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中的老师点名

合集下载

课堂点名的博弈分析

课堂点名的博弈分析

【摘要】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日常管理中的一大“令人头痛”的痼疾。

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旷课是一种反常的现象,导致旷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针对不同的诱因,解决的对策也不同。

本文主要从教师角度出发,讨论“逃课”行为的制度约束机制——课堂点名,因为“点名”制度是衡量旷课的量化标准。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教师;点名一、“点名”是对付的“逃课”的必修课钱钟书在《围城》里对方红渐在三吕大学教书时不太受学生欢迎的情形有段精彩描写:红渐记得自己老师里的名教授们从不点名,从不报告学生缺课。

这才是堂堂大学者的风度:“你们要听就来听,我可不在乎!”他企羡之余,不免模仿……大概第二星期,他发现五十多学生里有七、八个缺席,这些空座位像一嘴牙齿忽然掉了几枚,留下的空穴,看了心里不舒服……他想以后非点名不可,找这样下去,只剩下有脚而跑不了的椅子和桌子听课了。

一般而言,大学里的成绩分两项,即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而考勤记录又是平时成绩的直接依据。

这考勤制度就成为教师保证其课程上座率的法宝,经常出其不意地拿出点名册这颗“重磅炸弹”扔一下。

有的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就声明:凡是点名三次不到者,取消其期末考试的资格,本学科重修。

而重修是大学生的“瘟神”,所以“一点就灵”。

校园魔鬼词典是这样解释“点名”的:学生忍受乏善可陈的老师聒噪的重要原因。

教师点名的可选择集合有多种,有的老师随机点名,包括课堂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和不定期的点名;有的老师不厌其烦,每堂课都要抽出5分钟点名。

还有的老师关注对学期最后一堂课或者第一节课的到课情况,这样的老师大多出于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顺便“认识”一下学生和考察学生学习态度的考虑。

“点名”必然涉及另外一个话题——“逃课”,因为只有学生“缺席”的存在,老师才有“点名”的必要。

如今,从重点大学到一般普通院校都普遍遭遇着“逃课” 的管理危机。

据统计,约有65%的大学生有逃课史,5%的大学生经常逃课;大学里的基础课逃课率一般在25%左右,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而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有时竟达到50%以上。

大学老师上课点名现象的博弈分析

大学老师上课点名现象的博弈分析

大学老师上课点名现象的博弈分析摘要:大学老师上课点名是日常教学过程中很常见的现象。

本文试图通过给定不同的假设条件,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构造出不同的模型,对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间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

关键词:模型、博弈行为、博弈分析在大学教育中,老师点名被普遍当作是保证学生出勤率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

分析老师和学生作为不同的决策主体如何对点名做出反应并判断二者在不同决策下获得的支付(收益),对于改进点名的效率,理解学生的行为模式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博弈模型原理概述本文使用的模型主要应用以下博弈论原理:(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指的是各博弈方同时决策,且所有博弈方对博弈中的各种情况下的策略及其得益都完全了解。

“完全信息”指的是每个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包括战略空间、.支付函数等)有完全的了解,“‘静态”指的是所有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且只选择一次。

“同时行动”在这里是一个信息概念而非日历上的时间概念:只要每个参与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不知道其他参与人的选择,我们就说他们在同时行动。

(二)纳什均衡在博弈G=﹛S1,…,S n:μ1,…,μn﹜中,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各一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论组合(s1*,…,s n*)中,任一博弈方i的策略s i*,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的组合(s1*,…s i-1*,s i+1*,…,s n*)的最佳对策,也即μi(s1*,…s i-1*,s i*,s i+1*,…,s n*)≥μi(s1*,…s i-1*,s ij*,s i+1*,…,s n*)对任意s ij∈S i都成立,则称(s1*,…,s n*)为G的一个纳什均衡。

(三)混合战略混合战略是指博弈的参与者以一定的概率去选择某种战略。

这类博弈虽然在一次操作中有输有赢,但将这个博弈多次重复进行,可以研究各个战略应赋予多大的概率,能获得最大的期望(平均)收益。

(四)动态博弈动态博弈(dynamic game)是指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而且行动在后者可以观察到行动在先者的选择,并据此作出相应的选择。

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博弈理论的应用探析

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博弈理论的应用探析

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博弈理论的应用探析1 中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博弈理论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借鉴其他部门的管理,以实现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和最优化,博弈理论正符合这一要求。

第一,有利于创新教育班级管理理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倾向,教师必需具备足够的管理才能、努力做到统筹全局,使他们沿着自己拟定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

将博弈理论运用于中小学班级管理,通过创设良好的竞争环境、量身设置发展目标、构建全方位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活动动机,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班级活动,达到均衡、协调发展。

第二,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巧妙运用博弈理论,有助于消解班级中部分学生长期的对抗、不合作心态,使他们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可以使学生充满安全感、归宿感,从而消除对抗情绪,凝聚班级力量,实现有效管理。

第三,有利于班级管理的良性运行。

通过博弈理论的恰当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只有合作型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才能使师生充分感受班级的和谐、温暖。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深爱教师,并产生情感迁移,进而爱班集体、爱班级上的一切、爱班级开展的活动,从而促进班级工作的健康运行。

2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激励,防止“智猪博弈”效应的形成“智猪博弈”原理。

假设猪圈中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在猪圈的一端设有一个按钮,每按一下,位于猪圈另一端的食槽中就会有10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按一下按钮会耗去相当于2单位猪食的成本。

如果大猪按钮取食,小猪在一旁等待,则大猪能吃到9单位食物而小猪仅能吃到1单位食物;如果两猪同时按钮取食,则大猪吃7单位,小猪吃3单位食物;如果小猪按钮取食,大猪在一旁等待,则大猪吃6单位而小猪吃4单位食物。

