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小说
新历史小说:定义、理论背景及文学渊源
Neo-Historical Novel: Definition, Theoratical Background and Literary Relations 作者: 唐宇
作者机构: 贺州学院中文系,广西贺州542800
出版物刊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7-81页
主题词: 新历史小说;历史形态;新历史主义;历史小说
摘要:对新历史小说定义的相关界定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历史”的3种形态,新历史主义的兴起及其主要内容,指出西方当代历史哲学思想是新历史小说产生的理论背景;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的区别;新历史小说与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的文学渊源.认为新历史小说是从历史小叙事的视角来讲述近、现代民间历史生活,表达“个人自我心中的历史”的一类小说.。
新历史小说名词解释
新历史小说名词解释新历史小说是一种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背景的小说体裁,同时也将现实中的历史与小说中的虚构情节相结合,以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为主线展开故事。
在新历史小说中,有很多特定的名词需要进行解释。
1. 历史事件:指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如战争、政治动荡、宗教改革等。
这些事件为小说提供了背景和时间线索,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可以与这些事件相互交织。
2. 历史人物:指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可以是国家领导人、军事将领、文化名人等。
新历史小说常常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虚构塑造,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
3. 虚构人物:指小说中创造的不存在于历史中的人物。
这些人物常常被置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中,通过他们的视角和经历,展现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后的人性。
4. 国家命运:指国家的兴衰荣辱、政治动荡或统一分裂等历史命运。
新历史小说中,常常通过人物的故事来体现国家的命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对于国家的影响。
5. 欲望和情感:指人物内心的欲望和情感,如爱情、友情、权力欲望等。
这些欲望和情感的冲突和交织,是新历史小说中常常描写的重要元素。
6. 历史背景:指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和环境,如古代、现代、战争时期等。
历史背景为故事提供了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7. 时代风貌:指历史背景中的社会风尚、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
新历史小说通过对时代风貌的描写,情景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感和力度。
8. 政治权力:指国家政治体制中的权力集中和权力斗争。
新历史小说中常常通过对政治权力的描写,展现了历史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权力欲望。
9. 阶级矛盾:指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对立等。
新历史小说通常通过对阶级矛盾的描写,体现历史时期社会的不公正和动荡性。
10. 历史意义:指历史事件对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价值和意义。
新历史小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人物命运的描写,深化了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并且使读者能够从历史中寻找到对现实的启示和借鉴。
新历史主义小说及其范本
新历史主义小说及其范本新历史主义小说:重新塑造过去的故事新历史主义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它挑战了传统的历史叙述方式,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塑造过去的故事。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深度挖掘,以及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描绘,新历史主义小说为读者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在构思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情节时,作家通常会选择某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并围绕这个时期展开故事。
他们不仅历史事件本身,更重视那些在历史进程中受到影响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
这些人物可以是历史名人,也可以是普通百姓。
通过他们的经历和遭遇,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新历史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常非常鲜明。
他们不仅具有独特的性格和动机,还有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这些人物在面对历史的洪流时,往往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
他们的命运也因此与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成为了塑造历史的重要力量。
在描绘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时,作家通常会运用大量的场景描写和对话。
场景描写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对话则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变化,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动机。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结构通常非常清晰,各部分之间具有连贯性。
作家会以一种流畅、自然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引导读者逐步进入历史情境。
