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队在荒凉的驿路上遇到了梨花姑娘,梨花姑娘的热情和美丽让他们难以忘怀。
本文以美丽的梨花为线索,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梨花的美丽和人物的美好品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但学生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词语含义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梨花的美丽,体会到人物的美好品质,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词语解释、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参考资料:收集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荒凉的驿路上,遇到美丽的梨花姑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同时,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驿路梨花一等奖教案(大赛等奖作品)
05
06
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 动力和目标导向。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01
改进措施
02
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
色扮演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03
和积极性。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 针对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和指导措 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 行这些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文本中传递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和价值观,如坚韧不拔、乐观向上 等。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播放梨花盛开美景视 频,带领学生进入梨 花的世界。
引入课题,介绍《驿 路梨花》的背景和作 者,为后续的文本解 读做铺垫。
思维发展与提升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 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赏析驿路梨花的美,提高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
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 族精神,增强其文化自觉和文
化自信。
驿路梨花作品背景
01
02
03
时代背景
介绍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和 内涵。
巩固练习:写作实践,提升能力
01
02
03
04
提供与梨花相关的写作素材, 要求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 和表达方法,完成一篇与梨花
相关的文章。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修改,提 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2.体会本篇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学习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构思的巧妙,即悬念的运用和倒叙、插叙的记叙顺序。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朗读课文三遍,解决字词,把握主要内容,梳理相关情节。
教师:准备课件PPT,学生学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堂活动一:温故、激趣导入1温故、激趣导入:1、以初一上学期所学习的朱自清的《春》导入本课: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白的像雪的花是什么花呢?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梨花早已开满枝头,让我们跟着作家彭荆风一起,观赏那迷人的梨花!课堂活动二:预习验兵1、字词检查:读音、解释重点注意: 撵走修葺(对于生字的读音、解释,采取“质疑问难”的方式解决,如果学生没有疑难,再以检测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对于词语的解释,挑“重点词语”或者“疑难词语”,词语解释放在重点句赏读时解决,切入文本的解释,意义更大。
)课堂活动三:赏读美文,寻找美点1.内容美文中作者以优美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景、一个个美好的2物与人,请快速自由阅读课文,看看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人;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他们美在哪里,然后派代表发言。
并通过朗读感受美景、美物、美人。
参考示例:美景:“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通过优美缓慢地抒情性地朗读,感受美景)美物:“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
”(通过优美轻快地朗读,感受美物)美人:“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一)教学建议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解读文本,以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手法和主题思想为重点。
2.课前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理清主要人物和主要时间。
3.教师要注重思维方法的指导和点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
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
1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2.难点:小说深厚的思想内蕴分析。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作者是彭荆风。
(板书标题、作者)二、问题探讨(一):结构分析2阅读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本文以“我们”的行止和见闻为主线。
按照你的理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点】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写“我们”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自然段),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点名主题,收束全篇。
3三、问题探讨(二):人物分析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在刻画这些人物是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要点】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驿路梨花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驿路梨花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向雷锋学习。
教学设想: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除饥饿疲劳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花树林中发现小屋。
教学过程: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篾:陋:撵:麂:葺: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14.驿路梨花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3.插叙接榫,熨帖自然。 插叙作用在于使文章波折盘旋,行文不呆板,又便于
刻画人物和深化主题。插叙关键是上下衔接要自然,事情 来龙去脉要交代清楚。
本文第一处插叙补充交代了瑶族老人送粮食缘由,再次 突出了小茅屋作用;同时,又介绍了做好事是名叫“梨花” 哈尼族小姑娘。这处插叙初显了梨花姑娘性格特征,又为下 文梨花姑娘出场蓄足了势,使文章线索发展不沿旧辙。
道路,
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驿站。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道路。
