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1、2--绪论、基本原理
2、动物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动物生物学-2
动物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⑤蛋白质
1)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生物大分子。占细胞干重一半、生 物膜60-70%含量。 2)基本结构单元—氨基酸(约20种)。 3)功能
结构:生物体的结构成分; 运动:肌肉收缩运动、鞭毛摆动等; 催化:酶; 防御:免疫(抗体)、凝血、溶菌酶、干扰素等; 运输:血红蛋白、血蓝蛋白、载脂蛋白、转铁蛋白、激素的运输等; 信息传递:视觉(视紫红质); 调节:某些激素、激素受体等; 遗传调控:遗传信息的储存和表达; 贮存:生物体的养料和胚胎养料(卵、种子)、铁蛋白(贮存铁); 其他:毒蛋白。
组织、器 官、系统
小结
生命的主要特征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严整有序的结构(细胞) 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和繁殖 遗传、变异与进化 应激性、运动性、稳态
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
一、细胞(P15-23)
(一)原核细胞 (细菌、古细菌、蓝藻)
细胞小,为典型真核细胞的1/10,进化上古老 (35亿年:17亿年),胞内没有由膜包被的结构, 如细胞核等。 1.细胞壁:蛋白质、磷脂、脂多糖、粘肽等; 2.细胞膜:有; 3.细胞质:合成代谢的主要部位,无高尔基体、 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有核糖体; 4.核区:核区域没有核膜包围,无成形细胞核, 无核仁
6.溶酶体
1)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 性水解酶类的近似球形结构。但不同细胞内其数量、 形态都不同。 2)主要功能:能水解多糖、脂肪、核酸、蛋白质等生物 大分子, 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防御等方面起重 要作用。 a.清除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如果溶酶体膜破裂,整个细胞 将被释放的酶消化掉,即细胞发生自溶; b.防御:杀死和降解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c.其他:细胞内“消化器官”提供营养、分泌过程调节、 蝌蚪尾巴退化、乳腺的退行性变化等。
动物生物学绪论
动物生物学绪论动物生物学定义及研究目的动物学(Zoology) 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物生物学( Animal Biology )是以生物学观点和技术来研究动物生命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的动物生命系统涵盖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等多个层次;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形态、解剖、生理、分类、发育、生态、地理、行为、进化、遗传、动物资源保护等。
1.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电子2.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动物生物学的研究任务•了解自然界的动物,认识其生命活动的规律(包括分布、数量、生理、遗传、发育、生态、行为、进化等) 。
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动物新品种培育、禽畜饲养、水产养殖、野生动物保护等。
•有害动物的防治:农业、林业的有害动物控制,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寄生虫病防治等。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生物的分界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的深化,而且不同的科学家对生物的分界有着不同的认识。
但在早期,对生物与非生物的认识都不能得到一个共识。
一、自然物质自然物质生物物质的现代定义生物物质:是指具有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繁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的物质。
目前,地球上已鉴定的生物种类约有200万种,其中动物占其中的3/4,约150万种。
二、生物分界发展史第一阶段:林奈系统——两界系统在18世纪,林奈(Carl von Linne,1735)以生物能否运动为标准明确提出动物生物物质 非生物物质界和植物界的两界系统。
生物界 界的定义:是生物分类的最高级单位,是为了方便人类研究与利用地球上丰富多采的生物世界而形成的一个分门别类系统中的最高级单元。
第二阶段:三界系统在19世纪,由于显微镜的广泛使用,发现了许多单细胞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如绿眼虫,造成了分类上的难题,所以霍格(J. Hogg,1986)和赫克尔(E.H. Hackel, 1866)将生物界分为三界系统: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动物学基本原理ppt精选课件
编辑版pppt
1
第一节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命的主要特征
❖ 特定的组构 ❖ 新陈代谢 ❖ 生长与生殖 ❖ 遗传、变异与适应、进化 ❖ 稳态 ❖ 应激性
编辑版pppt
2
编辑版pppt
3
❖ 特定组构
❖ 生命的基本结构单 位是细胞
❖ 由核酸和蛋白质等 物质组成的多分子 体系。
21
显微镜揭示了细胞的微观世界
➢ 1665年Robert Hooke 编辑➢版ppptAnton van Leeuwenhoek 22
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在生物界,细胞大小悬殊,形态 各异。
最小的细胞:独立生活的支原 体(mycoplasm),直径仅0.1μm。 最大的细胞:非洲驼鸟蛋直径10cm, 重达1300克。一般的细胞:直径在 10—100 μm之间。重量在1×1012 —1×10-6 g之间 。
编辑版pppt
55
卵裂类型
❖ 卵裂的形式依细胞分裂是否彻底可分为完全卵裂和 不完全卵裂。
编辑版pppt
56
❖ 完全卵裂(total cleavage)整个卵参加分裂,多见于少 黄卵; 均等分裂(equal cleavage):卵黄分布均匀的均黄卵, 形成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海胆、文昌鱼; 不等分裂(unequal cleavage):卵黄分布不均匀,形 成的分裂球大小不等,如软体动物、蛙类等。
