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X
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膜上很少表达Ito通道和缺乏Ik1通道,其复极主要依赖 Ik通道来完成
窦房结P细胞的动作电位
窦房结和心肌收缩细胞的膜内动作电位
此期相当于心电图上的T波。
动作电位
(3)静息期:又称动作电位4期。
4期是心室肌细胞膜复极化完毕,膜电位恢复至静息电 位的时期。
动作电位4期形成机制:此期要通过细胞膜上的Na+K+ 泵的主动转运,将3Na+ 运出细胞外和2K+ 运回细胞 内。同时通过Na+- Ca2+ 交换体和Ca2+ 泵,将Ca2+ 主 动转运出细胞外,以恢复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正常浓 度梯度,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此期相当于心电 图上的T-P(或T-R)段。
2018-1-22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主要内容: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三、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类型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心肌细胞根据组织学和生理学特点分为两种类型:
普通心肌细胞:主要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具有 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不具有自律性)。
K+
5
140
细胞内向细胞外
Na+ 142
10
细胞外向细胞内
Ca2+ 2
1×10-4
细胞外向细胞内
Cl-
103
4
细胞外向细胞内
静息电位
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心室肌细胞膜上的内向整流Ik1通道 开放,其通透性远大于其他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因此, K+顺其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造成膜内带负电, 膜外带正电,从而形成了膜内外的电位差。这种在静 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就称为膜的静息 电位。
血管生理学
Lecture notes心肌细胞跨膜电活动【摘要】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是K+平衡电位、少量Na+内流及生电性Na+-K+泵活动的综合反映。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0、1、2、3、4共五个时期。
0期形成机制:Na+通道开放和Na+内流;1期机制:Na+通道失活,一过性K+外流;2期机制:电压门控L 型钙通道激活引起Ca2+缓慢持久内流,同时K+外流;3期机制:钙通道失活关闭,K+迅速外流。
4期机制:Na+-K+泵、Na+-Ca2+交换和Ca2+泵,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浓度梯度。
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0、1、2、3期的离子机制与心室肌细胞相似,但在4期,表现为自动去极化,主要是由随时间而逐渐增强的内向电流(If)所引起。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0、3、4共三个时期,无明显的1期和2期,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于浦肯野细胞;窦房结细胞的0期去极化是L型Ca2+通道激活、Ca2+内流引起的;随后钾通道开放、K+外流引起3期;4期自动去极化的机制主要是K+外流的进行性衰减。
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
心房和心室不停地进行有顺序的、协调的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是心脏实现泵血功能、推动血液循环的必要条件,而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则是触发心肌收缩和泵血的动因。
根据组织学特点、电生理特性以及功能上的区别,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的心肌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含丰富的肌原纤维,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但不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主要执行收缩功能,故又称为工作细胞。
另一类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其中主要包括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之外,还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故称为自律细胞,但它们含肌原纤维甚少(或完全缺乏),基本无收缩能力;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播兴奋,控制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不同类型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不仅在幅度和持续时间上各不相同,形成的离子基础也有一定的差别,这是不同类别心肌细胞在心脏整体活动过程中起着不同作用的基本原因。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一、引言心肌细胞是构成心脏的基本单位,其跨膜电位的形成和调节对于心脏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跨膜电位的概念入手,介绍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形成机制及其调节因素。
二、跨膜电位的概念跨膜电位是指细胞质内外两侧存在电荷差异所引起的电势差。
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负荷内负外正,形成约-90mV左右的静息跨膜电位。
当受到刺激后,离子通道打开或关闭,导致离子流动,从而改变跨膜电位大小和方向。
三、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形成机制1. 离子泵Na+/K+-ATP酶是一种能够耗费ATP能量将Na+和K+逐个向细胞外和内运输的离子泵。
这种泵作用于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并消耗ATP使得Na+向外、K+向内运输,从而产生了负荷内负外正的跨膜电位。
2. 离子通道心肌细胞中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包括Na+通道、Ca2+通道和K+通道等。
这些离子通道在受到刺激后打开或关闭,导致离子流动,从而改变跨膜电位大小和方向。
