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教堂建筑简介共61页
哥特式风格建筑
![哥特式风格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f195798b6294dd88d0d26ba2.png)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主要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 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作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 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 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
这是一座从公元13世纪便动手修建的教 堂。在其3段式构造的教堂正面,高高矗 立着2座左右对称的尖塔。每当夕阳西下 时,整座教堂便沐浴在金黄色的光辉之 中。遍布教堂外墙的花纹及雕像也非常 美丽动人。特别是正面中央大门右侧的 四尊立像,更是哥特式建筑鼎盛时期的 杰作。此外,仍然是正面部分的作品 《微笑的天使》 ,《玛丽亚的侍从》, 《圣约瑟夫》等,也全都是优秀作品。 由于建筑的平面图是经过严格计算过的, 所以,达到了近乎完美无瑕的左右对称。 在教堂的一角,有一座背后竖有军旗的 圣女贞德塑像(Statue de Jeanne d'Arc)。她在奥尔良解放后,激励胆小 的查理七世勇敢地前往兰斯,并在这里 完成了加冕仪式。当然,加冕时贞德也 在现场。翌年,她在贡比涅被捕,并被 送往鲁昂。1431年,年仅19岁的贞德被 处以火刑。据说,在贞德被押期间,当 时的国王未曾做过任何营救她的努力。
1.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 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 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 立在塞纳河畔,位于整 个巴黎城的中心。它的 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 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 的建筑之一。该教堂以 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 祭坛、回廊、门窗等处 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 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 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 名于世。虽然这是一幢 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 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 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
外国古代建筑史-哥特建筑
![外国古代建筑史-哥特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c6aead18da38376bae1faea6.png)
Amiens Cathedral France, c.1220-1236
外国古代建筑史-中世纪建筑50
外国古代建筑史-中世纪建筑51
Multiplication of vertical lines makes the façade of Reims Cathedr外al国a古pp代ea建r筑m史or-e中e世x纪te建nd筑ed52than that of Notre-Dame, Paris, even though their general proportions are roughly similar.
哥特建筑是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
外国古代建筑史-中世纪建筑4
历史文化背景
• 城市解放运动兴起;手工业和商业 的行会普遍建立
• 法国中央王权逐步加强;
• 教会出现政治分裂;
• 天主教开始世俗化:城市主教堂取 代修道院教堂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建 筑物,教堂大大世俗化;哥特建筑 虽仍以教堂为主,但反映城市经济 特点的城市广场、市政厅、手工业 行会、商人公会与关税局等也有不 少,市民住宅也有很大发展
• 中仓每四个墩子就形成一 个矩形的“间”,两条对角 放射的骨架券把“间”分成 四份
•“蹼”的厚度大大减小, 可以薄到25~30厘米左右。
外国古代建筑史-中世纪建筑8
哥特教堂结构方式系统化初成 于巴黎北区王室的的圣德尼教堂 (St.Denis,1132-1144)
外圣国德古尼代教建堂筑圣史坛-外中圈世礼纪拜建室筑9 的骨架券仰视平面
公元1054正式分裂为: 天主教——教会,教皇,罗马教廷 东正教——东方(拜、俄、东欧),自称“正教” 新教——1517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成为“新的基督教” 三大教派基本教义差别不大,是在诸神的名称、礼仪形式、地域的 分布上有所不同。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d7d158ad960590c69fc37608.png)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特点一:尖肋拱顶
尖肋拱顶”是从罗 曼式建筑的圆筒拱发展 而成。 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 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 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 以建得又大又高。
特点二:飞扶壁
飞扶壁,也称扶拱 垛,是一种用来分担 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 虽然在罗曼式建筑 中也用到了“扶壁”,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 实心的、被屋顶遮盖 了的扶壁都露在外面.