生物体离不开水,它的特性符合生物生存需要。它具 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表面张力,有束缚水(bound water)和 自由水(free water)两种存在状态。
编辑版pppt
12
❖ 水是极性分子
❖ 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
❖ 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
(2024年)动物生理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B
C
19世纪生理学的重大发现
通过一系列实验和观察,揭示了血液循环、 神经传导、消化等生理过程的奥秘。
20世纪以来的生理学进展
D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兴起,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手段 不断更新。
2024/3/26
5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临床观察、生理学检测技 术等。
21
发育过程与发育调控
发育过程
包括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等不同的发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发育任务。
2024/3/26
发育调控
动物的发育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基因、激素、环境等。其中,基因是发育调控的基础,激素则通过调节基因表 达来影响发育过程,而环境则通过与基因和激素的相互作用来影响发育结果。
26
2024/3/26
谢谢聆听
27
12
稳态的调节机制与意义
01
调节机制
02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等环节,对内环境进行快速而精确的调节。
03
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等化学物质,对内环境 进行广泛而持久的调节。 2024/3/26
04
意义
05
维持生命活动: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基础,只 有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正常生长、繁殖和发挥功 能。
10
动物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03
2024/3/26
11
内环境的组成与特点
01
组成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和细胞内液。
2024/3/26
02
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渗透压等,在 正常情况下都保持相对稳定。
《动物生物学》课程笔记
《动物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物学的定义、性质和任务1. 定义: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动物界的多样性、动物体的结构、功能、生长发育、生殖、行为、进化以及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它旨在理解动物的生命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并为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性质:(1)综合性:动物生物学融合了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2)实验性:动物生物学的研究依赖于实验和观察,通过实验设计来验证假设,探究生命现象。
(3)进化性:动物生物学强调生物的进化历程,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类群的特征,揭示生物进化的规律。
(4)应用性: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3. 任务:(1)描述和分类:对动物进行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系统分类,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2)机制探究:研究动物体的生理功能、发育机制、行为模式等,揭示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3)进化分析:探讨动物的进化历史和进化趋势,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4)环境保护:评估动物资源现状,提出保护措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二、动物生物学研究发展动态1. 古代动物生物学:(1)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对动物进行了分类,并撰写了《动物史》。
(2)中国古代的《本草纲目》等著作也对动物进行了描述和分类。
2. 近现代动物生物学:(1)细胞学说: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奠定了细胞是生物基本单位的理论基础。
(2)进化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自然选择和物种进化理论,对动物生物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遗传学: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揭示了遗传规律,为动物生物学提供了遗传研究的理论基础。
3. 现代动物生物学:(1)分子生物学:通过研究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揭示了生命现象的分子机制。
(2)生态学:关注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等概念。
(3)生物信息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生物数据,为动物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动物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综观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二:实验生物学阶段三:分子生物学阶段四:现代生物学阶段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描述:形态结构描述,物种分类等2:综合比较:比较解剖,比较生理等3:实验论证4:多学科技术交叉第二章动物生物学基本原理▲第一节: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生命的主要特征1: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是生命的最根本特征,分为同化作用(或称组成代谢)和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
