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教学设计与反思
《乙烯》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一课时:乙烯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和科学课程相连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
基于赋予我们化学这样的使命,提出了以下教育理念,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我们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个思想进行。
二、教材分析: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出发,从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现象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教材赋予了本节知识双重功能,一方面可以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使学生从熟悉的乙烯制品入手,了解研究有机物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物质分类的时候对有机物有了简单的了解,但并没有去深入的了解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等。
高中时学生在《必修2》第一节学习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要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深化认识,同时,学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的广泛应用,再学习它们的性质,能强化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四、教学与评价目标:(一)教学目标1.通过球棍模型构建乙烯的微观结构,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练习,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2.通过类比甲烷的性质,对比学习乙烯的结构及性质。
3.通过了解生活中的乙烯制品,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强化社会责任感。
4.通过阅读资料,初步学会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评价目标1.通过类比甲烷的性质,对比学习乙烯的结构及性质,诊断掌握学习烯烃性质的方法,建立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乙烯”教学设计与反思
“乙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境,用小故事引入乙烯的用途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学习兴趣。
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这是什么物质?科学探究不同于烷烃的烃――乙烯,使学生初步建立对乙烯的性质了解。
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乙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乙烯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
对于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教材以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为例,以直观的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再结合乙烯的结构碳碳双键分析加成反应,并辅三维动画演示加成反应过程以进行巩固,使得学生对加成反应的掌握较好。
同时升华知识,让学生思考归纳烯烃的加成反应与烷烃的取代反应的不同。
二、教材分析《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中,乙烯和苯是两类烃的代表物。
乙烯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乙烯制品在生活随处可见。
教材以有机物的学习“结构――性质――用途”为主线,先介绍乙烯及制成品的用途,引入对乙烯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中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打好基本的知识基础和主要研究方法。
三、学情分析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比较陌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不了解,对有机反应的产物的判断和书写结构简式比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2)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3)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乙烯性质的科学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从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到单烯烃的结构和性质推导分析,初步学会用官能团分析有机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相互联系的分析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催熟水果等实践活动,了解乙烯在自然的作用;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优选]基于自主学习的“乙烯”教学设计及反思
基于自主学习的“乙烯”教学设计及反思一、问题的提出自主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之一,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
自主课堂的主要体现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1]。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基于自主学习的学案导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本文以人教版化学必修2[2]第三章“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1课时)“乙烯”为例,讨论以导学案为载体,从“想学、能学、会学”三个层面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学设计及实录1. 课标分析2. 设计思路3. 导学案实录【学习导言】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是合成很多有机物的母本。
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2011我国乙烯的产量达1527.39万吨,2013年全国乙烯产量累计达1623万吨,同比增长了8.5%。
目前工业上主要从石油中获得乙烯。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要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理解碳碳双键的结构特点,能够书写乙烯的电子式、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了解加成反应的特征,了解烯烃和不饱和烃的概念。
在学习乙烯的基本知识的同时,了解石油产品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在帮助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重要性。
【模块1实验观察、小组合学】石蜡油分解实验观看视频,阅读课本P67,完成实验报告,并思考相关问题。
[想一想,议一议]请试着分析石蜡油分解实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产物。
如何理解课本中“从石油中获得乙烯”这句话?[模块2观察模型个别学习]乙烯的结构特点观察乙烯分子结构模型,书写乙烯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思考总结乙烯分子内各原子的空间相对位置。
了解烯烃和不饱和烃的概念。
[模块3演示实验教师辅学]乙烯的化学性质演示实验(课本P68图3-9)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思考溶液褪色的原因?结合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理解乙烯和甲烷的结构差异。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乙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利用乙烯和乙烷 教学目标
之间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乙烯的微观结构