在这个博弈中,小猪的绝对劣策略是“按”,因为无论大猪作何选择,小猪选择“等待”比选择“按”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结果。

博弈的基本分析方法

博弈的基本分析方法

三、一个例子:警察与小偷

收益均等化方法:在纳什均衡状态,每个参与人使用某一种策略得到 的收益必须与他使用另一种策略得到的收益相同。

以“警察与小偷”为例,如果小偷使用混合策略,他去银行的收益高
于他去酒馆的收益,那他就会增加去银行的概率,直到去银行和去酒 馆收益相等。
警察 酒馆 小 偷 酒馆 银行 0, 3 2, 1 银行 1, 2 0, 3
时装
夫 妻 妻 时装 之 子 足球 争 2, 1 0, 0 丈夫
足球
0, 0 1, 3
2, 1 0, 0
0, 0 1, 3
3 划线法(自己练习)
D 囚 徒 困 境 猜 硬 币 夫 妻 之 争 D C -5, -5 -8, 0 C 0, -8 -1, -1 囚 徒 困 境 猜 硬 币 夫 妻 之 争 D C D -5, -5 -8, 0 C 0, -8 -1, -1
* ( si* , sn ) 一定是该博弈的唯一的纳什均衡
命题2:在n个博弈方的博弈中 G {S1 ,Sn ; u1 ,un } 中,如果
* ( si* , sn ) 是 G 的一个纳什均衡,那么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一定
不会将它消去
上述两个命题保证在进行纳什均衡分析之前先通过严格下策
反复消去法简化博弈是可行的
0, 2
0, 1
2, 0 1, 0 0, 4 1, 3 0, 2 0, 1 2, 0
4 箭头法

其它例子
-5, -5 -8, 0 0, -8 -1, -1 夫 妻 之 争 2, 1 0, 0 0, 0 1, 3
囚 徒 困 境
猜 硬 币
-1, 1 1, -1
1, -1 -1, 1
混合策略博弈的纳什均衡

课堂点名的博弈分析

课堂点名的博弈分析

点名和旷课是许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日益突出的难题,即使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偶尔也会产生旷课的心理倾向,旷课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观察・2008年12月3.啤酒实验的后续讨论和考核在实验基本步骤结束后,需要组织参与实验的同学进行后续讨论,从而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解决的方法。

讨论过程中,可以要求实验结果特别好和特别差的实验小组简述实验过程,也可以组织在实验中不直接进行沟通的零售商与批发商,批发商与生产商直接交流意见,对引起变异放大的关键实验环节进行“复盘”。

通过后续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短缺博弈”,即当需求大于供应量时,供货方往往是按照用户的订货量比例分配现有的库存供应量,用户就为了获得更大份额的配给量,故意地夸大其订货需求,当需求降温时,订货又突然消失。

针对短缺博弈的产生过程和解决方式,学生可以根据实验中自身的具体经验提出相关的分析和观点。

学生在实验后续讨论的基础上撰写完成实验报告后,就可以对实验成绩进行评定。

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需根据实验流程填写一系列比较复杂的实验表格,表格的填写情况占总成绩的40%。

第二,实验操作步骤结束后,组织学生根据其实验报告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表现占总成绩的20%。

第三,实验结束后,学生根据实验经历撰写实验报告,在回顾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总结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并对实验的现实意义进行说明,实验总结报告占总成绩的40%。

这样的评定方式比以前光凭实验报告给学生打分更具科学性,它既考核了学生的基本功底,同时也考查了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供应链管理》实验教学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4.结语到目前为止,笔者已经连续三学期在五个班级中进行了啤酒实验教学,实验课程生动直观,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供应链系统及其运营过程的感性认识,也改善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山财大选课

山财大选课

让玩手机
经济增长理论 与实践
张志勇
强制买书,点 名,无聊
给分低,平常
不点名,去不
去都可以,但
80+
商务英语
刘大志
是考试闭卷,
并且一个考场
有四个监考老

80+
项目管理
孙亚男
85+
动态网络建设
没重点,期末 闭卷监考
英美国家文化
数字地球
80+
管理学通论 赵红
85+
现代通信网概 论
分不高
点名,不去的 话期末80分以 下,交论文
5000字论文, 80左右
节节必点名,
闭卷考试。有
人说好有人说
PS
王栋
坏,存在挂科 60--90
现象,但是好
好准备了可以
拿高分
85+
物流管理
王福华
拉低平均分
80+
社会调查研究 方法
张宗坪
几乎每节课签
到,请假平时
85+
佛学中的幸福 心理学
成绩扣0.5,不 请假扣2,一学 分不高 期四次作业,
上课提问,不
可能这个表格里的老师是官网上找不到的。。。不要让我筛选我的懒癌已经没救了!
小仙女而已啊!!/(ㄒoㄒ)/~~

高能
大体成绩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理由
大体成绩
85+
经济博弈论 不详
85+
Internet技术 与应用
罗骥
人民群众的血 泪史 闭卷考试,难 度大,给分 低,给题库不 考原题
60--80
85+
社会保障概论

有关零和博弈和合作型博弈的作文标题

有关零和博弈和合作型博弈的作文标题

有关零和博弈和合作型博弈的作文标题示例文章篇一:《嘿,别再零和博弈啦,合作才是王道!》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就像下棋一样,每一步都可能决定胜负。

但是,你知道吗?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下棋方式”,一种叫零和博弈,一种叫合作型博弈。

