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D-山西太原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创造文艺精品是文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也是神圣使命。
评价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成就,关键是看他的作品成色如何、品质如何。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文艺精品是从生活的土壤之中拔节生长出来的,是对人民伟大实践、伟大创造进行提炼和升华促成的。
所以说,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还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凝聚生活中蕴含的朴素道理,才能让文艺作品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也才能反过来服务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为社会提供思想动力和精神滋养。
作家路遥说过:“为了保持生活的逼真感,常选择在和作品很相似的环境中写作,这样可以随时将作品的细节带到环境中去印证,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即到生活中去补充。
”他举例说,写作中篇小说《人生》时,他住在陕北一个小县城的招待所,出城就是农村。
有一天晚上,他正好要写德顺爷带着加林和巧珍去县城拉粪的片段。
为了逼真地表现这个情节,他当晚一个人来到城郊的公路上,走了很长时间,然后回到书桌旁,直接将刚才捕捉到的鲜活印象融入作品之中,“这比想象得来的印象更新鲜,当然也更可靠”。
文艺创作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多年以来勤勤恳恳,认真体察生活、感悟自然。
2013年,他从历年歌颂大好河山、国贤志士的诗作中精选《时代颂》《泰山颂》《长城颂》等九篇辑成《中华颂》,然后创作成书法作品,讴歌新时代的风貌,表达对祖国、人民的深厚挚爱之情。
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生长在时代的新鲜空气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些都充分证明,有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就有了根基,有了来源,有了气色,有了魂魄。
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8分)1. (2分) (2019高二上·海淀期中) 下列划线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A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 . 吾得兄事之C . 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D . 单于壮其节2. (2分) (2017高一下·滨海月考) 下面各组解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度长絜大(衡量)追亡逐北(死亡)B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善假于物也(借助)C . 数罟不入洿池(几,几个)闻者彰(清楚)D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查)隳名城(毁坏)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 .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C . 拜送书于庭D . 召有司案图4. (2分)下列文言文句中,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①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B . ①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②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C . ①哀吾生之须臾②唯江上之清风D .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5. (2分)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一致的一项是()A .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B .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 .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若稍饰以楼观亭榭D .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戍卒叫,函谷举6. (2分)下列文学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
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
《荀子》今存32篇,《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B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山西太原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山西太原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创造文艺精品是文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也是神圣使命。
评价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成就,关键是看他的作品成色如何、品质如何。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文艺精品是从生活的土壤之中拔节生长出来的,是对人民伟大实践、伟大创造进行提炼和升华促成的。
所以说,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还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凝聚生活中蕴含的朴素道理,才能让文艺作品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也才能反过来服务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为社会提供思想动力和精神滋养。