新陈代谢保证了生物体的不断自我更新。
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
合成作用(anabolism)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
分解作用(catabolism)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
2:生长与生殖:生长是指生物体或者细胞的体积由小到大,结构由简单到复杂,质量逐渐增加的过程。
生物体或细胞在生命周期中,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成为发育。
生长中,基因起决定性作用,而外界环境也有很大影响。
3:遗传、变化和进化:遗传通常是指亲代的性状在后代中得到表现的现象,由基因决定。
在生物生殖过程中,遗传保证了物种的延续性和保守性,使物种世代相传保持稳定。
但生物也会发生变异,变异使后代异于亲体,这就是生物界进化发展的源泉。
遗传和变异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都是生物发生进化的前提条件。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
4:应激性与活动性:生物接受外来刺激,通过身体内在的兴奋和调节,发生相应的反应,即应激性。
生物对外来刺激可以表现为活动或行为反应,生物的活动和行为是应激性的高级表现形式。
5:稳态:稳态是生物系统的重要特性。
稳态指生物系统内部的各种组成成分能够相互协调,保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稳态是保证生物系统稳定与功能正常,维持生物进行正常代谢和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负反馈在稳态的获得和保持过程中是共同的也是基本的机制。
动物学课件动物绪论
无机物
细胞内化合物
有机物
水75~85% 无机盐1%
蛋白质10%~20%
核酸1% 糖类1% 脂类2%~3%
5. 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陈世骧(1979)提 出了3总界6界系统 非细胞总界:病毒界(Virus) 原核总界:细菌界和蓝藻界
真核总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6.新五界系统 目前,多数学者认同新五界系统:原核
生物界、植物界(含原生植物)、动物 界(含原生动物)、真菌界、病毒界。
保护生物学——包括以下几方面: • 保护动物资源 • 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 保护生物多样性 •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 研究动物的起源和进化规律,了解动物 的灭绝原因,有利于了解人类的进化和 发展趋势,使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 动物是地球上一项重要的可更新资源 • 人口增长的资源消耗------衣、食、住、行。 • 环境污染会使动物种类自然减少。 • 动物资源------食物、饲料、药材、害虫天敌
(生物防治)、传粉昆虫、观赏和装饰。
1.生物(oranisim):自然界中一切具有生命 现象(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适应、 遗传和变异等)的物体。
生物学:研究各类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机 能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动物(animal):具有摄食行为或进行异养, 能产生位移运动并具应激性的真核生物。
3.动物学(Zoology):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 究的一大分支,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生 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 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及与人类 的关系的科学。
与自愈是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孕妇呕吐 与胎儿的保护有关。
动物分类学经历了三个时期
w 林奈时期:主要进行物种的记述。 w 达尔文时期:进行专科、专属的研究,
动物生理学绪论-课件
第三页,共105页。
本课程考核办法: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70分,平时成绩占 30分。
课程平时成绩考核办法:出勤、提问、平 时作业。
01/11./0210.22022
4
第四页,共105页。
教材
杨秀平等. 动物生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目
1.《动物生理学》,欧阳五庆主编,高等农业院校协编教 材,科学出版社,2006年. 2.《动物生理学》,张玉生等主编,吉林出版社,2000年. 3.《动物生理学》,傅伟龙等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
30
第三十页,共105页。
绪论
五、生理功能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01/11./0210.22022
31
第三十一页,共105页。
绪论
1、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 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reflex)。
结构基础:反射弧(reflex arc)
阐明机体各部分机能活动特点,以及各部分 活动之间的相互规律。
阐明机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各器官、系 统活动的变化规律。
01/11./0210.22022
15
第十五页,共105页。
绪论
1、细胞和分子水平
研究细胞生命现象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
2、器官和系统水平
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的功能。
3、整体水平
研究各器官功能联系;整体与环境互作。
10
第十页,共105页。