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作家还会设置高潮部分,通过紧张的情节安排和激烈的冲突,使读者对故事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在撰写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过程中,作家需要使用规范、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
他们通常会避免使用生僻字或方言,以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故事内容。
作家还会注意语言的质朴和流畅,以及韵律和节奏的把握,以实现最佳的阅读体验。
新历史主义小说通过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过去,打破了传统历史叙事的束缚。
它的是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性,而非单一的历史真相。
通过深度挖掘历史背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以及保持清晰的结构和流畅的语言表达,新历史主义小说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思考历史。
新历史小说
第十四讲新历史小说下次课阅读文本:铁凝《永远有多远》,林白《致命的飞翔》。
一、概念新历史小说是形成于1987年前后到现在尚未终止的一种文学思潮。
集中于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
其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以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
代表性作家作品:莫言《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刘震云“故乡系列”、《一句顶一万句》、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李锐“厚土系列”、苏童“枫杨树系列”、“妇女生活和新妇女生活系列”、《妻妾成群》、《米》、刘恒《伏羲伏羲》、《苍河白日梦》、陈忠实《白鹿原》等。
二、新历史主义1.何谓历史?一个原初的存在?永恒的真实?还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2.历史是一种文本,一种话语,而并非还原过往生活经验的事实真相。
3.历史既然是被人写出来的,那它就必然带有撰写历史的人的理解和偏见。
4.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三、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历史观比较1.历史的文本性与历史的真实性。
传统历史小说认为,历史是对过往生活经验的真实记录,是真实的,可以作为鉴古知今的教科书。
新历史小说则否定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
新历史小说的这种历史观从何而来?来自于先锋小说对“世界”和“真实”的认识(世界:有序、可知——混乱、无序、不可知。
真实:拟真实——反真实)作家们不愿以“再现”的手段去绘制与社会历史毫厘不差的“真实”图景,而宁可通过想象和虚构追求感觉的真实、情调的真切,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话语去探寻奥秘和重构历史。
什么是过去和历史?它对于我是一堆纸质的碎片,因为碎了我可以按我的方式拾起它,缝补叠合,重建我的世界。
——苏童我们的叙述不会给世界和时间带来任何增损,我们的叙述只是为了自己。
——李锐《旧址▪题记》2.历史的偶然性和历史的确定性。
在传统的历史小说中,历史是有规律可循、有其确定性、有其本质特征的,因而也是可以把握的。
新历史主义小说
新历史主义小说(1)的创作自20世纪80年代末兴90年代前期形成高潮,至今仍有余波,在十几年的时掀起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新历史主义文学大潮。
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或相近的思想和审美旨趣,进而表现出作为一股创作潮流的共同的基本特征,即叙事立场的民间化、历史视角的个人化、历史进程的偶然化、解读历史的欲望化和理想追求的隐寓化等。
本文将从具体的作品文本出发来评析新历史主义小说文学思潮的这些鲜明的创作特征。
一、叙事立场的民间化对于正史的正襟危坐的庄严姿态,新历史主义总表现出对于它的怀疑和漠视,因为按照新历史主义的观点,历史真实只存在于观念构造之中,“历史事件在变成史料时就受到了权力关系和话语虚构性的建构”。
新历史主义的这些颠覆正史的意图、策略在许多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创作中与作者不谋而合,并首先表现在叙事立场的民间化上。
中国的传统文学里历来有着与“正史”相对的“野史”一面的存在,几经曲折之后,“野史”的精神在新历史主义小说这里重又得到了继承与张扬。
首先,新历史主义小说在叙事时采取中立的立场,着意模糊、涂改、忽略作品人物之间的阶级界限,从民间视角关照国民的精神生存状态。
其次,新历史主义小说在叙事时将目光从传统历史题材小说的宏大叙事转向对历史的局部与细部的描摹,着力表现“家族村落的兴衰荣枯以及平民百姓的小小悲欢”,完成了从宏观向微观的叙事转变。
更进一步的,许多作品开始着力于表现平民百姓、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悲欢离合,以精准细致的描摹勾勒出小人物在历史长河、时代风云中的生存状态,表达中和的民间历史观。
二、历史视角的个人化新历史主义认同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论断,认为人首先是历史的阐释者,所谓的历史作为一个客观存在是已经消逝了的,现有的作为史料的“历史”都是人的主体意识介入的结果,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历史的“本质”,而历史只存在于人们对它的讲述,因而“每一部历史都必然呈现为叙述话语形式和历史文本,人们只能在叙述形式之中而不能在它之外把握历史”伸’,由此,他们“把过去所谓单线大写的历史,分解成众多直线小写的历史;从而把那个‘非叙述、非再现’的历史,拆解成了一个个由叙述人讲述的历史”。
新历史小说的特征
新历史小说的特征所谓“新历史小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历史题材小说,它不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框架来构筑历史的故事,而只是把小说人物活动的时空推到“历史形态”中,表现的却是当代人的态度与思想感情;1、新历史小说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思维方式首先表现在作家对人类的一种终极关怀,它是在现实品格提高到文化哲学层次上,从而使小说中的现实人生获得了历史性;2、新历史小说是作家危机意识的产物;3、新历史小说以“特定的历史图式“表达了作家的”历史整体化思考“和“文化介入精神”;在新历史小说中,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成就最突出;“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之所以被评论界公认为一部具有史诗性品格的作品,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