算器进行比较复杂的数的计算,比笔算要快捷得多. 例如,可以用计算器计算例9中的 (-1.5)×3+2×3+1.7×4+(-2.3)×2 如果计算器带符号键,只需按键就可以得到答案3.7.不同品牌的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参见计算器的使用说明. 练习用计算器计算:(1) 357+(-154)+26+(-212)=_____________(2) -5.13+4.62+(-8.47)-(-2.3)=_____________ (3) 26×(-41)+(-35)×(-17)=_____________(4) 1.252÷(-44)-(-356)÷(-0.196)≈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四、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讲授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学生早已熟练掌握,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所包含的运算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学生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以及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二)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通过独立运算、教师点拨、小组合作交流按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混合运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识和细心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熟练地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和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以及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三、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1)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的符号,并把绝对值_____. 乘法:两数相乘,同号_____,并把绝对值_____.(2)加法: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加数的符号,并用_____的绝对值_____较小的绝对值. 乘法:两数相乘,异号_____,并把绝对值_____. (3)加法:一个数同0相加,___________. 乘法:任何数与0相乘,___________.(4)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_____这个数的_______.除法:除以一个________的数,等于___这个数的_____.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在没有括号的前提下,先做____,再算____,同级运算_______________,如果有括号的先做____________,和小学里的四则运算顺序相一致. 例8 计算:(1) -8+4÷(-2) (2) (-7)×(-5)-90÷(-15) 练习 计算:(1) 6-(-12)÷(-3) (2) 3×(-4)+(-28)÷7 (3) (-48)÷8-(-25 )×(-6) (4) 42×(-32)+(-43)÷(-0.25)例9 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 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计算器计算器是一种方便实用的计算工具,用计算器进行比较复杂的数的计算,比笔算要快捷得多. 例如,可以用计算器计算例9中的 (-1.5)×3+2×3+1.7×4+(-2.3)×2不同品牌的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参见计算器的使用说明. 练习用计算器计算:(1) 357+(-154)+26+(-212)=_____________(2) -5.13+4.62+(-8.47)-(-2.3)=_____________ (3) 26×(-41)+(-35)×(-17)=_____________(4) 1.252÷(-44)-(-356)÷(-0.196)≈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四、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讲授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学生早已熟练掌握,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所包含的运算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1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2、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北京人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课堂导入】人自来就有喜欢寻根的天性。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三、精讲点拨1、“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以来的原始社会时期。

远古社会也可以称为远古时代,与传说时代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都属于模糊的时间概念,泛指原始社会。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数轴上的动点专题复习导学案及配套作业(解析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数轴上的动点专题复习导学案及配套作业(解析版)

数轴上的动点专题(解析版)第一部分 教学案类型一 数轴上的和差倍分问题例1 (2020秋•京山市期中)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个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 、b ,且满足|a +3|+(b ﹣9)2=0;(1)求a 、b 的值;(2)点M 是数轴上A 、B 之间的一个点,使得MA =2MB ,求出点M 所对应的数; (3)点P ,点Q 为数轴上的两个动点,点P 从A 点以3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 同时从B 点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若AP +BQ =2PQ ,求时间t 的值.思路引领:(1)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 ,b 的值即可;(2)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AB ,再根据题意即可得出结论;(3)先用t 表示出AP ,BQ 及PQ 的值,再根据AP +BQ =2PQ 列出关于t 的方程,求出t 的值即可.解:(1)∵|a +3|+(b ﹣9)2=0,∴a +3=0,b ﹣9=0,解得a =﹣3,b =9; (2)AB =9﹣(﹣3)=12, ∵MA =2MB ,∴点M 所对应的数是﹣3+12×23=5;(3)∵点P 从A 点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 同时从B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AP =3t ,BQ =2t ,PQ =12﹣5t . ∵AP +BQ =2PQ ,∴3t +2t =24﹣10t ,解得t =85;还有一种情况,当P 运动到Q 的右边时,PQ =5t ﹣12,方程变为3t +2t =2(5t ﹣12),解得t =245. 故时间t 的值为85或24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1.(2020秋•包河区期末)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 ,点B 对应的数为b ,且a 、b 满足|a +5|+(b ﹣3)2=0.(1)求点A ,B 所表示的数;(2)点P 在直线AB 上点B 右边一点,且AP =bPB ,点Q 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 的长.思路引领:(1)根据a 、b 满足|a +5|+(b ﹣3)2=0,即可得到a 、b 的值,从而可以得到点A ,B 所表示的数;(2)设点P 表示的数为m ,先根据中点的定义表示点Q ,根据数轴上两点的距离表示AP =bPB ,列方程可得结论. 