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一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工前的劳动生产率
一单位小麦 (蒲式耳) 一单位布 (码)
A 1
2
B 2
1
由于A国在生产单位小麦耗费的时间小于B国,因此在小麦生 产上A国具有绝对优势,B国在生产单位布耗费的时间小于B国, 因此在布的生产上B国具有绝对优势。
分工后的劳动生产量
A
小麦 (蒲式耳) 布(码) 3
B
0
0
3
分工后,A国将全部的3单位劳动时间用于小麦产品生产,共3单位,而布因 为不生产,为0单位;B国将全部的3单位劳动时间用于布的生产,共生产3 单位,而小麦因为不生产,为0单位。很清楚,在全部劳动耗费不变的情况 下,与分工前相比,世界总产量增加了2单位。
1、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1)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 的重商主义理论。主要观点: 认为一国的财富表现为金银货币,金银货币的积聚就是国 家财富的增加,增加财富的办法就是进行对外贸易,并保 持顺差;为了保持对外贸易的顺差,国家就必须对经济活 动,特别是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 重商主义之后,英、法及西欧各国的经济思想都有了很大 的发展,出现了象威廉•配第(Willian•Patty,1623-1687 年)、弗郎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等著名的经 济学家。但只是到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年),古典政治经济学才第一次成为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
(2)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学说
亚当•斯密指出,金银并非财富的唯一形态
绝对利益(Absolute advantage)理 论
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 更高效率,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更 低,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 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 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这样,个人在各自 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时将不自觉地增进全 社会的利益,结果能使整个世界资源利用 效率最高,世界福利最大化。斯密认为产 生国际分工的基础是一国的自然优势和后 天优势。
3、留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两国如何分配贸易利益即交换比率的确定只是做了理论的 假定,并未进行分析。 没有解释劳动生产率和国家间比较优势的差别,也不能解 释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获利的影响。 未深入分析影响劳动时间耗费的具体因素,对各国之间劳 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的解释也不明确。 只从成本或供给角度来分析产生贸易的条件,没有考虑是 否存在其他因素可能构成国际贸易的基础。 此外,根据比较利益原则,似乎比较利益越大的国家贸易 的可能性越大,但当今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 间。现实与理论的冲突不得不要求人们从多方面解释国际 贸易产生的原因。
一、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方程
1、相互需求方程的含义 穆勒认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是界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 其大小是由两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的。 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 强度,实际贸易条件就越接近于外国的国内交换比率,这 个比率使贸易利益对本国有利,反之,则对外国有利。
1、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1)比较利益学说提出的背景 “比较利益学说”是在英国产业资产阶级争取自 由贸易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815年英国政 府颁布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 粮食价格迅速上升,地租猛增,英国的贵族地主 阶级大获其利;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不得 不提高,商品成本增加,却由此严重损害了产业 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此,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地 主贵族阶级围绕《谷物法》的废除,展开了激烈 的斗争。作为工业资产阶级代言人的李嘉图正是 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比较利益学说。
分工前的劳动生产率
毛呢(1单位) 英国 葡萄牙 100人/年 90人/年 酒(1单位) 120人/年 80人/年
分工后的劳动生产量
毛呢 英国
葡萄牙
酒 0
2.125
2.2
0
根据比较优势,葡萄牙专门生产酒,英 国专门生产毛呢,用两国的一年劳动 总量,葡萄牙可生产2.125单位的酒 (通过(80+90)/80获得),英国可生 产2.2单位的毛呢(通过(100+120/100) 获得)。
绝对利益学说的数学表述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生 产两种商品:小麦和布;只有一种生产要 素:劳动力,且劳动力可在国内可充分流 动,在两国不能自由流动。为简便起见, 假设A国生产1单位小麦需要1单位劳动,生 产1单位布需要2单位劳动;B国生产1单位 小麦需要2单位劳动,生产1单位布需要1单 位劳动。见表所示:
交换后的贸易利益
毛呢 英国 葡萄牙 2.2-1=1.2 1 酒 1 2.125-1=1.125
通过国际贸易,英国实际消费1.2单位毛呢和1 单位的酒,较国际分工前多消费0.2单位的毛呢。 葡萄牙实际消费1单位毛呢和1.125单位酒,比 贸易前多消费0.125单位的酒。
结论
两国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条件和基础是他们之间商品相 对成本的比率不同。 设P1和P2分别是A国生产产品1和产品2的成本;P1´和P2´ 分别是B国生产产品1和产品2的成本,e为单位外汇折算为 本币的汇率,则折算为本币价格分别为e * P1´和e * P2´。 由于假定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所以其价格便是其生产成本。 国内相对价格差异为P1 / P2,国外相对价格差异为P1´ / P2´,与汇率无关。只要无贸易时两国相对价格存在差异, 即P1 / P2不等于P1´ / P2´,那么一定存在比较优势和互 利的国际贸易。若P1 / P2 < P1´ / P2´,则A国生产产品 1具有相对优势,若P1 / P2 > P1´ / P2´,则A国生产产 品2具有相对优势。
第一篇 国际贸易理论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外贸的发展。西欧一 些学者开始研究对外贸易如何为一国带来财富, 孕育着国际贸易理论的萌芽。这以后的西方经 济学家进一步对国际贸易的原因、各国参与国 际贸易的可能性和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等问题 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建立起国际贸易的理论 体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建 立的理论称为国际贸易的传统理论;20世纪初 , 赫克歇尔和俄林按照生产要素禀赋来分析国际 贸易产生的原因,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中“现 代学派”的出现。
对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