作家在小说中对“民族灵魂的秘史“的描绘;1、白鹿原的史诗品格首先源自其混沌而又感性的历史意识与历史叙述;小说的架构非常宏大,作家把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全部纳入自己的艺术视野,以“白鹿村”这个舞台为艺术的支点,通过白、鹿两族人物命运的刻画,真实凸现了“历史”的丰富神秘甚至荒诞的一面;白鹿原有效地避免了新历史小说抽象化和观念化的弊端,而是把历史融注到老百姓具体感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方式中去;2、其次,小说的深度还在于作家对特定的历史状态下的人生命运和人性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并成功地揭示了历史演变的偶然性以及历史与人性的特殊关系;小说所展示的“仁义白鹿村”的毁灭既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同时也是一种人性悲剧;3、再次白鹿原还是一部具有浓郁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巨着;小说无论从人物的设置,还是意象描写上都有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如果说“仁义白鹿村”象征一种整体性的儒家文化的话,那么白嘉轩维护“仁义”和道德理想的艰辛历程的刻画,以及对于朱先生“圣贤人格”的塑造,都散发出强烈的文化气息;白鹿原显示了陈忠实驾驭宏大叙事的非凡能力,繁杂的事件、众多的人物、多重的主题在小说中浑然一体,结构完整而又对称,内涵丰富而又不滞重;。
90年代以来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研究的开题报告
90年代以来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90年代以来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研究引言:新历史小说是指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主题,融入虚构元素,通过小说叙事的方式展现历史故事的文学形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历史小说在中国文坛逐渐兴起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新历史小说叙事形式特征明显,包括回忆、框架、闪回、多角度叙述等,这些特征与传统历史学的叙事方式有很大不同。
因此,本文将对新历史小说的叙事方式进行探讨,并探讨新历史小说的发展现状。
一、新历史小说的叙事方式1.回忆叙事回忆叙事是新历史小说中最为常见的叙事方式之一,它通过主人公的回忆,揭示事件的真相。
比如《寻秦记》中,主人公张良通过回忆秦始皇的历史实践,发掘出秦始皇追求永生的真正动机。
2.框架叙事框架叙事是新历史小说中另一个常见的叙事方式,它通过设立一个总框架,再在这个框架下展开具体事件的叙述。
比如《明朝那些事儿》通过小说家自己的经历,再结合明朝的历史事件展开叙述,新颖独特。
3.闪回叙事闪回叙事则是在现代故事中,设置一个类似过去的场景或事件,让人物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再将之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构成连贯的故事情节。
比如《梅花烙》中的主人公,通过闪回方式将自己曲折复杂的人生经历一一展现出来。
4.多角度叙事多角度叙事则是指小说通过多个角色的叙述,形成多重叙事现象,在这种叙事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与立场。
比如《庆余年》中,男女主角的叙述视角完全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
二、新历史小说的发展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历史小说在中国文坛逐渐兴起,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新历史小说作家群体愈加庞大,艺术成就也在不断提高。
在叙事手法上,一些新历史小说也在尝试各种新的叙事方式,比如采用不同的视角,突破了传统历史叙述的限制。
在文学价值上,新历史小说也在不断推进文学的表现力,受到好评和认可。
然而,在新历史小说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和问题,比如新历史小说中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以及一些作品缺乏深度和思想性等。
新历史小说的特征
新历史小说的特色之马矢奏春创作所谓“新历史小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题材小说,它不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宜为框架来建筑历史的故事,而只是把小说人物活动的时空推到“历史形态”中,表示的倒是当代人的立场与思惟激情.1、新历史小说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思维办法首先表示在作家对人类的一种最终关心,它是在现实品格提高到文化哲学层次上,从而使小说中的现实人生获得了历史性.2、新历史小说是作家危机意识的产品.3、新历史小说以“特定的历史图式“表达了作家的”历史整体化思虑“和“文化介入精神”.在新历史小说中,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成就最凸起.“小说被认为是一个平易近族的秘史”《白鹿原》之所以被评论界公认为一部具有史诗性品格的作品,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作家在小说中对“平易近族灵魂的秘史“的描写.1、《白鹿原》的史诗品格首先源自其混沌而又理性的历史意识与历史阐述.小说的架构很是伟大,作家把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全部纳入本身的艺术视野,以“白鹿村”这个舞台为艺术的支点,经由进程白、鹿两族人物命运的描写,真实凸现了“历史”的丰富神秘甚至荒诞的一面.白鹿原有效地避免了新历史小说抽象化和不雅念化的弊病,而是把历史融注到老苍生具体理性的生计状态和生命办法中去.2、其次,小说的深度还在于作家对特定的历史状态下的人道命运和人道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并成功地揭示了历史演变的有时性以及历史与人道的特殊关系.小说所展示的“仁义白鹿村”的息灭既是一种不成避免的历史命运,同时也是一种人道喜剧.3、再次《白鹿原》照样一部具有浓烈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巨著.小说无论从人物的设置,照样意象描写上都有光鲜的文化象征意义.假如说“仁义白鹿村”象征一种整体性的儒家文化的话,那么白嘉轩破坏“仁义”和道德理想的艰辛进程的描写,以及对于朱师长教师“圣圣人格”的塑造,都散收回强烈的文化气息.《白鹿原》显示了陈忠实驾驭伟大叙事的不凡才能,庞杂的事宜、浩瀚的人物、多重的主题在小说中浑然一体,机关完整而又对称,内涵丰富而又不滞重.。
中国“新历史小说”的可能性
一、“新历史小说”的名义“新历史小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曾经喧赫一时。
作为中国先锋派文学的重要成员,它曾经有过耀人眼目的表演。
