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01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1、GDP的概念:全名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用Y表示,Y=C+I+G+NX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NX为净出口。
2、消费:消费指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物品包括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
服务包括理发和医疗这类无形的东西。
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也包括在消费服务中。
3、投资:指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它是资本储备,存货和建筑物购买的总和。
建筑物投资包括新住房支出。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投资4、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比如当政府为陆军将军支付薪水,为政府购买,当政府支付解雇人员的失业保证金,为转移支付。
5、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
净出口决定因素:(1)本币对外币的汇率(2)外国对此货物的需求(3)外国的政治状况(4)外国的经济情况(5)本国的生产,科技,经济水平(6)本国的政策6、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指定一年为基年,然后用基年价格来计算所有各年的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名义gdp用当年价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真实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7、gdp平减指数只反映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公式: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8、通货膨胀:描述物价水平上升。
要点:是价格水平从低位上升向较高位的过程,一直在高位不叫通货膨胀。
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公式:d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讲解完毕。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思维导图
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 需平衡、经济增长等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凯恩斯主义学派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实现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有效性
金融市场波动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 果,加大政策调控难度。
企业融资环境
金融市场波动会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环境,进而影响企业投资和生产。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劳动力供给减少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人口比例下降,劳动 力供给减少。
劳动力成本上升
人口老龄化使得企业对年轻劳动力的需求增 加,推高劳动力成本。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 考察对象,研究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 及其变动,特别是研究国民收入、国 民就业量、物价水平、国际收支等总 量的决定和变动。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 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 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
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消费增长
0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02
促进就业与收入增长
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 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
劳动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劳 动力价格形成、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创造等。
工资水平决定因素及差异原因
决定因素
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决定。
差异原因
不同行业、地区、职位之间的工资差异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行业利润率 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原因造成。
就业政策目标及实施途径
政策目标
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保障 劳动者权益等。
实施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 就业服务和援助等途径来实现就业政策目标。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改革方向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扩 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再就 业等。
利率决定理论
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分析利率水平 及其变动的原因。
政策效应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 收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意义和措施。
资本市场结构、特点及作用
01
02
03
资本市场结构
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以及各市场 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 制。
3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探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
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向
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的建议。
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探讨财政支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 进行干预,波动幅度较大。
宏观经济学01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收缩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01
2、三部门的收入构成
• 三部门包括政府部门。
• 支出方面:Y=C+I+G=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不在内,因为政府的转移支付给 予后,还是用于消费和投资,主要是消费了。
• 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
• 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 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 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 GDP=C+I+G+X-M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01
1)消费:C
• 消费(consumption):即居民支出,一般占 到GDP一半以上。
• 收入方面:Y=C+S+T,T是净税收=全部税金- 转移支付。
居民要交纳税收,又要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
所以: C+I+G = Y= C+S+T,
即 I+G = S+T , I= S+(T-G),(T-G)为 政府储蓄
• 租金: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专利、版 权等收入。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01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 主要指自办业务的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商贩的收 入,类似于中国的个体户收入。
• 利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工资、利息、利润和 租金常混在一起,无法区分。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01
3)厂商收入
A.去年生产今年售出的一辆小汽车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PPT
就业率
02
劳动力市场中就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关系
03
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影响国家经济
增长和社会稳定。
通货膨胀率与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率
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 通常用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来衡量。
物价水平
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 平。
通货膨胀的影响
影响货币的购买力和财富 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 定和经济效率低下。
详细描述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时期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时期,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的经 济学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这一 时期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新古典综合学派
总结词
新古典综合学派试图将古典宏观经济学 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结合起来,强 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结构等。
个体分析
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企 业)的经济行为和特征,以及它
们对总体经济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新兴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经 济学家为主导,试图超越传统宏观经济学理 论,从不同角度研究宏观经济问题。这一时 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学派,如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主义、货币主义等,这些学派在理论 观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0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 题
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
VS
详细描述
新古典综合学派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以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试图 将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 学结合起来,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协调配合。这一时期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宏 观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稳 定。
宏观经济学课件ppt
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贸易 政策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和 规则体系。
04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和调节 总需求,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调整经济结构 的目的。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包括公共工 程、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资;税收包括个人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03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经济增长分析
总结词
GDP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 活动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 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趋势和变化。
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了 解经济活动的扩张或收缩。
生产力提高
投资与消费关系
生产力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等方式提高 生产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1 2 3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提高 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等。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和收 入差距扩大,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力市场 的适应和调整。