啥是零和博弈呢?这就好比我和同桌抢一块橡皮,我抢到了,他就没有了;他抢到了,我就没有了,我俩加起来得到的橡皮数量不会变多,这就是零和博弈。

这种方式可真让人头疼啊!你说,为啥要这样争来争去,搞得大家都不开心呢?再说说合作型博弈,这可就有意思多啦!就像上次我们班的拔河比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这边喊着“一二,加油!”那边喊着“一二,用力!”每个人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这就是合作。

最后我们赢得了比赛,大家都高兴得又蹦又跳!这多好呀,通过合作,我们得到的胜利果实比一个人单打独斗大多了。

我就想问问,零和博弈有啥好的?争来争去,就算你赢了,也会失去朋友的信任和支持。

难道一个人的胜利就那么重要吗?相反,合作型博弈能让大家都受益。

就像我们一起做值日,有人扫地,有人擦黑板,有人摆桌椅,很快教室就变得干干净净,每个人都出了力,每个人也都享受到了整洁的环境。

还记得那次运动会上的接力比赛吗?每个队员都拼命跑,把接力棒稳稳地交给下一个人。

如果有人只想着自己跑得快,不配合队友,那能赢得比赛吗?肯定不能呀!这就是合作的力量。

再想想,如果建筑工人不合作,能盖出高楼大厦吗?如果医生护士不合作,能治好病人吗?如果科学家们不合作,能有那么多伟大的发明吗?所以说呀,零和博弈只会让我们陷入无休止的争斗和矛盾中,而合作型博弈才能让我们一起走向成功,一起享受美好的成果。

我们可别再傻乎乎地只知道零和博弈啦,要多多选择合作型博弈,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精彩!难道不是吗?示例文章篇二:《从游戏到生活,零和博弈与合作型博弈的那些事儿》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种叫零和博弈,还有一种叫合作型博弈。

【博弈论】博弈论在狼人杀游戏中的运用

【博弈论】博弈论在狼人杀游戏中的运用

博弈论讨论狼人杀中丘比特应当如何决定情侣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121900133缪克松摘要:狼人杀是在中小规模朋友聚会中风靡的游戏,由于角色技能特性相互克制,游戏进程的多样性而具有极高的可玩度,在游戏每轮的发言中对于发言内容的真假并没有限制,可以通过博弈论知识,建立类似“钮科姆难题”的模式让参与者陷入策略选择难题,并结合对玩家观念的分析发表真假参半的信息,利用不完全信息建立优势引导局势,鉴于游戏身份在局中不可完全确认,玩家需要相应的根据场面形式发言从而使其他玩家相信自己,本文中将就狼人杀中典型角色——丘比特的性质来分析最合适的博弈策略。

关键词:狼人杀丘比特全局信息掌握度本文中讨论的策略基础建立于所有玩家是偏理性的,即绝大多数策略倾向是符合公共知识的,并且玩家水平是不均一的,仅仅简单的定义有的玩家擅长这个游戏(胜率高于均值),而有的玩家不善于,高水平玩家对于游戏的掌控度更好同时对于其他玩家的威胁也更大。

因为本文旨在通过简单的分析博弈论知识在日常游戏中的运用而增添游戏的趣味和魅力,为了不陷入复杂的逻辑争论,对于猜疑链(A发言时会考虑B认为A的说谎)的使用并不会太多,仅就主观引入,不作深入思考。

一、狼人杀游戏简介1.身份:本文以9人参与的狼人杀游戏为模板(8人参与游戏,1人作游戏引导者)。

8个角色身份分别为:一名丘比特:可以令任意两位玩家成为情侣,情侣互相确认身份,一方死亡时另一方殉情。

一名女巫:拥有一瓶解药以拯救当晚被杀害的玩家和一瓶毒药以毒死一名当晚活着的玩家。

一名预言家:每个晚上可以查验一人是否为好人。

三名狼人:每个夜晚可以杀害一名玩家(少数服从多数,平票时不杀害)。

两名村民:无技能。

2.规则:玩家按引导者指令依次在夜晚睁开眼睛发动角色技能,白天时通过一轮无交谈的发言后投票认定一名玩家为狼人,杀死该玩家,当狼人全部死亡时好人获胜,当好人(非狼人)全部死亡时狼人获胜。

特别的,被指定为情侣的两名玩家为一名狼人一名好人时,当且仅当场上只有他们两人存活时达成情侣获胜,情侣获胜(第三方获胜)高于阵营获胜。

逃课博弈

逃课博弈

逃课博弈
假设:学生去上课则不能偷懒,有成本-1。

逃课没有成本也没有收益。

如果老师点名了那么学生可以得到平时分1。

老师不点则为0。

对老师来说,点名耗费课堂时间,成本为-1。

如果抓到了学生偷懒,点名有成果,1。

学生来了,则为0。

学生老师的收益如下:
按此模型,结果是:
学生希望在老师点名的时候去上课,不点名则逃课。

老师希望学生来的时候不点名,学生不来的时候点名。

在此情况下并无最优策略,对学生来说逃课和上课的收益都一样,而对老师来说点名和不点名也都一样。

对此基础模型进行修正,增加假设学生是热爱学习的而老师讲课讲得很好,非常吸引人。

去上课了可以学到知识,效用为1。

没去的话不能学到知识,为0(还可以假设-1,甚至是-N,这即是加大对逃课的惩罚措施,使得逃课的人机会成本增大)。

修正模型1:上课有效用1。

逃课有成本-1。

根据修正后的模型:无论老师点不点名,学生的最优策略都是去上课。

修正模型2:逃课有收益1。

那么模型得到的最优策略是无论老师是否点名,学生都逃课。

所以我们在有事的时候逃课,是因为逃课的效用远大于点名的损失。

由此可见,点名始终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关键所在还是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讲得很烂的课就大胆的逃吧,逃课所获得的效用大于上课所获得的。