亚当· .斯密首次肯定了国际贸易对参与双方在经济 上都是有利的,从而为开展国际贸易扫除了认识 上的一大障碍。同时他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际贸易的基本原因和利益所在,正确地指出了 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从而为科学 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这一理论不能解释许多没有什么优势的落后 国家仍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普遍现象。
(2)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国际分工中即使两贸易参与国生产力水平 不相等,每个国家仍存在贸易的可能性并 能通过贸易获得比较利益。处于绝对优势 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集中生产 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 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应停止 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即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交换后的贸易利益
A 小麦(蒲式耳) 2 布(码) 1 B 1 2
假设A国国内仍能保持1单位布的消费,B国 国内仍能保持1单位小麦的消费,按两国 均能接受的1单位小麦交换1单位布的比 率进行(即交换比率=1 :1),则交换 后,A、B两国的国内消费情况如表1 – 3 所示: 与贸易前相比,A国多享受了1单位小麦,B 国则多享受1单位布。可见,通过国际贸 易,同样的劳动投入两国都获得更多的 产品消费,两国的福利提高。
第二节 贸易利益分配和相互需求方程
李嘉图理论没有解决两国贸易利益分配的 问题,即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的确定。李嘉 图的学生,19世纪中期英国最有影响力的 经济学家约翰•司徒亚特•穆勒 (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年)在其《政 治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一书中 用“相互需求原理”回答了这一问题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 – 1790)是 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 学家,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创始人。 他在1776年发表的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 质与原因的研究》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 e Wealth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 一书中提出了国际贸易成因的绝对利益学 说
2、劳动生产率、国际分工和贸易利益
李嘉图和斯密一样,也是劳动价值论者。但李嘉 图又认为,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的法则, 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相互交换的商品的相 对价值。 绝对利益学说认为一国只有存在绝对优势产品才 有可能参与国际分工,通过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该 优势产品,从而获取贸易利益。 比较优势所注重的不是两个国家同一种产品的成 本绝对差异,而是两国国内产品成本比率的差异 即劳动成本比率的差异。 斯密的绝对利益情形不过是李嘉图相对利益模式 的一个特例,后者更加全面和深刻。
3、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影响
比较利益理论将亚当· 斯密的基于绝对利益 的自由贸易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可以 解释当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 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 这一学说至今仍被作为决定国际贸易格局 的基本规律。
三、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是建立在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的基础上, 两者具有紧密的联系,但两者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别。 1、基本假设的异同 相同: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只有一种劳动要素:劳 动力,且要素只能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能自由流动;交易 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两国的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资源从一部门转移到另一部门时, 机会成本保持不变;产品在各国间自由移动,产品市场均处于完全竞 争;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即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物物交换;不存在 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 因此,他们都是研究纯贸易的理论。 不同:绝对利益论假定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有的处于绝对优势, 有的处于绝对劣势;而比较利益论假定有的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 都处于绝对劣势,有的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的优势。
2、相互需求方程的数学表述
假定英国、德国总劳动量相同,其中一半 用于生产毛呢,一半用于生产麻布。 在毛 呢生产上,两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同,即以 相同的劳动耗费生产出相同的10码毛呢。 在麻布生产上,两国劳动生产率不同,同 样的劳动耗费,英国只生产出15码麻布, 德国则生产出20码麻布 。
二、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大卫· 李嘉图(David · Ricardo , 1772-1823年) 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他发 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 d Taxation)一书,提出了重要的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原理,与要素 禀赋论(后面将介绍)被誉为国际贸易理 论的两大支柱。
2、比较利益学说的数学表述
假设英国和葡萄牙都生产毛呢和葡萄酒, 分工前:英国1单位毛呢的劳动成本为葡萄 牙的1.1倍(100/90),1单位酒的劳动成 本则为葡萄牙的1.5倍(120 / 80),英国 在两种产品上的生产绝对成本高于葡萄牙, 即都处于劣势,但在酒的生产上劣势更大。 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前,英国和葡萄牙分 别投入220人 / 年和170人/年的劳动,各消 费1单位酒和1单位毛呢。
第一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重商主义的观点,并在此基 础上重点分析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及穆勒 的“相互需求学说”。
第一节 劳动生产率与贸易利益
古典学派国际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一 部分。古典经济学形成于17世纪后期,到 了18世纪下半叶分别由英国的亚当•斯密和 法国的重农学派取得较为完善的形态,19 世纪初叶达到高峰,其杰出的代表人物为 英国的李嘉图。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 主要是由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李嘉 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构成。它们是西方 国际贸易的基石,是研究国际贸易纯粹理 论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