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86fd095ad51f01dc281f153.png)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发明概况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1、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
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实践有关。
使用:唐末用于战争。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印刷术1、唐: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起源: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发展: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有《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唐代: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②怀素、张旭擅长狂草。
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3、绘画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
⑴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⑵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诗经》: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⑴《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⑵《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
⑶《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精品PPT课件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f056a1caaedd3382c4d33f.png)
怀素草书 张旭草书
怀素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 怀素和尚史称“草圣”。
字体
创立或成熟时间
特点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 于图案美
隶书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
汉魏时代
齐安定
楷(真、正
)书
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 规矩严整
行书 草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贡献,为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准备条件。
四大发明体现中华民 族伟大的创造力与实践精 神,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 古国的重要标志。
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 、政治和文化(对欧洲从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转变)起了促进作用;同 时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 了重大的贡献。
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 科技成就的最高结晶,对 我国的文化事业,乃至世 界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 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 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 要标志。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挥到极致,变化丰富,
奔放跃动
演变特点:由繁到简
书法的发展历程
1、魏晋时期 书法开始成为艺术。 代表:王羲之——“书圣” (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 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 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 形式。 2、隋唐时期:书法发展到了新的高峰。来自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
1、经济:明清统治者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科技缺 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 自然科学的发展。
2、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专制制度日趋腐朽。
3、思想:中国 “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 展
复习课件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课件.ppt
![复习课件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8fcaf7bcd126fff7050bd0.png)
(三)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1、背景:
1)昆曲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昆曲和地方 戏曲争雄的局面
2)昆曲脱离群众,日趋衰落,地方戏曲受欢迎 3)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活跃, 4)清朝统治者爱好和重视 5)早期京剧演员的努力
.精品课件.
39
2、形成过程
(1)京剧的形成: ①乾隆为庆祝80大寿,调四大徽班进京演出,受到欢迎。 ②道光时湖北汉剧加入徽班演出,在徽汉两剧种交融的基 础上,又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新剧种—— 京剧。 (2)成熟: 同治、光绪间,京剧成熟,出现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 “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3)发展: 清朝时,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流行的剧种。民 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和高度赞扬。
.精品课件.
32
明清的怪僻清新
由于地域、理念等各种原因及时代的变化和社会 的动荡,明清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郑
板
桥
的
《
兰
竹
清初八大
图
山人朱耷
》
《一团和气图》 《安晚册.精品》课件.
33
明宪宗朱见深
之四。
郑 板 桥 《 墨 竹 图 》
.精品课件.
34
绘画发展历程
时代 画种
特点
背景(原因)
名家
基础。
.精品课件.
45
宋词
北宋: 婉约派:柳永 豪放派:苏轼
两宋之交:李清照 南宋: 辛弃疾
张元干、张孝祥
元曲 关汉卿
罗贯中
中国小说的发展经过哪些主要阶段?(阅读)
魏晋南北朝
唐代 宋代 明清时期
施耐庵
兴起
明清 吴承恩 小说 蒲松龄
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c98e0024b35eefdc8d33375.png)
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发明概况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1、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
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实践有关。
使用:唐末用于战争。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印刷术1、唐: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起源: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发展: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有《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唐代: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②怀素、张旭擅长狂草。
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3、绘画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
⑴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⑵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诗经》: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⑴《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⑵《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
⑶《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730e370f01dc281e43af00e.png)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汉字与书画【2013江苏考纲要求】【考点解读】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是被马克思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被弗朗西斯·培根称之为“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和状态”的伟大贡献。
①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印刷术的传播,为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②火药的出现,结束了冷兵器时代,成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③指南针的使用,则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
二、中国古代艺术(一)汉字:1.起源:原始社会在陶器上的刻画符号2.成熟的文字:商代的甲骨文3.发展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二)各种字体特点以及著名书法家:1.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始创于秦朝。
著名书法家:秦朝,李斯。
2.隶书:结构对称,整齐安定。
始于秦朝。
3.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又称真书、正书。
著名书法家: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欧体、颜体、柳体;元代的赵孟頫(楷体中的赵体)4.草书:线条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
著名书法家:东晋,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被后世称为“书圣”。
唐朝:张旭、怀素)5.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著名书法家:东晋,王羲之。