有一定的三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乙烯分子结构模型,
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内在美。
学生学习能
动手能力差,同时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多用模型来
力分析 引导他们思考,同时思维相对闭塞,散发不开比较局限。
他们明确目标,有方向。再分小组的过程中要注意搭配, 述
每个组都应该有思维比较活跃的同学。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乙烯》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乙烯》
称
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乙烯的主要
教材分析 性质
2.认识有机物的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知识与技能:1、探究乙烯分子组成、结构式,掌
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握加成反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乙烯分子结构的有序推理过
本节课内容与实际生产生活(石油、煤)联系密切,
教学策略选 所以在授课时特意加强与实际生产、生活的题探究的基本模式,充分发挥
教材实验,采用分组实验模式,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过程
在讲到乙烯的加成反应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反
应,难度较大,因而我才用了人体模型来演示加成反应,
两个同学手拉手形成碳碳双键,然后另外四个同学分别
用一只手搭在代表碳原子的同学肩上,构成乙烯,另外
两个同学单手拉起来形成氢气分子,另外一个同学充当
催化剂,碳原子两个同学手放开一只,氢气的放开然后
接上去。完成加成反应。在此过程中我主要指导他们若
何断开,然后如何接上去,同时原子模型让他们戴到头
上。
课前应该督促学生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同时要给 课例研究综
“乙烯”的教学设计【范本模板】
乙烯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从生活现象出发,激发学生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模型和实验等以问题引领学生探究乙烯结构和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使学生除掌握乙烯的知识外,还能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的热情,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人教版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乙烯是烯烃的代表物,教材内容特别强调从实验、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回避类别性质的归纳.教材介绍了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目前生产乙烯的主要途径是从石油中获取,它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还介绍了乙烯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从乙烯用途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根据物质结构的知识,紧紧围绕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般有机知识学习方法,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有机物中的淀粉、油脂、化学燃料、蛋白质等就有一定的了解,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烷烃的知识,为对乙烯和不饱和烃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内容不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知识,不强调按官能团分类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
重点让学生从对乙烯的知识有一定了解,让学生知道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烯的用途,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并掌握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和电子式.(3)了解并掌握乙烯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1)通过乙烯性质的科学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乙烯的结构出发, 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
(3)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严谨思考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态度。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乙烯用途及化学性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学会把生活和化学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思维习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高二化学下册《乙烯》教案、教学设计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
b.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对乙烯知识的掌握程度。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之处,促进自我成长。
4.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分析方面的不足,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分组实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2.各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针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纠正错误观点,深化学生对乙烯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乙烯的知识点,如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工业应用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字迹清晰,表述准确,确保作业质量。
2.提交作业前,请互相检查,确保答案正确,避免低级错误。
3.小论文题目可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4.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2.利用多媒体展示乙烯的实物图片和应用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乙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分子结构与性质:通过模型和动画演示乙烯的分子结构,讲解双键的特点及其对乙烯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乙烯的化学性质,如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
“乙烯”的教学设计
“乙烯”的教学设计摘要:本教学设计从社会热点出发,充分利用模型和实验,以问题引领学生探究乙烯结构和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促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与化学应用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化学品的使用。
关键词:乙烯;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分析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是烯烃的代表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乙烯以及乙烯的产品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若干领域,它与人类的现代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本课以生活中的乙烯产品为载体,以乙烯结构与性质的探索为主线,以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目的,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乙烯产品的用途,体会有机物从结构到性质的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有机化学的有用与有趣,形成用辩证的思想认识化学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2专题三——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中的乙烯部分。