作家路遥说过:“为了保持生活的逼真感,常选择在和作品很相似的环境中写作,这样可以随时将作品的细节带到环境中去印证,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即到生活中去补充。
”他举例说,写作中篇小说《人生》时,他住在陕北一个小县城的招待所,出城就是农村。
有一天晚上,他正好要写德顺爷带着加林和巧珍去县城拉粪的片段。
为了逼真地表现这个情节,他当晚一个人来到城郊的公路上,走了很长时间,然后回到书桌旁,直接将刚才捕捉到的鲜活印象融入作品之中,“这比想象得来的印象更新鲜,当然也更可靠”。
文艺创作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多年以来勤勤恳恳,认真体察生活、感悟自然。
2013年,他从历年歌颂大好河山、国贤志士的诗作中精选《时代颂》《泰山颂》《长城颂》等九篇辑成《中华颂》,然后创作成书法作品,讴歌新时代的风貌,表达对祖国、人民的深厚挚爱之情。
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生长在时代的新鲜空气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些都充分证明,有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就有了根基,有了来源,有了气色,有了魂魄。
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语文试卷(加精)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与科举是一对难兄难弟刘海峰在中国古代文化史和教育史上,书院与科举是两个相当独特的方面。
书院与科举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
书院是有形的,科举是无形的;书院给人的印象多是建筑,科举给人的印象多是制度。
书院也有无形的制度,但不是最主要的特征;科举也有有形的考场,但至今多已灰飞烟灭。
书院之名,始于唐玄宗时的丽正修书院和集贤书院。
中唐以后,有许多准备报考进士科的士子隐居山林,潜心读书,书院便由习进士业的士人读书山林之风尚演进而来。
过去多数学者都认为书院与科举的关系是疏离的,或者说书院具有反科举的传统,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己逐渐改变了这一看法。
作为儒家文明的产物,书院是宋明理学的策源地和大本营。
理学作为宋以后儒家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十分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书院生存的科举时代,士人反对科举只能居于修身齐家的层次,很难达致治国境界,更遑论实现平天下的理想。
大多数书院教育家也是深明此理的,因此他们本人积极争取应举入仕,而且不反对书院学生应举入仕,主要是劝导学生要学问、举业并重。
正如最著名的书院教育家朱熹所说的:“居今之世,使孔子复生,亦不免应举。
”反对科举在当时既不合时宜,也不现实。
如果能够应举入仕,具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和地位之后,往往反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宣传自己学说的机会和条件。
朱熹、陆九渊、湛若水、王守仁等书院大师都是考上进士之后,才有较好的学术和政治资本建立或修复书院,进行讲学布道。
因此,书院治学与应举入仕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
19世纪西学东渐以后,处在清末“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中国许多传统的制度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之下都逃脱不了被彻底否定的命运。
康有为不仅在1898年6月17日奏过《请废八股试帖楷法改试策论折》,而且在该年7月3日也上过《请饬各省改书院淫祠为学堂折》,指出我国各直省及府州县都有书院,可惜所课皆八股试帖之业等无用之学,请求将书院改制为新式学堂。
山西太原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山西太原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狂放的举止是魏晋文人个性活动的表现之一。
在魏晋之前,历史上也不乏“狂士”,不过他们多半是以狂态为进谏的手段,达到沟通道统与势统的目的。
如传说中的箕子向纣王进谏不从,而披发佯狂。
那位以“谲谏”著称的东方朔,也有“狂人”之称。
到了魏晋,由于门阀士族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作为这个阶层代表的士族文人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而作为其主体意识表现的个性精神和行为也就不断膨胀。
“狂放”作为其主体意识和个性精神的表现,得到高度社会认同,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会风气。
其中竹林名士又具有代表性。
不过,与历史上狂放活动的文化内涵不同,竹林名士的狂则完全是脱离功利约束的自由之狂。
他们在对现实失望和抛弃社会责任感以后,便以狂放的行为来表现他们对环境的否定和自我解脱“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行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世说新语•任诞》)礼教要求人们循规蹈矩,温文尔雅,刘伶却非按相反的标准来塑造自己。
因为那些被汉儒奉为至圣的礼教,在魏晋文人眼里不过是一堆粪土和“尘垢囊”。
这成为魏晋文人精神上极度痛苦的根源,但人们承受痛苦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为了不超出痛苦的极限,他们便以饮酒来麻醉自己。
他们愈是痛苦,就愈是以酒浇愁,从而愈能显示出个性。
政治上的绝望,把刘伶带入醉的境界;而酒精的刺激,又使他把自己视为世界的异己,使他“肆意放荡,以宇宙为狭。
”他那篇著名的传世文章《酒德颂》,更是集中表现了他的傲岸绝俗的个性精神。
另一位竹林名士阮籍,其狂放和醉态也近于刘伶,而其个性的社会批判意义也就更加突出。
《礼记•曲礼》规定叔嫂不能通问,他却偏偏和嫂子聊天儿,并公开宣称:“礼岂为我辈设也!”按常礼母丧不食荤,可他在母丧期间却啖酒肉,神色自若。
礼教规定男女授受不亲,阮籍却和邻妇饮酒,并醉卧其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阶段性测评试题
与oti.f!U段J{ij手的斤1!的扮样 -f�. 7t T Vi ..t.的;t,ltl'J此而,l,¥ifi7,{:少 份先生讲闲文之前.
