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老山界教案公开课
2023最新-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

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老山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方面:1、了解作家作品。
2、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3、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过程和方法方面: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过程的了解,初步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点】1、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2、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法选用】:阅读梳理与感悟反思相结合【学法指导】梳理信息,整合处理【教学对象分析及其学习需要分析】《老山界》一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在写作手法上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其次本文虽然说是一篇记叙文,但是也不乏很多写景之处,更是优美的抒情之作。
总之,本文的语言朴实、优美、凝练、细腻、情真、隽永,是一篇值得反复诵读体味的佳作。
学生容易了解文章所叙之事,但是对于语言方面的特色,以及两处写景的背后所蕴涵的红军的优良革命传统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魅力,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的手段,以勾起学生的丰富想象和联想,再紧扣一些精彩的语句和片段揣摩红军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本文字里行间处处蕴涵红军长征途中的高昂斗志、乐观的精神,但是这种精神的理解只有学生在深刻地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之后,方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学中本人尝试运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的优势:图片可以绘情,音乐可以陶情,视频可以传情,如此种种信息技术的手段,综合巧妙的运用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去想象和联想,从而生成新的收获。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老山界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老山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概括课文的大致内容,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2 词语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让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掌握这些词语的正确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问题或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老山界》的关注。
引导学生思考老山界的意义和价值。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3.3 合作学习: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任务可以包括讨论问题、分析文章结构或进行角色扮演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思考情况。
4.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使用正式出版的《老山界》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5.2 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具,如图片、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拓展内容,丰富教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6.2 课后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述、叙述、议论等。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细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述、叙述、议论等。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细节。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山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写作技巧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技巧。
(3)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课文《老山界》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请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创作一篇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技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文片段,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完整版)《老山界》教学教案

(完整版)《老山界》教学教案老山界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散文名篇,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老山的壮美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本教学教案旨在通过对《老山界》的学习,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老山界》的作者及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能够描述文章中描绘的老山景色,感受自然的壮美与神奇。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激发其写作和创作的灵感。
二、教学内容1. 作者介绍:介绍《老山界》的作者林海音,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文本分析:分析《老山界》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和赏析《老山界》,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共鸣,激发其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老山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好奇之情,导入本堂课的主题。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让学生了解其背景和文学成就,为后续文本分析做铺垫。
3. 文本分析:逐段解读《老山界》,分析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老山的感受和体会,激发其表达和思考能力。
5. 写作创作: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以《老山界》为灵感,展开写作创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6. 总结点拨: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强调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提倡保护自然,激励学生积极行动。
四、教学效果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其对《老山界》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2. 作业评定:批改学生的写作作业,评定其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表达能力。
3. 学习反馈:通过课后调查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感受,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老山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老山界公开课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老山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介绍。
2. 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
3. 老山界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4. 学生小组合作演绎老山界的传统故事。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老山界的美丽景色和独特文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老山界的好奇心。
主体: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如地理、历史、文化等。
4.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所研究的内容,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5.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补充。
6. 观看视频:播放与老山界相关的纪录片或短片,加深学生对老山界的了解。
7. 学生小组合作演绎传统故事:每个小组选择一则老山界的传统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故事资源和角色扮演指导。
总结:8. 学生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
9.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老山界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分享和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2. 视频观看后的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的能力。
3. 学生小组合作演绎传统故事的表演质量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老山界的地图、图片和视频素材。
2. 老山界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3. 与老山界相关的传统故事资源。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老山界,深入了解其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或绘画活动,表达对老山界的感受和体验。
3. 鼓励学生参与老山界的保护活动,如垃圾清理、植树等。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老山界》。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通过讨论、展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山界的热爱和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领悟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奋斗动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老山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其含义。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老山界》的文本和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老山界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老山界》,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学生通过展示、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1)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老山界》。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艺术手法。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3. 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艺术手法。
2.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作品,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历史背景和写作特色。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4.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作品,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5.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比较其他相关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分析能力。
老山界公开课优秀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2.理解老山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3.学习老山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介绍;2.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3.老山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4.老山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让学生了解到老山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探索(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引导学生观察老山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并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和知识。
4.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体验(15分钟)组织学生参与老山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了解其内涵和意义。
5.问题探究(10分钟)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例如:为什么要保护老山界的自然环境?老山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对我们有何启示?6.知识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学生在本课中所学到的重要知识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课堂互动的评价,了解学生对老山界的理解和认知程度。
五、教学延伸1.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老山界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传统文化交流组织学生参与老山界传统文化的交流活动,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最新

