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绝对可以说是中国画以“线”为造型物华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的理论体系。

同样,在西方画坛占重要地位的风景画也是如此。

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美学价值。

(二)创作理物中出来。

在山水画中,中国山水画家依靠“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们分别处向高峰。

展子虔的《游春图》,反博物领域。

当然,也是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在两种不同的文明当中,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支配和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古典物中样的“线”,就是依赖于这种工具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墨为主,以色为辅;另一种是墨不碍色,博华过程很漫长,首先是提倡画中有诗,也遗产。

二者之间的异同的比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不管那一种艺术只也包括中国山水画。

中国画中的“笔”,并物华然后逐渐深入的表现自然景色。

因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所以,我们就以东方艺术的一个代表—理念不同,所以体现在画面上的视觉效博物论的成熟,西方风景画家对于色彩的认识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支流同样也是影响巨大的——风景画进的表现创作者的情感与想法。

它的另一个中物,以后又被克洛德·洛兰的画风吸引行比较,看看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当中国艺们眼里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如此博华。

对于“神”的理解,西方风景画是术家在儒道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西方的画家则是在人文主义思想这一点尤以印象派表现的更为彻底博中的风景画家并不会因为真实的描绘的光环中完成自己理想的嬗变。

我们要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就需要从他们不同的。

还有法国的普桑、克洛德·洛兰在华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发展历程入手,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出发去分析。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美学思想之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美学思想之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美学思想之比较摘要: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虽然都以自然山水和风景为题材,但属于两种不同的绘画体裁,在作画方式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山水画家在自然中虚静养气、畅神达意,体现的是一种林泉高志,这正是山水画之东方精神;而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风景画是科学地再现客观世界的形式,追求形式的数学逻辑与和谐完美,表现逼真的自然空间。

本文重点论述了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造就的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及空间表现方法,认为其根源是中西不同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精神所致。

关键词:山水画;风景画;中西美学思想比较人类与生俱来就拥有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身边环境的关怀。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艺术家即把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付诸于画笔,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这样的山水画或风景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长期以来,中国人把山水画看作仅次于书法的一门高难度的视觉艺术,要是画人物或花卉,画家能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少,但创作以山水为题材的绘画,就能体现炽热的情感,浓郁的诗意,以及深厚的哲学观念。

所以山水画成了中国早期特别丰富和广泛的艺术语言。

苏试的“书画同一律”中的“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山水画。

可见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当中的地位是其它艺术难以达到的境界。

要分折评价中国传统山水画独特个性和特殊规律,探讨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异同是必要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中国绘画而不去顾及西方风景画的历史情况,更是不恰当的。

对中西绘画作比较研究,实质上也是探索两者的“异同关系”。

中国的山水画,作为中国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属于写意的艺术,而欧洲的风景画,作为欧洲绘画体系的一部分,本质上属于写实的类型。

艺术的写实与写意并没有价值判断高低优劣之分。

写实与写意的界限也是模糊的,写实中不可能没有写意,而写意中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写实的因素。

否则,写实则成了机械的模仿实物而无主观感情成分。

写意也会变成脱离自然物象世界的纯粹抽象人的感官将无法把握。

中国传统山水与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异同

中国传统山水与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异同

中国传统山水与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异同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传统风景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方式。

它们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理念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两种传统绘画形式的异同。

一、艺术风格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意境”,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传统山水画往往运用线条勾勒出山石并通过皴法表现山水的质感,给人以恬静、宁谧的感觉。

而西方传统风景画注重“写实性”,追求真实场景的再现。

风景画往往通过用色的明暗变化和光影的处理来表现景物的真实感,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二、表现手法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注重“工笔”,即细腻精巧的描绘。

画家常使用细小的毛笔、羊毛等工具,通过勾勒细节来表现自然景物的美感。

而在西方传统风景画中,常使用宽大的画笔和厚重的颜料,通过勾勒线条和色块的方式来表现景物的形态和纹理。

三、艺术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以形写意”,追求从形式上表现出作者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山水画往往注重表现大自然的壮美与恢弘,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而西方传统风景画更侧重于塑造与表现人物情感和思想。

风景画往往通过人物的表情、姿态和行为来传达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的抒发。

四、主题内容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常以名山大川、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西方传统风景画则更多地以具体场景、名胜古迹,以及城市、乡村、田园等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传统风景画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理念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虽然它们都是通过画笔和颜料来表现大自然的美,但取材角度和表现手法的不同赋予了它们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两种传统绘画形式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壮大,并成为了各自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当尊重和珍视这两种传统艺术形式,并通过对其异同的分析和思考,为我们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提供更丰富的视野和思路。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观念、题材、审
美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国山水画注重表达的是自然界的神韵与意境,强调大自然的气势与山川之美。

中国
山水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追求画面中自然景观的气势恢宏、有神有哲的特点。


西方风景画则更多的强调景色本身的浪漫主义与写实性,注重色彩的细腻表达和视觉上的
享受。

西方风景画往往通过光线、阴影、透视等技巧来刻画场景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中国山水画强调“写意”,即通过简约、留白的手法来表达画家的情感与境界。

