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体系结构综述
计算机体系结构综述
计算机体系结构综述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它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的综合体,决定了一台计算机如何处理信息。
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和总线。
1. 处理器:处理器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由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和支持元件组成,它们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并处理信息。
2. 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它可以是内存或外存,如硬盘或闪存,它们可以帮助处理器快速访问需要的信息。
3. 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用于将信息传输到处理器和存储器中,以便处理器能够处理它们。
它还可以将处理器处理后的信息发送给外部设备,以供使用。
4. 总线:总线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负责在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系统之间传输信息。
它将各个部件连接起来,使它们能够交换信息,以便处理器能够正确执行程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综述(上)
计算机⽹络体系结构综述(上)摘要: 计算机⽹络体系结构标准的制定使得两台计算机可以像两个知⼼朋友那样可以互相准确理解对⽅的意思并做出优雅的回应。
本⽂⾸先概述了计算机⽹络体系结构的提出动机,并结合⽇常⽣活中的邮政系统介绍了设计的理念,并给出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标准。
进⼀步地。
我们着重概述了计算机⽹络体系结构的分层原理及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协议,使得读者可以对计算⽹路体系结构有⼀个全新的、系统的认识。
版权声明与致谢: 本⽂原创作者: 作者博客地址: 本⽂正使⽤的⼤部分插图均来⾃于课件《计算机⽹络体系结构》,⽽且对于当中部分插图笔者做了进⼀步的改动,该课件可以在我的CSDN上下载到,其链接为。
在此,我们感谢这份课件的制作者及其传播者,感谢他们的⽆私分享。
友情提⽰: 为了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络体系结构,笔者以两篇博客的篇幅来介绍这个计算机⽹络中最为重要的知识点,即:和。
在本⽂,我们概述了计算机⽹络体系结构的提出动机,并结合⽇常⽣活中的邮政系统介绍了设计的理念,并给出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标准,并着重介绍了计算机⽹络体系结构的分层原理及协议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
本篇的姊妹篇详尽地介绍了两种典型的计算机⽹络系统结构标准: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
⼀. 为什么须要计算机⽹络体系结构? 众所周知。
计算机⽹络是个⾮常复杂的系统。
⽐⽅,连接在⽹络上的两台计算机须要进⾏通信时,因为计算机⽹络的复杂性和异质性,须要考虑⾮常多复杂的因素,⽐⽅: (1). 这两台计算机之间必须有⼀条传送数据的通路。
(2). 告诉⽹络怎样识别接收数据的计算机; (3).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保证要传送的数据能在这条通路上正确发送和接收; (4). 对出现的各种差错和意外事故。
如数据传送错误、⽹络中某个节点交换机出现问题等问题。
应该有可靠完善的措施保证对⽅计算机终于能正确收到数据。
计算机⽹络体系结构标准的制定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让两台计算机(⽹络设备)可以像两个知⼼朋友那样可以互相准确理解对⽅的意思并做出优雅的回应。
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综述
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综述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高性能计算机是指能够提供高性能计算能力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用于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工程仿真等领域。
随着计算机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效率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核心问题。
本文综述了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相关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
第一章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概述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连接方式。
高性能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系统的差别在于,高性能计算机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并行处理技术和高速通信技术。
高性能计算机主要由计算节点、存储节点、网络节点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计算节点用于执行计算任务,存储节点用于存储数据,网络节点用于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
第二章并行计算体系结构并行计算体系结构是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性能计算机计算能力提高的核心。
并行计算体系结构主要有集中式共享存储架构、分布式存储架构、混合存储架构等。
其中,集中式共享存储架构具有计算能力强、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是高性能计算机比较成熟的体系结构之一。
第三章高性能计算机并行计算模型高性能计算机并行计算模型是指对高性能计算机进行并行计算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模型。
高性能计算机并行计算模型主要包括共享存储模型、分布式存储模型、混合存储模型等。
其中,共享存储模型是高性能计算机并行计算模型中的重要一种模型,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第四章高性能计算机芯片架构高性能计算机芯片架构是指高性能计算机中的处理器芯片架构。
高性能计算机芯片架构主要采用多核处理器的设计方式,如Intel的Xeon、AMD的Opteron、IBM的PowerPC等。
这些多核处理器的设计方式具有计算能力强、性能高等优点,可以提高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效率。
第五章高性能计算机网络架构高性能计算机网络架构是指高性能计算机中节点之间的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
计算机体系结构报告总结
计算机体系结构报告总结计算机体系结构报告总结篇1我作为一名中国电信的客服人员已经三年了。
在这三年里,有苦有累,有欢笑也有感动。
有收获有疑问,有成熟更有对客服未来的不断探索。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的进步是直线向上的,缓而不慢,细而扎实。
