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
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
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观的内容。
公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
人类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效率问题,人作为智慧动物,其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的人投入少,但实现的目的多,即我们所说的事半功倍,而有的人投入很大,但实现的目的少,或者实现不了其目标,即我们所说的事倍功半,前者是高效率,后者是低效率。
所以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人认为是对立的,有人认为是一致的,我个人认为从大的趋势来讲,总的说来,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公平促进效率,不公平导致低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制度、政策公平促进效率。
政策、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效率。
政策制度的公平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最典型的莫过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对生产效率的促进。
政策的公平合理促进效率的提高,反之,政策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则导致低效率。
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
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
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
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问题及重要性2000年9月偶然去看看学生现在读的政治经济学,想了解其中有什么新内容。
让我惊讶地发现,其中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把它列为政治原则。
(《政治经济学原理》,主编:李茂文,彭迈)。
这观点太大胆,令我震惊。
细读该书,却没有见到有关“效率优先”的论证,它只是主编武断地将它作为了经济学的一个原则。
再问学生:“老师怎样讲?”“老师讲:‘过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没有搞清,现在搞清了──效率优先。
效率上去了,生产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普遍提高,就自然有了公平。
因此效率优先。
’”公平与效率是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极重要的问题。
弄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弄清如何怎样发展经济,治理经济;弄清如何怎样使社会长治久安,使人民幸福生活的大问题。
因此弄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问题。
认识错误将会误国害民。
然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复杂深奥,难以论证。
所以它是经济学一直无法实证,论证不清的一个问题。
为此本人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感觉有所心得,现拿出来与理论爱好者共同求证其关系。
二、问题的难点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经济学界观点多种多样,一种观点: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
公平多,效率就差;效率高,公平就差。
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平与效率并不总是对立与矛盾。
认为公平与效率是矛盾的观念,大概起源于古典经济学者。
在当今中国,许多人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矛盾的。
其思想过程与依据其一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实践过程中,实行个人收入差别较小的平均分配,形成生产效率降低,经济短缺的事实。
另外的人反驳这种观点,认为平均分配是不公平,是假公平,是由于不公平、假公平造成了效率低。
认为造成社会生产效率低的都是假公平。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个难点与关键,是认识“公平”,弄清什么是“公平”。
这个问题论证的第二个难点,也是经济学的难点,是人们对实事的认识不一致。
人的利益差别形成立场观念差别,形成人们对事实解说不一致,对事实不认同。
城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城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城乡公平与效率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存在一定矛盾的关系。
一、相互依存1. 效率为公平提供物质基础- 在城乡发展中,效率体现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上。
例如,城市中高效的工业生产和服务业运营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当城市的工业部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规模经济和利润增长后,就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向农村地区转移。
这种资源的转移可以用于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从而促进城乡公平。
- 农村地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如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能够增加农民收入。
当农民收入提高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会缩小,这也是一种公平的体现。
2. 公平是效率的保障- 城乡公平的实现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如果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公平,农村居民能够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质量的教育和医疗资源,那么农村人口的素质就能够得到提高。
- 从就业角度看,公平的就业环境能够让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参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这将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而且,公平的社会环境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为城乡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
二、相互促进1. 公平促进效率提升- 当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公平,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会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例如,良好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农村的农产品运输和销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业生产和销售的效率。
- 在教育公平的情况下,农村地区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这些人才既可以回到农村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如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也可以在城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整体上提升城乡经济发展的效率。
2. 效率提升推动公平发展- 随着城市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对农村资源的需求,如对农村土地、劳动力和农产品的需求。
2020届高三高考政治考点精析,考点10效率与公平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关系①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基础,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矛盾性:二者概念不同,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2)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①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二)重视社会公平的依据(1)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4)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也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
(5)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特别提示: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相对平等不是绝对平等。
它允许差别存在,否认差别的绝对平等会陷入平均主义,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3)平均主义抹杀了一切劳动差别和分配差别,要求绝对平均,实际违背了公平原则,压抑劳动者的创造性。