中国
山水画往往以纸本、绢本、细毫等工具进行,善于运用水墨、水彩等材料,注重线条的斑驳、遗韵和水墨的渲染。

而西方风景画则注重细节的表现和写实的技巧,更多地采用油画、水彩画等材料,通过色彩的层次和细腻的刻画来表现景物的真实感。

中国山水画强调“余白”,即画面中大量留白的手法。

中国山水画追求画面整体的和谐、空灵与虚实相生的特点,通过大量的留白来表达画家的意图和观念。

而西方风景画则
更多地强调画面的填满和细节的表现,注重画面的丰富性和细腻性。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观念、题材、审美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山水画追求
自然景观的意境与气势,注重写意、意境和余白的表现方式。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注重景物
本身的浪漫主义与写实性,注重细节和色彩的表现。

两者虽然存在差异,但都是独特且具
有艺术价值的表现方式,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1. 引言1.1 介绍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概念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类型之一,以山水为主题,通过笔墨勾勒出山峦、江河、云雾等自然景物,展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观念。

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之感,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更注重描绘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而西方风景画则是西方绘画的一种流派,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题,注重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和透视效果的呈现。

西方风景画追求的是一种精细逼真的表现方式,着重于细致描绘景物的细节和场景的构图。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表现主题、表现手法和构图风格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不同。

两种画风各有其独特之处,共同构成了人类绘画艺术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历史遗产。

1.2 探讨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壁画和书法之中。

最早的山水画作品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的画家们开始将大自然的景色融入到绘画之中,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随着历代文人墨客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国山水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情感表达。

西方风景画则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壁画和绘画作品。

在中世纪欧洲,风景画开始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主题,展现了他们对自然景色的兴趣和审美追求。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西方风景画逐渐成为欧洲绘画的主要流派之一,通过对风景的客观再现来展现出自然之美。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起源和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都是各自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展现了不同文化对自然景色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这些不同之处也为这两种绘画形式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都在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人类绘画艺术的宝贵遗产。

2. 正文2.1 表现主题的差异:中国山水画强调情感表达,西方风景画强调客观再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表现主题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关键词]意识形态透视法则空间表现[摘要]以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为讨论对象,通过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异,透视法则与空间表现三方面揭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使两种艺术形式更好的交融。

东方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同样的表现风景,东西方均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各具有不同的审美艺术效果。

一、意识形态的差异1、美学基础受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

道家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重表现忽略再现的美学观念。

在中国山水画里没有必要讲究画面描绘的是哪儿,而是试图寻找作者的视角以及作画者的立足点去解读。

但这不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山水画讲究的就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

因此,“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得艺术而追求再现”便形成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

西方艺术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去感受。

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认为,“美就是有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因此形成一种以希腊和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

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准确、完美自然的体现,是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贡献。

这是西方风景画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也使得西方的早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基于忠实描绘,并接近于自然。

2、创作理念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的创作理念,并以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

“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

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很早的中国画论就有这样的阐述。

笔墨渗透的是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

寻找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特意境。

中国画追求的是神似,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山水有较大差距,并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5学子 2017.03探索与创新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都是以自然景物为表现对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审美情趣以及理论体系。

我们试着从起源发展、美学基础、表现手法、造型特点等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学习以自然风景为载体的这样一种绘画艺术。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起源上都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最早的独立的山水画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如顾恺之有《画云台山记》、宗炳有《画山水序》、王微有《叙画》等成熟的山水画理论出现,《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

”代表着山水画以初步现成了自己独立风格。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多追求装饰趣味,勾染多皴擦少,强调哲理的显现。

而西方风景画摆脱人物画的背景,走上独立的道路,要追溯到西方14~15世纪,以素描等形式出现的风景画,以及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风景画等。

这些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风景的喜爱,对风景画作了细致的刻画。

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就代表了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开始走上了正确发展的道路。

从隋唐开始,中国山水画开始走向了成熟,出现了展子虔,大小李将军,王维等优秀的山水画家,除了青绿画法,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画法也开始出现。

如《山水诀》中云:“夫画道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境,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而成熟的品评体系和绘画理论的大量出现,代表了中国山水画从这里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如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云:“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万类由心”,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

到了宋元,是中国山水画不可磨灭的高峰时期,以荆、关、董、巨、南宋四家,元四家等一大批山水画巨匠为代表,把山水画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

明清时期,则以明四家,董其昌,四王四僧为代表,如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提倡文人画。

《画旨》中云:“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

‘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

西方的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比较

西方的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比较

西方的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尽管不可避免地选择了自然景物作为绘画范本,但在视觉形态上山水画与风景画存在着极大的差别。

标签:西方风景画;中国山水画;意境;形象;气韵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尽管不可避免地选择了自然景物作为绘画范本,但在视觉形态上山水画与风景画存在着极大的差别。

这种差别主要因中国与欧洲的文化各自发展的不同而产生,也就是说,山水画与风景画是随着各自文化的变迁而演变的,形成了中国山水画”视觉心象”与西方风景画”视觉视象”的主要特征。