对老师而言,如果短期内教学质量实在无法提高,那么要加大对逃课者的惩罚,比如说倒扣分的制度。

这样可以阻止学生逃课,不过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当然,也可以改变点名策略,比如说抽点,或者多点上次缺席的人。

大学生活中的博弈

大学生活中的博弈

大学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喜怒哀乐无其不有,犹如我们人生的缩影,我们不断地走进困境而又从困境中走出来,从来不怕有困难,怕的是面临困难我们找不到方法去突围,这时的我们就会像没头苍蝇一样毫无章法地去试探,走多少弯路可想而知,而这些困难将在较大的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实践和资源的把握,等同于有了飞翔的翅膀却无法翱翔。

学习了博弈论之后,希望能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让我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首先,我们要知道博弈的一些基本理论1.博弈要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参与者(Player)。

在博弈中存在一个必须的因素,那就是不是一个人在一个毫无干扰的真空里做出决策。

比如一个单身的大学生,就不可能存在男女朋友吵架的博弈,更不存在是否送花讨朋友欢心的困扰。

2.博弈要有参与各方争夺的资源或收益(Resources或Payoff)。

资源指的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如矿山、石油、土地、水资源等,还包括了各种社会资源,在大学中如人脉、信誉、学历、职位等。

3.参与者有自己能够选择的策略(Strategy)。

这指的是直接实用的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

通俗地说,策略就是计策,是博弈参与者所能够选择的手段方法。

而博弈论中的策略选择,是先对局势和整体状况进行分析,确定局势特征,找出其中关键因素,然后在最重要的目标上进行策略选择。

由此可见,博弈对局中的策略是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直接对整个局势造成重大影响。

4.参与者拥有一定量的信息。

通俗地说,博弈就是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与既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仅仅一次或是进行多次地选择策略并实施,从而得到某种结果的过程。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打交道,这是一个利益交换的过程,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矛盾)(博弈论是有关“互动行为”(interactive behavior)的科学,是一些个人和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规则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进行行为或策略选择,从而获得各自结果的过程。

课堂点名现象的博弈分析

课堂点名现象的博弈分析

课堂点名现象的博弈分析
龚谊承;赵喜林;李寿贵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09(000)031
【摘要】将课堂点名视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博弈,用知识量来规范师生的收益;为描述其中涉及的复杂因素引入了9个参数,其中引入机会成本来衡量师生的成本,借用信息熵来刻画教师的授课水平,采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实现了对学生的分类.在完全信息的假设下建立了静态模型,分析了其纳什均衡,给出了有效点名时间t<
27gh/200θ并对各种情况下教师的策略给予了合理建议.
【总页数】2页(P128-129)
【作者】龚谊承;赵喜林;李寿贵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430072;冶金工业过程系统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武汉,430065;冶金工业过程系统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武汉,430065;冶金工业过程系统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武汉,43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英汉语言接触中语法偏误现象研究——以地点名词和时间名词的后置现象为例[J], 肖荷
2.从文化空缺现象看景点名称的翻译 [J], 王明
3.课堂点名的博弈分析 [J], 赵晓东
4.央视点名“挂证”现象,建筑业自查即将到期,抓紧整改! [J],
5.工信部点名批评“最低价中标”现象多措并举,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J], 孟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师生博弈的最佳策略

师生博弈的最佳策略

师生博弈的最佳策略应行仁恽戈事件争论很多,很多人关心的其实并非这个个案,也不大了解实情,许多激情的评论不过是代入想象发泄自己困境的愤懑。

更有意义的事是:怎么避免自己也陷入这样两败俱伤的局面?我上一篇博文《我在美国学习时论文是怎么署名》,介绍我所理解的正常师生关系和署名规则。

许多人也说了相似的经历和赞同。

但有的同学说:“你运气好,碰到了好老师,要是遇到垃圾导师,怎么办?”也有老师碰到的是强势的极品学生。

是不是都要委屈地隐忍,或者难免要公堂相见?这正道是从道德伦理和精神文明高度来讲和谐的重要性,许多博主和情商读物都在谆谆教诲这个道理。

我也有系列文章论证“传统道德是博弈中的定理”。

但,要是还不济事呢?好吧,既然道德情理都已是春风过马耳,咱们来谈利益。

这篇从博弈角度来考量师生关系,谈双方的最佳策略。

有人瞪着眼睛说:“好,你说论文署名该怎么争?”论文的署名要较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两人能有共识比起互不退让结果要好,但一方怕自己吃亏而无视对方权益,比如说要独吞或者无功插一脚,能够得其所哉自然是自己最满意,但被欺凌的对方就不服了。

这时双方都有理由“据理力争”,谁退让谁都觉得吃亏,都不想吃亏的结果一定是掐起来。

这在博弈上是个“囚徒困境”的局面:合则两利,争则两败,但利欲在前不得不争。

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论文的署名,你的师生关系以此为重,那么这个局势注定了你会陷入悲剧,无论对方让不让你,结果是否如愿,你都丢掉了可能有的更大的好处。

这无论对师生中的哪一方都是如此。

这叫眼界的局限,赢了战斗输掉战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那什么在这眼界之外?研究生的师生关系无论中外,都有点像过去的师徒。

经常是一对一的指导,这关系远比大学和以往学习阶段来得紧密。

在亲近观摩、言传身教、共同探讨中学术得到传承。

在这里思想互相激励,研究分工合作,工作相辅相成。

学生如果只像过去大堂课那样默默听讲埋头干活,你会错过很多。

师生如果像防贼一样唯恐自己的点子被窃取,那就没有领会合作研究的真谛,白白浪费了师生的际遇。

逃课里的博弈论

逃课里的博弈论

逃课里的博弈论2012212599 严威摘要:高等院校作为一个国家的“人才制造厂”,其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