允’L介绍作右,而刀介绍n1�i切,介绍完作,Ji 4后,地n训个文 J 均 他打扮,芷北的官膛,咬
- 牙切你比卢}Ht 饨, 步t1fi J1 ;货员在'1t台饲,J巳7’F审Ii. ii.A府的�λ好像都宦J世Ill朱7 4也,
我的一位国学老师
梁实秋
占
我在十岁的时候 , 遇见一 位国文允生,他给我的印象ill深.使我受益也最多 , 成至今不能
忘记他。
允生姓徐 , 名4串澄, 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成”,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 头4民尖-
秃秃的亮亮的,脸机阳方的 , 峭的 ,有些像《聊斋志井》绘图中的夜义的制 他的白
有 一 λ.元,ιJ二概!{.多喝了两此 , J刷刷1H1!地址了保步。14一’VI:.作义,他老允生拿起粉
2 笔在,吹板上写了两个字 , 地11尚.1(写元 , -{i性 ,
的同学次问了
“ :
这场日
,乞仆讲呀?”老先:
H 过身衣 , 今义的庐 , 勃然.k 73, ,c'i滔不绝地吼叫起末 , 大东』r, ;/.1之愕t1.L, .it-向It个土午捣
四
,总 分
分 IIII
注 : 将选捧题的答案填到下面的答题栏内。
l |题讨 i I I \ I \ \ \ \ I I \ |答案
1 \ 2 \ 3 \ 4 \ 7 \ 9 \ 10 \ 11 \ 1s \ 16 \ 11 \
一 、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1-3题。
最新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语文试卷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与科举是一对难兄难弟刘海峰在中国古代文化史和教育史上,书院与科举是两个相当独特的方面。
书院与科举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
书院是有形的,科举是无形的;书院给人的印象多是建筑,科举给人的印象多是制度。
书院也有无形的制度,但不是最主要的特征;科举也有有形的考场,但至今多已灰飞烟灭。
书院之名,始于唐玄宗时的丽正修书院和集贤书院。
中唐以后,有许多准备报考进士科的士子隐居山林,潜心读书,书院便由习进士业的士人读书山林之风尚演进而来。
过去多数学者都认为书院与科举的关系是疏离的,或者说书院具有反科举的传统,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己逐渐改变了这一看法。
作为儒家文明的产物,书院是宋明理学的策源地和大本营。
理学作为宋以后儒家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十分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书院生存的科举时代,士人反对科举只能居于修身齐家的层次,很难达致治国境界,更遑论实现平天下的理想。
大多数书院教育家也是深明此理的,因此他们本人积极争取应举入仕,而且不反对书院学生应举入仕,主要是劝导学生要学问、举业并重。
正如最著名的书院教育家朱熹所说的:“居今之世,使孔子复生,亦不免应举。
”反对科举在当时既不合时宜,也不现实。
如果能够应举入仕,具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和地位之后,往往反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宣传自己学说的机会和条件。
朱熹、陆九渊、湛若水、王守仁等书院大师都是考上进士之后,才有较好的学术和政治资本建立或修复书院,进行讲学布道。
因此,书院治学与应举入仕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
19世纪西学东渐以后,处在清末“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中国许多传统的制度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之下都逃脱不了被彻底否定的命运。
康有为不仅在1898年6月17日奏过《请废八股试帖楷法改试策论折》,而且在该年7月3日也上过《请饬各省改书院淫祠为学堂折》,指出我国各直省及府州县都有书院,可惜所课皆八股试帖之业等无用之学,请求将书院改制为新式学堂。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上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上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商周时期出土的鼎、尊、爵等食器文物,到园林寺庙等建筑艺术、唐诗宋词明清小品等文字艺术,再到围棋、投壶、蹴鞠等游艺活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遗产 。
但是,一般来讲,古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引领者和创造者,高端文化产品的使用者,大都是王侯贵族、文人士子等上流社会人士,而坐贾行商、市井细民等平头百姓,或是堆金积玉,或是 ,虽然也在创造着、享用着文化成果,却大都处于文化 状态,要等待承担文化使命的圣贤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这与古代中国落后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制度——。
而在当下中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有了对生活更高的要求。
国家提倡大力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希望为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并明确发展方向;百姓想要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些美感与意义,让日子过得更有滋有味。
这样上下同心戮力,一起将“文化创意”推到了时代前沿,也推到了巨大的产业链中。
如今,圣人教化天下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 )。