视觉心象视觉视象,我们认为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一个重要基本观念,就绘画的形式而言,清代以前中国山水画系统中无抽象绘画可言。

同样19世纪以前欧洲风景画系统中也无抽象绘画可言,都是具象绘画的范畴,所不同的是欧洲风景画比中国山水画要写实得多,这里的”视觉心象”与”视觉视象”的”象”指的是可辨认的物象在视网膜上的映像,是将自然景物转换到绘画中形成的物象。

绘画中的物象是以自然景物为蓝本或依据的,那么这物象必然是自然景物的反映,也就是说,绘画中具体物象与自然中的景物有某些重叠的因素,重叠因素越多也就越接近自然,即越写实,在欧洲这种重叠就是模仿。

就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绘画形式演变而言,始终是具象的,从没有越出过此线,甚至相对来讲也有较多的写实的因素。

从绘画工具材料角度看,绘画工具材料和精神的表现是双向的互为适应,互为推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不同民族的文化观念、审美观念和艺术思维需要不断的选择适当绘画工具材料来实现表达自己的精神;另一方面,被选择的绘画工具材料又制约了或强化了绘画艺术的表达方式,或修改其绘画演变的方向。

因此,在工具材料这个层面上说,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的形式和面貌的出现,与一定的绘画工具材料的选择有关。

中国山水画在宋代以前基本上使用绢、墨、毛笔以及颜料等绘画工具等材料,宋代开始使用纸,以后尤其是到了明清时代用纸的数量猛增,远远超过用绢的数量。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艺术形式,它们在表现风景和
自然景观时的风格和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绘画的技法和风格上,
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两种不同文化对于自然的理解和审美情趣的差异。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
行探讨,分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表现手法和意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山水画以“静”
为主要特点,追求自然景物的灵性和内在意境。

画家们注重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表现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神秘气息。

他们常常通过“以意传形”的手法,以凝练的笔墨
和简洁的线条表现出山水景色的灵动和气韵。

“以墨写意”、“点染山水”是中国山水画
的独特之处,画家们通过墨色的深浅、粗细来表现山水的蜿蜒曲折、气势磅礴,表现出山
水的壮美和空灵之美。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注重对景物的写实和细致描绘。

西方画家们善于运用透视、光影和
明暗的对比来表现景物的真实感和立体感,追求对于景物形态、色彩和细节的真实还原。

西方风景画强调对自然景色的直接观察和描绘,力求表现出景物的物理特征和外在形态,
追求对景物形式的完整和真实的再现。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山水画倡导“山水有情”,认为山水有灵,山川河流有情感,有生命。

画家们通过对
山水的描绘和构图,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们认为自然景物是有情感的,因此注重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情感抒发和内在美的体验。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是两种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它们在表现方式、技法和审美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中国山水画注重“气韵生动”和“意境”,追求自然之美和心境之美的统一。

这种绘画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通过运用“写意”的手法,表现自然景色的“神似”,更重要的是通过意境的塑造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哲学思想以及对世界的理解。

而西方风景画主要追求客观写实,强调对细节的传神描绘。

中国山水画强调意境和思想性,将审美和哲学融入其中。

中国山水画家注重表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虚幻与渺小感。

山水画往往通过构图的布局、画面的中心与边缘、色彩的运用等方式,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从而达到感人心弦的效果。

而西方风景画主要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依靠色彩和明暗的对比,突出画面的焦点,让观众在感受景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画家对美的追求。

中国山水画有独特的构图方式和笔墨技巧。

中国山水画追求画面的虚实结合,通过运用“立体感”和“透视法”,使得画面具有纵深感和立体感,给人以一种宏伟、壮美的感觉。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加注重画面的平面性和细节描绘。

西方风景画家借助透视法和线条的运用,将画面呈现得更真实、更具立体感。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

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安逸,通过表现自然景色来寻求和谐与协调。

它强调画家的个人感受和情感体验,凝聚着中国文人的山水情怀和审美追求。

而西方风景画强调的是感官的冲击力和强烈的表现效果,追求画面的真实和客观。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表现方式、技法和审美理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中国山水画注重意境和思想性,运用写意的手法表现画家的情感和哲学思想,而西方风景画更加注重细节描绘和客观写实。

两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异同-文档

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异同-文档

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异同-文档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异同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是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体系与发展历程的,但无论两者有何不同最基本的描绘对象未曾改变,都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为主,致力于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发现、探索和寄托审美主体的认识、理想与情感。

可谓山水画和风景画在本质上是有相同之处的,并且两者在起源问题上几乎雷同。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各自的文化底蕴、美学思想、审美情趣和表现方法等方面。

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谈谈两者的异同之处。

起源中国的山水画,在战国以前就已经出现,到汉代初具雏形,但滋育于东晋,于南北朝正式确立,到隋唐发展兴盛起来。

在古代的文献上,杜预注《左传》,所谓“禹之世”,就有“图画山川奇异”。

又有王逸注《楚辞?天问》篇说“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天地山川”,由此可见在此以前就已经有山水画了。