例如,在心肌细胞收缩时,Ca2+进入细胞内部使得跨膜电位增加;而在心肌细胞复极时,K+大量流出使得跨膜电位迅速下降。
3. Na+/Ca2+交换器Na+/Ca2+交换器是一种能够将Na+和Ca2+在细胞内外之间交换的转运蛋白。
在心肌细胞中,当Na+/K+-ATP酶不能及时清除过多的Ca2+时,Na+/Ca2+交换器就会发挥作用,将过多的Ca2+转运到细胞外部,从而使得跨膜电位下降。
四、心肌细胞跨膜电位调节因素1.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递质调节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度等生理功能。
交感神经系统可以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促进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升高和心率的增加;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可以通过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促进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降低和心率的减慢。
2. 药物许多药物都可以影响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大小和方向,从而调节心肌收缩力度和心率等生理功能。
例如,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系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从而减少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升高和心率增加;而钙通道阻滞剂则可以抑制Ca2+进入细胞内部,从而降低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升高和心率增加。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9
两种钙通道、钠通道的区别 ICa-T:去-50mV 阻断剂:NiCl2镍 ICa-L:去-40mV 阻断剂:Mn2+、异搏定(钙拮抗剂) INa:去-70mV 0mV失活 阻断剂:TTX(0期) If:复极达-60mV,-100mV充分激活,去极达-50mV失
活) 阻断剂:铯(4期)
编辑课件
10
编辑课件
23
2、决定和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1)结构因素
细胞直径,缝隙连接数量
2)生理因素
a.0期去极化 速度、幅度
-Na+通道开放的速度和数量
膜电位水平
b.邻近部位膜兴奋性
为什么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慢?
tivity
心肌收缩的特点
1)“全或无”式收缩 :同步收缩(功能合胞体) 2)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3)对外源性Ca2+的依赖性(钙触发钙释放)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和生理特性
编辑课件
1
心肌细胞的分类:
功能
心 肌 细 胞
生物电
工作细胞(心室,心房) 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交界、
房室束、蒲肯野纤维)
快反应细胞 (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 浦肯野细胞)
慢反应细胞(窦房结P细胞、房室结细胞)
编辑课件
2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编辑课件
血钾轻度升高,兴奋性?
TP
血钾重度升高,兴奋性?
RP
编辑课件
13
2.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0期-55mV 局部反应期 -55-60mV
相对不应期 -60-80mV 超常期 -80-90mV
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可以引起新的动作电位
电生理
一.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 静息电位:人及哺乳动物-90mv k +电流是构成静息电位的主要成分,方向是从膜内流向膜外。
静息电位的构成:k +的平衡电位;(少量Na+内流↓和生理性Na +-K +泵活性↑)→影响小(2) 动作电位:1. 去极化过程(0期):从-90mv →+30mv 。
速度快,约1-2ms 。
在外界适当刺激时由静息电位到达去极化。
机制:有Na +内流而导致,当刺激作用引起少量Na +通道开放→到达阈电位(-70mv )→引起Na +通道的大量开放(正反馈),大量Na +内流→去极到0mv→Na +通道的关闭,可去极到+30mv 。
Na +通道开放时间很短,约1ms 。
由快Na +通道引起的快速去极化的细胞称快反应细胞,如心房肌,心室肌和浦肯野细胞,引起的动作电位称快反应动作电位。
2.复极化过程:时间200-300ms ,包括1期,2期,3期(1) 快速复极初期:+30mv →0mv ,10ms ,快速复极初期,峰电位。
主要原因:K +负载的I to (一过性外向电流),I to 通道在膜电位复极到-40mv 时被激活,开放5-10ms 。
1期:快Na +通道失活→I to 被激活→K +一过性外流→快速复极化。
(2) 2期(平台期):100-150ms ,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特殊的主要原因。
该期电流:外向电流(K +外流),内向电流(Ca 2+内流),总的结果是形成一种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的微弱的外向电流。
a) K +外流:K +外流的通道有I K 和I K1等多种。
I K1在静息电位时通透性很高。
0期去极化过程中,I K1通透性↓,这种I K1通道因膜的去极化而通透性↓的现象称内向整流。
I K 在2期,K +外流的主要通道。
b) Ca 2+内流:L-型钙通道(慢通道,电压门控),去极化到-40mv 时被激活,这时Ca 2+内流(去极化)。
K +外流(复极化),但随着时间推移Ca 2+通道逐渐失活。
循环(心脏功能-心肌跨膜电位-心电图-心脏生理特性)(精)
授课时间第周教学时数 2章节名称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的功能一、心肌的跨膜电位二、心电图三、心脏的生理学特性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心室肌细胞AP的波形及形成机制;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房室结单向传导和房室延搁及意义。
熟悉: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的过程及特点。