人们的喜好决定了市场,大众的认知影响着供需,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文化的继承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灿若繁星 一文不名 昏昧 息息相关 B .数不胜数 一文不值 昏昧 休戚相关 C .灿若繁星 一文不值 蒙昧 休戚相关 D .数不胜数 一文不名 蒙昧 息息相关试卷第2页,总12页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在中国当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
B .而在当下中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
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精品
2019年山西省太原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工厂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B.陶渊明最终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无意仕途,转而求田问舍....,从此过上了寄情山水、恬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C.“勒索病毒”在全球大面积爆发,肆意攻击公共敏感网络,为避免更多损失,安全机构警告切勿掉以轻心....。
D.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因为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似乎很难超越。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根据某权威调查机构的报告显示,我国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正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教育主管部门已对此高度重视。
B.电影《芳华》讲述了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里,一群正值芳华的青年,经历爱情萌发与人生命运充斥变数。
C.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一部电影好不好不在于它起用了多少知名演员,而在于它拥有对善良人生的基本关怀。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性测评语文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现代文阅读(24分)1.(2分)B(因果倒置)2.(2分)D(证明了文化对汉字的影响)3.(2分)A(B“专业的学科早已存在”错;C“与汉字文化无关”错;D“对仓颉早已不再崇拜”错)4.(2分)C(“咬牙切齿”“宣泄”是写先生朗读时的投入)5.(4分)①作者先写先生性格之凶,外貌之丑怪,这是“抑”;再写后文与老师交往过程中老师的优秀品质,这是“扬”。
(2分)②前后抑扬形成对比,使徐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使后文情感更加真挚动人,突出了对老师的怀念和敬慕之情。
(2分)6.(6分)①徐先生敬业负责。
对“我”的作文认真批改,耐心解释,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同时也是先生敬业精神的体现。
②徐先生思想开通。
他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新旧兼收,体现了先生思想开通,视野开阔。
③徐先生宽容厚道。
在怒骂“我”之后,徐先生详尽地为“我”批改作文,让“我”成为受益最多的学生,这些都体现了先生对我的宽容和赏识。
(每点2分)7.(2分)B(“典雅”错,应为“清新质朴”)8.(4分)①树看起来分离独立,但地下的根须却互相纠缠。
(2分)②借“树”的自然特征,写出了抗战时期民族遭受欺凌,人民看似孤立无助,却拥有团结的潜在力量,表现了诗人对民族觉醒的强烈信心。
(2分)二、古文阅读(26分)9.(2分)C(“长者”文中指有威望的人)10.(2分)B11.(2分)C(“吴兵停止叛乱”错)12.(11分)(1)袁盎详细地说明了吴王谋反的原因,是因为晁错的缘故,只有赶快杀掉晁错来向吴王致歉,吴军才可停止进攻。
(“具”“谢”各1分,大意2分)(2)吴楚叛军已被攻破。
袁盎因病免官闲居在家。
洛阳人剧孟曾经拜访袁盎,袁盎好好地接待他。
(“过”“善”各1分,大意2分)(3)北方边远地区见识浅陋的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D-山西省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2019.10)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起源的,又源于何时等问题,历来说法不一。
笔者近读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卷二有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记载,对回答中秋节是怎么起源和源于何时这两大问题大有作用。
现将这段文字照录如下:十五日,寺家设馎饦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
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
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属不息。
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日便休。
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
此文所记为唐文宗李昂开成四年(839)事。
圆仁关于中秋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的记载,大致可信。
因为我国古代一些专记岁时的专著如汉崔亮《四民月令》、晋周处《风土记》、梁宗擦《荆楚岁时记》、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唐韩鄂《岁华记丽》等书,均未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事;类书如编于唐初的《艺文类聚》、唐中期编《初学记》等,其岁时部亦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以前流传下来的民间日用书《书仪》,也不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这些似乎都告诉我们,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再来看看当时文人在八月十五的聚会,就可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八月十五夜,他们都习惯于在一起吟诗赏月。