技术进步的未来趋势 未来技术进步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 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将更 加深远。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的周期和市场环境。在经济增长过快或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 行可能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抑制需求;在经济衰退时期,则需要 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 01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 01宏观经济学概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
从物价的涨跌、就业机会的增减,到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政策的调整,这些都与宏观经济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那么,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呢?它研究的又是什么呢?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
它关注的不是单个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而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和规律。
这就好比我们看一片森林,而不是单独的一棵树。
它试图解释经济总量的变化,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失业率的起伏等。
GDP 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创造的财富总量。
通过研究 GDP 的增长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
如果 GDP 持续增长,通常意味着经济繁荣,就业机会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可能会提高;反之,如果 GDP 下降,可能会带来失业、经济衰退等问题。
通货膨胀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当物价普遍持续上涨时,我们就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轻微的通货膨胀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通货膨胀率过高,就会导致货币贬值,人们的购买力下降,生活成本上升。
比如,原本 100 元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可能需要 150 元,这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
失业率则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当失业率过高时,不仅意味着很多人没有工作,失去了收入来源,还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政府通常会采取各种政策来降低失业率,促进就业。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就像是经济的“心跳”,有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在繁荣期,经济增长迅速,就业充分;衰退期则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开始减少;萧条期经济陷入低谷,大量企业倒闭,失业严重;复苏期经济逐渐恢复活力,开始新一轮的增长。
了解经济周期对于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做出决策都非常重要。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时期。
01宏观经济学特点
01宏观经济学特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整个经济体系,并分析影响整体经济运行的因素和机制。
宏观经济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整体性: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个别经济单位。
它研究的是总体的经济现象,如国内生产总值、就业水平、通货膨胀率等。
这种整体性使得宏观经济学能够揭示经济运行的总体规律和趋势。
2.综合性: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
它关注的是从消费、投资和出口等实体经济活动,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通过综合研究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力。
3.长期性:宏观经济学注重对经济长期运行规律的探索和研究。
它研究的是经济的长期增长、经济周期的起伏以及长期失业率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对政府决策和市场预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抽象性:宏观经济学采用了一系列的经济模型和理论,以抽象表示和描述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
它通过简化和抽象,构建了一套能够解释和分析复杂宏观经济现象的理论框架。
这种抽象性使得宏观经济学能够去除杂乱的经济细节,从整体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5.假设性: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都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的。
这些假设包括理性预期假设、市场平衡假设、收入就业等关键指标的稳定假设等。
这些假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分析的复杂性,但也限制了模型的适用范围和准确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理论的适用条件和前提。
6.政策导向性:宏观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模型主要用于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决策。
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政府可以了解经济的总体状况,判断经济运行的趋势,并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
总之,宏观经济学具有整体性、综合性、长期性、抽象性、假设性和政策导向性等特点。
宏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宏观经济现象和运行规律,为政府决策和市场预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
从市场上商品价格的波动,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与衰退,这些都与宏观经济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我们理解和分析这些大规模的经济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工具。
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
它关注的不是单个的企业或消费者,而是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经济的表现。
这包括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收支等等。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关键议题。
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一个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对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至关重要。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以及更好的生活质量。
然而,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并非易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有效的经济政策等。
通货膨胀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温和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经济增长的伴随现象,但过高的通货膨胀则会带来诸多问题。
它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减少,影响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失业率则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过高的失业率不仅意味着大量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宏观经济学致力于研究失业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手段来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
国际贸易收支则涉及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贸易顺差可能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但也可能引发贸易摩擦;贸易逆差则可能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那么,宏观经济学是如何研究这些经济现象的呢?它主要通过构建各种宏观经济模型来进行分析。
这些模型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经济变量,试图解释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就是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模型之一。
总需求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中所有部门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总供给则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2024版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目录•宏观经济学导论•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及其政策应用宏观经济学导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任务宏观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国民经济收入决定的基本规律,并对宏观经济现象的变化、发展和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特点宏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总量性、长期性、政策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等。
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等阶段。
主要流派古典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主张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新古典主义则主张恢复古典主义的自由放任原则,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现代货币主义则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生产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来计算GDP,即各生产单位的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支出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计算GDP,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四部分。
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计算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模型与扩展模型简单模型基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因此,国民收入由消费和储蓄决定,而储蓄又受到利率的影响。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推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 成本推动: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01
02
03
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物价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 下降,实际收入水平降低。
社会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使得财富从固定 收入者向变动收入者转移, 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在政策分析中应用
• 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重要手段。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变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和税收等方式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例如,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增长;减少税收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盈利能力,进而促进 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增加转移支付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推动总需求上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经济增 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意义
宏观经济学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促进经 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政府可以更好地了 解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的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宏观经济学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 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 衡量