所以,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三)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生产决定分配,要实现分配公平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社会福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社会福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社会福利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促进公民福祉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然而,这个制度在追求公平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效率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福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公平与效率的定义与关系公平是指在分配资源和福利时,没有任何歧视或偏袒,让每个人都获得相等的机会和待遇。
效率则是指能够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公平和效率并不完全矛盾,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一定的互换关系。
某些追求公平的政策可能会降低效率,而一些追求效率的政策可能会导致不公平。
二、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与平衡1. 公平导致效率下降的问题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一些政策可能会追求公平,但却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高税收和严格的福利资格限制可能会减少企业的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过分追求公平而忽视效率,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制度的公共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不均衡。
2. 效率导致公平问题的出现过分追求效率可能会导致一些弱势群体的利益被忽视和压缩。
例如,在医疗保险领域,私人保险公司追求效率可能会拒绝为某些高风险群体提供保险,使得这些人无法享受到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
过分追求效率也可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平等问题加剧。
3. 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策略为了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冲突,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平衡的策略。
首先,制定普惠、公平且透明的社会福利政策,确保资源尽可能地合理分配。
其次,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通过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提升福利服务的效率水平。
此外,应建立多层次的福利保障体系,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赢。
三、国际经验与启示在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社会福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一些北欧国家通过高税收和完善的福利制度实现了相对较高的公平水平,但也面临效率下降和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
相比之下,一些亚洲国家则注重经济发展和创新,以提高效率,但也需要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
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关键词:政府、公平、效率、经济活动、选择(一)公平,是各国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
是人们从既定的概念出发对某种现象的评价。
亦指一种被认为是应有的社会状况。
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权利义务、作用和地位、行为和报应之间的某种适应关系。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为追求公平目标,应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为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即机会均等。
(2)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使劳动的收入与所提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相对应,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成员心理承受能力之内。
(二)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
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
一是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两者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呈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中,政府在两者之间的选择,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尽管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2、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公平与效率两者之间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政府经济决策有较大回旋余地,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政策组合。
第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
这是一种理想的政策组合,政府各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其他宏观经济管理,既能有效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又不以效率损失为代价,兼顾公平与效率两方面的目标。
或者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形成某种折中选择,力求达到两者的均衡。
第二、即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是有关经济活动的规则、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它是调节社会关系和财富分配关系的一种规范,它不只是一种主观观念,而是具有客观的内容,它受制于一个国家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具有相对性、历史性和客观性。
何谓效率?效率概念的基本含义,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
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
它们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效率是公平的基础。
从历史上看,只有效率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产生了剩余物品之后,才出现公平问题。
在效率低下、还没有产生剩余物品时,空谈公平就失去了意义。
而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只有物质财富更加丰富时,公平才会增长,越是在不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就越不公平。
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全社会也才能达到最大的公平。
也就是说,效率使公平建立在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上,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
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
其二,公平促进效率。
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对经济效率有重大影响,分配公平合理能够使各个阶层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能够促使社会稳定发展,从而全面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
相反,严重的分配不公,无论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还是收入差距过大乃至产生两极分化,都会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发生社会动荡,影响效率。
它们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二者之间也存在此长彼消的一面。
一方面,公平对效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效率开始提高了,旧的公平观仍居于主导地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公平,要以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而为了促进效率,又要以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
公平和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统一的,但并不是没有任何矛盾,而这些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问题及重要性2000年9月偶然去看看学生现在读的政治经济学,想知道其中有什么新内容。
让我惊奇地发现,其中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把它列为政治原则。
(《政治经济学原理》,主编:李茂文,彭迈)。
这观点太大胆,令我震动。
