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概述
企业能力理论,企业知识理论
潜在进入者 新进入者威胁
行业内竞争者 讨价还价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能力 购买商
讨价还价 供应商Βιβλιοθήκη 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替代产品
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一、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
1.规模经济 (1)规模经济的概念(“规模”的含义) (2)成本障碍
几种业务的规模匹配 联合成本 纵向联合经营(产业链角度)
2.产品差异
结构一行为一绩效(SCP)范式 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内的竞争状态,并决定了企业的 行为及其战略,从而最终决定企业的绩效。因此波特 提出的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1)产业结构分 析——五力竞争模型,即产业环境中存在着五种基本 的竞争力量,即新的竞争对手的进入、替代品的威胁、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和行业内 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这五种力量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结 构及其赢利能力。(2)识别、评价和选择适合的竞争 战略:低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 (3)实施选定的战略,取得竞争优势,获得经营业绩。
3.资金要求
4.销售渠道 5.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优势
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往往有各种“战”来描述。
1.有众多或势均力敌的竞争者 2.行业增长速度
行业增长速度快——
竞争激烈程度减缓
行业增长速度慢或停滞—— 竞争激烈程度增加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3. 行业具有高的固定成本或库存成本
知识的胚胎实质是企业获取和识别外部有价值的知识 并吸收的过程,它包括知识的收集和评价两个部分。 知识的孵化是为了使知识价值化,主要是发掘出隐含 的商业价值。孵化的主要方式有独立孵化和合作孵化 两种形式。独立孵化指企业不借助外在帮助,或者合 作在封闭环境即企业内部进行的孵化,采取这种形式 主要是考虑避免知识的外溢;合作孵化指企业与企业、 企业与科研院所等进行合作,联合开发商业化知识, 共担风险共享成果。企业自主投入开发与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之间通过成果转让、购买、委托开发、技术 入股、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使企业更有效地创造、 引进、吸收和推广新的知识和技术,而形成的内部知 识开发创新体系,进而形成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企 业知识创新通常有五种模式,即知识推动的创新,需 求拉动的创新,交叉作用的创新(推拉结合),一体 化的创新,及系统集成和网络式的创新。
企业能力理论
(二)企业能力理论的理论溯源
企业能力理论的思想在很早以前的旧制度经济学家的思想 中就已经包含,在亚当.斯密(1776)《国富论》的第一 部分,分析了劳动分工是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并进而影响 经济成长的。他认为劳动分工能够提高效率的原因在于: 工人重复做类似的工作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工人由一项 工作转向做另一项工作的转换成本大幅度降低,劳动分工 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劳动分工有利于工人寻求以机器代 替手工的有效途径。亚当.斯密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企业 能力理论,只是从企业内部解释了企业的成长过程。可他 的思想已经是企业能力理论的初步形成。 对企业能力理论形成与发展奠定直接基础的是英国著名的 经济学家马歇尔及其追随者潘罗斯和查理德森。
第一个提出“企业能力”概念的经济学家则是理查德森 (1972)。他在《工业组织》一文中,使用“能力”的概念 描述企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他认为企业能力是企业在 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获得 的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技能,是企业内部组织起来 的物质设施和人的能力的集合。企业能力来源于企业对三 个方面的投资:一是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设备的投资; 二是对全国乃至国外的营销、流通网络的投资;三是对管 理的投资。理查德森认为能力反映了企业积累的知识、经 验和技能,企业的具体活动,如生产、营销和研发都是以 能力为基础的。他把这些活动区分为“替代性活动”和 “互补性活动”。他认为替代性活动在企业范围内组织和 协调,而当组织遇到既非替代性又非互补性的活动时,更 好的组织经济活动的方式将是市场。他提出在企业和市场 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制度之间,存在着一直被人们忽视的第 三种组织活动的基本制度形式,即第三种协调机制。理查 德森通过
对美、英、德等国跨国企业的研究,认为决定企业成功的 因素只有一个---管理者通过人力、物力、财力三种投资 造就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能力,即组织能力。 理查德森的企业能力理论可以看成对潘罗斯成长理论研究 的补充,其关于组织经济活动的知识基础论在一定程度上 被看成对科斯交易费用论的补充。 马歇尔、潘罗斯和理查德森的研究,形成了“企业内在成 长论”,为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学基础。
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的涵义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特殊的技能(包括技术的、管理的等)以及相关的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品牌资源、企业文化等)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企业独具的,与他人不同的一种能力。
企业持续竞争的源泉和基础在于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在1990年由两位管理科学家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核心能力和企业能力理论在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研究方面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指导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的产生代表了一种企业发展的观点:企业的发展由自身所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资源决定,企业需要围绕这些资源构建自己的能力体系,以实现自己的竞争优势。
