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机化学.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课后答案(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

有机化学课后答案(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

4.15 分子式为 C9H12 的芳烃 A,以高锰酸钾氧化后得二元羧酸。将 A 进行硝化,只得到两种一硝基产物。
7
推测 A 的结构。并用反应式加简要说明表示推断过程。 答案:
H3C
C2H5
第五章 旋光异构 体的数
5.4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有旋光异构体?如有手性碳,用星号标出。指出可能有的旋光异构 目。
CH3 CH CH CH CH3 CH CH3 CH3
答案: a=b=d=e 为 2,3,5-三甲基己烷 b. 正庚烷 c=f 为 2,3,4,5-四甲基己烷 正戊烷 2-甲
2.9 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由高到低排列(不要查表) 。 a. 3,3-二甲基戊烷 基己烷 答案: c>b>e>a>d 2.16 将下列游离基按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列: c. 2-甲基庚烷 d. e.
H 2SO 4 HBr CH 3CH2CH2CH 2OH
CH3CH2CH-CH3 O3 Zn , H2O ClCH2CH-CH2OH OH OH
f.
1
答案:
a. CH3CH2CH=CH2 H2SO4 CH3CH2CH CH3 OSO2OH b. (CH3)2C=CHCH3 HBr (CH3)2C-CH2CH3 Br c. CH3CH2CH=CH2 1). BH3 2). H2O2 , OHH2O / H+ CH3CH2CH2CH2OH
H2O
H2SO4 HgSO4
CH3CH2CH2COCH3
+ CH3CH2COCH2CH3
CH2=CHCHO HCN CH3CH2C=CH2 CN
CHO
e.
能生成灰白色沉 3.22 分子式为 C 6H10 的化合物 A,经催化氢化得 2-甲基戊烷。A 与硝酸银的氨溶液作用 淀。A 在汞盐催化下与水作用得到 CH3CHCH2CCH3 。推测 A 的结构式,

有机化学课后答案(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

有机化学课后答案(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

有机化学复习题 第一章饱和脂肪烃2.3 下列各结构式共代表几种化合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a.CH 3CH CH 3CH 2CHCH 3CH CH 3CH 3b.CH 3CH CH 3CH 2CHCH 3CHCH 3CH 3c.CH 3CHCH 3CHCH 3CH CH 3CH CH 3CH 3d.CH 3CHCH 2CHCH3CH 3CHH 3CCH 3e.CH 3CHCH CH 2CHCH 3CH 3CH 3CH 3f.CH 3CHCH 3CHCHCH 3CH 3CHCH 3CH 3答案:a =b = d = e 为2,3,5-三甲基己烷c = f 为2,3,4,5-四甲基己烷2.9 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由高到低排列(不要查表)。