但在现实中,高校的逃课现象已十分普遍,尤其是选修课,这已不仅是某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当我们在不断谴责这种行为的时候,更该思考逃课在现有情况下的“存在合理性”。

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试图分析逃课的根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逃课博弈论选修课一引言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过自己的时间;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过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教;我们恰好又处在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年龄。

不少人一次次地从课堂上逃离去寻求心中真正的“自我”。

似乎“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逃课在大学教育里应该来说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尤其选修课是“重灾区”,而不点名的选修课基本成为了沦陷区。

在此我想来运用博弈论来仔细分析一下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

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的今天,经济、教育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与之极不相适应的是:大学生厌学、逃学现象正日益成为高校、家庭乃至社会的一种焦虑,也给各高校管理层、教师及学生辅导员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无论重点大学还是一般院校,学生逃学旷课现象却普遍发生。

教学与管理中不断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克服大学生逃课现象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通病”和难以有效根治的“顽疾”。

为什么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上课? 不想上课的学生有哪些? 他们把本该上课的时间都用在做什么事情去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理性思考。

更多的考虑他的边际成本,更多的权衡利弊。

二学生和老师对于逃课的心理对于这个问题得回答多种多样。

其实有时候逃课根本没有理由可言。

不喜欢这门课没有兴趣。

这是最一般的理由了。

老师讲的内容没有实质意义,逃课去图书馆涉猎群书或去听其他专业的课等都是大学生旷课的理由,但大部分,还是因为去陪自己的对象,或者出去逛街、游玩,而或宅在寝室,可以归纳为一点,逃课就为了出去娱乐。

关于逃选修课的博弈分析模板

关于逃选修课的博弈分析模板

对于逃选修课的博弈剖析课程:博弈论选修课纲要:相对于高中的关闭式教育,大学的开放致使大学旷课现象日益严重。

在此之中,选修课又是旷课的重灾区。

现象的发生离不开大学生自己的博弈,那么,如何经过博弈的剖析来完美制度,使两方达成共赢,这也是我今日所想议论的话题。

重点词:选修课,旷课,博弈,双赢一:大学生旷课现象的剖析旷课应当来说是一种较为广泛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在大学。

而选修课则是“重灾区” 。

在此我想来运用博弈论来认真剖析一下这类现象的发生原由。

第一,在进入大学以前,全部的学生都在高中度过了 3 年甚至更长。

高中校园一般采纳整日制寄宿制的全关闭式管理,上课时期不允许任意出门,告假流程严格,看管也相对严格。

而大学则不一样,一般采纳开放式管理模式,出入校园内外无人检查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出入时间也一般不受限制。

宽松式的看管给更多同学供给了旷课的机会。

正是这类巨大的反差影响了大学生。

其次,大学除了安排固定的必选课以外,还要求一定修满相应的选修课,社科,艺术等各式各种的选修课都是学生依据个人爱好自由选择。

表面看似是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接受教育,实则否则。

因为师资力量有限,为了达到教育水平,大多数选修课不可以知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二:选修课旷课博弈剖析一:大学制度的现状1:管理方式:大学大多采纳开放式教育,出入校园其实不需要检查学生证等证件,即便上课有学生会的点名或许老师点名也能够经过代举代签等方式旷课,这都加深了学生旷课的心。

2:选修课资源有限,并能不可以保证全部的学生都能选到自己心仪的课程,很多学生就抱着修满学分达成任务的心态去对待选修课。

3:大学所重视的是修满学分,课程成绩常常不会宣布,学生对于成绩的态度也相对任意,而选修课一般其实不在成绩绩点的计算范围,学生抱着及格就行的态度自然不太会过于重视,何况逃几次课即便被抓也不会不及格。

二:旷课效益博弈剖析博弈两方:老师,学生博弈方式:老师能够选择对旷课的学生处罚或许不处罚;学生能够选择旷课或许不旷课。

浙大博弈论考题目

浙大博弈论考题目

博弈论考试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1“老师点名和学生逃课”的案例构建如下模型:老师点名不点名学生逃课a1,b1 a2,b2不逃课a3,b3 a4,b4结果:(1)老师每次点名,学生每次不逃课a3> a1 ,b3> b4 ,a2< a4 ,b2< b1(2)老师每次不点名,学生每次不逃课a4> a2 , b4> b3 , a1< a3 , b1< b2(3)老师有时候点名,学生有时候逃课a1< a3 , a2> a4 , b1> b2 , b3< b4(4)老师每次不点名,学生每次逃课a2> a4 , b2> b1 , a3< a1 , b3< b42市场占有者和想进入市场者构建模型:占有者默认斗争进入者进入(40,50)(-10,0)不进入(0,300)(0,300)没有占优战略均衡,也没有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结果:(1)占有者默认,进入者进入时,占有者会损失部分利益(2)占有者斗争,进入者进入,则占有者利益变0,而进入者为负,两败俱伤,因而占有者“斗争”是弱劣战略。

(3)占优者默认,进入者不进入,则占有者获得全部市场(4)(斗争,不进入时,占有者仍获得全部市场。

综上存在两个纳什均衡,(进入,默认)和(不进入,斗争)3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学生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学校应试教育(0,0)(0,-1)素质教育(-1,0)(1,1)(1)假设学校和学生都采取应试教育为(0,0),那么若他们都转向素质教育达到最优结局(1,1),(2)但如果单方面采取素质教育,另一方为应试教育,其支付就变为-1,比如如果学校重视应试成绩,而学生重视素质教育,学生单方面受损,为-1 (3)若学校注重素质教育,而学生只注重成绩,学校的策略难以推行,支付为-1.此博弈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即(应试,应试)和(素质,素质),虽然(素质,素质)是最优纳什均衡,但一方采取素质教育存在风险:另一方为应试时,支付变为-1;若采取应试没有变为-1的风险,那么最终结局为(应试,应试)。

hh选修课大全

hh选修课大全

HH自制版选修课一.经管类选修:1.市场经济学:9:30下课的时候准时点名,多人一组做调查报告分数 90+2.经济学原理(蒋建军):9:00左右下课,一共四次点名一次15分,第一次上课的时候会最后点名,点一个走一个,上课的时候有时会点人回答问题(答不上罚站),成绩主要看最后作业,分组作业,最好和经管专业的同学一组,分数会高很多。