乙烯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教学内容看,教材删去了乙烯的实验室制备和乙烯的燃烧及加聚反应等内容,仅保留了乙烯的结构和乙烯的性质(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两部分内容;教材中乙烯的最后部分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了乙炔的性质(原教材乙炔是以整个章节的形式出现),其目的是利用加成反应的原理分析乙炔的性质,进一步巩固加成反应的原理。
从中可以看出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及加成反应的原理是教学的重点。
从学习的思维方式看,学生第一次运用从结构到性质,又从性质印证结构的方法学习有机化学。
因此乙烯结构和性质的教学,应该为学生应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有机化学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以甲烷为代表的简单烷烃的结构、性质(重点是取代反应)以及用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结构等基础知识,学生也掌握了碳的四价理论,这为本节课的学习铺垫基础。
但学生缺乏相关的数理知识,故对有机物的结构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化学源于生活教师:以图片、新闻资料形式展示生活中的乙烯产品:情景一、海南香蕉的新闻报道5月,是香蕉热销的季节,但 2011年海南蕉农却在这个季节里叫苦不迭,因为那里的香蕉收购价格,在不到两个月时间经历了过山车似的波动,跌幅一度超过70%。
让化学课堂充满真,善,美——《乙烯》教学案例与评析
教学案例:课程名称:《乙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乙烯的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掌握乙烯的制备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乙烯的实物样品,让学生观察乙烯的外观和气味,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物质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新知讲解:通过PPT展示乙烯的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了解乙烯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乙烯的制备方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3.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
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拓展应用: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乙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塑料制品、医学领域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乙烯的性质和反应机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PPT演示法:通过PPT展示乙烯的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等基本知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
4.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乙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了解乙烯的制备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乙烯的反应机理和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树立环保意识。
乙烯教学反思
乙烯教学反思引言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纤维等领域。
在乙烯教学过程中,我深入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1. 系统化教学在乙烯教学中,我将知识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系统化的讲解,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乙烯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了乙烯的3D结构模型和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2. 实践性教学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我还组织了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乙烯的制备和应用实验。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乙烯的制备原理和反应机制,并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
在课堂上,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效果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学生对乙烯的结构、性质和应用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他们能够正确描述乙烯的分子结构和键合特点,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够举例说明乙烯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2.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掌握了乙烯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技巧。
他们能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控制反应条件,安全地进行乙烯的制备实验,并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3. 学习兴趣通过互动式教学和实践操作,学生对乙烯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主动学习和探索乙烯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反思和改进1.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今后的乙烯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除了讲解乙烯的基本知识,我还会介绍乙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2.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尽管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与学生的互动,但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乙烯教学教案范文
乙烯教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乙烯的定义、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
2. 使学生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包括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和技能,观察乙烯的性质和反应现象。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乙烯的定义和结构特点2. 乙烯的物理性质3. 乙烯的化学性质4. 乙烯的加成反应5. 乙烯的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乙烯的结构特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乙烯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乙烯的结构和性质。
2. 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
3.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4. 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乙烯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现象。