解:(1)∵|a +5|+(b ﹣3)2=0, ∴a +5=0,b ﹣3=0, 解得a =﹣5,b =3,即点A ,B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5,3; (2)设点P 表示的数为m ,∵点P 在直线AB 上点B 右边一点, ∴m >3,∵点Q 为PB 的中点, ∴点Q 表示的数为m+32,∵AP =bPB , ∴m +5=b (m ﹣3), ∵b =3, ∴m =7, ∴AQ =AB +BQ =m+32+5=7+32+5=10.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非负数的性质,数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轴上两点的距离表示线段的长. 类型二 数轴上的两点间的距离问题例2(2020秋•铁西区校级期末)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求点P 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点P 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 点向左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 点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思路引领:(1)根据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结合数轴可得答案;(2)此题要分两种情况:①当P 在AB 左侧时,②当P 在AB 右侧时,然后再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点P 、点A 、点B 同时向左运动,点B 的运动速度最快,点P 的运动速度最慢.故P 点总位于A 点右侧,B 可能追上并超过A .P 到A 、B 的距离相等,应分两种情况讨论. 解:(1)如图,若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P 为AB 的中点,BP =P A .依题意得3﹣x =x ﹣(﹣1), 解得x =1;(2)由AB =4,若存在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5,P 不可能在线段AB 上,只能在A 点左侧,或B 点右侧.①P 在点A 左侧,P A =﹣1﹣x ,PB =3﹣x , 依题意得(﹣1﹣x )+(3﹣x )=5, 解得 x =﹣1.5;②P 在点B 右侧,P A =x ﹣(﹣1)=x +1,PB =x ﹣3, 依题意得(x +1)+(x ﹣3)=5, 解得x =3.5;(3)设运动t 分钟,此时P 对应的数为﹣t ,B 对应的数为3﹣20t ,A 对应的数为﹣1﹣5t .①B 未追上A 时,P A =PB ,则P 为AB 中点.B 在P 的右侧,A 在P 的左侧. P A =﹣t ﹣(﹣1﹣5t )=1+4t ,PB =3﹣20t ﹣(﹣t )=3﹣19t , 依题意有1+4t =3﹣19t , 解得 t =223; ②B 追上A 时,A 、B 重合,此时P A =PB .A 、B 表示同一个数. 依题意有﹣1﹣5t =3﹣20t , 解得t =415. 即运动223或415分钟时,P 到A 、B 的距离相等.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关键是理解题意,表示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利用数形结合法列出方程. 变式训练1.(2022秋•上杭县期中)已知M、N在数轴上,M对应的数是﹣3,点N在M的右边,且距M点4个单位长度,点P、Q是数轴上两个动点.(1)直接写出点N所对应的数:;(2)当点P到点M、N的距离之和是5个单位时,点P对应的数是多少?(3)如果P、Q分别从点M、N出发,均沿数轴向左运动,点P每秒走2个单位长度,先出发5秒钟,点Q每秒走3个单位长度,当P、Q两点相距2个单位长度时,点P、Q 对应的数各是多少?思路引领:(1)根据向右就做加法,列式求解;(2)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求解;(3)设P点运动时间为t,列方程求出t的值,再求P,Q对应的数.解:(1)﹣3+4=1,故答案为:1;(2)设P点表示的数为x,则|x+3|+|x﹣1|=5,解得:x=﹣3.5或x=1.5;(3)设P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Q运动的时间为(t﹣5)秒,由题意得:|(﹣3﹣2t)﹣[1﹣3(t﹣5)]|=2,解得:t=17或t=21,当t=17时,P表示的数为:﹣3﹣34=﹣37,Q表示的数为:1﹣36=﹣35,当t=21时,P表示的数为:﹣3﹣42=﹣45,Q表示的数为:1﹣48=﹣47.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数轴,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数轴上的行程问题例3(2020秋•香河县期末)数轴上A点对应的数为﹣5,B点在A点右边,电子蚂蚁甲、乙在B分别以2个单位/秒、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电子蚂蚁丙在A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1)若电子蚂蚁丙经过5秒运动到C点,求C点表示的数;(2)若它们同时出发,若丙在遇到甲后1秒遇到乙,求B点表示的数;(3)在(2)的条件下,设它们同时出发的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t的值,使丙到乙的距离是丙到甲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求出t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根据电子蚂蚁丙运动速度与时间来计算相关线段的长度;(2)设B 表示的数为x ,则B 到A 的距离为|x +5|,点B 在点A 的右边,故|x +5|=x +5,根据时间差为1秒列出方程并解答; (3)分相遇前和相遇后两种情况进行解答. 解:(1)由题知:C :﹣5+3×5=10 即C 点表示的数为10;(2)设B 表示的数为x ,则B 到A 的距离为|x +5|,点B 在点A 的右边,故|x +5|=x +5, 由题得:x+53+1−x+53+2=1,即x =15;(3)①在电子蚂蚁丙与甲相遇前,2(20﹣3t ﹣2t )=20﹣3t ﹣t ,此时t =103(s ); ②在电子蚂蚁丙与甲相遇后,2×(3t +2t ﹣20)=20﹣3t ﹣t ,此时t =307(s ); 综上所述,当t =103s 或t =307s 时,使丙到乙的距离是丙到甲的距离的2倍. 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利用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以及数轴直观解决问题即可. 针对训练1.(2014秋•拱墅区校级期末)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 、B 、C ,AC =2AB ,点A 对应的数是400.(1)若AB =600,求点C 到原点的距离;(2)在(1)的条件下,动点P 、Q 分别从C 、A 同时出发,其中P 、Q 向右运动,R 向左运动如图2,已知点Q 的速度是点R 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点P 的速度是点R 的速度的3倍,经过20秒,点P 、Q 之间的距离与点Q 、R 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 的速度.思路引领:(1)根据AB =600,AC =2AB ,得出AC =1200,利用点A 对应的数是400,即可得出点C 对应的数;(2)假设点R 速度为x 单位长度/秒,根据点P 、Q 之间的距离与点Q 、R 的距离相等,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 解:(1)∵AB =600,AC =2AB , ∴AC =1200, ∵A 点对应400,∴C 点对应的数为:400﹣1200=﹣800,即点C 到原点的距离为800;(2)设点R 速度为x 单位长度/秒,依题意有 20(3x ﹣5)=1200﹣20[3x ﹣(2x ﹣5)], 解得x =15,2x ﹣5=2×15﹣5=25.或20(3x ﹣5)=20[3x ﹣(2x ﹣5)]﹣1200, 解得x =﹣25(舍去).答:动点Q 的速度为25单位长度/秒.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 类型四 数轴上的动点定值问题例4(2020秋•双流区校级期中)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 、B 、C ,AB =120,点A 对应的数是80.