分数 70+ 抱好腿90+3.经济决策及其应用(程兰芳):老师讲课实在不带感,喜欢满教室转悠看大家在干嘛,9:00下课,点名回答问题,还有作业。

分数 90+4.技术经济学(蒋建军):9:00左右下课,四次点名,最后5-6人一组写报告,五道计算两道简答。

分数 70+ 抱好腿90+5.能源战略(穆献中):偶尔点名,开卷考试,平时上课的时候要照ppt(网上找不到答案),中期的时候分小组做ppt展示,负责人分高(老师会夸你有组织能力~什么鬼)分数 85+6.管理学原理:9:30下课,经常点名always!有时候会有外教来讲课。

分数 85+7.税法:9:00下课,有两次点名小测验,如果两次都没成绩直接挂!!!最后只交报告。

8.金融学:老师上课只是念ppt,抽点名,期末会闭卷考试,可以抄!分数 90+9.市场营销与竞争智慧:老师会讲创业的东西,不点名,期末小组交大作业。

分数 70~80+10.项目管理(毕巍强):老师人很好,基本不点名只是让签到,最后的时候每人交两个论文(可纯百度)。

分数 90+11.清洁生产与能源经济:老师上课看心情点人回答问题,有时候看衣服的颜色(什么鬼!),最后闭卷考试,倒数第二节课给考试范围(内容很多),监考很严格。

12.演化经济学:传纸条答道(可以代答),不考试,倒数第二节课发卷子回去做,网上有原题。

分数 90+13.国际经济学:偶尔点名,可以代答,最后交论文,没有考试。

(如果是袁永科老师教的就稳了)。

分数 90+14.低碳经济(穆献中):详见能源战略~分数 90+15.工程经济学:9:00下课,偶尔全部点名,但是考勤不重要,最终考试比较重要,开卷考试考计算题,三次作业,老师喜欢在课上教你做人!!!!16.备注:高风老师的课慎入,节节课点名,期末交论文,分数 60+。

博弈论逃课

博弈论逃课

博弈论分析之大学生逃课现象(赖华中师范大学)【摘要】:大学生的逃课现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是对高校教育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对中国未来的人才培养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本文将利用博弈论方法对逃课现象进行分析,探寻出影响博弈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给出解决高校逃课问题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逃课现象;博弈论;纳什均衡;一、引言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确切的说,是研究理性人的行为,而理性人的行为是在合作与冲突中进行的。

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

自70年代中期开始,博弈论作为一种分析工具逐渐的发展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博弈论与经济学联系最紧密的原因在于:它们的研究模式是一样的,即强调个人理性,也就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

大学生逃课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与大学生自身的学习修养息息相关,和学校的老师及学校的治学方案紧密联系。

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大学生逃课的根本原因。

本文通过博弈论的方法对学校的逃课现状分析,总结出逃课原因,并提出长短期的解决方案。

二、基本假设假定博弈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是理性的利己者。

教师的收益主要来自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与上课的到课人数和上课学生积极发言成正比。

学生的收益主要是学习到的知识与质量的多少,与教师教学质量和上课次数成正相关,主要的评判标准是最终的考试成绩。

所有的理性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教师的收益最大化是让更多的学生上课学习到最多的知识,同时自己上课付出的成本最小,并根据教师授课质量的差异分为质量高、质量中等两种(质量低社会会自动淘汰),收益可以从教师的工资来反映;学生的收益因人而异,可将学生分为二种人群:第一是学习积极性低或无所谓的态度,追求在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最少的时候下通过考试;第二是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不仅要求考试通过,还要求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知识。

教师如何在“点名与逃课”中博弈

教师如何在“点名与逃课”中博弈

教师如何在“点名与逃课”中博弈
耿辰璐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11(000)035
【摘要】职业学校的学生逃课现象现在仍较普遍,学生逃课与学校政策、老师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也是学校和老师多年来希望根治的情况之一,但往往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博弈.本文从学生、教师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剖析,通过博弈论的方法对教师点名和学生逃课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能够在一定期间内解决逃课的方法.
【总页数】1页(P121)
【作者】耿辰璐
【作者单位】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广州 5105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
【相关文献】
1.论点名活动中教师的有效策略研究 [J], 印惠琴
2.大学生逃课与教师点名之间的相关分析r——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J], 邵琦琦;林尤武
3.对高职学生"逃课"现象中教师因素的思考 [J], 王江涛
4.谈判:如何在博弈中获得更多(第四版)Everything is Negotiable [J], 盖温·肯尼迪(Gavin Kennedy)[英];
5.浅谈如何在围棋对弈中培养孩子勇于博弈的精神 [J], 张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博弈

