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师王崧舟之《长相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节魂牵梦萦的课

——走进名师王崧舟之《长相思》

(重庆市江津区梯子小学胡冬梅47899788 小学语文)在四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名师王崧舟的《长相思》初次相识。课堂上,王老师那温文尔雅的形象、充满智慧的语言、荡气回肠的朗读让我深深陶醉。瞬间明白,原来古诗词可以这样上,上得如此诗情画意。当时,恰好在我所教的课本上也有这一首诗,我欣喜若狂。虽然在课本里所处的位置是在《积累与运用》,仅作为一首让学生积累的诗,不需作太多的分析和讲解。但是,王老师的精彩演绎让我有一种要讲就要像他那样讲的感觉。于是,我把王老师的课搬到了我的课堂,带领我的学生也在古诗词的沧海中畅游一番,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但是,对于我——一个初出茅庐的教师,从这节课上并没有收获太多的果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出了我的脑海。

今天,无意间在网上与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相遇,顿时怦然心动。再次相遇,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教学理论的日益积淀,已没有四年前的欣喜,带给我的却是惊喜。“惊”为何来?“惊”其朗读,其对话,其想象。

现采其片段与之赏析:

“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伊始,王老师便用一组如诗如画的排比导入新课,冲击学生的心灵,把学生带入一种淡淡的乡愁之中,为课文的学习奠下情感的基调。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一节新课就在如此优美的语言中开始,谁能不为之心动,为之陶醉呢?

“读”占螯头对话感知

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听、读等多种途径与文本亲密接触,从整体上感受语言材料,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文本。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

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

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读出“味道”和“感觉”。如此扎实地读书是学生走进词和词人的基础。

王老师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按照预设的话题和学生进行了文本交流。

师:现在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一首词大概意思掌握了没有。(板书"身")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生:作者的身在那个前往山海关外

生: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外的路上。

……

师:作者的身在哪儿?七位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七个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大河小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书"在征途")

师:已经读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板书:心)纳兰性德的"心",心在哪儿?生纷纷举手。

生1:他的心在他的故乡。

生2:他的心在家乡。

……

师:用课文当中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

生齐说:"纳兰性德的心在故园"

师:好,(板书:在故园)孩子们,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他连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生1:我发现了他身在征途,心却很思念故乡。

生2:我发现了纳兰性德他既想保家卫国,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

师: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响,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一直以来,古诗词的教学在理解诗意上有一种难以言解的情感。而王老师的课,真的,堪称经典。两个问题,简简单单地就理解了诗的意思,并且与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是读中理解,理解中读,太巧妙了!

想象画面深入体悟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和王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感召下,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走进了纳兰性德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师:孩子们。请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境呢?(师配乐范读)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

生1: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生2: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生3: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看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也更加重了起来。

……

学生先想象纳兰性德在“征途”上的一幕幕,走进纳兰性德的心中,感受纳兰性德的孤独、沉思和牵挂。在想象“征途”后,老师引导学生走进纳兰性德的家乡: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边,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境呢?展开你的想像,把你在作者的家乡,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学生乘着音乐的翅膀,思绪被打开,优美的语言在笔下流淌。

生1: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他的家人正在庭院里聊天。小孩子们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乘着风方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朵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家乡一片生机勃勃。

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亲人们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鸟儿不再叽叽喳喳地叫。外面只听见阵阵呼呼的微风,花儿合上了美丽的花瓣,亲人们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

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互相映衬,家乡的热闹与温馨衬托出征途的冷清与无奈,衬托出诗人对家乡的牵挂与眷念。学生在想象中与诗人的心贴得更近,丰富了词的内涵,使整个课堂显得更加厚重,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刻在了学生和老师的心中。

反复吟诵升华情感

在学生与文本一次次地接触后,文本已经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已经与词人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