《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3篇《《老山界》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读以致用篇一运用你的“妙笔”将你所观察到的一处景物,试着从多种角度、用多种修辞方法,尽量细腻而准确地写出来,看看能否“生花”?教学过程篇二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
2、通过圈画词语来学习课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结构的方法。
3、感受红军在翻越老山界中遇到的困难及表现出来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三】、自主学习1、检查预习注意划线字的注音和写法蜷缩()呜咽()点缀()澎湃()咀嚼()篱笆()酣然入梦()苛捐杂税()2、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读出语气语调。
3交流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感受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预设:下午----天色晚了----天黑了----半夜-----黎明---下午两点山沟瑶民家山脚(山腰)(山腰)山顶宿营地4交流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预设:红军克服种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5、从红军翻山过程中你感受到红军战士身上怎样的精神或品质?预设:乐观精神、坚强意志【四】合作探究:1、既然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所经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那么红军在翻山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走路难”。
走路难:①路有怎样的特点?找出文中对应的句子。
②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的'?预设:①陡。
(第18、25节)②第13-17节。
【打趣鼓劲】;第26节【小心登山】走路难:陡打趣鼓劲,小心登山2、小组讨论:依照上面的例子,思考红军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还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睡觉难和吃饭难,按照学生的回答的顺序进行,采用追问的方式进行。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6篇)

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6篇)《老山界》教案篇一一、导入PPT出示翻阅老山界“之”字形照片,介绍陆定一。
导入简介,从作者切入把听众拉进翻山的现场。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跟随作家陆定一起重走长征路二、活动目标1.理清线索,概括文意2.品读语言,理解内涵3.领悟情怀,传承精神(生齐读明确目标迅速进入文本)三、活动过程活动一讲述一次翻越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文中表明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并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PPT展现要求1.生读文,圈画2.生分享路线(PPT展示路线变化)师:请大家回顾课文,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内容,你认为用哪一句最合适?生:找,并读。
师:九个明显的时间,七个地点——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屏幕显示)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生: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师:什么样的老山界?生:难翻的。
师:山难翻在哪里?请大家跳读文章,圈画出相关语句。
生:找师:好,谁来说一下?你来说。
生:我找的12自然段。
火把。
写出了山的崎岖师:山很陡崎岖,好请坐。
“之”字形是什么样的那?大家比划一下。
(师生共同比画)师:对对。
就把山路的崎岖陡峭写出来了,非常好,谁再来读?你来!生:读第一段师:哦一一。
重读了30里。
啊还有一个地方继续。
生:第二段倒数第三行师:把说的不陡圈出来很好。
30里。
坐下,你知道30里有多少?咱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平常的人就在平坦的路上走,30里没有任何障碍,还得两个多小时。
师:谁继续?你来说。
生:22段。
山峰像巨人一样的。
师:是的。
我们感受到峭壁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前面,大家标一下。
因为昨天把这段文字给大家省略了,这个生字词没有处理。
那猜猜这个“矗立”什么意思?生:说。
师:有小孩说直里的直放在一起。
你比划一下这个字的写法,在三个直接放到一起又高又直。
好来。
谁再来说一下?啊你补充。
生:第20段。
读。
写出了山路的窄和不平师:山路的窄和不平,一尺来宽,看一尺来宽,圈出来。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山界》的背景信息和作者简介。
分析并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敬意和爱国情怀。
理解并弘扬老山精神,培养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简要介绍《老山界》的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
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2 课文解读: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通过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人物形象和情感。
探讨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2.3 课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和评价课文中的事件和人物。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思考和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重要内容和关键词语。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
3.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探讨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学生反思个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老山界》。
(2)了解课文中描绘的老山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风光描绘的优美文字,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山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老山界》。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语句理解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欣赏自然风光描绘的优美文字。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并指导,纠正错误和解答疑问。
5.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老山界》。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老山界的短文。
3. 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情况。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老山界》教案(通用5篇)

《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通用5篇)《老山界》教案篇1目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能说出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写出并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学习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交流、总结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热情)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讲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预习情况,掌握字词)同学们在课前早已预习了文本,想要表现的心情一定非常迫切了吧!来,展示一下吧!二次备课教学步骤(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惊惶(huáng)、篱笆(líba)、缀(zhuì)、酣然入梦(hān)咀嚼(jǔjué)、矗立(chù)、蜷(quán)、骨碌(gūlu)呜咽(yè)、打着颤(zhàn)、马匹(p?)、澎湃(péngpài)(以上环节旨在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聪明的你是否已经发现文章的顺序了呢?一起讨论一下吧!(学生跳读、勾画,意在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讨论、明确:全文除首尾两段外,中间一大部分就是按照翻越老山界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一、导入新课图中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红军过草地。
红军过草地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是什么时期呢?→→长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途中红军总共翻越了18座大山,那么第一座大山叫什么名字呢?它的名字就叫老山界。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它主峰海拔2141.5米,是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也叫《老山界》,它课文《老山界》是一篇回忆录,它真实地记叙了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这座难爬的高山的情景。
展示“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重点)2.分析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的作用(难点)3.学习红军英雄们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检查预习1、作者陆定一简介2、认读词语——正确朗读下面词语惊惶呜咽咀嚼矗立蜷酣然入梦落下澎湃苛捐杂税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后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答: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四、再读课文,走进文本1.《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请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答: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老山界》教案7篇