(1)若AB =12AC ,求点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 、Q 两点同时从C 、A 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R 从点A 向左运动,已知点P 的速度是点R 的速度的3倍,点Q 的速度是点R 的速度2倍少10个单位长度/秒,经过5秒,点P 、Q 之间的距离与点Q 、R 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 的速度;(3)如图3,在(1)的条件下,O 表示原点,动点P 、T 分别从C 、O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 从点A 出发向右运动,点P 、T 、R 的速度分别为10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4M 为线段PT 的中点,点N 为线段OR 的中点,请问PR+OT MN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相应的数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其它条件不变,将R 的速度改为5个单位长度/秒,求10秒后PR+OT MN的值.思路引领:(1)由题意可知,点A 在点B 的右侧,点C 在点B 的左侧,先确定点B 表示的数为﹣40,再求出点C 表示的数;(2)设点R 的速度为x 单位长度/秒,则点P 的速度为3x 单位长度/秒,点Q 的速度为(2x ﹣10)单位长度/秒,根据题意列方程求出x 的值,再求点Q 的速度;(3)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用含t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点P 、点T 和点R 对应的数,再根据线段中点的意义求出点M 和点N 对应的数,然后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R 、OT 和MN 的长,即可求得结果.解:根据题意可知,点A 在点B 的右侧,点C 在点B 的左侧, 因为点A 对应的数是80,AB =120, 所以80﹣120=﹣40, 所以点B 表示的数是﹣40.(1)若AB =12AC ,则AC =2AB =2×120=240, 所以80﹣240=﹣160, 所以点C 表示的数是﹣160.(2)设点R 的速度为x 单位长度/秒,则点P 的速度为3x 单位长度/秒,点Q 的速度为(2x ﹣10)单位长度/秒,由经过5秒,点P 、Q 之间的距离与点Q 、R 之间的距离相等可知,此时点P 与点R 重合,根据题意得5×3x +5x =240, 解得x =12,所以2×12﹣10=14(单位长度/秒), 所以点Q 的速度为14单位长度/秒. (3)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根据题意可知,点P 表示的数为﹣160﹣10t ,点T 表示的数为﹣2t ,点R 表示的数为80+4t , 所以点M 表示的数为(−160−10t)+(−2t)2,即﹣80﹣6t , 点N 表示的数为80+4t 2,即使40+2t ,所以PR =(80+4t )﹣(﹣160﹣10t )=240+14t ,OT =2t ,MN =(40+2t )﹣(﹣80﹣6t )=120+8t , 所以PR+OT MN =(240+14t)+2t120+8t=2,所以PR+OTMN 的值不变,它的值为2;若R 的速度为5个单位长度/秒,则点R 表示的数为80+5t , 所以点N 表示的数为80+5t 2,PR =(80+5t )﹣(﹣160﹣10t )=240+15t ,MN =80+5t2−(﹣80﹣6t )=240+17t2, 当t =10时,PR =240+15×10=390,OT =2×10=20,MN =240+17×102=205,所以PR+OT MN=390+20205=2.总结提升:此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的求解等知识与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点运动的方向、速度和时间,并且正确地用代数式表示有关的点对应的数. 类型五 数轴上的动点规律问题例5(2020秋•洞头区期中)如图,A 点的初始位置位于数轴上表示1的点,现对A 点做如下移动:第1次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B 点,第2次从B 点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C 点,第3次从C 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D 点,第4次从D 点向右移动12个单位长度至E 点,…,依此类推,则点E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 ,这样第 次移动到的点到原为2020.思路引领:根据数轴上点的坐标变化和平移规律(左减右加),分别求出点所对应的数,进而求出点到原点的距离;然后对奇数项、偶数项分别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相邻两数都相差3),写出表达式就可解决问题.解:第1次点A 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点B ,则B 表示的数为1﹣3=﹣2; 第2次从点B 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点C ,则C 表示的数为﹣2+6=4; 第3次从点C 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点D ,则D 表示的数为4﹣9=﹣5; 第4次从点D 向右移动12个单位长度至点E ,则点E 表示的数为﹣5+12=7; 第5次从点E 向左移动15个单位长度至点F ,则F 表示的数为7﹣15=﹣8; …;由以上数据可知,当移动次数为奇数时,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满足:−12(3n +1), 当移动次数为偶数时,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满足:3n+22,当移动次数为奇数时,−12(3n +1)=﹣2020,n =40393(不合题意舍去), 当移动次数为偶数时,3n+22=2020,解得:n =1346,故答案为:7;1346.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数轴,以及用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还考查了数轴上点的坐标变化和平移规律(左减右加),考查了一列数的规律探究.对这列数的奇数项、偶数项分别进行探究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11.(2021秋•天宁区校级期中)【阅读理解】点A 、B 、C 为数轴上三点,如果点C 在A 、B 之间且到A 的距离是点C 到B 的距离4倍,那么我们就称点C 是{A ,B }的奇点. 例如,如图1,点A 表示的数为﹣4,点B 表示的数为1.表示0的点C 到点A 的距离是4,到点B 的距离是1,那么点C 是{A ,B }的奇点;又如,表示﹣3的点D 到点A 的距离是1,到点B 的距离是4,那么点D 就不是{A ,B }的奇点,但点D 是{B ,A }的奇点.【知识运用】如图2,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4,点N所表示的数为6.(1)数所表示的点是{M,N}的奇点;数所表示的点是{N,M}的奇点;(2)如图3,A、B为数轴上两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50,点B所表示的数为30.现有一动点P从点B出发向左运动,当P点运动到数轴上的什么位置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奇点?思路引领:(1)设数x所表示的点是{M,M}的奇点,由题意可得x+4=4(6﹣x),求出x即可;设数y所表示的点是{N,M}的奇点,由题意可得6﹣y=4(y+4),求出y即可;(2)设P点表示的数是a,分四种情况讨论:当P是{A,B}的奇点时,a=14;当P时{B,A}的奇点时,a=﹣34;当A是{B,P}的奇点时,a=﹣70;当A是{P,B}的奇点时,a=﹣370.解:(1)设数x所表示的点是{M,N}的奇点,∴x+4=4(6﹣x),解得x=4,∴数4所表示的点是{M,N}的奇点;设数y所表示的点是{N,M}的奇点,∴6﹣y=4(y+4),解得y=﹣2,∴数﹣2所表示的点是{N,M}的奇点,故答案为:4;﹣2;(2)设P点表示的数是a,当P是{A,B}的奇点时,P A=4PB,∴a+50=4(30﹣a),解得a=14;当P时{B,A}的奇点时,PB=4P A,∴4(a+50)=30﹣a,解得a=﹣34;当A是{B,P}的奇点时,AB=4AP,∴80=4(﹣50﹣a),解得a=﹣70;当A是{P,B}的奇点时,4AB=AP,∴320=﹣50﹣a,解得a=﹣370;当B是{A,P}的奇点时,AB=4BP,∴80=4(a﹣30),解得a=50;当B是{P,A}的奇点时,BP=4AB,∴a﹣30=4×80,解得a=350;综上所述,P点表示的数为14或﹣34或﹣70或﹣370或50或350时,P、A、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奇点.总结提升:本题考查实数与数轴,熟练掌握数轴上点的特征,数轴上两点间距离的求法,弄清定义是解题的关键.第二部分配套作业1.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c满足(c﹣5)2+|a+b|=0.