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宇文皓月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含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须和非必须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使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维持生长、发育。

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弥补肠外营养。

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

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一、肠外营养治疗适应症:肠外营养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需要营养治疗,但又不克不及或不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均为肠外营养治疗的适应症。

(一)基本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1.肠功能衰竭:胃肠道梗阻(贲门癌、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道吸收面积缺乏(短肠综合征、肠瘘等)、小肠疾病(Crohn’s病、肠结核、小肠缺血性病变等)、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等;2.重症胰腺炎3.高代谢状态危重病人: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或创伤者5.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6.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病人;7.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克不及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50%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8.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缺乏易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克不及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缺乏50%者应给予完全或部分肠外营养。

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克不及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缺乏时需行肠外营养。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要点二
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规范的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 和营养支持实施及监测,可以及时发 现并解决患者存在的营养问题,提高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要点三
促进学科发展
本次指南更新反映了肠外肠内营养领 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对推动相 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医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和临床技能水平。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 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03
• 指南背景与意义 •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 •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 特殊人群肠外肠内营养治疗 • 指南实施与质量控制 • 总结与展望
01
指南背景与意义
肠外肠内营养发展现状
肠外肠内营养应用广泛
随着医学的发展,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 用。
02 03
更新内容概述
本次指南更新主要涉及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营养支 持途径选择、营养支持实施及监测等方面的内容。其中, 重点强调了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的重要性,以及肠内 营养的优先地位。
更新内容亮点
本次指南更新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明确了营养 风险筛查的时机和工具,细化了营养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提供了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详细建议等。这些亮点使得指 南更加贴近临床实践,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营养风险筛查
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时发现 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
施。
不良事件监测
建立不良事件监测机制,对肠外肠内营养 相关的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采
取改进措施。
营养效果评估

2023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第二部分)

2023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第二部分)

2023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第二部分)问题24:如何管理重症患者的EN支持治疗?推荐意见33:建议对无法维持自主进食的重症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应在入住ICU的48h内开始进行EEN支持治疗(证据B,强推荐,98.2%)o推荐意见34:以下情况重症患者需延迟启动EN支持治疗:(1)休克未得到有效控制,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未达到目标时;(2)存在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酸中毒时;(3)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4)肠道缺血;(5)肠屡引流量大,且无法建立达到屡口远端的营养途径时;(6)肠梗阻;(7)腹腔间隔室综合征;(9)GRV>500m1∕6h(证据D,弱推荐,99.3%)o推荐意见35:以下情况需给予低剂量(滋养性)EN支持治疗:(1)接受低温治疗;(2)存在腹腔高压但无腹腔间隔室综合征;EN治疗过程中出现腹内压持续增高时需暂停EN;(3)合并急性用¾⅛能衰竭;(4)使用液体复苏或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后循环稳定的患者(证据D,弱推荐,98.6%)。

许多国内外肠外肠内营养实践指南推荐重症患者使用EEN o Hey1and等对8项RCT研究进行的一项系统评价显示,与延迟EN相比,24~48h内予以EN 治疗可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Tian等对纳入的3225例受试者的16项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ICU住院24h内进行EN并未降低死亡率,但发生肺炎的可能性较低;亚组分析显示,EEN与延迟EN相比,可明显降低死亡率,而EEN和PN间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另一方面,国外的系统评价常只纳入英文文献,对国内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的参考价值欠充分,有必要在国内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得针对国人的临床证据。

故无法维持自主进食的重症成人患者,应在48h内进行EEN,而非延迟EN。

对于休克尚未控制的情况,建议延迟使用EN,因为休克后EN会进一步加重已受损的内脏组织灌注,可导致非闭塞性肠坏死或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的发生,但尚无证据表明休克、血管加压药、EN与NOMI间存在因果关系。