2. 实验器材:乙烯气体、试剂、仪器等。
3.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
【章节一:乙烯的定义和结构特点】1. 乙烯的定义:介绍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及特点。
2. 乙烯的结构特点:解释乙烯的双键结构,对比其他烯烃。
【章节二:乙烯的物理性质】1. 乙烯的熔点、沸点:介绍乙烯的物理性质。
2. 乙烯的密度:解释乙烯的密度特点。
【章节三:乙烯的化学性质】1. 乙烯的加成反应:介绍乙烯与氢气、卤素等物质的加成反应。
2. 乙烯的氧化反应:讲解乙烯的燃烧反应及其产物。
【章节四:乙烯的聚合反应】1. 乙烯的聚合反应:介绍乙烯聚合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2. 聚乙烯的性质:讲解聚乙烯的结构特点及应用领域。
【章节五:乙烯的实验观察】1. 乙烯的实验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乙烯的反应现象。
2.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乙烯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六、乙烯的工业生产与应用1. 乙烯的工业生产:介绍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如石油炼制和裂解过程。
乙烯教学教案范文
乙烯教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乙烯的化学结构和性质;2. 掌握乙烯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3. 能够运用乙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乙烯的化学结构:碳碳双键、分子式为C2H4;2. 乙烯的制备方法:石油裂解、植物油氢化等;3. 乙烯的性质:反应活性高、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4. 乙烯的应用:塑料、橡胶、纤维等工业原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乙烯的化学结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2. 难点:乙烯的反应机理和应用领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乙烯的化学结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乙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思考和讨论;4.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
五、教学安排1. 课时:45分钟;2. 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讲解(20分钟)、案例分析(10分钟)、互动教学(5分钟)、总结(5分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烃类化合物的知识;2. 提问:什么是烯烃?有何特点?二、讲解(20分钟)1. 讲解乙烯的化学结构:碳碳双键、分子式为C2H4;2. 讲解乙烯的制备方法:石油裂解、植物油氢化等;3. 讲解乙烯的性质:反应活性高、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4. 讲解乙烯的应用:塑料、橡胶、纤维等工业原料。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乙烯在塑料工业中的应用案例;2. 分析乙烯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案例;3. 分析乙烯在纤维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四、互动教学(5分钟)1. 提问:乙烯的制备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2. 提问:乙烯的反应活性为什么高?3. 提问:乙烯在哪些工业中有应用?五、总结(5分钟)1. 总结乙烯的化学结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2. 强调乙烯在工业中的重要地位;3. 提醒学生注意乙烯的安全使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乙烯的化学结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的理解和掌握;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3. 评价标准:学生能准确回答乙烯相关问题,能够分析乙烯的应用案例,能够运用乙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乙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分层次作业和研究性学习作业 1.完成课本第 72 页第 1、3、6 题。 2.查阅乙烯相关材料,开展以“身边的乙烯”为主 题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根据需求自主完成作业,自评互评。 巩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运用 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解释)双键两侧的碳原子分别与溴原子相连,像 乙烯这样,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侧的碳原子 分别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连形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叫加成反应。
<迁移应用> (资料在线)原子的经济利用 提供新的认识视角,从原子利用率上来看,加成反 应是最经济实惠的。 (真人模仿)乙烯加聚反应 【应用拓展】乙烯的其他重要应用;(展示图片) 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可以得到燃料乙烷,快速止疼制剂 氯乙烷和酒精等产品,也可以自身加成得到聚乙烯。 (实物展示)对比储物瓶密封的青橘与成熟苹果共 处若干天后的变化。 小组讨论交流,将核心知识记录在学案上。 学生合作实验,讨论交流,并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 举例说明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学生积极思考,体会乙烯碳碳双键在化学反应中的 断键情况。 学生观看录像,对比思考加成反应的特点 学生展示共识,简要整理。 通过真人模仿,加深对加聚反应原理的认识。
《乙烯》教学反思
《乙烯》教学反思《乙烯》教学反思《乙烯》教学反思参加教学比赛能让一个教师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
反思公开课教学,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将是我今后教学中的宝贵财富。
我有“三思”。
一是“思得”,思考我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教学效果好,自我感觉较满意的环节。
二是“思失”,思考我在教后感到缺憾,以期今后完善的环节。
三是“思改”,希望通过有效的反思带来教学思维和方法的改进。
通过本次比赛我有诸多收获,也深深感到很多不足,现总结如下(一)收获:一、通过准备赛教,促进我对教材有更深、更新的理解和体会,比如:《乙烯》一节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讲三课时,而新课标要求一课时解决,这在以前是不理解的,但本次比赛严格要求适应新课程改革,在准备阶段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与整合,重新理顺了教材的知识层次及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
比如:教材重点讲乙烯的目的是想举一例以及其他,我们只需在讲乙烯同时引导学生应用同系物、同系列理论类比迁移,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才能让学生探究式学习。
这样教师讲解时就只需把乙烯“三性”讲清楚,时间也就可以压缩了。
而烯烃的命名、同分异构等内容也完全由烷烃的命名和同分异构等内容来引领。
再比如:本节课概念多,而概念是学科思想的框架,那么讲解时就要分清主次,理顺逻辑关系,尽量分散讲解,以便学生理解,真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概念。
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重点剖析加成反应的概念,用课件恰到好处地演示乙烯与溴单质加成的微观过程,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及时练习巩固,让学生获得有效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成功体验,之后就给出了聚合反应的概念,因为这一概念比较好理解,在学生体会后再根据定义看乙烯聚合的课件,利用直观思维理解聚合反应。
顺势分析乙烯这样的小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再与加成反应嫁接起来,这样加聚反应这一难点得以突破。
而且本次比赛过程中还有意外的收获:“生产”出了自己的教学产品,运用有趣的语言给学生总结出加聚反应的书写规律,不但好用而且与学生分享了教与学的快乐。