迷茫:辽阔而看不清样子。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恍惚:(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第6页
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折损:损失。文中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
不起。
第7页
3.词语辨析 照管 照料
梨花姑娘妹妹和解放军这些人物。其中,直接描写人物 有“我”、老余、瑶族老猎人、梨花姑娘妹妹,间接描写 人物有梨花姑娘和解放军。梨花姑娘是小说中心人物, 即使没有出场,不过文章经过对小茅屋设施和环境描写 以及瑶族老猎人、她妹妹介绍,就将梨花姑娘写得光彩 夺目了,从而歌颂了雷锋精神就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更加 好 地表现了梨花姑娘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精神。
第28页
要这些东西呢?送米瑶族老人是主人吗?梨花姑娘在哪里? 梨花姑娘为何不来?解放军为何要盖起这间小茅屋?解放军 离开后谁来管理这间小茅屋?小茅屋能够永远地存在而相传 下去吗? 悬念设置,使文章波澜起伏,使人读来兴味盎然。
第29页
2.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塑造人物形象。 文中先后写了“我”、老余、瑶族老猎人、梨花姑娘、
第37页
总结
梨花是雪白,梨花姑娘是善良纯朴,全部为小茅 屋存在做过贡献人都是美,因为他们身上闪耀着“雷 锋精神”。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雷锋精神”在祖国 边疆生根、开花。相信,只有我们不忘初心,将“雷 锋精神”谨记心头,我们未来必定会“驿路梨花处处 开”。
14驿路梨花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14驿路梨花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的构思特点及表达效果。
3.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作标题的妙处。
4.学习心怀善良、感恩与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欣赏梨花的图片。
由梨花的图片你们想到了哪些关于梨花的诗句呢?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总结过渡:在不同诗句中梨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彭荆风这篇小说的题目《驿路梨花》出自陆游诗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那么,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中的“梨花”又有怎样的含义呢?请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文。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课文讲述的一个故事。
思考:(1)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3)按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
(4)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顺序,复述故事情节。
(5)比较两种记叙顺序,思考讨论课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个故事: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按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如下:课文记叙顺序的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总结过渡: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一晚一早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
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课文采用的是倒叙。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写法探究1.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思考:(1)“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发生了几次误会?作者设置了几个悬念?(2)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反馈指导:关键词句:“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14 驿路梨花 课堂【一等奖教案】
14《驿路梨花》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爱莲说》中作者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来象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青松》诗中诗人用傲霜斗雪的松来作为坚强、高洁的象征,假如我们要赋予梨花、不娇媚、不繁艳、洁白如雪的梨花一种象征意义,该是什么呢?学习了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也许我们会找到一种答案。
二、品味课文:(一)想象梨林之“美”1、文中作者以优美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副副美丽的景、物、人,快速自由朗读课文,发现文章的美点,以“这里的——美,你看(想)——”的句式描述出来。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梨林风光真是美不胜收,在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自由品读,发言。
小结:听着同学们的发言,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副美丽的图画,谢谢你们,美的发现者。
梨林美在环境清幽、美在姑娘漂亮、美在主任热情周到、美在过路人见的相互关爱。
(二)理解茅屋之“爱”1、在这梨花掩映丛中的小茅屋,它虽是孤单的,却给过路人带来了方便,带来了快乐。
文中哪些人得到了这种方便?“我”和老余、瑶族老人2、他们当时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遇着小茅屋?小茅屋条件如何?他们感受如何?(以记者采访的形式同位间进行)3、屋虽简陋,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无不给人一种“到家了”的温馨感觉。
他们享受了方便,是否一走了之,不再回头?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这样做很是辛苦、劳累,但他们高兴吗?报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小结:茅屋虽小,但它充满了爱,享受过它的方便的人,都尽力为它做点什么。
(三)评读文章之“新”1、让这么多的人一一受惠,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在判断小茅屋的主人上,“我”和老余曾出现过几次误会?是她(梨花妹妹)?是他(瑶族老人?)都不是。
2、那我们来看都是谁为小茅屋做出过贡献?解放军建茅屋、梨花和梨花妹妹照料、瑶族老人送米、我们修葺茅屋。
3、解放军为何建茅屋?梨花和妹妹为何这样做?瑶族老人威吓?我们又为何这样做?其实他们都是向雷锋学习。
这就形成了一个连环套,每个环节间都有一种因果关系。
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
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这是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语文教案-驿路梨花1.知识目标(1)理解插叙及其作用。
(2)了解悬念的设置和作用。
2.能力目标(1)提高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速读和复述能力。
3.情感目标认真体会雷锋精神世代相传的生命活力,继承发扬这种精神。
教学建议环境描写具体生动,景物穿插简洁恰当透过“我”和老余的观察,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小小茅屋。
茅屋是简陋的:草顶、竹蔑泥墙,门从外扣着,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请进”两个字。
“请进”是主人无声的热情欢迎,表达出对投宿人的真诚的关心,尽管屋内的火塘只有冷灰,但是从那铺着厚厚稻草的大竹床、倚在墙边的大竹筒,竹筒里装满了清凉可口的水,就可以感受到主人的热诚和周到。
墙上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路人所急需的吃的、喝的、用的,一应俱全。
这具体而层次井然的环境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小茅屋主人的诚挚地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是简笔勾勒,但是手法灵活,富于变化,由于调遣妥贴,所以景尽其用,恰到好处。