肠道外营养疗法的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的指南

肠讲中营养疗法的指北之阳早格格创做一、符合证(一)肠功能障碍:如短肠概括征、宽沉小肠徐病、搁射性肠炎、宽沉背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中瘘等;(两)沉症胰腺炎;(三)下代开状态危沉患者:如大脚术围脚术期、大里积烧伤、多收性创伤等;(四)宽沉营养缺乏肿瘤患者;(五)要害器官功能不齐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齐或者衰竭等;(六)大剂量化疗、搁疗或者交受骨髓移植患者.两、禁忌证(一)胃肠功能仄常,能赢得脚量营养者;(两)需慢诊脚术者,术前不宜强供肠中营养;(三)临末或者不可顺昏迷患者.三、并收症(一)导管相关并收症1、板滞性并收症:均与搁置核心静脉导管有关.罕睹的有气胸、血胸、动脉益伤、神经益伤、胸导管益伤、气氛或者导管栓塞、静脉血栓产死等.爆收后需革除导管,治疗并收症,从其余静脉另止置管.2、熏染性并收症:主假如导管性败血症,是PN时最罕睹、最宽沉的并收症. 可果脱刺时已庄重真止无菌技能、导管照顾护士不当、营养液细菌传染、导管搁置时间过少或者患者存有熏染病灶引起.爆收后应坐时革除导管,做血培植战导管头培植,改用周围静脉营养.若血培植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考查采用抗死素.防止的步伐为庄重真止无菌脱刺插管技能、脱刺导管经15cm 的皮下隧讲引出皮肤、正在超洁台内配造营养液、使用3L 袋以组成齐启关式输液系统、脆持导管出心处皮肤搞燥、定时每天消毒脱刺导管周围皮肤、防止导管采血或者输血、注意调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支配等.3、核心静脉导管革除不料概括征:该并收症主要乏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易以阐明的宽沉临床症状.防止的步伐有正在拔管前注意使患者与俯卧位或者低头俯卧位,当患者有脱火症时应防止拔管,导管拔出时嘱患者屏住呼吸,共时注意夹关导管腔或者用脚指压正在拔管的皮肤切心上,但是要防止过分按压或者用力摩揩颈动脉,切心处涂抗死素硬膏,并嘱患者静卧30 分钟.(两)代开性并收症1、糖代开混治:1)下血糖战下渗性昏迷:果赶快洪量输进葡萄糖所致.防止步伐是正在输注4h 后稀切监测血糖火仄 . 如爆收下渗性昏迷,应坐时停止葡萄糖输进,用矮渗盐火(O.45)以950ml/h 的速度输进以落矮血渗透压,共时正规胰岛素以1O~20U/h经静脉滴进.正在纠正历程中要防止血糖下落太快而引导脑细胞火肿.2)矮血糖:突然中止PN液的输进,而血胰岛素仍处于较下火仄,便极易爆收矮血糖,故PN 液输进突然中止应视为禁忌.不该利用共一静脉道路输血或者输注其余不含糖类液体而停止PN .对于有糖代开非常十分者,可用等渗葡萄糖液500ml动做过度,而后真足停用PN .2、氨基酸代开混治:以火解蛋黑为主要氮源时,易爆收下血氨症或者氮量血症.暂时一致使用结晶氨基酸液动做氮源,已很少爆收;3、脂肪代开混治:交受PN治疗3~6周以上,若PN液中不含脂肪,则大概爆收必须脂肪酸缺乏症. 防止的最佳要领是每天补充脂肪乳剂,每周起码输注脂肪乳剂2次;4、电解量及微量元素缺乏:真施PN时,电解量需要量减少,不注意即时补充时极易爆收电解量缺乏症,矮钾、矮磷、矮钙战矮镁血症均可出现.微量元素最罕睹的是锌缺乏,其次为铜缺乏战铬缺乏.通常是少久止PN治疗者,应每天补充微量元素.(三)肝胆系统并收症PN 时易引起胆汁淤积性肝功能不齐,其本果很多,其中少久能量过下、肠内少久不含脂肪食物通过是要害本果.可通过安排营养液用量战配圆使其纠正.(四)胃肠并收症少久禁食及使用不含谷氨酰胺PN液,可益害肠粘膜仄常结媾战功能,引导肠粘膜上皮绒毛萎缩、变稀,皱合变仄,肠壁变薄,效率肠屏障功能,引导肠细菌易位,引起肠源性熏染.正在PN营养液中加进谷氨酰胺能有明隐呵护肠讲粘膜屏障的效率.四、注意事项(一)营养液配造1、正在博门无菌配液室内举止,配液前配液室的台、里应紫中线映照60min ;2、配液体历程中应庄重依照无菌技能支配;3、庄重真止“三查七对于”造度,加药时要注意百般药物加进程序,安排最佳支配步调;4、配液完成后用温火荡涤配造台内、中,切断电源. (两)营养液输注1、导管皮肤出心处伤心每天换药1 次,查看局部有无黑、肿、热、压痛及渗出等炎症熏染征象.查看留置导管体中段的少度,以早期创造有无导管脱出;2、营养输液时应勤做巡视,即时安排好输液速度,使营养液能恒速输进;3、输液管讲每天调换,调换输液管时要夹关静脉导管,防止气氛加进管内;4、输注营养液的核心静脉导管不该做抽血、输血、临时给药及丈量核心静脉压等其余用途;5、经周围静脉做肠中营养治疗时,宜采用较细血管,每天调换使用分歧的静脉,缩小静脉炎的爆收.五、品量监控对于交受肠中营养治疗患者举止系统、周到、持绝的品量监控,即时创造有关并收症,尽早处理,防止爆收宽沉成果.通过品量监控可相识肠中营养治疗效验,并可即时安排肠中营养配圆,进一步普及肠中营养治疗效验.(一)惯例监测指标1、记录出进量:准确记录每天液体的出进量;2、瞅察死命体征:注意瞅察体温、脉率及呼吸的变更,并做记录;3、尿糖战血糖:尿糖每天测定2 ~4次.血糖正在启初使用肠中营养治疗前3d,应每天测1次,待测定值宁静后可改为1周1~2次;4、血浑电解量浓度:包罗血浑钾、钠、氯、钙、镁、磷浓度.正在启初使用肠中营养治疗前3d,应每天测1次,待测定值宁静后可改为1周1~2次;5、血液惯例查看:每周查1~2次.如猜疑并有熏染时,应随时慢查血细胞计数战分类;6、肝、肾功能战血浑蛋黑量浓度:每周查1~2次;7、血脂浓度:每周或者每2周查1次 .(两)特殊监测指标1、血浑渗透压:疑有血液下渗情况,应即时用冰面渗透测定仪测血浑渗透压,无渗透压测定仪,可按下列公式估算.血浑渗透压(mmol/L)=2[ 血浑钠(mmol/L)+ 血浑钾(mmol/L)]+ 血糖(mmol/L)+ 血浑尿素氮(mmol/L);2、24 h 尿钠、尿钾定量:危沉患者有明隐钠、钾代开混治时,需每天测定1 次24 h 尿钠战尿钾的排出总量.应注意留尿样是将24 h尿混匀后,再留与尿样lOml支检;3、胆囊B型超声波查看:交受PN治疗超出2周的患者,宜每1~2周用B型超声波探测胆囊容积、胆汁稀度等情况,分离肝功能查看截止概括评比肝胆系统是可受益战有无淤胆的情况.(三)养监测指标1、体沉:体沉改变可曲交反映成人的营养情景,可每周丈量1~2次;2、人体丈量:丈量上臂围,即丈量上臂中面周径,可反映齐身骨骼肌蛋黑含量的变更,丈量三头肌皮褶薄度,可反映齐身脂肪储量变更,每周测定1次;3、氮仄稳:可每天测算,并估计某段连绝时间内乏积氮仄稳量;4、肌酐/身下指数:支集患者24h尿液,测定肌酐排出量,除以理念肌酐值,可供出数值.如小于0.8提示有营养不良.可每2周测定1次;5、血浑氨基酸谱领会:可每周测定1次,以指挥安排肠中营养配圆;6、血浑微量元素战维死素浓度:猜疑患者有微量元素战维死素缺乏时可做测定;7、尿3- 甲基组氨酸含量:尿中3 一甲基组氨酸含量能反映肌肉蛋黑量的领会程度,其排出量减少是蛋黑领会代开加沉的稳当指标. 可动向瞅察患者尿中3- 甲基组氨酸含量的变更.。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日益普及。