• 德国路德维希对泌尿及循环的神经调节作出重要贡献。同海登海首 次用海氏小胃研究胃液分泌机制;并被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改良为巴氏小胃,证明了胃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技术来研究动物生命规律的科学。
3、五界法: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4、物种:是自然地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具有共同基因组成以及能够自然繁殖出有生殖力的后代的所有生物个体。
5、“双名法”:物种的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用斜体字表示!或者在学名下面划横线标注)所组成。
例:黄嘴白鹭Herodias eulophotes Swinhoe6、生物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7、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描述性动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
第2章动物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调控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2、生长和繁殖3、遗传变异和进化4、应激性和活动性二、生命的物质基础1、水2、无机盐3、蛋白质4、核酸5、脂类6、糖类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质体(叶绿体)细胞壁中央大液泡其他(分裂)动物细胞无(异养厌氧)无无有中心体,分裂时有收缩环植物细胞有(自养)有(纤维素、果胶)有(各种酶)细胞分裂时有胞间连丝,细胞板四、动物细胞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机能细胞器名称结构特点主要机能核糖体颗粒状、无膜包裹、主要成分蛋白质和RNA合成蛋白质、mRNA、tRNA、rRNA高尔基体大小不一、形态多变的囊泡体系组成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糖类合成工厂,运输蛋白溶酶体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对大分子物质强烈消化作用,清除无用的大分子及细胞线粒体线状、颗粒状、环形、哑铃形、枝状能量工厂,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中心体位置固定、颗粒、柱状体、具有极性结构参与细胞有丝分裂内质网光面内质网:分支管状、形成复杂的立体结构粗面内质网:多呈变囊状、排列整齐合成脂质合成分泌性的蛋白和多种膜蛋白,加工、运输五、组织动物组织根据其细胞形态、功能和发生情况分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简称上皮,主要由大量紧密而有规则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细胞间质所组成,细胞间以特化的细胞连接复合体彼此相连,将上皮细胞联系组成片层状的组织结构。
动物学-绪论PPT课件
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 1、封建时代以前:
贾思勰《齐民要术》,李时珍《本草纲目》
2、解放前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 落后
3、解放后: 30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淡水鱼的人工孵化、经济贝 类的养殖、珍贵野生动物的驯化饲养等;大批动物学期刊的问世。
第四节 动物的分类知识 一、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1、意义: 2、方法:
小家鼠所属的各级分类单位
动物界(Animal)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哺乳纲(Mammalia) 啮齿目(Rodentia) 鼠科(Muridae) 小家鼠属(Mus)
小家鼠(M.musculus)
2.种的概念: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 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中, 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又占有一 定空间的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 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的群体在生殖上 是隔离的。
Hale Waihona Puke 亚 种 (subspecies): 种 下 分 类 阶 元 , 指 同 一种内由于地理隔离,彼此分化形成的个体群
品种(cultivar 或 breed):生产实践中培 育的具有某些经济性状的类型,是非生物分类 单位
3.种的命名方法
双名法: 每个学名由二个拉丁文或拉丁化形式的词组
成, 属名(n) + 种名(adj) + 命名人
施旺(1810-1882):德国人
与施莱登(1804-1881)一起提出“细胞学说”。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 然
界三大发现之一(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定律)。
6、20世纪
1953年,分子遗传学出现,DNA双螺旋结构发现。 1960年,仿生学诞生。 电镜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激光、电脑的运用,许多分支学科的研究由定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物学》课程教学⼤纲《动物⽣物学》课程教学⼤纲课程代码:0700153课程负责⼈:黄诗笺课程中⽂名称:动物⽣物学课程英⽂名称:Animal Biolog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命科学学院本科⽣及七校联办双学位班本科⽣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教学⽬的动物⽣物学课程是⾼校⽣物学类本科⽣的⼀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进化的观点,运⽤辩证的、⽐较的思想⽅法,系统讲授动物⽣物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动物⽣命活动基本规律,包括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地位和主要⽣物学特征;并从动物⽣命活动的各个⽅⾯,描述动物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进化中的演变和适应,突出⽣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物与环境的统⼀,局部与整体的统⼀等⽣命活动基本规律,强调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反映现代动物⽣物学的新成果、新进展及学科间交叉、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以及为后续课提供可能的结合点。
