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积计算表
采伐蓄积计算表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硬 阔 径级 小计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株数
公顷株数 公顷蓄积 采伐蓄积
软 阔 径级 小计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株数
公顷株数 公顷蓄积
森林蓄积量计算公式

森林蓄积量计算公式森林蓄积量是指单位面积的森林所积累的木材和森林生物量的总量。
它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估林木生长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
森林蓄积量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木材蓄积量和森林生物量。
木材蓄积量是以树干为主要计量对象,是衡量森林木材资源量的指标。
森林生物量是指包括树木、枝叶、根系等所有生物体在内的总生物质。
1. 木材蓄积量计算公式:木材蓄积量 = 基径平方×每公顷木材蓄积系数×林木株数基径是指树木离地 1.30米处的直径,一般使用胸径作为基径。
每公顷木材蓄积系数是指每公顷面积上蓄积的木材量与树木的基径平方总和之比,是反映单位面积蓄积能力的指标。
林木株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林木个数。
2. 森林生物量计算公式:森林生物量 = 树木生物量 + 枝叶生物量 + 林下植被生物量 +土壤有机质生物量树木生物量是指树干、树枝和树冠的生物质量之和,可以通过树木的基径、高度、密度等因素来计算。
枝叶生物量是指树木枝叶的生物质量,可以通过枝叶的数量、面积、干重等来计算。
林下植被生物量是指地面上植被的生物质量,可以通过样方调查等方法来估算。
土壤有机质生物量是指土壤中有机质的生物量,可以通过土壤样本的分析来估算。
在森林蓄积量的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修正因子,例如森林类型、林龄、树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森林类型和树种对蓄积量的计算会有一定的差异,通过相关的修正因子可以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
总之,森林蓄积量的计算公式包括木材蓄积量和森林生物量,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通过修正因子进行调整。
这些公式和方法可以为森林资源管理、林业规划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蓄积计算通用表

48.1
40
8
55.6
55.6
42
10
17.2
44.3
61.5
44
12
47.6
18.6
66.2
46
14
58.3
11.5
69.8
48
16
64.3
8.3
72.6
50
18
68.6
6.2
74.8
52
20
71.6
4.8
76.4
54
22
73.8
3.9
77.7
56
24
75.7
2.9
78.6
58
26
76.9
2.3
79.2
76.5
3.0
79.5
38
80.4
22
77.6
2.3
79.9
40
80.5
注:规格材指造材时小头直径大于8cm木材。
非规格材指造材时小头直径小于8cm,但有利用价值木材。
中间径级出材率可用内插法确定,速生桉、藜蒴、速生相思等速生阔叶树种可参照此出材率。
马尾松材种出材率表
径级
规格材
小规格材
经济材
径级
6
48.1
V(公顷) 49.1533 92.5376
K1 0.3855 0.3855 0.3855
K2 0.5473 0.5473 0.5473
V(公顷) 50.5873 96.2107
K1 0.5444 0.5444 0.5444
K2 0.5250 0.5250 0.5250
V(公顷) 49.7483 93.9493
。
木材蓄积量计算公式

木材蓄积量计算公式一、木材蓄积量的概念。
木材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中现存各种活立木的材积总量,以立方米为计算单位。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
二、单株木材蓄积量的计算(针对立木)1. 近似圆柱体法(适用于树干形状接近圆柱体的树木)- 对于树干基部为圆形的树木,首先测量胸径(DBH,一般是指距地面1.3米处树干的直径),记为d(单位:米),测量树高h(单位:米)。
- 根据圆柱体体积公式V=π r^2h(其中r = (d)/(2)),单株木材蓄积量V=π((d)/(2))^2h=frac{π d^2h}{4}。
- 例如,某树胸径d = 0.3米,树高h = 10米,则其蓄积量V=frac{3.14×0.3^2×10}{4}=0.7065立方米。
2. 区分求积法(对于树干形状不规则的树木更为精确)- 将树干按照一定长度(如1米或2米为一段)进行区分,分别测量每一段的中央直径d_i(i = 1,2,·s,n,n为区分段数)和段长l_i。
- 每一段的材积V_i=frac{π d_i^2l_i}{4}。
- 单株木材蓄积量V=∑_i = 1^nV_i。
三、林分木材蓄积量的计算。
1. 标准地法(适用于大面积森林蓄积量的估算)- 首先在林分内设置标准地。
标准地的面积一般根据林分状况和调查精度要求而定,例如在天然林可能设置为0.1 - 1公顷,人工林可能为0.05 - 0.5公顷等。
- 在标准地内,对每一株树木按照上述单株木材蓄积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其蓄积量v_j(j = 1,2,·s,m,m为标准地内树木株数)。
- 计算标准地内木材蓄积量V_标准地=∑_j = 1^mv_j。
- 然后根据林分总面积S和标准地面积s,估算林分木材蓄积量V_林分=frac{V_标准地}{s}× S。
2. 角规测树法(一种快速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角规是一种特殊的测量工具。
采伐数据计算教程 -