特点五:束柱
哥特式建筑的柱 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 而是多根柱子合在一 起,强调了垂直的线 条,更加衬托出空间 的高耸峻峭。
哥特式建筑的著名建筑物
一、圣丹尼教堂
圣丹尼教堂是第一座哥特式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 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花窗玻璃,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二、亚眠大教堂
亚眠大教堂是法国 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 作,柱子不再是圆形, 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 上,形成束柱。细柱与 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 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 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 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 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 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 建筑成熟的标志。
特点三:花窗玻璃
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 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 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 用大面积排窗。
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 窗”,圆形的则被称为 “玫瑰窗”。花窗玻璃造 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 景象。
特点四:会说话的石雕
哥特式雕塑的特点 是写实性和独立形态意义 的增强。与哥特式建筑一 样,其雕塑特点也是身材 颀长,高挑,它的目的在 于以垂直的线条,加强建 筑物飞升的感觉。 ——圣母之死 洋溢着一 种深沉的温 情,人物这 间仿佛可以 通过姿态和 眼神来传递 人世间的那 种真挚的情 感。
总结
标题
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基督教精神的最 典型的表现形式,它一方面反应了崇高典 雅的圣洁理想,一方面又表达着世俗社会 躁动不安的痛苦现实。 在充满了卑污的物欲的世俗世界中, 哥特式教堂就像是为信仰者而敞开的“天 国的窗口”,艰难而痛苦地从事着净化灵 魂的神圣工作。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88aea69bcc175527072208ea.png)
特点四:会说话的石雕
层层往里推进, 并有大量浮雕,
对于即将进入大门的人有着很强烈的 吸引力。
特点五:束柱
目录
第1章 哥特式建筑的简介 第2章 哥特式建筑的演变过程 第3章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第4章 哥特式建筑代表作介绍 第5章 总结
什么是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 ),又译作歌特式建筑,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 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哥德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 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 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 ),“哥德式”一词 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 术思潮是崇尚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而哥特式艺术风格与其 相似,并贬为半开化和野蛮的样式,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野蛮游 牧部落又叫哥特人,所以就把“哥特”强加给这种艺术了。但哥 特式艺术与哥特人并没有联系。它乃“罗马式”艺术的更高发展, 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飞 扶 壁 和 肋 架 拱 顶
3 哥特式建筑的成熟
亚眠大教堂位于皮卡第地区的中 心,是哥特式建筑顶峰时期的产 物。它包含中厅及两边平行的侧 廊,其中的袖廊或者叫十字厅, 长70米,其整个平面土上呈拉丁 十字状。
亚眠主教堂
总面积:7760平方米 东西长:145米 高:44.5米
哥特式建筑的衰落
哥特式教堂的历史,同市民团结一致的独立斗争和城 市的民主政体相始终。到15世纪,哥特式建筑逐渐失去 了市民的关怀,大量接受了宫廷文化的影响,逐渐走 向繁琐,丧失了它许多健康的理性原则。 15世纪之后,在英国,发展了垂直式哥特建筑,在法国, 发展了“辉煌的”哥特建筑。 它们都是晚期的哥特式建筑,尖券比较平缓,甚至使 用4圆心券和火焰式券,连窗棂也使用了复合的曲线。 于是,哥特教堂风格的一贯性被破坏了。 到18、19世纪,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的大发展,同 时也带来了城市的杂乱拥挤、环境恶化等恶果。于是 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乌托邦社会主义者,他们回避现实, 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同时用 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用机器制 造出来的工艺品,并用它来和古典艺术相抗衡。哥特 式建筑才得以复兴。
哥特式建筑简介
![哥特式建筑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cc162a1a5e9856a57126081.png)
经典哥特式建筑
德国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科 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位于科隆市中心, 是欧洲基督教权威的象征, 是哥特式宗教建筑艺术的典 范。它为罕见的五进建筑, 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 直向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 通的渴望。除两座高塔外, 教堂外部还有多座小尖塔烘 托。教堂四壁装有描绘圣经 人物的彩色玻璃;钟楼上装 有5座响钟,最重的达24吨, 响钟齐鸣,声音洪亮。
发展
起源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 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 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 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 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 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
经典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巴黎圣母 院