肠内肠外营养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危重病患者和无法通过口腔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指导,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二章适应症与禁忌症2.1 适应症(1)恶性肿瘤手术后:对于经手术后胃肠功能受损、无法摄入足够食物的恶性肿瘤患者,可考虑肠内或肠外营养的应用。

(2)消化道出血:对于严重消化道出血患者,肠内或肠外营养可以为其提供营养支持,维持身体功能。

(3)重症感染:重症感染患者在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受损时,肠内或肠外营养可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第三章肠内营养应用指南3.1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选择适合患者病情和生理状态的肠内营养配方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成人患者常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标准多肽肠内营养配方、氨基酸肠内营养配方以及特殊病例下的特殊配方等。

3.2 肠内营养管理......第四章肠外营养应用指南4.1 肠外营养适应症与禁忌症肠外营养适用于病患存在以下情况时:消化道无法吸收营养、肠道功能丧失、消化道出口受阻等。

禁忌症包括高凝血风险、严重感染、严重肝功能损害等。

4.2 肠外营养管理......第五章营养监测与评价为了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判断肠内肠外营养应用的效果,营养监测与评价不可或缺。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第六章不良反应与处理肠内肠外营养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胃肠道不耐受、电解质紊乱等。

在遇到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应该适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第七章结论通过本指南,希望能够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规范的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应用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感染并发症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易发生感 染,包括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肺 部感染等,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 龄、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导管 留置时间等。
代谢并发症
如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紊乱 等,危险因素包括营养液成分、 输注速度、患者代谢状况等。
胃肠道并发症
如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 危险因素包括营养液渗透压、输 注温度、速度、患者肠道功能等 。
预防措施建议
1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置管、更换敷料、连接输液装置等操作时,应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减少感染风险。
合理选择营养液
根据患者营养需求和代谢状况,选择合适的营养 液成分和输注方式,避免代谢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与沟通,让患者和家属了解肠外肠内营 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 意度。
THANKS
等肠外营养制剂。
营养支持方案调整
在营养支持过程中,需密切关注 患者的营养状况、胃肠道功能和 疾病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 案,以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03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原则与实 践
肠外营养支持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不足、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高代谢状态 等需要补充足够营养的患者。
3
控制输注速度和温度
根据患者肠道耐受情况,控制营养液的输注速度 和温度,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方法探讨
感染并发症处理
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对 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
代谢并发症处理
根据具体代谢异常情况,调整营养液成分和输注方式,如降低葡萄 糖浓度、补充电解质等。