了解:心房肌细胞、浦肯野细胞跨膜电位;心肌的自律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房室延搁及其意义;心室肌细胞AP的波形及形成机制;难点:兴奋性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分配(min)1. 复习2.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3.心脏的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4.小结525 10 45 (10)(20)(10)(5)5教学内容批注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照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组成:心脏:泵血、分泌心房钠尿肽血管:管道第一节心脏生理形态学结构:工作细胞心肌细胞心脏瓣膜自律细胞传导系统大循环(体循环)循环小循环(肺循环)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心肌细胞的分类心肌细胞按生物电特点可分为四种类型:1.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非自律细胞包括房室交界的结区细胞以及心室肌细胞和心房肌细胞,后者又称工作细胞。
自律细胞包括窦房结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2.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快反应包括工作细胞房室束及其分支和浦肯野细胞。
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房室交界内房结区和结希区的细胞。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机制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在静息时,细胞膜处于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静息电位约-90mv。
产生机制为K+外流引起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1)0期:去极化期。
特点是除极速度快,历时1~2ms。
4.2 心肌细胞膜电位
失活:去极化的0期-50mV失活 时间依从性的非特异性通道
阻断剂:Cs2+选择性阻断 自动去极化引发AP时If 中止
2. 窦房结(Sino-atrial node)细胞的电位
⑴ 波形
⑵ 特点
① 有0,3,4期,
+40
无1,2期
Mg2+
K+ K+ K+
K+ K+
--8300 mmVV K+
Mg2+
内向整流钾通道(Ik1)的作用
IK channel
Ikr Iks
平台期的离子通道
L型Ca2+通道:电压门控通道
k通道:在平台期逐渐增大的k电流在
+20mv激活至复极到-50mV左右关闭。
IK1通道:内向整流
0期去极化过程中通透性骤减, 复极化至-60mv恢复。 平台期K+通透性较低,不能迅速复极化。
②复极过程
3期: K+外向电流 • Ca2+ 通道失活,Ca2+ 内流停止。 • 细胞膜对K+ 通透性增加。在-60mv时Ik1激
活,K+外流,复极加快。 4期: Na+–K+泵(3Na+交换2K+)
Na+-Ca2+交换(3Na+交换1Ca 2+) Ca 2+ 泵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机制
+35
心肌细胞膜上的K+通道有多种
①静息状态下心室肌细胞: IK1通道对K+的通透性高
②0期去极化过程中: IK1通道对K+的通透性降低 IK通道开放, K+外流从低水平开始
叙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心室肌细胞是构成心脏肌肉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它们负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血液流动。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该细胞在兴奋与传导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其形成和传播对于心脏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1. 膜电位的变化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形成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在不同阶段的打开和关闭。
在静息状态下,心室肌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存在着差异,细胞内为负电位。
当细胞受到刺激时,钠离子通道被激活打开,使得细胞内外的钠离子浓度迅速趋于平衡,导致细胞膜内电位迅速变为正电位。
这一过程称为快速上升期。
2. 钾离子的外流在快速上升期后,钠离子通道迅速关闭,而钾离子通道则逐渐打开。
这导致大量的钾离子从细胞内流出,使得细胞膜内电位逐渐恢复为负电位,产生快速下降期。
3. 钙离子的介导在动作电位的持续下降期,钙离子通道被激活打开,有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
这一过程持续一段时间,维持细胞的去极化状态。
随着钙离子通道的关闭,动作电位进入稳定期,细胞膜电位逐渐恢复到静息状态。
4. 动作电位的传播在心脏的兴奋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会在心室肌细胞之间传播,从而引起整个心肌组织的收缩。
这一过程依赖于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的协调作用,形成了心脏正常的起搏和传导过程。
总结: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对该过程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心脏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种离子通道的协调作用,而这些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在整个心脏兴奋传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钠离子通道的激活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始于钠离子通道的激活。
当细胞膜受到刺激后,由于电压门控的特性,导致细胞内外的钠离子浓度快速趋于平衡,使细胞内电位迅速变为正电位。
这一过程称为快速上升期,阳离子内流,使细胞内电位迅速升高。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一、引言心肌细胞是构成心脏肌肉的基本单位,其功能是通过电信号传导来产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是了解心脏电生理学的基础,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二、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基本特点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是指细胞内外两个不同电势之间的电位差。
以下是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基本特点:2.1 静息电位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是指处于未受刺激时的电位状态。
