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翻译注释

论语十二章翻译注释

论语十二章翻译注释篇一: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论语》十二章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③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才德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忠:接近自己的心力⑥信:诚信。

⑦传(chuán):传授。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为政》)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②立:立身,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旨意。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

(word完整版)《论语》十二章

(word完整版)《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注、点评】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 )【注释】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译文】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点评】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二、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第四)【注释】“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死”。

【译文】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点评】这句话形容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心情。

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注释】喻:明白,知道。

【译文】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点评】这句话从价值指向的不同来区分君子与小人的。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看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看到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点评】“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

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五、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注释】质:质朴。

新课标古诗文背诵《论语》十二章(人而不正义)注释及译文

新课标古诗文背诵《论语》十二章(人而不正义)注释及译文

新课标古诗文背诵《论语》十二章(人而不正义)注释及译文
第一节:孺悲欲见孔子
原文注释:孺悲-孺子(对孩子的称呼),欲见-想要见到。

译文:孺子悲欲见孔子。

第二节:逸民
原文注释:逸-游离,自由。

译文:游离自由的人。

第三节:子长归
原文注释:子长-称呼子贡的别称。

译文:子贡回家。

第四节:臧文仲
原文注释:臧文仲-名臧僖。

译文:臧之贵族姓名臧僖。

第五节:求放我死遗之事
原文注释:求放-请求释放,遗-委托。

译文:请求释放我的死后事务。

第六节:季路子
原文注释:季路-称呼季氏的人。

译文:季氏的子弟。

第七节:结割不入
原文注释:结割-割断,不入-不适应。

译文:割断不适应。

第八节:德行
原文注释:德行-品质。

译文:品质。

第九节:晏平仲
原文注释:晏平仲-名晏婴。

译文:晏婴之贵族姓名晏平仲。

第十节:他日
原文注释:他日-将来的某一天。

译文:将来的某一天。

第十一节:限制之(与善人)相向者
原文注释:限制-限制,相向者-希望拥有的人或事物。

译文:限制与善人相向的人。

第十二节:同恶之
原文注释:同恶之-与邪恶为伍。

译文:与邪恶为伍。

注:以上为《论语》中第十二章(人而不正义)的注释及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注释】敏:勤勉。

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1、子曰:“君子食无【副词,不】求饱,居【动词,居住】无求安【形容词,安适、安逸】,敏【形容词,勤勉】于【介词,在】事而慎【形容词,谨慎、慎重】于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就【动词,接近】有道【固定词组,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或“去”】正【动词,匡正、纠正】焉【代词,这里用于自称】,可谓好学也已【句末语气词】。

”(《学而》)【直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在做事上勤勉不懈,在说话时小心谨慎,接近有道之人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注释】而:如果。

(人而不仁)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

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季氏应该用四佾。

2、子曰:“人而【连词,表假设】不仁,如礼何【如……何,固定词组,由动词“如”与疑问代词“何”组成,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待……”。

如初中课本上《愚公移山》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乐呢?【补充解读】一个人连仁德之心都没有,那他怎么会把“礼”“乐”放在心上?“礼”是对人与人的关系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乐”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乐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与生活方式,根本就在于内心的道德意识。

如果没有“仁”所代表的道德之心,礼乐就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空洞形式。

论语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

论语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

论语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论语》十二章【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朝代】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学而》里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

论语12章原文译文及注释

论语12章原文译文及注释

论语12章原文译文及注释《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大成至学”。

其中第12章是《论语》中的重要章节,包括四个小节,分别讲述了诸侯、仁、文、德四个方面。

本文将给读者带来《论语》12章的原文译文及注释,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

【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倪,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夷狄有君主,也不如诸夏灭绝了。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该信任谁了。