巴黎圣第一座哥特式建筑。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 主要是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 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它 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 粗俗,沉重的拱顶、粗矮的 柱子、厚实的墙壁、阴暗的 空间,使人感到压抑。巴黎 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 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 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了,空 间升高了,光线充足了。这 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快在欧 洲传播开来。
哥特式建筑
王泽远
定义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又译作歌德 式建筑,是位于罗马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 间的,1140米兰大教堂为哥特式知名建筑。它 是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 继承。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 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 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 耸削瘦,且带尖。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 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 均有重大影响。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0d7ad1011ca300a6c390fd.png)
米兰大教堂内部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
1.法国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 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 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 矗立在塞纳河畔,位于 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它 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 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 煌的建筑之一。该教堂 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 祭坛、回廊、门窗等处 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 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 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 名于世。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外部的扶壁、塔、墙面 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 分 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 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 向天空的升腾感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特点之五“门上的浮雕”
层层往内推进,并有大量浮雕,对于即将走入大门的人,仿 佛有着很强烈的吸引力。
•特点之六“束柱”
柱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多根柱子合在一起, 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 峭。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 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 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 个建筑看上去线条简洁、外观宏伟,而内部又 十分开阔明亮。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夜晚的科隆大教堂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总结
“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 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 , 虽然“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 意。但是“哥特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 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 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哥德式大教堂等无价 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 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十八世纪,英 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德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 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
建筑鉴赏哥特
![建筑鉴赏哥特](https://img.taocdn.com/s3/m/be3ca8a927284b73f24250ef.png)
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
暗示。
建筑鉴赏哥特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
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
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
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
建筑鉴赏哥特
建筑鉴赏哥特
起源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
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典型的哥特式建
筑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
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
再是纯属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
建筑鉴赏哥特