细读该书,却没有见到有关“效率优先”的论证,它只是主编武断地将它作为了经济学的一个原则。
再问学生:“老师怎样讲?”“老师讲:‘过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没有搞清,现在搞清了──效率优先。
效率上去了,生产进展了,物质丰富了,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普遍提高,就自然有了公平。
因此效率优先。
’”公平与效率是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碰到的极重要的问题。
弄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弄清如何怎样进展经济,治理经济;弄清如何怎样使社会长治久安,使人民幸福生活的大问题。
因此弄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问题。
熟悉错误将会误国害民。
然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复杂深奥,难以论证。
所以它是经济学一直无法实证,论证不清的一个问题。
为此本人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感觉有所心得,现拿出来与理论爱好者共同求证其关系。
二、问题的难点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经济学界观点多种多样,一种观点: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
公平多,效率就差;效率高,公平就差。
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平与效率并不总是对立和矛盾。
认为公平与效率是矛盾的观念,大概起源于古典经济学者。
在当今中国,很多人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矛盾的。
其思想过程和依据其一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探究实践过程中,实行个人收入差别较小的平均分配,形成生产效率降低,经济短缺的事实。
别的的人辩驳这种观点,认为平均分配是不公平,是假公平,是由于不公平、假公平造成了效率低。
认为造成社会生产效率低的都是假公平。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个难点和要害,是熟悉“公平”,弄清什么是“公平”。
这个问题论证的第二个难点,也是经济学的难点,是人们对实事的熟悉不同意。
人的利益差别形成立场观念差别,形成人们对事实解说不同意,对事实不认同。
公共经济学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共经济学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共经济学是关注公共事务和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分支,其中包括了如何平衡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公平和效率是经济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两者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一方面,个体希望获取尽可能高的效益和利润,而另一方面,社会又希望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消除贫富差距,这就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既确保市场有效率的运转,又兼顾社会的公平需求。
在公共经济学中,公平被定义为资源的公正分配和社会正义的实现。
资源的公正分配涉及到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包括财富、教育、就业机会、医疗卫生等方面;社会正义的实现则更加注重的是社会平等和权利保障的问题。
在政策制定和实践中,公平往往是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措施保证资源分配更加平等,同时保证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而效率则是指市场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即在不影响公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的有效流通和高效使用。
例如,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源将会流向效益最高的产业,因此经济的整体产出和效益得到充分提升,市场在分配资源方面更比其他方法更加灵活和高效。
虽然公平和效率在理论上有可能同时实现,但实践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
例如,在保证资源平等分配方面可能需要牺牲部分的效率,而在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可能又需要牺牲部分的公平。
对于政府来说,应该通过制定恰当的政策和调节手段来寻找一个平衡点,既确保资源和权利公平分配,又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和流动作用。
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包括税收政策、福利政策、公共投资等。
例如,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增加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从而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在此过程中,政府应该适当降低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以保证社会最弱势的群体也能够获得一个公平的生存环境。
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就业等领域的投资,让更多弱势人群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以实现公平的分配和社会的平等和谐。
总之,公共经济学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密不可分,在考虑经济政策制定时,应该尽量寻找平衡点。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1. 简介公平和效率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然而,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关系。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是在经济资源分配中广泛存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2. 公平和效率的定义公平是指在资源分配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公平地得到应得的资源和机会,不受歧视和偏见的影响,而效率则是指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使企业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润。
在现代经济中,公平和效率是相互关联的,但有时候这两者之间却存在着矛盾。
3.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矛盾来自于各种因素,其中包括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的环境,其中资源是按照供求关系的变化分配的。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被最有效地分配给那些最能利用它们的个人和企业。
然而,市场经济并不总是完美的,往往存在一些失灵现象。
有些人可能拥有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而另一些人则没有足够的机会去创造财富和资源。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公平和效率之间必然会存在矛盾。
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也是影响公平和效率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和监管等方式来控制市场,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然而,在政府介入市场的情况下,往往也会发生一些问题。
政府的不当干涉可能会引发资源分配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和不公平。
4. 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尽管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矛盾,但仍然有可能可以平衡这两者。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可能的方法。
4.1 制定更好的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更好的政策来实现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
政策必须要能够对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可以从中获利的人必须是整个社会。
4.2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市场资源植入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这样,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努力工作。
4.3 培养更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一旦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下,他们会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其他人。
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呢
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呢?1、效率优先原则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是效率优先。
因为公平与效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所以,实行效率优先原则就意味着是公平的,合理的所谓效率优先原则就是指分配制度、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必须把效率作为优先考虑的价值目标。