因为作为一个客服人员,我深知基本功要做好做实,微笑要留住,礼貌要恰当,耐心要保持,这些非一日之促成。
这个工夫是细水长流,着急不得,不近功也不能急利。
于自己的成长有更好的磨练。
在平凡的客服里我努力展示了自己优秀的一面。
在KPI的考核中每月被评为优秀客户代表.在06年作为优秀代表派往__进行亲和力培训,在06年被安排去__10000号交流学习,期间我的多次建议被领导采纳.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2006年度优秀员工.在文娱方面,兴趣广。
爱好文笔。
在去年5月份举办的“电信产品广告征集”中被采纳一条有价值的广告语。
今年5月份在五四青年节组织成员创作和表演节目,获得大家的好评。
做客服,人说“这是在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确实,客服需要处理的事有时是那么琐碎,每天忙忙碌碌,每天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客户,礼貌的,粗鲁的,感谢的,生气的,讲理的,不讲理的,打错电话的……刚开始的时候,每天的情绪也会随着碰到的事情,碰到的客户而改变。
被客户骂了两句,心情变得沉重,笑不出来;被客户表扬了,马上轻快起来,热情而周到。
想想这是很不成熟的表现。
所幸我得到周围很多同事们的帮助,使我慢慢成熟起来。
用户真诚的道谢和满意的笑声使我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
在初接电话,对客户所提出的问题,我不敢轻易做出回应。
但很快,我便意识到除了有热情的态度之外更应该有丰富而扎实的业务知识,才不致以使自己没有足够信心来正确回答客户的问题。
于是,我养成了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熟悉业务知识与做疑难问题记录的习惯。
记得当初接线时,我遭遇很多困难,不止一次没有完全回答好客户提出的问题,甚至遭遇到客户的投诉,我的心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最低谷。
但是,我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而是一直在寻找弊端,不耻下问,加强业务积累和学习,还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多听了一些优秀的录音。
计算机体系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组成的结构体系。
它涵盖了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的组织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和交互方式。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现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I. 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在硬件和软件层面上如何组织计算机系统,以实现高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等要求。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内容广泛,包括指令集架构、处理器设计、内存层次结构、输入输出系统等等。
II. 指令集架构指令集架构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核心部分,它定义了计算机的指令集以及执行这些指令的方式。
指令集架构一般分为精简指令集(RISC)和复杂指令集(CISC)两种。
RISC架构追求指令集的简洁和规整,通过减少指令的种类和提高指令的执行效率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而CISC架构则倾向于提供更多且复杂的指令,以方便编程和提高代码的密度。
III. 处理器设计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执行指令、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分。
处理器设计的目标是提高计算速度和性能,并支持更多的并行计算。
现代处理器常采用流水线、超标量、乱序执行等技术,以提高指令的执行效率。
除了性能,处理器设计还需要考虑功耗、散热等问题。
IV. 内存层次结构计算机的内存层次结构包括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和辅助存储等层次。
这些层次的设计目的是提供多级别的存储,以满足不同速度和容量要求的数据访问。
其中,高速缓存是处理器与主存之间的缓冲存储器,它通过存储最常用的数据和指令,减少了处理器对主存的访问次数,提高了数据访问速度。
V. 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它负责将数据传输到或从外部设备传输到计算机。
现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包括各种接口标准和协议,如USB、HDMI、以太网等。
输入输出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数据传输速度、可靠性和兼容性等因素,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VI. 发展趋势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简述计算机系统的结构
简述计算机系统的结构
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硬件层: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设备,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2. 操作系统层: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的软件,提供文件管理、进程管理、设备管理等基本功能。
3. 应用软件层: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的软件,包括办公软件、游戏、浏览器等。
4. 用户界面层: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交互的接口,包括命令行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等。
5. 网络通信层:支持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包括网络协议、通信接口等。
这些层次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其中,硬件层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操作系统层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应用软件层是计算机系统
的功能体现,用户界面层是计算机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桥梁,网络通信层则是计算机系统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纽带。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件
ABCD
理解指令集体系结构、处 理器设计、存储系统、输 入输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 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体系结 构领域的兴趣和热情,为 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 实的基础。
CHAPTER
02
计算机体系结构概述
