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
科学四年级上册《呼吸和消化》复习
2.1 感受我们的呼吸
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肺。
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空气进入 人体内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2 呼吸和健康生活
人在安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20次左右。
当人们运动后,运动越剧烈,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越多。
2.3 测量肺活量
单位:毫升
肺活量: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一次性尽力呼出去空气的量。
蛋白质: ①点燃,有烧焦的羽毛味 ②双缩脲AB试剂按顺序添加, 呈现紫色
2.6 营养要均衡
下一层的食用量需大于 上一层的食用量
2.7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消化: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的过程。
唾液 + 淀粉
麦芽糖
2.7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犬齿 臼齿
臼齿
门齿
犬齿
门齿:8颗,平薄,切割食物
新教科版科学 四年级上
2.1 感受我们的呼吸
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 氧气进入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2.1 感受我们的呼吸
各部分结构分别模拟人体的哪些部位?
2.1 感受我们的呼吸
吸气
膈肌向下 胸腔扩张
呼气
膈肌向上 胸腔收缩
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肺活量大小和年龄、 性别、是否经常参加 体育锻炼等因素有关。
2.3 测量肺活量
测量3次,从中选择最大值作为自己的肺活量值
2.4 一天的食物
食物分类
按进餐时间分:早餐、午餐、晚餐 按食物生熟分:生食、熟食 按食物来源分:植物类食物、动物类食物 按食物性质分:主食、副食
2024年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总复习课件
2024年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总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科学概念和原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 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光的传播,电和磁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声音的产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光源、电路等),教学课件,实物模型。
学具:学习指南,实验记录本,安全器材(如眼镜、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物质变化实例(如溶解、燃烧)。
简单机械应用(如滑轮、杠杆)。
声音和光的实际传播(如回声、影子的形成)。
2. 例题讲解:物质性质的判断。
力和运动的计算。
声音和光的传播原理。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力的测量和简单机械的运用。
录制声音,探讨声音的特征。
4. 知识巩固: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复习所学知识。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理论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按照章节顺序,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突出各章节的知识点和相互联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论述物质的三态变化。
解释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描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简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答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论述,但需确保答案科学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安排科学小研究,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科学问题。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科学博物馆,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提供在线资源和图书推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灵活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是基础科学概念,需要学生深入理解。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第一单元《天气》●天气: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与气候不同.通常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天气日历: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根据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温度与气温:①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②温度计的使用: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③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④计算: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和÷2;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⑤气温随时都在变化着;整理、分析气温记录;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气温变化的规律.★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在35℃的气温下;人体感到炎热难耐;在0℃的气温下;人体感到寒冷.※设置百叶箱要注意:第一;百叶箱不能设在水泥地上;最好设在草坪上;第二;要保持百叶箱通风;第三;要朝北方开;第四;离地面要有1.5米左右的距离.●风向与风速:①风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风有风向、风力两个特征;通过事物的变化我们可以感知和观测风的方向和力量.②(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③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进行计算.(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降水量的测量:(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对照《雨量等级表》可以确定雨的等级.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2月15日白天雨夹雪;晚上阵雪.★风力等级表P10、降水量等级表P13;具体见书.●云的观察:①观察云: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②不同天气的划分: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③云的种类: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气象学家(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通常把云分为(层云)(积云)和(卷云)三类.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第二单元《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与液体和气体.●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后;高锰酸钾的状态: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一丝丝的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和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和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搅拌)(加温)(切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物质的溶解能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10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食盐溶解在水中;可用(蒸发)的方法将食盐和水分离.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即海水晒盐.●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温度外焰(最高);内焰其次;焰心(最低).●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为什么用热开水冲奶粉会结成块?因为水温过高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消化吸收;降低奶粉营养价值.冲奶粉时用65℃左右的温开水即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科学道理:碳酸钠(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温度低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气温低可以使碳酸钠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在温度低时不会析出;所以夏天气温高的时候晒盐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使盐结晶出来.第三单元《声音》●声音: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利用物质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生的物质都在振动.