2023年欧洲肠外营养指南

2023年欧洲肠外营养指南

欧洲肠外肠内养分学会〔ESPEN〕于2023 年公布了肝病患者肠外养分指南,目的是供给基于证据的肝病肠外养分建议。

指南选择了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SH〕、肝纤维化〔LC〕和急性肝衰竭〔ALF〕作为代表性肝病进展详述。

指南由跨学科专家组依据公认的标准和1985 年以来的相关争论而起草,公布于ESPEN 网站。

有关建议的证据分级承受ABC 三级:A 级为多个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B 级为一个随机比照或非随机临床试验,C 级为专家共识、病例观看或医疗标准。

现将指南要点介绍如下。

Clin Nutr. 2023 Aug;28(4):436-44. Epub 2023 Jun 11.ESPEN Guidelines on Parenteral Nutrition: hepatology.Plauth M, Cabre E, Campillo B, Kondrup J, Marchesini G, Schutz T, Shenkin A, Wendon J; ESPEN.指南首先给出了总体意见:肠外养分可改善养分不良的ASH 患者养分状况和肝功能;肠外养分对于患有肝纤维化和严峻肝性脑病的病人是安全的,并可改善其精神状态;围手术期〔含肝移植〕肠外养分是安全的,并可削减并发症;对于肠内养分缺乏或禁忌的急性肝衰竭患者,肠外养分也是安全的二线选择。

一、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ASH患者应用肠外养分的指征和时机推举:对于中度或者重度养分不良ASH患者,经口或肠内养分方法不能满足需求,应马上开头肠外养分支持〔A〕;假设ASH 患者能够经口或经肠道猎取足够养分,但必需禁食12h 以上的〔包括夜间禁食〕,应当赐予葡萄糖每日2~3g/kg 静注;假设禁食超过72h,须赐予全胃肠外养分支持〔C〕。

已有文献指出ASHⅢ度患者推断养分不良状态的预后价值。

推举使用简洁的床旁方法如“客观整体评估法〔SGA〕”或者人体测量学以鉴别出存在风险的患者。

家庭肠外营养指南解读完整版

家庭肠外营养指南解读完整版

家庭肠外营养指南解读完整版家庭肠外营养(HPN)是指在专业营养支持小组的指导下,让某些病情相对平稳且需要长期或较长期依赖肠外营养的特殊患者在家中实施肠外营养。

欧美国家开展HPN较早,目前应用比较普遍,而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缺乏HPN规范标准,目前正在缓步发展中。

HPN不仅可以用于良性或恶性疾病所致的慢性肠衰竭(CIF)患者,还可用于终末期患者的姑息性营养治疗。

继2009、2016年之后,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在2023年又一次更新了家庭肠外营养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该指南从HPN的适应证、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CVAD)和输液泵、静脉通路维护、营养剂、监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为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推动指南的有效实施,现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1 指南修订的历程和意义2009年,ESPEN发布了第一份关于HPN的指南。

该指南由26项建议组成,推荐等级分为A/B/0/优质实践意见级(GPP)4级,其中10项基于证据,16项基于专家意见。

2016年,ESPEN发布了良性疾病所致CIF指南,其中包括11条HPN管理的建议、17条肠外营(PN)制剂的建议,以及22条关于预防和治疗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并发症的建议。

这份指南的证据等级较2016年版本稍高,但其中仍有31条建议的证据等级极低,14条建议的证据等级低。

时至今日,这两版指南中的大多数建议依然有效,特别是涉及营养需求、代谢并发症和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管理的建议。

各学会和政府机构也提供了HPN的其他指南和标准,然而,一项系统评价显示,这些指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2020年ESPEN发布了新版HPN指南,纳入自前版发布以来的新证据,强调了关于HPN安全给药的建议,并纳入患者的观点。

2023年发布的指南在其基础上,简短精确地指导临床实践,该指南不包括针对特定条件下患者营养需求的建议,更多的是在实践层面给予指导。

2 家庭肠外营养的适应证与其他HPN相关指南一样,本《指南》指出,HPN应用于无法通过口服和/或肠内途径满足其营养需求且可以在院外安全管理肠外营养的患者(GPP级,强烈共识,同意率95.8%),但本次《指南》对于HPN的适应证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罗列举例和阐述,见图1。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手段之一,肠道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

目的是使患者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

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一)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二)重症胰腺炎;(三)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四)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六)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二、禁忌证(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三)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三、并发症(一)导管相关并发症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

常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

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置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败血症,是PN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因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

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作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周围静脉营养。

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15cm的皮下隧道引出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3L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征: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临床症状。

儿科肠外营养指南意见

儿科肠外营养指南意见

儿科肠外营养指南意见背景:儿科肠外营养是指通过补充胃肠道无法摄取足够营养的患儿提供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