但在汉魏壁画中不难看出山水画还仅仅只是以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可是对于山水画的发展,却做了充分的上阶准备。

[1]进入晋代,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描中山水作为配景出现,但也有他写的《画云台山记》,一篇阐述如何创作《云台山图》的山水画设计图略。

至南北朝,有宗炳撰《画山水序》,王微撰《叙画》,描写山水画的画理画法。

这都足以说明山水画的体系在此时期已经完全脱离人物画并逐渐确立成为独立画科。

到了隋唐,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张?b等一大批专画山水的大师。

这些大师将山水画逐渐推向蓬勃发展的道路。

在起源上,中西方的风景画是大致相同的,西方风景画最早同样也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在西方的艺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风景已经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

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有着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画的搭配。

真正纯粹的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等小幅画面形式出现的。

一直到15世纪,风景才从人物画的背景中彻底的摆脱出来,成为了独立的画种,但这个时期的风景画还不是非常成熟。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以图作对比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以图作对比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以图作对比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艺术特点之比较中西方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中国艺术追求写意性,意在表达其神韵,以线条和水墨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而西方艺术追求写实性,也就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再现,主要以块、面、明、暗和色彩为造型手段。

在此,我们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为代表,对中西艺术作一个较初步的分析和比较,使我们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特点及艺术精神▲《湖庄清夏图》北宋赵令穰描绘了夏季湖的平远景色。

开卷是湖庄临岸,垂柳拂溪;接接着一座小桥横跨水上,湖中莲叶田田,群鸭游;岸上绿树成的,远处烟水迷蒙;路转溪头,又见绿树环抱中,数间村舍,屋后一片林木,在烟雾笼罩下,横向舒展,时隐时显,更增加悠然的灵动气氛,充满幻梦般的诗意。

卷末近景描绘三株形态各异的大树,与卷首树木相呼应。

作品在构图上也颇有特色,斜造的江水,斜向布列的物象构成了斜角线的构图,加强了远近的空间深度,也使自然山水由全景式向特写式转变。

中国古代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就是它的写意性,这也是中国绘画艺术最根本的特点。

所谓写意,就是偏重于意韵与情趣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客观对象本质的外貌形态,在观察客观对象的基础上,强调主观情感的融入,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

这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及宇宙人生观紧密相连。

因为中国古代信奉道家思想,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基础。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强调“天人合一”老庄思想。

它强调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通过山水画将山水作为天地化身,来表达画家对天地玄黄的感受。

所以,自古以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一个中国山水画家只有容纳百川万物的胸中意气,才能做到下笔挥墨洒脱自如,才能表现出山水画那种超然与淡泊的意境。

石涛所说:“予得黄山之性情,不必指定其处也。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表现特点之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表现特点之比较

近年来,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而这一特征尤其体现在艺术创造中,促使艺术创造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不断增多,对艺术的创新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中西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艺术创作发展的重要方向。

探讨中西方艺术创造规律,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融入创新元素及合理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分已然成一种艺术创新的重要措施。

一、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表现形式(一)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自古以来,中国山水画以其一以贯之的表现形式将人们折服,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点。

比如,古代人们通过大胆想象和夸张变形将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图案装饰在陶器上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

只需稍加比较,就可以发现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间存在的差异。

西方风景画侧重于现实空间的模仿,而中国山水画以意境表现情感为主,给人以自由发挥而不受现实空间制约的感觉。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坚持遵循以线为主、以色彩为辅的原则,十分重视装饰感的表现形式,这一特点与西方风景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表现过程中,中国山水画十分重视艺术作品的形神、意境和气韵,注重山水画作品的审美体现。

从中国绘画表现特点的演变中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绘画展现出的魅力,它承载了我国自古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国绘画的这一特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空间表现中,中国绘画没有像西方绘画那样刻意去追求现实空间再现或者将物象更为逼真地展现出来,而是侧重于画家的情感、精神及物象的内在神韵展现,不受现实空间的制约和束缚。

在创作过程中,中国山水画家采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主体内化方式,依托哲学思想构建绘画空间,将山水画的鲜明特点充分体现出来。

可见,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尤其重视意境的展现,就是将画家的思想情感寄托于描绘的图景中形成一种艺术境界。

一个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的特点,其审美特征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置身于图景中感悟画家的思想情感。

浅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艺术表现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浅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艺术表现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浅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艺术表现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所谓风景画,即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在中国称为“山水画”,在西方称为“风景画”。

风景画一词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除了名称不同,二者的观察方法、表现手法、作画工具亦皆有大不同。

在观察方法上,中国的山水画更注重画家个人的审美体验,而西方则重客观科学;在技法上,中国山水画重笔墨,轻色彩,西方风景画则重色彩对形体的塑造,可以说没有色彩,就不成其为风景画。

中国山水画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理想,即南朝宋画家宗炳所谓的“山水以形媚道”。