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观点,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
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前线执行能力构成。
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前线执行能力产生于这样一种情形,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会因前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而发生改变。
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的整体资源,它涉及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文化和凝聚力等各方面,是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
核心能力源自学习型团队核心能力积累的关键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修炼中增加企业的专用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等。
湖南有家公司以打造学习型企业为目标,执照“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进行企业再造,积极建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共同参与、全体受益的良好学习机制,推进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公司要求全体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在学习目的上,把创建学习型组织当成企业管理革命的武器,通过创建活动,使企业管理模式从“制度加考核”转变到“学习加激励”上来;在学习态度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学习转变为创造力,变成企业基业常青的有效工具。
在学习方法上,坚持内外结合、工余结合、培训与自觉结合。
企业核心能力
案例:佳能公司的核心能力与产品
核心能力
精密机加工
光学
微电子技术
照相机
□
传真机
□
光学仪器
□
激光打印机
···
□ □
□ □
□ □
□
普雷哈德和哈默认为,佳能公司的十几种很有竞 争力的产品都是凭借该公司的三种核心能力生产的。
第171页,共171页。
公司技术核心能力举例:
公司名称
核心能力
市场/产品/经营
日本本田公司(Honda)
❖ 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当今最为流行的概念。
第171页,共171页。
2.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标准:
一种能力要想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从客 户的角度出发,是有价值并不可替代的;从竞争者 的角度出发,是独特并不可模仿的”。
(1)有价值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具有市场价值、 能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创造或价值附加。
案例 索尼的核心竞争力是微型化,它给用户的利益是随身携 带。
第171页,共171页。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标准:
(5)可转移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可使企业
拥有进入相关市场的潜力,衍生出一系列新 的产品和服务。
案例
宝洁公司在产品开发和营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佳能公司在图像显示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第171页,共171页。
案例:柯达公司的核心能力
❖ 核心能力:柯达将核心能力集中于技术核心能力,称之为 “战略技术”,它们构成竞争优势的来源,在此技术 上柯达的目标是必须保持世界领先。例如,卤化银材 料技术就是柯达的战略技术。卤化银是照相中的关键 物质,是成像过程有效的光敏催化剂。柯达通过开发 新型卤化剂,有效提高了彩照清晰度。
表4-4 竞争能力内容与基本性质判别表
核心能力理论3.0修改版
2.企业的多角化战略应围绕核心能力来进行
• · 多角化战略作为企业寻求快速扩张的一种战略被广为使用,
许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涉足众多行业,但效果不佳。八十年代以 来,企业界又兴起 “回归主业” 的潮流,众多大企业纷纷把与 主业不相关的业务剥离出去,而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寻求发展。 • 这一切迫使人们去思考企业经营的边界在哪里?以及如何决 定企业多角化经营的范围?运用核心能力理论则可以对上述问题 给出一个较为圆满的解释。
业吸引力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决定作用。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同一产业内企业 间的利润差距并不比产业间的利润差距小,在没有吸引力的产业可以发现利润水 平很高的企业,在吸引力很高的产业,也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这些都是波特 战略理论不能很好解释的现象。另外,波特的战略理论还往往诱导企业进入一些 利润很高、但缺乏经验或与自身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角化经营, 这方面不少失败的案例也对该理论提出了疑问。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波特后来又 提出了以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为核心的战略分析模式,但是由于其几乎涉及企业 内部所有方面,反而使主要问题得不到反映,不能很好地把握战略重点,因而其 局限性仍然非常突出 2016/11/3
2016/11/3
企业核心能力例子:
• 职能领域 能力 • 配送 有效地利用后勤物流管理技术 • 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搜集定点采购数据有效果和 有效率地控制存货 企业例子 沃尔玛 沃尔玛
• 市场营销
有效地推广品牌产品
宝洁
生产:产品和产品元件的微型化 尼
索
研发:开发紧密的电梯控制系统
奥的斯电梯
2016/11/3
加里· 哈默尔
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当今商界战略管理的领路人 加里· 哈默尔出生于1954年,他是 Strategos 公司的董事长暨
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摘要:竞争力的概念最初是一个体现生态环境的竞争术语,指在一个生活环境中由于资源的稀缺导致物种之间对资源的竞争。
现在关于竞争的概念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可能一方获利或一方不获利。
哲学上对竞争的理解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而产生的相互竞争和相互协作的关系。