起笔描写哀牢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正是西南边陲景物的特征,寥寥几笔,为情节的展开创设了环境,并且为盛开的梨花铺设了苍翠的底色。
其后写到梨花,读者不难想象,有浓郁的.青葱来衬托,她将是何等的亮丽,多么的眩人眼目!文中三次写到梨花,开头写老余惊喜的叫声“看,梨花!”,引出第一次对梨花的描写:“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描写纯洁的颜色和盛开的姿态,并且点明梨树茂密成林。
这是实写,是情节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衬托。
中间有虚写:“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突出梨花香飘四溢的特点,并且把梨花同哈尼小姑娘连在一起,衬托哈尼小姑娘的美丽形象和美好心灵。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一、通过略读课文来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__综合运用顺序、插叙的叙述方法,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三、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
__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__梗概。
能力的养成,需要略读实践,要求用5分钟时间略读,复述故事以及筛选主要内容。
__综合运用了顺序和倒叙的记叙顺序,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分析插叙的作用。
另外,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
最后,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分析理解标题“驿路梨花”的.妙处。
这样,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了__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揭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学生利用参考书或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彭荆风及__写作背景。
二、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略读课文,圈点勾画主要信息以及阅读体会。
同学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当我们到了一处偏远的地方游玩,就在我们玩得很尽兴,但却很疲乏和饥饿的时候,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的时候,我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就是有一处休息的地方。
刚才我们所说的这种情况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驿路梨花》中“我和老余”的遭遇就很相似,那么他们遭遇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了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课文。
教学活动一:略读课文,整体感知任务与意图略读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概括__有哪些人?做了什么事?过程与方法【学法指导1】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__的大意。
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另外,还需注意在阅读__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强迫自己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读完一篇__,开始时阅读速度每分钟400字,以后逐步提高。
明确:“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驿路梨花》名师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效果与质量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和要求相符合 课堂氛围: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 爱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 公民意识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讲 述与课文内容 相关的故事, 引起学生的兴
趣
图片导入:展 示与课文内容 相关的图片, 让学生直观感
受
音乐导入:播 放与课文内容 相关的音乐,
《驿路梨花》名师教案一等 奖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教学目标 3 教学内容与步骤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5 教学重点与难点 6 教学评价与反思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理解并掌握本文所运用的记叙顺序及其特点。 体会并学习本文运用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手段,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 句子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 人文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 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 的视听体验
驿路梨花名师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亮点与不足
本次课程的亮点在于注重学生的情感 体验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引 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感受作者的情 感表达和艺术魅力。不足之处在于部 分学生对于某些难点知识点掌握不够 扎实,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以强化。
学生反馈意见收集
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反馈
学生普遍认为教学内容丰富、有趣,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他们也提 出了一些建议,如希望增加更多关于驿路梨花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学作品介绍等。
难点 如何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01
难点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03
难点 如何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05
02
解决方法
结合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分析梨花 的象征意义,探讨其在小说中的主题表达和 情感传递方面的作用。
06
04
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 析其与情节、人物的关系,探讨其在 营造氛围、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 用。
解决方法
通过阅读小说的原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写 作风格和语言特点,结合具体的语句和段落进 行分析和归纳。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启发式教学法应用
01
02
03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 题,引导学生进入驿路梨 花的文本世界,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鼓励自主探究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 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 力。
教学目标与重点
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巩固和拓展学生对驿路梨花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 维。教学重点将放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文学手法的分析上。
教学内容与方法