效率优先原则意味着人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生产力的发展为目标,这样,效率提高了,生产上去了,社会财富增多了,人们享有的社会公平就更多了,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一切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由于效率属于现实生产力范畴,而公平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范畴,因而从效率与公平在社会发展因素的序列中的一般关系来看,效率优先是必然的,兼顾公平是必要的,因而是合理的。
人类社会进步的因素中,生产力的作用是巨大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的越来越充分。
宏观地看,生产效率越低下,社会公平实现的就越不充分,人们就越缺少自由、民主、公平;反之,生产效率越高,社会财富越丰富,在社会物质文明增强的基础上构建的人类社会秩序就越完善,人们所享有的自由、民主、公平就越充分,能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也就越多。
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就越多,产生的效率就越大,所以,在二者的关系中要以效率为先,兼顾公平。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是必然的。
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目的实现共同富裕,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通过效率的提高,只有生产发展了,效率提高了,才能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达到真正的公平。
所以,把效率优先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率,这是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而且,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是公平能够实现的物质基础,只有社会物质丰富,才能增进社会公平,如果效率低下,物质财富严重缺乏,怎样才能实现真正公平呢?我们曾经过分重视公平而忽视了效率,误以为公平就是分配领域的平均主义,因而在分配上实行了公平的平均,这种公平的薪酬体系造成了什么后果呢?那就是妨碍了效率,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生活在困窘的状态中。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
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促进效率。
公平对效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公平,要以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
从管理学角度来讲,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各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
效率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
公共部门的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生产效率,它指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二是配置效率它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
正确处理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以间接税方式和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还要求政府通过税种、税率和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的调整,协调好政府、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关系。目前,我国间接税比重高达70%以上。由于间接税会直接进入市场价格,间接税比重高不仅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会通过税收转嫁,加重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此外,我国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过低,一些企业高管人员薪酬福利侵蚀企业利润;还存在少数人无偿或低价占有、使用公共资源等问题。因此,深化初次分配领域改革,应在保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逐步降低间接税比重,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税负;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改革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分配制度,严格征收资源占用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和公共资源的收益分配机制。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两者又是一对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要想兼顾效率与公平,首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公平与效率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观的内容.公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人类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效率问题,人作为智慧动物,其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的人投入少,但实现的目的多,即我们所说的事半功倍,而有的人投入很大,但实现的目的少,或者实现不了其目标,即我们所说的事倍功半,前者是高效率,后者是低效率.所以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人认为是对立的,有人认为是一致的,我个人认为从大的趋势来讲,总的说来,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公平促进效率,不公平导致低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制度、政策公平促进效率.政策、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效率.政策制度的公平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最典型的莫过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对生产效率的促进.政策的公平合理促进效率的提高,反之,政策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则导致低效率.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有效率的社会,其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应该是合理的、公正的;同样,一个公正的社会,其资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社会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效率与公平没有能够很好地协调起来,相反,矛盾突出.追求公平,效率就打折扣;追求效率,公平便有失公允.其结果,必将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因此,强调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显得非常重要.“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同一切剥削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的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服务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注重经济效率,又要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坚决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因此,任何只顾公平而忽视效率和只顾效率而损害公平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只有做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和协调,在全社会树立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坚持公平的原则,保障人们利益和分配的合理化,使每个社会成员既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注重效率、维护公平”,既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公平,亦即公正、平等.当年搞计划经济,一切围绕“计划”转.表面上看,计划最具“公平”特性.所以,计划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平均主义、平分秋色,就是“均贫富”,就是“你有我有全都有”.那时的公平,是具有普遍、普及、普惠意义的.这看似公平,但实际上是一种伤害了不少人积极性的“公平”,是一种“大锅饭”式的“公平”. 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比过去活了,环境比过去宽松了,人的潜能、智能、积极性比过去高了.那种貌似“公平”的公平在这种体制中站不住脚了,那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所谓“公平”,受到了以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为内涵的按绩效论公平的新式公平的挑战.实施这种公平的初始,不免让人觉得有些陌生,有些不适应.因为能力强者与能力弱者、勤奋努力者与不思进取者所获得的回报拉开了距离.