关键词:竞争力;理论;核心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团体能长期得到竞争优势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医疗服务机构进入不同的市场,提高其市场份额,增加其影响力。
核心竞争力包括多个方面的竞争,在多方面竞争中尤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竞争处处体现,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才能使医疗服务机构有竞争力。
现代医疗服务机构主要对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增加硕士博士的比例,增强医疗服务机构的技术优势。
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一是别的医疗服务机构是无法复制的,是医疗服务机构自身发展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是医疗服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用钱买不来的,是长时间积累而来的。
三是核心竞争力是医疗服务机构的文化,它是固定在医疗服务机构的特征中。
四是医疗服务机构核心竞争力不是一个有形的物体可以带走移动,而是一个无形的医疗卫生文化。
二、核心竞争力理论随着,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广泛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关系。
竞争力理论包括了不同的层面,有国家竞争力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企业竞争力理论,产品竞争力理论,医疗卫生竞争力理论。
(一)国外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prahala和hame1990年发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能为产业提供有效的附加值,使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其商业利润。
prahala和hame提出的树形理论,认为多样化的公司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枝是产业,分枝是决策单元,树叶和果实是最终结果,使其茁壮成长的是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使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着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核心竞争力,以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保持自己的长期优势,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概述(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企业核心竞争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企业战略管理的新理念。
它最初由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德.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经过十多年来管理学界的探索和总结,现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运用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之中.许多学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现成企业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普兰哈拉德加里·哈梅尔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
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后指出: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补充的一系统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借助该能力, 能够按照世界一流水平实施一到多项核心流程.吴敬琏说:核心能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的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战略和外部交易战略的结果。
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市场的整合力就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一种使产品不断升值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两种整合来实现,一种是企业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整合,一种是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整合。
对于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国内外学者说法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点是有共识的,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具备以下特征:价值性特征: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它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是企业利润的最重要的来源。
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潘罗斯的企业内
• 企业成长过程依赖于企业内部 的生产资源和管理体系……
部成长理论
.
企业资源基础论
• 企业资源是企业赖以形成和运作的基础,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 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将企业视为资源的有 机体;
.
企业资源?
消费者 资源
客户、市 场份额
供应链 资源
供应商、 原材料或 服务
知识信息 组织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细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化
企业资源基础论
亚当·斯密的 马歇尔的 劳动分工理论 职能分工理论
潘罗斯的 内在成长论
.
斯密的 劳动分工理论
• 工人的劳动分工,由此而积累 经验、技能和知识……,也是 一种企业能力的逐步形成过程。
马歇尔的
• 企业内部职能的专业化分工, 主要体现为企业生产和协调能
企业内部分工论 力……
.
核心能力的标准
• 作为组织内嵌知识和技能的核心能力,应 具有三个标准:
1. 应该能提供进入许多产品市场的可能性,具 有范围经济效应;
2. 对终端产品的顾客提供可感知的使用价值; 3. 应该让竞争者难以模仿。
.
核心能力的测度
方法
具体测度
文字描述 对问题“我们是谁?我们擅长于什么?”的回答……
网络图
组件-架构 分别设计组件能力和架构能力指标,通过相关数据和面
法
谈对这些指标评分……
.