在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下,细胞内外之间存在着电化学浓度梯度,细胞内负荷较多的离子为K+,细胞外较多的离子为Na+和Ca2+。
2.2 快速离子通道和慢速离子通道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形成主要与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状态有关。
其中,快速离子通道主要包括钠通道和钾通道,能够迅速改变细胞的电位;慢速离子通道主要包括钙通道,通过控制细胞内外钙离子的流动来影响细胞的电位变化。
2.3 心肌动作电位的特征心肌动作电位是指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一系列电位变化。
心肌动作电位可分为扩展期、快速去极化、复极化和静息期四个阶段。
三、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形成机制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离子通道和离子泵的活动,具体如下:3.1 静息电位形成机制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涉及钠-钾泵、钙泵和离子通道的活动。
钠-钾泵通过主动运输Na+和K+离子维持细胞内外的电化学梯度;钙泵则调节细胞内外的Ca2+浓度;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可引起跨膜离子流动,进而影响细胞的电位。
3.2 快速离子通道的活化和失活快速离子通道在心肌动作电位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快速钠通道在刺激时迅速开放,使细胞内外的电位迅速改变;钾通道的打开则导致快速去极化。
这些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受到刺激的控制,从而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
3.3 慢速离子通道的调节慢速离子通道主要是Ca2+通道,在心肌动作电位的后期扮演重要角色。
Ca2+通道的开放和关闭直接影响细胞内外的Ca2+浓度,从而调节心肌细胞的舒缩功能。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2
(2)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比窦房结细胞的慢,
故自律性低。
小结:快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形成机制
3 期 末 K+ 通 道 的 递 增 性 失 活 K+ 递 减 性 外 流 电 位 复 极 至 -60mV 时 If 通 道 的 递 增 性 激 活 Na+ 递 增 性 内 流
断
自 动 去 极 达 阈 电 位 快 Na+ 通 道 开 放 Na+ 再 生 式 内 流 去 极 化→产 生 AP 的 0 期
自 动 去 极 达 阈 电 位(-40mV) 慢 Ca2+ 通 道(L型)开 放
Ca2+ 内 流 ↑
产 生 AP 的 0 期
(三)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
1.机制: 0、1、2、3期:与心室肌细胞基本相似。 4期:递增性Na+为主的内向离子流(If)+ 递减性外 向K+电流所引起的自动去极化 2.特点: (1) 0期去极化速快,幅度大(快反应)
3期(快速复极末期)
慢Ca2+通道失活 + Ik 通道通透性增加 ↓ K+再生式外流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4期(静息期)
因膜内[Na+]和[Ca2+] 升高,而膜外[K+]升高 激活离子泵 排出Na+和Ca2+,泵入K+ 恢复正常离子分布。
小结:心室肌RP和AP的形成机制
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
4期:K+递减性外 流(IK) + Na+递增 性内流(If)+ Ca2+内流(ICa-T型 钙通道激活)→ 缓慢自动去极化
小结: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形成机制
【医学学习】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膜电位变化
RP-90mvFra bibliotek产生机制 钾离子外流
01234
从-90mv到+30mv 钠离子内流
从+30mv 到0mv 钾离子外流
AP 维持在0mv左右
钙内流和钾外流
从0mv到-90mv 钾离子外流
-90mv
钠泵和钠-钙交换体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B形loo成d C机irc制ulation
1. 窦房结P细胞 ① 0期去极化慢(慢反应细胞)
(三)自动节律性
Blood Circulation
(autorhythmicity,自律性)
心肌在无外来刺激条件下能自动产生 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或特性。
(三)自动节律性 自律细胞的自动兴奋频率:
Blood Circulation
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P细胞
潜 房室交界(结区除外)
在
起 房室束
搏 点
末梢浦肯野细胞
正电荷移动方向 膜电位变化 离子流
内向电流 膜外→膜内 去极化 Na+内流 Ca2+内流
外向电流
膜内→膜外 复极化或超极化 K+外流 Cl-内流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Blo成od 机Cir制culation
复习:
骨骼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主要形成机制
RP
K+外流(钾漏通道)
少量Na+内流、钠泵活动
+
a
-
b
(二)传导性(conductivity)Blood Circulation 2. 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结构因素 (2)生理因素
①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正相关)
----+++++++++++ ++++++++ ++++---- -------- ----- --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考查内容: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的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型。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调节。
7.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8.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血压的长期调节。
9.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知识点1 :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心脏泵血的机制:驱动血液的定向流动『动力(直接动力:压力差(血液自压力高的部位向压力低的部位流动)室内压〉动脉压:射血室内压<房内压:充盈I原动力: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L定向流动:心脏瓣膜的单向开启A型题1.(1994)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而使心室内压降低的原动力是心室肌舒张。