建筑鉴赏哥特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 横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 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 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 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 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 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 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 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
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 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 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 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 峭拔。
建筑鉴赏哥特
亚眠大教堂
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
闹的赛会场地。
建筑鉴赏哥特
起源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
哥特式建筑简介(英文版)
![哥特式建筑简介(英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171466a98271fe910ef929.png)
Eglise Notre-Dame du Sablon:A flamboyant gothic cathedral lying in the edge of Sablon in Brussels.
History
Revival period: Began in 1740’s in England. During the Revival the gothic style was used for its picturesque and romantic qualities instead of its structural possibilities or original functions.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Salisbury Cathedral
(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Germany
Cologne Cathedral(科隆主教堂):the
third highest cathedral in the bining grandness and exquisite,it is known as the perfect model of cathedrals.
Characteristics
The stained glass creates a mysterious but brilliant scene, which expresses people’s longing for heaven.
Fdral(巴黎圣母院): Many novels,movies and music dramas are named after it.
Characteristics
Pointed Arch is simply known as the Gothic arch and was reconstructed from cylindrical vault(圆筒形 拱顶) of Roman Architecture. There are four stones at the end of the arch supporting the power from the top so that the height and the span of the arch can be made as large and high as possible.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architects of the modern world believe that the pointed arch was actually the result of an attempt to hide technical flaws.
西欧中世纪建筑(哥特式教堂)
![西欧中世纪建筑(哥特式教堂)](https://img.taocdn.com/s3/m/dc385d4376eeaeaad0f33050.png)
正面门楣上因有著耶穌基督 的石雕,故以“王者之门 (Portal Royal)”著称。北面 大門上雕有聖母和舊約聖經中 的人物,而南面翼殿大门的浮 雕則描述了基督的一生。因此 沙特尔主教座堂被称为“石雕 圣经教堂”。
夏特尔主教堂
夏特尔大教堂雕刻群像是法国哥特式雕刻艺术的典型作品, 其特点是形体修长,姿态拘谨,雕像以其头部前仰后合、左 顾右盼来生动的表现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 使我们感到不自在”
第二点 建筑本身相对比例关系 垂直方向与纵深的同时存在于无
声的尖锐对立之中,既剖面的长方形与 平面的长方形的相互关系。
亚眠主教堂 中厅 宽15m 高43m 科隆主教堂 中厅宽12.6m 高46m
亚眠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空间----建筑的“主角”
“凡没有内部空间的,都不能算作是 建筑。”
彩色玻璃窗
彩色玻璃窗
玫瑰窗
玫瑰花窗玻璃以
红蓝两色为主。 蓝色代表天国的 颜色,又表现忠 诚、信念、真实、 贞洁,因此它也 象征着圣母玛利 亚,红色在教义 中象征上帝之爱 与圣徒的流血牺 牲。耶稣和圣徒 的衣着均以红色 为主,就体现了 这种象征性。
(三)内部特点
内部特点: 基本形制: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式 1、中厅一般不宽但很长,两侧支柱的间距
意大利
德意志
拜占庭帝国于 15世纪被奥斯 曼土耳其帝国 灭亡
基督教的发展
西欧社会又古典奴隶时代向中世纪封建时代的转变,也 是罗马文化向基督教文化演变的过程,基督教文化逐 渐成为西欧的文化核心
--313AD,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确立基督教的合法地位。成 为罗马 帝国国教 . --496AD,法兰克国王率亲兵洗礼,成为西欧最早的正统基督教 徒,从此基督教便在西欧地区广泛传播。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e81c8182680203d8cf2f2403.png)
雕刻
雕刻
花窗
圣母门
圣母之母—圣安娜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之一,规模雄踞世界第二,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 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教堂之一。
“米兰大教堂”历经六个世纪才完工,德国、法国、意大利
等国建筑师先后参与主教堂设计,汇集了多种民族的建筑艺 术风格。十二到十五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在欧洲正流行, 所以奠定了这座建筑的哥特式风格基调,在内部装饰上,由 于十七、十八世纪洛克风格在欧洲的兴起,因此也融入了巴 洛克风格。因此,它的建筑风格包含了哥特式、新古典式、 巴洛克式,米兰大教堂虽经多人之手,但始终保持了”装饰 性哥特式“的风格。
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在服装设计的运用