06 开放经济条件下 宏观经济政策
汇率制度选择及影响分析
01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承诺维持汇率稳定;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由市场供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
从物价的涨跌、就业机会的增减,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或衰退,这些都与宏观经济学息息相关。
那么,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呢?这便是我们在这第一章中要探讨的核心内容。
宏观经济学,简单来说,是一门研究整个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的学科。
它关注的不是个体的经济行为,而是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经济的运行规律、趋势以及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我们生活的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宏观经济学就像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帮助我们理清头绪。
它试图回答一系列重大的经济问题,比如:为什么有些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有些国家却陷入长期的衰退?是什么导致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为了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主要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重点关注的是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增长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通过对 GDP 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是在扩张还是在收缩。
失业率则是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关键指标。
当失业率过高时,意味着大量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不仅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经济压力,也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通货膨胀率则关系到货币的购买力。
过高的通货膨胀会让货币贬值,人们的生活成本上升;而过低的通货膨胀甚至通货紧缩,则可能意味着经济的低迷和需求的不足。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常用的两种方法。
实证分析主要是对经济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解释,试图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比如,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研究,分析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之间的关系。
规范分析则更多地涉及价值判断,探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例如,讨论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第1章导论)第1节
以托马斯·萨金特、克里斯·杜森贝里等为代表,注重宏观 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强调经济模型的结构性因素对经济活 动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环境、人口、技术进步等多元化 因素。同时,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包括计量经济学、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
等问题,需要与其他指标结合使用。
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失业人 员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是衡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重要
指标。
失业率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 波动和政策调整的效果,过高或 过低的失业率都会对经济发展和
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失业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加强职业教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货币主义学派
以米尔顿·弗里德曼、卢卡斯等为代表,强调货币供应和 利率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货币政策作为主要调控手段 。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以本·伯南克、克里斯蒂娜·罗默等为代表,强调价格和工 资粘性,认为非市场因素导致的供需失衡是经济周期和失 业的主要原因。
新古典综合学派
以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为代表,将凯恩斯主义 与新古典经济学相结合,主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使 用。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和政 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制定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和物 价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宏观经济学对于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国家间经济合作和政策 协调。
0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DP)
宏观经济学-01
15
1)生产要素报酬收入
• 工资: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其 中包括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 利息给企业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利息,如银行 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 不包括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
• 租金: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专利、版 权等收入。
• 企业转移支出
–对非赢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
• 企业间接税
–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
后两者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是通过价 格转嫁给消费者
18
收入法的计算公式
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19
四、其他经济指标
1、国内生产净值: NDP 2、国民收入:NI 3、个人收入: PI 4、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5、人均GNP 6、综合
• 净出口(net exports):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 额,表示本国最终产品和服务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 出而实现了它们的市场价值。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 务消费的净支出。
14
2、收入法(income approach)
• 收入代表供给,因而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 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
• 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 它不代表 产品和劳务实际支出,而是企业持有存货数量的变 化,即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的存货积累。
11
• 投资包括重置投资(replacement investment) 与净投资。
• 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 成和增加。每年新增的资本应该是净投资,即投 资减去磨损后的余额。从会计学的角度看,对磨 损的补偿就是折旧,也称重置投资。因此有:
《宏观经济学》课件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为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率。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反映了货 币价值和购买力的变化,过高或过低的通货膨胀率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 生负面影响。
0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CHAPTER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定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总 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定义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 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和手段。
经济政策的类型
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产业政策等,这些政策工具 的运用可以对经济活动产生直接
或间接的影响。
经济政策的目标
经济政策的目标通常是促进经济 增长、稳定物价、创造就业机会 等,政府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 来调整政策取向,以保持经济的
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通过 比较不同时期的GDP数据,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 和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劳动力素质、技术进 步、资本投入、资源利用效率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经 济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性。
经济周期
1 2
关系。
06 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政策主张
CHAPTER
货币主义学派
总结词
强调货币供应和利率在调节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供应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波动的最主要因素,主张货币政策应该成为政府调节经 济的最主要手段。该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货币政策应该根据货 币供应量和通胀目标来进行制定和调整。
CHAPTER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
国家通过干预外汇市场,使本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 优点是减少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缺点是可能引发货币投机的风 险。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03
气候变化与宏观经济
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宏观 经济政策和措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经济增长定义
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季度或一年)经 济总量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GDP 来衡量。
经济增长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等。
经济增长模型
如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等,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动 因和机制。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实践
02
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03
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交点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
乘数效应
指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 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 手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
04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 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 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06
结构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 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 上涨现象。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 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数字经济与宏观经济
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宏观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政策调控的影响,以 及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谁做决策?(Who does make decision )?