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1)请求出a、b、c的值;(2)点P为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当点P在原点到2对应的点之间运动时(即0≤x ≤2时),请化简式子:|x+1|﹣|x﹣1|;(写出化简过程);(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设运动时间为t秒,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思路引领:(1)根据b是最小的正整数,即可确定b的值,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是0,则每个数是0,即可求得a,b,c的值;(2)根据x的范围,确定x+1,x﹣1的符号,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即可化简;(3)先求出BC﹣AB=2,从而得出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解:(1)依题意得b=﹣1,c﹣5=0,a+b=0,解得a=﹣1,b=1,c=5;(2)当点P在原点到2对应的点之间运动时(即0≤x≤2时),因此,当0≤x≤1时,x+1≥0,x﹣1≤0,原式=x+1+x﹣1=2x;当1<x≤2时,x+1>0,x﹣1>0,原式=x+1﹣(x﹣1)=2.(3)不变.因为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所以A,B每秒增加3个单位长度;因为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所以B,C 每秒增加3个单位长度;所以BC﹣AB=2,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以及数轴与绝对值,正确理解AB,BC 的变化情况是关键.2.(2015秋•渝北区期末)如图,数轴上三点A、B、C表示的数分别是﹣10、10、2.(Ⅰ)如图1,点P在数轴上自A向B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在数轴上自B向A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经过秒,P、Q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此时,P、Q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Ⅱ)如图1,若点P在数轴上自A向B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在数轴上自B向A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问经过几秒P、Q相距5个单位长度?并求出此时P、Q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Ⅲ)如图2,O为圆心,点P从点C开始,以OC为半径、以60度/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一周停止,同时,点Q沿直线BA自B向A运动,若P、Q两点能相遇,求点Q运动的速度.思路引领:(Ⅰ)设t秒后P、Q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则点P表示的数为﹣10+2t,点Q表示的数为10﹣3t,根据P、Q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即可得|﹣10+2t|=|10﹣3t|,求解即可;(Ⅱ)P、Q相距5个单位长度可分为相遇前和相遇后两种情况,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得;(Ⅲ)分“点P运动半周时与点Q相遇”和“点P运动一周时与点Q相遇”两种情况,先求出点P运动时间及点P所表示的数,再根据速度=距离÷时间即可求得.解:(Ⅰ)设t 秒后P 、Q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则点P 表示的数为﹣10+2t ,点Q 表示的数为10﹣3t , 根据题意,得:|﹣10+2t |=|10﹣3t |, 解得:t =4或t =0(舍),此时点P 表示的数为﹣10+8=﹣2,点Q 表示的数为10﹣12=﹣2, 故答案为:4,﹣2、﹣2;(Ⅱ)①当P 和Q 相遇以前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 10﹣3t ﹣(﹣10+2t )=5, 解得:t =3,此时点P 表示﹣4,点Q 表示1;②当P 和Q 相遇以后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 ﹣10+2t ﹣(10﹣3t )=5, 解得:t =5,此时点P 表示0,点Q 表示﹣5;(Ⅲ)①若点P 运动半周时与点Q 相遇,此时点P 运动时间为180÷60=3(秒),点P 表示的数为﹣2, ∴点Q 的运动速度为10−(−2)3=4(单位长度/秒);当点P 运动一周时于点Q 相遇,此时点P 运动时间为:360÷60=6(秒),点P 表示的数为2,∴点Q 的运动速度为10−26=43(单位长度/秒).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全面而且准确地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3.(2022秋•鲤城区校级期中)已知,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a ,b 表示,且|a ﹣20|+(b +10)2=0,数轴上动点P 对应的数用x 表示.(1)在数轴上标出A 、B 的位置,并直接写出A 、B 之间的距离; (2)写出|x ﹣a |+|x ﹣b |的最小值;(3)已知点C 在点B 的右侧且|BC |=9,当数轴上有点P 满足PB =2PC 时, ①求P 点对应的数x 的值;②数轴上另一动点Q 从原点开始第一次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第四次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点Q 能移动到与①中的点P 重合的位置吗?若都不能,请直接回答.若能,请直接指出,第几次移动可以重合.思路引领:(1)求出a、b的值,在数轴表示即可,求出AB的距离;(2)|x﹣20|+|x+10|的最小值,就是数轴上表示20的点,与表示﹣10的点之间的距离;(3)①求出c的值,设出点P对应的数,用距离列方程求解即可;②点Q移动时,每一次对应的数分别列举出来,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解:(1)|a﹣20|+(b+10)2=0,解得:a=20,b=﹣10;∴AB=20﹣(﹣10)=30;(2)|x﹣a|+|x﹣b|=|x﹣20|+|x+10|,当x位于点A与点B之间时,即,﹣10≤x≤20时,|x﹣20|+|x+10|的值最小,最小值为AB=30,答:|x﹣20|+|x+10|的最小值为30;(3)①点C在点B的右侧且|BC|=9,因此点C所表示的数为﹣1,设点P表示的数为x,|x+10|=2|x+1|,解得x=8或x=﹣4;②点Q每次移动对应在数轴上的数,第1次:﹣1,第3次:﹣3,第5次:﹣5,……第2次:2,第4次:4,第6次:6,……因此点Q能移动到与①中的点P重合的位置,与8重合时,移动第8次,不可能与﹣4重合,答:点Q能移动到与①中的点8次.总结提升:考查数轴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理解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2021秋•延庆区期末)已知点P是图形M上的任意点,点Q是图形N上的任意点.给出规定:如果P,Q两点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我们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M﹣N的亲和距离;记作:d(图形M,图形N).特别地,当P,Q两点重合时,d(图形M,图形N)=0.举例说明:如图,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是1,点B,C表示的数分别是2与3,那么d(点A,线段BC)=1.根据以上定义完成下列问题:数轴上的点D,点E表示的数分别是x,x+1,点O为原点.(1)当x=1时,d(原点O,线段DE)=;(2)如果d(原点O,线段DE)=3,那么x=;(3)数轴上的点F,点G表示的数分别是y,y+4,如果d(线段DE,线段FG)=2,直接写出x﹣y的值.思路引领:(1)当x=1时,点D表示的数是1,点E表示的数是2,根据亲和距离的定义可得答案;(2)分两种情况:点D在原点右侧和点E在原点左侧,分别列方程即可;(3)分两种情况:当点F在点E右侧和当点D在点G右侧,分别列方程y﹣(x+1)=2和x﹣(y+4)=2,整理即可.解:(1)当x=1时,点D表示的数是1,点E表示的数是2,∴d(原点O,线段DE)=1﹣0=1,故答案为:1;(2)∵d(原点O,线段DE)=3,∴x﹣0=3或0﹣(x+1)=3,解得x=3或﹣4,故答案为:3或﹣4;(3)当点F在点E右侧时,y﹣(x+1)=2,整理得y﹣x=3,即x﹣y=﹣3;当点D在点G右侧时,x﹣(y+4)=2,整理得x﹣y=6.综上,x﹣y的值是﹣3或6.总结提升:本题考查数轴,正确理解题意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是解题关键,注意分情况讨论.5.(2018秋•江阴市期末)在数轴上,图中点A表示﹣36,点B表示44,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动点P、Q的运动速度比之是3:2(速度单位:1个单位长度/秒).12秒后,动点P到达原点O,动点Q到达点C,设运动的时间为t(t>0)秒.