a. 3,3-二甲基戊烷b. 正庚烷c. 2-甲基庚烷d. 正戊烷e. 2-甲基己烷答案:c > b > e > a > d2.16 将下列游离基按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列:a.CH 3CH 2CH 2CHCH3CH 3CH 2CH 2CH 2CH 2b.c.CH 3CH 2C CH 3CH 3答案: 稳定性 c > a > b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3.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a.b.c.(CH 3CH 2)2C=CH 2CH 3CH 2CH 2CCH 2(CH 2)2CH 3CH 2CH 3C=CHCHCH2CH 3C 2H 5CH 3d.(CH 3)2CHCH 2CH=C(CH 3)2答案:a. 2-乙基-1-丁烯b. 2-丙基-1-己烯c. 3,5-二甲基-3-庚烯d. 2,5-二甲基-2-己烯3.11 完成下列反应式,写出产物或所需试剂.a.C H 3C H 2C H =C H 2H 2SO 4b.(C H 3)2C =C H C H 3HBrc.C H 3C H 2C H =C H 2CH 3CH 2CH 2CH 2OHd.C H 3C H 2C H =C H 2CH 3CH 2CH-CH3OHe.(C H 3)2C =C H C H 2C H 3O 3Zn H 2O,f.C H 2=C H C H 2O HClCH 2CH-CH2OHOH答案:a.C H 3C H 2C H =C H 2H 2SO4CH 3CH 2CH CH 3OSO 2OHb.(C H 3)2C =C H C H 3HBr(CH 3)2C-CH 2CH 3Brc.C H 3C H 2C H =C H 2BH 3H 2O 2O H -CH 3CH 2CH 2CH 2OHd.C H 3C H 2C H =C H 2H 2O / H+CH 3CH 2CH-CH3OHe.(C H 3)2C =C H C H 2C H 3O 3Zn H 2O ,,CH 3COCH3+CH 3CH 2CHOf.C H 2=C H C H 2O HC l 2 / H 2OClCH 2CH-CH2OHOH1).2).1).2).3.14 将下列碳正离子按稳定性由大至小排列:C CH 3H 3CC HCH 3CH 3++C CH 3H 3CC HCH 3CH 3C CH 3H 3CC H 2CH 2CH 3+答案: 稳定性:C CH 3H 3CCHCH 3CH 3++>C CH 3H 3C CHCH 3CH 3>C CH 3H 3C CH 2CH 2CH 3+3.19 以适当炔烃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a. CH 2=CH 2b. CH3CH 3 c. CH3CHO d. CH2=CHCl e. CH3C(Br)2CH 3f. CH3CBr=CHBr g. CH 3COCH 3 h. CH 3CBr=CH2i. (CH3)2CHBr答案:a.HC CH Lindlar cat H 2C CH 2b.HC CHN i / H 2CH 3CH 3c.HCCH+H 2O HgSO4H 2SO 4CH 3CHOd.HC CH +HClHgCl2C H 2=C H C le.H 3C CCHHgBr 2HBrC H 3C =C H 2BrHBrCH 3-C BrBrCH 3f.H 3C CCH +Br 2C H 3C =C H B rBrg.H 3C CCH +H 2OHgSO4H 2SO 4CH 3COCH3+ H 2Lindlar catH 3C CCH+H 2h.H 3C CCH +HBrHgBr2C H 3C =C H 2Bri.C H 3C H =C H 2HBr(CH 3)2CHBr3.20 用简单并有明显现象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a. 正庚烷 1,4-庚二烯 1-庚炔b. 1-己炔 2-己炔 2-甲基戊烷 答案:正庚烷1,4-庚二烯1-庚炔A g(N H 3)2+灰白色无反应1-庚炔正庚烷1,4-庚二烯B r 2 /C C l 4褪色无反应正庚烷1,4-庚二烯a.b.2-甲基戊烷2-己炔1-己炔A g(N H 3)2+灰白色无反应1-己炔2-己炔B r 2 /C C l 4褪色无反应2-己炔2-甲基戊烷2-甲基戊烷3.21 完成下列反应式:HgSO4H 2SO 4a.CH 3C H 2C H 2C CHHCl(过量)b.C H 3C H 2CCCH3+KMnO4H+c.C H 3C H 2CCCH3+H 2Od.C H 2=C H C H =C H 2+C H 2=C H C H O e.CH 3C H 2CCH+HCN答案:a.CH 3C H 2C H 2CCHHCl(过量)CH 3CH 2CH 2C ClClCH 3b.C H 3C H 2CCCH3+KMnO4H+CH 3CH 2COOH+CH 3COOHHgSO4H 2SO 4c.C H 3C H 2CCCH3+H 2OCH 3CH 2CH 2COCH3+CH 3CH 2COCH2CH 3d.C H 2=C H C H =C H 2+C H 2=C H C H OCHOe.CH 3C H 2CCH+HCNC H 3C H 2C =C H 2CN3.22 分子式为C 6H 10的化合物A ,经催化氢化得2-甲基戊烷。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多肽的发生与肽键的形成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多肽的发生与肽键的形成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多肽的发生与肽键的形成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在有机化学中,多肽的发生与肽键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本文将对多肽的发生与肽键的形成进行整理和详细解析。

一、多肽的发生多肽的发生指的是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多肽链的过程。

在生物体内,多肽的发生主要通过蛋白质合成机制实现。

1. 氨基酸残基的选择多肽的发生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氨基酸残基。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和多肽的基础单位,共有20种常见氨基酸。

不同的氨基酸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侧链结构,因此在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肽所需的特定性质和功能。

在选择氨基酸残基时,需要考虑到它们的极性、电荷、大小、水溶性等因素,并根据目标多肽的特点来确定最佳的组合方式。

2. 缩合反应多肽的发生是通过缩合反应来实现的。

缩合反应是指两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羧基和氨基发生反应,形成一个新的酰胺结构。

在生物体内,多肽的发生主要通过核酸酶体和核酸组装体来实现。

核酸酶体是一种特殊的酶,它能够识别并选择性地加入适当的氨基酸残基,并将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连接在一起。

核酸组装体则是核酸酶体的辅助因子,能够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辅助剂来促进缩合反应的进行。

3. 保护基和活化剂在多肽的发生过程中,为了防止氨基酸残基发生副反应或不受选择性地连接在一起,常常需要使用保护基和活化剂。

保护基是一种能够保护氨基酸残基的特定官能团,可以对其进行临时修饰,从而阻止其发生非特异性反应。

活化剂则是一种能够激活羧基或氨基的化学试剂,可以促进缩合反应的进行。

二、肽键的形成肽键是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缩合反应形成的一种特定化学键。

肽键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特异性,是多肽链形成的核心连接。

1. 肽键的结构肽键的结构是由两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的酰胺结构所构成的。

肽键的形成涉及到两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羧基和氨基的缩合反应,形成一个新的酰胺结构。

在肽键中,碳、氧、氢和氮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于骨架的结构。

有机化学中的脂类与脂类的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脂类与脂类的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脂类与脂类的反应脂类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自然和人体中。

它们是由甘油与脂肪酸通过酯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脂类在生物体中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能量的储存、结构的维持以及信号转导等。

脂类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进行结构和功能的调节。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学中的脂类以及脂类的常见反应。

一、脂类的分类脂类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其根据分子结构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类:甘油脂类、磷脂类和类固醇。