通过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和提⾼素质为⼀体的教学,使学⽣学习⽬的明确,不仅较好地学习掌握动物⽣物学系统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且在学习能⼒、科学思维能⼒和综合素质等⽅⾯均有较⼤提⾼,能以较⾼的学习兴趣,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后续课程的学习。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了解动物科学的发展,认识到动物⽣物学基础知识与⽣命科学各分⽀学科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在现代⽣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要求学⽣熟悉动物⽣物学系统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法, 掌握⽣命的基本特征、动物体的有机结构与机能、动物⽣命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和多样性的保护、动物的⽣命活动、有关⽣物学原理和⽣命活动基本规律;重点掌握动物演化发展上具转折性的关键门类的主要特征、进步性特征、适应于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理特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以及各门类的代表动物,动物界的演化规律、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演化发展;动物的各种⽣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
动物生物学1
动物生物学1动物生物学AnimalBiology第一章绪论动物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生物的分界和动物的分类系统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动物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与发展动态1.动物生物学的定义与研究目的动物生物学与动物学的内容差别动物学动物生物学结构与机能结构与机能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动物类群动物类群发育与分化动物进化遗传与进化动物行为动物地理动物地理动物生态动物生态动物生物学与动物学的定义动物学(Zoology)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物生物学(AnimalBiology)是以生物学观点和技术来研究动物生命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的动物生命系统涵盖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等多个层次;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形态、解剖、生理、分类、发育、生态、地理、行为、进化、遗传、动物资源保护等。
动物生物学的研究任务Zoologyisthebranchoflifesciencethatdealswithanimalorganismincludingmorphaandstructure,classificatio n,relationshipoflifeactivitywithitsenvironment,thelawsofgrowthanddevelopment.了解自然界的动物,认识其生命活动的规律(包括分布、数量、生理、遗传、发育、生态、行为、进化等)。
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动物新品种培育、禽畜饲养、水产养殖、野生动物保护等。
有害动物的防治:农业、林业的有害动物控制,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寄生虫病防治等。
促进医学生物学的发展:人也是一种有智慧的高等动物,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人类。
动物生物学研究有利于改善人类的膳食营养、疾病防治,促进健康长寿,探索人类起源等。
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动物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动物生态学研究有利于解决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重大社会问题,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动物生物学绪论卢
动物生物学绪论引言动物生物学是研究动物的结构、功能、分类和进化等方面的学科。
它涉及到了从微观的细胞结构到宏观的生态系统的各个层面,对于了解和探索动物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动物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环境、行为习性以及遗传变异等方面的内容。
动物生物学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多种方法,揭示了动物的起源、进化和适应性等基本规律。
动物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虫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这些动物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也反映出了它们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策略。
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动物生物学的研究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包括野外观察、实验室实验、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地理学、系统发育学等。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全面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行为习性、生态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野外观察野外观察是动物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动物在其自然栖息地中的行为表现、种群分布、繁殖状况等信息,可以获取大量有关动物习性和生态环境的数据。