基于核心能力的战略架构
• 战略架构:是企业未来的路线图,它指明 了企业需要培养哪些核心能力以及核心能 力是有哪些相关内容组成的;
• 如何积累、保持和运用核心能力是企业追 求的长期性、根本性的战略;所有的职能 战略(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等) 都是基于核心能力的;
核心能力理论对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的借鉴
核心能力理论对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的借鉴摘要:在人力资本激烈竞争的市场下,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很难引进到现今的人力资本,从投入一产出的角度考虑内部开发人力资本也很不现实。
从核心能力理论出发,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特殊人力资本,才能使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特殊人力资本;经营理念;企业发展一、核心能力理论的发展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源于传统的企业能力理论。
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企业分工理论,而20世纪20年代马歇尔的企业内部成长论可以说是该理论的雏形,企业内部成长论指出。
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存在着“差异分工”。
这种分工与其各自的知识与技能相关,这种知识与技能就可以看作是企业的能力。
其后门人艾迪斯,潘罗斯(Edith Penrose)于1959年发表了《企业成长论》,在这本书中她进一步研究企业成长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内在成长理论的思想,核心能力理论兴起于对波特产业结构分析理论的不满以及企业重组和再造的挫折。
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理论说明产业吸引力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决定作用,但是,事实证明吸引力很高的产业也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而且诱使企业进行无关联的多角化经营,其局限性非常突出。
20世纪80年代。
日本的一些企业在很多产业上都超过了美国企业,美国的很多大企业纷纷进行重组和流程再造以谋求提高竞争力,但是效果不明显。
如何重建企业的竞争战略,使企业不仅在现有产业内领先,而且能够在未来产业继续领先,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经济学对企业理论的探讨也在不断发展,以科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为主流的现代企业理论将最小分析单元扩展到企业中的个人,较好地解释了企业及个人在经济中的相互作用。
因此,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是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核心能力理论的特征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在企业资源积累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企业特有的能力,是企业的最重要的战略资产。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大全
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及内涵
万方数据对企业内部因素的研究,再加上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日益关注,企业能力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应运而起,最终成为了第四代战略管理理论。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基本内涵1.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两个核心问题一种理论的发展,大都是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问题逐渐扩展后建立起来的。
正如经济学理论把解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问题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一样,核心竞争力理论也有属于自己的核心问题。
纵观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各种表述,可以发现贯穿这一理论的两个核心问题:(1)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是如何产生的?(2)如何创造并发展这种持续竞争优势?2.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基本概念企业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菲利普·萨尔尼科(Philipselznic)1957年的论述中,他认为:能够使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就是企业的能力或特殊能力[4j。
以潘罗斯和沃纳菲尔特(BingerWernerfelt)为代表的“企业资源基础论”则认为能力就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把企业看作是一个资源的集合体,每种资源有多种不同的用途,企业特有的资源则形成了企业的特殊能力。
同时,他们还认为,企业的资源(能力)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一种不确定的、难以预测的、其他企业难以仿制的,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连企业自身都不能复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5J。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开创者潘汉尔德和哈默在1990年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中,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
”并指出,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L6J。
为了与已有的企业能力的概念相区分,潘汉尔德和哈默进一步提出了判断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标准:(1)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市场所认可,即能够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市场的机会;(2)核心竞争力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7期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3)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得以持续。
基于扎根理论的一流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基于扎根理论的一流企业核心能力分析•扎根理论概述•企业核心能力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核心能力分析框架•企业核心能力案例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策略目•研究展望与局限性•参考文献录CHAPTER扎根理论概述扎根理论的概念扎根理论强调从实际资料中提炼出理论,而非事先假设理论。
它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理论的方法,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相对立。
扎根理论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企业管理、社会学、心理学等。
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其核心是通过系统化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构建出具有解释力的理论。
该理论是由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于1967年提出的。
扎根理论的发展历程扎根理论的应用范围CHAPTER企业核心能力分析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核心能力定义核心能力体现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核心能力内涵核心能力外延企业核心能力应当能够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满足市场需求,为企业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价值性企业核心能力应当具有独特性,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复制。