1. 甘油脂类:甘油脂类是最常见的脂类,包括甘油三酯和磷脂。

甘油三酯是由三个脂肪酸通过酯键连接到甘油骨架上而形成的,它们是存储能量的主要形式,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脂肪组织中。

磷脂是甘油脂类的一种,与甘油三酯不同的是,磷脂还含有一个磷酸基和一种亲水性的官能团,使其在细胞膜结构和信号传导中起到重要作用。

2. 磷脂类:磷脂类是一类含有磷酸基的甘油脂类化合物,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酯醇胆碱等。

磷脂可以通过酶促反应发生磷酸化作用,生成磷脂酸,进而在细胞信号转导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3. 类固醇:类固醇是一类含有苯环的大分子化合物,常见的有胆固醇、麦角固醇等。

它们在细胞膜组成、激素合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二、脂类的反应脂类在有机化学中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反应,这些反应的发生可以改变其结构和功能。

以下将介绍脂类的一些典型反应。

1. 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脂类中最常见的反应之一,它是通过酸催化下的酯交换反应实现的。

脂肪酸与醇在酸催化下发生酯键的形成。

例如,甘油与三酸甘油脂酸通过酸催化反应形成甘油三酯。

2.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将脂类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的反应。

酶催化下的水解反应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用于将脂肪酸从甘油骨架上释放出来。

此外,碱催化下的水解反应也可以用于将脂类分解为甘油和相应的盐。

3. 氧化反应:脂类在氧化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例如,甘油三酯经过氧化反应可以生成脂肪酸和水的产物。

氧化反应可以通过酶、过氧化氢等多种条件实现。

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生物类(5套题)

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生物类(5套题)

生物类有机化学模拟试题一一、命名下列化合物(每小题1分,共8分)4. CH 3CON(CH 3)2O CHOCl3.2. H 2NCH 2CNHCHCOOHCH 3OOHNO 2NO 25.6.HOH HCH 3COOH C 2H 57. (CH 3CH 2CH 2)4N +Cl8. CCCH 3CH 2CH 3(CH 2)4CH 2CCH 2CH 3HO1.(CH 3)2CHCH 2CHC 2H 5CCH 3CH 3CH(CH 3)2二、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顺丁烯二酸酐2. 顺-1-甲基-4-叔丁基环己烷的优势构象3. α-D-葡萄糖的哈沃斯式4. 4-甲基-1-异丙基二环[3.1.0]己烷5. 2,3-二甲基丁烷优势构象(以C 2—C 3为轴)的纽曼投影式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

① CH 3CH 2Cl ② CH 3CH 2OH ③CH 3OCH 3 ④ CH 3CHO 2. 下列糖中生成的糖脎与D-葡萄糖脎相同者为( )。

① D-半乳糖 ② L-葡萄糖 ③ D-核糖 ④ D-甘露糖3.下列反应的机理属于( )。

① 亲电取代 ② 亲核取代 ③ 自由基取代 ④ 亲电加成Cl CH 2CH 3Cl 2Cl CHCH 3Cl4. 下列化合物进行水解时,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C OClC OOCH 3C ONH 2O OO①②③④5.下列取代基中,能使苯环取代反应活性增强的是( )。

① —NO 2 ② —CN ③—NHCOCH 3 ④ —COOH6. 某一蛋白质等电点为4.9,当此蛋白质溶液pH 值为7时进行电泳,该蛋白质粒子应( )①向负极移动 ② 向正极移动 ③ 不移动 ④ 产生沉淀7. 在下列结构中不符合异戊二烯规律的是( )。

OCHO①②③④8. 下列化合物属于哪一类天然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OP HOOHOO①核酸 ② 蛋白质 ③ 磷脂 ④ 甾醇9. 下列哪个化合物是 (R)-乳酸的对映体?( )COOHHOH CH 2OHCOOHHOH CH 3HCH 3COOH OH OHHOCH 2COOHH ①②③④10. 下列试剂中,可以用来分离提纯醛、酮的是( )① 斐林试剂 ② 品红试剂 ③ 苯肼试剂 ④ HCN四、按要求将下列各化合物排序(每小题2分,共10分) 1. S N 2反应活性(大→小)① (CH 3)3CBr ② CH 3CHBrCH 2CH 3 ③ CH 3CH 2CH 2Br ④ CH 3Br 2. 碱性(强→弱)①吡咯 ②氢氧化四甲基铵 ③ 苯胺 ④二甲胺3. 酸性(强→弱)COOHNO 2COOHOCH 3COOHCH 3COOHCl ①②③④4. 沸点(高→低)① 庚烷 ② 2-甲基己烷 ③ 己烷 ④ 2,2-二甲基戊烷5. 碳正离子稳定性(大→小)① CH 3CH 2+ ② C 6H 5CH 2+ ③ (C 6H 5)2CH + ④ H 3C +五、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每个化合物2分,共26分)CH 2CH CHO CH2KMnO +1.CHO322?CH 3?CH 3CCH 3O25①②333H 3C H 2O +CH 3CHCH 2C(CH 3)2OH OH2- +OH CH 3NO 2Cl 3?CH 3CH 2C CHH O 2++2.3.4.5.6.7.8.OH9.②3CH CHCHO?六、用化学方法鉴定下列各组化合物(每个化合物1分,共10分) 1. 苯酚,环己醇,环己胺 2. 2,4-戊二酮,2-戊酮,戊醛,3-戊酮3. 蔗糖,麦芽糖,淀粉七、按要求制备下列各化合物(每小题4分,共12分) 1. 用CH 3CH 2Cl 和必要的无机试剂制备CH 3CH 2CH 2CH 2Cl 。

