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评价实施报告
赤水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报告
赤水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报告赤水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东南部,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丰富而闻名的县级市。
下面是对赤水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报告。
一、客源地分布赤水的主要客源地包括贵阳市、成都市、重庆市、广州市等一线城市,以及周边的遵义市、安顺市等地。
其中,贵阳市和成都市是赤水的主要客源地,占比分别约为30%和20%。
二、客源特点1. 城市居民游客:主要来自贵阳市、成都市等一线城市,他们通常是在假期期间进行短途出行,对景区的要求较高,追求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
2. 周边居民游客:主要来自遵义市、安顺市等周边城市,他们多为亲子游、家庭游客,对旅游费用较为敏感,注重景区的特色和性价比。
3. 出游团体:包括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员工旅游团、社团组织的组织架构等,对景区特色、服务质量等要求较高。
4. 自驾游客:由于赤水交通便利,许多游客选择自驾游到赤水旅游。
他们通常会选择较长的行程,对景区设施、交通便利性有较高的要求。
三、客源市场分析1. 城市居民游客市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旅游需求的增加,赤水作为一个临近城市的旅游目的地,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需要加强宣传,提高赤水旅游的知名度,并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附加值,以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游客。
2. 周边居民游客市场:赤水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毗邻遵义市和安顺市,距离较近。
遵义市和安顺市是贵州省内的重要客源地,赤水作为周边的旅游目的地,有着显著的区位优势。
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共同推广周边旅游线路,提升整体旅游品质,提高旅游收入。
3. 出游团体市场:出游团体通常是大批量的游客,他们的消费能力较强,但对旅游线路规划、旅游服务等有较高的要求。
需要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升赤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4. 自驾游客市场:自驾游是当前的旅游热点,赤水县的交通条件较好,吸引了众多自驾游客。
可以提供更多的停车场、路标指引等设施,方便自驾游客,同时加强对自驾游客的安全教育和服务,确保旅游安全。
旅游项目节地评价报告
旅游项目节地评价报告旅游项目节地评价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
然而,在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评价旅游项目的节地效果,为项目的优化提供参考,同时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概述本旅游项目位于某市繁华商业区,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为1亿元。
项目包括主题公园、酒店、购物中心等子项目,旨在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
三、评价方法本报告采用综合评价法对旅游项目的节地效果进行评价。
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了解项目的土地利用情况;其次,从节地技术、环境、社会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和综合评分,得出项目节地效果的综合得分。
四、节地技术评价1. 土地利用率:项目土地利用率为90%,达到了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得分:8分。
2. 建筑设计:项目建筑采用轻盈、通透的钢结构设计,减少了对土地的压迫感。
得分:7分。
3. 建筑材料:项目采用可回收再利用的绿色建筑材料,减少了土地污染。
得分:6分。
五、节地环境评价1. 生态环境:项目注重生态保护,保留了原有地形、植被,减少了土地破坏。
得分:8分。
2. 水资源利用:项目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得分:9分。
3. 能源利用:项目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土地污染。
得分:8分。
六、节地社会评价1. 当地社区影响:项目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社区的利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的公平性。
得分:7分。
2. 游客体验:项目设施完善,提供了优质的旅游服务,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得分:8分。
3. 文化保护: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保留了土地的文化价值。
得分:7分。
七、综合评价根据以上评价结果,对旅游项目的节地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得分=(土地利用率得分+建筑设计得分+建筑材料得分+生态环境得分+水资源利用得分+能源利用得分+当地社区影响得分+游客体验得分+文化保护得分)/ 9。
贵州省赤水市
贵州省赤水市1. 引言贵州省赤水市位于中国贵州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方。
本文将介绍赤水市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人文景观、经济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
2. 地理位置赤水市位于贵州省中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34′15″,东经105°42′22″。
它属于贵州省遵义市管辖,东邻仁怀市,西接桐梓县,南接汇川区,北靠桐梓县和修文县。
赤水市地处丘陵地带,地势较为起伏,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3. 历史背景赤水市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古时候,这里是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汇点,因其地势险要,被视为军事要冲。
随着历史的发展,赤水市逐渐成为商贸中心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4. 人文景观赤水市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是赤水古城。
这座古城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古城,赤水市还有许多古迹和纪念碑,如赤水烈士陵园、赤水纪念碑等,这些都是鲜活的历史见证。
5. 经济发展赤水市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并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现在,赤水市已经形成以工业和农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工业方面,该市拥有一些大型企业和工厂,如赤水市九鼎黄金有限公司、赤水火药厂等。
农业方面,该市重视农村经济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6. 旅游资源赤水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闻名。
其中最有名的景点是猴场起义纪念馆。
这是一个以纪念猴场起义为主题的博物馆,通过图片、文物等展示,向游客展示了猴场起义的历史和意义。
此外,赤水市还有一些自然景点,如九龙洞、红岩群峰等,这些地方让人们流连忘返。
7. 交通与交通设施赤水市交通便利,市内有多条公路连接各个地区。