独特性企业核心能力应当能够支持企业拓展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
延展性企业核心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核心能力。
动态性企业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高效管理品牌建设渠道建设企业通过高效的管理模式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
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企业通过建立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CHAPTER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核心能力分析框架扎根理论在核心能力分析中的应用扎根理论方法应用范围研究步骤基于扎根理论的核心能力分析框架构建构建原则基于扎根理论的核心能力分析框架需要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框架能够全面涵盖企业的各个层面和维度,如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可操作性原则强调框架的可实施性和实用性,方便研究者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可验证性原则则要求框架能够经受住实际应用的检验和验证。
企业的核心能力—普拉哈拉德(季峰)
在很多公司,狭隘的战略事业部观点意味着高层管 理人员只能看到全球竞争的一个层面,那就是争取 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今天就放到货架上。这种扭曲 的认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产品的开发投入严重不足 资源受到禁锢 创新受到限制
24
主要内容
战略架构的制定
战略架构可以激励组织不断从联盟关系中学习新的 知识和技能,并且帮助组织确定内部开发的重点, 因此公司为获得未来市场领先地位所需要的投资就 可以大幅节省 战略架构为产品和市场的多元化提供了理由 战略架构必须把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清清楚楚地摆 在整个组织的面前
研究背景
迈克尔波特的产业分析理论,在微观上指导企 业的具体活动显得比较乏力 80年代后期以来,一批企业理论和企业战略研 究人员提出必须重新认识和分析企业 他们把研究的视角投向了企业拥有的特殊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
7
研究背景
80 年代后期以来,企业核心能力研究开始受到许多学 者和政策机构的重视。进入90 年代之后,关于企业竞 争力的研究真正开始逐渐转移到企业核心能力领域, 因为从长远考察,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以“比竞争对 手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发展自身的能力,来 源于能够生产大量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核心能力 最早明确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并给予定义的是普拉 哈拉德和哈默尔。此后,这一思想为理论界和实践界 所认同
26
主要内容
战略架构的制定
创建一个战略架构可迫使组织确定和发展跨事业部的技术联 系和生产联系,这些联系将为组织提供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 正是由于资源分配的一致性和与之相应的管理体系的建立, 战略架构才变得具有活力,并且能创造出良好的管理文化、 团队合作精神、变革能力,形成资源共享、专有技能受保护 和长远思考的氛围等。这也就是为什么特定的战略架构不可 能轻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原因。战略架构同样也是公司与客 户、与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沟通的工具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核心能力的持续改进
投资研发
不断投入资金进行研发,以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 势,确保核心能力不被削弱。
学习与知识管理
构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分享知识 ,提升整体能力,进一步强化核心能力。
战略合作与联盟
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或组成联盟,共同 开发和强化核心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核心能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保持竞争优势
01
通过不断强化和扩展核心能力,确保企业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
势,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创新驱动发展
02
以核心能力为依托,不断推动技术和产品创新,为企业发展注
入新的活力。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03
确保核心能力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使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
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核心能力评估方法
资源基础评估法
评估公司所拥有的独特资源,如 技术、专利、品牌等,以判断其 是否具备形成核心能力的潜力。
价值链分析法
通过分析企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 节,找出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 优势环节,从而确定企业的核心
能力。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比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 的表现,发现企业在行业中的相 对优势,进而识别其核心能力。
建立学习型组织
鼓励员工自我学习和成长,将 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让学习
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
有效管理知识资产
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知识 资源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 促进知识共享和传承。
激励创新
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尝试,容忍失败 ,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
优化资源配置与拓展合作网络
精准投资:集中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 效益的领域,避免资源分散和浪费。
周三多管理学-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周三多管理学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到达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二、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创新贯穿于各个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三、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⑴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⑵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
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⑶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如果信息不用于决策,就会丧失其应有的价值。
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