化学分类大全

化学分类大全

化学分类大全
1、无机化学包括: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2、有机化学包括: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3、物理化学包括: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4、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

5、高分子化学包括:天然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高聚物应用、高分子物力。

6、核化学包括:放射性元素化学、放射分析化学、辐射化学、同位素化学、核化学。

7、生物化学包括:一般生物化学、酶类、微生物化学、植物化学、免疫化学、发酵和生物工程、食品化学等。

生物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

第一题: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即生物催化剂,它能够加快生化反应的速度,但是不改变反应的方向和产物。

也就是说酶只能用于加速各类生化反应的速度,但并不是生化反应本身。

酶是一种由氨基酸组成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它存在于所有活的动植物体内,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消化食物,修复组织等生命活动的一种必需物质。

酶促反应的特点(一)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的催化速率酶是高效生物催化剂,比一般催化剂的效率高107-1013倍。

酶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但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也就是说酶在促进正向反应的同时也以相同的比例促进逆向的反应,所以酶的作用是缩短了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但平衡常数不变,在无酶的情况下达到平衡点需几个小时,在有酶时可能只要几秒钟就可达到平衡。

酶和一般催化剂都是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机制来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

(二) 酶催化具有高度特异性酶的催化特异性表现在它对底物的选择性和催化反应的特异性两方面。

体内的化学反应除了个别自发进行外,绝大多数都由专一的酶催化,一种酶能从成千上万种反应物中找出自己作用的底物,这就是酶的特异性。

根据酶催化特异性程度上的差别,分为绝对特异性(absolute specificity)、相对特异性(relative specificity)和立体异构特异性(stereospecificity)三类。

一种酶只催化一种底物进行反应的称绝对特异性,如脲酶只能水解尿素使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若一种酶能催化一类化合物或一类化学键进行反应的称为相对特异性,如酯酶既能催化甘油三脂水解,又能水解其他酯键。

具有立体异构特异性的酶对底物分子立体构型有严格要求,如L乳酸脱氢酶只催化L-乳酸脱氢,对D-乳酸无作用。

(三) 酶活性的可调节性有些酶的催化活性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别构酶受别构剂的调节,有的酶受共价修饰的调节,激素和神经体液通过第二信使对酶活力进行调节,以及诱导剂或阻抑剂对细胞内酶含量(改变酶合成与分解速度)的调节等。

分子生物与有机化学试题(答案后置)

分子生物与有机化学试题(答案后置)

一、A1型题1. 目前,在体外进行PCR反应所用的催化酶通常是A.大肠杆菌(E.coli)DNA聚合酶ⅠB.大肠杆菌(E.coli)DNA聚合酶ⅢC.大肠杆菌(E.coli)Klenow片段D.Taq DNA聚合酶E.枯草杆菌DNA聚合酶Ⅰ2. Klenow片段是指:A.polⅠ之大片段,无DNA聚合酶活性B.polⅠ之小片段,有DNA聚合酶活性C.polⅡ之大片段,有DNA聚合酶活性D.polⅢ之大片段,有DNA聚合酶活性E.polⅠ之大片段,有DNA聚合酶活性3. 参与 DNA 复制的酶不包括:A. DNA-polB. RNA-polC.连接酶D.引物酶E.拓扑异构酶4. 真核生物在 DNA 复制延长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A. DNA-pol αB. DNA-pol βC. DNA-pol γD. DNA-pol δE. DNA-pol III5. 关于真核生物 DNA 聚合酶( DNA-pol )正确的是:A .有 DNA-pol α、β、γ三种B .由 DNA-pol α催化领头链和随从链的合成C . DNA-pol δ是真核生物线粒体内的酶D . DNA-pol δ是复制延长中主要起催化作用的酶E . DNA-pol β是具有校读作用的酶6. DNA连接酶在下列哪一个过程中是不需要的?A.DNA复制B.制备重组DNAC.损伤DNA切除修复D.冈崎片段的连接E.转录7. 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将核苷酸加在引物或延伸中的核酸链的____上。