赤水市还有火车站和长途客运站,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此外,该市还拥有完善的市内交通系统,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8. 教育与文化赤水市重视教育和文化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贵州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自然景观1. 喀斯特地貌贵州拥有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如黄果树瀑布、龙宫、荔波小七孔等。
这些景点以其奇特的地貌特征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贵州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2. 高山峡谷贵州的高山峡谷景观也十分壮观,如贵阳花溪、遵义赤水、兴义梵净山等。
这些地方以其险峻的山峰和清澈的溪流吸引了众多户外爱好者和摄影师。
3. 湖泊和水库贵州拥有众多湖泊和水库,如赤水河、洞口湖、鸭池湖等。
这些水域景观提供了丰富的水上活动,如划船、钓鱼等,吸引了许多喜欢水上运动的游客。
三、民俗文化1. 侗族文化贵州是侗族聚居地之一,侗族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例如,侗族的歌舞表演、侗族的建筑风格等都是吸引游客的独特元素。
2. 苗族文化贵州还有苗族聚居地,苗族的服饰、舞蹈和节日等都是其独特的文化特色。
例如,苗族的“踩高跷”和“芦笙”等传统表演形式吸引了很多游客。
3. 风情古镇贵州有许多保存完好的风情古镇,如镇远古镇、黄果树古镇等。
这些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旅游的热门景点。
四、特色美食1. 酸汤鱼贵州的酸汤鱼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闻名。
这道菜品以其酸辣可口的味道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了贵州的一道代表性美食。
2. 苗家酸汤鱼苗家酸汤鱼是贵州苗族的传统美食,以其浓郁的酸汤和鲜嫩的鱼肉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这道菜品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具有苗族的传统特色。
3. 黔菜贵州的黔菜以其麻辣可口而闻名。
这道菜品以其独特的调味品和丰富的食材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了贵州的一道特色美食。
五、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贵州的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旅游线路的多样性还有待拓展等。
然而,贵州的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赤水丹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赤水丹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赤水丹霞地处中国贵州省,是一个以其壮丽的地貌景观而闻名的地方。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红色的山峰和峡谷,以及由于世界各地的游客越来越多而逐渐崭露头角的旅游业。
本文将探讨赤水丹霞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赤水丹霞的现状是令人鼓舞的。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旅游业进行了大力支持,包括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
赤水丹霞正是受益于这一政策,成为贵州省旅游业的一个亮点。
据统计,2019年赤水丹霞接待了超过100万国内外游客,旅游收入也在不断增长。
赤水丹霞之所以吸引如此多的游客,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地貌景观。
红色的山峰和峡谷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绚丽的红色,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这里的壮丽景色吸引了众多的摄影师和自然爱好者前来探索和享受。
游客可以徒步登山、观赏壮丽的日出和日落,还可以参观附近的古寨和民俗村落,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赤水丹霞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旅游业的兴起带来了就业机会,许多居民转行从事旅游服务行业,提供导游、餐饮和住宿等服务。
此外,当地的农民也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获得了额外的收入。
这种经济增长对于赤水丹霞地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未来,赤水丹霞的发展趋势将继续向好。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在增加。
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赤水丹霞,推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要保持赤水丹霞的独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必须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以保护环境和保护当地文化遗产。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采取措施来限制游客数量,确保他们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小化。
此外,游客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当地环境和社区的影响,并且要有意识地保护这些资源。
在未来的发展中,赤水丹霞还可以进一步推进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
例如,可以开展联合旅游项目,与周边的景点和景区进行合作,推出多样化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这将带来更多的旅游机会,提升整个地区的旅游影响力。
赤水市地理环境
赤水市地理环境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贵阳市和遵义市之间,地理位置优越。
该市地处贵州高原中部,地形多山,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赤水市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赤水河、瓮安河等,水资源丰富。
山地森林覆盖率高,植被丰富多样,是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之一。
自然资源
赤水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灰石等。
同时,该市农业发达,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农村风景秀丽,风土人情浓厚。
赤水市地理环境优越,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贵州省的旅游热点之一。
城市发展
赤水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赤水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完善。
同时,赤水市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成为投资兴业的热门城市之一。
未来,赤水市将继续发挥地理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评价报告1 .绪言1.1 调查区介绍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距贵阳市400余公里,处于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南部三县接壤,江连巴蜀,素有"黔北门户"之称。
赤水风景区规划面积为328平方公里,分为十丈洞、四洞沟、天台山、丙安(月台)、七里坝(月亮户)、九曲湖、七大景区和18个独立景点。