而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它的瓦解也和它的兴起一样突然和迅速。
时至今日,“新历史小说”在中国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文学概念了,但从小说文体发展的内在需求来看,新历史小说远远没有完成它的使命。
它只是一直在蛰伏,正在默默地汲取养分,为它的重新振鸣积蓄能量。
要谈论“新历史小说”的可能性,首先必须谈论“新历史主义批评”。
新历史主义批评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美文化界,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为始作俑者。
他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造型》一文被公认为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的奠基作品。
而“新历史主义”这一称谓,则是他在发表于1982年《文类》(Genre)杂志的文艺复兴论文集中第一次提出来的。
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纷繁复杂,但也有着隐约可见的共同的理论假设。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新的历史观,它“宣称所有的历史都是主观的,是被人写出来的,写史者的个人偏见影响了对过去的阐释。
因此,历史并不能为我们提供某种真理,也从来不会给我们有关于过去事件的完整的精神的图景,历史与其他学科一样,是思考与描述世界的一种‘话语’”。
(陈太胜《西方文论研究专题》第23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而新历史主义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想家福柯也认为:历史并不是通常理解的那种线性进程,它没有明确的开始、发展和结局,也并非有目的地朝着某种已知的目标前进。
另一位新历史主义思想家海登·怀特创立的“元历史”理论,彻底打破了客观、真实的历史与想象、虚构的文学之间的界限。
他在《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一文中提出:我们需要重新修正历史编纂学的叙述模式中通常使用的诗歌与散文之间的区别,认识同亚里斯多德一样古老的历史与诗歌的区别既阐明了历史与诗歌又混淆了这二者……历史与文学最终合而为一,一切的历史文本都成为文学的文本。
“新历史小说”论
“新历史小说”论一"新历史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的-个分支,从时间上看,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几乎同时出现,尽管1989年《钟山》杂志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时并没有"新历史小说"这一称谓,但作为一种小说形态,实际早已经在文坛出现。
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就已具备了后来被称为新历史小说的诸种质素。
通常人们习惯把苏童的《妻妾成群》、《米》,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池莉的《预谋杀人》,赵本夫的《刀客与女人》,周梅森的《沉沦的土地》、《孤乘》、《心狱》,范小青的《顾氏传人》,乔良的《灵旗》,廉声的《妩媚归途》,李晓的《民谣》、《相会在K市》等看作是新历史小说的重要代表。
长篇小说《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丰乳肥臀》等,当然要远比前面提到的许多小说复杂得多,内容也丰富得多,但从创作思潮和文学史的发展流脉看,它们与新历史小说也有许多极为相似的艺术质素,譬如《白鹿原》,把家族与民族,国史与心史等诸多因素纠缠在一起,以此展示历史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和人的多层次的精神结构与文化品格,使小说不但有很强的可读性,也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给读者提供了多种解读的可能。
这是在共和国成立以来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优秀历史小说。
对于这些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创作,"新历史小说"这一概念显然不能全部涵盖,因而,一般也不把它与新历史小说等量齐观,自然也就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所以在新写实小说之外给它另外一个"新历史小说"的命名,是因为这类小说与方方、池莉、刘震云等被人们看作新写实小说代表的《风景》、《烦恼人生》、《一地鸡毛》等有着十分明显的不同。
按陈思和先生的说法,新写实小说的取材和表现领域一般限定在现实时空,或往前追溯至新中国成立之初--也即共和国时代。
而新历史小说的取材一般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至20世纪40年代末,即习惯上被称为"民国时期"的这一历史阶段。
新历史小说
4.历史和文学的边缘意识形态化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将文学置于历史现实与意识形态两种作用 力发生交汇的场所,认为文学不是反映作为背景和对象的历史 现实,而是在“文本间性”基础上,通过“商讨”、“交换” 和“流通”等富有平等对话色彩的手段,与历史现实的各种力 量相互塑造。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通过强化政治批判性来体现自身的意识形 态性,认为阐释者对历史的批判必然包含对当代的批判。其通 用策略是边缘化:关注边缘人物,撷取边缘史料,采用边缘立 场,得出边缘理论。边缘化本身所具有的“非中心”潜能,常 常使得处于中心的各种话语露出破绽,使主流意识形态的深层 基础显出裂隙。
新历史小说
一、新历史主义 二、新历史小说 三、新历史小说的类型 四、创作特征 五、作品解析 六、缺陷或不足
1
“新历史小说”还是“新历史主义小说”?
石恢:《“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小说”》(《小说评 论》)
2
一、新历史主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欧美思想界和文学界兴起的一种
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兴起于1970年代的美国,1980年代到 达鼎盛期)。新历史主义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 代表人物有蒙特洛斯、海登·怀特、多利莫尔等。 理论基础: •尼采的历史健忘论和超人重构历史学说 •福柯的瓦解与重构历史文本学说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学说 内容:借鉴解构主义方法,颠覆传统的意识形态中心思想, 反对文本的模式化,认为写作文学史文本是一种精神生产活 动,精神生产实质上是一种否定、超越、创造性的生产,反 对结构主义叙事学。
10
新历史主义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的对比
• 新历史主义小说作为与传统历史小说对立设置的一种文体, 既是对传统历史小说的反叛,也是对传统历史小说的超越。