采伐数据计算相关教程2020年5月目录一、采伐数据的计算 (1)二、依据二调数据,提取县名、镇名、村名 (4)三、二调小班线相关教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二元立木材积表部分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采伐数据的计算采伐表基于附表a进行计算,以下为常用采伐数据的计算。
1、公顷蓄积的计算:两种办法(单株蓄积计算法和角规绕测法)1.1 单株蓄积法(公顷蓄积=单株蓄积*公顷株数),单株林木蓄积(V)=a*D b*H c,以下为常用树种单株蓄积计算公式(公式来源见附件):杉木:V=6.97483×10-5D1.81583H0.99610马尾松:V=7.98524×10-5D1.74220H1.01198湿地松:V=7.81515×10-5D1.79967H0.98178桉树:V=8.71419×10-5D1.94801H0.74929相思类:V=7.32715×10-5D1.65483H1.08069黎蒴:V=6.29692×10-5D1.81296H1.01545软阔:V=6.74286×10-5D1.87657H0.92888硬阔:V=6.01228×10-5D1.87550H0.98496注:以上公式中,V为单株蓄积,D为平均胸径,H为平均树高。
我作报告一般使用此种方法。
1.2 角规绕测法(公顷蓄积V=G*FH,注:V为公顷蓄积,G为角规断面数,FH为形高),以下为常用树种林分形高计算公式:杉木:FH=0.5112+0.5378×H马尾松:FH=0.8490+0.4626×H湿地松:FH=0.8620+0.4947×H藜蒴:FH=1.5572+0.4130×H软阔类:FH=0.6094+0.5130×H硬阔类:FH=0.3855+0.5473×H针叶混:FH=0.5444+0.5250×H针阔混:FH=0.5480+0.5204×H阔叶混:FH=0.7124+0.5053×H注:以上公式中,FH为形高,H为平均树高。
小班蓄积量计算方法

小班蓄积量计算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小班蓄积量的计算方法。
你可别小瞧了这个,就像咱过日子得知道家里有多少东西一样,这小班蓄积量的计算那也是相当重要呢!咱先说说蓄积量是啥玩意儿。
蓄积量就好比是森林里树木的“财富值”,它能告诉我们这片林子到底有多少“干货”。
那怎么算呢?一般来说,常用的方法就像是给树木做一次“体检”。
咱得先把小班里的树木一棵一棵地看清楚,测量它们的胸径啊、树高啊这些关键数据。
这就好像咱认识新朋友,得先知道人家的基本情况不是?然后呢,根据这些数据,再套用一些公式或者模型。
这就好比是有了一把钥匙,能打开计算蓄积量的大门。
不同的树种、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计算方式哦,就跟咱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似的。
比如说,有的计算方法就像个精细的工匠,一点一点地把每棵树的蓄积量都算得清清楚楚;而有的方法可能就比较“豪爽”,大致估算一下。
这就好比是做衣服,有的师傅追求每一针每一线都完美,有的呢可能更注重整体效果。
咱再想想,如果计算不准确会咋样?那可就好比是你去买东西,人家给你算错了账,你得多花冤枉钱或者少拿了东西呀!所以这计算可得认真,不能马虎。
计算小班蓄积量还得考虑到很多因素呢,比如树木的生长状况、林分的密度等等。
这就跟咱人一样,身体好的时候和生病的时候状态可不一样。
而且啊,这计算可不是一次就完事儿了的。
就像咱得定期体检一样,森林也需要时不时地重新计算蓄积量,看看它的变化情况。
你说这小班蓄积量的计算是不是很有意思?它就像是森林的一个秘密密码,等着我们去破解。
咱得好好研究,才能真正了解这片森林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呢,小班蓄积量的计算可不能马虎,得认真对待,就像对待咱生活中的每一件重要事情一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好和价值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林木蓄积的测算