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传播速度;一般固体﹥液体﹥气体.●振动物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的变化:①声音的强弱可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②声音的高低可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振动物体有长短;短的比长的音高.振动物体有粗细;细的比粗的音高.●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同一个音叉;用较大力敲时;振动幅度大;听到的声音的强;用较小力敲时;振动幅度小;听到的声音的弱.)●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击打长短不同的钉子;钉子越短;声音越高;钉子越长;声音越低.拨弹橡皮筋;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拨动尺子;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拨动琴弦;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人说话时是喉咙带动(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笛子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口琴利用(弦片)的振动发声;汽笛声、喷气式飞机排气时引起(空气)的振动而发生轰鸣声.★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或者其他介质的振动;这种振动传到人耳被人听见就是声音;所以把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叫(声源);如声带、音叉、敲响的鼓等都是声源.★振动有规律、悦耳的声音;如人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乐音.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噪音又称噪声;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噪音)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是当今社会四大环境公害.※声音的特性可用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音调和音色.①响度(音量):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一般说来;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②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高;声波的频率低;则音调低.③音色: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如:即使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在响度和音调方面都相同;但听起来却不一样;这就是因为这两个声音的音色不同.●(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我们这样听到声音: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一个振动的物体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中耳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所引起的液体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被(大脑)接受了;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保护我们的听力: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身体结构:根据外观特征;人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躯干还可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人体的外部特点可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借助一些工具观察;也可用看、听、闻、摸等方法感觉.●骨骼、关节和肌肉:工作或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婴儿有275块骨;成年人有206块骨.人约有600块肌肉.●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人的呼吸器官: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运动与呼吸的关系:人体运动呼吸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经常锻炼身体;会发生流汗、呼吸加速、心跳加快等变化;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运动与心跳的关系: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我们人体一般通过出汗、排尿等方式向外排出多余水分;一般从喝水和吃食物等途径得到水分.水占我们人体体重的比例大约是(60%-70%).●人体的消化器官: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进一步(磨碎)和(分解);被小肠吸收.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按形状分类;可分为8个(门齿)、4个(犬齿)、20个(臼齿)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有利于身体健康.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人体各器官的联系: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实验整理一、天气实验题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制作过程: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实验题二、制作雨量器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实验题三、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二、溶解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研究方法: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并填写记录单.经过运用实验计划;最后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实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材料:2个烧杯、玻璃棒、水、食盐、小苏打步骤:①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2克的小份.②两个烧杯内分别放入50毫升的水;温度相同.③先在两个烧杯内各放一份;等完全溶解后再放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④统计食盐和小苏打各放了多少份.实验结论:50毫升的水中;食盐能溶解7份左右;小苏打能溶解2份左右.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强.由此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实验三: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一样吗?不一样.要想证明对这个问题的猜想;你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热水、冷水各一杯、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只有冷水、热水一对条件是不一样的.实验过程:取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实验想象: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溶解快;放入冷水中的食盐溶解慢.实验结论: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这个结论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是:用热水冲感冒冲剂比用冷水冲溶解快.实验四:除了利用搅拌、加温外;还有可以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结合你做过的一种实验描述一下.实验材料:水果糖2块、杯子两个、水、锤子1把实验过程:把一块水果糖用锤子碾碎;将碾碎的水果糖和另外一块水果糖分别同时放到盛有水的杯子中.实验现象:碾碎的水果糖放进水中就开始融化了;溶解比较快;整块的水果糖则融化得很慢.实验结论:碾碎可以使水果糖的溶解加快.实验五: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完成: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实验六:“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你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实验过程:①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溶解过程胶水醋酒精食用油怎样进入到水中沉入水底;蜷缩在底部直接与水混合直接与水混合浮在水面上;不进入水中在水中怎样扩散缓慢扩散快速扩散快速扩散无法扩散是否溶解溶解溶解溶解不溶解实验结论: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往食用油中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震荡后(食用油会溶解).实验七: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材料准备:汽水、注射器、橡皮塞步骤:①轻轻地打开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取约三分之一管的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或者用手堵住注射器的管口.观察记录:慢慢地偶尔冒出气泡.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记录:冒出很多气泡;并且气泡变大.③再慢慢地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记录:气泡慢慢变小、变少;最后消失.实验结论:水中能溶解少量气体;比如氧气和二氧化碳.水中的气体是靠加压的方式溶解的;压力小气体就跑出来;压力大气体就溶解在水里.实验八:加快物质溶解的研究A.