计算机体系结构定义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的整 体设计和组织结构,包括其硬件和软 件的交互方式。
CHAPTER
06
并行处理与多核处理器
并行处理概述
并行处理
指在同一时刻或同一时间间隔内 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的能力
。
并行处理的分类
时间并行、空间并行、数据并行和 流水并行。
并行处理的优势
提高计算速度、增强计算能力、提 高资源利用率。
多核处理器
1 2
多核处理器
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多个核心,每个核心可以 独立执行一条指令。
间接寻址
间接寻址是指操作数的有效地址通过寄存器间接给出,计算机先取出 寄存器中的地址,再通过该地址取出操作数进行操作。
CHAPTER
04
存储系统
存储系统概述
存储系统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存储和 检索数据和指令。
存储系统通常由多个层次的存 储器组成,包括主存储器、外 存储器和高速缓存等。
《计算机体系结构》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计算机体系结构概述 • 指令系统 • 存储系统 • 输入输出系统 • 并行处理与多核处理器 • 流水线技术 • 计算机体系结构优化技术
CHAPTER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组织结构、工作原 理及其设计方法。
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性能分析
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性能分析超级计算机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计算机之一,能够处理巨大的数据和运算任务,是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但是想要深入了解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和体系结构,需要具备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计算机结构、处理器、内存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性能。
一、计算机结构超级计算机的结构与普通计算机基本一致,主要包括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但是其规模和性能要远远超过普通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通常采用并行计算的方式,即将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由多个处理器并行处理,最终将结果整合起来。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效率,缩短计算时间。
二、处理器超级计算机的处理器通常采用多核心和超线程技术。
多核心技术指处理器内部集成了多个独立的CPU核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超线程技术是在单一核心内部模拟多个逻辑核心,可以实现单一核心同时处理多个线程。
这些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效率。
三、内存超级计算机的内存通常采用高性能存储技术,如延迟高带宽内存(HBM)、高速缓存(Cache)等。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内存数据的快速读取和存储,为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提供了保障。
此外,超级计算机的内存容量通常需要大于普通计算机,以应对大规模的数据处理需求。
四、高速网络超级计算机的高速网络是其性能优异的重要保障。
高速网络可以实现处理器之间和计算节点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运算速度。
此外,高速网络还可以支持异构计算,即不同种类的处理器在同一系统中协同工作,共同完成计算任务。
总之,超级计算机是目前科学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了解其体系结构和性能分析对于深入理解超级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和应用场景非常重要。
通过对计算机结构、处理器、内存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超级计算机的优势和限制,从而更好地利用其为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与趋势
需要解决相关问题
流水线技术需要解决资源冲突、数 据冒险和控制冒险等问题,以确保 流水线的顺畅运行。
指令集架构(ISA)
定义
分类
指令集架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 间的接口规范,定义了计算机可以执 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以及这些指令的 编码方式。
AI驱动的自主系统
研究基于AI的自主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 智能化水平。
绿色低碳成为关键
绿色计算技术
研究低功耗、高能效的计算技术和方法,降低计算机系统的能耗 和碳排放。
可持续性与可循环性
在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注重可持续性和可循环性原则, 采用环保材料和可再生能源。
节能标准与政策
物联网、自动驾驶等应用对实时计算和边缘计算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
计算机体系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产业生态挑战
技术更新速度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如何跟 上这种发展速度并保持竞争力是一大挑战。
产业链协同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封 装等多个环节,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同。
标准与规范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计算机体系结构面临着性能提升瓶颈、能耗问题、安全性问题、可编程性等方 面的挑战。
机遇
新兴技术如量子计算、光计算、生物计算和光量子计算等为计算机体系结构的 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02
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回顾
冯·诺依曼结构
存储程序概念
冯·诺依曼结构中,程序和数据都存储 在同一个存储器中,实现了存储程序 的概念,使得计算机具有通用性。
光子计算
光子器件与电路
计算机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计算机体系结构基本概念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它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接口,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方式、性能表现以及可扩展性。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内容。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述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组织,包括硬件和软件。