(1)求OC的长;(2)经过t 秒钟,P 、Q 两点之间相距5个单位长度,求t 的值;(3)若动点P 到达B 点后,以原速度立即返回,当P 点运动至原点时,动点Q 是否到达A 点,若到达,求提前到达了多少时间,若未能到达,说明理由. 思路引领:(1)设P 、Q 速度分别为3m 、2m ,根据OB ﹣BC =OC 解答.(2)分类讨论:当A 、B 在相遇前、后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 (3)P 运动到原点时,Q 点已到达A 点.Q 点已到达A 点的时间为:36+442=802=40s .通过作差求得答案.解:(1)设P 、Q 速度分别为3m 、2m , 12×3m =36, ∴m =1∴P 、Q 速度分别为3、2. ∴BC =12×2=24.∴OC =OB ﹣BC =44﹣24=20.(2)当A 、B 在相遇前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3t +2t +5=44+36,5t =75, ∴t =15s .当A 、B 在相遇后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3t +2t ﹣5=44+36,5t =85, ∴t =17s .综上:t =15s 或17s .(3)P 运动到原点时,t =36+44+443=1243s ,此时QB =2×1243=2483>44+38=80. ∴Q 点已到达A 点. ∴Q 点已到达A 点的时间为:36+442=802=40s .故提前的时间为:1243−40=43s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的距离、数轴上点的表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复杂,要认真理清题意,并注意数轴上的点,原点左边表示负数,右边表示正数,在数轴上,两点的距离等于任意两点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6.(2016秋•澄海区期末)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 、B 、C ,AB =60,点A 对应的数是40.(1)若BC :AC =4:7,求点C 到原点的距离;(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两点同时从C、A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向左运动,已知点P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的3倍,点Q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经过5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的速度;(3)如图3,在(1)的条件下,O表示原点,动点P、T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点P、T、R的速度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秒、1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点M为线段PT的中点,点N 为线段OR的中点.请问PT﹣MN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相应的数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根据AB=60,BC:AC=4:7,得出BC=80,利用点A对应的数是40,即可得出点C对应的数;(2)假设点R速度为x单位长度/秒,根据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的距离相等,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分别表示出PR,MN的值,进而求出PT﹣MN的值.解:(1)如图1,∵AB=60,BC:AC=4:7,∴BCBC+60=47,解得:BC=80,∵AB=60,点A对应的数是40,∴B点对应的数字为:﹣20,∴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80﹣(﹣20)=100;(2)如图2,设R的速度为每秒x个单位,则R对应的数为40﹣5x,P对应的数为﹣100+15x,Q对应的数为10x+15,PQ=5x﹣115或115﹣5xQR=15x﹣25∵PQ=QR∴5x﹣115=15x﹣25或115﹣5x=15x﹣25解得:x=﹣9(不合题意,故舍去)或x=7∴动点Q的速度是2×7﹣5=9个单位长度/秒,(3)如图3,设运动时间为t秒P对应的数为﹣100﹣5t,T对应的数为﹣t,R对应的数为40+2t,PT=100+4t,M对应的数为﹣50﹣3t,N对应的数为20+t,MN=70+4t∴PT﹣MN=30,∴PT﹣MN的值不会发生变化,是30.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7.(2020秋•公安县期中)小明早晨跑步,他从自己家出发,向东跑了3km到达小彬家,继续向东跑了1.5km到达小红家,然后又向西跑了6km到达学校,最后又向东跑回到自己家.(1)以小明家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km,在图中的数轴上,分别用点A表示出小彬家,用点B表示出小红家,用点C表示出学校的位置;(2)如果小明跑步的速度是150米/分钟,那么小明跑步一共用了多长时间?思路引领:(1)根据题意可知,小明家、小彬家、小红家、学校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是0、3,4.5、﹣1.5,将这四个点分别用O、A、B、C表示即可;(2)设小明跑步一共用了x分钟,计算出小明跑步的总路程为12km,即12000m,可列方程150x=12000,解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解:(1)如图,原点O、点A、点B、点C分别表示小明家、小彬家、小红家、学校.(2)设小明跑步一共用了x分钟,|+3|+|+1.5|+|﹣6|+|+1.5|=12,所以小明跑步的总路程是12km,即12000m,根据题意得150x=12000,解得x=80,答:小明跑步一共用了80分钟.总结提升:此题重点考查数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等知识,正确地用代数式表示小明跑步的总路程是解题的关键.8.(2021秋•海陵区校级月考)一个机器人从数轴原点出发,沿数轴正方向,以每前进3步后退2步的程序运动.设该机器人每秒运动1步,并且每步的距离为一个单位长度,x n 表示第n秒时机器人在数轴上位置所对应的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只需填入正确的序号)①x3=3;②x5=1;③x101<x102;④x2019<x2020.思路引领:“前进3步后退2步”这5秒组成一个循环结构,先根据题意列出几组数据,从数据找寻规律:第一个循环节末位的数即x5=1,第二个循环节末位的数即x10=2,第三个循环节末位的数即x15=3,…,第m个循环节末位的数就是第5m个数,即x5m=m.然后再根据“前进3步后退2步”的运动规律来求取对应的数值.解:根据题意可知:x1=1,x2=2,x3=3,x4=2,x5=1,x6=2,x7=3,x8=4,x9=3,x10=2,x11=3,x12=4,x13=5,x14=4,x15=3,…,由上可知:第一个循环节末位的数即x5=1,第二个循环节末位的数即x10=2,第三个循环节末位的数即x15=3,…,即第m个循环节末位的数即x5m=m.∵x100=20,∴x101=21,x102=22,x103=23,x104=22,x105=21,故x101<x102,∵x2015=403,∴x2017=404,x2018=405,x2019=406,x2020=405,x2021=404,故x2019>x2020,所以正确的结论是①x3=3;②x5=1;③x102<x103.故答案为:①②③.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要注意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是“左减右加”.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算出前面的数得出5个数一个循环.9.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折叠纸面.(1)若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2表示的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2)若﹣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回答以下问题:①5表示的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②若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2(A在B的左侧),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求A、B两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导学案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航行问题(1)含课后配套作业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导学案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航行问题(1)含课后配套作业及答案