哥特式风格最基本的是直升的线形,体量急速升腾的动势,奇突的空间推 移。布艺装饰喜用彩色玻璃镶嵌,色彩以蓝、深红、紫色为主,达到12色 综合应用,斑们经常看到的装修风格就华丽多了, 花色的搭配以及窗帘的运用,都让人感到好像是温馨的卧室一般。暗色的 马赛克与纯白的洗浴设施,制造出鲜明的个人特色。 而别具一致的拱门和拱窗,借鉴哥特式建筑,则让人感觉空间的层层 推进。
哥特式建筑的起源
哥特式建筑是12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 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 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 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 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建筑最明显的建筑风格就是高耸 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
哥特式建筑的历史
早期 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斯教堂,
的辅助设施。 虽然“扶壁”在罗曼史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 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 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 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 道拱璧,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 “沙特尔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 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 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 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古代建筑-哥特
![古代建筑-哥特](https://img.taocdn.com/s3/m/40a0692565ce05087732136e.png)
亚眠大教堂坐落于法国索姆省亚眠市索姆河畔,内部由三座殿堂、一个十字 厅和一座后殿组成,总面积达7760平方米。中世纪时,它可以容纳全城的百 姓,还绰绰有余。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 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 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 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 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 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墙壁大量12米高的彩色玻璃窗,几乎看不到墙面。 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韦纳兹, 圣马德莱娜 歌坛
本堂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 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 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 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 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 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肋架拱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 采用拱顶的建筑中纵向的力由每一拱顶与其相临
纽伦堡教堂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 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 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堂内部特别是中 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外观上的显著特 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 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 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 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 刻极其丰富。
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 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 马风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景象,并表达了人们向 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哥特式建筑教堂
![哥特式建筑教堂](https://img.taocdn.com/s3/m/0eff1801910ef12d2bf9e778.png)
哥特式建筑教堂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哥特式建筑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法国兰斯主教堂的飞扶壁结构示意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
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
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欧洲各国的经典哥特式建筑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
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型。
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
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西立面)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
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
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
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
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亚眠主教堂满布雕像。
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
哥特建筑
![哥特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af9a866da45177232f60a2b3.png)