A.5’端B.3’端C.3’端或5’端D.N端E.C端8. 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是A.解开DNA双螺旋使易于复制B.使DNA解链旋转不致缠结C.把DNA异构为RNA作为引物D.辨认复制起始点E.稳定分开的双螺旋9. 冈崎片段是指A.模板DNA中的一段DNAB.由引物酶催化合成的RNA片段C.在滞后链上由引物引导合成的DNA片段D.除去RNA引物后所修补的DNA片段E.在前导链上合成的DNA片段10. 关于DNA复制具有高保真性的机制,错误的是:A. DNA聚合酶有及时校读活性B. 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规律C. DNA聚合酶有5’至3’外切核酸酶活性D. DNA聚合酶有3’至5’外切核酸酶活性E. DNA聚合酶在复制延长中对原料dNTP的选择功能11. 合成DNA的原料是A.dAMP,dGMP,dCMP,dTMPB.ATP,GTP,CTP,UTPC.AMP,GMP,CMP,TMPD.dATP,dTTP,dGTP,dCTPE.dADP,dVDP,dGDP,dCDP12. 关于DNA合成所需的酶和蛋白质,错误的是:A. 最重要的酶是DNA聚合酶B. 复制起始点双链DNA的解开需要解螺旋酶C. 仅在复制叉移动的前方需要DNA拓扑异构酶D. 后续链合成时,单链DNA模板需与单链DNA结合蛋白暂时结合起来E. 冈崎片段的连接需要连接酶13. 有关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的叙述,那一项是正确的A.DNA聚合酶Ⅰ由七种亚基组成B.DNA聚合酶Ⅱ有最强的核酸外切酶活性C.DNA聚合酶Ⅲ是真正起复制作用的酶D.催化过程产生的焦磷酸是主要产物E.用四种二磷酸脱氧核苷作底物14. 关于端粒及端粒酶,错误的是:A. 真核生物染色体端粒DNA的复制由端粒酶负责B. 线性DNA分子末端复制都需要端粒酶C. 端粒酶有逆转录酶活性D. 端粒酶是个RNA-蛋白质复合物E. 端粒对染色体的完整性特别重要15. 不参与 DNA 损伤修复的酶是:A .光复活B .引物酶C . DNA 聚合酶 ID . DNA 连接酶E .解旋酶16. 经紫外线辐射而在DNA分子中产生的胸腺嘧啶二聚体A.是在方向相反的两条链上的胸腺嘧啶之间生成共价键B.并不能阻止DNA复制C.可以以移码突变的形式被阅读D.可以被包括DNA连接酶在内的酶系所修复E.是由胸腺嘧啶二聚酶的催化而形成的17. 45S rRNA是A.核糖体小亚基的rRNAB.核糖体大亚基的rRNAC.除5S rRNA外其余rRNA的前身D.除5.8S rRNA外其余rRNA的前身E.由不同转录产物拼接生成18. tRNA分子上3′端序列的功能为A.辨认mRNA上的密码子B.提供-OH基与氨基酸结合C.被剪接的组分D.形成局部双链E.富含稀有碱基19. tRNA的转录后修饰A.与并接体结合后完成B.由核酶催化C.包括加入3′-CCA末端D.是自我剪接过程E.包括加入帽子结构20. 关于真核mRNA的转录后修饰,下面哪条不恰当?A. 真核mRNA的转录后修饰至少包括加帽、加尾及剪接B. RNA编辑能扩充遗传信息C. 可变性剪接普遍存在D. mRNA的剪接属酶促剪接E. 真核mRNA的帽子结构通常存在甲基化修饰21. 原核生物转录过程中起辨认起始点作用的是:A.核心酶B.全酶C.β-亚基D.α-亚基E.σ-亚基22.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转录后可产生的是A.hnRNAB.45S rRNAC.tRNAD.5S rRNAE.snRNA23. 关于启动子的说法,下面哪项不正确:A. 原核启动子结构相对简单B. 原核启动子含-10和-35区的保守序列C. 真核启动子常含有一些核心启动元件D. 启动子通常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E. 原核启动子-35区是Pribnow box24. 转录前起始复合物(PIC)是指A.RNA聚合酶与TATA序列结合B.RNA聚合酶与TATAAT序列结合C.各种转录因子互相结合后再与RNA聚合酶、DNA模板结合D.α因子与RNA聚合酶结合E.阻遏物变构后脱离操纵基因复合物25. 5′-ATCGTACGGCTA-3′为一结构基因的有意义链,其转录产物为A.5′-TAGCCTACGAT-3′B.5′-TAGCATGCCGAT-3′C.5′-UAGCAUGCCGAU-3′D.5′-AUCGUACGGCUA-3′E.5′-UAGCCGUACGAU-3′26. 对鹅膏蕈碱(α-amanitin)非常敏感的是A.RNA聚合酶IB.DNA聚合酶IC.RNA聚合酶IID.DNA聚合酶IIE.RNA聚合酶III27. 原核生物的mRNA转录终止需要下列哪种因子A.释放因子B.ρ因子C.信号肽D.σ因子E.DnaB28. AATAAA是A.真核生物的顺式作用元件B.启动子的辨认序列C.真核生物的反式作用因子D.真核生物转录加尾修饰点E.线粒体的起始密码序列29.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蛋白质翻译后加工过程?A.亚基聚合B.3’端添polyA尾C.丝、苏氨酸的磷酸化D.信号肽的去除E.蛋白质的糖基化30. 蛋白质生物合成不需要的物质是:A.氨基酸B.氨基酸-tRNA合成酶C.r因子D.核糖体E.mRNA31. 