7.2.1乙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乙烯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乙烯的环保生产、新型乙烯基材料的研发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尽力选择了多样化的案例,让学生看到乙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但我也发现学生在理解案例背后的原理时存在一定难度。这可能是因为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未来我需要在这个环节中加入更多的互动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小组讨论的部分,我看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但同时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提供更明确的讨论指导,确保讨论的方向和深度。
-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乙烯生产工厂或塑料制品企业,了解乙烯的实际生产过程和产品应用。
2. 拓展建议:
-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和科普文章,拓展知识面,提高对乙烯及其应用的认识。
- 学生可以自主观看视频资料,加深对乙烯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工业应用的理解。
- 建议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实地考察体验,提高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 相关教学APP(如分子结构查看器)
4. 教学手段:
- 探究式教学
- 小组合作学习
- 对话式教学
- 实践操作演示
-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乙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乙烯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乙烯的图片,如乙烯分子的模型、塑料和橡胶制品等,让学生初步感受乙烯的广泛应用。
科学设计驱动问题促进学科观念建构——“乙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科学设计驱动问题促进学科观念建构——“乙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化学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学科的总观性认识[1]。
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之一。
宋心琦教授认为“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2]”。
基于这一目标,中学化学教学要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课堂教学中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本身的追求,着眼于科学素养的培养。
化学教学过程中可将具体的化学知识转化为驱动型问题,通过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从而建构化学观念。
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乙烯”教学为例,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设计驱动问题,促进学生化学学科观念的建构。
一、教学设计思路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在学习“乙烯”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烷烃的性质,但还没有自觉形成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学科观念的建构。
“乙烯”这一物质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过程中如何让“乙烯”亲近学生,如何在学习乙烯的性质和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意识地建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基本观念是本节课的目标。
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为引子,以探索乙烯的结构与性质为主线,充分利用模型和实验,以问题引领学生探究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建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基本观念,帮助学生认识乙烯产品的用途,促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与化学应用的密切关系,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和数据举证探究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并与烷烃的性质进行对比,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科观念。
2.通过搭建乙烯和乙烷的分子模型,体会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教学设计 《乙烯》
教学设计《乙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乙烯的分子结构特点,掌握乙烯的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书写。
(2)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掌握乙烯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3)了解乙烯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乙烯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乙烯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对乙烯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乙烯的分子结构特点。
(2)乙烯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2、教学难点(1)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
(2)加成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水果催熟的图片,如未成熟的青香蕉和成熟的黄香蕉。
提问:为什么青香蕉可以变成黄香蕉?是什么物质在起作用?2、讲授新课(1)乙烯的来源介绍乙烯主要来源于石油的裂解,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2)乙烯的分子结构①展示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乙烯分子的形状。
②讲解乙烯的分子式为 C₂H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 CH₂=CH₂。
③强调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键角约为 120°,是平面结构。
(3)乙烯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观察乙烯的颜色、状态、气味,以及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4)乙烯的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a 可燃性实验演示:点燃乙烯气体,观察火焰的颜色和产物。
讲解: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₂H₄+ 3O₂ 2CO₂+ 2H₂O,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产生黑烟是因为乙烯含碳量较高。
b 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实验演示: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讲解: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
乙烯的教案(精选五篇)
乙烯的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乙烯的教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乙烯一、教学设计1、知道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握加成反应3、了解乙烯的用途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难点:乙烯的分子结构和加成反应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常说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从煤和石油不仅可以得到多种常用燃料,而且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基本化工原料。