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三)绘画的起源与演变1.中国画:又称国画,作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纸、砚、绢素、矿物颜料等。
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在表现技法上,又有工笔画与写意画的区别。
2.起源:新石器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夏商周:以人物肖像为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秦汉:门类丰富《夫妇宴饮图》魏晋: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以形写神”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绘画高峰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两宋:风俗画为最大亮点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文人画成就最高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焦石图》清代郑板桥《墨兰图》。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提纲必修第三册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提纲必修第三册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7e8aec46c175f0e7dd1373f.png)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特点:实用性,服务于人们实际需要;经验性,多是简单总结,没有形成专业化的科学理论;技术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重视实践,轻视理论;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究,讲究天人合一3.古代中国农耕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特点的比较(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2)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科技重理论。
(3)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4)中国古代科技重农业,西方近代科技重工业。
4.中国古代科技后期逐渐衰弱的原因(中国为什么没能产生近代科学):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固守农耕经济阻碍生产力发展,使科技缺乏足够的动力;②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科技的发展;③重人伦、轻自然的儒家文化传统、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阻碍;④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中国科技在16世纪落后的根本原因;5.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较,李约瑟难题的原因: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6.启示:①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②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
要重视科学理论和基础学科,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科教兴国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1.汉字与书法(1)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的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
)篆书——创始于秦代。
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
楷书——形成于汉末。
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
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2)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发展特点:1.秦汉以前,主要是实用性文字。
2021年高考历史必修知识专题复习提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2021年高考历史必修知识专题复习提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661e9d9960590c69ec376b5.png)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一、古代科技1、杰出成就一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A.发明:西汉己经岀现一一甘肃天水放马滩纸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纸张(说有易说无难)B.改进:东汉蔡伦利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改进造纸术(105 年的蔡侯纸)C.传播:8世纪传到阿拉伯,12世纪经阿拉伯传到欧洲D.影响:在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推动了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指南针A.发明:起源于战国的司南B.改进:北宋指南鱼一一南宋指南龟一一清代的罗盘C.用途:看风水、军事、北宋开始应用于航海D.传播:12世纪末13世纪初,经阿拉伯传到欧洲E.影响: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到来。
(3)火药A.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B.改进: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己经提到火药C.用途:做爆竹敬神、战争(唐末最早应用、宋朝广泛应用、明朝世界领先)D.传播:12、13世纪经阿拉伯传到欧洲E.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4)印刷术A.发明:a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己经出现。
《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b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
节省了雕版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推进了文化传播B.改进:元代王祯发明木活字印刷术和转轮排字盘一一明代发明铜活字印刷术C.传播:宋元时期经波斯传到欧洲D.影响:为欧洲走岀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2、特点:(1)长期领先世界(2)实用性强,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3)经验性强,轻视理论概括(4)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3、对古代科技的几点认识(1)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原因是经济上,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巩固和政府的关注。
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的推动。
对外关系上,中外交流的频繁。
(2)宋朝是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表现为战争的频繁推动了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海外贸易的发达推动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科举制度的完善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3)明清时期古代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原因与“17、18世纪中国的封闭、保守、专制"相同)(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从上面3点可以看出)二、古代艺术(一)书法艺术1、文字起源:商周甲骨文和原始陶器符号之争,也有仓颉造字的传说(了解)2、字体演变: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顺序不要打乱)。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知识复习笔记提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知识复习笔记提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42e0eb676a20029bc642d16.png)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O【考纲要求】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O【课程标准】1、以四大发明为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2、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是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3、京剧等发展的影响。
0【知识整合】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重点)(1)、造纸术:(西汉、东汉)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隋唐、北宋、西传)提高印刷效率,加速文明进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3)、火药:(唐朝、宋朝、西传)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层的衰落:(4)、指南针:(战国、北宋、西传)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5)、马克思关于三大发明作用的论述•.“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天文学:(1)、天文学著作:(2)、天体测量:东汉一一唐代一一元代3、数学:(1)、计算方法:(2)、数学著作:(3)、圆周率:4、医学:(1)、医学成就:《黄帝内经》一一《伤寒杂病论》、华佗。
(2)、药物学:李时珍。
5、农书:《齐民要术》——《农书》一一《农政全书》6、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