• 计划经济实质在于,由某个社会中心,或由处于这一 中心位置的少数人或个别人,依据其理解的社会偏好 持续进行有关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决策;中国和苏联等 国曾经实行的集中计划体制,是人类经济史上出现的 第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最接近上述体制形态的资 源配置方式。 • 与此相对立,在市场化体制下,分散化是经济决策的 基本特征,个人和厂商根据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理解和 市场价格信号做出经济决策,政府作用主要限制在提 供公共产品和调节收入分配的范围。
26
4、GNP与GDP
• GNP是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本国居民 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 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因而GNP是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GDP是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 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GDP仅包括国内生产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不涉及国外。 • 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 品的市场价值。 • 国内生产总值(GDP)=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最终产 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 值。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三、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四、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六、名义GDP和实际GDP
1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
经济学之定义
• 初次接触经济学的同学需要一个有关经济学 的简短定义。对于这一“需求”,经济学家 提供了不少大同小异的“供给”。 • 一个比较适当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人 和社会对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的利用加以 选择的科学;其目标是有效配置稀缺资源以 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 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 资源的稀缺性
4
2)如何生产?(How is to be produced? )
• 同一种商品可以用不同方式生产。 • 同样是小麦,在我国北方农村通常是每个农户耕作 10—20 亩耕地,密集地投入化肥、劳动等生产要素来生产,大型 机械运用主要限于耕翻土地,收获和运输等生产环节。北 美、澳大利亚家庭农场则通常耕作上万亩耕地,采用高度 机械化生产方式,单位面积耕地上劳动投入则比较少。 • 我国 80年代初期曾引进全套大型农业机械,在东北进行实 验,然而直接引进北美农业生产方式努力并未能成功。从 直接关系上看,采取特定生产方式是由生产者选择行为决 定的。然而,厂商选择生产方式受什麽因素约束?为什麽 中国与澳大利亚农民采用不同生产方式?为什麽把不同国 家生产方式进行简单移植不一定能够成功?这是经济学需 要研究的又一组基本问题。
25
3、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缺陷
GDP 虽是反映国民经济总量活动的最重要的单个指 标,但是它仍存在一些问题。
• 第一,计入犯罪活动创造的价值
毒品生产和交易/与犯罪活动相关的产业
• 第二,计入不增加社会福利的活动创造的产值
军事支出/给环境造成重大污染的活动
• 第三,忽视地下经济:未申报的经济活动,黑市交易 • 第四,忽视非市场活动:不通过市场进行的活动,如家 庭主妇以及家庭煮夫做家务。 • 第五, GDP 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 GDP 反映 产量变动,但产量变动不等于福利变动:精神满足程度, 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
11
国民收入帐户
1、国民收入帐户的重要性
2、 国民收入帐户的产生背景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
12
1、国民收入帐户:重要性
1)美国商业部长威廉· 戴利的说法 2)汽车发动机的示意图 3)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13
• 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美国商业部回顾其历史 成就,美国商业部长威廉·戴利把国民收入帐 户的发明和运用称为“世纪性杰作”。 • 他认为:“当我们要寻找商务部的先驱们创造 的对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经济 帐户——今天称之国内生产总值或GDP——的 发明则当之无愧”。他的评价得到美联储主席 艾伦·格林斯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 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政要和专家的 一致赞同。
14
• 如果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 入帐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 • 虽然它没有解释发动机如何进行工作,但 是标示了汽车关键部件的名称,并且显示 了这些部件如何相互联系。 • 如同想要安装发动机,必须首先读懂发动 机机械示意图一样,要想理解宏观经济运 行,首先需要了解国民收入帐户知识。
15
2、国民收入帐户:产生背景
• 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作为20世纪最重要 发明之一,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 •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 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 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系 应运而生; • 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需要上升,推动 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 • 后来由于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 和不断努力,国民收入帐户统计不断改进和 丰富。