在儿科临床中,肠外营养使用日益广泛,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指南来规范其应用。

为此,我们提出了儿科肠外营养指南意见,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确保肠外营养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适应症:1.消化道功能不全:包括严重胃肠道出血、肠梗阻、高交感神经活性等致使消化道功能丧失的疾病。

2.肠功能障碍:包括小肠重建术后、肠套叠、肠干梗阻等引起肠功能受损的疾病。

3.脓毒症或重度感染:脓毒症和重度感染患儿往往存在高代谢状态,营养需求增加。

4.非自愿停食:如重症绞车手综合征、食管闭锁、先天性肠闭锁等不适合肠道内营养的疾病患儿。

二、评估方法:1.营养评估:包括营养状况评估和营养需求评估。

常见的评估指标有体重、身高、体重指数、皮脂厚度等。

2.生长发育评估:包括生长发育曲线和骨龄测定等。

3.肠功能评估:通过生化指标(如血浆谷氨酰胺等)、X线、超声波和内镜等方法进行评估。

4.营养支持评估:包括经肠道营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的摄入。

三、肠外营养管理:1.肠外营养配置:选择合适的营养配方,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以及营养需求来调整剂量和配方类型。

2.导管选择: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包括胃鼻管、空肠鼻管、经皮内镜胃肠道造口等。

3.导管护理:包括导管插入和管理、导管阻塞和感染的预防和处理等。

4.肠道恢复:肠外营养不能长期使用,应积极促进患儿肠道功能的恢复,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

四、并发症和监测:1.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包括导管感染、导管阻塞、肝功能异常、电解负衡、代谢紊乱等。

2.并发症的监测:通过定期监测血液学、肝功能、电解负衡和营养摄入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营养支持的监测:包括相关营养指标的监测(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和监测方法的选择。

五、肠外营养的退出:1.肠外营养退出标准:当患儿肠道功能逐渐恢复、能够摄取足够营养、无明显病情改变时,可考虑停止肠外营养。

肠内肠外营养指南PPT课件

肠内肠外营养指南PPT课件

电解质与维生素
总结词
补充电解质与维生素,维持内环境平衡
详细描述
电解质与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 必需的物质。在肠外营养中,通过补充电解 质与维生素,能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预防电解质紊乱和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生。
04
肠内肠外营养的适应症 与禁忌症
肠内肠外营养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要点一
短期肠外营养支持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 征、导管位置、有无并
发症等。
保持清洁
观察不良反应
心理护理
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 保持清洁以预防感染。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 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及时处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06
肠内肠外营养的监测与 评估
患者营养状态的监测
01
02
03
04
体重监测
肠外营养禁忌症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 者。
严重代谢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 的患者。
05
肠内肠外营养的输注方 式与护理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01
02
03
管饲喂养
通过鼻胃管、鼻十二指肠 管或空肠造瘘管将营养液 或食物直接输送到胃肠道 内。
口服营养补充
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好的患 者,可以在正常进食的同 时补充肠内营养制剂。
符合人体生理
肠内营养符合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有利于消化吸收。
肠内营养的优点与限制
• 费用较低:肠内营养相较于肠外营养更为经济实 惠。
肠内营养的优点与限制
摄入量控制
肠内营养需要控制摄入量,以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
消化吸收能力
患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才能有效利用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指南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指南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指南
1. 概述
- 肠外营养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疗法,可应用于无法正常
进食或消化吸收的患者。

- 本指南旨在提供肠外营养治疗的规范操作步骤,以确保治疗
效果和安全性。

2. 适应症
- 严重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瘘、肠梗阻等无法口服的情况。

- 高危手术前和术后的营养支持。

- 重症患者无法摄取足够能量和营养素的情况。

3. 评估和选择
- 在开始肠外营养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 根据患者的诊断和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配方,包
括基础液体、营养素比例和添加剂等。

4. 操作步骤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肠外营养配方的制备和输注过
程无污染。

-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输注途径,确定肠外营养的输注速度
和频率。

- 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调整肠外营养配方和输注方案。

5. 风险和并发症
- 输注肠外营养可能导致感染、肝功能异常和电解质紊乱等并
发症。

- 对于高危患者,应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任何并发症。

6. 随访和评估
- 对于接受肠外营养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包括营
养摄入量、体重、电解质和肝功能等指标的监测。

7. 结束肠外营养治疗
- 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和能够正常进食的情况,逐渐减少并停
止肠外营养治疗。

请仔细阅读并按照本指南的要求操作肠外营养治疗,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肠外营养治疗指南

肠外营养治疗指南

肠外营养1.肠外营养输注途径指南[背景]用于肠外营养输注的静脉置管途径可分为周围静脉导管(PVC)与中心静脉导管(cvc)中心静脉置管又可分为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直接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CVTC)输液港(Port)选择何种输注途径,需考虑以下因素:患者以往静脉置管病史,静脉解剖走向,出凝血功能,预计PN持续时间,护理环境,潜在疾病等1。