下面哪个不是终止密码:A. UUAB. UAAC. UAGD. UGAE. 线粒体密码表中,AGA和AGG可做终止密码32. 遗传密码子的简并性是指:A.三联体密码子之间无标点间隔B.三联体密码子中的碱基可以变更C.一个氨基酸可以有一个以上的密码子D.一个密码子只代表一种氨基酸E.一些密码子可适用于一种以上的氨基酸33. 密码子的作用特点是A.一种氨基酸至少对应一个密码子B.一种氨基酸仅和一个密码子对应C.一种tRNA只和一个密码子对应D.每种tRNA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对应E.密码子和氨基酸可以直接识别34. 遗传密码指的是A.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B.mRNA从5’端向3’端排列的碱基C.tRNA分子中排列的碱基D.mRNA从起始码开始每相邻的三个碱基E.rRNA分子中排列的碱基35. 在翻译过程中携带氨基酸的是:A.tRNAB.mRNAC.rRNAD.hnRNAE.snRNA36. 关于tRNA的错误描述是:A.氨基酸的运载工具B.都有反密码子C.对氨基酸有高度特异性D.一种tRNA可携带不同的氨基酸E.分子中含较多的稀有碱基37. 氨基酸活化的专一性取决于A.tRNAB.mRNAC.核糖体D.氨基酰-tRNA合成酶E.转肽酶38. 一个tRNA的反密码子为IGC,与其互补的密码子是A.GCAB.GCGGD.ACGE.UCG39. tRNA的作用是A.将一个氨基酸连接到另一个氨基酸上B.把氨基酸带到mRNA的特定位置上C.增加氨基酸的浓度D.将mRNA连接到核糖体上E.tRNA的5'端磷酸基与氨基酸的α-羧基结合40.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是:A.rRNAB.tRNAC.mRNAD.核糖体E.DNA41. 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密码子是:A.AUUB.AUAC.AUGD.AGAE.GUG42. tRNA反密码子的第几位碱基具有摆动性?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二、三位E.第一、二位43. 细胞内进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主要场所是:A.溶酶体B.核糖体C.微粒体D.线粒体E.高尔基氏体44. 肽链合成的终止阶段需要那一项因子参加A.EFB.RFC.Tu-GTPD.IFE.转位酶45. 蛋白质合成终止时的事件不涉及下述哪种因素:A终止密码子 B转肽酶的酯酶活性 C释放因子 D核糖体解聚 E延长因子46. 基因表达主要是生成:A.mRNAB.蛋白质C.tRNAD.DNAE.cDNA47. 关于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特异性,下列说法哪一种正确A.对氨基酸有特异性,对tRNA无特异性B.对氨基酸有严格特异性,对同工tRNA无严格特异性C.对氨基酸和同工tRNA都有严格特异性D.对氨基酸和同工tRNA都无严格特异性E.对氨基酸无特异性,而对tRNA有特异性48. 下列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TATA框与翻译起始的效率有关B.多肽链合成的方向是从N端→C端C.新合成的多肽链需加工修饰才具生理活性D.多肽链上氨基酸排列顺序取决于mRNA上的密码子E.多肽链合成信息的最原始模板是DNA49. 关于转肽酶,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A.是催化成肽的酶B.位于核糖体大亚基上C.位于核糖体小亚基上D.其催化的反应不消耗ATPE.其催化的反应在A位上进行50. 肽链合成终止的原因是:A、翻译到达 mRNA 的尽头B、特异的 tRNA 识别终止密码C、释放因子能识别终止密码子并进入 A 位D、终止密码子本身具有酯酶功能,可水解肽酰基与 tRNA 之间的酯键E、终止密码子部位有较大阻力,核糖体无法沿 mRNA 移动51. 在原核细胞不参与肽链延长阶段的物质是A.转肽酶B.甲酰蛋氨酰-tRNAC.GTPD.mRNAE.EF-Tu52. Shine-Dalgatno顺序(SD顺序)是指A.在mRNA分子的起始密码子上游8-13个核苷酸处富含嘧啶的顺序B.在mRNA分子的起始密码子上游8-13个核苷酸处富含嘌呤的顺序C.16srRNA3’端富含嘧啶的互补顺序D.16srRNA5’端富含嘌呤的互补顺序E.启动基因的顺序特征53. 关于基因启动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开始转录生成mRNA的那段DNA序列B.编码mRNA翻译起始的那段DNA序列C.位于转录起始点附近,RNA聚合酶最初结合的那段DNA序列D.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结合的DNA部位E.起到转录激活作用的序列54. 下列关于基因启动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翻译时,核糖体结合的位点B.编码mRNA翻译起始的那段DNA序列C.RNA聚合酶最初结合模板DNA的部位D.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结合的DNA部位E.