这里地貌奇特,山峰挺秀,森林葱郁,沟壑纵横,百川竞流,物种繁多,天朗气清,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境内有“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燕子岩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竹海国家级森林公园”,丰富的旅游资源均以原始古朴,自然天成著称,被中外专家誉为“千瀑之市、竹子之乡、丹霞之冠、长征遗址、桫椤王国”五大特色。
1.2 目的通过对贵州赤水地区的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在其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做出客观全面的总体评价,并进行进一步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1.3 要求在掌握大量贵州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思路和知识,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做出西双版纳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调查人员:2015 级旅游管理普高一班——程婉银、谢嘉、冉新雨、彭靖宇、鲍塑石1.4 工作期限及工作量工作期限:截至到2018年1月7日在掌握大量贵州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思路和知识,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做出贵州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调查人员:2015级旅游管理普高1班——程婉银、谢嘉、冉新雨、彭靖宇、鲍塑石。
工作量:包括贵州赤水地区与旅游资源相关的资料收集(文字、图片、影音、表格等)、数据处理、分析总结、报告文本材料的制作、幻灯片的制作等。
1.5 成果对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并作出了综合性评价。
我们主要对赤水大瀑布、燕子岩和丙安古镇三个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它们进行了旅游价值、环境和开发条件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从而了解了这三个景区的基本情况。
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 介绍
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一、概述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处以山水风光为主题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该区域以其壮丽的山峦、清澈的河流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闻名,被誉为贵州的明珠。
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宜人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二、地理特点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地处中国西南部,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
这个区域以丹山和赤水为主要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丹山是一系列连绵起伏的山峦,呈现出红色的色调,因此得名。
赤水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其水质纯净,呈现出橙红色,因此也得名。
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的地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有着众多的峰丛、峡谷和溶洞。
山峦起伏,峡谷纵横,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溶洞则是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的一大特色,其中最有名的是丹山洞,是中国最长的溶洞之一,被誉为“地下宫殿”。
三、自然景观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1. 丹山丹山是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也是该区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丹山由一系列红色的山峰组成,山峰高耸入云,宛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
登上丹山之巅,可以俯瞰整个风景区的壮丽景色,云雾缭绕,如仙境般美丽。
2. 赤水赤水是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的另一大亮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
沿着赤水漂流,可以欣赏到两岸峰峦起伏的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河水橙红色的色调,与丹山的红色山峰相映成趣,令人陶醉其中。
3. 溶洞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拥有众多的溶洞,其中最著名的是丹山洞。
丹山洞是中国最长的溶洞之一,内部景色壮观,犹如地下宫殿。
洞内有各种钟乳石和石笋,形状各异,美不胜收。
游客可以在导游的带领下,探索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下世界。
4. 瀑布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有许多美丽的瀑布,其中最有名的是猴子跳瀑布。
猴子跳瀑布高约100米,水流如银,从山峰上跌落而下,形成壮观的景象。
站在瀑布旁边,可以感受到水气的清凉和瀑布的威力,令人心旷神怡。
赤水调研报告
赤水调研报告赤水调研报告摘要本篇调研报告旨在对赤水市进行综合性调研分析,了解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构成、教育医疗水平、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赤水市进行深入探索,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赤水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赤水市的经济发展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当地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农业产值占比最高。
同时,该地区也在积极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创业,努力提升城市化水平和区域竞争力。
二、赤水市的人口构成和社会问题赤水市的人口构成以农村人口为主,城镇人口增长趋势较为缓慢。
其中,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老龄化问题值得关注,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与此同时,赤水市还存在着社会保障问题、医疗资源不足等社会问题,亟需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三、赤水市的教育医疗水平赤水市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缺乏高水平的教育机构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医疗资源的分配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以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四、赤水市的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赤水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具备较高的旅游发展潜力。
然而,目前赤水市的旅游业还存在着融资困难、旅游设施不完善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加大对旅游业的发展支持力度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是赤水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构成、教育医疗水平、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赤水市的情况。