那么从煤和石油中都能获得哪些重要的化工原料呢?【板书】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过渡】到底乙烯是怎样的物质呢?能否从石油中得到乙烯?从石油分馏中得到的石蜡油进一步加热会得到什么呢?【探究实验】投影教材P67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将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并点燃气体,分别观察现象。
【观察与思考】观看视频并思考:1、实验中看到哪些现象?2、石蜡油分解实验中生成的物质与甲烷的性质比较有什么异同?3、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归纳】石蜡油分解得到的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烯烃【学与问】投影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写出乙烯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板书】一、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C2H4,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CH2=CH2【思考与交流】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回答,由教师补充【归纳】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的特点:1、碳原子之间以双键结合,其中一根键不稳定。
2、原子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3、乙烯分子为平面型结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板书】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的特点:平面型结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教师】乙烯有哪些物理性质呢?【投影】乙烯的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板书】二、乙烯的物理性质【过渡】由于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所以乙烯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那么乙烯都能发生哪些反应呢?【讲解】在探究实验中体现了乙烯的氧化反应【板书】三、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1)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燃烧:C2H4+3O22CO2+2H2O 现象:明亮的火焰并伴有黑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乙烯教学教案反思
化学乙烯教学教案反思篇一:化学乙烯教学教案反思乙烯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烯烃的代表物乙烯分子结构中的碳碳双键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因此我在新课之前先给出信息让学生解出乙烯的化学式并通过化学式推测乙烯的结构通过乙烯的结构推测其可能具有的理化性质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学生也可以很好的感受一下键角、C原子与H原子的空间位置教师可以顺利引出乙烯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键角投影出球棍模型、比例模型、键角教材在介绍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首先介绍了乙烯的分子结构然后通过三个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并着重通过加成反应体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不仅使学生对乙烯的性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继续学习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素材利用flash展示微观的结构和变化激发兴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采用对比、探究的方法进行乙烯分子结构的教学可以告诉学生乙烯分子的组成是C2H4比乙烷分子少两个氢原子在乙烷和乙烯分子中碳原子都是四价的那么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是怎样结合的呢它们的电子式、结构式怎样写通过学生讨论能够得出乙烯分子间有两对共用电子对并通过课件演示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乙烯为平面型结构键角约为12002、乙烯分子中C=C双键键能比C—C键能大但比C—C键能的2倍小键长也比C—C键长短3、乙烯分子中C=C双键中的两个键是不同的关于乙烯化学性质的教学重点在加成反应上由于高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加成反应的历程在讲授烯烃和某些物质反应时只能从形式上对加成反应进行分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素材通过和不同物质的加成领会原子的连接方式如将课件设计为如下形式:若在a、b处接上Br原子则是乙烯和溴水反应;若a处接H原子b处接Cl原子则是乙烯和与氯化氢反应;若a处接H原子b处接上羟基则是乙烯跟水反应通过这些操作让学生体会“直接结合”四个字的含义对于氧化反应可由学生完成教材上的两个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和CH4进行对比分析现象不同的原因;对于乙烯与高锰酸钾的反应不宜给出反应的方程式但要告诉学生产物转化往往会有CO2;对于聚合反应可通过课件演示聚乙烯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其反应的实质从而深化对加成反应的理解授课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不敢完全放手交给学生对问题的探讨不能深入进行另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够明确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试验无法充分实现实验的目的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将逐步改正篇二:化学乙烯教学教案反思本节课是《石油炼制乙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乙烯相关知识学习目标有两点:1、了解乙烯的分子结构特征2、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采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教学开始利用五分钟时间对上一节课进行知识回顾1、回顾石油的炼制方法2、回顾石油分馏的过程同时思考分馏产品以及分馏过程中发生什么变化3、回顾裂化、裂解的目的并思考裂化、裂解属于什么变化4、让学生到黑板展示C16H34裂化反应方程式知识回顾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展示效果非常好通过回顾可知石油裂解的目的主要是获得乙烯、丙烯等短链不饱和气态烃自然过渡到新课——乙烯在教学中通过模型导入乙烯的分子结构让学生观察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思考乙烯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并与乙烷进行对比展开讨论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发言总结出乙烯分子有平面形特点这样学生印象深刻然后通过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书写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然后分析乙烯分子中两个碳原子之间的两个共价键是否相同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获取碳碳双键的键能和建长相关数据知道碳碳双键的键能比碳碳单键键能大但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二倍这样可充分说明乙烯分子中两个碳原子之间的两个共价键不同也体现了球棍模型的弊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学习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回顾甲烷的化学性质启发学生思考总结学生展示通过学生的展示强化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通过视频观察甲烷、乙烯、乙炔的燃烧现象增加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再观察甲烷、乙烯、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实验现象