昔日的所谓“公平”日趋没落,尽管有人心存疑虑,但却不得不面对这一无法逆转的趋势.传统的公平受到了现代公平的挑战,懒散的公平受到了竞争公平的挑战,且后者“力大无比”,最终战胜了前者.因为,公平与效率挂上了钩,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相辅相成,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得益彰,此时的公平更具时代性、知识性、竞争性、世界性.而这种市场公平,虽然也有其负面作用,弄得不好,将导致两极分化,但只要利用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进行合理宏观调控,扬其有利因素,克服其负面影响,就能利用其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铺平道路.应当看到,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核心是解决发展生产力过程中的竞争和效率问题.由于市场是自由的、开放的,它本身不考虑社会公平问题.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来弥补这个“真空”?各级党委和政府理应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保护市场竞争中弱者利益的责任.。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公平和效率的大体内涵如何看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这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课题,这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收入分派和社会进展问题,关系到国家的进展和稳固。
要想清楚二者的关系,必需先明白公平和效率的含义。
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那么、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进展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以为,公平是历史的、相对的,不存在永久的公平。
公平是社会历史进展的产物,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
依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它受制于一个国家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具有相对性、历史性和客观性。
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的明白得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观的内容。
公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我以为公平应该是平均主义,在我国应要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机遇公平,地位平等;二是多劳多得,付出与收成公平。
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
从一样意义上来讲,投入或本钱确实是利用必然的技术生产必然产品所需要的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又包括人力资源;既包括无形资源,又包括有形资源。
产出或收益指的是人们利用必然的技术、投入必然的资源生产出来的能够知足人们需要的或具有必然利用价值的物品或效劳,既包括有形的物品,又包括无形的效劳。
人类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效率问题,因此效率确实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若是比值大,效率就高,也确实是效率与产出或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本钱或投入成反比例,也确实是说,若是想提高效率,必需降低本钱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
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人以为是对立的,有人以为是一致的,我个人以为从大的趋势来讲,总的说来,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公平增进效率,不公平致使低效率,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我国坚持的政策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那么。
效率和公平是我国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题目: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院系:专业:班级:XXX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零一二年五月公平与效率的关系XXX摘要: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然已经达到了一定可观的程度,但要保持这种一定程度上的可观,就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发展效率;在我国社会模式的前提下,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已然成为了首要任务,否则,即便经济发展再可观,若不遵守既定的分配原则,也只是会偏离了我们的最初理想和愿望。
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好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合理分配的正确关系也就成了一个不小的问题,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关键词:公平与效率;相辅相成;良性循环发展一、公平与效率的概念要想能够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能够弄清楚二者的概念,然后理清楚二者之间的联系与不同,继而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各种关系,以使达到二者利益的统一。
1、所谓公平,即公正、不偏不倚。
一般是指所有的参与者的各项属性平均。
公为公正、合理,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平指平等、平均。
人们都知道公平二字,但不知道什么是公平,公平其实就是交易的粉饰。
什么是交易,两个需要的交换方式就是交易。
什么是需要,本能利益的需求就是需要。
[1]公平一般是在理想状态实现的,没有绝对的公平。
现代社会和道德提倡公平,公平也是各项竞技活动开展的基础。
但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公平一般靠法律和协约保证,由活动的发起人制定,参与者遵守。
2、所谓效率,即工作效率,一般指工作投入与产出之比,通俗地讲就是在进行某任务时,取得的成绩与所用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比值。
产出大于投入,就是正效率;产出小于投入,就是负效率。
工作效率是评定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求正效率值不断增大。
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看工作效率的高低。
[2]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不仅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1、效率是公平的基础,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实现的物质条件和源泉。
效率主要体现的是生产力、经济的发展,若没有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效率的提高和财富的增进,则公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难以有什么真正意义的公平。
因为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贫穷基础上的公平,只能是低级的、甚至是扭曲的公平。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讲效率,不讲效率就不能有公平。
谁拥有效率,谁就可能拥有公平;谁损害了效率,谁就损害了公平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源泉,谁就必然伤害了公平。
2、公平是效率的本体,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存在的理由和保证。
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效率的提高,要以公平为条件和保证。
且不说社会公平环境对效率的作用,若没有经济领域自身的公平竞争条件,则经济发展和效率提高也是难以实现的。
公平解决得越好,生产关系就越合理,从而就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讲公平,不讲公平就不能有效率。
谁拥有公平,谁就可能拥有效率;谁伤害了公平,谁就损害了效率由以存在的理由和条件,谁就必然损害了效率。
3、以效率为基、公平为体,共同构建一个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大厦。
就整体而言,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两大价值取向。
发展经济、提高效率、增加物质财富,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同样,保障人的权利、促进社会公平、维护政治平等,是我们追求的另一个目标。
尽管效率和公平是两个不同的价值目标,但二者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和源泉,另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由以存在的理由和保证条件。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见物不见人的财富的积累和增加,也不是没有物质基础的空中楼阁式的平等的扩展和普及,而是人的全面发展。
效率和公平两个价值应该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
无论是效率的提高还是公平的增进,都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
概括地说就是,以效率为基、公平为体,共同构建一个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大厦。