搅拌材料准备:2个烧杯、1根玻璃棒、食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③一个烧杯静置不动;另一个烧杯内搅拌.实验结论:搅拌的那个烧杯内的食盐溶解的快;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B.温度材料准备:2个烧杯、食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数量的水;一个冷水;一个热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静置片刻.实验结论:热水的烧杯内食盐溶解的快;温度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温度高溶解快;温度低溶解慢.C.打碎材料准备:2个烧杯、粗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粗盐;其中一份打碎.静置片刻.实验结论:打碎的那个烧杯内的实验溶解的快;物体越细越容易溶解.实验九:验证物质是否溶解方法:A.有没有沉淀 B.有没有均匀分布 C.过滤材料准备:烧杯、铁架台、玻璃棒、漏斗、滤纸注意事项:①过滤物质不能直接倒入漏斗;要用玻璃棒引流.②滤纸不能高出漏斗;液体不能高出滤纸③漏斗要紧靠下边的烧杯.实验结论:能把物质过滤出来留在滤纸上;说明该物质不能溶解.三、声音实验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的变化:实验结论:尺子伸出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实验二:声音高低变化材料:相同的四个直筒杯子方法:1号杯子满杯、2号杯子四分之三杯、三号杯子二分之一杯、四号杯子一个底A.用同一个力道一次敲击水杯:实验结论:敲击水杯;水和杯子一起振动;但由于杯子是一样的;我们可以近似的看成是水在振动;水越少;振动越快;音高越高;相反;水越多;振动越慢;音高越低.A.朝杯口的水平方向吹气:实验结论:朝杯口的水平方向吹气;振动的是杯子里的空气;空气越少;振动越快;音高越高;反之;空气越多;振动越慢;音高越低.实验三:空气对声音传播的影响材料:玻璃罩、闹钟、抽气管实验结论:慢慢抽掉玻璃罩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直到完全听不到;再慢慢地把空气注进玻璃罩;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响.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四、我们的身体实验一:运动之后会怎样数据收集:平静状态运动后数据比较每分钟呼吸次数25 40 运动后;次数增加每分钟心跳次数70 100 运动后;次数增加实验结论:与平静状态下相比;运动后的呼吸和心跳次数都增加了.因为;人体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运动所需的氧气需要靠呼吸从外界吸入体内;并靠呼吸将二氧化碳呼出体外;同时;吸入的氧气靠心脏将其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都需要增加.。
教科版(新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三大类:动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声音有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下面这一句乐谱中“1 1 || 5 5 | 6 6 | 5—|”按从音高到音低的顺序排列是:6 → 5 →1 。
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如,钢琴声是琴槌敲击琴弦,琴弦振动产生的。
(如左图)4.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5.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6.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单位:分贝。
8.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9.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0 .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1.击打长短不同金属管时,金属管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金属管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2.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单位:赫兹。
】14.空气是传播声音的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教科版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听到声音。
15.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音叉振动使水面会产生波纹,这就是水波。
声音也是以“波”的方式传播,我们叫它为声波,声波不同于水波是水平传播,而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2023年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手册
2023年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手册引言:科学是探求自然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体系。
作为小学的科目之一,学好科学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培养其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此学好科学非常重要。
本复手册旨在帮助学生复和巩固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提高成绩。
下面将对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1.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物质的三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体的分子排列紧密,形状不易改变;和固体相比,液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有一定的自由度,因此液体可以流动;气体的分子间距离非常大,分子间自由度极大,因此气体不仅可以流动,而且可以在内自由进行扩散。
物质状态的变化包括物质状态的转化和物质的相变,其中物质的相变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转变过程。
例如水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称为凝固,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称为熔化。
2.分离混合物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主要有筛选、磁选、过滤、沉淀、蒸发和蒸馏等。
其中筛选是指用筛子筛去混合物中的大颗粒物;磁选是指用磁铁将含铁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过滤是指利用类似于漏斗的工具将物质分离出来;沉淀是指让混合物中的某些小颗粒物在液体中沉淀下来,然后把上部分清液倒出来;蒸发是指利用加热使液体蒸发变成气体,从而实现分离目的;蒸馏是指利用不同液体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蒸发并冷凝的方法将液体分离出来。
第二章:能量的转化1.身体产生的能量身体产生的能量分为化学能和机械能,化学能产生于身体有氧细胞内产生ATP的过程,而机械能则是指人体的运动。
2.物体的动能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有关,动能的公式为:动能=1/2 ×物体质量×速度的平方。
3.物体的势能物体的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储能状态,例如压缩弹簧时它具有的弹性势能。
物体的势能公式为:势能=物体重力势能+物体弹性势能。
第三章:能源与机器1.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指由地球上生物死亡后经过数百万年地层成岩等作用形成的天然能源储存物。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总结(两版知识点任你选)
新教科版四上科学知识点超全整理全册根据经验总结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语花香。
2. 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
4. 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3.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5. 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6. 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7. 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2. 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内没有空气,闹钟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出来。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强。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5.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样的。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电子通信设备。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的振动,从而形成声波,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物体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会影响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振动频率越高,声音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声音越低。
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我们的耳朵是重要的听觉器官。
外耳负责收集声音,中耳将声音传递到内耳,内耳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噪音是指那些让人感到不舒服、厌烦或有害的声音。
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对我们的听力造成损害。