野外观察通常需要长期的、系统的观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动物的行为模式和生态适应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动物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受控的实验环境中对动物进行各种实验操作,可以控制和重现特定的条件,进而研究动物的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特征。
实验室实验通常需要借助于技术设备和实验仪器,比如显微镜、实验动物箱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动物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人员可以从DNA、RNA、蛋白质等分子水平上研究动物的基因组组成、表达模式、进化关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虫
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
生活环境:
海水
淡水
陆地
生存方式: 自由活动的动物:两侧对称 附着或固着生活的动物:辐射对称
2、体节
分节 :见于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
多态现象(Polymorphism):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 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
1、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类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高等动物及人的组织可分为四类: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上皮组织
神经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3、器官是由一群组织组成的大功能单位
一种器官可以含有四种基本组织的大部或全部
猪心脏
含有全部四种基本组织
4、系统:一些机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 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系统
脊椎动物神经胚形成图解
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 动物不同胚层奠定了组织和器官的基础。 外胚层分化成表皮及其衍生物,还有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消化道前后两端。 中胚层分化成许多器官,如真皮、肌肉、骨骼、 血管、生殖系统、排泄器官。 内胚层分化成消化道中肠上皮(肠粘膜)和消 化腺如肝脏、胰腺,还有鳔、肺以及呼吸道上 皮,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和尿道的 上皮。
加上前缀 sub- 或 infre- 即为亚 - 或附 - ,低
于 此 阶 元 。 比 如 subfamily 为 亚 科 , infrafamily为附科。
生物分类等级示例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分类地位
动物界Animali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哺乳纲Mammalia 食肉目Carnivora 熊科Ursidae 熊猫亚科Ailuropodinae 大熊猫属Ailuropoda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神经胚(neurula): 脊索动物的原肠胚形成后,胚胎背部沿
中线的外胚层细胞下陷,形成神经板。 神经板两侧外胚层细胞形成一对纵褶, 纵褶逐渐靠拢在背面愈合形成神经管, 神经管进入胚胎内部并与表面分离,这 一发育阶段称为神经胚。 同时原肠背面中央纵向隆起,形成脊索 中胚层,并最终脱离原肠,形成脊索。 原肠两侧出现成对的体腔囊,体腔囊壁 即为中胚层,中间的空腔就是体腔。
1)水:生命代谢活动最重要的介质 2)无机盐:生物内环境的调控系统
3)蛋白质:生命活动的工具 4)核酸:生命信息的载体 5)脂质:
6)糖类:生命的能量来源
二、动物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水平分5级: 细胞cell 组织tissue 器官organ 系统system 有机体organism
变异是生物进化发展的源泉
4)、应激性与活动性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 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 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 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 式。如植物的向性、动物的趋性、高等动物和 人的反射 。 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特定反应。 应激性是生物的普遍特性。 动物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是应激性高度发展 的产物。
第二章
动物生物学基本理论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
1 、生命的主要特征
1)、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根本 特征。
生物是有选择性的开放系 统,生物与环境不断进行 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作用( 同化)与分解作用(异化 )两个过程。
2)、生长与发育
生物都能通过代谢而生长发育,其包括两个过 程:细胞数量的增加;成熟过程(发育)。
生长发育是由遗传决定的稳定的过程。 环境条件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3)、遗传、变异和进化
生物都能繁殖,亲代把自己的特性传给后代, 这就是遗传,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
任何一种生物都能通过繁殖后代使生命和种群 延续和发展下去。
遗传与变异共存。变异是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组 合发生了变化。
动物生物学
