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管弦乐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cffc0e83c4bb4cf7ecd19b.png)
6阿里山的姑娘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这首歌曲的学唱,让学生感受台湾山地同胞载歌载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乐的原生态之美,以及劳动人民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深厚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熟悉这首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歌曲,感受与体验高山族的音乐特点。
在与音乐的互动中,辅以参与演唱、肢体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学实践手段,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作品表达的主题,跟琴视唱歌曲部分旋律。
通过聆听、演唱,正确辨别引子和主题部分的情绪、旋律对比,并能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体验其所表现的音乐内容。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在表现歌曲方面需要启发、引导,为了充分让学生感受歌曲,调动孩子对这类音乐题材的喜欢,我设计了图片导入——初听感受——深入体验——拓展升华几个环节,通过多个版本多种形式的歌曲演唱表现,充分挖掘歌曲,感受台湾山地同胞载歌载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乐的原生态之美,以乐激情,以情动心,进而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艺术审美的愉悦。
三、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歌曲引子部分和主题部分的情绪、旋律对比,体验歌曲的情绪。
难点:自由延长记号三步一弹腿,随音乐边唱边跳。
四、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一.图片导入1.组织教学,图片导入。
观看中国地图、台湾阿里山的风光图片,初步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光,及高山族的服饰。
视听结合,从感受台湾阿里山之美导入歌曲《阿里山的姑娘》2. 教师解说,播放歌曲伴奏音乐做背景。
二.新课教学1、师范唱引子部分旋律,提问感受歌曲表达的情绪,节奏?感受并回答歌曲表达的情绪,节奏。
感受并学唱引子部分,了解旋律应以自由、优美、抒展的歌声来演唱。
2、讲解自由延长记号--记在音符上面表示该音符可根据作品表现的要求而自由延长时值。
认识、掌握自由延长记号。
试唱、体验自由延长记号在歌曲中的运用。
认识、掌握自由延长记号,体验在歌曲中的运用。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阿里山的姑娘》 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阿里山的姑娘》 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f1533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7.png)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一. 教材分析《6阿里山的姑娘》是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歌曲曲调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描绘了阿里山姑娘的美丽身影。
歌曲以五声音阶创作,节奏明快,富有民族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风格尚不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2.学会演唱《6阿里山的姑娘》,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特色音乐元素,如五声音阶、民族节奏等。
2.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3.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舞台表演。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民族音乐特点和歌曲背景。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4.创作法:学生创作歌曲,进行表演。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曲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吉他、民族乐器等。
3.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制学生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6阿里山的姑娘》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背景和民族音乐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曲谱,讲解五声音阶和民族节奏,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结构。
然后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音准、节奏和旋律的把握,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同时,教师记录学生的表现,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创作歌曲,可以是对《6阿里山的姑娘》进行改编,也可以创作全新的民族风格歌曲。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c4059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a.png)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阿里山的自然风光和姑娘的美丽为主题,歌词描绘了阿里山姑娘的勤劳、善良和热情。
歌曲采用民族五声调式,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轻快。
整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描绘了阿里山的景色和姑娘的美丽,第二乐段则表现了姑娘们的勤劳和热情。
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识谱、唱谱,并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需要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氛围,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阿里山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演唱阿里山的姑娘》,并能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阿里山的美丽风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仿榜样。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节奏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练习法: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演唱,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借鉴,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乐谱和教材。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阿里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阿里山的美丽风光。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阿里山吗?谁能描述一下阿里山的景色?”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他们对阿里山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演唱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演唱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节奏和情感,为学生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阿里山的姑娘5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阿里山的姑娘5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d2995a33687e21af45a9be.png)
阿里山的姑娘1教学目标1、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情绪,边唱边跳,增强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统一的企盼。
2、聆听管弦乐曲《阿里山的姑娘》,自选乐器设计节奏为主题旋律伴奏,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但由于年龄的原因,在音乐表现和表演上有些含蓄,不够大胆,即放不开。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领同学们反复多次的体验音乐,以“听”代“教”,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
为了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创作、表演热情,把全体同学分为“姑娘队”和“少年队”,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创作、表演比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活动2【练习】二、发声练习2/41 32 4 ︱3 54 2 ︱ 1—︱︱mi ya mi ya mi要求:身体坐正,嘴唇放松,有气息支持。
活动3【讲授】歌曲教学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我们今天又在快乐的音乐课堂见面了,上星期,我们走进了美丽的宝岛台湾,了解了台湾的一些风土人情、民族音乐,那今天我们继续来一次“深度游”,继续前行,今天我们将要走进的是台湾非常美丽的阿里山(观赏阿里山美丽的风光图片,老师介绍阿里山的四大奇景“云海壮观”“擎天神木”“日出奇景”“艳红樱花”。
阿里山的景美、人更美——,让我们从一首歌曲来了解。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旋律和意境。
2、教师简介歌曲。
此曲创作于1947年,采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谱写而成,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有台湾歌手奚秀兰演唱后,在中国内地广为传唱。
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也特别选用这首歌曲搭载。
3、复听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并归纳,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乐句。
指名学生总结:欢快、优美、亲切的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乐句,师弹琴带领同学们一起体验。
4、再听歌曲,可以轻声的跟着哼唱。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阿里山的姑娘》教案1.doc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阿里山的姑娘》教案1.doc](https://img.taocdn.com/s3/m/76f910dec850ad02de8041e9.png)
精品资料
《阿里山的姑娘》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了解高山族服饰特点,感受歌曲风格与特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台湾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电子琴。
教学方法:
听唱法、律动法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高的阿里山景色秀美,风光怡人,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生活在这里的姑娘和小伙子们。
二、教学新课:
1、揭题《阿里山的姑娘》。
2、初次聆听:
这首歌曲可分几个部分?各部分情绪有什么特点?