为了减少噪音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中佩戴耳塞、在房间里安装隔音材料等。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空气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呼吸道,经过气管和支气管到达肺部。
在肺部,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呼吸次数来了解自己的呼吸情况。
一般来说,儿童的呼吸频率比成年人快。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等。
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初步消化,通过食管进入胃。
胃会分泌胃液,对食物进行进一步消化。
然后食物进入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在这里被吸收进入血液。
最后,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比如饮食均衡、细嚼慢咽、不挑食等。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方向和速度来描述。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运动速度加快或减慢,运动方向改变。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通常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复习各种天气符号,会识别、会画)2.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4.观察记录某个时间段的气温,尽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5.测量温度的要求:①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
②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也就是液柱稳定时)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6.一天中,正午(14时)的气温最高,清晨的气温最低。
每天的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
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风向。
如:箭头指向北,吹的就是北风。
8.我们的风速等级分为3级:(0为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旗往东吹,刮的西风。
9.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也就是0-12级。
10.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自制雨量器要用直筒、透明的杯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雨量器测量的是24小时内降水量。
11.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量一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记录。
13.气象学家通常对云描述时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
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为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可能发展成雷阵雨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卷云在温度低的高空形成,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精品(完整版)
科教版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册一、天气霾沙尘暴台风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 天气现象) 的( 表格) 。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
点)的气温最高。
2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北、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旗烟飘的反方向。
5东北西北、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6东西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东南风就是从东南吹向西北的风。
西南东南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7、我们可以用(8南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从0级到12级。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确定下雨等级。
24一天(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50 以上小时)降水100-249.950-99.910-24.90.1-9.925-49.9量(毫米)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从低到高分成(层云)、(积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与阴天或雨天有关,位置(低)棉花堆或城堡状一样的云叫(积云), (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位置(较低)高于层云,看上去像与晴天有关,位置(高)云是(卷云)。
从(高度)和(形状)来化分云的类型。
纤细的羽状有关云或天气的谚语:①云下山,地不干。
②云绞云,雨淋淋。
③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这些全是层云。
积云地上雷雨临④天有城堡云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科版⼩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第⼀单元声⾳1听听声⾳1.风声、⾬声、雷声等是⾃然界的声⾳。
2.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类⽣产⽣活发出的声⾳。
3.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
4.乐曲中⾳符“1“2”“3”按声⾳由⾼到低的排序是“3”“2“1”。
5.⾳叉是⼀种发声仪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
⾳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调,数字代表的是⾳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6.我们常⽤⾼、低、强、弱、悦⽿、刺⽿来描述声⾳。
例如,雷声⽐较强,⾬声⽐较弱;⼩孩的声⾳⽐较⾼,成年⼈的声⾳⽐较低;鸟叫声⽐较悦⽿,机器的轰鸣声⽐较刺⽿。
2声⾳是怎样产⽣的1.拉伸⽪筋、按压⽪筋、⽤⼿揉搓⽪筋,⽪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
2.轻轻弹拨⽪筋、横向拉动⽪筋,⽪筋振动,能发出声⾳。
3.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的。
4.⽤⼿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5.吹竖笛的时候是空⽓在振动。
6.我们能够发出声⾳,主要依赖喉咙⾥的声带。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越⾼。
发声时,我们把⼿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3声⾳是怎样传播的1.只要⿎声⾜够⼤,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声⾳是向四⾯⼋⽅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
这说明空⽓能传播声⾳,真空不能传播声⾳。
3.把⽿朵贴在桌⾯上听到的抓挠桌⾯的声⾳更清晰,说明桌⾯能传播声⾳。
4.将击打后的⾳⼜浸⼊⽔中,我们能听到⾳叉发出的声⾳,说明⽔能传播声⾳。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从⼀个地⽅传播到另外⼀个地⽅。
6.声⾳可以在⽓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
7.声⾳在固体、液体、⽓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 > 液体 >⽓体。
8.做“⼟电话”时,要将线绳绷紧。
“⼟电话”说明线绳可以传播声⾳。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的1.⼈的⽿朵由外⽿、中⽿和内⽿三部分构成。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介质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在探究声音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钢尺实验来观察声音的变化。
将钢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在生活中,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比如,弦乐器通过改变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来改变音高;管乐器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音高。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我们吸气时,空气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
呼气时,气体原路返回,排出体外。
呼吸的过程实际上是气体交换的过程。
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使我们的呼吸更顺畅。
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初步消化。
通过食道,食物进入胃,胃通过蠕动将食物进一步磨碎,并分泌胃液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这里被充分消化和吸收。
大肠则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合理的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要做到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常见的力有拉力、推力、弹力、重力、摩擦力等。