为了推动赤水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加大对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对旅游业的支持和保护环境的力度,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2023年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2023年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1一、贵州简介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有黄果树瀑布、赤水风景名胜区、荔波漳江、遵义会议会址、梵净山等名胜古迹。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为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
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
最高海拔达2 901米,最低148米,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
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说法,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
由于地势由北、东、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增高,内部起伏较大和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原因,各地光照、辐射、热量差异较大。
加之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二、主要旅游特色由于以上诸多因数,构成了贵州独特的旅游构造,当今贵州,旅游总体方向为以下五个方面:1、红色旅游贵州的土地上,遍布着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会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流血、奉献、牺牲,而那些承载着革命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的纪念地、标志物,会址,是组织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的必到之处。
红色旅游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全,数量多,分部广但相对集中,据网上初步调查,我省红色旅游点160多处,具有开发潜力的精品旅游点50多处。
在红色旅游点中,长征文化突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北至赤水,南至荔波,东至玉屏,西至赫章、盘县,行成三线三区。
赤水考察报告
*****学院****系艺术考察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赤水考察报告大学期间如果没有一次外出写生、考察的话,总觉得是人生一大憾事,还好,这次我们系一行两百多人共赴赤水,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艺术考察。
我们主要游览了四渡赤水纪念馆、丙安古镇、红石野谷、四洞沟、大同古镇、竹海等几个景区。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省南部接壤,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
赤水风景名胜区素有“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的美誉。
赤水因美丽而神秘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更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以及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而扬名中外。
我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追寻红色足迹等。
一、土城古镇四渡赤水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土城镇长征街,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题写馆名, 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为黔北民居结构。
还未下车,我们就听见了声声红歌,在纪念馆前的亭内一角,身穿红军服的演奏者们在向我们展示着经典的红色民歌,这让我不禁想起遵义红军街由老年人组成的演奏小团队,同样不时地有游客被他们的演奏吸引、为他们驻足。
在纪念馆内,有两处在半圆弧度墙角的景观特别吸引我。
该景观近处是一些如假山、假树、枪支弹药等实物堆积而成,远景则是半圆墙壁上的画作,近实远虚,把宏大、真实的战争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纪念馆内有一远眺台,可以远望连绵不断的群山,俯瞰青瓦、绿树、农家院。
对于来自平原地区、现代气息浓厚的山东人来说,我感觉别有一番风味儿。
出了纪念馆,沿着台阶向下走,猛地一回头,发现此处风景似曾相识,好似在某部描绘欧洲城堡的电影中见过,古城堡的路灯、暖色调的拼接砖块、中国风的木质格子窗,总有一种中西结合的韵味在这里。
2024年贵州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贵州旅游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贵州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该市场的发展潜力和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贵州旅游市场概况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因此具备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贵州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2019年,贵州接待游客数量达到了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了1000亿元,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3. 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和劣势3.1 优势•自然风光丰富:贵州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丰富多样的山水资源,如黄果树瀑布、镇远古镇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民族文化多样性: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藏、苗、侗等少数民族的丰富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兴趣。
•资源开发力度大:贵州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大力推动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便利条件。
3.2 劣势•交通不便:由于山区地形复杂,贵州交通网络相对不发达,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服务质量有待提升:贵州旅游业中存在一些服务不到位、不规范的问题,这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品牌知名度还较低:相对于一些知名旅游城市,贵州在国内外的品牌知名度较低,需要加大市场宣传和推广力度。
4. 贵州旅游市场的发展机遇和挑战4.1 发展机遇•国内消费升级: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为贵州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全域旅游政策支持:中国政府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贵州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在政策层面上将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倾斜。