它不像西方风景画那样,为了自然美而把风景忠实再现或为了形式美而把风景变形与抽象,它是一种表现人生哲学的工具,所以宗炳才会提出“万趣融其神思”来达到“畅神”的目的。

它是画家心灵的创造,是理想化的写照,它需要“造境”,而不是停留在“写景”上。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思想哲学、文化艺术、审美意识等都是不同的。

这一切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西画家的作画方式。

他们各自使用的作画工具也有差别:中国画材料是毛笔、宣纸、绢帛、水墨、矿物与植物颜料,这些材料属于柔软性质,水性的墨与色易流淌,特别适合画似与不似之间的文人画写意山水,它又有一次成形不允许修改的高难度技巧,使之难以深入刻划。

而西方绘画使用化工颜料和油性的粘稠颜料、硬毫性的排笔、帆布、亚麻布、木板等,非常适于画家在室外写生,认识自然,感受自然,追求视觉的发现,使再现体积、光彩、三维空间的风景画能深入进行刻划细部,达到写景目的。

西方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都是把对自然景物作为描绘对象。

西方画家对风景刻画得细微逼真,已经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其光影、景色,几乎同眼见的一模一样,西方风景画首先以真实的再现和灿烂的色彩感动人。

通过描绘海滩、风车、牛群、肥沃的土地、葱郁的森林,表达他们对山川的热爱之情。

如普桑的《阿尔迪亚的牧羊人》、康斯泰勃尔的《干草车》、透纳的《暴风雨的汽船》、弗里德里希的《海边的修士》、莫奈的《日出印象》、柯罗的《枫丹白露清晨》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形成原因之比较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形成原因之比较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形成原因之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是不同的绘画体系,其产生的时间和地域都相差甚远。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都是以自然风景为描绘主体的绘画形式,然而它们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绘画体系和审美态度。

探讨相差一千多年的两种绘画产生的原因,可以促使我们从更广阔的范围去认识理解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并为艺术家们去继承、发展和创新今天的绘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画;形成原因;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都是以自然风景为描绘主体的绘画形式,然而它们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绘画体系和审美态度。

探讨相差一千多年的两种绘画产生的原因,可以促使我们从更广阔的范围去认识理解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并为艺术家们去继承、发展和创新今天的绘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产生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基础“独立的中国山水画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公元4世纪前后), 而独立的欧洲风景画出现在17世纪的荷兰。

”[1]若溯本求源,两者的兴起都是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的,并且在上述两个时期前还产生过其它独立的山水画和风景画(只是年代久远无法见到实物)。

探讨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形成的原因,必然联系到两者产生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割据时期, 由于政权更迭频繁,统治阶级内部残杀不断,儒家思想的统治基础(人物画占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战乱也造成一部分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归隐田园山林,终日追求清静、安逸、超脱,从自然山水中领略玄趣。

所以,当时的许多画家成天融入自然山水怀抱,描山摹水,并寄情于山水。

艺术家们给山水赋予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山水以形媚道”,“圣人含道映物”,[2]他们不但创作了许多山水画,而且还有大量的山水画理论著作出现。

在晋有“凡画,人最难、次山水”,[3] 还有“山有面,则背向有影……”[4]的说法,东晋时又有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等成熟的理论著作出现。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1. 引言1.1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起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起源。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的图像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观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密不可分,这种审美文化传统在中国山水画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而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则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壁画和史诗诗歌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西方风景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起源上有着不同的文化渊源,这也导致了它们在艺术表现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性。

1.2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两种画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演绎。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古代中国,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朝代的发展演变,直至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

中国山水画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融汇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历程则较为复杂,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有了相关作品,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真正开始兴盛。

从十四世纪的佛兰德艺术到十五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再到十七世纪的荷兰黄金时代,西方风景画经历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风格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轨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两种文化下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趋势的差异,也展现了各自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魅力和风格特点。

1.3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重要性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是各自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山水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对自然和人文的诗意体现。

而西方风景画则在西方文化中有着深厚的传统,代表着对自然景色的现实描绘和感性表达。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是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以及文化内
涵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首先,在表现手法方面,中国山水画注重于意境的表达,强调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感悟
和抒发。

中国山水画偏重于笔墨的运用,以线条、点、面的表现技巧为主要手段,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中山水画的构图更倾向于静态的平面布局,并且注重画面的整体美感,不追求真实的细节和精细的描绘。

相比之下,西方风景画更侧重于真实性和写实性,
追求对自然景观的精准描绘和表现。

西方风景画通常使用油画、水彩等材料,基于色彩和
光影的表现方式,注重细节和空间的处理,甚至可以把风景画拓展到表现人物和社会历史
等多个方面。

其次,在艺术风格方面,中国山水画以含蓄和抱韵的表现方式来表达画家的意境和情感,注重自然景观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中国山水画在表现手法上秉持“以意驭笔”的绘画思想,更注重带有一定情感色彩的艺术体验。