(3)、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4)、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7、明清科技落后的原因:(1)、对中国而言:A、中国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844b8040722192e4536f672.png)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发明发明概况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①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①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火药①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指南针①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二)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1、汉字与书法(1)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秦通行)(秦末)(汉)(汉末)(晋)(2)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朝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及擅长东晋王羲之尤擅行书;代表作《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擅长草书北宋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以行书名世2、绘画:(1)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③在艺术风格上,追求意境,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2)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③注重诗意。
(三)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doc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0a8703b47cd184254a35354f.png)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四大发明为代表(一)造纸术:1、书写材料的演变:⑴秦汉:竹木简牍和丝织品⑵西汉;最早发明纸。
帛.竹.木.纸并存。
⑶东汉: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用植物纤维造纸(即蔡侯纸)。
2、意义:⑴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也最为显著。
⑵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⑴战国:司南。
《韩非了》中提到“司南” O⑵北宋:①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
②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⑶南宋:《事林广记》中介绍民间流行指南装置——木刻指南鱼和指南龟。
2、指南针的传播: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1)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①北宋《萍州可谈》和南宋《梦梁录》都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进行航行的记载。
{②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I③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⑴实践经验:①炼丹制药;②冶金实践: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己经广泛使用木炭。
⑵知识积累:%1春秋战国: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1汉代:《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灰、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创造条件。
%1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己提到“火药"2、火药的应用⑴鹰末至宋初:己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出现火炮。
⑵北宋时:发明家唐福将发明的火炮、火球、火茨藜献给朝廷;石普用火球、火箭为宋真宗表演。
《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3种火药配方。
⑶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日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复习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1105090af45b307e971972c.png)
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用于航海
12世纪末13世纪初,经海路传入阿拉伯,在传入欧洲
①促进了中国远洋航行事业发展;
②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
第二课、中国的古代艺术
一、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①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形成汉字。
⑴屈原地位:战国时期楚国伟大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
⑵代表作品:①政治抒情长诗:《离骚》。
②组诗:《九歌》想象丰富,文辞清婉,探索精神;《九章》大胆怀疑精神;《天问》描绘流放经历。
4、说出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成就、书画艺术和京剧艺术的相关知识。
难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的原因;近代科技衰落的原因;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第一课、古代中国科技成就
★一、四大发明
成就
概况
影响
备注
造纸术
①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
元代
赵孟,创立赵体。
明代
文征明、董其昌
3、中国画:
⑴地位: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⑵分类:
①以题材不同: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②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③艺术风格上:分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类
A、文人画
⑴地位: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4)著名书法家
必修3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
![必修3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a036ef1f705cc17552709e5.png)
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提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三单元)◇【考试说明】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影响);2、汉字和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起源与发展、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3、文学成就(7种文学体裁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框架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链时间轴◇【知识整合】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重点)(1)、造纸术:(西汉、东汉)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隋唐、北宋)提高印刷效率,加速文明进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3)、火药:(战国、唐朝、宋朝)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层的衰落;(4)、指南针:(战国、北宋)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5)、马克思关于三大发明作用的论述:“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
(3)、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4)、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3、历史启示:A、科技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必然推动社会的进步;C、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或转化程度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中国汉字与书法:1、汉字起源与发展:六千多年前,出现原始文字“图画文字”,至商朝成熟。
按照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秦篆)、隶书、楷书。
总趋势为由繁到简。
2、书法发展阶段:①、书法发展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为自发阶段,魏晋以后为自觉阶段,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草书。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知识整合讲义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知识整合讲义人民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406c5972680203d8cf2f2483.png)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对应学生用书 P026一、中国古代科技与文艺的主要成就及其特征门类成就特色①造纸术的发明与应用①成就全面、突出,长远当先世界②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②重视人文问题的研究和经验总结,忽视科技③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理论概括④火药的发明与应用③集中在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①先秦:《诗经》和楚辞成为中国现实①灿烂灿烂,成就突出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泉②文以载道,重视教化②汉代:汉赋半诗半文,内容丰富文学③关注现实,以现实为主要创作对象③唐代:诗歌高度繁荣④后期的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④宋元明清:词、曲、小说适应市民阶要层的需要①汉字在商代形成完满系统,经历了由书繁到简的演变过程①独树一帜,魅力四射法②书法经历了由自觉到自觉的演变阶②兼具审美和合用功能段艺术绘①成就非凡,充满魅力包括人物画、山川画、花鸟画等②自己发展有其内在的继承性和规律性画③侧重写意传神,追求“愉悦忘形”戏①成就突出,繁花似锦元代杂剧、明朝昆曲和清代京剧曲②历史悠久,剧种众多认识文化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响。
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不相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二、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历程的阶段性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某种程度看,思想文化情况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态势的客观产物。