远离基因具有转录激活作用的DNA序列55. RNA聚合酶结合于操纵子的位置是A.操纵基因区B.阻遏物基因区C.启动子D.结构基因起始区E.结构基因尾端56. 对于“基因表达”的概念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过程总是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B.某些基因表达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等过程C.某些基因表达产物不是蛋白质分子D.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蛋白质分子E.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RNA分子57. 下述哪项决定基因表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A.特异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和增强子与调节蛋白的相互作用B.DNA聚合酶C.管家基因D.RNA聚合酶E.沉默子58. 有些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这类基因称为A.可诱导基因B.可阻遏基因C.操纵基因D.启动基因E.管家基因59. 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A.复制水平B.转录水平C.翻译水平D.转录后加工水平E.蛋白质翻译后加工水平60.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A.对另一基因具有表达调节功能的蛋白B.具有抑制功能的调节蛋白C.对另一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D.对自身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E.对自身表达具有调节功能的序列61.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A.一种特异的间隔序列B.一种特异的编码序列C.一种特异的具有调节功能的DNA序列D.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DNA序列E.可影响另一基因表达的蛋白质62. 下列关于TATA盒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与RNA-pol稳定结合的序列B.是蛋白质翻译的起始点C.是DNA复制的起始点D.是与核蛋白体稳定结合的序列E.是远离转录起始点,增强转录活性的序列63. 下列各因子不属反式作用因子的是A.TFⅡAB.TFⅡBC.cAMPD.TFⅡDE.TFⅡF64. 下列不属于顺式作用元件的是A.TATA盒B.TFⅡAC.CAATD.GC盒E.增强子65. 阻遏蛋白结合在A.启动基因上B.结构基因上C.调节基因上D.操纵基因上E.都不结合66. cAMP与CAP结合、CAP介导正性调节发生在A.有葡萄糖及cAMP较低时B.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C.没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D.没有葡萄糖及cAMP较低时E.无葡萄糖无乳糖67. 对乳糖操纵子的转录起诱导作用的是A.葡萄糖B.阿拉伯糖C.阻遏蛋白D.半乳糖E.乳糖68. 高度重复序列的出现频率为A.小于106B.可大于106C.103D.小于102E.小于1069. 大多数处于活化状态的真核基因对DNaseIA.高度敏感B.中度敏感C.不敏感D.低度敏感E.无特殊变化70. 卫星DNA属于A.高度重复序列B.中度重复序列C.单拷贝序列D.反向重复序列E.较复杂的重复单位组成的重复序列71. 下列哪种重复顺序是哺乳动物中含量最丰富的中度重复顺序A.KpnI家族B.Alu家族C.Hinf家族D.多聚dT-dG家族E.rRNA基因72. 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与调控序列以操纵子的形式存在B.在操纵子中,功能上关联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C.在一个操纵子内,几个结构基因共用一个启动子D.操纵元件也是结构基因E.基因组中只存在一个复制起点73. 下列哪一个不是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A. 断裂基因B. 单顺反子C. 重复序列D. 基因家族E. 重叠基因选择题答案:1-10 DEBDD EBBCC 11-20 DCCBB DCBCD21-30 EBECD CBDBC 31-40 ACADA DDABC41-50 CABBE BBACC 51-60 BBCCC AAEBA61-70 DACBD CEBAA 71-73 BDE二、名词解释题74. 领头链在DNA 复制过程中,对每个复制叉而言,能顺着解链方向连续合成的互补DNA 单链就称为领头链。