主要由计算机硬件、指令系统、运算方式和数据流组成。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目标是提供高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和高效能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通常以指令集架构和微架构为基础。
二、指令集架构指令集架构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定义了计算机系统处理信息的方式。
指令集架构包括计算机的指令集、寄存器、数据类型和地址模式等。
根据指令集的不同,可以将计算机体系结构分为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和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
三、微架构微架构是指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实现方式。
它包括处理器的内部结构、数据通路、控制流和存储相关的电路设计。
微架构的设计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常见的微架构包括超标量、乱序执行和流水线等。
四、存储结构与存储器层级存储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数据的层次结构。
存储器层级分为寄存器、高速缓存、内存和辅助存储器等。
不同层级的存储器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容量、速度和价格等。
存储结构的设计旨在提高计算机系统的访问速度和运行效率。
五、总线结构总线结构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连接各个组件的通信系统。
它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等。
总线结构的设计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可扩展性。
六、并行处理与多核技术并行处理是指多个处理器或计算单元同时执行指令,提高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多核技术则是将多个处理核心集成到同一个芯片上,实现并行运算。
并行处理和多核技术在高性能计算、科学计算和图像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七、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指通过软件将计算机资源抽象为多个逻辑实体,实现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隔离和共享。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发展综述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发展综述摘要:本文介绍了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诞生和发展,探讨了制约现代计算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指出基础硬件IC生产技术的极限和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缺陷将成为计算机发展的两大瓶颈。
调查了现在为了突破冯·诺依曼体系瓶颈各国科学家做出的努力,总结了现在正在研究发展中的几种非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
关键词: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局限;发展1冯·诺依曼体系的诞生和发展1.1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概述众所周知,第一台计算机是诞生于1946年的ENIAC。
作为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者,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计算机制造的三个基本原则,即采用二进制逻辑、程序存储执行以及计算机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这套理论被称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该体系结构在创立70年后的今天仍然指导着计算机的制造,冯·诺依曼由此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对冯体系结构的传承与突破也记载着计算机的发展进程。
[1]1.2冯·诺依曼提下的发展动向作为经久不哀的经典理论,冯·诺依曼系结构的优点是逻辑清晰、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缺点是存储的指令和数据共享一条总线,信息流的传输成为限制计算机性能的瓶颈,串行执行指令的方式影响了指令的执行速度。
基于该理论的特点,对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三原则的演变角度分析计算机的发展动向。
[2]1.2.1二进制逻辑的演变计算机诞生前,人类对计算机的逻辑并无清晰的概念,计算机采用什么进制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基于人类的习惯,计算机采用十进制似乎更符合人类规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但是,冯·诺依曼以电子设备存在二种稳态为依据提出了以二进制逻辑作为计算机逻辑基础,沿用至今。
取决进制使用的关键在于基本稳态数量,人类普遍有十根手指,十种基本稳态造成了人类使用十进制这一现象。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组织结构,它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包括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数据传输方式、指令集和操作系统等。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对计算机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的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和总线等。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指令、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和处理数据。
内存是计算机系统中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它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方式,它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传输数据和指令的通道,它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的连接方式包括并行连接和串行连接。
并行连接是指多个设备同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中,它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处理速度和效率。