(3)线性回归方程式求解
参照以皆伐方式盗伐林木
2021/3/10
22
样木号
厘米米立方米序号树种地径实测值采用盗伐标准地保留木求得线性方程计算值备注胸径单株蓄积单株材积合计wwwthemegallerycom3盗伐木还留在盗伐地的调查1对于盗伐木没有造材还保留在盗伐区内的林木采用每木测定盗伐木的胸径树高并分别编号记录序号树种胸径树高查对二元立木材积表分树种查算每木蓄积根据出材率计算每木材积材积蓄积出材率分树种统计盗伐木的蓄积和材积
盗伐区标准地中保留木调查记录及蓄积查算表
单位:厘米、米、立方米
树种
地径(d) 胸径(D) 树高(H) 单株蓄积(查二元材积表)(M) 单株材积
2021/3/10
23
盗伐区标准地中盗伐木调查记录及计算表
序号
合计 1 2 3 4 …
树种
地径实测值
单位:厘米、米、立方米
采用盗伐标准地保留木求得线性方程计算值
在坡地上,先观测树梢,求得h1;再观测树基,求得h2;若两次观测符 号相反,仰视为正,俯视为负,则树全高H=h1+h2;见图(a)。若两次观测 值符号相同,则H=h1-h2,见图(b)、(c)。
2021/3/10
6
2021/3/10
7
4、 单株立木材积计算
测定单株立木胸径、树高后,记录其数值,采用查二元立木材积表, 求得单株立木蓄积。
胸径
树高 单株蓄积 单株材积
备注
林木根径、蓄积量自动计算表

###
####
######
#####
#DIV/0!
#DIV/0! #DIV/0!
主伐 皆伐 ######
其中空 地: #DIV/0! #DIV/0! #DIV/0!
##### #####
######
###
#DIV/0!
##### #####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
郁 起 树 闭 源 龄 度
平 均 胸 径
平 均 树 高
每 亩 株 数
每 亩 蓄 积
出 材 量
采 林 权 伐 种 属 类 型
采 伐 方 式
采 伐 强 度
蓄 积
蓄 积
#DIV/0! #DIV/0!
###### #DIV/0! #DIV/0!
###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
注:保留一位小数 调查单位(盖章): 负责人: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0 年 月 日
林 木 采 伐 调查汇总 表
单位:厘米,米,株,立方米 采伐林分标准地调查情况 林权 单位 或 个人 小 森 地 林 名 类 别 亩 采 伐 蓄 积 采伐情况 采 伐 面 积 (亩) 商品材 采 伐 株 数 采 伐 蓄 积 出 材 量 采伐分类 非商品材 出 材 量 其中:10厘 米以下 出 蓄 材 积 量
蓄积、形高计算参数表

常树种形高值计算参数
起源 树种 云南松 华山松 栎类 阔叶树 天然 桦木 柏树 杉木 思茅松 云南松 华山松 杉木 人工 兰桉 赤桉 直干桉 思茅松 a 0.74217 0.76361 0.75885 0.67182 0.62315 0.72796 0.74837 0.65671 b 0.9071516 1.0295315 0.9805621 1.0093166 0.8858089 0.9956885 0.8964616 0.920351 c 0.0203656 0.1665688 0.1435995 0.1178389 -0.0172708 0.1186695 0.0300169 0.014782
单株材积 0.14500 0.06900 0.00800 0.02500 0.06700 0.08500 0.05600 0.03400 0.00600 0.04400
公式:FH=aHb/Dc 检验如下: 蓄积 起源 树种 胸径 树高 形高值 0.145 6 4 2.5166 云南松 20.7 16 9 4.6209 华山松 0.104 8 3.5 1.9229 栎类 0.075 天然 阔叶树 24.5 6 2.8116 1.34 10 7 3.6346 桦木 51 12 15 7.1618 柏树 12.5 8.5 4.7248 杉木 20 9 4.7466 思茅松 3.6 4.4 人工 云南松 华山松 16 8 10 5 5.5745 3.3437
常见树种二元材积参数
起源 树种 云南松 华山松 栎类 阔叶树 天然 桦木 柏树 杉木 思茅松 云南松 华山松 杉木 人工 兰桉 赤桉 直干桉 思茅松 a 0.0000582901170 0.0000599738390 0.0000595997840 0.0000527642910 0.0000489419110 0.0000571735910 0.0000587770420 0.0000515777140 0.0000871510480 0.0000735350160 0.0000794755900 0.0000748814000 0.0000885470000 0.0001301580000 0.0000755929000 b 1.9796344 1.8334312 1.8564005 1.8821611 2.0172708 1.8813305 1.9699831 1.985218 1.9544793 2.0015694 1.8289544 1.8586 1.81232 2.314 1.94131 c 0.90715155 1.0295315 0.98056206 1.0093166 0.88580889 0.99568845 0.89646157 0.92035096 0.75583295 0.7888835 0.91284379 0.866 0.83159 0.1111 0.82388
林木的材积和蓄积怎么算?