2、哥特式教堂的室内特点 1) 中厅窄且狭长,支柱间距不大,因 1)中厅窄且狭长,支柱间距不大, 中厅窄且狭长 此教堂内部导向祭坛的动势很强 。 2) 中厅随技术进步越来越高,支柱 中厅随技术进步越来越高, 仿佛是一束拱架券的茎梗, 仿佛是一束拱架券的茎梗,垂直 线条统治着所有部位, 线条统治着所有部位,具有很强 的升腾动势。 的升腾动势。 3)教堂内部裸露着近似框架式的结 3)教堂内部裸露着近似框架式的结 构,窗子占满了支柱之间的整个 面积, 面积,支柱又完全由垂直线条组 筋骨嶙峋,室内几乎没有墙, 成,筋骨嶙峋,室内几乎没有墙, 雕刻壁画无所附着,使得室内及 雕刻壁画无所附着, 其峻峭冷 4)采用彩色玻璃,并拼出彩色图案, 4)采用彩色玻璃 并拼出彩色图案, 采用彩色玻璃, 阳光从巨大的窗户射入, 阳光从巨大的窗户射入,洋溢着 欢乐的气氛。 欢乐的气氛。
四、哥特时期 哥特风格—— ——哥特建筑 哥特风格——哥特建筑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 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 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 世纪流行于欧洲。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
1、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 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 1) 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其余的 填充维护部分因而减薄了,节省了材料。 填充维护部分因而减薄了,节省了材料。 全部使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减小了侧推力, 2) 全部使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减小了侧推力,使不同跨 度的券和拱可处于同一高度, 度的券和拱可处于同一高度,因此骨架券的十字拱顶不至 于逐渐拢起,十字拱也可以不为正方形, 于逐渐拢起,十字拱也可以不为正方形,适应于各种平面 形式。 形式。 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 3) 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 拱四角处抵住它的侧推力,因而侧廊可以大大降低高度, 拱四角处抵住它的侧推力,因而侧廊可以大大降低高度, 扩大了中厅的高侧窗, 扩大了中厅的高侧窗,外墙也因此卸去了荷载而把窗子开 结构进一步减轻,材料进一步节省。 大,结构进一步减轻,材料进一步节省。 飞扶壁:(飞券)是哥特建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 飞扶壁:(飞券)是哥特建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 :(飞券 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 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 抵住它的侧推力,它实际起撑子作用,解决水平分力问题。 抵住它的侧推力,它实际起撑子作用,解决水平分力问题。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5b29673ded630b1c59eeb5d6.png)
• 兰斯圣母大教堂
兰斯大教堂在法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 重,其重要程度绝不亚于巴黎圣母院。 这里曾经是法国第一位国王Clovis克洛 维接受洗礼的地方,而从1027 年开始一 直到法国大革命,这里也是几乎每个法 国国王举行他们加冕仪式的地方。其中 最有名的一次莫过于,1429年圣女贞德 护送查理七世来这里加冕。
主连环拱的每一个扶壁都有一个 敦实的中心体,周边环绕四根小圆柱。 尽管小圆柱和中心体共用一个模制础 石(称“脚座”),但柱头的高低却 有差别。而且从中殿看下去,会发现 扶壁是交替变化的。
美丽彩玻璃圣母窗
以深蓝和亮红为基础,红蓝相交,和谐而神秘 头顶白鸽——圣灵的象征
中殿扶壁拱
南廊袖外墙
北袖廊中央大门左侧柱像 依次为:梅尔奇泽德克、亚布拉罕和 以撒、摩西、撒母耳、大卫
•
早期哥特式建筑
• 圣德尼修道院(12世纪40年代)
巴黎附近的小城圣德尼市有座建于9世纪的修道 院,11世纪扩建为大教堂,那里从埋着法国历 代国王,包括1793年法国大革命中被砍头的国 王路易16和玛丽皇后及孩子们,据说从法国史 上第一位国王克洛维斯一世至复辟的路易十八 共63位囯王,只有3位没有埋在这里。
哥特建筑艺术
概述
• 最早哥特(gothic)这个字是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 (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 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 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 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隔,他们便 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对他们而言即意味着野蛮。 哥特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 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Romanesque architecture)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 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特 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06 哥特式建筑
![06 哥特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985d8650cf84b9d528ea7a65.png)
哥特式建筑√特征:1)结构:①中厅十字拱摒弃了罗曼式建筑的半圆形拱券形式;②发展为双圆心尖拱,并做成骨架券的形式,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4角;③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并与飞券和扶壁形成一套完整的受力体系。
2)平面形制:①拉丁十字式,中厅越发狭长、瘦高,增强了向上和向祭坛的动势;②平面十字交叉处屋顶常有尖塔。
3)装饰:中厅有大面积高侧窗,以彩色玻璃画代替了马赛克壁画4)立面:①西立面为建筑主立面,两端一对高大的钟楼夹着中厅的山墙;②横向线脚与券廊强调着建筑的水平联系;③教堂向上的动势极强,雕刻也极其丰富。
√尖十字拱:1)解释:①由古罗马圆形十字拱发展而来;②哥特式教堂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③也称双圆心尖拱,即由两个圆心画出的两道弧线相交组成。
2)优点:①跨度一定时,尖拱可达到更高的高度;②不同跨度的尖拱可以做到相同的高度,十字拱下的平面也不必是正方形,使教堂的室内空间更加完整统一,空间逻辑性增强;③侧推力比半圆形拱小得多,只产生相当其一半的侧推力,大大减轻石墙的负担;尖十字拱的产生,是当时结构技术的一大进步,为哥特式教堂向更高、更大的体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飞扶壁:1)哥特建筑在结构技术上的另一个创举,是传递中厅侧推力的重要构件。
由扶壁和飞券两部分组成一个整体,共同产生向内的推力,来抵消中厅拱顶向外的推力。
2)做法:①在侧廊外墙上按一定距离排列若干粗壮的墙垛,被称为扶壁②在扶壁上再做一道拱券,也称作飞券,飞跃侧廊屋面直抵中厅拱顶的券脚3)意义:①使侧廊拱顶不必负担中厅拱顶的侧推力,大大降低其高度;②使得中厅侧廊外墙可大面积开窗;③为教堂的功能与形式发展扫清了障碍。