大车没有轴,小车没有辘轳,怎么能够运行呢?”孔子说:“言语巧妙,容貌出众的人,很少能够具备仁的品质。

”孔子说:“只有具备仁的品质的人才能够善待他人,也才能够厌恶恶劣之徒。

”【注释】1. 孔子在第一句话中,说夷狄有君主,也不如诸夏灭绝了。

此处的“夷狄”是指中原地区周边的其他民族,而“诸夏”则是指中原地区的诸侯国。

孔子认为,诸夏虽然已经灭绝了,但是他们曾经是文化比夷狄更加发达的国家,因此夷狄的君主也不如他们。

2. 在第二句中,孔子说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该信任谁了。

他用“大车无倪,小车无軏”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诚信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诚信,人们就像没有轴的大车或者缺少辘轳的小车一样,随时会失去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3. 在第三句中,孔子强调了“巧言令色,鲜矣仁”的道理。

意思是说,言语和容貌虽然能够给人带来表面上的好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象,而没有真正的仁慈之心,那么这种表面上的美好是很薄弱的。

4. 在第四句中,孔子说明了仁慈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只有具备仁慈品质的人才能够善待他人,也才能够厌恶恶劣之徒。

这种责任感和仁慈之心的结合,是儒家思想中一直强调的道德准则。

【总结】《论语》第12章讨论了诸侯、仁、文、德四个方面,这些思想道德准则在古代中国的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简要介绍,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并从中汲取教训。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dān sì;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qū 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第一章、子思问礼篇子思问礼。

子曰:“倾瓶之未尝也,斯已矣夫!”犯我者,退而唾;由也,喧而不可使止。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友,不失其真;如无其为,则仄陋而不实;行不由径,事不离纪,是以君子恭其所不好,亲其所不亲,约违藏焉!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第二章、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三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四章、八佾篇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第五章、里仁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叶公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则祭如在;末也,曰:‘何以祭?祭于神也。

’以求嗣也,曰:‘何以事?事于人也。

’”叶公曰:“色难。

”子曰:“患被其恶人之褊未能忍也。

”第六章、公冶长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之中,非其罪也”。

第七章、雍也阖庐篇子使雍朝请曰:“请与我赋。

”子曰:“诗云‘嘘缁,女常青以尔岁月。

’”以山川之,观其所由,溪而未尝,沅乎不盈,浏乎冱,“山可平也匪由也。

可以附委也自诗以之可以骜意也。

”子曰:“是品也。

”第八章、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约而不费。

”第九章、颜渊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求妄言之,陈蔡父之说而问之。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见礼。

’”第十章、子路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鲁虽小邦,其政教若何?”子曰:“夫其匹夫也溥勇也!未知焉得闻政也?冯唐老马之驰也,其犹贤乎?”第十一章、宪问篇季康子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则哲者,其言则信。

动素之礼,之从政者,其人则温正者。

其未得之也,其康诸?”第十二章、子贡篇子贡问友,子曰:“忠尔乎?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夫!告尔而知。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e))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 oi)邑(y 1)(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 e)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⑤愠(y m):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eng)子:即曾参(shm)(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 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i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m):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为政》)注释:①十有(yeu)五:指15岁。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温:温习,复习。

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为政》)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

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

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①有道: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正:匡正,端正。

【翻译】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赏析】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

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

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

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

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

【名家解读】孔子的学说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人格的重视。

孔子不但希望每一个人能够生存,还希望他能够好好地生活。

因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的或精神的生活,而禽兽只有生物的或物质的生存。

要发展人性,政治家不但要使人民丰衣足食,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他们都能修身立德。

《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孔子一个基本的主张。

——萧公权《孔子政治学说的现代意义》第二章【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注释】①如礼何:怎样对待礼仪制度。

【翻译】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解读】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

先秦-论语《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论语《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论语《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论语十二章先秦-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曰:“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曰:“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子曰:“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子曰:“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有: 同“又” 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温:温习,复习。

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论语》①十二章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检测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及编撰而成。

