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材料学院

学号:s2*******

姓名:李康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它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领域,以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这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其中,自然观——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即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自然观的演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

①古代自然观的基础——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古代科学的萌芽:不是独立的、系统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本来意义的自然科学:天文、气象、力学、数学、医学、建筑、航海。

古代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自发的、朴素的、直观的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态出现。

古代自然哲学本质上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在这种知识形态中,自然科学与哲学融合在一起。

古代自然哲学探讨——万物的本原:物质性的元素。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自然界是由物质元素在宇宙中逐渐形成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力量。

②古代自然观的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等。

③古代自然观的主要特征——自发性、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④古代自然观的缺陷——不能科学地说明自然界;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蕴含着唯心主义的因素。

⑤古代自然观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古代自然观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的预见。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自然观

①近代自然观的基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达·芬奇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哥白尼革命——引发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自然科学的“独立运动”: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②近代自然观的基本观点——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因果规律决定着物质的运动;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等。

⑤近代自然观的缺陷——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孤立和静止地研究自然界。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①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理论理论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进入对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理论概括阶段。

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1755年,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1828年,维勒合成人工尿素,元素周期律;

1830年,赖尔在《地质学原理》中提出了地质渐变论,继维勒之后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三个缺口;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近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②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等。

③主要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统一起来,体现了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把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统一起来,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④作用—揭示了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科技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为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不可分离的。

⑤缺陷——“经验上的证明”有待充分和深入;“证明在细节上”有待深入和具体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以19世纪自然科学为基础,确立了辩证自然观,它阐明了自然界从天体、地球、生命到人类的辩证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随着自然科学、技术与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自然观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20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生物学、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等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的提出,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发展形态。

一、系统自然观

①基础——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现代自然科学革命:量子论、量子力学、相对论。

②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系统的;系统是开放的、整体的和有层次的,它以进化和退化交替的形式不可逆地演化着,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机制;自然界经历着“混沌——有序”交替循环的过程。

③主要特征——系统性、演化性、复杂性等。

④意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时间的不可逆性,自然界在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系统自然观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与还原分析方法不同。

二、人工自然观

①基础——生态科学、系统科学、技术基础(采取、加工、控制、运输、通信、医疗等)。自然界: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实践是联系人与自然的纽带,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

②主要观点——人工自然是系统的、演化的;人工自然不能超出人化自然界;人化自然界以外存在着无限的天然自然界;人工自然界、人化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相互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人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实践确立起来。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自然界也打上人类烙印。自然界是“人化自然界”(马恩),是人的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统一,是人类学意义上的自然界。马恩在对自然的理解中引入人的主体因素,把自然界看成是人参与其中的自然界,这是人类自然观的巨大飞跃。

③主要特征——主体性、能动性、价值性

④意义——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实现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实现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统一。

三、生态自然观

①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理论来源:马恩的生态思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统一的,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和人的问题;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克服人的需要和认识能力的片面性,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要依靠科技解决环境问题;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是统一的,人本主义是建设生态环境的最高价值取向。

渊源—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人和其他有机物共存于自然界系统;古代中国:天人合一。

②生态自然观的基础—生态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生态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

③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人口问题:人口数量与环境容量的关系;自然资源(再生性资源与非再生性资源)问题:土壤资源、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等问题;环境问题: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雾霾天气、土壤污染、臭氧层耗损、温室效应等。

人类中心主义:人是最高等级的存在;人是价值的原点;只有人具有思维能力,人是认识的主体;人是能动性的存在,能改造对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人类中心主义是关于人的生存的伦理学,但不是人的完善的伦理学。人所拥有的潜能,并不只够他的生存之用。生物中心论:敬畏生命,对于保护生物有意义。生态中心主义:把生态系统当作一个独立的整体,强调其整体性,强调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以及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