中心静脉置管(CVC)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包括肠外营养液输注,血制品输注等。

应用CVC可显著减少周围静脉穿刺次数。

但不可避免地也会引起某些并发症。

因此,必须由经培训的专门人员置管和维护,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

[证据]1)输液途径选择周围静脉置管定义为皮下浅静脉置短导管或钢针。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组织编写并发表的《输注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中提出超过10%葡萄糖和/或5%蛋白质的肠外营养液,pH值<5或>9的液体/药物,以及渗透压大于500mosm/L的液体/药物,不适合经周围静脉输注。

但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全合一营养液,含有脂肪乳剂,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溶液渗透压,还有一定的保护血管内皮作用。

此外,长时间均匀慢速输注也能够减少对血管刺激。

有作者报道,不超过900mosm/L 渗透压的静脉营养液可经周围静脉输注。

20世纪90年代期间,有关经周围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的前瞻性研究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为70%以上患者周围静脉能够耐受常规能量与蛋白质密度的肠外营养配方全合一溶液,但输注肠外营养超过10〜14d后,周围静脉较难耐受。

中心静脉置管途径包括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

需长期使用,还可采用有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如BroviacCVC和HickmanCVC)经周围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自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静脉穿刺技术,注册护士经培训合格,即可操作。

迄今有关PICC的RCT研究较少。

2000年发表的1项比较PICC与CVC的随机对照研究[5]结果显示PICC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穿刺难度更高,穿刺未能达到预计部位的发生率更高,但感染、导管异位、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肠外营养指南

肠外营养指南

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肠内营养指南肠内营养指南肠内营养指南肠内营养指南饮食保健加入时间:2006-5-25 15:09:16 胥明群点击:623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

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

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 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 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

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

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

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肠内营养指南肠内营养指南肠内营养指南肠内营养指南一一一一、、、、适应证适应证适应证适应证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

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 s 病等;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9、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肠功能恢复后、慢性胰腺功能不全者。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第一节肠内营养【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

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

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

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全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全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全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全肠外营养(TPN)已经成为治疗肠道功能不全患者的重要手段。

TPN通过静脉输注的形式,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维持患者正常生理功能,缓解恶病质状态。

但是,TPN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治疗手段,其需要细致的护理,有效的药物治疗,以及严格的感染控制,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TPN使用的相关药物治疗指南,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此类患者。

一、蛋白质1. 配方选择:TPN中的蛋白质应选择富含各种氨基酸的完全配方,以充分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

常用的蛋白质配方有全蛋白质、氨基酸配方、肽类配方等。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蛋白质配方。

2. 给药途径:TPN中的蛋白质应通过中央静脉置管输注,以避免外周静脉造成的不必要并发症。

同时,要注意输注速率不宜过快,可参考患者糖代谢情况及营养需求。

3. 过敏反应:蛋白质过敏反应是TPN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包括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发热等。

在输注蛋白质前,应先做好皮肤试验,以预测是否存在过敏反应。

若患者已有蛋白质过敏,应立即停止输注,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抗过敏药物等。

二、脂肪乳剂1. 配方选择:TPN中常使用100-200g/L的脂肪乳剂,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等。

脂肪乳剂的选用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肝胆功能及血脂代谢情况进行评估。

2. 给药途径:TPN中的脂肪乳剂应通过中央静脉置管输注。

同时,输注速率要适当,过快可引起脂肪栓塞,过慢又会影响营养吸收效果。

常规输注速率为0.1-0.2g/kg/h,受患者年龄、体重、胆汁分泌、疾病状态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3. 不良反应:脂肪乳剂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脂肪栓塞、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脂肪栓塞表现为肺部症状、急性腹痛、皮肤瘙痒等。

患者首次输注脂肪乳剂时,应先进行抗过敏测试,以确保患者无脂肪栓塞风险。

三、糖类1. 配方选择:常用的糖类有葡萄糖、葡萄糖聚合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外营养1.肠外营养输注途径指南[背景]用于肠外营养输注的静脉置管途径可分为周围静脉导管(PVC)与中心静脉导管(CVC)。

中心静脉置管又可分为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直接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CVTC)、输液港(Port)。

选择何种输注途径,需考虑以下因素:患者以往静脉置管病史,静脉解剖走向,出凝血功能,预计PN持续时间,护理环境,潜在疾病等1。

中心静脉置管(CVC)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包括肠外营养液输注,血制品输注等。

应用CVC 可显著减少周围静脉穿刺次数。

但不可避免地也会引起某些并发症。

因此,必须由经培训的专门人员置管和维护,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

[证据]1)输液途径选择周围静脉置管定义为皮下浅静脉置短导管或钢针。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组织编写并发表的《输注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中提出超过10%葡萄糖和/或5%蛋白质的肠外营养液,pH值<5或>9 的液体/药物,以及渗透压大于500mosm/L的液体/药物,不适合经周围静脉输注。