像橡皮筋这样,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容易改变,取消外力后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完整word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天气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天气变化是可以(观测)和(预测)的。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一天中(清晨)温度最低,(中午)的温度最高。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10、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12、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
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13、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4、、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6、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知识要点复习资料一、填空。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
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雾、冰雹)等。
天气的特征包括(云量、气温、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等。
2、人们常常根据(云量)的多少,来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层云、积云、卷云)三类。
云是由许多(小水珠)和小冰晶组成的,层云扁平层状灰色,底层云,常与雨天有关;积云棉花状灰白色,中层云,与雷阵雨天相关,卷云白色羽毛状,高层云(小冰晶组成),常为晴天。
3、测量风向的仪器叫(风向标),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红领巾向东南方向飘动,这时的风向是(西北)风。
4、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它有3~4个风杯。
气象学家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
0级无风青烟直上;1级轻风炊烟飘动;2级微风树叶沙沙响;3级柔风红旗飘动;4级树枝摇;5级小树摇;6级难以打伞;7级迎风走路难;8级树枝断;9级瓦片飞;10级树连根拔起;11、12级陆上很少见。
5、(雨量器)是测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小雨小于9.9毫米;中雨10~24.9;大雨25~49.9;暴雨50~99.9;大暴雨100~249.9;特大暴雨是指24小时的降水量大于250毫米。
松果鳞片开合、蚂蚁搬家、燕子低飞都可以预测天气。
6、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能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分离出来。
7、通过(搅拌、压碎、加热)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8、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汽水、啤酒)等饮料中溶解了气体二氧化碳。
9、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固体(食盐、白糖、高锰酸钾、小苏打)液体(洗发水、洗洁精、醋、胶水、酒精)50毫升水能溶解(18)克食盐,50毫升水能溶解(5)克小苏打。
不能继续溶解可溶物质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10、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沙子、面粉、食用油等),它们与水的混合物会沉淀,食用油加入(洗洁精或洗调剂)后可以溶解于水。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清单复习资料
新版小学科学四上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是声带。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听钟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把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2024年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总复习课件
2024年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总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溶解物质的热胀冷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构造与地貌宇宙的探索4. 人体与健康人体的消化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与宇宙。
2.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人体与健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与环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与宇宙、人体与健康等方面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教材内容。
2. 例题讲解对本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生物适应、环境影响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解、热胀冷缩、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 地球与宇宙自转、公转、地球构造、宇宙探索4. 人体与健康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健康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本册教材中的典型题目,涵盖各章节知识点。
2. 答案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学生自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与本册教材相关的科普书籍、网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性与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设计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条理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尽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性与针对性教学内容应涵盖教材的各个章节,并针对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第一单元天气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表格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表示天气状况,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
4、常见的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状况:(大雨) ( 雪 ) ( 多云)(阴) ( 晴)5、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9、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从日出前后到午后2时气温逐渐上升,午后2时到晚上气温逐渐下降。
10、我们可以利用温度折线图来观察温度在一天当中的变化情况。
11、测量气温要用温度计,它的单位是℃。
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内的液柱稳定后才能读数,视线要与液柱顶端齐平。
1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13、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用红旗来判断风向,红旗飘动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例:红旗向西北方向飘,那么风向是东南风。
14、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15、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我们在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把风速划分为无风(0级)、微风(1级)、大风(2级)。
16、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17、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8、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用直筒透明的杯子。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天气”知识要点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侑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別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來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冇(雨、雪、冰雹)等。
10、(l*j量器)是测最降水最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最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亳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力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为晴好天气相联系。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当天空中的云聚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Z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睛朗的tl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实验题: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