林木的材积和蓄积怎么算?林木的材积和蓄积怎么算?你说的林木应该是立木吧,也就是站着的树木,它的蓄积是用立木材积公式计算的,立木没有统一的公式,和原木是不一样的,材积就是立木蓄积乘以出材率。
请问林木材积蓄积的区别木材材积与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加以你买一本木材材积本看看,熟悉一下,一起就一目了然了。
滥伐林木罪按材积还是蓄积认定?林木案件中林木是以蓄积认定的。
依据:林业部关于确定盗伐滥伐林木、毁坏幼树数量计算方法的意见发文单位:林业部文号:林检法[1989]1号发布日期:1989-1-26执行日期:1989-1-26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公安处(局)、林业(农林)检察处、林业(农林)审判庭,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公司公安处、地区中级法院、检察分院,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公安处:据各地反映,林业公检法机关在办理森林案件中,由于对盗伐滥伐林木数量和毁坏幼树数量计算方法不一致,影响了林业公安机关立案、林业检法机关量刑。
现根据林业部(82)林资字第10号《关于颁布<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通知》要求和测树学的原理,提出如下意见:一、立木材积的计算。
立木材积即为立木蓄积,计算方法是:原木材积除以该树种的出材率。
如:某地区、某树种的出材率为60%。
即:立木材积(立木蓄积)=原木材积÷60%二、幼树的概念和幼树数量计算。
幼树是指生长在幼龄阶段的树木。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树木胸径在5cm以下的视为幼树,以“株”为单位进行统计。
林业部滥伐林木立案标准是算材积还是蓄积滥伐林木立案标准算蓄积(立木蓄积),单说材积不是,材积小于蓄积。
《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蓄积包括枝丫,如果设蓄积为100立方米,设马尾松的出材率为65%,材积则为65立方米,这只是简单推算,具体的要有专业林业技术算。
活立木蓄积和活立木材积是否等同?没有蔸径采集查询采集表一般大家都是用三元材积表查询看胸径和高度可以试试怎么利用一元材积表查算出现实林分蓄积及未来林分蓄积之差这个需要用复利公式计算,现蓄积v1,未来蓄积v2,年限n,年生长率p即 v2=v1*(1+p)^n 这个可以推算出未来n年的蓄积我的林木被盗伐,要求犯罪嫌疑赔偿时是按蓄积算还是按材积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0.5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2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
蓄积量角规调查计算表

角规点号: 每公顷Hale Waihona Puke 每公顷蓄积 株数 (m3) (株)
角规权重:
小班测树因子平均值: 平均胸径: 调查人员: cm , 平均树高: m, 每亩蓄积: 年 m , 月
3
乔木每亩生物量 日
kg
调查时间:
每公顷胸高断面积 记录 合计(m )
2
蓄积量角规调查计算表
县 径阶 (cm) 6 8 10 12 14 16 18 20 合计 平均胸径: cm , 平均树高: m , 每亩蓄积: m ,
3
乡
村 坡度 (度)
;小班: 坡度改正 系数
每公顷胸高断面积 记录 合计(m )
2
优势树种: 改正后胸高 各径阶树 断面积 高(m) 2 (m )
蓄积量角规调查计算表
县 径阶 (cm) 6 8 10 12 14 16 18 20 合计 平均胸径: cm , 平均树高: m , 每亩蓄积: m3 , 角规权重: 乡 村 坡度 (度) ;小班: 坡度改正 系数 优势树种: 改正后胸高 各径阶树 断面积 高(m) 2 (m ) 角规点号: 每公顷 每公顷蓄积 株数 3 (m ) (株)
EXCEL软件在林木蓄积计算中的应用