因此,抓住中国古代不相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特色,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所获取的巨大成就,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剖析隐蔽在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
依据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历程的阶段性特色,可以将之划分为六个阶段。
1.春秋战国时期:陪同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发展,科技文化和学术思想发展,出现“百花绽放”的场面。
《诗经》和楚辞首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
2.秦汉时期:国家一致,生产发展,对外交往扩大,民族间的联系加强,确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当先世界的地位,汉赋表现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汉民族的自信心;思想领域也逐渐统一,儒学独尊场面逐渐形成。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二_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纲要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二_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0bb6c737aaea998fcc220e7a.png)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四大发明的概况:1、造纸术:(1)概念:①以前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或书写不便、不易携带;或价格昂贵)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原料易得,价格低廉)(2)评价:影响最久远:①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
②使信息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进步。
(包含了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2、指南针(1)概况:①战国——司南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南宋)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2)评价:①广泛用于军事、经济领域;②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
3、火药(1)概况:①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
②唐末用于战争。
③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2)评价:①推动金属开采与矿冶业的发展,推动近代工业的发展,改变世界面貌②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4、印刷术(1)概况: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木活字—金属活字(节省费用,提高效率)。
③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2)评价:①为欧洲走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准备条件,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②促进文化教育普及,推动中国和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二、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社会环境):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重视农业,轻工业),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优质课专题二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概要
![优质课专题二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373e7114aa00b52acec7cac0.png)
文化发展的因素。
1.下列成就能体现秦汉时期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面貌和统一王朝恢弘气势的是
①巨龙般的万里长城 ②再现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 ③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④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7、明清 小说
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反映社会生活的 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前代,对现实提出深刻的批判。
总结和启示
•分社析会某存一在时决期定文社化会繁意荣识时,应一从定以时下期几的个文方化面成:就是 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①经济因素:分析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 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由政经治济因决素定:的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 供AB了..分分相析析应当国的时家社的是会社否环会统是境一否,。安政定治或是相否对清安明定。。
字形方正, 规矩严整
行书
兼具楷书的 规矩和草书
的放纵
始于汉初, 东晋成熟
王羲之(东晋、“书圣”)
张旭,怀素《自叙帖》 (盛唐)
形成于 汉末,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颜氏家庙碑》 柳公权《玄秘妙碑》
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始于东汉, 西晋盛行
颜真卿《祭侄文稿》
北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
形成过程
乾隆年间: 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 徽汉融合,兼收其他,
“徽汉合流”
京剧形成
发展过程
同光年间: 走向成熟
清朝时期: 走向全国
民国时期: 走向世界
★中国古代戏曲盛衰的规律:
兴盛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基础); (2)具体的社会政治环境的推动(保障); (3)适应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动力)。
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7b0075301f69e31433294df.png)
《夏小正》、殷历、 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 《授时历》 书》、北魏贾思勰的
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 《齐民要术》、元朝王 指导了古代中 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祯的《农书》和明朝徐 国的农业生产。 光启的《农政全书》, 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 《本草纲目》(明代) 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 四大农书。 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 物巨典”。
小积累 利用时间和空间线索,梳理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4)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的书籍,五代后唐在唐朝之 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 后,时间不对,故 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到活字印刷,材料也不能反映出活 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故 B项错误;雕版印刷从官方的“剧增”“大量”到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 应用,故 C项正确;“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 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知雕版印刷术不仅仅限用于官方刻书,故 D项错误。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解析:1644年的欧洲已经诞生了近代科技,而中国仍然属于古典科技,故A项 错误;明朝末年一些欧洲传教士到中国传教的同时把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 理学等知识传入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少数士大 夫与传教士积极交流,翻译西方近代科技著作,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出现的主要是西学东渐而不是东学西传,且材料没有提 及中国文明对西方的影响,故C项错误;当时传入中国的主要是西方近代自然 科学知识而不是西方进步思想,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提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三单元)◇【考试说明】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影响);2、汉字和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起源与发展、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3、文学成就(7种文学体裁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框架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链时间轴◇【知识整合】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重点)(1)、造纸术:(西汉、东汉)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隋唐、北宋)提高印刷效率,加速文明进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3)、火药:(战国、唐朝、宋朝)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层的衰落;(4)、指南针:(战国、北宋)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5)、马克思关于三大发明作用的论述:“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
(3)、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4)、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3、历史启示:A、科技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必然推动社会的进步;C、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或转化程度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中国汉字与书法:1、汉字起源与发展:六千多年前,出现原始文字“图画文字”,至商朝成熟。