四、管理者的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Katz,1974〕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⑴技术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⑵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⑶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五、中国管理思想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⑴《孙子兵法》⑵《周礼》⑶“田忌赛马”的智慧六、外国管理思想〔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进和机器的发明〔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⑴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⑵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⑶进行工作研究,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的支付方法⑷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来管理医疗费制度等福利制度〔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别离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四〕欧文的人事管理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五〕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对报酬制度的研究〔六〕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采取收益分享制度才能克服由利润分享制度带来的不公平收益分享,实质上是按某一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收益〔七〕哈尔西的资金方案指出了当时普遍使用的三种报酬制度的弊端,提出了按每个工人来设计的奖金方案。
浅析如何提升微型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析如何提升微型企业核心竞争力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中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一般逐渐发展起来。
市场竞争加剧使得部分企业逐渐走向衰落,部分企业经过洗礼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那些能够长期存活下去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企业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企业成功的各种原因如卓越的领导及管理、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企业文化、高效率的团队以及创新精神等等,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企业始终具备独特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稳定发展的基石。
众所周知任何大型的企业都是从微型企业的阶段发展而来,因此加强微型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及微型企业概述(一)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核心能力又称核心竞争力,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以来,首次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指明了一条成功新路。
文章的主要观点“企业核心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被广泛传播,由此中外企业家开始重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提高和应用。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成为经济学界、管理学界以及企业界的重要研究领域。
核心能力就是那些能够为企业带来比较优势进而能形成竞争优势的能力或资源。
尽管对核心能力的定义莫衷一是,作为核心能力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价值性。
即核心能力可以为顾客提供“消费者剩余”的同时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
②难以模仿性。
即企业的核心能力不应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通过努力就能建立,否则企业很难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③独特性。
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的差异性主要来源于独特的核心能力,这些独特性成为了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障碍。
④难以替代性。
即企业的核心能力不能被其他资源或能力所替代,尤其是以技术取得竞争优势的企业更应该警醒被新技术所取代。
⑤可延展性。
即企业的核心能力犹如企业的能力“源泉”,可以为最终消费者源源不断的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核心能力.ppt
知识。
潘罗斯的理论主要是基于内部化进程之上的。新知识的积累是通 过把关联的和正式的知识转化为程序化的富有针对性的意会的知 识。
潘罗斯理论说明,知识积累主要是企业内部化的结果,这一过程 体现了企业稀缺的决策能力资源。
(二)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 争优势的源泉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认为,积累、保持和 运用核心能力开拓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 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核心能力的不 同造成了企业间的效率差异,这种效率 差异又使不同的企业产生不同的收益。
1. 核心能力作为企业竞争优势基础的一般逻辑
核心能力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核心能力应当是有价值的。 第二,核心能力具备独特性。 第三,核心能力具有不可仿制性。 第四,核心能力具有难以替代性。
二、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体系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主要形成两大理论体系:
(一)
企业资源基础论
以潘罗斯为代表的“企业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是一个资源的 集合体,每种资源有多种不同的用途,成功的业绩依靠获得具 有生产租金潜在价值的资源。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强调资源的 重要性,并试图将企业内部分析和外部产业竞争环境分析结合
为此,马歇尔建议应当把源于企业的 “内部”经济问题和源于企业间相互作用 的“外部”经济区别开来。“我们可以把 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之扩大而发生的 经济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有赖于这个工业的一般发达的经 济;
第二是有赖于从事这个工业的个别企业的 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我们可称 前者为外部经济,后者为内部经济”。
企业核心能力与事业领域之间的关系如图1:
事业领域
企业核心能力
第三讲核心能力理论简介
24
核心能力构建(核心能力竞争四层次)
第一层次的竞争是在竞争中取得构成核心能力 的技术和技能,这方面涉及到科学技术、人才、 知识产权和联盟等。
第二层次的竞争是要求公司在已有能力的基础 上通过迅速整合形成新的核心能力,从而领先 一步。
第三个层次的竞争则是扩大企业的核心产品在 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形成市场优势。
若改进对现有能 为参与未来最令 力的利用,可以 人振奋的市场 增进市场地位的 应培养哪些核 机会有哪些? 心能力
现有市场
新市场
市场
图6.4公司核心能力的 构建
18.08.2023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
16
Marshall的贡献
Marshall区分了企业内部的差异和企业 间专业化分工
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分别得到了 Penrose 和Richardson的深入研究
School of Economics &
18.08.2023
分工带来效率的原因(Adam Smith)
工人重复做简单工序有利于提高效率;
工人由一项工作转向做另一项工作的转换成本大幅 度降低;
一个工人专门从事一项简单的工作有利于工人寻求 以机器代替手工的有效途径。
School of Economics &
18.08.2023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
14
2.企业能力理论的两个研究流派
企业内在成长理论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如何产生?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产业竞争经济理 论)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如何维持?