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E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答案:D 层次:记忆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考点:心室充盈的动力解析:心室血液充盈是血液自心房流入心室, 直接动力是心室内压低于心房内压,2.(1994)下列哪项不属于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A 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B 交替脉C 呼吸困难D 颈静脉怒张E 端坐呼吸答案:D 层次:应用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解析:颈静脉怒张是体循环淤血的表现,主要见于右心衰竭,是由于右心功能下降,回心血量减少,静脉压升高,体循环静脉系统过度充盈。
3.(1997)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A 疲乏无力B 劳力性呼吸困难C 阵发性夜间吸呼困难D 夜间卧床时咳嗽E 失眠、尿少、头晕答案:B 层次:应用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解析:当左心衰竭时,左心泵血量减少,肺毛细血管压升高,肺循环淤血,甚至肺水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
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第三章考点
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第三章考点2017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第三章考点为帮助考生们积累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考试的考点,更好地进行备考。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第三章考点,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三章血液循环一、心肌细胞的类型1.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为快反应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无自律性。
2.特殊传导系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除结区),但无收缩性。
特殊传导系统包括:(1)窦房结、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希区)——慢反应细胞。
其中,房室交界的结区细胞无自律性,传导速度最慢,是形成房—室延搁的原因。
(2)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快反应细胞3.区分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标准:动作电位0期上升的速度。
快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快。
多由快Na通道开放造成Na+内流形成,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慢,由慢通道L型Ca2+通道开放造成Ca2+内流形成。
二、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1.静息电位——K+外流的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复极化复杂,持续时间较长。
0期(去极化)——Na+内流接近Na+电化平衡电位,构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由-90mv上升至+30mv;心室肌细胞Na+通道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的不完全相同,一般对河豚毒不敏感。
1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所致。
由+30mv下降到0mv2期(平台期)——Ca2+、少量Na+内流与K+外流处于平衡。
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很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肌细胞区别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3期(快速复极末期)——Ca2+内流停止,K+外流增多所致。
0mv 下降到-90mv4期(静息期)——工作细胞3期复极完毕,膜电位基本上稳定在静息电位水平,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维持依靠Na+—K+泵的转运。
自律细胞无静息期,复极到3期末后开始自动去极化,3期末电位称为最大复极电位。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窦性节律 2.自律性
二、思考题 1、分析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2、简述心肌的生理特性。
38
谢谢观看
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地发生节律 性兴奋的特性,称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产生机制:4期自动去极化
13
1.心脏的起搏点 窦房结100>房室交界50>房室束40>浦肯野纤维30
正常起搏点
潜在起搏点
窦性心律
异位心律
14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①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速度快,则自律性高
▪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后存在一段较长时间的心室舒 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28
形成原因
期前兴奋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随后一次来自窦房 结的兴奋往往落在有效不应期中而形成一次“脱失” ,必 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才能引起兴奋和收缩。
31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心肌细胞舒张期开始之
2、动作电位:0、1、2、3、4五期
3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期及其形成机制
AP分期
持续时间 离子活动
去极化 0期 1期
1~2 ms 10ms
Na+快速内流 K+外流
复极化 2期平台期 3期
静 息 4期