《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故事中的人物间关系构成了复杂而丰富的人物关系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故事主题。同时 ,这些人物间关系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人际关系,使得故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价值。
04
故事情节梳理与主题思想 探讨
故事情节梳理及关键事件回顾
引子
描述驿路上的梨花盛开景象,为 故事铺垫背景。
解放军战士
勇敢、无私,为人民服务 ,是梨花姑娘的救助者和 精神导师。
“我”和老余
旅途中的过客,通过与梨 花姑娘的相遇和交往,展 现了普通人之间的善良和 互助。
人物性格特点及塑造方法
01
梨花姑娘的性格特点
美丽、善良、纯朴、乐于助人。通过描写她的外貌、语言、行动等方面
来塑造这一形象,如“她美丽的面庞上带着一丝羞涩,却又透露出坚定
,决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她”。
人物间关系及其影响
梨花姑娘与解放军战士的关系
解放军战士是梨花姑娘的救助者和精神导师,他们的存在使得梨花姑娘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我”和老余与梨花姑娘的关系
通过与梨花姑娘的相遇和交往,“我”和老余不仅得到了帮助和关怀,还从梨花姑娘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和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相关问题, 如“雷锋精神”在当代的现实意 义等,增加课堂互和作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 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知识。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巧妙的悬念设置
生动的细节描写
延伸阅读推荐:《边城》等经典文学作品
《边城》简介与主题思想
简要介绍沈从文的《边城》及其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比较两部作品在描绘自然风光、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情美 方面的异同。
2024版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
议论
在描写和抒情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 议论,阐述梨花所代表的精神内涵和 象征意义,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
抒情
通过对梨花的赞美和感慨,表达作者 对梨花的喜爱之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文章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1 2 3
清新自然
文章以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为基调,通过对梨花 的描绘和赞美,展现出一种纯净、高雅的艺术境 界。
借助梨花的象征意义,表达了 作者对美好生命的追求和对生 命价值的肯定,具有积极的人 生意义。
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深刻而 隽永,不仅具有文学审美价值, 还具有人生哲理的启示意义。
05
艺术手法鉴赏
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01
02
03
比喻
通过比喻手法,将梨花比 作雪,形象生动地描绘出 梨花的洁白与美丽,增强 了艺术感染力。
含蓄隽永 文章在表达上含蓄而隽永,通过对梨花的描绘和 抒情,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 热爱。
意境深远 文章通过梨花的形象塑造和意境的营造,使读者 在欣赏梨花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和人生的意义。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文化背景介绍
古代驿站文化
介绍古代驿站的历史背景、功能作 用以及在古代交通体系中的地位, 帮助学生理解“驿路梨花”中驿站 的象征意义。
解放军叔叔 勇敢无畏,舍己为人,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 雄主义精神。他们在战斗中奋勇杀敌,保卫祖国,为人民 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瑶族老人
纯朴善良,知恩图报,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 他们与解放军和驿路梨花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为 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人物形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04
主题思想探讨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案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故事大意,积累重点词语,把握巧妙标题的深刻含义。
(重点)2、体会本文精巧的构思,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难点)3、学习设置悬念法和误会法的写法。
(难点)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先快速阅读课文,填写表格;再概述课文内容。
理清写作顺序;再思考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出现、发展过程,情节应该如何安排?再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再明确悬念的写法及好处;再分析写梨花的妙处;最后主旨归纳、拓展延伸、仿写。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四、教学方法读启发、点拨法、仿写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三)、概述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1.按课文顺序概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及其原因——“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2、全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顺叙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插叙梨花是小茅屋的主人解放军盖茅屋,梨花照料茅屋3、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出现、发展过程,情节应该如何安排?解放军过夜盖茅屋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茅屋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瑶族老人借住送米“我”和老余投宿茅屋4、试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明确: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
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四)、明确悬念的写法本文的悬念贯穿全文,这个悬念是什么?明确:茅屋的主人是谁围绕“小茅屋主人是谁”的问题,文章叙写了两次误会。
第一次误会:“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屋主人,于是“我”和老金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在西藏驿路上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向往。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自然之美,体验人文之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但他们对于远离自己生活的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引导他们去感受和理解。
另外,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但在朗读和鉴赏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验民族团结的温暖,培养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难点: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如何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3.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结构。