• 传统历史小说的历史观:追问历史的本质、本原和基本动力 的一些哲学性见解。
新历史主义小说
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中国文坛 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对传统历史的重 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 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 的新写实小说家为主,其创作最大的特点是不 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 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 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 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类作品 的数量丰富而且质量日益提高,从八十年代末 至今已经成为文坛不可忽视的创作潮流。
3、客观历史的主体化和必然历史的偶然化
传统历史观把历史看成是独立于认识评价的客观存在, 新历史主义改变了这种观念,强调了“历史”的“诗 性”,即虚构性、想象性、创造性和权力性(比如现 在的中国人们对大唐帝国,对武则天对唐明皇与杨贵 妃等人物、事件及情感的叙述就是一种虚构)。这些 因素造成了历史的“主观性”。 这一切在话语运作过程中体现出来,历史话语经常采 用过去时态,但“在简单过去时的背后,隐藏着一个 造物主,这就是上帝或叙述人”(巴尔特)。历史话 语一旦形成,首先要遵循的就不是历史过程的逻辑, 而是话语自身的逻辑。这似乎使话语有了特权,但这 种特权使作家暗中活跃起来。
(一)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产生原因
这些“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出现,一方面是由 于社会现实急剧变动,许多作家难以把握生活 脉搏,因而选择历史题材来填补写作的空缺;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新一代作家对“真实性” 的重新界定及力图重新认识以往正统历史的执 着态度。同时,“新历史小说”中解构传统历 史的大胆,无疑也证明了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中 国政治氛围、文学氛围的宽松。
通过对这个家族的命运和对高密东北乡这个我虚 构的地方的描写,我表达了我的历史观念。我认 为小说家笔下的历史是来自民间的传奇化了的历 史,这是象征的历史而不是真实的历史,这是打 上了我的个性烙印的历史而不是教科书中的历史。 但我认为这样的历史才更加逼近历史的真实。因 为我站在了超越阶级的高度,用同情和悲悯的眼 光来关注历史进程中的人和人的命运。(莫言) 我希望我渗入了中国的几千年历史,希望自己是 古代街肆茶馆中的一位老迈茶客,大千世界,芸 芸众生,岁月流逝,尽收眼底。(苏童)
新历史小说
二、解构“宏大叙事” 【本节看点】 1 正史、宏大叙事 2 苏童对元话语的改写 3 刘震云对元叙事的拆解
1、正史与“宏大叙事”
★ 正史是官修的历史,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的 历史,是根据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而编撰的历史, 因此也是该时代最具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历史叙述。
★ 使历史讲述具备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基本成规,就 是“元叙事”或“元话语”。 “元叙事”(metanarrative)是法国后现代主义批 评家利奥塔德将叙事引入“历史—哲学—社会学”领 域而生成的一个术语。他把“证明知识的合法性”叙 事称为元叙事。 “元话语”( metadiscourse),指一门学科知识证 明自身地位合法化的话语。 ★ 正史之所以为“正”,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合法 性和权威性的标准,具有“以正视听”亦即裁定所有 差异进而统一所有话语功能,具备这类功能的叙事和 话语就是所谓的“元叙事”或“元话语”。大凡根据 “元叙事”或“元话语”来讲述的历史都具有“正史” 的性质。
2、话语的谋逆:苏童《红粉》对元话语的改写 ★ “话语”(discourse):“能完全独立存在的语言 行为单位”,“内容被借以传达的手段”。→福柯: “把话语当做系统地形成它们所谈的对象的实践。” 过去是从语言学方面理解话语;现在则多从意识形 态动机和话语的实践功能去理解话语,即把把话语视 为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的意义结构。换言之,话语分 析不仅是分析话语的结构方式,更主要是要了解某种 话语形态要“做”什么和它在实际上所能做的,即它 的内在动机、价值和作用于社会生活方式。 ★ 话语与历史的关系
★ 陈思和:
“新历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它限定的范围 是清末明初到四十年代末,通常被称作“民国时期”, 但它有别于表现这一历史时期中重大革命事件的题材。 因此界定当代新历史小说的概念,大致是包括了民国时 期的非党史题材。 ★ 王又平:
新历史小说1
但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念与“新历史主 义”有内在的契合。原因是八十年代的 作家也已接受诸多西方理论的影响,而 新历史主义也是各种理论碎片的杂糅。 (“新历史主义者认为历史和文学同属 一个符号系统,历史的虚构成分和叙事 方式同文学所使用的方法十分类似”。)
新历史小说之新,不在题材上(题材多为中国 近现代史),而在于作家在新的哲学观、历史 观的支配下对历史进行重新叙述和再度结构, 从而获得新的文本特征。新历史小说的基本特 征可以概括为: 1、以民间(或个人化)的历史观念评判历史, 大胆挑战政治视角对历史理解的垄断,对“正 史”观和“历史进步论”持质疑态度;
从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看其历史 观: “《故乡天下黄花》是写一种东方式的 历史变迁和历史更替。我们容易把这种 变迁和更替夸大得过于重要。其实放到 历史长河中无非是一种儿戏。”
刘震云把历史看成是一种非常世俗化的权力斗 争的过程,在这种权力的争夺史中,那些最卑 鄙恶劣的私欲被激发出来,而往往是那种敢冒 天下之大不韪的、胆大妄为、欺世盗名之徒最 终夺得权力,广大的百姓在刘震云的故事中被 处理得十分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被动,他们往往是无谓的牺 牲品。历史的前行在刘震云的故事中丧失了庄 严的面目,是一代不如一代的鸡鸣狗盗之徒在 机会来临时的权力运作,充满戏谑化色彩。
四、《生命通道》
一个被迫为日本人做事的汉奸军医苏原 的故事: 参与日军军医高田的“生命通道”计划 在试图逃跑的过程中为抗日队伍提供情 报,最后死在自己情报所造成的包围中。
小说结尾: 高田先生将这本薄薄的册子带回宾馆,一页一页仔细 往下翻阅,在一九四四年大事记中他终于看到了对那 场著名的谷地伏击战的记载,记述十分地简洁,如同 一纸电文: 十月二十一日,胶东抗日部队痛击“扫荡”我海 阳、牟平根据地之敌军,在现石谷地伏击战中全歼日、 伪军四百余人,其中日军司令北野少将毙命,军医队 长八木中佐毙死,日军尉官十三人死命,伪军中队长 冯永福毙命,汉奸军医苏原毙命。
“新历史”小说命名与发展流变