如《白居易集》中,就留下了《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值对月忆元九》《八月十五日夜对酒玩月偶题是诗》(卷十四)《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卷十七)《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卷三十一)等五首以“八月十五日夜”为题的诗作,若不是把此日夜当作节日,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当非无据。
此节得以从新罗“引进”,有其深厚的汉文化基础。
首先,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八月十五夜的月亮,唐欧阳詹所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
山西省城区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山西省城区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7高一上·吉林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国最强音》节目一推出,就受到各方诟病。
有人认为简单地模仿电视台同类节目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邯郸学步只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②参加《我是歌手》节目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曲尽其妙,整个现场激情澎湃,让歌迷们完全沉浸其中。
③整节课几乎是学生的天下。
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侃侃而谈,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别人的看法提出异议,或补充说明,显示出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④着眼当下,土地仍然是很多农民维持生计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我们从制度上保留承包权就相当于保障了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
⑤已经路人皆知的品牌为何还要铺天盖地地投放广告?因为不管一个品牌知名度多大,品牌的轻度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此为提醒和转换品牌的轻度消费者。
⑥在西方英美法系国家,著名法官其实就是法理功底深厚的学者,法官的判决书往往连篇累牍,一篇精彩的判决书甚至堪称出色的法学。
A . ③④⑤B . ①③⑤C . ②③⑥D . ①③④2. (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 .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成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乐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C .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
D .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2019-2020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七校联考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第1页,总9页 绝密★启用前 山西省太原市七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试卷第2页,总9页 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模块诊断试题(含解析)
高一第一学期模块诊断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丘有的时候用“仁”规定“礼”,有的时候用“礼”规定“仁”。
这是因为在他的思想中,一个完全的道德品质,是“仁”和“礼”的统一。
“仁”是属于个人的自由,“礼”是属于社会的约束;“仁”是属于自然的礼物,“礼”是属于人为的艺术。
自然的礼物和人为的艺术是对立的。
对立必然相反,相反就是矛盾。
但是相反而又相成,矛盾而又统一。
没有真情实感为内容的“礼”,就是一个空架子,严格地说,就不成其为“礼”。
没有“礼”的节制的真情实感,严格地说,也不成其为“仁”。
所以真正的“礼”,必包含有“仁”;完全的“仁”,也必包含有“礼”。
这就是两个对立面的互相渗透。
所以一个完全的道德品质,就是“礼”和“仁”的统一。
一个完全的人格,就是这个统一的体现。
孔丘有许多赞美完全人格的话,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是素材,文是加工。
真性情、真情实感,是属于前者,“礼”是属于后者,二者都不能偏胜。
如果有所偏胜,那就破坏了统一。
具体地说,只有真性情、真情实感,而又能合“礼”地流露出来,这就是文、质的统一。
这样的人,才是“君子”。
孔丘虽然把“仁”和“礼”并称,但是就一个完全的人格说,“仁”还是比较根本的。
“子夏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在这一段记载里,主要的一句话是“礼后乎”。
“后”于什么呢?就是后于“仁”。
子夏悟到“礼后”,人必须有真性情、真情实感才可以行“礼”。
“仁”先“礼”后,孔丘对于子夏的这一理解,大加赞赏。
“仁者,人也。
”这句话确实说明了一个很深奥的道理。
《中庸》里说,“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这几句话,就是“仁者,人也”的注解。
“仁”是“修身”所要达到的最高标准。
仁的主要内容是“爱”。
这个爱是从亲子之爱扩充出来的。