2.准备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西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3.准备问题: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西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15、驿路梨花 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15、驿路梨花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习本单元“略读”这一阅读策略;体会小说构思上悬念设置,误会的产生和消除的精妙之处;分析梨花的含义,体会雷锋精神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梨花的含义,体会雷锋精神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体会法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陆游有诗“驿路梨花处处开”,是梨花的美景引起了诗人的诗兴;作者读到陆游这句诗时,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人事,便披衣而起,写了这篇小说。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故事。
(二)预习检测1.抽学生读词语。
2.从音、形、义三方面强调新词,尤其关注:修葺;拾菌子;撵。
(三)学习略读方法(1)关注“单元导语”第二段,学习“略读”方法;(2)学习“略读”过程中阅读重点的确定方法,本课以以下两个方法展开略读实践:①关注文中反复提及的人、事、物;②关注文章标题。
(四)整体感知文意,体会小说构思(1)通过略读法,提取关键信息学生活动:理清人物(“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与小茅屋的事件关联。
明确:“我”和老余(借住、修葺)小茅屋;瑶族老人(回报、修葺)小茅屋;一群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解放军(修建)小茅屋;(2)多角度复述故事,体会小说构思学生活动:按照以下角度,复述故事情节:1.建造和照料小茅屋时间;2.根据“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
探讨:谈谈你认为那种叙述方式更好些呢?为什么?明确:第2种更好;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采用顺叙的记叙顺序,故事波澜起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了解悬念悬念,即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疑问或者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写作手法;作用1:使叙事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作用2:吸引读者兴趣;作用3:促使小说情节随着设悬与解悬的过程步步推进;悬念,往往作为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
15《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5《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驿路梨花“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课主要弘扬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是本课的设计总依据。
1、运用略读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学习文章精巧的叙述和精巧的构思。
3、品味描写梨花的语言,体会诗意美。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生:喜欢!)师:是啊,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令诗人白居易迷恋的桃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令志南和尚陶醉的杏花;“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这是令元好问心动的海棠;“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令刘禹锡震撼的牡丹。
驿路边怒放的梨花,又令谁情牵,令谁赞叹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作家彭荆风,一起来品味梨花的美!(板书课题“驿路梨花”。
)首先来看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1、运用略读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2、学习文章精巧的叙述和精巧的构思3、品味描写梨花的语言,体会诗意美师: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生齐读)三、预习检测师:明确了目标之后,老师想来检测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同时PPT出示预习检测1、正音)师:请第一大组同学站起来按开火车的方式快速完成。
学生站起来展示,师出示答案。
师:很好,请坐,完成的不错。
(同时PPT出示预习检测2、释词)师:请第四大组同学站起来按开火车的方式快速完成。
学生站起来展示,师出示答案。
师:解释的很好,请坐。
老师想特别强调的是“驿路”在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四、作者简介师:下面让我们走近作者,老师请一位同学站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同时PPT出示作者简介)单个学生站立读作者简介。
师:读的不错,请坐。
五、释题师:这篇文章的题目“驿路梨花”其实是出自陆游的《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这首诗的结尾处说:“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意思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的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到达洛阳,意即收复洛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驿路梨花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了解记叙顺序与设置悬念的手法。
3.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理清结构,基本理解文意,了解写作顺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彭荆风(1929——),靠自学成为作家。
解放前只读过初中两年就因家贫失学,进报社当学徒、校对、记者、副刊编辑,在云贵高原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过多年,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离开文坛22年,“文革”中坐牢7年。
《今夜月色好》获全国第八届优秀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07—2009)。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
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受到好评。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他1977年写作的表现边疆少数民族风俗人情的佳作。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 ]标出倒叙的内容,用()标出插叙的内容,用波浪线标出设置悬念的内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主旨的语句,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迷茫(mí máng):①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②形容生活或者工作不知道该如何进展,没有方向感。
恍惚(huǎng hū):①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②指神思不定、慌乱无主。
修葺(xiū qì):修理(建筑物)。
晶莹(jīng yíng):形容光亮而透明,多数是指露珠等球型物体。
晶:光亮透明。
莹:光亮透明。
驿路(yì lù):驿道。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小说的一般结构方式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1.抽同学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2.请同学们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8):“我”与老余困窘时见到小屋。