4.2 发展挑战•旅游产品差异化不足:贵州旅游市场缺乏独特的、具有差异性的旅游产品,这使得贵州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知名度提升困难:由于贵州的知名度相对较低,宣传和推广工作面临一定的困难。
5. 发展策略和建议5.1 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加大旅游产品研发力度,推出更具特色和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赤水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拓宽视野,我选择了在赤水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是旅游业的重点发展区域。
二、实习单位及内容实习单位:赤水市旅游发展局实习内容:1. 参与旅游资源的调研和开发;2. 协助策划旅游线路和活动;3. 负责旅游宣传和推广;4. 参与旅游市场的分析和预测;5. 参观学习赤水市内的旅游景区。
三、实习过程及心得1. 起初,我对赤水市的旅游资源并不十分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通过与同事们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逐渐熟悉了赤水市的旅游资源。
赤水市拥有赤水大瀑布、赤水河、丙安古镇等多个著名景点,这些资源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2.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旅游资源的调研和开发工作。
通过与当地村民、景区负责人等人员的沟通,我对赤水市的旅游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旅游资源特点,提出合理的开发建议。
3. 在策划旅游线路和活动方面,我参与了赤水市“红色旅游”线路的策划。
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式,我了解到赤水市在红色旅游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在策划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结合红色文化、自然景观和当地特色,设计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4. 在旅游宣传和推广方面,我参与了赤水市旅游宣传片的拍摄和制作。
通过参与这一过程,我深刻体会到旅游宣传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5. 在旅游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方面,我学习了如何运用市场调研方法,对赤水市旅游市场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我对赤水市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6. 在参观学习赤水市内的旅游景区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赤水市的旅游资源。
在赤水大瀑布景区,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丙安古镇,我领略了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
这些经历让我对赤水市的旅游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四、实习总结通过一个月的赤水实习,我收获颇丰。
赤水调研报告
赤水调研报告赤水调研报告赤水是贵州省遵义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中部,赤水河上游。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赤水市的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调查。
赤水市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但农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耕地面积有限,土地肥力下降以及灌溉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赤水市政府提出了“一片林,万顷稻”的农耕技术创新方案,通过更加科学的种植管理、节水灌溉和精细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该方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田的产量得到了提升,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赤水市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毛岩风景区、燕子岩景区等。
这些景区的自然风光很吸引人,但目前发展还不够完善。
其中的原因是交通不便和相关设施不完善。
赤水市政府计划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修建更加便捷的交通路线,改善景区的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些举措已经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赤水市游览观光,旅游收入也有明显增长。
赤水市的生态环境较为优美,水质清澈,空气清新。
但由于工业发展和人口增加等原因,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赤水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环保投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治理工业废水和煤炭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等。
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些措施已经初见成效,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居民的环境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赤水市在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和灌溉问题、旅游业发展的不足以及环境污染等。
赤水市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我们相信,在不断完善政策和措施的推动下,赤水市的经济和环境将会进一步改善。
浅析贵州省赤水市旅游资源的开发
代” 标志植物及其生存环境游览观光园林 , 正式命名为“ 中国
侏 罗纪 公 园 ” , 向 中外 游 人 推 出地 球侏 罗 纪 、 白垩 纪 自然 生 态 景观 , 展示 2亿年 前地 球 的原 生 态 自然 风 貌 。
、
赤水 市 旅游 资 源
( 三) 竹海森林国家公 园旅游资源
竹海 国家 森林 公 园在赤 水 市 葫市 镇境 内 , 距 离赤 水城 区 4 o
2 0 l O 年8 月 2日, 赤 水丹 霞 地 貌被联 合 国教科 文 组织 正 式
慈竹、 斑竹 、 水竹 、 甜竹、 苦 竹 等为 人 们 熟知 竹 类 的数 量 , 仅 就赤 水 特有 种 属的 箐竹 ( 方竹 属 , 又称 “ 金佛 山方 竹 ” ) 、 西风竹( 短枝 竹属) 、 赤 水 玉 山竹 ( 玉 山竹 属 ) 、 扒竹( 悬 竹属 ) , 以及 红壳 箭 竹 、 刺 箭竹 、 小箭 竹( 箭 竹属 ) 等而 言 , 就有 数十 万 竿 。
关键 词 : 赤水旅 游 ; 开发 ; 问题 ; 对策
赤 水市 位 于 贵州 遵义 西 北部 , 地处 云 贵高 原 与 四川盆 地 的 过 渡 地带 , 因美 丽 神密 的赤 水 市 河 贯 穿全 境 而得 名 , 更 因中 国 工农 红 军 “ 四渡赤 水 ” 出奇兵 而名 扬 中外 。东南 与 贵州 习水县 接
著名 的 “ 丹 霞 岩穴 奇观 ” 是 红石 野谷 景 区( 原名杨 家 岩景 区 ) 。 ( 二) 中 国侏 罗纪 公 园( 桫 椤 自然保 护 区 ) 旅游 资源 中国 侏 罗 纪公 园位 于 赤水 金沙 沟 桫 椤 国 家级 自然 保 护 区 的实 验 区 , 距赤水城 区 4 0公 里 , 是 世 界 上 唯 一 的侏 罗纪 地 球
赤水市调查报告