1 绪论 2 动物生物学基本理论 3 动物的类群 4 动物生理 5 进化与系统发育 6 动物的行为 7 动物与环境
第一章
绪
论
一、动物生物学的定义、性质和任务
1、动物生物学的定义
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生 命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 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之一。
蜜蜂有蜂后、雄蜂和工蜂之分
五、动物分类基础知识
1、种的概念
物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客
观存在的,是起源方面相近、形态与生理 上基本相似、并能自然生殖出有生育能力 后代的全部生物个体。
2、种的双名法
物种的学名国际上有统一的命名规则 物种命名采用“双名法”:拉丁字或拉丁化文字的属名和 种名合写而成 属名在前,第一个字母大写 种名在后,第一个字母小写 在出版刊物、书籍或打印文稿中用斜体字印出,或在其下 加横线标志 学名后还可加上命名人的姓氏(命名人的姓氏不用斜体) 亚种命名采用“三名法”,即在物种学名后加上亚种名 (亚种名也用斜体) 种以上的等级都用单名的拉丁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 其中属名用斜体,其它的不使用斜体。 例如:虎 Panthera tigris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Hilzheimer)
3、分类阶元
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基本阶元之间还可分出更细的阶元,如亚
纲、总目、亚目等。
在一个基本阶元前加上前缀super-即为总-
或超-,高于此阶元,比如superorder为总 目,
生物发生律(biogenetic law)也称重演律(recapitulation law): 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是简单而迅速地重演其祖先进化的过程。
四、动物形态学基本概念
1、体制:通常指动物身体的对称性,即机体各部
分的布局比例。
对称性: 无对称:海绵动物
球形对称
:放射虫
海绵动物
辐射对称)二界系统: 林奈(Linnaeus) 动物界(Animalia) 和植物界(Planta) (2)三界系统: 海克尔(Haeckel) (1886)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Protista) (3)五界系统:魏特克(Whittaker) (1959) 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植物界, 真菌界(Fungi), 动物界 (4)六界系统: 陈世骧等(1979) 病毒界,细菌界(Mycomonera) ,蓝藻界 (Cyanobacteria) ,植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三、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基本规律
胚胎发育的阶段
1.受精(fertilization) 2.卵裂(cleavage) 3.囊胚(blastula)期 4.原肠(gastrula)期 5.中胚层和体腔 (mesoderm and coelom) 的形成 6.神经胚(neurula) 7.胚层的分化(differentiation)和器官的形成
了解自然界的动物,明确动物的多样性; 揭示动物生命活动规律,促进生物医学发展; 研究动物生存环境,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开展动物养殖与繁育,合理利用动物资源; 实现人、自然界、动物和平共处与和谐发展。
二、动物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动态
四个阶段 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动物形态描述等 实验生物学阶段:以动物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 分子生物学阶段:从DNA、基因水平研究动物 现代生物学阶段: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动物,克隆动物 、转基因动物等。 两个方向 宏观方向:从动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 微观方向:从细胞、分子、基因方面开展研究
2、动物生物学的性质
学科地位:
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之一。
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与生命科学的其它分支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动物生物学的研究与农业、林业、渔业、环境保护、医药及工 业等生产部门有着密切关系,是这些部门的科学基础。
3、动物生物学的研究范围(任务):
5)、稳态
生物在正常的环境因素中,各有自己特定的机 制保持体内环境动态的稳定。 如人在受惊之后身体又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
是内稳态的一个例子。内稳态是身体内部能保 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即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 一个生物体的体内环境总保持稳定。
2、生命的物质基础
动物界已定名的物种约有150万个
海胆卵裂过程
囊胚(blastula)
卵裂后期,胚细胞排列成一层,形成中空 球体,该层细胞叫囊胚层,该腔叫囊胚腔, 该发育阶段称为囊胚。 少数动物囊胚中没有腔,称为实心囊胚。
原肠胚(Gastrula)
继囊胚期之后,胚胎开始形成原肠腔即
将来的消化腔,原肠胚约含1000个细胞。 原肠胚开始有了内胚层与外胚层之分。 原肠将来形成消化道内壁及相关器官。 原肠胚期间,各细胞内RNA转录不同, 遗传基因表达各异,在分子水平上确立 了细胞个体特征,胚胎决定已无法恢复, 此后胚胎中各细胞沿着不同途径发育。
课程教材: 陈小麟、方文珍.《动物生物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主要参考书: 左仰贤.《动物生物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许崇任、程 红.《动物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Richard D.Jurd.王戎疆等译.《动物生物学》(第二版)精要速览系列. 科学出版社.2011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武汉大学等合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华中师范大学等合编. 动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