第二部分(9—12):“我”与老余猜测小屋的主人。
第三部分(13-27):“我们”与老猎人之间的误会。
第四部分(28—37):遇到梨花的妹妹得知真相。
2.本文的写作顺序有何特点?明确:顺序与插叙相结合。
全文从整体上按照时间的先后记述了“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是顺叙。
在“我们”投宿在小屋的所见所闻当中,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奇遇小屋的过程以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又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谁的谜底,这两段内容是插叙。
补充资料: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此法,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总结固趣:1.本节课你有怎样的收获?2.本节课按教学目标来检查,你还有哪些内容没有掌握?应怎样弥补?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教学目的1.深入理解课文,学习设置悬念的手法。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主旨。
教学内容与步聚情景激趣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与写作目的时说:《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
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
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情之所钟,使我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也就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
我这篇对善良、朴实、美好歌颂的《驿路梨花》,也是让人们用过去与“文革”对比,以鞭笞丑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能否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的写作意图,看能否体会作者通过设置悬念所产生的引人入胜的效果:探究生趣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1.文章开头连用“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用“陡峭、茂密”两个形容词,表现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作者由近及远,写出了山之高,之大,之多,山的险峻。
着意渲染我和老余找不到住处的着急心情。
这些都为后文写发现小茅屋做铺垫。
2.文中有哪些地方写了梨花?请找出来,加以赏析,然后交流:明确:三处。
第一处:“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为实写,这句话写出了梨花盛开的特点,写出了梨树林给人的整体感觉。
烘托出我和老余有了希望时的心情;为下文投宿小茅屋做铺垫。
第二处第27段:我梦在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为虚写,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梨花林之美,用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为后文是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埋下伏笔。
第三处:第37段,结尾处在写梨花,为实写。
内容上:实写梨花,点题点人物,借花喻人,比喻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比喻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深化中心。
3.小姑娘的了讲述出了房子的来历,请结合相关内容思考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明确:文中出现的人物都可以算是小茅屋的主人。
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呢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茸)小茅屋,我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4.让学生找出文中运用悬念之处,体会其妙处,然后交流:明确:悬念一:第4段,下文老余的话,情绪发生了变化,也产生了疑问:有了梨花就会有地方住宿,可是屋里漆黑,没灯也没人,这是什么人的屋子呢?悬念二:瑶族老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悬念产生:究竟谁是小屋的主人呢?悬念三;29、30段,当我们争着感谢小姑娘时,遭到拒绝,产生疑问,解放军为什么要盖这个小茅屋呢?进而点明文章主旨: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叔叔教我们这样做的。
5.迅速浏览课文,看看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标题:明确:标题“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还写出了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结尾引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了对梨花姑娘的赞美之情,称颂梨花姑娘的精神也就是雷锋精神正在发扬光大。
补充资料: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武均州即武钜,当时任均州知府兼安抚使,诗中“白发将军”就是指陆游。
西京,即洛阳。
公元1161年12月,武钜率军抗击金兵,收复洛阳,陆游得到这个消息写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诗。
末联两句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绍兴三十一年七月十二日,陆游升迁大理司直兼宗正簿,任玉牒所史官。
他的工作主要是为皇家纂修“玉牒”,以编年之体叙帝系而记其历数,凡政令、赏罚、封域、户口、丰凶、祥瑞之事皆须记载。
九月间,完颜亮的大军自北南下了,一边分兵进攻川陕和荆襄两路,一边自己率领六十万军队直逼淮水清河口,号称百万。
南宋刘錡的军队在皂角林和金人遭遇,打了个胜仗;而在广大沦陷区,爱国群众纷纷组织乡兵与金人作战,在正规军的配合下,十二月间,收复了高州、长水县、永宁县、寿安县,并终于攻克洛阳,极大地鼓舞了人心。
当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立即作诗一首《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剑南诗稿》卷一)三、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明确: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也表现了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2.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明确:2.模仿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一篇文章。
总结固趣文章以梨花为线索,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布置作业:1.预习《最苦与最乐》,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2.课外阅读彭荆风的文集。
趣味教学资料彭荆风简介彭荆风(1929——),1929年11月22日出生。
1949年参军,在云贵高原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过多年,当过教员、编辑。
1950年毕业于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
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昆明军区创作员、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
中国作协理事、名誉委员,云南作协副主席。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创作一级。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靠自学成为作家。
解放前只读过初中两年就因家贫失学,进报社当学徒、校对、记者、副刊编辑,还办过文学团体“牧野文艺社”。
1949年6月在南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进入云南边疆,1955年由边疆连队调到昆明军区任创作员。
在云贵高原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过多年,担任过编辑、连队文化教员、专业作家。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离开文坛22年,“文革”中坐牢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