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有机溶剂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有机溶剂的性质
一、溶剂的定义
溶剂(solvent)这个词广义指在均匀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一种过量存在的组分。狭义地说,在化学组成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并能溶解其他物质(一般指固体)的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固体溶解的液体。溶解生成的均匀混合物体系称为溶液。在溶液中过量的成分叫溶剂;量少的成分叫溶质。
溶剂也称为溶媒,即含有溶解溶质的媒质之意。但是在工业上所说的溶剂一般是指能够溶解油脂、蜡、树脂(这一类物质多数在水中不溶解)而形成均匀溶液的单一化合物或者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这类除水之外的溶剂称为非水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液氨、液态金属、无机气体等则称为无机溶剂。
二、溶解现象
溶解本来表示固体或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相混合,同时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一种过程。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是描述液体状态的。一些物质之间的混合,金与铜、铜与镍等许多金属以原子状态相混合的所谓合金也应看成是一种溶解现象。所以严格地说,只要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相混合组成一个相的过程就可以称为溶解,生成的相称为溶液。一般在一个相中应呈均匀状态,其构成成分的物质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原子状态相互混合。
溶解过程比较复杂,有的物质在溶剂中可以以任何比例进行溶解,有的部分溶解,有的则不溶。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影响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与溶解过程有关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相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与不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的相互关系(主要是范德华引力);
⑵分子的极性引起的分子缔合程度;
⑶分子复合物的生成;
⑷溶剂化作用;
⑸溶剂、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⑹溶解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数目。
化学组成类似的物质相互容易溶解,极性溶剂容易溶解极性物质,非极性溶剂容易溶解非极性物质。例如,水、甲醇和乙醇彼此之间可以互溶;苯、甲苯和乙醚之间也容易互溶,但水与苯,甲醇与苯则不能自由混溶。而且在水或甲醇中易溶的物质难溶于苯或乙醚;反之在苯或乙醚中易溶的却难溶于水或甲醇。这些现象可以用分子的极性或者分子缔合程度大小进行判断。纤维素衍生物易溶于酮、有机酸、酯、醚类等溶剂,这是由于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这类溶剂中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的纤维素衍生物在纯溶剂中不溶,但可溶于混合溶剂。例如硝化纤维素能溶于醇、醚混合溶剂;三乙酸纤维素溶于二氯乙烷、甲醇混合溶剂。这可能是由于在溶剂之间,溶质与溶剂之间生成分子复合物,或者发生溶剂化作用的结果。总之,溶解过程的发生,其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应低于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才有可能实现。
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多少,彼此间存在着相对量的关系,通常用以下几种方法表示:
⑴质量分数
即混合物中某一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符号为ω。
物质B的质量分数ωB=物质B的质量m B/溶液的质量m*100%。
例如:氯化钠的质量分数ωNaCl=15%,即表示100g该溶液中含有NaCl15g。