3、小结:歌曲分两个部分。
A、优美
B、热烈
4、出示高山族服饰图片,了解其特点。
高山族的人们能歌善舞,我们也来感受那种热烈的气氛。
5、了解甩发舞特点。
甩发舞是高山族民间舞蹈之一,舞者互相挽臂,轻摇身躯,摆动长发向前俯,使头发几乎碰地,将长发向上甩起,在空中有瞬间的垂直后披散深厚,也可向两侧甩发,美妙别致。
三、课堂小结:
你们听了这首《阿里山的姑娘》后有什么感受?课下请再找一些关于台湾的歌曲,下一节课再一起分享!
1 / 1。
六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6阿里山的姑娘》 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6阿里山的姑娘》 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ab8b6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7.png)
六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6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一. 教材分析《6阿里山的姑娘》是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描绘了阿里山姑娘的美丽身影,让人陶醉。
歌曲采用了分组唱、合唱等形式,富有变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民族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音乐表现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6阿里山的姑娘》,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知。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提高歌唱能力,学会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6阿里山的姑娘》,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2.教学难点:歌曲中分组唱、合唱的配合,以及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欣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阿里山的风景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阿里山的文化背景。
2.学唱歌曲:先分组学唱歌曲,再进行全班合唱,注意纠正学生的歌唱姿势,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演唱。
3.歌曲分析: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
4.音乐活动:分组进行音乐表演,让学生发挥创意,用歌声、舞蹈等形式展现阿里山的美丽风光。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组唱、合唱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民族音乐。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6课《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简谱)(2023秋)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6课《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简谱)(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af012a4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9.png)
一、教学内容ຫໍສະໝຸດ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6课《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简谱)(2023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6课《阿里山的姑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简谱学习:掌握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简谱,理解并运用其中的音高、节奏、时值等基本音乐元素。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计划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首先,学生在学习简谱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接触过简谱,但在实际应用时,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简谱知识,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简谱练习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
其次,在歌曲学唱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歌曲的情感表达把握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堂上通过讲解歌词、示范演唱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歌曲,提高演唱效果。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阿里山的姑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台湾的民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台湾民歌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具有台湾地区特色的民歌,它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展示了台湾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这首歌曲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帮助我们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情感表达。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伴奏《阿里山的姑娘》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伴奏《阿里山的姑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48f10a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3.png)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伴奏《阿里山的姑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阿里山的姑娘》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民歌,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阿里山姑娘的美丽身影,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歌曲为2/4拍,结构方整,旋律线条流畅,节奏明快,富有舞蹈性。
教学中,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节奏韵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民族音乐的学习还相对较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姑娘》歌曲的背景,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认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优美,培养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切分音的演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学唱、模仿、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民族乐器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阿里山的姑娘》歌曲,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歌曲欣赏: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民族特色。
3.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歌曲展示:各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拓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阿里山的姑娘 (4)|人音版(简谱)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阿里山的姑娘 (4)|人音版(简谱)](https://img.taocdn.com/s3/m/257c589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7.png)
阿里山的姑娘1教学目标1、体会不同版本的《阿里山的姑娘》,并会用不同情绪来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2、用打击乐为歌曲编创伴奏。
3、创新歌曲,为歌曲加入人声伴奏。
2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值成人的初期,在心理上都会有害羞,自卑的倾向,有的学生不敢站在同学面前表演,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害怕表现,本节课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拍打节奏时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给学生自己展示的机会。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会有感情演唱歌曲,以为声音洪亮就可以了,针对学生的这种想法,我在上课时特别强调了歌唱的声音,希望学生可以掌握并勇于表现自己。