100~150ms 100~150ms
K+外流、Ca2+内流 K+外流 离子泵活动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Ca2+缓慢内流而形成2期平台期,使复极化历时明显
9
心肌细胞的分类
▪ 根据自动节律性(4期有无自动去极化) 自律细胞 非自律(工作)细胞
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的离子基础
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的离子基础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通过不断的收缩和舒张来泵送血液,保持身体的生理功能正常运作。
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受到心肌细胞的调节,其中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的离子基础。
心室肌细胞心室肌细胞是构成心室壁的细胞,它们的跨膜电位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静息状态(稳态)在静息状态下,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维持在一个负值水平。
这是由于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存在相对较高的钾离子(K+)浓度,同时细胞外存在较高的钠离子(Na+)、氯离子(Cl-)和钙离子(Ca2+)浓度。
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的状态决定了细胞的静息电位。
2. 动作电位当心室肌细胞受到刺激时,离子通道发生开放和关闭的变化,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发生改变,导致跨膜电位发生快速变化,即动作电位的形成。
2.1 快速反向电流在动作电位的初期阶段,细胞膜上的Na+离子通道突然开放,导致大量的Na+离子进入细胞内,形成快速反向电流,使得跨膜电位快速升高。
这个阶段被称为快速上升期。
2.2 平台期在动作电位的中期,Na+离子通道关闭,而Ca2+离子通道开放,导致细胞内Ca2+离子的流入。
这使得跨膜电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形成平台期。
平台期的持续时间决定了心脏收缩的时间。
2.3 快速下降期在动作电位的后期,Ca2+离子通道关闭,K+离子通道迅速开放,大量K+离子从细胞内流出,导致快速下降期的出现。
这个过程使得细胞的跨膜电位迅速恢复到静息状态。
3. 形成离子基础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形成与多种离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密切相关。
3.1 离子通道离子通道是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形成的关键组成部分。
钠离子通道(Nav)主要参与动作电位的上升期;钙离子通道(Cav)主要参与动作电位的平台期;而钾离子通道(Kv)主要参与动作电位的下降期。
3.2 离子泵和交换体离子通道通过离子泵和交换体进行调节。
解剖生理学-脉管系统-第三、四节
回升 心室舒张末期容量↑
脉管系统
3、心肌收缩力
交感神经兴奋 副交感神经兴奋
心肌收缩力↑ 心肌收缩力↓
心肌初长度不变,但收缩力发生变化,称为心肌收缩 力的等长调节。
4、心率 若搏出量不变,心率越快,心输出量越大。
但心率过快(>180次/min),心输出量反而减少。
脉管系统
(五)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随代谢增强而增加的能力。 心率储备 收缩期储备 搏出量储备 舒张期储备
0.02~0.05m/s
房室束及左右束支 1.2~2.0m/s
浦肯野纤维网 2.0~4.0m/s
左、右心房 0.4~1m/s
左、右心室 1.0m/s
2.心内兴奋传播的特点
* 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最慢,形成房室延搁,有利于心室进一步充盈。
* 浦肯野纤维网传导速度最快,有利于心室肌同步收缩。
脉管系统
心兴奋传播途径及特点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
(二)静脉血流及其影响因素
1.平均动脉压 2.心肌收缩力 3.体位改变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5.呼吸运动
脉管系统
四、微循环 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一)微循环的组成
脉管系统
(二)微循环的主要血流通路
1、迂回通路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
脉管系统
2、左心室舒张与充盈
等容舒张期 左室舒张,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关;
此时,室内压虽低>房内压,房室瓣尚未开。
主动充盈期 室内压继续↓↓<房内压,房室瓣开放,静脉血
通过心房被抽入心室。
被动充盈期 (房缩期)
心房收缩,房内压↑,心房血液挤入心室, 使心室进一步充盈。此期末,心室容积 增至最大(心室舒张末期容量)
(生理学PPT)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②膜通透性具选择性:K+
b.钠背景电流
2.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窦房结细胞
心室肌细胞
★
12
0
3
4
1.心室肌细胞AP
0期:
刺激 ↓
去极化 ↓
阈电位 ↓
激活快Na+通道 ↓
Na+再生式内流 ↓
Na+平衡电位 (0期)
(去极化0+复极化1、2、3+恢复4期) 0期
不被河豚毒(TTX)阻断
1期:快速复极初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Ito通道的特点: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1.电压K门+ 控通道: 膜电位到-40mv时被激活 2.可N被a+ 四乙基铵和4-氨基吡啶等阻断
‖
‖
‖
‖
‖
产生AP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
‖
‖
‖
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无
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
LRP ARP
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 机制
新AP产生能力
有效不应期 去极化→复极化-60mV43;通道处于
-55mV 完全失活状态
局部反应期: ↓
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一次期前收缩 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主要特点是
1 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X