它以和为主,记录了言行。

《论语》与《》、《》、《》并称“”。

共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的与孔子并称“”。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①时:②时习:③说:④不亦说乎:⑤朋:⑥知:⑦愠:⑧君子:译文: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①吾:②日:③三省:④为:⑤谋:⑥忠:⑦信:⑧传:译文: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①有: ②立:③惑:④逾:⑤天命:⑥耳顺:⑦矩:译文: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①温:②故:③知: ④新:⑤可以:⑥为:译文: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①学:②罔:③殆:译文: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注释:①箪:②堪:译文: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①之:②者:③好:④乐:译文:1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①饭:②水:③肱:④义:⑤于:译文: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①三人:②必:③焉:④善者:译文: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①川:②逝者:③斯:④舍:译文:1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注释:①三军:②夺:③匹夫:译文: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注释:①而:②笃:③仁:译文:1、信xìn 服fú 嫩nèn 芽yá 分fēn 歧qí 取qǔ决jué 拆chāi 散sàn 委wěi 屈qu 粼lín 粼lín 一yī霎shà时shí各gè得dé其qí所suǒ 2、瘫t ān 痪hu àn 暴怒b àon ù 沉寂ch énj ì 捶打chu íd ǎ 憔悴qi áocu ì 央求y āngqi ú神色sh éns è敏感m ǐng ǎn 诀别ju ébi é淡雅d àny ǎ深沉sh ēnch én 烂漫l ànm àn 喜出望外x ǐch ūw àngw ài絮絮x ùx ù叨叨d āodao 3、抹mǒ 攥zuàn 逮dǎi 怦怦pēngpēng 仗义zhàngyì 树杈shùchà 脸颊liǎnjiá寒战hánzhàn自作主张zìzuòzhǔzhāng 不可抗拒bùkěkàngjù 形影不离xíngyǐngbùlí 无可挽回wúkěwǎnhuí满不在乎mǎnbúzàihu 裁缝cáiféng4、匿nì笑xiào 并bìng 蒂dì 梗gěng 摇yáo 摆bǎi 沐mù浴yù 祷dǎo 告gào阴yīn 影yǐng 姊zǐ妹mèi 繁fán 杂zá 烦fán 闷mèn 徘pái 徊huái 遮zhē蔽bì覆fù盖gài 心xīn 绪xù 荫yīn 蔽bì菡hàn 萏dàn 敧qī斜xié5、太tài 傅fù 雪xuě骤zhòu 谢xiè道dào 韫yùn 无wú奕yì 王wáng 凝níng 之zhī6、巍wēi芸yún痣zhì褪tuì焚fén磕kē啰luo榆钱yúqián狡猾jiǎohuá 存心cúnxīn背诵bèisòng海hǎi 鸥ōu 占zhàn 据jù 