赤水市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赤水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是贵州省遵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该市地处南岭山系的中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赤水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质构造,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素有“赤水宝地、华夏明珠”的美誉。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赤水市的经济发展现状,社会民生状况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情况,为赤水市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经济发展状况据调查结果显示,赤水市经济发展较为稳定。
该市主要以农业、旅游业和工业为支柱产业。
农业方面,赤水市地广人稀,农田资源丰富,农民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为主,农业产值稳步增长,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
旅游业方面,赤水市的自然风景优美,拥有龙宫风景区、献皇岩等多个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旅游业收入也在不断增长。
工业方面,赤水市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从事矿产开采和冶炼等行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社会民生状况调查发现,赤水市的社会民生状况相对较好。
该市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重视和支持,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设施较为完善,学生的入学率和升学率都较高。
医疗卫生方面,赤水市拥有多家医院和卫生院,基本满足了当地居民的就医需求。
该市的交通设施也较为完善,公路和铁路网络发达,使得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
此外,赤水市还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
四、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赤水市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次调查发现,赤水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色,拥有龙宫风景区、献皇岩等多个旅游景点。
近年来,赤水市加大了旅游资源的整治和开发,提升了景区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使得景区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
同时,在宣传推广方面,赤水市也加大了力度,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手段,将赤水市的旅游资源推向全国乃至全球。
五、问题与建议通过对赤水市的调查,本报告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赤水市仍然需要继续加大对农业、旅游业和工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四渡赤水调查研究报告总结
四渡赤水调查研究报告总结
根据对四渡赤水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总结:
1. 四渡赤水是贵州省的一条著名景点,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其独特的红色河水和峡谷景观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
2. 调查显示,四渡赤水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游客对景点的满意度较高,尤其是对于自然风光和户外活动的体验。
然而,一些问题仍需要解决,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管理规范的制定。
3. 在游客来源方面,国内和国际游客都对四渡赤水表示了相当的兴趣。
然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宣传力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4. 调查表明,文化旅游对于四渡赤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如红军文化和土司文化,可以为景区增加吸引力并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5.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对于景点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视,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措施的执行。
综上所述,四渡赤水作为一个具有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旅游目的地,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然而,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基础设施改善、宣传推广、文化旅游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努力。
2023贵州旅游情况报告
2023贵州旅游情况报告一、简介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贵州省旅游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贵州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本报告将从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旅游景点等多个角度探讨贵州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二、旅游人数贵州省的旅游人数在2023年持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贵州省接待游客数量达到了X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X%。
这一增长主要受益于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和促进政策的实施。
然而,与其他一些旅游热门省份相比,贵州的旅游人数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因此,贵州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业的推广和营销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贵州旅游。
三、旅游收入贵州省的旅游收入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贵州省旅游收入达到了X亿元,同比增长了X%。
这主要归因于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消费水平的提升。
贵州可以进一步增加旅游精品产品的开发,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从而进一步提升旅游收入。
四、旅游景点贵州省拥有许多独特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以下是一些贵州著名的旅游景点:1. 青岩古镇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铜仁市,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里保存着古老的明清建筑和传统的苗族风情,是游客感受贵州传统文化的绝佳场所。
2. 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位于贵州省安顺市。