“新历史”小说命名与发展流变陈连锦【摘要】新历史小说在学术界有多种定义,新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历史题材小说、女性新历史小说等等,都是其诸种概念中的一种。
厘清新历史小说的不同称谓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全面回归和了解新历史小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历史小说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遁入了困境,不少新历史小说家纷纷转型,寻求新的创作路径。
%The new historical novel in academia has a variety of definitions. The New Historical Novel, New Historical Novels, new historical novels, women new historical novel, etc., are one of the concepts which unite in. Clarify the New Historical Novel different titl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its development, can help understand of the new historical comprehensivly of novel regression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fter a brief period of glory The New Historical Novel fled to the plight .Many new historical novelist strive to transformation, seeking new creative paths.【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新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历史题材小说;女性新历史小说【作者】陈连锦【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7新历史小说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较早的作品如莫言的《红高粱》以及乔良的《灵旗》等。
新历史小说的名词解释
新历史小说的名词解释一、引言新历史小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小说,它融合了历史与虚构的元素,用以探索过去的事件、人物和时代,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和再创造。
这种文学形式旨在通过小说的方式,将历史故事和文化遗产传达给读者,让人们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本文将通过解释新历史小说相关的几个关键术语,探讨这一文学类型的特点和意义。
二、异质时间异质时间是新历史小说的重要元素之一,意为在同一段历史时期中出现符号化的历史人物、事件和环境,并且通过虚构手法将其联系起来。
这种叠加的历史信息可以让读者在小说中感受到不同时期之间的共通性和相互联系。
例如,一个新历史小说可以融合17世纪的英国皇室事件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以传递一种关于人类历史的不断延续和交融的观点。
三、历史虚构历史虚构是新历史小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指的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创造性的再构思和改编。
作家通过添加虚构的情节、对历史真相进行解读和重新演绎,来呈现一个更加丰满和有趣的历史世界。
这种历史虚构并非为了违背历史真相,而是为了弥补历史记录中的缺失和遗漏,以及为读者提供一种更具想象力的历史体验。
四、分裂叙事分裂叙事是新历史小说中常见的叙事技巧,它通过交错的时间线和视角切换,呈现出多个不同角色的故事,并逐渐将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能够在呈现历史事件的同时,探讨不同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相互影响。
分裂叙事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和人类命运的复杂性。
五、史诗宏壮史诗宏壮是新历史小说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它通过大量的历史背景、广阔的时空格局和丰富的人物描写,展现出独特的史诗感。
这种宏壮的叙事风格能够激发读者的情绪和想象力,使他们仿佛穿越时光,亲身体验历史的荣光和苦难,从而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史诗宏壮也是新历史小说吸引读者的重要魅力之一。
六、历史研究新历史小说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背景知识和研究成果,以确保作品的历史准确性和可信度。
_新历史主义小说汇编
非英雄化的非官方化的 :新历史小说更相 信历史是民间化的,个人化的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主要类型
一、历史寓言小说。讲述一个历史故事的目的 并不在于揭示某种历史事实或反映某一时代、 民族的社会社会生活,而就在于阐释某种历史 观念,甚至说就在于拆穿历史的虚伪性、文本 性,如格非的《青黄》
六、宿命化历史小说。张扬宿命,是为了强调 偶然性的力量而消解过度强调必然性的历史观。 由于欲望是骚动不宁无从把握的,历史的发展 运行就被认为并无规律可循,一切似乎只是听 从天意的安排,人就成了天意、宿命手中的一 个道具。周梅森的《大捷》、《国殇》、《英 雄出世》
缺陷
盲目信奉西方新历史主义,容易导致历史 虚无、文化虚无、民族虚无。
四、欲望化历史小说。有意消解传统历史小说 所谓的规律性、本质性,突出其非本质的一面, 把历史写成一种非理性的特欲望化的历史,支 配历史前进的不是什么理性,恰恰是无可把握 的欲望。格非的小说《迷舟》、苏童小说《米》
五、突现女性历史的新历史小说。试图恢复女 性本来面目,书写女性的历史。赵玫《高阳公 主·长歌》《武则天·女皇》
二是确定性,即认为历史是有本质有规律有目的的, 有确定性的,如什么多行不义必自毙,得民心者得天 下等等都一度被认定是历史的基本规律。
三是英雄化或官方化。历史都是胜利者的历史,因此 在回答历史创造的主体时,一般都把胜利者当作英雄 来推崇,认为是这些英雄们创造了历史。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
历史的非真实性:历史靠文本赋形,在文 本中逝而复返,在阅读中新生。历史作为 窗口由于制作者的历史性和权力话语的运 作,必然受到不同历史语境和权力话语的 制约、挤压,这窗口既不透明也不是唯一 的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1.新写实小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和“零度状态的感情叙述”,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等。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规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对生存本身的突显和现实批判能力的逐渐丧失,也使新写实小说明显存在着某种消极效果。