School of Economics &
18.08.20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概述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起源于传统的企业能力理论。
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早亚当·斯密的企业分工理论,而20世纪20年代马歇尔的企业内部成长论可以说是该理论的雏形,企业内部成长论指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存在着“差异分工”,这种分工与其各自的知识与技能相关,这种知识与技能就可以看作是企业的能力。
1、产业结构分析 ——“五力竞争模型,即产业环境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新的竞争对手的进入、替代品的威胁、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和行业内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这五种力量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结构及其赢利能力。
2、识别、评价和选择适合的基本竞争战略:低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
3、实施选定的战略,取得竞争优势,获得经营业绩。
但是,波特的理论仍然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侧重点是产业的特性、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内外相关企业的相互关系和力量对比,对企业内部重视不够,不能突破把企业视为“黑箱”的局限。
这对企业短期战略是适用,对中长期战略则明显存在缺陷。
企业中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自身构建、培育和拥有的特殊资源和能力,这已是当今各国战略管理专家学者的共识。
同时经济学对企业理论的探讨也不但在发展,以科斯为代表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为主流的现代企业理论将最小分析单元扩展到企业中的个人,较好地解释了企业及个人在经济中的相互作用。
因此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是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正是其理论来源的交叉性和多样性,各学者研究的角度也千差万别。
因此这一理论还不成体系,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必将会对企业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能力理论可以分为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两大理论派别,它们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
资源基础学派的主要观点
该学派认为,企业内部资源同外部资源相比,对获取竞争优势更
具有重要意义。
在企业内部,依赖于企业的异质性的、非常难以模仿的、效率高的专有资源:并且企业有不断产生这种资源的内在动力,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不断的形成、利用这些专有的优势资源。
企业在实施企业战略的时候,首先是确定公司的独特专有资源;而后,确定在何种市场上可使这些资源获得最优效益;最后,确认实施的方法,进入该领域或是出售这些专有资源给该领域的相关企业。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沃纳非尔特、里普曼、罗曼尔特、巴尼、柯林斯、福克纳和皮特瑞夫等人。
能力学派的主要观点
该学派认为能力是企业拥有的关键技能和隐性知识,是企业拥有的一种智力资本,它是企业决策和创新的源泉。
企业是一个能力体系或能力的集合。
能力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和边界,也决定了企业多元化战略和跨国经营战略的广度和深度。
核心能力来自于组织内的集体学习。
来自于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来自于组织成员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参与。
现代市场竞争与其说是基于产品的竞争,不如说是基于核心能力的竞争。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兰格路斯、福斯、哈默和贺尼。
企业能力理论的提出为战略管理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是对波特的产业竞争战略理论的超越。
在解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源泉方面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也超脱了企业所在行业的局限。
企业能力理论把注意力从关注企业外在的产业机会和市场吸引力,转向了企业内在的自身资源与能力,该理论强调了企业内部因素的差异性,尤其是企业核心能力对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影响,明确了对企业能力的分析在企业战略制订过程中的重要性。
企业能力理论为企业多元化提供了新解释。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使得其各种表面上不相关的业务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为理解企业多元化的相关性提供了新视角。
企业能力理论虽然是战略管理理论的重要进展.也存在着许多理论上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能力理论尚未形成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对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观点众多,由于研究思路的不同至今尚无统一的理论分析范式; 2、企业能力理论的应用性不强,对企业核心能力如何识别、评价、保持、积累和更新等方面都没有给出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方法,该理论目前还过多停留于核心能力的性质和特征方面的研究; 3、企业能力理论非常强调技术、资
源、知识等客观显现因素的作用,对作为主观性的人的因素涉及较少; 4、能力理论强调企业立足内部能力积累和运用的同时。
对企业在外部环境的适应上的分析有些单一。
开放分类: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相关词条:
什么是相关词条我来完善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