3.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航行问题 【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找出航行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引入】1.已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0千米/时,水流的速度为2千米/时, 则(1)轮船顺水航行速度为22千米/时,逆水航行的速度为18千米/时;(2)若两码头之间为100千米,那么,顺水航行要1150小时,逆水航行要950小时 . 2.你能说出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顺水航行速度、逆水航行速度之间的关系吗? 解:水静逆水静顺,V -V V V V V =+= 【要点梳理】行程问题中常用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一般航行问题包括二种情况:⑴顺水(风)速度=船在静水(风)中速度+水流(风)速度;⑵逆水(风)速度=船在静水(风)中速度—水流(风)速度;【应用举例】例1 轮船从甲地顺流而行9小时到达乙地, 原路返回11小时才能到达甲地,已知水流速 度为2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及 甲、乙两地的距离.解:甲在静水中的速度是x 千米/时 由题意得:9×(x+2)=11×(x-2) 解得:x=20距离S=9×(20+2)=198千米答:甲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20千米/时,甲乙两地距离198千米例2 轮船从甲地顺流而行9小时到达乙地, 原路返回11小时才能到达甲地,已知水流速 度为2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及甲、乙两地的距离.答案:解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时,则甲、乙两地的距离为9(x+2)或11(x-2)由题可知:9(x+2)=11(x-2)解得:x=20 所以:甲、乙两地的距离为9(20+2)=198千米,答: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20千米/时及甲、乙两地的距离198千米。

例3 飞机在两城市间飞行,顺风要3小时,逆风要3.5小时,已知风速为24千米/时,求两城市间距离?答案:解:设逆风的速度是x 千米/时 由题意得:(48+x) ×3=3.5x 解得:x=288两城市距离=3.5×288=1088千米 答:两城市距离是1088千米例4某学生乘船由甲地顺流而下到乙地,然后又逆流而上到丙地,共有3小时,若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已知甲、丙两地间的距离为2千米,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答案:设甲乙两地距离是x 千米 由题意得:328282x =--++x 解得:x=12.5答:甲乙两地距离=12.5千米 练习:1.船在一段河中行驶,已知顺水速度是逆水速度的2倍,如果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0千米/时.(1)求水流速度;(2)若该船正在逆流而上,突然发现,半小时前一物体落入水中正漂流而下,立即调转方向,问经过多长时间可以追上该物体?答案:(1)设水流速速是x 千米/时 由题意得:30+x=2(30-x) 解得:x=10(2)设经过t 时间可以追上该物体由题意得:10t+(30-10)×0.5=(30+10)t 解得:t=31答:(1)水流速度是10千米/时 (2)经过31小时追上 【课堂操练】1.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0千米/时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则轮船顺流航行的速度为 12千米/时,逆流航行的速度 8千米/时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全册 附答案 共162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全册 附答案 共162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全册附答案)Starter Unit 1 Good morning!Period One学习目标1.掌握字母表中的前8个字母:Aa,Bb,Cc,Dd,Ee,Ff,Gg,Hh2.掌握8个人名:快乐自学1.我懂得早上见面打招呼的句型了。

2. I can read .(我会读)我会跟着磁带大声朗读1a中的句子。

3. I can write .(我会写)我会用拼音写我自己的名字了合作探究小组讨论:1.英语中字母的大小写在格式、笔画等方面应注意哪些?2.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英文字母?课堂小结这节课我学会了:1.问候的句子2.怎样写自己的英文名字达标检测I.写出下列字母的左邻右舍b E g C D fII..你认识下面名字吗?将它们搭配在一起1.Alice2.Helen3.Bob4.Frank5.Cindy6.Dale7.Grace8.EricA.戴尔B.艾丽斯C.海伦D.辛迪E.弗兰克F.埃里克G.格雷丝H.鲍勃III.从II栏中找出与I栏相应的答句I II( )1.Good morning! A.Good evening!( )2.Hi, Ann! B.Good morning!( )3.Good afternoon! C.Hi, Tom!( )4.Good evening! D.Good afternoon!IV.补全对话1.-________________, Helen!-Good morning, Cindy!2.-Hi, Bob.-________________, Alice.3.-Good evening!-_______________!V.单项选择( )1.早上或上午见面说:“_______”A.Good morning!B.Good afternoon!C.Good evening!( )2.熟人之间打招呼时应说:“_______”A.Hi!B.Good morning!C.Good afternoon!( )3.傍晚遇见你的好朋友说:“_______”A.Good morning!B.Hi!C.Good evening!( )4.当别人对你说Hello, Frank!你应说:“_______”A.Hello, Eric!B.Good morning, Eric!C.Good evening, Eric!学习反思答案:I. a b c D E F f g h B C D C D E e f gII.1-8. BCHEDAGFIII.1-4.BCDAIV.1. Good morning2.Hello/Hi3. Good eveningV.1-4.AACAStarter Unit 1 Good morning!Period Two学习目标1.掌握字母表中的前8个字母:Aa ,Bb ,Cc ,Dd ,Ee ,Ff ,Gg ,Hh2.掌握3个新单词:HB ,CD ,BBC快乐自学1. I can listen .(我会听)我会听录音并跟读2a2. I can finish .(我会完成)我能根据2b 听录音,根据所听到的顺序为字母编号。

初一英语导学案答案

初一英语导学案答案

初一英语导学案答案【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英语导学案(全套)】第1课时)section a 1a—1c主备人:审核人:督办领导:导学案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词汇name、clock 等2、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3、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学习重点】: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nice to meet you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学习任务一: 熟悉掌握词汇时钟 _______ 我的 _______ 你的___________名字_______ 遇见 _________我name’s= i am =whats =__________喂嗨学习任务二: 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1、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学生介绍自己.a: hello , i am gina , whats your name ?b: my name is alan .2、小组竞赛, 两人一组,询问他人姓名,介绍自己.学习任务三: free talk (自由交谈)学习任务四: 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小组讨论我们所学的英语名字和汉语名字的区别, 如何用英语拼写 1你的名字?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 1,、归纳你所学到的问候语.2、自己编写一个打招呼并询问姓名的小对话.四、知识拓展。