但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全合一营养液,含有脂肪乳剂,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溶液渗透压,还有一定的保护血管内皮作用。

此外,长时间均匀慢速输注也能够减少对血管刺激。

有作者报道,不超过900mosm/L渗透压的静脉营养液可经周围静脉输注。

20世纪90年代期间,有关经周围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的前瞻性研究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为70%以上患者周围静脉能够耐受常规能量与蛋白质密度的肠外营养配方全合一溶液,但输注肠外营养超过10~14d后,周围静脉较难耐受。

中心静脉置管途径包括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

需长期使用,还可采用有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如Broviac CVC 和Hickman CVC)。

经周围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自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静脉穿刺技术,注册护士经培训合格,即可操作。

迄今有关PICC的RCT研究较少。

2000年发表的1项比较PICC与CVC的随机对照研究[ 5]结果显示PICC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穿刺难度更高,穿刺未能达到预计部位的发生率更高,但感染、导管异位、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其他几个非RCT研究同样报道PICC置管难度较高,且局部并发症、导管断裂/渗漏的发生率较高,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与CVC比较有减少趋势。

至2003年,1 项前瞻性多中心调查研究结果显示,PICC感染发生率较CVC更低。

2005年发表的1篇队列研究结果提示,与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相比(感染率2~5例/1000导管置管日),PICC感染率无显著差异(2.1例/1000导管置管日),但高于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1例/1000导管置管日)。

近年来临床应用PICC越来越广泛,随着穿刺与护理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PICC导管自身技术改进,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下降趋势。

迄今没有RCT研究比较PICC与CVC的感染率。

综合上述报告结果,PICC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高于CVC;而感染发生率有不同的报道结果。

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血管条件、可能需要的营养液输注天数、操作者资质与技术熟练程度,谨慎选择置管方式。

比较PICC与PVC的几个RCT研究多在儿科进行,结论均肯定PICC能够显著减少患儿静脉穿刺次数,而未带来更多的感染并发症。

虽然PICC的费用较高,但减少穿刺次数使父母与患儿对PICC置管技术有相当好的接受性,也因此使这项技术有良好的成本-效应比。

输液港适用于长期间歇性静脉输注患者,对于肠外营养治疗患者,应用意义不大。

2)穿刺部位选择成人患者周围静脉穿刺常规首选上肢远端部位。

一般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以避免静脉栓塞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PICC穿刺常规首选肘窝区,应尽可能避免接受乳房切除术和/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接受放射治疗的患侧上肢。

中心静脉穿刺部位选择需综合比较各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机械性并发症、导管感染的可能性。

与其他部位相比,成人患者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和静脉栓塞发生率更高。

因此,不推荐作为肠外营养治疗途径。

颈内静脉置管局部血肿、动脉损伤、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比锁骨下静脉置管更高,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并发气胸的发生率较高。

需要指出,比较2种置管方式的研究均非随机对照研究。

对已发表的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作荟萃分析,结果提示颈内静脉穿刺的动脉损伤发生率高于锁骨下静脉,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此外,2组的感染、血胸、气胸、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临床上锁骨下静脉穿刺更为普遍。

3)超声引导置管超声或血管造影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与体表标志穿刺的对照研究较多,2003年发表于BMJ的1篇系统评价文章对二维超声引导置管与体表标志置管进行比较,共纳入15篇RCT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体表标志法,而行锁骨下静脉置管体表标志法成功率高于超声引导置管法。

2005年的1篇RCT研究则肯定超声引导置管的优势。

4)并发症及其防治:中心静脉穿刺成功后,应常规接受胸片检查,排除气胸,但超声导引中心静脉穿刺后接受胸片检查意义不大。

2005年发表的1项研究对843例患儿PICC穿刺后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其中723例(85.8%)PICC导管尖端没有达到预计的上腔静脉内,需要重新调整导管长度。

美国FDA于1989年发布的有关中心静脉置管的指南中明确指出: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可能致猝死,任何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头部均不得位于心脏或存在可能进入心脏的风险。

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常规接受影像学检查,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

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近20年文献报告显示,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具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实行置管与维护操作,是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重要手段。

穿刺时按照中心静脉穿刺之前预充抗生素或输液间歇期定期抗生素+肝素冲管均被证实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手段,而后者效果更佳。

1 项比较穿刺前皮肤消毒剂的RCT研究表明,2%洗必泰酊剂感染发生率比10%聚维酮碘更低。

敷料的作用包括保护穿刺点、避免污染、固定导管等。

目前常用的是聚亚胺酯透明敷料。

有观点认为亚聚氨酯敷料可能增加局部皮肤湿度,从而增加局部微生物增殖的机会。

但cochrane library 发表的比较纱布敷料和亚聚氨酯透明敷料作用的系统评价]结论认为,依据目前的临床研究,无法判断何种敷料具有更好的防感染作用,需要设计良好的进一步的RCT研究。