3重点难点重点:用不同的情绪表现歌曲,感受歌曲不同的风格。
难点:创新歌曲,为歌曲加入人声伴奏。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旅行,到我国的宝岛台湾去看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屏幕上是我国的版图,标有红色的地方就是我国的台湾省。
台湾不仅风景如画,而且人杰地灵。
在这里居住着一个淳朴善良的少数民族,他就是——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他们舞姿优美动人。
歌声清脆悦耳,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歌曲,名叫《阿里山的姑娘》。
活动2【讲授】(一)结合图片聆听歌曲师:同学们,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那里峰峦叠嶂,风景秀丽,高山族人们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山脚下,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阿里山美丽的图片认真聆听歌曲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2、听过这首歌曲后,你最想做什么事情?教师说出自己内心想法,想要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呼唤,并做动作演示,引出歌曲的引子部分。
活动3【讲授】(二)教师用快乐的声音教唱歌曲师:同学们,呼唤过后,你们不愉快的情绪释放了吗?那剩下的就是快乐的情绪喽,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快乐的声音跟老师学唱歌曲。
活动4【讲授】(三)教师弹琴,学生齐唱歌曲,教师解决难点句师:同学们刚刚学唱的很认真,老师要检查一下,看看咱班同学学唱的怎么样了?活动5【活动】(四)播放不同版本《阿里山的姑娘》,学生体会歌曲情绪,感受歌曲不同风格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用快乐的声音演唱了歌曲,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欢快。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 阿里山的姑娘》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 阿里山的姑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88c41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c.png)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教案一. 教材分析《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是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了姑娘们在山间劳作、歌唱的欢乐场景。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音乐表现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能够熟练演唱《演唱阿里山的姑娘》。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少数民族节奏特点。
2.歌曲的高音部分,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借鉴。
4.音乐欣赏法:欣赏相关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音频、视频资料。
2.乐谱《演唱阿里山的姑娘》。
3.教学挂图或PPT。
4.音响、话筒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演唱阿里山的姑娘》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阿里山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乐谱,让学生初步认识歌曲的旋律、节奏。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少数民族的节奏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教师单独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演唱比赛,检验学习效果。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鼓励。
人音版音乐六上第6课《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1
![人音版音乐六上第6课《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b2eac88e551810a6f424864c.png)
《阿里山的姑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岛的地理概况、历史、风俗习惯。
2、使学生懂得台湾岛是美丽与富饶的宝岛,是千百年来人民辛勤开发、努力经营的结果。
3、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教材分析:这首歌是台湾高山族民歌,又名《高山青》,今天我们欣赏的歌曲由歌唱家邓立君演唱的,歌曲旋律亲切流畅、略带俏皮,表现了阿里山的姑娘活泼、多情的性格。
四、教学过程:1、聆听歌曲欣赏:大家听过歌后,你的感觉如何?师:那么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又是怎样的呢?2、再次聆听歌曲:生: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复听歌曲,整首歌曲分两部分,二、歌曲学唱部分3、引子导入:我们先来听一下引子,在欣赏时要带着这样两个问题:1、这段旋律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2、听了这段旋律你的感受如何?生: 师: 这段旋律呀非常优美,老师听到这段旋律就仿佛站在高山上,唤起对往事的回忆,你听了这段旋律之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3、师:我认为这段旋律应以优美、抒展的歌声来视唱, 你们说是不是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生: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掌声鼓励一下4、师:引子四小节旋律优美、抒情,让人陶醉,如果我们用线将音符连起来,你们看象什么?师:这段旋律听起来连绵起伏、婉转优扬,接下来的旋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下。
5、师: 这段旋律所表现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对比一下,这部分和引子部分有什么区别? (从速度、情绪…) 生: 欢快、热烈、活泼……6、师:那这部分应用什么样的形式演唱呢?(活泼、欢快) 大家随着音乐试着唱一唱7、师: 引子优美抒情使人陶醉,接下来旋律热烈欢快,你听了想做什么?我看有的同学都坐不住了。
生: 师:如果我们用舞姿表现出来也别具特色,谁愿来生:三、拓展部分1、师:高山族的歌曲还有很多,歌曲的表现形式也略有不同,我们欣赏一下歌曲《站在的高岗上》2、师:这首歌是台湾艺人张惠妹演唱的又一首高山族民歌,更具有山歌特色,从歌曲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呢?生:师:这首歌更加热烈火爆,我看有些同学都等不及了。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聆听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聆听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47718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b.png)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聆听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聆听阿里山的姑娘》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歌曲以阿里山的自然风光和姑娘们的美丽形象为题材,旋律优美,歌词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元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风格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感受和理解歌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风格,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演唱《聆听阿里山的姑娘》,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合作、探究等activities,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民族音乐风格,感受歌曲的情感内涵。
3.运用适当的演唱技巧,表现歌曲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演唱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训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图片、视频等资料。
2.乐器: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3.教学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演唱,便于反馈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阿里山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或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特色。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对于部分学生存在的困难,可以分组练习,互帮互助。