与此相反,西方风景画强调对自然景
观的客观反映,注重表达真实和具体的情感。

西方风景画的艺术风格更多的体现出厚重和
精神上的力量,常被用来表达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最后,在文化内涵方面,中国山水画注重于抒发自然合人的思想和文化精神。

中国山
水画中常出现的松竹梅、桃花、岩石等元素,常常隐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传达了中国文
化中的意境与情感。

而西方风景画更注重表达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背景,常常通过绘制
城市风光、人物故事等来表达人类活动与社会进步的历程。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创作背景、艺术表现和审美价值。

在表现方式、造型特点、画面要求和审美理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一、表现方式的差异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式主要是以生活中的自然景观为创作素材,以传统的意境意象为主要特征。

艺术家以“写意”为表现方法,多以笔墨淋漓、勾勒飘逸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自然环境的韵味。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注重于现实主义表现,利用画笔和颜料来准确再现自然环境的细节,使画面更具真实感和逼真性。

二、造型特点的差异中国山水画注重的是“气韵生动”,偏重表现自然景观的内在情感和精神内涵,通过强调在不同时间和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的不同表现形态,展现出“变幻无穷”的崇高艺术感。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加重视对自然景观的真实描绘,着重描绘自然景观的外形特征和物质存在,通过色彩和细节来表现自然环境的细腻之处。

三、画面要求的差异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是“虚静宏大”的画面效果,通过安排画面的自然、山川、绿树和水流等元素,创造一种静态时空的境界,使观赏者感受到一种开放、自由的精神氛围。

同时,山水画追求“墨韵天成”,强调笔墨的张力和墨色的具象效果,强调笔墨艺术对画面的质感和深度的提炼与表达。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强调对画面的细节表现,包括光影、色彩和线条等方面,通过重新构建自然景观的外部形态,营造出一种质感鲜明、真实可感的画面风格。

四、审美理念的差异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追求的是“意境超然”的审美效果,不仅强调艺术家个人的创作思想和表现风格,更重视画面共鸣和音律的表现方式,深化画面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这种审美理念在艺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独具一格的核心特征,也成为传统山水画的价值之一。

而西方风景画更注重于对现实生活的直观性和真实性的表现,更强调观赏者的视角和情感体验,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画比较

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画比较

散点透视是指中国画的构成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把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一种表现方法。中国则注重整体,
博大,散点透视可以展现很广阔的空间,突出大场面。
就象达芬奇所说的:艺术 家必须“以镜子为师”, 西方风景画家运用焦点透 视法所描摹的自然就是在 “二维的平面空间虚幻的 追求三维空间的真实感”。
以大观小
问 题 二
这两幅作品都表现了树木这 一自然景色,在造型方式上 有什么不同?《六君子图》 中的六棵树和生活中看到的 树一样吗?这说明中国山水 画造型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鲁伊斯达尔《林中水塘》
《六君子图》
焦点透视
乡间村道
千里江山
现。
散点透视
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是中西画家绘画时对空间 观察方式的不同理解: 焦点透视就象照相机,焦距对准的地方清楚,集中之外的模
糊,从而表现出距离。从物理学的原理出发,用固定的视点表 现同一个空间。这种透视只有一个固定的视点、视向和视域, 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西方绘 画中注重焦点透视,突出主体,引人注目。
这是中西绘画在表现方式方面的区别
创作过程
《富春山居图》
《深渊旁》 列维坦(俄)
“搜尽奇峰打草稿”,画家将游历自然山水 观察得来的形象融记在心,而后以画家本人 的审美情趣和创作灵感进行整理和升华,进 而使自己的审美心境通过画面中的山水形象 得到抒发表现。


从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不同的构图 手法和景物描绘手法可以看出:
鲁伊斯达尔《林中水塘》
元代《六君子图》
造 型 手 段
观察这两幅作品,都 表现了水,一个是寒 江,一个是池塘。画 面色彩有什么不同? 能说说为什么会有这 种不同吗?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是两种具有明显差异性的艺术绘画形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画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对自然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对自然和人文精神的表达。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注重景观的真实还原和对色彩、透视等技术的运用。

本文将从构图、意境表达、色彩运用等方面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进行探讨。

中国山水画在构图上注重表现大自然的气势和神韵,强调画面上的“留白”,有意识地给予观者留白的愉悦,使得观者可以自行去想象画面中“留白”部分所构成的景象。

其构图追求画面的整体和谐,注重意境的表现,希望观者在观赏山水画时能够产生共鸣,在心灵上得到抚慰和启迪。

而西方风景画在构图上更注重具体景观的真实还原,追求透视和光影的表现,更加注重技术手法的运用,以求在画面中尽可能表现景物的真实性。

两者在构图上的差异主要在于中国山水画更加强调对意境的表达,而西方风景画更加注重对景物的具体描绘。

中国山水画在色彩运用上更注重对自然界的神秘和气韵的表现,注重对山水空间的意境感的表达。

在中国山水画中,色彩是通过“水墨”来表现,通过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笔墨轻重等技法来表现山水空间的氛围和情趣。