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烯、乙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引出氧化反应的概念并与无机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进行比较加深理解再观察乙烯和溴水反应的视频发现乙烯也能使溴水褪色启发学生思考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和乙烯使溴水褪色原理是否相同然后引出加成反应概念引导学生阅读书本并说明加成反应是烯烃的特征反应接着让学生书写加成反应的几个方程式再引出加聚反应的概念了解聚乙烯的应用最后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一年>四季能吃上新鲜的水果了解乙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知道乙烯可作果实催熟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本节课亮点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教学符合定向——结构——活动教学模式采用模型和多媒体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学生参与面广符合新教材的教学理念采用甲烷、乙烯对比学习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增强教学的高效性突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懈探索的精神篇三:化学乙烯教学教案反思参加教学比赛能让一个教师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反思公开课教学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将是我今后教学中的宝贵财富我有“三思”一是“思得”思考我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教学效果好自我感觉较满意的环节二是“思失”思考我在教后感到缺憾以期今后完善的环节三是“思改”希望通过有效的反思带来教学思维和方法的改进通过本次比赛我有诸多>收获也深深感到很多不足现总结如下(一)收获:一、通过准备赛教促进我对教材有更深、更新的理解和体会比如:《乙烯》一节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讲三课时而新课标要求一课时解决这在以前是不理解的但本次比赛严格要求适应新课程改革在准备阶段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与整合重新理顺了教材的知识层次及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教材重点讲乙烯的目的是想举一例以及其他我们只需在讲乙烯同时引导学生应用同系物、同系列理论类比迁移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才能让学生探究式学习这样教师讲解时就只需把乙烯“三性”讲清楚时间也就可以压缩了而烯烃的命名、同分异构等内容也完全由烷烃的命名和同分异构等内容来引领再比如:本节课概念多而概念是学科思想的框架那么讲解时就要分清主次理顺逻辑关系尽量分散讲解以便学生理解真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概念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重点剖析加成反应的概念用课件恰到好处地演示乙烯与溴单质加成的微观过程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及时练习巩固让学生获得有效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成功体验之后就给出了聚合反应的概念因为这一概念比较好理解在学生体会后再根据定义看乙烯聚合的课件利用直观思维理解聚合反应顺势分析乙烯这样的小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再与加成反应嫁接起来这样加聚反应这一难点得以突破而且本次比赛过程中还有意外的收获:“生产”出了自己的教学产品运用有趣的语言给学生总结出加聚反应的书写规律不但好用而且与学生分享了教与学的快乐二、关注学生联系生活在教材处理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关注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尽量体会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障碍所以在学生做练习时不失时机的给于点拨如:加成反应时断键在先结合在后加聚反应书写时空出左右空间等而且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写、动眼看、动情读、动口改、动耳听、动脑思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整堂课很好的落实了师生对话(讲、问)生本对话(读书)及文本与生活对话(用途)水到渠成学以至用三、抓住载体德育渗透本次比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教材的德育点以教材为德育载体进行了环保教育、可持续发展及一分为二、普遍性寓于特殊性、量变引起质变等哲学思想的渗透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启迪四、不足1、本次课学生不熟悉尽管一再调动师生关系仍不是那么自然和亲近课堂上问学生有没有问题时学生不能敞开心扉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生间没能彰显“心有灵犀”的默契2、时间关系学生练习做的少没出现讨论问题的最高潮结尾也比较仓促篇四:化学乙烯教学教案反思普通高中新课程中的有机化学课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与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而在选修模块中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则要求很高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知识是以比较典型而简单的有机物为切入点使学生对有机化学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根据课程标准必修模块中对有机化学知识的设置没有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逻辑体系主要以日常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种有机化合物为例讲解其基本结构、主要性质等并没有要求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理念而选修模块是建立在必修2中几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在第一节就引入了官能团的概念目的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建立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二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学习时出现了不适应不能建立与必修模块所学习的有机化学知识的联系如何才能衔接好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间的教学是高二化学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人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了反思一、适当复习建立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也学习了乙醇、乙酸等的性质实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但在实际授课中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分类和官能团的理解还存在问题经分析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遗忘了必修中学习的有机化学知识只要经过适当的复习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此时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比较甲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灌输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以便于学生建立起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有机化学之初学生会认为有机化学难学无机化学简单的想法很可能导致学习兴趣减弱甚至丧失的现象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都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是因为无机化学实验现象有很明显的颜色变化在学习有机化学时也可以利用有颜色变化的实验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把学生引向正确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道路上如在学习甲烷的性质时可以给学生演示将甲烷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