串行连接是指一个设备连接到计算机系统中,它可以减少计算机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同步传输是指数据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传输,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异步传输是指数据在不固定的时间间隔内传输,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和效率。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的指令集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指令集合,它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令集包括操作码和操作数,它可以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和处理数据。
指令集的设计和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系统,它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操作系统可以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和处理数据。
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它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川大学计算机组成和体系结构
四川大学计算机组成和体系结构●硬件软件等效性:一切硬件可以实现的软件也可以实现反之亦然●计算机3个组成部分:处理器,储存器,IO设备●系统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部分间的一组电学连线,用来在系统内部传递数据和指令.●Cpu:中央处理器负责提取程序指令,并对指令进行译码,然后按程序规定的顺序对正确的数据执行各种操作●ALU算术逻辑单元:在程序执行过程中用于进行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摩尔法则:硅芯片的密度每十八个月翻一番。
● SSI 小规模集成电路MSI中规模集成电路LSI大规模集成电路V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冯诺依曼主要结构:中央处理器,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寄存器,程序计数器,IO设备,主存;具有执行顺序指令的处理能力;在主存储器系统和CPU的控制单元之间,包含一条物理上的或者是逻辑上的单一通道,可以强制改变指令和执行的周期。
●CUP可以分成两部分:数据通道和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该模块负责对各种操作进行排序并保证各种正确的数据适时出现在所需的地方●总线:一组导电线路的组合,作为共享和公用的数据通道将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连接到一起(点对点,多点)●总线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电源线。
●数据总线:用于数据传递的总线;控制总线:指示哪个设备允许使用总线,以及使用总线的目的,也传递有关总线请求,中断和时钟同步信号的响应信号。
地址总线:指出数据读写的位置。
●同步synchronous总线:事件发生的顺序由时钟脉冲来控制●异步总线:负责协调计算机的各种操作,用握手协议来强制实现与计算机其他操作同步●总线仲裁:菊花链仲裁方式Daisychain 缺乏公平●集中式平行仲裁方式centralized 瓶颈效应●采用自选择的分配式仲裁方式 self-detetection●采用冲突检测的分配式仲裁方式:以太网用这种●总线周期:完成总线信息传送所需的时钟脉冲间的时间间隔●时钟周期:定义为时钟频率的倒数,时钟周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
计算机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机器语言程序的设计者或是编译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计算机系统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
Amdahl所定义的体现结构是指程序员面对的是硬件的系统。
所关心的是如何合理的进行软硬件功能的分配。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指机器语言级的程序员所了解的计算机的属性,即外特性。
可以包含数据表示,寄存器定义、数量、使用方式,指令系统,中断系统,存存储系统,IO系统等。
计算机组成是计算机结构的逻辑实现。
可以包含数据通路宽度,专用部件设置,缓冲技术,优化处理等。
计算机的实现是指其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
包括处理机,主存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速度的选择,模块、硬件、插件底板的划分和连接。
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可以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从高到低分为7级:0应用语言机器级、1高级程序语言机器级、2汇编语言机器级、3操作系统机器级、4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5微程序机器级和6电子线路级。
3~6级为虚拟机,其语言功能均由软件实现。
硬件功能分配的基本原则:(1)功能要求。
首先是应用领域对应的功能要求,其次是对软件兼容性的要求;(2)性能要求。
如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可靠性,可维护性和人机交互能力等;(3)成本要求。
体系结构设计的方法有三种:由上而下-从考虑如何满足应用要求开始设计;由下而上-基于硬件技术所具有的条件;由中间开始的方法。
体系设计的步骤:需求分析、需求说明、概念性设计、具体设计、优化和评价。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分类:(1)弗林FLYNN分类法:按指令流和数据流将计算机分为4类:①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Single Data Stream,SISD。
计算机,即传统的单处理机,通常用的计算机多为此类,如脉动阵列计算机systolic array;②单指令流、多数据流-Multiple,SIMD。
典型代表是并行处理机。
其并行性在于指令一级。
如ILLIAC、PEPE、STARAN、MPP等;③MISD计算机;④MIMD计算机。
计算机体系结构详解
计算机体系结构详解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计算机体系中的组织方式。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计算机体系结构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主要类型和应用。
一、定义计算机体系结构是一种用于描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
它描述了计算机内部各个组件、子系统之间的连接方式、数据流动和控制方式等。
计算机体系结构不仅包括计算机的物理结构,还包括计算机的逻辑结构和操作方式。
二、发展历程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末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中。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计算机体系结构逐渐演变出多种类型,包括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哈佛体系结构、超标量体系结构、多核体系结构等。
三、基本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包括指令集架构、数据表示和处理、存储器层次结构、处理器组织和控制方式等。
指令集架构定义了计算机的指令集和执行方式,数据表示和处理涉及数据的内部表示以及算术和逻辑运算的执行方式,存储器层次结构描述了计算机内存的组织和访问方式,处理器组织和控制方式描述了计算机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方式。