而西方风景画在色彩运用上更注重对景物的真实还原和对光影的表现,追求色彩的逼真和生动感。

在西方风景画中,色彩是通过各种绘画颜料来表现,追求在画面中表现出真实的景物色彩和光影效果。

两者在色彩运用上的差异主要在于中国山水画更加注重对自然的神秘和气韵的表现,强调笔墨的表现手法和意境的营造,而西方风景画更加注重对景物的真实还原和色彩的逼真表现。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构图、意境表达、色彩运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中国山水画注重意境表达和笔墨的情趣,更加强调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体验;而西方风景画注重景物的真实还原和技术手法的运用,追求在画面中表现出真实的视觉效果。

这种差异性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和审美情趣的不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的起源以及理论界定,作者认为具有起源性的山水画作品应体现“畅神”与“山水以形媚道”的观念,理论上,美术学者一般公认山水画源于魏晋,这一观点始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但并未有山水画传世之真迹来印证这一观点,而对石窟和墓室壁画中的山水画的研究忽略了其本质问题,即山水画作为背景呈现,并未体现“媚道”与“畅神”。

因为石窟佛教壁画掺杂为宗教服务的色彩以及说教意义,对“道”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忽略了由“器”进“道”的审美方式,并不能称之为山水画。

因此,真正的山水画还应摆脱除山水母题外的其他意图、动机和观念。

宗炳的《画山水序》也从“形上”和“形下”对山水画作出了界定,他认为山水画“畅神”应是作者的“澄怀味象”转换成图像而传达给欣赏者的畅神。

据文献记载,山水画作品始于戴逵的《吴中西山邑居图》、戴勃的《九州名山图》、《风云水月图》但没有存世画作,而顾恺之的《洛神赋》、《女史箴图》等仍具说教、文本的意义,以及陆探微、萧绛、杨修等人的山水画作均未留存,而展子虔的《游春图》被印证为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山水画作,但依然不是纯山水画,因为这幅画表现得是人物的生活活动。

众多文献也记载了山水画的演变与分体发端于唐代,如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

因此,具有独立意义的中国山水画产生于唐代。

而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不同的是它起源于古罗马时期,但在中世纪断层,文艺复兴时期再生,所以在时间观念上与山水画不可比拟。

而从风景画作品与文献的角度,以及与中国山水画一样抛开其宗教、历史及文本意义来界定风景画,真正的风景画应出现在15、16世纪,即文艺复兴时期,尤以阿尔特多费尔的风景画为典型例证。

17世纪是风景画的繁盛时期,尤其是荷兰艺术家大大纯化了风景画。

18至19世纪中期为风景画流变期,出现了古典主义风景画和历史风景画,19世纪,印象派的出现将风景画又带入了无关历史、叙事性或情节成分的阶段。

由于时间上的不同步,使得山水画与风景画无法从起源与发展阶段进行比较。

作者将山水画与风景画的比较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成熟期和流变期。

早期作者从山水画与风景画起源与发展的性质角度来进行比较。

分别以隋唐和15、16世纪欧洲具有起源与独立性质的风景画作品为切入点,探讨山水画与风景画的差异与相似性。

各自特点:
一、中国山水画的独立并未处于成熟阶段,而西方自独立就已发展完好;
二、是山水画强调“畅神”“以形媚道”,西方风景画注重对自然的模仿,追求“新感觉”,其中两者所蕴含的审美认知也异同:
(1)山水画技法停留在人物画技法上,而西方风景画技法与科学相结合,注重透视、光影明暗;
(2)中国山水画受老庄“玄”色思想的影响,强调水墨为上,色彩观念追求平面化,而西方风景画受“模仿说”的影响,重视色彩对物体的如实再现,追求凹凸立体感。

相似性:
一、都深入自然观察客体对象,进行写生。

二、重视形的表现。

三、早期山水与风景画创作都以客观对象的固有色为基础。

四、空间意识上都是由二维发展到三维空间。

五、都具有审美经验。

成熟期作者将中国五代、宋、元时期山水与17世纪风景画进行比较。

各自特点: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都具有写生性质,整体气度严谨,格法规整,而元代逸笔草草:
(1)五代两宋时期,地域、气候和性格不同,画风不同。

北方山水画多雄伟高山具有崇高美感,创作方式通过“澄怀味象”来达到“畅神”;南方山水画以烟雨溟濛为主,追求平淡天真。

(2)五代宋初以后画面构图以山为主体,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视觉感,出现了以形媚道转向山水主体的局面,具有一种“崇高”之美,并出现“三远”法,山水画大都以“平远为主”。

(3)南宋时期,构图出现边角之景,画风激烈刚劲。

(4)元代笔墨出现“逸”的特征。

17世纪西方风景画都深受巴洛克影响
(1)荷兰风景画以自然主义风景画为主,主要表现乡间田野、林木,追求写实;构图以天空为主,空旷、明朗,并运用透视、解剖、明暗和色彩,大多表现“深景”。