[3]三、公平与效率的相辅相成我个人认为,效率与公平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在现如今的我国资源分配中一个都不可缺少。
1、自建国以来,我们已然走过了六十三个春秋。
这六十三年里,我们走过不同的道路来研究如何实现公平,绝对公平的“大锅饭”我们已经见过——造成效率低下、民困国穷,致使国民经济多年停滞于一个水平;讲求效率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也见过——若没有兼顾公平,则可能造成贫富悬殊、仇富心理和社会动荡。
所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必须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不然、如果一味的追求效率而忽视了公平,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两极分化: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这种恶性的社会循环,相信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4]2、在我国现今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应该得到重视,并更加应该妥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不然、一旦问题变得严重化,则便会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性问题。
从一开始的绝对公平的方式到后来的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到现如今,按劳分配的方式已然越发成熟,可是随着而来的,贫富差距也变得越来越大。
不可否认,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工作激情,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如果让这种制度一直这样延续下去而不加以完善,那么公平这个社会主义赖以生存的理论土壤便也将不复存在,这会是另一个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
所以,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追求效率,追求集体物质财富;要知道,当集体资源一定程度丰富后,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分配关系,处理好贫富差距,那么社会问题必将日益突出。
3、我认为,效率是保证公平得以实施的基础。
如果没有效率做保证,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可拿来进行分配,那么公平谈何而言?难不成又要只顾公平而不顾效率的平均分配?这样的路子走过一遍、吃过亏,吸取了经验就不应该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哪怕会出现的可能只是个苗头。
而公平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良性动力。
因为只有在公平分配或者说在现阶段切实落实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下,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工人的工作热情、发掘公认的工作能力,因为只有分配合理了,让大家觉得这种分配方式可以让人接受,那么、工人们就会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也只有这样,公平的喙头才会更好的用来提高工作效率。
[5]也就是说,如果人们的工作付出与所得是成正比的,那么不用管理者多说,劳动者必然会做出更多的劳动成果来换取自己的所得;反之,倘若劳动者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是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反而能得到更多的话,那么劳动者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便会衰退,长此以往,不但工作积极性会降低,还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停滞不前。
所以,从这个方面而言,要解决二者的关系,首先还是要从领导阶层入手,任人唯贤,而不是一味的“舍君子而取小人”。
也只有这样,公平与效率,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而不会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
四、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应有作为作为管理者和上层领导者,必须同时做到亲切与公正,而不是当一名好好先生。
好好先生只会助长员工在表现差时找借口,并且损害了原则。
所谓的公平是,每名员工都有相同的机会追求成功,如果有人表现好。
领导人就应该站起来鼓掌,如果有人表现差,领导人就应如实给与他相应的处理。
[6]要想能够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就要能够做到以下几点:1、施行科学的工作计划采用计划管理。
结合现实状况、历史状况、行业状况、工作状况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并要求员工按照工作计划认真执行,对于工作计划执行中出现的突变情况,要及时、正确的进行修正,施行科学的工作计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
2、引进适用的新设备。
就生产方面来说,采用新设备往往都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这方面是众所周知的。
企业不应将眼光局限于此时此地,而应展望未来,投向更长远的利益。
当然,尽管知道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自己也明白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却不能实行它或者说不能很好地实行,是现在很多人的通病。
因此,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在于有良好的工作习惯。
3、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一个企业,如果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那么这个企业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只有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习惯,那么下面的劳动人民才会随之保有良好的工作习惯。
要知道,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也是一个企业是否有核心能力的体现。
[7]4、同样,这种关系放于社会关系之中同样也是成立的。
这就要求政府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以自身为标尺,只有领导者摆正自己的位置,拿出工作的认真态度,而且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
不如此,则无法实现领导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公平,倘若基本的社会公平都实现不了,那么、我们口口声声所提到的分配公平也就无从谈起了!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不仅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公平与效率,可以看作是一个跷跷板的两个端头,这两个端头之间有一个平衡点,但是这个平衡点是一个隐性的点,需要我们耐心的寻找。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点,处理好两个端头之间的平衡发展关系,一手抓公平,一手抓效率,以效率促公平,以公平提效率。
只有做到二者同时发展,让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才能使社会公平进一步完善,社会效率进一步提高,以达到这个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利用效率促进公平,用公平提高效率。
[8]只有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妥善处理这块财富蛋糕的分配,以使它的分配相对公平;这样,劳动人民才会有更高的激情来投入工作,才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以创造更多的集体财富。
结语: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效率又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
规则则是解决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最好手段,所以规则的公平性至关重要。
规则公平决定效率,分配公平则直接提高效率,分配公平的目的在于整个社会真正实现规则公平。
所以要找到分配公平与规则公平的平衡点,而能力发展恰恰就是这个平衡点。
因此我们就要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稳固能力发展这个平衡点,使整个社会模式良性循环下去,这样我们的社会也就能够长治久安,更加稳定快速的发展,更好更快的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1] 斯坦.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2 ]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 ] 赵振华人民网《怎样看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4 ] 尹吉成,宋汝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3年第01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及其实现机理》[5 ] 许有伦《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年第02期《论公平与效率相辅相成》[6 ] 陶瓷商务信息网2005年3月12日21:13:35 《领导人如何做到公平》[7 ] 张远铭《管理者应如何打造企业核心能力》[8 ] 符必春,赵捷《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2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