所以“为仁”必须从事亲开始,也就是说,“修身”必须从“事亲”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太原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创造文艺精品是文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也是神圣使命。
评价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成就,关键是看他的作品成色如何、品质如何。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文艺精品是从生活的土壤之中拔节生长出来的,是对人民伟大实践、伟大创造进行提炼和升华促成的。
所以说,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还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凝聚生活中蕴含的朴素道理,才能让文艺作品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也才能反过来服务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为社会提供思想动力和精神滋养。
作家路遥说过:“为了保持生活的逼真感,常选择在和作品很相似的环境中写作,这样可以随时将作品的细节带到环境中去印证,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即到生活中去补充。
”他举例说,写作中篇小说《人生》时,他住在陕北一个小县城的招待所,出城就是农村。
有一天晚上,他正好要写德顺爷带着加林和巧珍去县城拉粪的片段。
为了逼真地表现这个情节,他当晚一个人来到城郊的公路上,走了很长时间,然后回到书桌旁,直接将刚才捕捉到的鲜活印象融入作品之中,“这比想象得来的印象更新鲜,当然也更可靠”。
文艺创作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多年以来勤勤恳恳,认真体察生活、感悟自然。
2013年,他从历年歌颂大好河山、国贤志士的诗作中精选《时代颂》《泰山颂》《长城颂》等九篇辑成《中华颂》,然后创作成书法作品,讴歌新时代的风貌,表达对祖国、人民的深厚挚爱之情。
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生长在时代的新鲜空气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些都充分证明,有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就有了根基,有了来源,有了气色,有了魂魄。
优秀的文艺作品,重在发掘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体现个人的健康生活、高尚节操和理想追求,强调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和持续繁荣,激励国家、民族的进步与正义事业,表现人对自身、宇宙万物的终极关怀。
要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作家艺术家应该具备豁达的境界襟怀和高远的理想志向。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说过:“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第一等襟抱”与“第一等学识”,是创造文艺精品的支柱和根基,让文艺创作过程始终能保持正确的方向,拥有一个明亮的未来。
其实,这里说的是文艺作品的立意问题。
“意”尽管产生于写作之前,却是在创作过程中逐步确立、明晰和提升起来的。
优秀文艺作品,都着力反映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更加深刻地指引历史的前进方向。
身处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理当用心用情用功凝视我们身处的这个时空,以深厚的思想底蕴和高超的艺术创造,生动书写人民的火热生活,一鼓作气,精雕细琢,为民族写史、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致力于创造符合时代精神气质、彰显出信仰之美与崇高之美的文艺精品,勇攀文艺“高峰”,实现艺术理想与人生理想的完美结合,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摘编自孙学峰《创造符合时代精神气质的文艺精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捕捉生活点滴,凝聚生活的朴素道理,就能让文艺作品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B.为了逼真地表现小说情节,路遥常选择去和作品很相似的环境中捕捉鲜活印象。
C.只有以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才能具有根基、来源、气色、魂魄。
D.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必须要凝视我们身处的时空,生动书写人民的火热生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注重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既有对创作理论的阐释,又有创作实例进行印证。
C.文章引用欧阳中石的例子,既巧妙地衔接了上下文,同时又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末阐明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创作文艺作品时要关注民族性、时代性、人民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采用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办法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才可能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为社会提供思想动力和精神滋养。
B.中国书法界有“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与文中文艺创作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