EXCEL软件在林木蓄积计算中的应用作者:王雍树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07期摘要:指出了在当下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手工计算费时费力且数据处理的准确度受到影响,为了减轻林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数据计算正确无误,提出了采用EXCEL办公软件,建立林木蓄积计算模板,完成小班蓄积计算工作,以期基层顺利快捷完成调查设计任务。
关键词:林木蓄积计算;EXCEL软件;应用中图分类号:TP31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211-021 引言EXCEL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个办公系统软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
它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灵活多变的计算公式,且操作简便,在林业行业中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在人工商品林采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征占用林地调查等工作中,外业调查工作庞大,内业设计数据计算与统计工作任务繁重,并且需要查用大量的森林资源常用数表,手工计算费时费力且数据处理的准确度受到影响。
而其中林木蓄积的计算更是每位林业调查者的“必修课”。
为了减轻林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各数据统计的准确性,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采用EXCEL软件和二元立木材积表,通过建立样地蓄积计算模板完成了林业调查中大量数据计算工作。
现就EXCEL软件在林木蓄积计算中的应用方法作简要阐述和分析,以利于其更好地推广应用。
2 建立《林木蓄积计算模板》启动EXCEL,建立一个工作表,命名为“林木蓄积计算模板”。
根据林木蓄积计算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设置表头。
如树种,径阶,树高、株数、蓄积等内容。
设置“林木蓄积计算模板”中的各列内容,A3为树种、B3为径阶、C3为平均树高、G3为林木株数。
H3为蓄积等,如图1。
3 公式输入与数据函数的引用通过以上步骤建立完成工作表后,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各单元格公式的输入与数据函数的引用。
公式的输入与数据函数的引用是表格自动运行的关键。
标准地测树和全林实测等的公式的输入与数据函数的引用方法基本相同,现以标准地测树表格设计的公式的输入与数据函数的引用为例介绍如下。
林木每公顷蓄积量统计表计算表

南
1
林班 13-2 小班
林木每公顷蓄积量统计表
标准地 号:1
标准地面 积
400
1
林班 13-2
小班
树
采伐木
平均
检尺
单株材积 蓄积量
出材量
种
径阶 类型
胸径 (cm)
树高(m)
株数
直径积数 树高积数 (立方 米)
(立方 出材率% (立方
米)
米)
6
0
0
0.0000
65.49
7
0
0
0.0000
71.68
巨
15
采
16
伐
17
木
18
16.6
3
17.0
2
45
49.8 0.1365 0.4094
83.99 0.3439
32
34
0.1570 0.3140
84.51 0.2654
0
0
0.0000
84.98
0
0
0.0000
85.33
19
0
0
0.0000
85.65
20
0
0
0.0000
85.97
21
0
0
0.0000
86.28
71.68
巨
8
12.0
2
16
24
0.0320 0.0641
76.09 0.0488
9
12.5
4
36
50
0.0412 0.1649
78.18 0.1289
尾
10
13.0
23
230
一元材积表法、蓄积、形高计算参数

序 号
树种
1
2
3 4
云南松
5
6
7
云杉
8 9
冷杉
10 高山松
11 扭曲云南松
12 思茅松
13
14 南亚热带
15 阔 叶
16
17
18
19 栎类
20
21
22 阔叶树
23 桦木
24 落叶松
25 铁杉
流域
金沙江 澜沧江
文山州 昆明市、玉溪、曲靖、昭通市、东川区
红河州、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 丽江、保山、临沧地区、迪庆、
楚雄、大理、怒江、德宏州 丽江地区、楚雄州、中旬县 怒江州、大理州、德钦县、维西县
全省 全省 全省 怒江州(除兰坪)、德宏州、保山地区、临沧地区 文山州 红河州、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 昆明市、玉溪地区、曲靖地区、昭通市、东川区 迪庆州、丽江地区、大理州、楚雄州、兰坪县 怒江州(除兰坪)、德宏州、保山地区、临沧地区 文山州 昆明市、东川区、玉溪、曲靖、昭通市 红河州、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 迪庆州、丽江地区、大理州、楚雄州 全省 全省 全省
20
天然 5.8777042 1.9699831 68.849 5607.556 82 0.89646158
20
人工 8.7151048 1.9544793 107.566 13613.704 128 0.75583295
20
人工 8.8708447 1.9204135 12.876
157.087 14 0.74489561
C
57.279 66.538 48.979 49.07 28.722 4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