《老山界》教案7篇《老山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二、教学设想:(一)、预习要求:1.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巩固基础知识2.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多读课文(二)、教法学法:教法: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__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目标1和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从对课文的熟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又理清__写作思路,学习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而第二课时则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性,给以方法,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学法:动脑思,分析理解;动口说,组织语言;动手写,整理明确。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准备教具:录音机朗诵带投影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和地点变化转移材料的特点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导入新课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师板书:老山界难二、自主学习1、放录音,听朗读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__?(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导生继续思考)明确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引导学生理清__写作思路2、师述:从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五岭是绵延雄伟。
在诗中,诗人笔下的红军战士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面对困难,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生速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生归纳整理,师板书3、提问: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4、小结:生速读课文,归纳中心,明确__主题5、要求学生组织好语言,在笔记本上作记录并点名上黑板归纳,师检查其句子语言是否组织的完整通顺,当堂批改三、感悟、延伸1、点名作小结:你从课文的学习中又增添了哪些知识?哪些将来可以被我们利用到?师作简单板书2、课堂活动、讨论:你从红军战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怎样具体的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学生自由发言四、布置作业1、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2、将学习红军的行动落实到实处,做出行动,在这一单元结束后全班交流3、思考:你觉得文中哪些语言写得比较好?找出来,多读一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2.赏析精彩的片段,学习生动的语言描写,体会生动的语言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重点:赏析精彩的段落,学习生动的语言描写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觉得描写精彩的句子,多读教学过程:一、自主展示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搜集的资料。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如“酣然入梦”“苛捐杂税”等。
学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中精彩的描写,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解文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赏析文中精彩的描写,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
2、教学难点感受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理解其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文章内容。
2、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写作背景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老山界》。
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陆定一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4、再读课文,分析结构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或句子。
小组讨论:文章是如何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结构的?这种结构有什么好处?教师总结: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清晰地展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5、精读课文,赏析描写让学生找出文中精彩的描写,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并进行赏析。
例如:“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老山界公开课优秀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帮助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特点和文化背景;2. 培养学生对老山界的兴趣和热爱;3. 提供学生与老山界互动的机会,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交能力发展。
二、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老师需要提前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老山界的美景和重要景点;2. 准备讲解材料,介绍老山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3. 准备互动游戏或小组活动,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三、教学过程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用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或图片介绍老山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老山界,并请他们分享自己对老山界的了解。
2. 介绍老山界(10分钟)老师以幻灯片为辅助,向学生介绍老山界的地理特点、文化底蕴和重要景点。
重点介绍老山界的自然风光和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3. 互动游戏(15分钟)老师设计一个小组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
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示,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老山界的印象和感受。
然后,学生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短文,展示对老山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学生作品展示(10分钟)请学生们将他们的短文展示给全班同学。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小组的作品。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分享自己对老山界的看法。
5. 观看相关视频(10分钟)老师播放与老山界相关的视频,例如老山界的宣传片或纪录片片段。
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老山界的风貌和魅力。
6. 结语与总结(5分钟)老师对学生们的参与和表现给予肯定,并再次强调老山界的重要性和美丽。
最后,老师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并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四、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老山界的了解和兴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活动。
带领学生前往老山界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老山界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主要以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为依据。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老山界》,让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表达景物和情感。
3. 学生能够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如老山界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通过老山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朗读、背诵和默写。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老山界》的历史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
3. 朗读、背诵和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难懂的句子。
2.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老山界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
5.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学生朗读、背诵和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分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朗读、背诵和默写: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句子、段落的掌握情况。
4.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提交,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总结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并例举出实例。
2. 请学生谈谈对老山界的认识,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
3. 请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家乡的景物描写。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老山界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老山界有什么了解?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答疑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分析问题。
(2)讨论:课文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对革命先烈的感悟。
(2)分享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激发进取精神。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老山界》,写一篇关于革命精神的心得体会。
2. 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深入了解其背景,下周分享给同学们。
五、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老山界战役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2. 结合时事,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七、课堂小结:2. 强调学生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老山界》
1、交流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感受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预设:下午----天色晚了----天黑了----半夜-----黎明---下午两点
山沟瑶民家山脚 (山腰) (山腰) 山顶宿营地
2、交流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预设:红军克服种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三、疏通思路,加深理解
1、从红军翻山过程中你感受到红军战士身上怎样的精神或品质?
预设:乐观精神、坚强意志
2、既然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所经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那么红军在翻山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走路难”。
走路难:
①路有怎样的特点?找出文中对应的句子。
②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的?
3、小组讨论:依照上面的例子,思考红军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还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
睡觉难:
①在什么环境下睡觉?②红军又是如何克服的?
吃饭难:
①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吃饭难?②红军又是如何克服的?
4、除了走路、睡觉、吃饭等自然因素之外,是否有人为因素导致翻山出现困难?
处境难:
①文中哪些人也会为红军翻越老山界带来困难?②红军又是如何克服的?
五、小结:
本文记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通过记叙红军在翻山过程中遇到的走路难、吃饭难、睡觉难、处境难等困难,表现了红军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板书设计:
走路难:打趣鼓劲,小心登山
老山界睡觉难:酣然入梦,观赏夜景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
吃饭难:鼓足勇气,巧妙应变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处境难:搀扶前行,嘲笑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