四、主要类型根据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组织方式和特点,常见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类型包括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哈佛体系结构、超标量体系结构、多核体系结构等。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最早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之一,它的特点是将程序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同一个存储器中,并且以顺序执行方式执行指令。
哈佛体系结构则将程序指令和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器中,以提高指令和数据的并行处理能力。
超标量体系结构可以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
多核体系结构是指将多个处理器核心集成在一起,以实现多任务并行处理。
五、应用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应用广泛涉及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开发和优化。
在计算机硬件设计领域,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选择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性能和能耗。
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知识概述
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知识概述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学科的基石,它研究计算机组织、功能和操作的结构。
在计算机科学的早期阶段,人们开始探索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知识,并不断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本文将对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包括计算机硬件、指令集体系结构以及存储层次结构等内容。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外部存储器等。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主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通过地址线和数据线与CPU进行通信。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和外部世界交互,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等。
外部存储器主要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如硬盘、光盘等。
二、指令集体系结构指令集体系结构是定义了计算机的指令集和指令执行方式的规范。
它包括指令集的种类、指令的格式以及指令的执行机制等。
常见的指令集体系结构有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和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等。
CISC指令集拥有较多的指令和地址模式,可以在一条指令中完成复杂的操作,但其设计和实现较为复杂。
而RISC指令集则注重简洁和高效,通过减少指令的种类和格式,提高执行效率。
三、存储层次结构存储层次结构是计算机存储器的组织方式,将存储器按照速度、容量和成本进行分层次的组织。
存储层次结构包括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等。
寄存器是位于CPU内部的最快的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高速缓存是位于CPU和主存之间的一级缓存,用于提高指令和数据的读写速度。
主存是指计算机内存条,用于存储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
辅助存储器则是永久性存储介质,如硬盘、光盘等。
四、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体系结构也在不断演进。
早期的计算机体系结构采用冯·诺依曼结构,即将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存储器中,通过程序控制和数据传送来执行指令。
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处理器体系结构、向量处理器体系结构和集群计算体系结构等。
计算机系统结构(ComputerArchitecture)
02 中央处理器(CPU)
CPU的基本组成
运算器
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处理数据。
寄存器
存储数据和指令,提供快速访问。
控制器
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发出控制信号。
指令集
一组指令集合,用于实现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CPU的主要功能
数据处理
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处理数据。
指令执行
解释和执行程序中的指令。
通道方式:通过独立的通道处 理输入输出操作,提高系统的 效率。
I/O设备的发展趋势
高速化
提高设备的传输速度,满足大数据处理的需 求。
智能化
设备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智能性,能够自动 完成更多的任务。
网络化
设备通过多个设备共享物理设备 的资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CPU的发展趋势
多核化
通过增加核心数量提高处理能力。
并行化
采用多线程、多进程等技术提高并行 处理能力。
微处理器定制化
根据特定应用需求定制处理器。
节能环保
降低功耗,提高能效比,实现绿色计 算。
03 存储器系统
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数据存储单元
用于存储二进制数据,通常由晶体管组成。
地址存储单元
用于存储存储单元的地址,通过地址码来识别存 储单元。
计算机系统结构 (computerarchitecture)
contents
目录
• 计算机系统概述 • 中央处理器(CPU) • 存储器系统 • 输入输出系统(I/O) •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趋势
01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01
02
03
硬件
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 输入输出设备等,是计算 机系统的物理基础。