C.作家艺术家所拥有的“第一等襟抱”与“第一等学识”,是创造文艺精品的根基,也保障了文艺创作过程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D.优秀的文艺作品都反映生活本质和主流,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指引历史前进方向,这就要求作家在写作之前就确定立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走眼顾文显那年找专家看病恰似攀珠峰,要是能住上院,简直就是驾云了,至少老管深有体会。
老管站在省医院走廊,如同领小鸡崽的老母鸡突然发现当头俯冲下来一只鹰,慌乱得不知所措。
在省城可不比家乡那个城市,在这里再没人拿他当盘菜。
老婆这病,明知道没了救,可如果不让她住住大医院就这么等死,老管心里那会是什么滋味!那只鹰眨眼就变成一个穿夹克衫的人,朝他热情地伸出手:“管同志,听说嫂子看病遇上了难事?”老管只是机械地点头,对方怎么认得来自小城的工人?怎么就知道叫他管同志?怎么就知道他老婆要看病?夹克让老管稍等,很随意地进入走廊尽头一间办公室,片刻出来冲老管招招手。
老管如同遇上了蒙汗师,稀里糊涂地跟了过去……不到十分钟,院长亲自给管妻看病,并安排她住进了高级病房。
出乎意料的是,老妻死里逃生,居然又活了六年半!老婆出院时,夹克来帮助办手续。
老管又像是做梦,一分钱也没用他掏!夹克叫林秘书。
林秘书带着老管走进一幢宽敞的居室,见到了省城的市长。
市长温和地拍老管的肩膀称他老哥,然后亲自让座,奉茶,老管惶惶地想,不是要割我的肾抵老婆看病钱吧?市长微笑着说,你不必拘束,咱哥俩有前世的缘份呢。
听说老哥目光如电,有点小玩意请老哥给掌掌眼。
说着,夹克衫就用黄绸子托过一件东西。
老管吃了一惊,唐朝的文物,国宝级的!他哆嗦着双手,目光痴痴地盯着那宝贝作声不得。
市长说,它不是纸糊的,老哥把玩把玩。
拿在手里细看,老管那只手很快随意起来:“乱真,简直可以乱真!”“怎么,老哥看出是赝品?”林秘书脸色如同锡纸,而市长依然微笑着。
老管把那宝贝举到市长眼前,指出这东西的两处败笔:“古玩在唐代达到登峰造极,特别是金银器,至今难以比拟。
这物件模仿得惟妙惟肖,可细看仍有瑕疵。
”“笑话,”市长仿佛重复着一个没有笑点的笑话,“600万,弄个假货?”几天后,林秘书悄悄地对老管说,您老好运气来了。
市长从来不给别人办事的,这回要把你调来省城工作。
老管脑袋摇成他家那破电扇:“不中不中……我算过卦,离开家乡,人就不旺性。
”老管做梦都想进省城,可为熟人安排工作是以权谋私。
市长是老婆的救命恩人,老管害谁也不能连累市长!从此,老管经常跑省城。
市长战友的儿子残疾,好可怜呀,市长就帮残疾孩子做收藏生意,好歹帮他混口饭吃。
残疾人倒腾的什么好玩意假玩意,都要经老管先过一眼。
老管小时候受爷爷真传,加上悟性高,肯钻研,所以从未走过眼。
在那座中等城市里,他倒是第一把交椅,可这是省城,这是市长!老管成了市长的知己。
没有理由不知己,那么平易近人的领导。
老管往返省城的车费,市政府和他厂子抢着报销。
有人攀比老管不干活,厂长在大会上义正辞严:“谁敢攀比老管师傅?能让省城市长高看一眼,这是为提高咱厂、咱市的知名度做贡献。
哪个若也被市长看上,我不但不让他干活,还发他奖金!”老管这鉴定顾问做了12年,从老管被人称作管老。
期间有许多慕名者高薪聘他做顾问,管老摇头。
除却巫山不是云,除了市长,他谁也不伺候。
突然听说市长被“双规”了。
听说市长是个巨贪,哪里有什么战友的残疾儿子,这市长……他老婆开古玩店替他洗赃款,那些收藏品都是下属贿赂的!听说市长欣赏老管的眼光独到、为人性子耿直,才煞费苦心把他挖到跟前。
老管傻了。
想破脑袋也不敢信那些传言,怎么可能?但是报纸上白纸黑字,若不是市长交待出比他更高的贪官,枪子儿是吃定了!市长被判无期。
管老悲痛欲绝,你说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用?管老自认为市长是天下最好的人。
世上那么多清官,谁能帮助他老妻多活了六年半,哪个在大街上用黑眼仁看过他一眼?只有市长。
当年老伴走时,管老也没这么撕心裂肺过。
市长判刑是法律的事,可他受人之恩不能负义。
管老千里迢迢探监去。
知道监狱不让送吃的,他带去了一些钱。
憔悴苍老的市长隔着玻璃叹气:“老哥是第一个来看我的,那些下属平时孙子似的追随我,说的好话能甜倒牙,如今半个人影也没见到。
唉,走眼了,白混了这些年月,一个人也没看准。
”管老叹气:“兄弟,你交不交我算什么,千错万错的是不该得罪人民!走了,往后一年看你一回。
”回到家,管老把珍藏多年的书卖了废品,换回一瓶酒,喝得昏天黑地。
管老边哭边骂:“走眼了。
人都看不明白,我他娘的配看什么文物!”管老门外贴着一张纸条:本人洗手,不做鉴定。
陆续有人登门。
本省的外省的,许以重酬请他做顾问。
管老摇头:“眼神不中,不干了。
”来人:“管老跟钱有仇吗?”管老右嘴角使劲往下一咧,算是笑了笑。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说开篇用“老母鸡”和“鹰”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老管从小城来到省城为妻子求医时的惶恐不安,人物刻画细腻,符合情理。
B.小说注重细节刻画,“‘笑话,’市长仿佛重复着一个没有笑点的笑话,‘600万,弄个假货?’”巧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微妙心理。
C.文中主人公的称谓从开始的“老管”变成了“管老”,这主要是因为主人公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人们对他另眼相看。
D.市长“双规”后老管的听闻巧妙呼应了前文他对“夹克”热情招呼产生的疑惑,情节设置颇具匠心。
5.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老管”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6分)6.小说中与“走眼”相关的表述出现了三次,它们各要表达什么?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耿炳文,濠人,袭父职,领其军,败士诚将赵打虎,遂克长兴。
长兴为江浙门户,太祖既得其地,大喜,改为长安州,以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之。
温祥卿者,多智数,避乱来归,炳文引入幕府,画守御计甚悉。
士诚复遣司徒李伯升帅众十万,水陆进攻,太祖患之。
伯升夜劫营,诸将皆溃。
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伯升弃营遁。
已而士诚遣其弟士信复来争,炳文又败之。
士信愤甚,益兵围城,又大败之。
长兴为士诚必争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士诚迄不得逞。
大军伐士诚,炳文将所部克湖州,进大都督府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