4.巩固(10分钟)采用接龙、合唱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伴奏《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伴奏《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99781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6.png)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伴奏《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阿里山的姑娘》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歌曲以阿里山为背景,描绘了姑娘们在山间劳作、嬉戏的美好景象。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符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风格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可能存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困难,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来克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会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提高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合作演唱、节奏感、音乐审美能力等。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特色旋律和节奏。
2.歌词的理解和表现。
3.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集体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2.音频、视频设备:用于播放民族音乐作品。
3.钢琴:伴奏教学使用。
4.教学课件:展示歌曲旋律、节奏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设备播放其他民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教师简要介绍民族音乐的特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随后,展示歌曲旋律、节奏等,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结构。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教师分组指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评价、交流,巩固所学内容。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阿里山的姑娘》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阿里山的姑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22913b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1.png)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阿里山的姑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阿里山的姑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台湾高山族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描绘了阿里山姑娘的美丽身影。
本课节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旨在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进一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音乐欣赏和演唱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阿里山民歌的背景、特点,以及高山族的音乐文化。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准确演唱《阿里山的姑娘》的能力,能用恰当的气息和感情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准确演唱《阿里山的姑娘》。
2.教学难点:歌曲中个别音的演唱,以及歌曲的情感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法、视听结合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钢琴、竖笛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阿里山的姑娘》片段,引导学生谈论对阿里山的印象,从而引入新课。
2.歌曲学习:(1)讲解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高山族的音乐文化。
(2)分析歌曲结构,讲解歌曲的旋律特点。
(3)教授歌曲,分组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
3.演唱实践:(1)分组演唱,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气息和感情演唱歌曲。
(2)全班演唱,对演唱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4.音乐欣赏:欣赏其他高山族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歌曲名称《阿里山的姑娘》、歌曲结构、旋律特点、演唱要求等。
八. 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技巧的掌握情况。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演唱比赛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8677bbf524ccbff12184be.png)
阿里山的姑娘1教学内容第六课《阿里山的姑娘》第二课时2教学目标3学习背景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表现要素及其表现作用的体验与探究,发展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的理解力和明晰的感知能力,帮助他们积累音乐的知识、丰富音乐实践经验,发展音乐能力,表达歌曲的音乐情感。
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音乐的各种实践体验和表现活动,并通过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的二声部合唱(由教师创编),和声连接伴奏等手段,丰富歌曲的表现力,让学生感受多声部歌曲的魅力,建立起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在歌唱实践中实现审美体验,得到美的熏陶。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特点,学唱歌曲教学难点:一字多音的演唱,二声部的演唱以及和弦连接。
5教具准备钢琴、金杯鼓、沙蛋、铃鼓等6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准备部分1.师生律动《阿里山的姑娘》进教室。
2.听着二声部旋律6 06 11 33|6 06 11 33|,学生围成三个小圆圈。
3.教师在学生反复的歌唱中,自然加入《阿里山的姑娘》第1、2句主旋律,形成师生合作的二部合唱片段。
4.师生合作(1)。
师完整演唱歌曲,在歌曲1、2句和5、6句的地方出示绿色卡纸,学生唱6 06 11 33|6 06 11 33|。
5.师生合作(2)。
学生在第3、4句的地方,根据教师的手势,进行Ⅵ、Ⅱ、Ⅲ和弦的连接。
6.师生完整配合。
能力培养:固定节奏型的音高训练,培养学生的音高稳定感和聆听配合能力,在和声的连接中,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演唱能力。
设计意图:师生律动,在快乐的氛围中进入音乐课堂并熟悉歌曲。
在优美的歌声中逐步养成聆听与配合的习惯,用固定音型为歌曲伴奏以及和弦的连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和声感,并为歌曲的演唱增添色彩。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旋律和结构。
活动2【讲授】学唱歌曲(一)感受1.学生欣赏阿里山风景,并随音乐律动。
2.师带学生边唱边画旋律线,感受歌曲乐句。
学生在空中用手指跟随老师一起画。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阿里山的姑娘》 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阿里山的姑娘》 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512837856a561253d36f51.png)
《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1、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聆听《七子之歌》讲解台湾风土人情导入新课,通过学习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台湾岛是美丽与富饶的宝岛,是千百年来人民辛勤开发、努力经营的结果。
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2、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与台湾有关系的是他们在当地采风用了当地土著的歌调,但词曲均以创作为主,这一创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让听众领略了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解放军过了大江,1949年电影拍完时,摄制组已不可能返回大陆,结果他们留在了台湾,后来成了台湾电影界的中坚力量。
《阿里山的姑娘》是当时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铃鼓和小鼓等乐器,因此在当时的国语流行歌曲中独树一格。
3、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
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
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
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6、学生用具: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