骨架券:1)在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四个柱子上做双圆心尖券,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一道尖拱。
以此组成的拱顶承重构件。
主要用于哥特式建筑。
√巴黎圣母院:艺术特色:①早期哥特式教堂代表,位于巴黎市塞纳河的西岱岛上②建筑平面为拉丁十字式,十字横厅极短,是法国哥特式教堂的主要特征③教堂有三座塔楼,正入口立面一对,十字交叉处一座④教堂西立面的构图是法国哥特式教堂中最为简洁的一座,纵向的塔楼与横向的线脚对立面进行了均匀地划分,每一部分都十分匀称⑤教堂内部装饰极为朴素比萨主教堂建筑群:1)主教堂:①拉丁十字式②中庭屋顶为木桁架,侧廊为十字拱③正立面暴露山墙两坡,侧廊为十字拱④以空券廊做装饰,为典型的意大利罗曼风格2)钟塔:①位于主教堂圣坛东南侧②8层,底层只在墙上做浮雕式的连续券,中间6层围着罗曼式的空券廊,顶层以收缩作为结束③梯子藏在厚厚的墙砌体里3)洗礼堂:①位于主教堂前,圆形形制②原本为锥形顶,立面分为3层,上两层围着空券廊,后经过改造,添加了一些哥特式的细部,顶子上套了一个用木构架做的穹顶4)艺术特色:比萨主教堂建筑群的3座建筑物形体各异,对比极强,造成了丰富的变化。
哥特建筑
![哥特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d1781af2f61fb7360b4c65c3.png)
亚眠大教堂——“圣母之门”
6.窗
哥特风格的窗,其几何造型最为 丰富,而且功能性和装饰性兼具。 彩色玻璃窗最多用的颜色为蓝色、
宝石红、紫罗兰色和艳绿色,所构成
的图案有种独特的神秘感,从而令人 产生敬畏的心理。
7.飞扶壁
飞扶壁静力学体系是哥特建筑 中最富科学性的部分。它负责将教 堂本身,尤其是穹窿的重量转移到
兰斯大教堂三段式立面主大门。集中了大量雕塑艺术精品。据统计, 整个建筑外部的人物雕塑有2300多个,其中有众多的天使,故有“天使大 教堂”的美称。
兰斯大教堂内部。其柱头雕塑中至少
有三十余种植物花朵的造型,创造了当时 世界雕塑之最。
◆ 拉昂大教堂
全称“拉昂圣母大教堂”,位于皮卡迪地区的拉昂市,始建于1160年,是 当时法国北部哥特早期风格的经典之作,其最重要的部分是于1200年之后不久 竣工。曾是重要的朝圣中心,有两个主要特点:拥有双塔,整座建筑造在陡峭的 山上。
二、城堡的阳刚之美 ——法国是盛产哥特城堡的大国。 ◆ 卡尔卡松城堡
因先后建筑修建、加固的原因,整体风 格属于混合型:罗马风;罗马风向哥特风过 渡;哥特风。 卡尔卡松城堡城墙长达3公里。外墙筑 有19作塔楼,内墙塔楼计16座。
◆ 科隆大教堂
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于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
哥特大教堂的尖塔是一个大写的中世纪 西方人企图向上攀登、跨进天国大门的 生动建筑符号,它对成千上万不识字的 信徒具有直接的感召力。
苏格与圣丹尼大教堂
苏格(1081—1151),1122年开 始担任圣丹尼修道院院长。 “我们可怜的灵魂(或精神)太弱, 我们只有借助于拓展并丰富我们的感官 知觉的范围和内容才能使我们走近真
※ 外部有许多高耸、垂直的尖塔,人们认为那些高高的尖塔与上帝更 接近。 ※ 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高旷、单纯、统一的空
外建史 哥特建筑资料汇总 最全面
![外建史 哥特建筑资料汇总 最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a2e50bc908a1284ac8504344.png)
12世纪中期,法国圣丹尼男修道院院长苏热决定改造他所在的教堂。
新教堂在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入了尖形拱顶,大型彩绘玻璃窗,高耸的石头拱顶以及飞扶壁。
这种新型结构效果显著,很快就在整个欧洲流行起来,并在之后的300年的西方建筑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就是后来闻名的哥特式建筑。
这位修道院院长酷爱明亮的彩绘玻璃窗,华丽的金属制品和镶有珠宝的圣骨盒等各种类似的物件。
苏热认为醒目的色彩与光恰恰根植于基督教理论。
因此这位修道院院长要求新建的教堂中充满透过彩绘玻璃窗照射进来的彩色阳光。
教堂的玻璃窗很大,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几乎没有什么墙面,教堂也非常高,从地板到天花板,大部分都是玻璃。
哥特式教堂的艺术毕竟以统一占着主导地位。
与内部一样,教堂外表的向上动势也很强:轻灵的垂直线条统治着全身,扶壁,墙体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化越细,越多装饰,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所有的券都是尖的,门上的门花,扶壁的脊,总之所有建筑局部和细节上端都是尖的。
“光照之处,色彩斑斓.”——苏热空间特点:神圣的内部空间气氛的外露建造特点:高度的突破,光线的处理,飞扶壁的出现,使高度成为可能实现的手段:结构上的改造,玻璃花窗,音效(一)结构特点框架式骨架券作拱顶承重构件,其余填充维护部分减薄,使拱顶减轻。
独立的飞扶壁在中厅十字拱的起脚处抵住其侧推力,和骨架券共同组成框架式结构,侧廊拱顶高度降低,使中厅高侧窗加大。
;使用二圆心的尖拱、尖券、侧推力减小,使不同跨度拱可一样高。
结构特点:之。
前靠墙体厚度支撑,而哥特式建筑的侧推力靠飞扶壁,即由靠墙变为靠柱①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其余填充维护部分减薄,材料省了,拱顶大为减轻,侧推力小多了。
②独立的飞扶壁在中厅十字拱的起脚处抵住其侧推力,和骨架券共同组成框架式结构,侧廊拱顶高度降低,使中厅高侧窗加大使中厅可以开很大的侧高窗,而且侧廊外墙也因卸去了荷载而窗子大开,因而结构进一步减轻,材料进一步节省。
哥特式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0433ee0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60.png)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等建筑形式 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 单纯、统一 装饰细部也都用尖券作主题使建筑风格与 结构手法形成有机整体
Excellent handout training template
哥特式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风格
·目录·
介绍 特点 欣赏
·概述·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又译作歌德式建筑 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哥德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 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思潮是崇尚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而哥特式艺术与之回异其趣并贬为半开化和野蛮的样式欧洲又把哥特人当做蛮族来看待所以便把哥特强加给这种艺术了 实际上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最伟大的成就而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总结·
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 虽然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但是哥特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哥德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德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