进而总结甲烷出甲烷的性质稳定同样在学习乙烯的性质时可以将乙烯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并与甲烷的性质对比记忆有机化学和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除了利用实验引起兴趣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入手如家了在炒菜中为了提香可以适当加入一点白酒和白醋来引出酯的概念三、充分利用教具——球棒模型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经常用到的教具就是球棒模型而且是非常好用的教具在讲解有机化合物结构时如果能够让学生观察球棒模型或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模型可以使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以及烷烃、烯烃等的结构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利于理解其性质球棒模型不仅可以在新授课堂上使用也可以在习题课中使用如在讲解二氟二氯甲烷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时如果单纯的在黑板上画结构简式和立体结构图学生很难理解其结构只有一种而用球棒模型讲解时方便旋转氟和氯的位置直观明了的呈现给学生总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并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不断适应、改进教育工作使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的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情境,用小故事引入乙烯的用途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学习兴趣。
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这是什么物质?科学探究不同于烷烃的烃――
乙烯,使学生初步建立对乙烯的性质了解。
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乙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乙烯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
对于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教材以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为例,以直观的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再结合乙烯的结构碳碳双键分析加成反应,并辅三维动画演示加成反应过程以进行巩固,使得学生对加成反应的掌握较好。
同时升华知识,让学生思考归纳烯烃的加成反应与烷烃的取代反应的不同。
二、教材分析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中,乙烯和苯是两类烃的代表物。
乙烯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乙烯制品在生活随处可见。
教材以有机物的学习“结构――性质――用途”为主线,先介绍乙烯及制成品的用途,
引入对乙烯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中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打好基本的知识基础和主要研究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比较陌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不了解,对有机反应的产物的判断和书写结构简式比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2)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3)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乙烯性质的科学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从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到单烯烃的结构和性质推导分析,初步学会用官能团分析有机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相互联系的分析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催熟水果等实践活动,了解乙烯在自然的作用;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从而提高学化学、爱化学的自觉性。
4.教学重点:乙烯的加成反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有机物
基本反应类型,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
5.教学难点: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加成反应原理的理解。
五、方法与手段
实验用品:液状石蜡、碎瓷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导管、滴管。
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展示,彩色分子结构模型以及球棍模型的组件。
例1 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与溴水反应时,对反应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CH2Br―CH2―CH2Br
B.CH3―CBr2―CH3
C.CH3―CH2―CHBr2
D.CH2Br―CHBr―CH3
解析: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时,丙烯中1号碳与2号碳间的碳碳双键断裂一个键,1号碳和2号碳要重新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就必须与加成反应物溴的溴原子形成C―Br键,可以看出发生加成反应时与3号碳原子无关。
答案:D。
例2 下列反应可制得纯净一氯乙烷的是()
A.乙烯通入浓盐酸中
B.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
C.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
D.乙烷通入氯水中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合成方案选择。
合成某有机物,最好是步骤简单,条件不高,且制取物质要纯净或易分离,还要讲求经济效益并尽量减少对环境污染。
CH2=CH2与HCl (g)在催化剂条件下才发生加成反应,与浓HCl不反应,A 不正确;烷烃与溴水、氯水、KMnO4溶液均不反应,D不正确;C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乙烷的同时,还会生成二氯乙烷、三氯乙烷等,造成制取的物质不纯净,难分离,故此方案不好。
B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是单一产物,方案最好。
答案为B。
例3 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乙烯以得到纯净乙烷的方法是()
A.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B.通过足量的溴水
C.在Ni催化、加热条件下通入H2
D.通过足量的KMnO4酸性溶液
解析:(性质判定法)乙烷是饱和烃,不与溴水及KMnO4酸性溶液反应(不能使它们褪色,而乙烯能)。
乙烯通过溴水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液态)留在溴水中,B方法可行。
而乙烯通过KMnO4酸性溶液,有氧化生成的CO2逸出,这样乙烷中乙烯虽被除去,却混入了CO2,D法不可行。
C法也不可取,因为通入的H2的量不好控制,
少了,不能将乙烯全部除去,多了,就会使乙烷中混有H2,而且反应条件要求高。
由于乙烯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A 法不可取。
答案:B
六、教学反思
我的成功:(1)我成功地利用学科优势,用直观的教具模型引导、帮助学生激起学习的兴趣,突破一个个难点。
(2)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利用Flash和三维动画把微观粒子变化加以形象化。
(3)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利用不同方式,让各层次学生均有收获。
(4)努力尝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接受式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多种方式结合的学习。
我的遗憾:(1)在学生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如何组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师不是“旁观者”“游戏者”。
(2)讲课语调抑扬、起伏程度不够。
(作者单位: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