博弈

博弈高一(1)班丁玉宣一缕春光,披至肩头;一局棋盘,悄然而至;一条向远处延伸的单行道透着单薄背影的光景。

我们在成长的单行道上,行着,洒下一行或明或灭,或轻或浅的脚印,好似一场足尖舞,旋转于棋盘之上,游走于方寸之间,每一个脚印便是一步棋。

而每一步棋便是与对手博弈。

人生就是一场棋,局里局外,黑白相间,有人看透全局,步步为营而又有人窘迫交加,走投无路。

举棋,落定,一场华丽的赛局便在这星星点点,简简疏疏中拉开帷幕。

,人生如棋。

一棋招来腥风血雨,一棋惹来夜雨阴沉,一棋点出雁落鸿惊,一棋引来白荻劲风。

因此,智慧的人永不会缺乏的是如钢铁般坚硬的意志与决心,勇往直前。

智者同样懂得坚守阵地,筑基意念的堡垒。

麦凯恩说过:“当你在旋转时,世界很大,而当你勇往直前时,世界很小。

”在困难的巍巍高山前,要有“踏破铁鞋”的决心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傲骨,方可去领略“黄尘清水三山下,变更千年如走马”的美景。

在智者的眼里,冰雪堵塞的黄河,飞雪陇断的太行山道只不过是又一项富有刺激的挑战。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当然智者搏弈。

日朗晴空,正照当头,品上一口甜酒,铺好棋盘于绿蘋枝头,开启一段智慧无穷的棋海之旅吧!也许有人会说,这场棋局,太过无趣,我们不过是人肉凡身,抵挡不了那么多未知的灾难,走不远那艰难的路,跨不过那鸿沟似的障碍,我们注定会消亡,注定会败下阵来。

其实不然,这场博弈并非只有起点与终点,在这过程里,有时我们占上风,有时他占上风,而这便是顺境与逆境。

在这其中,我们应懂得在顺境中不陶醉在逆境中不气馁。

曾记得《易经》中有泰、否两卦象,两卦象相辅相成,否及则泰来,如此环复,同像一盘棋局智者总揽全局,勇者不畏惧失败,懦夫不敢举棋投子,愚者在死局已定的情况下还为吃掉对方的一个小卒而自鸣得意。