牵qiān 挂guà 援yuán 助zhù 权quán 威wēi 纠jiū纷fēn 慈cí爱ài依yī恋liàn 珍zhēn 宝bǎo 纯chún 真zhēn 时shí辰chén 迷mí迷mí糊hu 糊hú 模mó模mo 糊hū糊hū7、妮n ī 莎sh ā捡ji ǎn 截然ji ér án 感慨g ǎnk ǎi 搓cu ō捻ni ǎn 抚弄f ǔn òng 绽开zh ànk āi 唯恐w éik ǒng 争执zh ēngzh í惭愧c ánku ì激荡j īd àng疲倦p íju àn 不堪b ùk ān小心翼翼xi ǎox īny ìy ì不求甚解b ùqi úsh ènji ě混为一谈h ùnw éiy īt án 恍然大悟hu ǎngr ánd àw ù花huā团tuán 锦jǐn 簇cù美měi 不bù胜shèng 收shōu8、笨b èn冷漠l ěngm ò 偏爱pi ān ài 惨境c ǎnj ìng 仁慈r énc í 遗憾y íh àn 尴尬g āng à 辉煌huīhuáng 辛辣xīnlà 讽刺fěngcì谋生móushēng开拓kāituò 倾向qīngxiàng荣耀róngyào 停滞tíngzhì生涯shēngyá 威慑wēishè聪慧cōnghuì萤火虫yínghuǒchóng宽宏大量kuānhóngdàliàng独具慧眼dújùhuìyǎn 蛛丝马迹zhūsīmǎjì 一yī字zì不bú漏lòu 滚瓜烂熟gǔnguālànshú 整装待发zhěngzhuāngdàifā9、聋lóng 翘qiào 琳lín 须臾xūyú徒手túshǒu 惊讶jīngyà 屏息bǐngxī 承蒙chéngméng 绰号chuòhào优雅yōuyǎ幽默yōumò呆板dāibǎn教条jiàotiáo离谱lípǔ叛逆pànnì嘈杂cáozá丑陋chǒulòu 轮番lúnfān 喉咙hóulóng舒畅shūchàng铭记míngjì 方fāng 头tóu 大dà耳ěr 得意洋洋déyìyángyáng 洗耳恭听xǐěrgōngtīng 持之以恒chízhīyǐhéng鸦雀无声yāquèwúshēng10、论 [lún]语y ǔ 不b ú愠y ùn 三s ān 省sh ěng 逾y ú矩j ǔ 罔w ǎng 殆d ài 一y ī箪d ān食sh í 曲q ǔ肱g ōng 昼zh òu 夜y è 笃d ǔ志zh ì11、suō蓑 lì笠 lǎnɡ朗 rùn 润 嗡wēng 嗡wēng yùn 酝 niànɡ酿mài 卖 nònɡ弄婉wǎn 转zhuǎn yìnɡ应hè和 liáo 嘹 liànɡ亮 huánɡ黄 yùn 晕 hōnɡ烘 tuō托风fēng 筝zhēngjìnɡ静 mò默 shū舒 huó活 dǒu 抖 sǒu 擞 xīn 欣 xīn 欣 rán 然 fán 繁 huā花 nèn 嫩 yè叶 hū呼 pénɡ朋 yǐn 引 bàn伴huā花 zhī枝 zhāo 招 zhǎn 展 薄báo 烟yān ruǎn 软 绵绵 12、xiānɡ镶 髻jìxiǎnɡ响 qínɡ晴 wēn 温qínɡ晴 ān 安 shì适慈cí善shànjī肌 fū肤 xiù秀 qì气宽kuān 敞chǎnglǜ绿 pínɡ萍 shuǐ水 zǎo 藻 zhù贮xù蓄 chénɡ澄 qīnɡ清 kōnɡ空 lín ɡ灵 地dì毯tǎnlán 蓝 wānɡ汪 wānɡ汪 (fà发 jì髻 zhuó着 luò落 zháo 着 jí急) 13、蔓màn 撩liáo 捶chuí 偌ruò大dà 芦lú苇wěi 栅zhà栏lan 槐huái 树shù 攀pān 附fù 蜷quán 曲qū屋wū檐yán 弧hú形xíng 倏shū忽hū锥zhuī形xíng 蹦bèng 跳tiào 刹chà那nà14、丁 丁zhēngyōu 幽 ɡǔ谷镰lián 刀dāo 背bèi 篓lǒu 竹zhú篱líféi 肥 shuò硕 qī栖 