⑵体积分数
通常用于表示溶质为液体的溶液浓度。
⑶物质的量的浓度
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或1L溶液中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mol),符号为c。
⑷摩尔分数
溶液中某一组分(溶质或溶剂)的摩尔分数,是指该组分的摩尔数与溶液中各组分的总摩尔数的比值。
X1=n1/(n1+n2)*100%
式中:X1--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n1--溶质的摩尔数;
n2--溶剂的摩尔数。
四、溶剂的溶解能力判断
溶剂的溶解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指溶解物质的能力,即溶质被分散和被溶解的能力。在水溶液中一般用溶解度来衡量,这只适用于溶解低分子结晶化合物。对于有机溶剂的溶液,尤其是高分子物质,溶解能力往往表现在一定浓度溶液形成的速度和一定浓度溶液的黏度,无法明确地用溶解度表示。因此,溶剂溶解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将物质分散成小颗粒的能力;
⑵溶解物质的速度;
⑶将物质溶解至某一种浓度的能力;
⑷溶解大多数物质的能力;
⑸与稀释剂混合组成混合溶剂的能力。
工业上判断溶剂溶解能力的方法有稀释比法、恒黏度法、黏度·相图法、贝壳松脂·丁醇(溶解)试验、苯胺点试验等。
五、溶剂的分类
1.按沸点高低分类
⑴低沸点溶剂(沸点在100℃以下)
这类溶剂的特点是蒸发速度快,易干燥,黏度低,大多具有芳香气味。属于这类溶剂的一般是活性溶剂或稀释剂。例如:甲醚、乙醚、丙醚、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丙酮等等。
⑵中沸点溶剂(沸点在100-150℃)
这类溶剂用于硝基喷漆,流平性能好。例如:丁醇、异丁醇、戊醇、环己酮、丙酸戊酯、甲笨等等。
⑶高沸点溶剂(沸点范围在150-200℃)
这类溶剂的特点是蒸发速度慢,溶解能力强,作涂料溶剂用时涂膜流动性好,可以防止沉淀和涂膜发白。例如:苄醇、糠醇、环己酮、乳酸乙酯、苯甲酸乙酯等等。
⑷增塑剂和软化剂(沸点在300℃)
这类溶剂的特点是形成的薄膜粘结强度和韧性好。例如硝化纤维素用的樟脑,乙基纤维素用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聚氯乙烯用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
2.按蒸发速度快慢分类
⑴快速蒸发溶剂
蒸发速度为乙酸丁酯的3倍以上者,如丙酮、乙酸乙酯、苯等。
⑵中速蒸发溶剂
蒸发速度为乙酸丁酯的1.5倍以上者,如乙醇、甲苯、乙酸仲丁酯等。
⑶慢速蒸发溶剂
蒸发速度比工业戊醇快,比乙酸仲丁酯慢,如乙酸丁酯、戊醇、乙二醇-乙醚等。
⑷特慢蒸发溶剂
蒸发速度比工业戊醇慢,如乳酸乙酯、双丙酮醇等。
3.按溶剂的极性分类
⑴极性溶剂
是指含有羟基或羰基等极性基团的溶剂。此类溶剂极性强、介电常数大,如乙醇等,极性溶剂可溶解酚醛树脂、醇酸树脂。
⑵非极性溶剂
是指介电常数低的一类溶剂,如石油烃、苯等。非极性溶剂溶解油溶性酚醛树脂、香豆酮树脂等,主要用于清漆的制造。
(①介电常数反映的是材料中不自由的电子在外加电场下电极化从而削弱外场的能力。
完全绝缘比如真空,连电极化也不存在的话,(相对)介电常数应该为1,即外电场完全不被削弱;介电常数越高说明电极化越强,外电场削弱越厉害;电极化无穷大的情况,实际上电子就自由了,此时外场被完全抵消,也就是电屏蔽。此时介电常数正无穷,材料实际上就是导体了。
虽然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知道自由或不自由的电子运动本质是统一的,但实际材料中自由和不自由的电子同时存在,并且浓度相对固定,因此需要分别讨论。绝缘性和自由电子相关,决定了电阻;介电常数和非自由电子相关,决定的是电容,只影响交流电。实际的材料等效成电阻和电容的并联,并没有简单的关系说电阻越大介电常数越小。
②电介质与导体的区别在于,它是以感应而并非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电场的作用和影响。在电介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束缚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它们以正、负电荷重心分离或取向的电极化方式作出响应。介电常数正是综合反映介质内部电极化行为的一个主要的宏观物理量。
③黄子卿老师的一本电解质溶液导论写得不错。具体说来,介电常数越小,电解质的活度越小。)
4.按化学组成分类
⑴有机溶剂;⑵无机溶剂。
5.按工业应用分类
6.按溶剂用途分类
六、溶剂的脱水精制
一些溶剂因为种种原因总是含有杂质,这些杂质如果对溶剂的使用目的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