每一盘棋局都有一个期限,而我们的对手,他给我们的时间仅只有一生而已。

当我们已是暮年之时,再回首,当年那个坐在对面的对手,他微笑着介绍着他的名字——人生,尔后他双手一挥,我们的青丝便已斑驳,我们的容颜便已衰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给出如右图所示的支付矩阵,博弈参与人为 老师和学生甲,他们各自的战略选择也不同,老师 的战略组合(S1)为点名(S11)和不点名(S12), 同
同 点名 不点名 学 逃 -4,3 4,4 甲 不逃 3,5 1,2
学甲的战略组合(S2)为逃课(S21)和不逃课(S22)。上面已经提到了混合战略纳什均 衡,是指参与人的混合战略是相对于其他参与人混合战略的不确定性,各博弈参 与人只能通过对对方的观察或者其它的渠道, 了解到对方的行为习惯和其它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加以理性的分析,然后推测出对方采取各种不同行动的概率,以这 些概率为参考选择自己行动的概率。在这里,可以假设老师点名的概率为 q,则 不点名的概率为 1-q,即学生甲推断老师将使用混合战略(q,1-q),这时他就可以根 据(q,1-q)来确定自己的混合战略,当然也要参考给出的支付矩阵。在这里有必要 补充说明一下,图中支付矩阵的数据只是为了便于问题的研究,容易得出结论, 并没有给出像“囚徒困境”一样的解释,意义可以自定。 对于老师采取的(q,1-q)混合战略,假设用未知数(r,1-r)表示学生甲对应的混合 战略,其中他选择逃课的概率为 r。如果老师的混合战略为(q,1-q),则同学甲选 择逃课的期望收益为-4q+4(1-q)=4-8q, 选择不逃课的期望收益为 3q+1(1-q)=2q+1。 从而 q>3/10 时,同学甲的最优反应为不逃课,即(r=0);当 q<3/10 时,同学甲 的最优反应为逃课,即(r=1);当 q=3/10 时,任何可行的 r 都是最优反应。类 似的,如果同学甲的预期混合战略为(r,1-r),则老师选择点名的预期收益为 3r +5(1-r)=5-2r, 选择不点名的预期收益为 4q+2(1-q)=2+2q。 从 而,当 r<3/4 时,老师的最优反应是点名,即(q=1);当 r>3/4 时,老师的最优反应是不点名,即(q=0);当 r=3/4 时, 任何可行的 q 都是最优反应。 以上分析反映到坐标中, 如右图。图中的交点 A,即老师的混合战略(q,1-q)=(3/10, 7/10)与同学甲的混合战略(r,1-r)=(3/4,1/4)就是原博弈的一个纳什均衡,也 就是通过观察发现老师点名的概率小于 30%,就大可以逃课。这里我加入一下对 这一结果的主观理解,以便对老师的疑惑加以解释。老师点名的概率 30%以下, 就选择逃课这容易理解,因为逃课也不会被抓。为什么学生逃课率达 75%了,老 师反而不点名了,这主要是从老师的情感角度出发,如果一个班来上课的人数仅 仅为 25%,我觉得也就没有点名的必要了,一方面,点名只是对老师自身心理的 一种伤害,因为学生这么大规模的不去上课,必定反映出这个老师的魅力或者能 力有问题,点名也只是徒增伤感,另一方面,不用点名也已可以看出出勤率了, 多点也是无益。
12), 同学乙的战略组合(S2)为交假条(S21)和不交假条(S 22)。在每一组战略组合被选定后,两人的收益由右图双变量矩阵中对应单元的数
据所表示。横行中每个单元的前面数字代表同学乙的收益,列行中同学乙的收益 也放在前面。在数据设计上,战略组合(交,点名)即(S21,S11 ),表示同学乙可 以让同学甲请吃饭,所以收益为4,同时老师发现同学甲是因病不来上课,心里 要比他无故旷课感到舒服一些,所以收益也是正值4;战略组合(不交,点名)
从博弈论角度看逃课
摘要:作为大学生,每个人似乎都逃过课,在逃课时也总是有所顾及,那就是老 师是否会点名,本文我就从博弈论课程的角度看看逃课的时机如何选择,怎样可 以使逃课成为一门“艺术”。我主要引用了经济学中经典的“囚徒困境”模型和 混合战略均衡存在性理论,从这些方面来分析问题,当然由于能力的限制,也只 是一些肤浅的见解。 关键词:逃课 点名 “囚徒困境” 混合战略均衡 人人都说大学是自由开放的“象牙塔”,如果和大学以前的学习相比,大学生活 的确是自由和轻松多了,没有了固定的教室,没有了老师随时随地的耳提面命, 也没有了早晚自习和讨厌的书面作业(也不排除偶尔有作业,但和以前相比实在 是可以忽略不计),就连上课也几乎没有了固定的作息时间,更重要的是没有一 个固定的机制可以督促学生一定要去上课。尽管学校可以让任课教师上课点名, 也可以让辅导员老师中途抽查,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想逃课总是会有办法 逃过学校的“法眼”。下面我就从博弈论课程的角度就逃课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囚徒困境”中的“代假—点名”模型 这是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角度来进行的分析,就是假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 信息是对称的、完全的,并且各自所做的思考和行动都是处于理性的角度,同时 彼此也都知道彼此是理性的。现在的题设是这样一种情况,同学甲今天不想去上 数学课,想逃课但又想到老师可能会点名,于是他想到这样一个法子,找到同学 乙 (此同学是一个爱财的小气鬼, 只要给他利益他就会认真的办好交代给他的事) , 于是同学甲告诉同学乙: “如果老师点名, 你帮我想办法搞定, 到时候请你吃饭。 ” 同时同学甲还提示同学乙,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以生病为借口替同学甲请假。于是 二人商量的对策是同学乙带同学甲写好请假条, 在课堂上假条给不给老师由同学 乙决定。但二人的约定是:如果老师点名了,同时同学乙将假条给了老师,同学 甲既逃了课,又没有被抓住,则同学甲请同学乙吃饭;但如果老师点名了,可同 学乙没有交假条的话,则同学甲就要被记旷课一次,有所损失,此时同学乙也将 受到同学甲的训斥,在精神上也要受到损失。 基于以上的叙述,下面用博弈论模型表述,采用如右图 老师 所示的双变量矩阵来描述。 其中老师和同学乙各自有两 同 点名 不点名 中选择,但不同于“囚徒困境”的是他们各自的选择是不 学 交 4,4 -1,0 同的。老师的战略组合(S1)为点名(S11)和不点名老师点名了,但同学乙没有交请假条,这时老师因为抓住一个 逃课的学生,可以很好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假设老师能通过点名的方式了解 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且抓住逃课的还能够得到某方面的奖励,如学校迎评中为 提高学生的出勤率, 鼓励老师抓逃课生) 收益为正值5, , 但同学乙要受到训斥, 故收益为-3;战略组合(交,不点名)即(S21,S12),表示同学乙做了无用功,因 为只有老师点名同时他交了请假条,同学甲才会请他吃饭,所以同学乙吃力不讨 好,收益为-1,对老师而言无所谓,收益为0;战略组合(不交,不点名)即(S 22,S12),表示老师不点名,同学乙也不交请假条,彼此都无损无获,故彼此收 获均为0。 在这个博弈中,首先可以采用微观经济学中博弈 老师 矩阵的“画线法”找出纳什均衡,如右图所示。最后得 同 点名 不点名 到的纳什均衡为战略组合(交,点名)即(S21,S11 ), 学 交 4,4 -1,0 在(S21,S11 )中,老师和同学乙的收益都得到了最大 乙 不交 -3,5 0,0 化,即 U(S21,S11 )>U(S2i,S1i ),i=1,2 恒成立。 其实(S21,S11 )这一 纳什均衡可以用现实解释,作为老师有督促学生来上课 的职责,因为大学生失去了必要约束,就缺少了自制力,所以老师就有必要用点 名这种手段来刺激学生。作为学生,也应该尊重老师的劳动和学校纪律,上课既 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就算不去上课也要有合适的理由,至少一个请假条是 完全必要的。 二,混合战略均衡中的逃课问题 上面从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方向讨论了老师点名与代同学请假的纳什均 衡,题设中假设条件太多,而且从现实中感觉有些假设是不太合理的,但经济学 就是建立在许多假设之上的,目的只是为了使问题一般化,容易研究,便于得出 更具一般性的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下面我们从一个更加理性的角度,来分析老师点名与学生逃课之间的最优战 略组合,即混合战略。在现实中,老师上课点名与学生逃课之间的必然联系是不 明显的,但也不排除有些老师见来上课来的人少,采用点名来奖励来的同学,同 时给那些没来的同学一个小小的惩罚。在这里为了符合混合战略的有关条件,我 们假设老师也是在学生不来上课就点名, 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行为的互动关系。 现在仍然假设同学甲想逃课,不同于“囚徒困境”的是,这回他更加理性,他选择 逃课还是不逃课时,都会竭力的猜测老师会不会点名。出于对对方行为的猜测, 就不存在纳什均衡了,因为老师和学生这时的最优行动是不确定的,而博弈的结 果必然要包括这种不确定性。 混合战略也就是反映了这种博弈参与人对其他参与 人行为的不确定性。 在任何有限博弈中, 都存在纳什均衡, 当然也包括混合战略, 只是在混合战略中纳什均衡的存在性比较特殊, 这种纳什均衡只是每一个参与人 的混合战略是其他参与人混合战略的最优反映。 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