2.新历史小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文学创作现象。
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作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概念。
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代表作品有乔良《灵旗》、莫言《红高粱》、苏童《妻妾成群》、陈忠实《白鹿原》等,新历史主义小说颠覆了传统的历史概念,拓宽了文学创作的领域,但对历史的随意性解读,在没落颓废气息中的沉迷,也使新历史主义小说走向误区。
3.先锋小说:1980年代中期文坛上出现的重在进行小说形式实验的新潮小说。
共同特征是提倡回到文学本身,注重语言实验和作品的形式感,强调“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代表作是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虚构》,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苏童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格非的《褐色鸟群》,孙甘露的《请女人猜谜》等。
为中国小说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理论命题。
4.寻根文学:1983年前后,一些作家尝试以现代意识去观照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主要代表作家:莫言、韩少功、王安忆等。
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促进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
5.第四种剧本:1956年出现了当代话剧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涌现出岳野《同甘共苦》、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海默《洞箫横吹》等较有影响的话剧。
新历史主义小说PPT优选版
非英雄化的非官方化的 :新 小说更相信 是民间化的,个人化的
新 主义小说的主要类型
一、 寓言小说。讲述一个 故事的目的并不在 于揭示某种 事实或反映某一时代、民族的社
尼采的 健会忘论和社超人重会构 学生说 活,而就在于阐释某种 观念Leabharlann 甚至世》 传统小说 观的特点:
新 主义小说与传统 小说
说就在于拆穿 的虚伪性、文本性,如格非的 讲述一个 故事的目的并不在于揭示某种 事实或反映某一时代、民族的社会社会生活,而就在于阐释某种 观念,甚至说就在于拆穿
的虚伪性、文本性,如格非的《青黄》
《青黄》 二、重在叙述民间化边缘化 的小说。
这种重新审视 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 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 小说"。 格非的小说《迷舟》、苏童小说《米》
五、突现女性 的新 小说。试图恢复女性本来
面目,书写女性的 。赵玫《高阳公主·长歌》
新 主义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
《武则天·女皇》 传统 小说的 观:追问 的本质、本原和基本动力的一些哲学性见解
格非的小说《迷舟》、苏童小说《米》 像李洱的《花腔》、毕飞宇的《玉米》
六、宿命化 小说。张扬宿命,是为了强调偶 作为窗口由于制作者的 性和权力话语的运作,必然受到不同 语境和权力话语的制约、挤压,这窗口既不透明也不是唯一的
二、重在叙述民间化边缘化 的小说。有意关 都是胜利者的 ,因此在回答 创造的主体时,一般都把胜利者当作英雄来推崇,认为是这些英雄们创造了 。
真实性:认为 是过去了的生活经验的真实记录,是可信的,因而察古可以知今, 可以作为现实和未来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佛克马: ‚关注的是某个或几个特定的潜文本,并由此确定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文本要表达什么,它将有预设的 构架和头尾清晰的布局。‛ 3、虚构的策略:刘震云《故乡相处流转》对元叙事的 拆解 ★ 虚构原本指“一种包含相当多杜撰成分的叙事或故 事”,是与“真实”相对的。 但在现代文学理论中,“虚构”的内涵扩大,还指 “事件在得到表述时所传达出的“意旨”或“对世界 的看法”。
§3 以影射的方式嘲弄 曹操检阅百万大军——
就这样,这次检阅,开始长久地留在心中,鼓舞了我们几十 代人。可惜的是,一九九二年四月,我到北京图书馆去研究历 史,研究到这一段,发现这次检阅有一个疑点。即这次检阅及 它的壮观都是真实的,但检阅者是假的。即曹丞相根本就没有 参加这次检阅,一驰而过的检阅人马中,并没有曹丞相。当然, 本来是应该有曹丞相的,但曹丞相先天晚上和我们县城东关一 个寡妇在一起,闹得长了,起得晚了,起身时已日上中天。所 以误了检阅。太阳冒红时,贴身丫鬟喊他过起床,他像现在许 多文艺名人一样,正在睡觉,叫也叫不起,大家没办法,又不 好叫千军万马失望,于是随便找了一个人,穿了丞相的衣服, 坐了丞相的车,带了丞相的卫队和彩旗,一驰而过地在铺天盖 地的‚新军‛队伍中走了一趟。
§3 小萼的故事与“历史”的对应:
1950年解放—妓院被封闭小萼进劳动营—1952年春没收资 本家的财产—小萼离开劳动营投靠老蒲—1953年冬结婚—1954 年老蒲被枪毙小萼被迫改嫁
§4 别害怕,我们都是阶级姐妹。
小萼无力地摇了摇头,她说,我不想说,我缝不完三十条麻 袋,就这些,我没什么可说的。 你的态度是不利于重新做人的。女干部温和地说,我们想 听听你为什么想到死,你有什么苦就对我们诉,我们都是阶级 姐妹,都是苦水里泡大的。 我说过了,我手上起血泡,缝不完三十条麻袋,我只好去 死。 这不是主要原因。你被妓院剥削压迫了好多年,你苦大仇 深,又无力反抗,你害怕重新落到敌人手里,所以你想到了四, 我说的对吗? 我不知道。小萼依然低着头看着丝袜上的洞眼,她说,我 害怕极了。 千万别害怕。现在没有人来伤害你了。让你们来劳动营就 是改造你们,争取早日回到社会上重新做人。妓院是旧中国的
① ② ③ ④
a,b,c,d,e……n A,b,c,d,e ……n a,B,c,d,e ……n a,b,C,d,e……n
“大写的字母表明在系列中有一些事件被赋予了优势 地位,它们作为解释整个系列的原因……而获得了阐释 力量。‛‚任何历史给假定原初事件(以a来表示)施 加上整个系列结构中起决定因素作用的地位(以A来表 示),就是‘决定论’的历史。‛‚同样,把系列中最 后的事件(以e来表示)施加以最终完整的阐释力量 (以E来表示)的历史就是末世或启示录的历史。
§5 这种方式既再现原话文体特征,让读者感受到某 种状态的呈现,但又放弃了对场景和人物对话的精确 复制,拒绝对读者作出“这就是真实性的历史场景” 的承诺。 既要用叙述者话语去覆盖表现“真实的历史场景” 的话语,同时也拒绝对叙述者的话语是否“更真实” 作出确切承诺。 §6 抽空元话语的实际意义,动摇元话语解释的普遍 有效性,这就是对元话语的消解。 §7 社会历史的进程与个人遭遇间可能存在悖反性。