计算机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作者:————————————————————————————————日期:第一章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经典定义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计算机组成:指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2.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1.虚拟机:应用语言机器->高级语言机器->汇编语言机器->操作系统机器2.物理机:传统机器语言机器->微程序机器3.透明性: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4.编译:先用转换程序把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转换为低一级机器上等效的程序5.解释:对于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或指令,都转去执行低一级机器上的一段等效程序。
6.常见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分类法有两种:Flynn分类法、冯氏分类法(按系统并行度P m: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最大二进制位数)进行分类。
Flynn分类法把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分为4类: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IS指令流,DS数据流,CS(控制流),CU(控制部件),PU(处理部件),MM,SM(表示存储器)7.计算机设计的定量原理:1.大概率事件优先原理(分配更多资源,达到更高性能)2.Amdahl定理:加速比:S n=T0(加速前)T n(加速后)=1(1−Fe)+Fe/Se(Fe为可改进比例(可改进部分的执行时间/总的执行时间),Se为部件加速比(改进前/改进后)3.程序的局部性原理:时间局部性:程序即将使用的信息很可能是目前使用的信息。
空间局部性:即将用到的信息可能与目前用到的信息在空间上相邻或相近。
4.CPU性能公式:1.时钟周期时间2.CPI:CPI = 执行程序所需的时钟周期数/IC3.IC(程序所执行的指令条数)8.并行性:计算机系统在同一时刻或者同一时间间隔内进行多种运算或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系结构高性能的追求计算机体系结构是选择并相互连接硬件组件的一门科学和艺术,在人们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一直在追求计算机的功能、性能、功率以及花费的高度协调,以期达到各方面的最佳状态,在花费、能量、可用性的抑制下,实现计算机的多功能、高性能、低功率、少花费的一个新时代。
根据当前体系结构的发展现状,要实现以上全部要求的一台计算机,还存在着诸多的限制条件,包括逻辑上的以及硬件上的。
本篇综述针对2008年的ISCA会议上的几篇论文,经过仔细研读,深刻剖析,这些文章将现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遇到的各种瓶颈列出,并给出了相关的意见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范围很广,定义也很宽泛,它包含了指令集的设计、组织、硬件与软件的边界问题等等,同时涉及了应用程序、技术、并行性、编程语言、接口、编译、操作系统等很多方面。
作为各项技术发展的中心,体系结构一直在不断地朝前发展。
纵观计算机体系结构一路发展的历史,从60年代中期以前,最早的体系结构发展的早期时代,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发展很快,通用硬件已经很普遍,但是软件的发展却很滞后,刚刚起步,还没有通用软件的概念。
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体系结构有了很大进步。
多道程序、多用户系统引入了人机交互的新概念,开创了计算机应用的新境界,使硬件和软件的配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但是此时的软件由于个体化特性很难维护,出现了“软件危机”。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分布式系统开始出现并流行,极大地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出现了微处理器并获得了广泛应用。
如今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发展已经进入了第四代,硬件和软件得到了极大的综合利用,迅速地从集中的主机环境转变成分布的客户机/服务器(或浏览器/服务器)环境,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出来。
尽管如此,计算机在总体上、功能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存在。
随着RISC技术、Cache等创新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在专业领域,越来越多的PC机也在向此靠拢。
在每一次进步与创新的同时使组件的成本降到最低成为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次会议上发表的几篇论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与改进进行了探究。
一、新一代服务器的发展在《Understanding and Designing New Server Architectures for Emerging Warehouse-Computing Environments》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改善服务器性能的方案。
这篇论文旨在试图理解和为新兴的“仓库计算”环境设计下一代服务器。
文中有两个主要的贡献。
首先,放在一起的具体评价基础设施包括:为“仓库计算”工作量提供的一套新的基准,和详细的性能、成本、和权力模型,来定量描述瓶颈。
其次,研究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它在一种新的包装方案中,通过内存共享和以闪存为基础的硬盘缓存包含了大量的无服务器组件。
结果表明,该方法已经承诺,将为该基准在性能上以平均2倍的速度来改善。
可以看出,该篇文章着力于改善服务器的性能,分析了影响性能的各种因素,并一一剖析,针对瓶颈所在,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服务器的性能也是如今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服务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以及能否高效地利用计算机的各项资源,文中所述的方法为服务器的改善与优化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二、通过线程级并行改善处理器性能《Software-Controlled Priority Characterization of POWER5 Processor》是针对处理器的各种限制发表的。
根据指令级并行性的限制,线程级并行成为改善处理器性能的一种流行的方法。
文中以IBM的POWER5TM处理器为例子,这是一个双上下文的同时多线程芯片。
在每一种表面组装技术的核心,IBM POWER5突出了两层线程资源的平衡和优化。
第一层提供了自动的内嵌硬件资源平衡设备,而第二层是一种软件控制优化机制,它显示了线程优化的八层。
现在,由于缺乏机制影响的性能描述,软件控制优先次序仅仅被应用在软件平台有限的几例上。
在这项工作中,文中描绘了在几种不同工作量下基于软件优化的影响。
通过显著地在核心依靠工作量,展示了优化的影响。
通过优化正确的任务,与基线相比,可能会为综合的工作量得到超过两倍的生产能力改善。
同时也把两个不同的性能度量作为目标,介绍两个应用学习案例:第一个学习案例增加了整个工作量的23.7%,第二个学习案例减少了整个执行时间的9.3%。
此外,文中还展示了当一个背景线程没有影响前景线程的性能时能够明显地运行时的环境。
通过并行性来改善处理器的性能,已经不是新的技术,但是该篇文章中将并行性细化到线程级,大大提高了并行度,并且克服了通常指令级并行的限制,不失为一个有较大发展全景的方法。
以POWER5TM处理器为例子,更加形象直观地给出了该方法的优点及特性,用具体的量化实验给出了可行性的证明,这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今后的发展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也给出了很多方面的启迪。