第二节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Part 1 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掌握内容工作细胞静息电位产生原理及主要钾离子通道类型和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及0、1、2、3、4期的分期。
参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各期形成的离子电流、离子通道种类(INa、Ito、ICa-L、IK1 、IK)。
心室肌细胞动电位发生后细胞内外离子恢复的方式,钠泵抑制剂增强心肌收缩的机制。
熟悉内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各期形成的各离子通道开闭的条件及主要通道的阻断剂。
了解内容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生理特点差异及主要代表细胞。
心房肌细胞无明显2期的原理。
(一)选择题【A1型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接近于钠平衡电位的是 DA. 最大复极电位B. 平台期时的膜电位C. 阈电位D. 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结束时的膜电位E. 复极化结束时的膜电位2.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离子跨膜流动是 DA. Na+内流,Cl-外流B. Na+内流,K+外流C. Na+内流,Cl-内流D. Ca2+内流,K+外流E. K+内流,Ca2+外流3.关于Na+泵生理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A. Na+泵活动使膜内外Na+、K+呈均匀分布B. 将Na+移出膜外,将K+移入膜内C. 建立势能储备,为某些营养物质吸收创造条件D. 细胞外高Na+可维持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E. 细胞内高K+保证许多细胞代谢反应进行4. 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DA.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动作电位B.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C. 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式扩布D. 传导距离较长时,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发生改变E. 心室肌动作电位去极化幅度小5.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EA. 持续时间短,小于2msB. 去极化幅度小C. 0期去极化主要与钙内流有关D. 升支与降支对称E. 复极有平台期6.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CA. 去极化速度快B. 复极化快C. 复极化2期缓慢D. 有锋电位E. 有不应期【X型题】7 用毒毛花苷G抑制钠泵活动后,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的有ABA.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B. 动作电位幅度降低C. Na+-Ca2+交换增加D. 胞质渗透压降低(二)请完成下列比较表1 工作细胞与自律细胞生理特性的比较表2 参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离子电流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Part 1 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掌握内容工作细胞静息电位产生原理及主要钾离子通道类型和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及0、1、2、3、4期的分期。
参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各期形成的离子电流、离子通道种类(INa、Ito、ICa-L、IK1 、IK)。
心室肌细胞动电位发生后细胞内外离子恢复的方式,钠泵抑制剂增强心肌收缩的机制。
熟悉内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各期形成的各离子通道开闭的条件及主要通道的阻断剂。
了解内容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生理特点差异及主要代表细胞。
心房肌细胞无明显2期的原理。
(一)选择题
【A1型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接近于钠平衡电位的是 D
A. 最大复极电位
B. 平台期时的膜电位
C. 阈电位
D. 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结束时的膜电位
E. 复极化结束时的膜电位
2.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离子跨膜流动是 D
A. Na+内流,Cl-外流
B. Na+内流,K+外流
C. Na+内流,Cl-内流
D. Ca2+内流,K+外流
E. K+内流,Ca2+外流
3.关于Na+泵生理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 Na+泵活动使膜内外Na+、K+呈均匀分布
B. 将Na+移出膜外,将K+移入膜内
C. 建立势能储备,为某些营养物质吸收创造条件
D. 细胞外高Na+可维持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
E. 细胞内高K+保证许多细胞代谢反应进行
4. 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动作电位
B.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式扩布
D. 传导距离较长时,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发生改变
E. 心室肌动作电位去极化幅度小
5.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E
A. 持续时间短,小于2ms
B. 去极化幅度小
C. 0期去极化主要与钙内流有关
D. 升支与降支对称
E. 复极有平台期
6.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C
A. 去极化速度快
B. 复极化快
C. 复极化2期缓慢
D. 有锋电位
E. 有不应期【X型题】
7 用毒毛花苷G抑制钠泵活动后,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的有AB
A.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B. 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C. Na+-Ca2+交换增加
D. 胞质渗透压降低
(二)请完成下列比较
表1 工作细胞与自律细胞生理特性的比较
表2 参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离子电流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