2、话语的谋逆:苏童《红粉》对元话语的改写 ★ “话语”(discourse):“能完全独立存在的语言 行为单位”,“内容被借以传达的手段”。→福柯: “把话语当做系统地形成它们所谈的对象的实践。” 过去是从语言学方面理解话语;现在则多从意识形 态动机和话语的实践功能去理解话语,即把把话语视 为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的意义结构。换言之,话语分 析不仅是分析话语的结构方式,更主要是要了解某种 话语形态要“做”什么和它在实际上所能做的,即它 的内在动机、价值和作用于社会生活方式。 ★ 话语与历史的关系
★佛克马: ‚所谓重写(rewriting)并不是什么新时尚。它与一 种技巧有关,这就是复述与变更。它复述早期的某个 传统典型或者主体(故事),那都是以前的作家们处 理过的题材,只不过其中也暗含着某些变化的因素— —比如删削,添加,变更——这使得新文本之为独立 的创作,并区别于前文本或潜文本的保证。‛ 一种是从正面给以重写,强调传统价值观的当下意 义;一种是从负面给以讽刺性重写,对于传统价值观 表示怀疑和嘲讽。
(袁绍上台讲话)曹贼祸国殃民,有朝一日他反土重 来,又会把我们吃光抢光,让我们重吃二遍苦,重受 二茬罪。所以我们不能让他反攻过来,吃饱肚子,要 加紧操练,时刻准备迎敌,拒敌人于国门之外,保家 卫国,保护我们的胜利果实。 (朱元璋对迁徙的人群作动员)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 很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一切都好时, 大家一盘散沙;一遇到大的困难,反倒增加了凝聚力。 现在我们十成人死了七八成,这令我们悲伤;但也没 有什么,我们可以化悲痛为力量,干出更多更好的事 情。何况经过这么多困难,还能保留下来的人,必是 人中之精英,芦荡之火种,大家不要怕,将来都是受 重用的。
B 取消历史间距,故人行今人之事,说今人之语。
C 荒诞情结的编造。 §2 对当代中国重大、严肃的政治事件的戏谑
大办民兵师——
谁说我们民族一盘散沙?谁说我们的民族没有进化?这时 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彪悍粗犷的哥萨克。当然,哥萨克也不一定 是好人,一九六九年,我们就与哥萨克制过气。当时全国人民 大办民兵师,准备应付苏联修正主义的突然袭击。当时我十一 岁,苏联在我们眼里,如同刘表一样,是红眉绿色眼的妖魔鬼 怪。当然,时过境迁,现在苏联已经不成其为苏联,我们不必 担心;但当时大办民兵师时,大家可是提心吊胆,到处挖防空 洞,准备应付苏修的突然袭击。我们每一个人,都自豪严肃的 如同一个国家。就连食堂伙夫,也加入训练行列。我们身穿黑 棉袄,头扎白头巾,背着从部队下放的破枪,雄赳赳气昂昂地 在县城街头操练,口头嘹亮。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 传统理论认为,历史/文学=真实/虚构,但在后现代 主义中,这类二元对立的明确分界逐渐消解。 §1 任何历史叙述都含有虚构成分; §2 任何关于历史的叙述除了涉及事实之外,还会 涉及到关于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看法。 ★ 解读《故乡相处流转》 §1 以极度夸张的方式突出虚构性 A 人物轮回转世,生而复死,死而复生。
★ 陈思和:
‚新历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它限定的范围 是清末明初到四十年代末,通常被称作‚民国时期‛, 但它有别于表现这一历史时期中重大革命事件的题材。 因此界定当代新历史小说的概念,大致是包括了民国时 期的非党史题材。 ★ 王又平:
80年代中期以来作家一样自己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 式对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叙事的重新陈说和再度书写, 其目的在于改写、结构和颠覆被既往话语赋予了特定价 值和意义的历史叙事。
§1 完整的历史既是时间性的也是空间性的。
§2 历史对话语的屈从,成为“一连串发生的事件”。 即在线性的时间维度上展开。话语的特性—法则不知 不觉中加入了历史。
§3 所有的“历史”都是被话语组织起来的予以表述 的文本。即历史话语产生于叙述。 传统文学理论认为:“历史文本讲述的是一系列先 已存在的客观事实,它本身既无须解释,也不随解释 者意志而变更,而文学需要解释,由已知的东西求未 知的东西,用历史解释文学。” 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文本说到底是一种叙事文 本,历史和其他话语一样,是个问号,而不是句号。 历史同样需要解释,它并不高于文学。”
正史 的 消 解:话 说 ‚新 历 史‛ 小
说
胡 军
主讲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何谓新历史小说 【本节看点】 1 “新历史‛小说概念 2 佛克马论‚重写‛ ★ “本质”、“规律”、“主流”,以及合乎某种理 想性和规律的历史叙述成为过去。代之而起的是历史 镜像的若干碎片。代表性的作品有:叶兆言的《夜泊 秦淮》、《日本鬼子来了》;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 花》、《故乡相处流转》、《温故一九四二》、刘恒 的《苍河白日梦》、李锐的《旧址》、陈忠实的《白 鹿原》苏童的《红粉》、《妻妾成群》,余华的《一 个地主的死》、《活着》等。
二、解构“宏大叙事” 【本节看点】 1 正史、宏大叙事 2 苏童对元话语的改写 3 刘震云对元叙事的拆解
1、正史与“宏大叙事”
★ 正史是官修的历史,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的 历史,是根据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而编撰的历史, 因此也是该时代最具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历的基本成规,就 是“元叙事”或“元话语”。 “元叙事”(metanarrative)是法国后现代主义批 评家利奥塔德将叙事引入“历史—哲学—社会学”领 域而生成的一个术语。他把“证明知识的合法性”叙 事称为元叙事。 “元话语”( metadiscourse),指一门学科知识证 明自身地位合法化的话语。 ★ 正史之所以为“正”,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合法 性和权威性的标准,具有“以正视听”亦即裁定所有 差异进而统一所有话语功能,具备这类功能的叙事和 话语就是所谓的“元叙事”或“元话语”。大凡根据 “元叙事”或“元话语”来讲述的历史都具有“正史” 的性质。
所谓神圣文本,是指包含神喻的文本,这类文本只 能被解释和评述,不能重写。但在现代,神圣文本的 特殊地位正在逐渐丧失。
佛克马:
‚传统的神圣文本今天容易遭受重写的事实,表明 世俗化的进程在西方业已达到了怎样的程度。‛ ‚假如否认了神喻的存在,真理就不避免地变成了 人类的假想物,在不同人手中会拥有不同的面孔。‛
小萼,请你说说你的经历吧。一个女干部对小萼微笑着说,
产物,它已经被消灭了。你以后想干什么?想当工人还是想到商 店当售货员。 我不知道。干什么都行,只要不太累人。 好吧。小萼,现在说说你是怎么落到鸨母手中的。我们想帮助 你,我们想请你参加下个月的妇女集会,控诉鸨母和妓院对你的 欺凌和压迫。 我不想说。小萼说,这种事怎么好对众人说,我怎么说的出口。 没让你说那些脏事。女干部微红着脸解释说,是控诉,你懂吗? 比如可以控诉妓院怎样把你骗进去的,你想逃跑时他们又怎样毒 打你的。稍微夸张点没关系,主要是向敌人讨还血债,最后你再 喊几句口号就行了。 我不会控诉,真的不会。小萼淡漠说,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到 喜红楼是画过押立了卖身契的,再说他们从来没有打过我,我规 规矩矩地接客挣钱,他们凭什么打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