(2)法国以古典和历史风景画为主,重视色彩,构图采用斜线或对角线,重视对天空的描绘,以明暗造型。

(3)意大利以古典主义风景画为主,注重明暗,以古典主义原则作画,体现出秩序、平衡、比例等。

相似性:一、重视对户外自然景观的描绘;
二、将画家自身生活环境,即所处的田园乡村景色表现在画中;
三、构图一致,都有全景式和半景式画作;
四、都具备精与神的专一态度;
五、重视笔意;
六、注重抒情。

流变期主要将明清山水与18、19世纪风景画相比较,这一时期整体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山水画并未有大的发展,出现小流派,而西方18世纪停滞,19世纪风格不断变化,流派林立,且中西方之间有了联系与交流。

各自特点:
一、明代开始,山水画出现摹古风气,对自然领悟较少;西方风景画走向对自然的写生,个性突出;
二、明清山水趋于衰弱,但后期“四僧”和龚贤是山水画的又一变,同时还有受西方绘画影响的宫廷画家,而欧洲正走向兴盛和完备的时代,出现了不同艺术风格的流派,也代表了不同风景画的风格特征。

相似性:
一、流派多
二、光感、明暗意识和体积感相似
三、四僧与印象派都强调个人情感
四、继承与反叛
五、相互间文化交流
作者认为画家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山水画与风景画的性质,即限定了绘画技法、材料工具、作品功能、艺术价值和作品流通方式。

在中国画家分为:民间画工、宫廷画师和文人画家,其地位因所处社会等级不同而各有差异,在欧洲大多为自由职业画家,地位高低靠绘画实力决定。

一、就中国山水画家身份而言,可分为:文人士大夫、宫廷画家、僧人、画工占少数。

地位:文人画家身份地位交复杂,有的具有双重地位,既是文人也是士人,大都有一定地位,经济基础好,空闲时间多;宫廷画家地位高,封官职,拿俸禄,为朝廷服务;僧人画家绘画精神自由,多写胸中逸气,为文人画之列。

二、欧洲风景画家身份或地位没有中国山水画家复杂,其身份有宫廷画家但无官职,有爵号,由于17世纪风景画家和人物画家没有区别,加之欧洲风景画家职业性较单一,所以大多为普通画家;地位:18世纪以前风景画没有地位,所以风景画家地位不高。

画家大多以卖画为生,经济基础不是很好。

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绘画工具材料与基本技法:
宋以前,山水画使用绢、墨、毛笔以及颜料,宋以后用纸,元明清用宣纸。

技法上以笔墨为主;欧洲风景画使用尖头笔、扇头笔、旦培拉颜料、油画颜料、粗帆布的木板。

技法上,以透视法为主,素描打轮廓,强调明暗光线。

山水画与风景画的功能:
中国山水画由最早的畅神与澄怀味象逐渐转变到自娱自乐的功能。

风景画从理性精神的体现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到美的追求和观念的展现,以及作为商品交换以保证画家的生存。

作品流通方式:
中国山水画:宫廷画家的画为宫廷收藏,文人画家明以前自藏或赠送友人,明以后作为商品交易、宫廷收藏和送人。

风景画以商品交易形式为画家自己出售或画商代理出售。

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的观念与范畴:
首先,画家在对待客体对象的表现方式上,中国山水画相对于西方风景画而言注重经验表述,即画意不画形,而西方风景画相对来说注重视觉表述,以形为主,色彩、光次之。

其次,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时空意识不同,山水画以游动的视点呈现二维空间,所以不可能在固定的时间上描绘或模仿,只能是视觉的心象,而风景画以固定的视点(透视)呈现三维空间,具有视觉写实性。

此外,从画面空间表现来看,由于山水画是横向的,主要通过留白来表现二维空间,但没有深度感;而西方风景画是纵深的,主要运用焦点透视,还有空气透视的模糊法来表现三维空间。

最后,山水画与风景画的绘画观念与表现意识不同,其绘画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中国山水画体现意象这一绘画范畴,西方风景画体现形象的绘画范畴;山水画重意境,且大多通过绘画中构成的意象来实现的,风景画追求美的“理想”;山水画强调气韵,风景画强调和谐,即古典主义画法;山水画重写意,风景画重写实。

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的相互影响,作者主要探讨17-19世纪的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的交流
相互影响的文化背景:中国与别国之间的商业贸易成为文化的载体,传教士将中国文化带回欧洲的同时,也将欧洲文化传入中国。

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就山水画家中张宏、吴彬和龚贤是否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提出了质疑?
明清绘画对西方风景画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对欧洲风景画没有重大影响,但确实存在小的影响,如华托的作品中奇形怪状的山峰与中国山水画相似,用色单一;布歇的画显示了山水画的笔法;塞尚和高更受中国绘画用线的影响、朗士宁学习中国传统画法方法等等。

西方绘画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传教士向中国画家传授透视学、阴影学和解剖学,将这些科学方法运用到山水画中,但没有受到欧洲绘画明暗体积的影响。

但目前对明清绘画与西方绘画之间的相互影响尚缺乏资料文献论证,只是国外学学者的推论,因此,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共生的异体同构的现象。

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的不约而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