瀑布高度达到了X米,水流汹涌澎湃,景色壮观。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3. 荔波小七孔荔波小七孔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处自然景观。
这里有七个天然形成的石窟,形状各异,非常神奇。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4. 骑马河漂流骑马河漂流位于贵州省贵阳市附近的勐腊县,是贵州省最受欢迎的漂流景点之一。
漂流全程约X公里,沿途有美丽的山水风光,非常刺激有趣。
五、发展趋势贵州省旅游的发展前景广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1.旅游业结构优化:贵州将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产业的整合和优化,推动旅游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赤水丹霞科普旅游资源评价及产品设计
摘
要: 近年 来 , 普旅 游作 为一 种 非 大众 旅 游 方 式 , 成 为 专 家 学者 关 注 的焦 点 。 科 正 以赤 水 丹 霞世 界 自然 遗 产提 名
地为研 究区域 , 从赤水丹 霞的科普旅 游资源评价 与产 品设 计的角度 出发 , 根据世界 自然遗产四条评价标准 , 对赤水提
出 露 侏 罗 纪 一 白 垩 纪 以红 层 为 主 的 地 层 ,是 丹 霞 地 貌 青 年 早 期 的 典 型 代 表 。 区 内 高 山峡 谷 横 纵 交 错 , 拔 起 伏 在 2 1 海 2 米 ~1 0 3米 问 , 直 高 差 大 , 形 切 割 强 , 亚 热 带 气 候 7 垂 地 属
越 。作 为 贵 州最 大 的 通 江 港 口 ,黄 金 水 道 ”赤 水 河 绕 城 而 “
过, 航运 可达重庆 至上海 等沿海 各大港 口 、 头 ; 码 公路 连接
黔 川 渝 , 路 距 遵 义 3 0公 里 , 贵 阳 4 0公 里 , 重 庆 2 0 陆 0 距 5 距 5
公里 , 距成 都 3 0公 里 ; 5 赤水 紧倚 泸州 蓝 田机 场 , 重庆 江北 机 场 , 陆 空 兼 备 , 达 性 好 。 该 区地 处 云 贵 高 原 向 四川 盆 水 可 地的过渡地带 的古 川黔 凹陷湖 盆南缘 , 以砂岩 型沉积为 主 ,
N 2 。51 N, 面 积 2 6 ~ 82 9 总 734公 顷 。20 0 9年 1 2 月 6日中 国
丹霞地貌演变的杰 出例证 , 具有很高 的观光价值和科考价值。 赤水丹霞在特 殊的地质地 貌背景及水文 、 气候 环境下 , 发育 了 30多条急流飞瀑 , 5 素有“ 千瀑之乡” 的美誉 。 这些瀑 布或气势磅礴 , 声如擂鼓阵阵 , 涓涓细流 , 或 勾勒丹霞山水 的 魂魄。 , 如 枫溪河上游的十丈洞瀑布高 7 . , 8 米 , 62米 宽 0 雨季 时最 大流量 可达 3 9 3 ,湍流倾泻 、堪称 “ 2 m/ s 中国丹霞第一 瀑 ” 再如 , ; 赤水 桫椤 国家 级 自然保护 区内的佛光岩瀑 布 , 相 对 高度近 4 0米 , 线宽 6 6米( 长 1 0 0 直 6 弧 0余米 ) 巨大 的 0 的 马蹄形丹霞赤壁水平展布 , 中央一 柱状 瀑布 , 2 0余米 , 高 0 宽 4 米, 0 似银 河落天, 十分壮 观。崖壁在夕阳照射下红艳绚丽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评价报告1. 绪言1.1 调查区介绍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距贵阳市400余公里,处于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南部三县接壤,江连巴蜀,素有"黔北门户"之称。
赤水风景区规划面积为328平方公里,分为十丈洞、四洞沟、天台山、丙安(月台)、七里坝(月亮户)、九曲湖、七大景区和18个独立景点。
这里地貌奇特,山峰挺秀,森林葱郁,沟壑纵横,百川竞流,物种繁多,天朗气清,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境内有“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燕子岩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竹海国家级森林公园”,丰富的旅游资源均以原始古朴,自然天成著称,被中外专家誉为“千瀑之市、竹子之乡、丹霞之冠、长征遗址、桫椤王国”五大特色。
1.2 目的通过对贵州赤水地区的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在其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做出客观全面的总体评价,并进行进一步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1.3 要求在掌握大量贵州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思路和知识,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做出西双版纳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调查人员:2015级旅游管理普高一班——程婉银、谢嘉、冉新雨、彭靖宇、鲍塑石1.4 工作期限及工作量工作期限:截至到2018年1月7日在掌握大量贵州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思路和知识,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做出贵州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调查人员:2015级旅游管理普高1班——程婉银、谢嘉、冉新雨、彭靖宇、鲍塑石。
工作量:包括贵州赤水地区与旅游资源相关的资料收集(文字、图片、影音、表格等)、数据处理、分析总结、报告文本材料的制作、幻灯片的制作等。
1.5 成果对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并作出了综合性评价。
我们主要对赤水大瀑布、燕子岩和丙安古镇三个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它们进行了旅游价值、环境和开发条件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从而了解了这三个景区的基本情况。
为贵州赤水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和资料。
2.赤水旅游资源状况2.1 基本概况2.1.1 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赤水市位于位于东经105°36′35″、北纬28°17′02″,地处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门户,因神秘美丽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
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9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22个社区,境内有1300多平方千米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壮观典型的丹霞地貌。
总人口近31万人,居住着汉、苗、土家、仡佬、布依等26个民族。
2.1.2 历史沿革赤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曾长期隶属巴蜀,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始建仁怀治所(今复兴镇),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建置历史,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迁至留元坝(今赤水市中),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随遵义府划归贵州,民国3年(公元1914年)改设赤水县,1929年,贵州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在此诞生,1949年12月赤水解放,199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贵州省省委、省政府划定的“革命老区”。
赤水历来是川盐入黔之古道、川黔边贸枢纽、经济文化重镇,也是贵州通往四川、重庆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明珠”之称。
2.2 自然环境及其要素特征赤水现有森林面积214万亩,赤水市森林覆盖率76.29%,风景区内高达95%以上。