制作过程: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人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屮,使其能白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二、制作雨量器1、找一个肓通透明的杯了,杯了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3、収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了内侧底部对齐;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6、什么是天气?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7、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8、一天中最高气温是下午两点左右,一天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9、科学家把风速分为儿个等级,我们把风简化为儿个等级?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作13 个等级,我们把风速简化为三个等级:无风、微风、大风。
1()、什么是风向?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11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
12、雨量筒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13、云町以分为几种,云是什么?气彖学家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种,云可以看作天上的雾。
14、靠近地球表而形成的扁平层状去是层云。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溶解”知识要点1、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來。
2、过滤的过程: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过滤时倒入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4、高猛酸钾投入水屮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小扩散。
搅拌后:高镒酸钾均匀的溶解在水小,不能看到它的颗粒。
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川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川油(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食用汕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6、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7、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Z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被搅动)有关。
水果糖在水111快速溶解的方法:①搅拌②加热或者用热水③碾碎。
9、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10、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
1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淀限度)的,如100亳升水人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2、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或(加热)的方法进行分离。
1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芯)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14、浓盐水的底部冇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让它溶解。
15、食盐溶解与水的过程是一个(町逆)的过程。
16、洒梢灯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梢灯。
(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川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3)用完要熄灭时,应该川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7、酒精灯中的究竟万一洒出后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十)扑火。
18、青少年应该饮用的水是(生态水)。
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
要研究的问题:1()()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研究方法: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
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把笫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
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
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并填写记录单。
经过运用实验计划,最后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实验二: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一样吗?不一样。
要想证明对这个问题的猜想,你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热水、冷水各一杯、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在这个对比实验屮只有冷水、热水i对条件是不i样的。
实验过程:取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
实验想象: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溶解快,放入冷水中的食盐溶解慢。
实验结论: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
这个结论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是:用热水冲感冒冲剂比用冷水冲溶解快。
实验三:除了利用搅拌、加温外,还有可以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
请根据下而的提示结合你做过的一种实验描述一下。
实验材料:水果糖2块、杯子两个、水、锤子1把实验过程:把一块水果糖用锤子碾碎,将碾碎的水果糖和另外一块水果糖分别同时放到盛有水的杯子中。
实验现象:碾碎的水果糖放进水屮就开始融化了,溶解比较快;整块的水果糖则融化得很慢。
实验结论:碾碎町以使水果糖的溶解加快。
实验四: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完成:面粉、沙、食盐、高猛酸钾,能否看见颗粒?能、能、不能、不能分布是否均匀?杏、杏、是、是是否有沉淀出现是、是、否、否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能、能、不能、不能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溶解、溶解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岀来。
实验五:“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你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
实验过程:①分别在试管屮加入10至15毫升水。
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川油。
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溶解过程:胶水、酷、酒精、食用油怎样进入到水中先沉入水底并蜷缩在底部直接与水混合直接与水混合浮在水面上在水屮怎样扩散?缓慢扩散、扩散较快、扩散较快、不扩散是否溶解?溶解、溶解、溶解、不溶解实验结论: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
往食用汕屮和水的混合物屮加入少量的洗涤剂,震荡示(食用汕会溶解)。
1、怎样判断物质是否在水中溶解了?①观察是否有沉淀,有就没溶解②是否能过滤出来,如果能,就是没有溶解。
2、面粉、沙、食盐和高镭酸钾中,只冇食盐和高镒酸钾可以溶解于水。
3、胶水能溶解于水,洗发液也是可以溶解于水的,只是后者需要玻璃棒充分搅拌才能溶解。
4、醋和酒精可以溶解于水,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5、不同物质在水)11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水屮还能溶解少最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6、怎样加速溶解?①把要溶解的物质压碎变小②可以加热或者用热水③用搅拌的方法。
7、一杯水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
8、食盐不能随着盐水的蒸发而蒸发掉。
9、我们可以用蒸发方法,把食盐从盐水里分离出来,分离出食盐•海盐是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
10酒梢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数外焰的温度最高。
11食盐、沙、面粉、高猛酸钾、胶水、方糖、洗发水、醋、酒精、油.一-能溶解的有:食盐、高镭酸钾、方糖、洗发水、醋、洒精和胶水(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弱)。
(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颗粒人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
(5)、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夕卜,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7)、水中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9)、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