(教师寄语: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一)单项选择.1. _______your name ? my name is gina .a. whatb. whatsc. whod. which2. good morning , miss wang ! _____________!a. hellob.hic. nice to meet youd. good morning3. i _______sally , what______ your name ?a. am ,isb. is , amc. is , isd.am, am4. ______name is li lei . a. ib. i am c. my d. you5.— _______, whats your name ? — john green .a. hib. okc. sorryd. excuse me6. ――it isnt ______ watch .―― i left mine at home.a. myb. mec. id. you7. she is a student and b. herc. hers d.his8. this is a girl. her name is ___________.a.li xue ling c.li xue ling(二)尝试翻译下列句子.1. 见到你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我叫王小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你叫什么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情景补全对话.a: good afternoon !2b.li xue ling d.li xue lingb: ____________________!a; i ______lucy . _________your name ?b: my ______ is jim . nice to ______you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教学评价】(教师寄语:never do things by halves)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教后反思】unit 1 my name s gina.(第2课时)section a (2a—2c)主备人:审核人:督办领导:导学案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本课时的单词. 2、学会询问他人姓名及介绍他人姓名.3、能听懂有关谈论他人姓名的对话并进行自由交际.【学习重点】:询问他人姓名及介绍他人姓名的句型.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学习任务一: 1.小组合作,理解并熟读下列短语,并写出汉语意思.my name ( ) your name ( ) his name ( )her name ( ) 他的_______和;又;而且_______她的_______问题;难题_______回答,答案_______看;望;看起来_______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运用句型:whats your / his / her name?my / his / her name is .... 进行自由交际.学习任务二: 听听力完成2a,2b.学习任务三: 对话练习(pairwork)二、合作共建熟练的运用介绍他人与询问他人3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语法重难点 1.形容词性物主代词-----起形容词作用,在句中只能作定语,也就是说它后面必须跟一个名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达标测试1.B2.C3.A4.A5.A6.-907.+7分,-3分8.(1)+13.25米(2)-1% (3)运入20吨(4)-1009.解:10.解:(1)+50 m,-100 m.(2)+5 ℃,-7 ℃.(3)+10万元,-10000元.(4)-20吨,+50吨.11.解:(1)早晨6点温度为-3 ℃,中午12点温度是1 ℃,下午4点温度是0 ℃,晚上12点温度是-9 ℃.(2)9-3=6(℃)(零下3 ℃,零下9 ℃,中间差6 ℃),即早晨6点比晚上12点高6 ℃.(3)1-0=1(℃),即下午4点比中午12点温度低1 ℃.12.解:+3毫米表示实际高度比标准课桌高3毫米,为不合格课桌,其余4张课桌均为合格产品.第一章有理数1.2 有理数1.正数:+6,1,,3,0.63,56%;负数:-15,-2,-0.9,-4.95;整数:-15,+6,-2,1,0;分数:-0.9,,3,0.63,-4.95,56%2.负整数零正分数负分数有理数3.0 正分数4.D5.自然数集合{0,10,…};整数集合{-7,0,10,-,…};正分数集合{3.5,,0.03,…};非正数集合{-7,-3.1415926,0,-3,-0.,…};有理数集合{-7,3.5,-3.1415926,0,,0.03,-3,-0.,10,-,…}1.2.2 数轴1.C2.B3.左2个单位长度右6个单位长度4.画数轴时,数轴的三要素要包括完整.图略.1.2 有理数1.2.3 相反数达标检测1.0 -2.A3.-5 -a b4.13 65.正正1.2.4 绝对值达标检测1.±42.D3.(1)(2)-3<+1 (3)-1<0 (4)-<-(5)-|-3|>-4.5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达标检测(1)-3.3 (2)-4.7 (3)2.4 (4)5 (5)3.7 (6)-2.01(7)-3 (8)-2.5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2)(第2课时)达标检测(1)-17 (2)-3 (3)123.3千克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1.(1)6 (2)-13 (3)6 (4)-15 (5)-7 (6)-2(7)6 (8)-14 (9)8848-(-155)=9003(米)2.(1)-6 (2)-5 (3)-8.4 (4)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1.(-5)+(+6)+(-7)+(+4),-5+6-7+4,负5、正6、负7、正4的和或负5加6减7加42.(1)3.7+2.5-3.5-2.4,读作:正3.7、正2.5、负3.5、负2.4的和;3.7加2.5减3.5减2.4;(2)-1-1-2+3+1+4,读作:负1、负1、负2、正3、正1、正4的和;负1减1减2加3加1加4.3.(1)-19 (2)-10.8754.(1)南,18千米(2)35升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1)-27 (2)-8 (3)1 (4)-2 (5)-210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1.-85002.253.154.-6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1);(2);(3)-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2课时)(1)13 (2)20.7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第1课时)(1)正(2)负(3)1 (4)0 (5)-1 (6)1 (7)-125 (8)0.001 (9)(10)1 (11)-1 (12)1或-1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第2课时)1.B2.C3.D4.B1.5 有理数的乘方1.5.3 近似数1.(1)5.1×1014;1.49×108(2)7.2×108;1.4×107;1×107;1.2×108(3)1×1038×104 5.6×1077.4×1062.(1)10000000;4000;8500000;704000;39600(2)600000 (3)17000000 (4)1220000000003.(1)个位(2)万位(3)百分位(4)万(5)十万分位4.6 8 135.(1)7.54×104(2)0.79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整式(第1课时)(1);(2)2a-5;(3)0.52x,0.48x;(4)x+2x+4x;(5)4a-25;(6)10a+b.2.1 整式整式(第2课时)1.√2.×3.×4.√5.1 46.- 47.38.5x2yz,5xy2z,5xyz29.B 10.C元12.元千克11.(1+35%)m元-2.1 整式整式(第3课时)1.-ab,,-a2bc,1 ,x3-2x+32.三三--33.2x2,-3xy2,x,-14.D5.C6.3n+1或3n+27.300(x-3)+10x+(x-3)8.9.ab-π·()210.