三、并行性意识分批处理时序《Parallelism-Aware Batch Scheduling: Enhancing both Performance and Fairness of Shared DRAM Systems》:在一个芯片多重处理器系统中,动态随机存储器是在内核中共享的。
在一个共享的动态随机存储器系统中,要求一个线程不仅延迟来自其他线程的由于边界、总线、行缓冲器冲突的请求,而且还会破坏其他线程动态随机存储器边界层的并行性。
请求那些存在潜在因素否则被重叠能够有效地序列化。
由于公平性和系统工作量的下降,一些线程的扫描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这篇论文从根本上提出了一个设计动态随机存储器控制器的新方法,为线程提供了服务质量,同时也改善了系统的工作量。
文中的并行意识分批处理时序(PAR-BS)基于两个关键的观点。
首先,PAR-BS分批地处理DRAM 请求来提供公平并且避免请求的饿死。
其次,优化系统工作量,PAR-BS采用并行意识DRAM 时序安排策略,目标在于处理来自一个在DRAM边界的并行线程的请求,从而通过线程减少内存关联,拖延时间经验。
PAR-BS无缝地包含了对系统级线程优先级的支持,并且能够对不同优先级的线程提供不同的服务层,包括纯粹投机的服务。
我们评价涉及PAR-BS的设计权衡,并且在4、8、16核系统上把它与4个以前提出的DRAM调度程序设计比较。
文中评估显示,平均每4核超过100的工作量,PAR-BS改善了1.11X的公平性,而且系统通过与以前最好的时序、延时公平内存时序安排(STFM)技术比较改善了8.3%。
基于简单的优先次序规则请求,PAR-BS比实施STFM更简单。
文中提出了一个叫做并行意识分批处理时序(PAR-BS)的方法,这是一种设计动态随机存储器控制器的新方法,通过分批处理请求以及优化系统工作量,为线程提供服务质量,同时也改善了系统的工作量。
再一次利用并行的方法,处理并行的线程请求,可以看做在上一文的基础之上,对处理器做了进一步的优化,从存储器的方面来并行处线程,既节省了内存空间,又不影响程序运行的并行性。
四、内嵌磁盘并行性《Intra-disk Parallelism: An Idea Whose Time Has Come 》一文中,服务器存储系统使用大量的磁盘来实现高性能,因此消耗大量的能量。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建议由这样的存储系统通过内嵌磁盘并行性显著地减少能量,在I/O请求流中磁盘驱动器能够开发并行性。
内嵌磁盘并行性能够帮助一个大的磁盘阵列替换一个较小的,用满足容量需求的磁盘最小数目。
我们展示了内嵌磁盘并行性的设计空间很大,而且呈现了用这样的空间来规划特定的实现的一个分类学。
用一整套商业工作量,我们执行了一个限制性学习来鉴定关键性能瓶颈,这在我们用一个调整用于提供高性能的存储阵列来替代一个单独的高内存的磁盘驱动器。
我们展示了这是可能匹配的,甚至超越,通过使用一个拥有足够的空间的单磁盘驱动器的一个存储阵列的性能,开发了内嵌磁盘并行性。
而通过存储系统显著地减少能量消耗。
我们计算由内嵌磁盘并行驱动器组成的磁盘阵列的性能和能量消耗,并且讨论实现和调度这样的磁盘驱动器的工程和花费问题。
这又是一个并行性的优化方法,与前面所述的两种并行性不同,该文是针对磁盘提出的并行性。
传统的计算机为了提高速度加强性能,都不可避免造成了其他方面的损失,例如容量大、能量高等等,而该文中的通过内置的磁盘并行,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也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这是过去所追求的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已经向前卖出了一大步,实现了质的飞跃。
五、指令粒度程序监控的灵活硬件加速器《Flexible Hardware Acceleration for Instruction-Grain Program Monitoring》中提出了一种指令粒度程序监控工具,在个人指令粒度上检查和分析执行程序,对快速检测错误和安全攻击然后限制它们的损害是非常宝贵的(通过容量或者恢复)。
不幸的是,它们的微粒本性对每一个只用软件的工具有着非常高的监控费用,它们是典型的基于动态二进制的使用仪器。
以前的硬件提案不是集中于以特殊错误为目标的机制,就是仅仅定位于二进制使用仪器的花费。
在这篇论文中,为促进大范围的指令粒度程序监控工具提出了一个灵活的硬件解决方案。
通过检查一些不同的工具(为了存储检验,安全跟踪,以及数据种类探测),识别一般费用的三种重要的共同资源,然后为定位这些费用提出三种新的硬件技术:继承跟踪幂等滤波器,以及元数据转换旁置缓冲器。
总的来说,这些组成了一个多用途的硬件加速框架。
实验结果显示我们的框架比以前最先进的技术减少了2-3倍,同时支持了需要的灵活性。
该文区别于以上几篇的不同之处在于,前几篇均是从提高计算机的性能方面着手,而该文是从减少花费着着手,同时不降低计算机的性能,这正是我们所研究的体系结构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提高系统的性能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而如何在改善每个方面的同时又不牵制其他方面则是上述几篇文章所追求的,它们分别从速度、容量、花费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方法,给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蓝图。
参考文献:[1]Lim, K.; Ranganathan, P.; Chang, J.; Patel, C.; Mudge, T.; Reinhardt, S. Understanding and Designing New Server Architectures for Emerging Warehouse-Computing Environments. Computer Architecture, 2008. ISCA '08. 3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2] Boneti, C.; Cazorla, F.J.; Gioiosa, R.; Buyuktosunoglu, A. Cher, C.-Y.; Valero, M.; Software-Controlled Priority Characterization of POWER5 Processor. Computer Architecture, 2008. ISCA '08. 3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3] Mutlu, O.; Moscibroda, T. Parallelism-Aware Batch Scheduling: Enhancing both Performance and Fairness of Shared DRAM Systems. Computer Architecture, 2008. ISCA '08. 3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4] Sankar, S.; Gurumurthi, S.; Stan, M.R. Intra-disk Parallelism: An Idea Whose Time Has Come. Computer Architecture, 2008. ISCA '08. 3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5] Chen, S.; Kozuch, M.; Strigkos, T.; Falsafi, B.; Gibbons, P.B.; Mowry, T.C.; Ramachandran, V.; Ruwase, O.; Ryan, M.; Vlachos, E. Flexible Hardware Acceleration for Instruction-Grain Program Monitoring. Computer Architecture, 2008. ISCA '08. 3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学号:21021246姓名: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