xī息乌wū桕jiù 蟋xī蟀shuàiliáo 寥kuò阔 kū枯 hé涸 qīnɡ清 liè洌 mènɡ梦 mèi寐15、碣jié石shí 澹dàn 澹dàn 竦sǒng 峙zhì 16、迸bèng 溅jiàn挑tiǎo 逗dòu 沉chén 淀diàn 花huā苞bāo 瀑pù布bù 伫zhù立lì 枯kū槐huái 伶líng 仃dīng 忍rěn 俊jùn 不bù禁jīn 仙xiān 露lù琼qi óng 浆ji āng17、凹凸āot ū 训诫x ùnji è 峭壁qi àob ì 迂回y ūhu í 嘲笑ch áoxi ào暮色m ùs è啜泣chu òq ì 屡次l ǚc ì 高不可攀g āob ùk ěp ān 瘦骨嶙峋sh òug ǔl ínx ún 头晕目眩t óuy ūnm ùxu àn灰心丧气hu īx īns àngq ì 18、蝉ch án 零l íng 落lu ò 断du àn 续x ù 收sh ōu 敛li ǎn 颤ch àn 动d òng宽ku ān 恕sh ù淘t áo 洗x ǐ 卑b ēi 微w ēi 把b ǎ玩w án 固g ù执zh í 杜d ù鹃ju ān 花hu ā 一y ì丝s ī不b ù苟g ǒu19、隐yǐn 秘mì 想xiǎng望wàng 铁tiě青qīng 幻huàn 想xiǎng 信xìn 念niàn 诱yòu 惑huò 喧xuān 腾téng 枯kū干gān 一yí瞬shùn 间jiān20、嘉jiā肴yáo 教jiào 学xué相xiāng 长zhǎng21、重chóng 现xiàn 苏sū醒xǐngqí奇 huàn幻思sī绪xùhái 骸 ɡǔ骨 wū乌 yǒu 有 qián 潜 xínɡ行档dàng 案àn 太tài 古gǔ 卓zhuó越yuè 神shén 往wǎng 裹guǒ藏cáng葱cōng 茏lóng 海hǎi 枯kū石shí烂làn22、 鱼yú鳞línfēnɡ峰 luán峦点diǎn 缀zhuì 阴yīn 森sēnyù预 zhào兆qīnɡ轻 yínɡ盈绫líng 纱shā 朦méng 胧lóng 凸tū起qǐ 顷qǐng 刻kè 冰bīng 雹báo 圆yuán 弧hú 谚yàn 语yǔ 严yán 严yán实shí实shí 丝sī丝sī缕lǚ缕lǚyún 匀 chèn 称 bēnɡ崩 tā塌23、蹦b èng 啄zhu ó 蹬d ēng 中zh ōng 旬x ún 篝g ōu 火hu ǒ梧w ú桐t óng 窸x ī窣s ūshòu 狩 liè猎 xuān 喧 xiāo 嚣 yīn 喑 yǎ哑 jìnɡ静 mì谧 气qì氛fēncuàn 篡 duó夺吱zī吱zījié劫 lǜe掠逃táo 窜cuàn 悬xuán 殊shū 俘fú虏lǔ 囚qiú犯fàn 果guǒ酱jiàng 贪tān 婪lán 撇piē开kāi 和hé睦mù更gèng 胜shèng 一yī筹chóu惊jīng 慌huāng 失shī措cuò开kāi 膛táng 破pò肚dù 津jīn 津jīn 有yǒu 味wèiháo 毫 bù不 yóu 犹 yù豫 (huì喙 sù嗉 nánɡ囊 shǔn 吮 qǔ取 dù妒 jì忌 kuī盔 jiǎ甲) 24、征zh ēng 程ch éng健ji àn 步b ù 椭tu ǒ圆yu án 铁ti ě锹qi āo 测c è定d ìng 溅ji àn 落lu òc hànɡ畅 tán 谈 lǐ里 chénɡ程 bēi碑ánɡ昂 shǒu 首 tǐnɡ挺 lì立 yī一 yè叶 ɡū孤 zhōu 舟 yáo 遥 yáo 遥 zài 在 wànɡ望25、纪j ì昀y ún 沧c āng 州zh ōu 河h é干g àn 棹zh ào 铁ti ě鈀p á木m ù杮f èi 湮y ān 没m ò 啮ni è 溯s ù流li 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