10
学习宏观经济的必要性
• 1)香港97年金融风暴,许多老板损失惨重。对经济周 期的预测。 • 2)美国著名的商学院常向工商管理的学士和MBA讲授 分析问题的方法,为的是教会他们如何评估投资机会。 • 3)中国加入WTO后,如何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地。 • 课程目的:学到一种分析方法,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学会分析预测经济的趋势和走向。
23
4) GDP只计算某一个时期(例如一年内)新生 产产品的价值,不计算以前时期生产的产值。 是流量而非存量。 •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例子:某人花20万买了一栋旧房,包括19.8万的 旧房价值和2000元的经纪人费用,GDP=? GDP=2000元经纪人费用
20
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 案例:一件上衣:种棉、纺纱、织布、 制衣、销售
5元 10元 15元 5元
棉15元
纱20元
布30元
成衣45元 (售衣商)
零售50元 (消费者)
• 增值共计:15+5+10+15+5=50
21
2、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1)避免重复计算,GDP只算最终产品,不计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指(final products)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 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或者最终产品是最后 供人们使用或消费的产品。 •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 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或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 入的产品。 • 许多产品既可以作最终产品使用,又可作中间产品使用, 要区分哪些是最终产品,哪些是中间产品是很困难的。 • 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计算时采用增值法,计算在生产 不同阶段增加的产值(value added), • 15+20+30+45+50=160
24
5)GDP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 值,是一个地域概念。GNP是一个国民概念。 指某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 的市场价值。 例子: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该 怎么计入? 计入美国的GNP,计入日本的GDP
6)一般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和 自给性活动不计算入。
3
1) 生产什麽?生产多少?(What is to be produced? ) • 普遍存在在资源稀缺性条件下,生产一种商品必然意味着生 产其他产品机会的减少,也就是说必然会发生机会成本。 • 一个社会必须选择生产多少自行车、影碟机、导弹、坦克, 汽车,粮食、衣服等各种商品,选择把多少资源分配到金融, 医疗,旅游,教育等劳务提供部门。 •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生产什麽,生产多少,主要由少数计 划者依据他们对社会需要和偏好的理解来决定的。改革以来, 上述问题越来越取决于企业与消费者通过市场实现的相互作 用,同时政府也在发挥重要作用。 • 在市场经济下,价格是指示和调节资源配置的最重要信号。 因而,经济学关注为什麽有的商品比别的商品价格高?什么 因素导致商品相对价格上升或下降?价格变动如何引导人们 行为和资源配置方式发生变化?
9
宏观经济变量
•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总量 • 可能是个量相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个消费 者消费量的总和,总投资是每个厂商投资的总和。 • 可能是个量的平均量,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 的平均数。 • 有时尽管微观个体变量可以加总,但是这种加总达 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如降低工资可 以降低单个厂商的成本,却不能降低整个社会成本 • 有的微观个体行为不能之间加总 •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 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币存量,政府 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等。宏 观经济学家利用这些指标能够对宏观经济变动的大 致轮廓给以描述和分析。
7
宏观经济学定义
•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律 的经济学科,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 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 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 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 “宏观(Macro-)”是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 的词根。 •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 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 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
16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
•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中央计划经济体系,国 民经济核算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建 立在“生产性劳动”概念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 收入。 • 两个缺陷: • 一是仅反映所谓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 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 行业经济活动,因而存在低估经济活动规模。 • 另一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活动资料,由于不区分 中间,最终产品,存在大量重复统计,从而高估经 济活动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