(1)小三角形个数依次是1,4,9,16,火柴棒总根数依次为3,9,18,30(2)n22.2 整式的加减2.2 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1.D2.A3.C4.55.D6.A7.4x2y38.(1)-0.6a2b-1.2ab(2)x2(3)6x2y-xy-7xy29.-2+ab-a210.10a2bc+8abc2-16a2bc211.解:(1)3a2-5a+2-6a2+6a-3=-3a2+a-1,当a=-时,原式=-.(2)-3x2y+3xy2+x3+3x2y-3xy2-y3=x3-y3,当x=-4,y=2时,原式=-72.12.解:因为x2y a+3与0.4x1-b y4是同类项,所以a=1,b=-1,5a2b2+ab-2a2b2-ab-3a2b2=ab=-.13.解:已知|a+1|+(2a-b)2=0,得a=-1,b=-2,3ab-15b2+5a2-6ab-3a2-2b2=-3ab-17b2+2a2=-72.14.解:将x=1代入,多项式ax3+bx+1的值为5,所以a+b=4,则当x=-1时,多项式ax3+bx+1=-a-b+1=-(a+b)+1=-1.15.解:同意小明的观点,化简7a3-6a3b+3a3+6a3b-3-10a3=-3,结果中不含a,b,与a,b的值无关.2.2 整式的加减2.2 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1.C2.B3.D4.-2a3+3a-15.3a3-2a2-3a+16.-22a2-7a-17.x2-x-32.2 整式的加减2.2 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1.C2.C3.D4.(1)4x-2y (2)-4a2b+15ab25.由已知条件,得A=m2-2n2,B=1+n2-(-2m2)=1+n2+2m2,2A-4B=2(m2-2n2)-4(1+n2+2m2)=2m2-4n2-4-4n2-8m2=-6m2-8n2-4.6.5x2y+6xy-5 -217.阴影部分面积=S△BCD+S梯形CEFD-S△BEF=a2+×(2+a)×2-×(a+2)×2=a2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1.1 一元一次方程1.(1)等量关系:一周长×周数=总路程所列方程:400x=3000(2)等量关系:买甲种共用的钱+买乙种共用的钱=9元所列方程:0.3x+0.6(20-x)=9(3)等量关系:(上底+下底)×高=梯形面积所列方程:(x+x+2)×5=402.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实际就可.如:一支钢笔的单价比一个练习本的单价高5元,且买15个练习本的钱数与买10支钢笔的钱数一样多,求钢笔的单价.3.1 从算式到方程3.1.2 等式的性质1.D2.C3.解:设小明的年龄是x岁,据等量关系得2x+8=30解得:x=11.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1课时)1.(1)5x-2x=9解:合并同类项,得3x=9系数化为1,得x=3(2)x+x=7解:合并同类项,得2x=7系数化为1,得x=2.解:设所求的三个数分别是x,-3x,9x由三个数的和是-1701,得x-3x+9x=-1701.合并同类项,得7x=-1701.系数化为1,得x=-243所以:-3x=729,9x=-2187.答:这三个数是-243,729,-2187.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 1.C 2.D 3.C 4.B 5.D6.207.4x-2x=5+2 2x=7 x=8.-19.解:(1)x+13=5x+37,x-5x=37-13,-4x=24,x=-6.(2)1-n=3-n,n-n=3-1,-n=2,n=-6.10.解:(1)设小明拿的三张卡片的中间一张上的数字为x, 则另外两张上的数字为(x-7)和(x+7),由题意得(x-7)+x+(x+7)=357,3x=357,x=119.所以x-7=112,x+7=126.答:小明拿到的三张卡片上的数字分别为112、119、126.(2)不能.理由:设中间一张上的数字为y,则(y-7)+y+(y+7)=3y,就是说这三个连续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而85不能被3整除.所以这三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会是85.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1课时)1.(1)x=10 (2)x=(3)x=(4)x=102.解: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kW·h,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2000)kW·h,据题意的等量关系为:上半年用电量+下半年用电量=15万列方程为6x+6(x-2000)=150000去括号,得6x+6x-12000=150000(依据: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法则)移项,得6x+6x=150000+12000(依据:等式的性质1)合并同类项,得12x=162000(依据:逆用乘法分配律)系数化为1,得x=13500(依据:等式的性质2)答: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3500kW·h.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2课时)1.C2.D3.(1)x=(2)y=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4.1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解:设应用xm3钢材做A部件,(6-x)m3钢材做B部件.等量关系:A部件总量×3=B部件总量列方程为:3×40x=240(6-x).解方程,得:x=4.答:应用4m3钢材做A部件,2m3钢材做B部件,配成这种仪器160套.2.解:设x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据题意得:等量关系:甲队完成总量+乙队完成总量=1列方程为=1解方程,得:x=8.答:两个工程队同时施工,要8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销售中的盈亏1.解:设这件衣服的进价是x元,则提价后的售价是(1+25%)x元,促销后的售价是(1+25%)x×0.8元,依题意得(1+25%)x×0.8=60解得x=60售价60=成本60答:这家商店不盈不亏.2.高于进价50% 高于进价100%进价x元x元答:应在480~360元内还价.3.解:设这该电视机的标价是x元,则打折后的售价是0.8x元,依题意得0.8x=(1+10%)×2000解得x=2750答:该电视机的标价为2750元.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3课时)——球赛积分表问题1.解:(1)如果一个队胜x场,则负(16-x)场,胜场积分为2x分,负场积分为(16-x)分,总积分为2x+(16-x)=16+x分.故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x+(16-x)=16+x.(2)根据题意得:2x=16-x3x=16x=163,不是正整数,则某队的胜场总积分不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2.解:设答对了x道题,则有《20-x)道题答错或不答,由题意得:8x-(20-x)×3=116,8x+3x=116+6011x=176,x=16.答:他答对16道题.3.解:设乙种货车每量运每次x吨,则甲种货车每量每次运(11.5-3x)吨,6x+5(11.5-3x)=35x=2.511.5-3x=43×4+5×2.5=24.5(吨).50×24.5=1225(元).货主应付运费1225元.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电话计费问题1.解:当5月份用电量为x度≤200度,6月份用电(500-x)度,由题意,得0.55x+0.6(500-x)=290.5,解得:x=190,∴6月份用电500-x=310度.当5月份用电量为x度>200度,六月份用电量为(500-x)度>200度,由题意,得0.6x+0.6(500-x)=290.5方程无解,∴该情况不符合题意.答:该户居民五、六月份分别用电190度、310度.2.解:(1)(4000-3500)×3%=500×3%=15(元),1500×3%+(6000-3500-1500)×10%=45+1000×10%=45+100=145(元).答:甲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5元;乙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45元.(2)设丙每月的工资收入额应为x元,则1500×3%+(x-3500-1500)×10%=95,解得x=5500.答:丙每月的工资收入额应为5500元.3.解:(1)客户要到该商场购买西装20套,领带x条(x>20).方案一费用:200x+16000,方案二费用:180x+18000,(2)当x=30时,方案一:200×30+16000=22000(元)方案二:180×30+18000=23400(元)所以,按方案一购买较合算.(3)先按方案一购买20套西装获赠送20条领带,再按方案二购买10条领带.则20000+200×10×90%=218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