赤水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8%,人均绿化面积达27.6 平方米,人均占有林竹资源达7.40亩,是贵州省10个重点林业县(市)之一,赤水市空气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近2.4万个,常年大气污染指数控制在33-80之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水、气、声环境质量均优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标。
2.2.1 季节气候赤水市地处东经105°36′至106°14′,北纬28°15′至4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春早,夏季炎热多伏旱,全年日照少,初夏晚秋多阴雨,立体气候和地区差异显著的气候特点。
年均气温18℃(最高气温41℃,最低气温-2℃),年均降雨量1195.7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3%,日照时数1193小时。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0.17%,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6%,景区负氧离子含量达36000个/cm³。
2.2.2 风景名胜及分布赤水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是天然的绿色氧吧,是红色革命圣地,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划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景区规划面积630平方公里,境内风光以原始古朴、自然天成而著称,被中外专家称誉为“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是观光旅游、富氧运动、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1)赤水大瀑布景区:位于距市区38公里的两河口乡境内风溪河上游。
由赤水大瀑布及其周围的中洞瀑布、蟠龙瀑布群、两河口瀑布、鸡飞崖瀑布等构成,是一个天然的瀑布公园。
景区内最著名的赤水大瀑布高76米、宽80米,被专家学者誉为“神州又一瀑布奇观”、“长江水系第一大瀑布”、“中国丹霞第一瀑”,是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景区之一。
(2)四洞沟景区:位于距市区15公里的大同镇境内,景区内曲径通幽,翠竹拥溪,在一段大约4公里的山溪河谷地段上,分布着四级形态各异的瀑布,被国务院旅游资源考察团专家赞誉为“万竹之园、小家碧玉、没有败笔的景区”。
(3)月亮湖景区:位于距市区94公里的长期镇境内,景区面积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米以上,由月亮湖、大闪坪、水茶溪三个核心景点湖泊群组成,以湖光山色为主体景观,兼有摩崖石刻、瀑布、原始森林、丹霞地貌、红军长征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是休闲避暑、观光猎奇的理想去处。
(4)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距市区25公里的两河口乡境内风溪河下游,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由燕子岩、皇水沟、石闪坪、恒山林海等四大景点组成,是观赏自然生态风光的理想胜地。
(5)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距市区40公里的葫市镇境内。
景区以“竹海”风光为主,有楠竹1 7余万亩,竹类40余种,遍布群山峻岭。
登上公园“观海楼”,一览莽莽绿野,山风吹过,竹涛阵阵,碧波涟漪,“天锣”、“地鼓”、“圣女瀑”、“八仙树”、“夫妻树”等奇特的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6)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距市区40公里的葫市镇境内,是我国唯一以桫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桫椤多达4万余株,种群分布集中,连片生长良好,被科学家们称为“地球上桫椤的避难所”,是科学考察、教学研究和旅游观光的重要基地。
(7)佛光岩景区:位于距市区44公里的元厚镇境内,距“四渡赤水”元厚红军渡口8公里,分别由小金驿、小金驿沟、五柱峰、世外桃源、太阳谷等五大景点构成。
景区内谷深坡陡,溪河纵横,切割深度在500米至1300米之间,山峰多在1200米以上,断岩嶂谷,高差悬殊,因此被誉为赤水“丹霞地貌发育最好、出露最齐、特色最典型”的景区,是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景区之一。
(8)杨家岩景区:位于距市区16公里的大同镇境内,处于大同古镇、四洞沟景区、宝源梯田风光的中间地带。
景区内植被原始古朴,生长珍稀植物数十种,原始生态瀑布群相映成趣。
主景区“丹霞壁画长廊”长1000余米,高40余米,深15余米,我国首席丹霞专家黄进称之为“天然石刻,奇妙无穷、举世罕见”,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9)丙安古镇:位于距市区24公里的丙安乡境内,已有4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一渡战役中红一军团指挥部所在地,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建有目前全国唯一的红一军团纪念馆。
(10)大同古镇:位于距市区6公里的大同镇内,原名“大洞场”,因附近多激流飞瀑且古汉语称激流为“洞”而得名,古老静谧的大同河穿镇而过,古镇房屋依山傍水呈串架结构沿河修建,建筑用材及格式古朴,古建筑有建于清代的天后宫、禹王宫、万寿宫、王爷庙等,有“清朝议大夫陈贡珊碑”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名胜古迹。
2.2.3 动植物资源赤水资源富集,境内初步查明物种有2500种,现存有红豆杉、银杏、桫椤等珍稀植物和达氏鲟、中华鲟等珍稀鱼类,已划定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赤水是中国“十大竹乡”,全市现有竹林面积130万亩,其中楠竹51万亩、杂竹79万亩,年产商品楠竹600万根、竹材65万吨、鲜竹笋4万吨,建有目前全球工艺技术最先进的年产30万吨生活原纸和纸制品项目。
赤水市境内有高等植物2116种,其中维管植物196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种,特有植物27种,代表植物包括小黄花茶、赤水蕈树等。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侏罗纪残遗种——“桫椤”在赤水生长十分密集,仅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就达4.7万株,是全世界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赤水物产以南亚热带的荔枝、龙眼、香蕉、柚子等水果为主要品种,中草药种类达300多个。
赤水市有野生动物1668种,其中脊椎动物404种,昆虫1264种,云豹、长尾雉、苏门羚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9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5种。
2.2.4 特产地方特色资源金钗石斛、竹乡乌骨鸡、赤水晒醋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特色农产品主要有干鲜竹笋、晒醋、虫茶、龙眼、竹乡腊制品等。
2.3 人文旅游资源2.3.1 赤水文物名胜较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国家级:元厚红军四渡赤水渡口、复兴江西会馆;省级:赤水古城垣、赤水万寿宫、复兴马鞍山崖墓群、官渡崖墓、官渡崖刻、官渡道场上宋墓群、元厚陛诏天恩桥修河碑记、葫市摩崖造像、旺隆石鹅嘴摩崖造像、两河两会水石窟造像;地(市)级:文昌宫、整理赤水河航道碑记、大同陈贡珊碑;县级:盘龙和大群的红军标语、红军渡口纪念碑、复兴摩崖碑刻、宝源永盛山寺、葫市谢氏宗祠、太极楼、黔中生佛碑等20处.此外,有天台山古城墙等。
“仁怀厅十景”今在的有“石龙东渡”、“泮水西流”、“桥锁溪泉”、“马渡鱼梁”、“天生双桥”、“瀑飞仙洞”。
2.3.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重点保护省级名录项目独竹漂技艺、晒醋制作技艺、赤水河船工号子、游氏武术和纳入遵义市级名录项目14个,主要加强了传承人、文化形态、生存空间的保护。
2.3.3 历史文化名镇、名街、名村保护方面国家级有:丙安古镇;省级:丙安古镇、大同古镇;赤水市有保护利用价值的有:复兴古镇、旺隆古镇、官渡古镇、两河口乡马鹿村民居建筑群、石沓沓古街区、古城垣古街区。
2.4 区域交通2.4.1 水路:赤水河水运旅客周转量20万人公里,水运货运周转量154660万吨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