不推荐穿刺部位常规使用抗生素药膏,这样做反而增加真菌感染和耐药的发生。

导管栓塞是较为常见的CVC和PICC并发症。

置管前预充小剂量肝素或肝素涂层导管能够有效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但是,在全合一肠外营养液中添加肝素,未能被证实是预防导管相关血栓的有效手段;但纳入的研究数少,样本量小。

此外,添加肝素可降低全合一营养液中脂肪乳剂稳定性,出现脂肪分层。

有2个RCT报告显示,与头端剪口的中心静脉导管相比,侧向瓣膜导管在减少血栓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良好的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有研究显示经过半年的针对性护理培训,PICC堵塞率由原来的29%下降到8.5%。

4)导管保留时间CVC和PICC体内最长保留时间尚无明确规定。

较硬质材质导管(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置管成功率较高,但感染发生率和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也高,而较软质材质导管(硅胶、聚亚氨酯)发生栓塞、创伤的机率较低,长期使用有一定优势。

[推荐意见]1)经周围静脉缓慢均匀输注能够耐受常规能量与蛋白质密度的肠外营养配方全合一溶液,但不建议连续输注时间超过10~14d。

(C)2)经周围静脉输入出现3次以上静脉炎,考虑系药物所致,应采用CVC或PICC置管。

(D)3)PN支持时间预计超过10~14d,建议采用CVC或PICC置管。

(B)4)成人患者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血管条件、可能需要的营养液输注天数、操作者资质与技术熟练程度,谨慎决定置管方式。

(C)5)儿科患者长期输液推荐选用PICC置管。

(A)6)若单纯以肠外营养输注为目的,通常不采用输液港输注。

(D)7)成人患者周围静脉穿刺常规首选上肢远端部位。

(C)8)PICC穿刺常规首选肘窝区,对接受乳房切除术和/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接受放射治疗的患侧上肢,应尽可能避免。

(C)9)CVC穿刺部位首选锁骨下静脉。

(B)10)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体表标志法,而行锁骨下静脉置管体表标志法成功率高于超声引导置管法。

(A)11)中心静脉置管后(包括PICC )应常规行影像学检查,确定导管尖端部位,并排除气胸。

超声导引穿刺例外。

(A)12)PICC导管尖端必须位于腔静脉内。

(A)13)中心静脉置管须严格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

(B)14)预充抗生素或输液间歇期定期抗生素加肝素冲管是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手段。

(A)15)穿刺局部消毒2%洗必泰优于10%聚维酮碘。

(A)16)纱布敷料和亚聚氨酯透明敷料均可用于穿刺部位。

(A)17)如穿刺部位有出血或渗出,纱布敷料较亚聚氨酯敷料为佳。

(C)18)敷料一旦发生潮湿、松脱,需要及时更换。

(C)19)不推荐穿刺部位使用抗生素药膏,这样做反而增加真菌感染和耐药的发生,并可能破坏亚聚胺酯敷料。

(B)20)剂量肝素可能有效预防导管堵塞。

(A)21)头端剪口与侧向瓣膜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对预防血栓发生无影响。

(A)22)PICC置管及置管后护理应由经专门培训,具有资质的护理人员进行。

(B)23)长期PN建议选用硅胶、聚亚氨酯材料。

(C)24)CVC和PICC的体内最长保留时间尚无明确规定。

但应当经常对穿刺部位进行监测,怀疑导管感染或其他相关并发症时,应立即拔除导管。

(C)2、肠外营养成分的循证基础肠外营养液基本成分包括氨基酸、脂肪乳剂、糖类、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水。

1)能量一般25~30kcal/kg.d-1,特殊情况下可根据病情增加。

围手术期允许性低能量(15~20kcal/ kg.d-1)利于减少感染并发症与费用支出,缩短住院时间。

2)氨基酸成年人蛋白质应用的安全剂量为0.75g kg.d-1。

肠外营养液中,氨基酸的供给量应为0.8~1.2g/ kg.d-1,在疾病及恢复阶段,应每天摄入蛋白质1~2g/kg。

肠外营养液中,非蛋白能量: 氨基酸氮应达到150~200:1;高应激状况、高蛋白质需要时(肝肾功能正常),非蛋白能量: 氨基酸氮应达到100:1。

应尽可能选用所含氨基酸种类完整的平衡氨基酸溶液。

3)脂肪乳剂根据每个患者对糖类和脂肪的耐受性,脂肪所提供的能量可占非蛋白能量的30%~50%,某些情况下可达到60%以上。

成人常用剂量为1.2~1.5g/ kg.d-1。

为保证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长期完全禁食患者的脂肪乳剂最低用量应当不低于0.2g/ kg.d-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