按照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秦篆)、隶书、楷书。
总趋势为由繁到简。
2、书法发展阶段:①、书法发展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为自发阶段,魏晋以后为自觉阶段,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草书。
②、书法家与作品:楷书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书法家: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线条流畅纵情,具有审美价值,书法家:魏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既有审美,又具实用,书法家:魏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唐朝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
☆中国画:1、起源:远古时代的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发展:(1)、魏晋:士大夫画家推动。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形写神”,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2)、隋唐: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继承前代,吸收印度、波斯美术风格,分别创作《游春图》《步辇图》《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
(3)、两宋:宫廷画最为活跃,以风俗画为最大亮点。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4)、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为亮点。
文人画集文学(诗句)、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以写意画为主。
元代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墨兰图》。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
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戏曲1、起源:戏曲从原始歌舞发展而来。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乐舞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成熟:元杂剧将戏曲艺术推向成熟。
明朝江苏昆山流传昆曲。
3、京剧:乾隆年间,安徽徽班进京;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形成“徽汉合流”局面,正式形成新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4、其他剧种: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诗经: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周初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以四言为主,现实感强。
孔子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后被奉为儒家经典。
★楚辞:1、楚辞是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与《诗经》创作方法不同,以南方民歌为基础,楚辞是浪漫主义的,人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2、屈原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名句: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汉赋:1、西汉以楚辞为基础,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的文化气度。
2、汉武帝时代,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其中的精品。
东汉张衡《二京赋》。
★唐诗:1、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两千多位诗人近五万首诗歌流传至今。
2、初唐:王勃、陈子昂。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
中唐:白居易3、盛唐大诗人李白,有诗仙的美誉。
杜甫则有诗圣的美誉。
★宋词:1、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
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
2、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曲:1、元曲,包括散曲和元杂剧两大类。
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2、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
当时在城市里有固定的演出场所称之为“瓦肆”或“勾栏”。
★明清小说:1、起源:魏晋南北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唐朝小说传奇;宋朝话本。
2、成熟:原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4、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之目睹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重点解读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初唐和盛唐政治的清明与经济的繁盛反映在意识形态方面便是文化成果的灿烂;明清时期政治上的衰落和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此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也有反作用。
比如诸子百家的思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在观念上的反映,反过来它又为历史变革起了推动作用。
二、文化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分析某一时期文化发展繁荣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它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
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分析:①、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②、政治因素:分析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
③、经济因素:分析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④、文化政策因素:分析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⑤、文化交往因素:分析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
三、文化发展的总结:A、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B、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C、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D、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交往政策,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E、统治者对外来宗教采取开明政策,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F、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化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G、总之,我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限时训练)一、选择题1.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时间,洛阳纸贵。
”这段表述有悖史实之处是(C)A.西晋都城是洛阳B.造纸术已经发明C.雕版印刷术已经发明D.赋这种文学体裁已经出现2.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B)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3.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手周杰伦深情演唱了一曲《兰亭序》。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兰亭序》作者王羲之草、楷、行各体皆精B.中国书法史上有“秦篆”“汉隶”“唐楷”之说C.柳公权的《祭姪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D.张旭、怀素的狂草别具艺术魅力4.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绚丽多姿,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下列作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①《步辇图》②《洛神赋图》③《墨梅图》④《清明上河图》A.①③②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5.戏剧大师焦菊隐先生说京剧是“从表演里面出布景”。
即通过演员的表演、服装、剧情所规定的情景和音乐的渲染来制造周围环境,取代真实的布景和实物。
这种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的(C) A.综合性B.程式化C.虚拟化D.现实性二、非选择题6.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瓷器、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
“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材料三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
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2)以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为例,说明当时我国是“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重大发明: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
(3)鸦片战争前夕,英国的工业革命已进行了七十余年,而中国还在传统科技中徘徊。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指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伍的原因。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自然经济的制约;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在儒家正统思想影响下,科学技术研究被知识分子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