2024年有机化学(版)

2024年有机化学(版)

有机化学(附件版)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原子与氢原子以及其他非金属原子(如氧、氮、硫、卤素等)所形成的化合物及其反应的化学分支。

作为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等领域密切相关,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1.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原子并通常含有氢原子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合成中,如生物大分子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以及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2.有机反应:指有机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共价键的断裂和,发生结构改变的反应。

有机反应类型繁多,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重排反应等。

3.有机合成:利用有机反应将简单的有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对于药物、材料、农药等领域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4.有机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碳原子的成键特性、立体化学、同分异构现象等。

有机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机理。

二、有机化学的重要领域1.生命有机化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生命有机化学对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2.材料有机化学:研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开发。

材料有机化学对于发展新型材料、提高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3.药物有机化学:研究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等。

药物有机化学对于新药研发、提高药物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4.环境有机化学:研究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降解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境有机化学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1.分离与提纯:通过色谱、结晶、萃取等方法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纯净的有机化合物。

2.结构鉴定: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等手段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性能测试:通过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第三章生物有机质的化学组成

第三章生物有机质的化学组成
1、脂肪酸(R-COOH)
在生物体组织和细胞中绝大部分的脂肪酸是作为复合脂类的基本结构成 分,以游离形式存在的脂肪酸含量极少。以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出的 脂肪酸已有一百种以上。
脂肪酸按其烃基组成可以分为饱和的和不饱和的脂肪酸。组成油脂的脂 肪酸绝大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酸,仅在个别油脂中发现带有支链,脂 环或羟基的脂肪酸。
正构烷烃相对含量
2、直链烷烃具有明显奇偶优势。高等植物中的正构烷烃C27、C29和C31为
优势。而海生植物中正构烷烃以C17、C19和C21为主。生长在滨海和微咸
水的水草正构烷烃碳数介于上述
两者之间,以C21、C23和C25为主。
细菌
陆源植物
3、支链烷烃以2-甲基异构烷烃和 3-甲基反异构烷烃为主,部分X型 异构烷烃。
5、甾类化合物
6、萜类化合物
单萜: 两个异戊二烯单元 C10 倍半萜: 三个异戊二烯单元 C15 双萜: 四个异戊二烯单元 C20 二倍半萜:五个异戊二烯单元 C25 三萜: 六个异戊二烯单元 C30 四萜: 八个异戊二烯单元 C40 环状的萜多为双环、三环、五环、具有特征的结构及丰富的主体异构体。
1、单糖
单糖根据它所含的羰基类型分为醛糖和酮糖两类。自然界中的单糖以含 四个、五个或六个碳原子的最为普遍。
醛糖中以含六个碳原子的D型葡萄糖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它有α、β 两种半缩醛异构体,分子式是C6H12O6,结构式为:
H OH C
H OH HO H
H OH HO
CH2OH
半缩醛式α-D-葡萄糖 (环式)
天然萜类分子常有双键,并含羟基、羰基、羧基等官能团,以烯、酸 、醇、酮等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尤其是高等植物和细菌之中。
OH

浙江大学化学系生物有机课件(马成)

浙江大学化学系生物有机课件(马成)

生物有机化学Bioorganic Chemistry参考资料:1、古练权,马林,生物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H. Dugas, Bioorganic Chemistry, 3rd Ed., Springer, 19953、刘育,尤长城,张衡益编著,超分子化学-合成受体的分子识别与组装,p385-400,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4、原始文献第一章绪论§1.1 生物分子与生物有机化学自然界中所有生物体的物质组成水生物分子金属离子(生物无机化学)蛋白质、核酸、糖、脂、维生素、激素等生物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生物分子和生物活性物质有机化学研究生物化学研究(结构测定,反应机制,(分离,提纯,生物功能化学合成,化学修饰)生物合成,基因研究)分子模型和实验室模拟研究设计合成新的生物分子与生物活性物质应用§1.2 生物大分子1、常见官能团2、基本结构单元3、立体结构的维系生物大分子中的重要官能团生物大分子中常见的其他基团2、基本结构单元一氨基一羧基酸一氨基二羧基酸、二氨基一羧基酸芳香及杂环氨基酸构成核酸的结构单元分子构成脂和糖的结构单元分子3、立体结构的维系共价键氢键配价键离子键疏水作用范德华作用力氢键及其典型的键长DNA碱基对中的氢键键酶的选择性结合(氢键)血红蛋白中的配价键酶中的离子键范德华力与距离的关系使蛋白质相互连接的作用(力)§1.3 生物体内发生的基本化学反应水解及缩合酯键,酰胺键,糖苷键的水解。

缩合是水解的逆反应如氧化和还原碳链增长反应DNA的烷基化及去烷基化磷酰化反应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三磷酸腺苷分子重排反应异构化反应§1.4 生物有机化学的立体效应K 1/K 2=104一、邻基效应(proximity effect )二、潜手性中心与潜手性面的选择乙醛分子的潜手性面乙醛加氘生成手性醇的反应醇和辅酶NAD+作用NAD +(nicotinamideadenine dinucleotide ),即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 O氘代乙醇和辅酶NAD+的氧化还原反应YADH(yeast alcohol dehydrogenase)酵母乙醇脱氢酶还原三、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与超分子5‘●●●●●●●●●●●3’A T G C G T A T GT A C G C A T A C3’●●●●●●●●●●●5’DNA碱基对的识别。

生物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生物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生物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生物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生命系统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生物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它们的定义、基本概念、实验方法以及应用。

一、生物化学的定义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体系中分子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生物化学研究的重点是从分子层面上探究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机理,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分解和代谢等过程。

生物化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蛋白质生物化学、核糖核酸生物化学、酶学、代谢学、细胞信号转导、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二、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1.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物质之一,由氨基酸残基经肽键连接而成,具有极为复杂的三维结构和多种生物学功能。

蛋白质在细胞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酶催化、信号传递、结构支持和运输等。

2.核酸核酸是构成基因物质的主要成分,主要分为DNA和RNA两种类型。

DNA是双螺旋结构,形成基因组并编码所有生命体的遗传信息,而RNA则主要参与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3.糖类糖类是生命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同时也参与构成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包括蛋白质和核酸等。

糖类还是许多细胞表面识别和识别物质的重要成分。

4.脂类脂类是由脂肪酸和酒精等分子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是生命体内重要的存储能量的物质。

脂类还参与细胞膜的构成,以维持细胞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

5.酶酶是一种能够催化生物反应的特殊蛋白质,对于生命体中许多基本过程起着关键的作用,包括代谢、信号转导、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等。

三、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为了研究生命体系的分子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问题,生物化学研究需要使用到一系列的实验方法。

这些实验方法包括:1.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基础,包括DNA重组、PCR、基因克隆、测序、再生等技术,这些实验方法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分析手段。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生物工程专业)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生物工程专业)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生物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课程编码:1060801学时:64学分:4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应用化学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教材:徐寿昌编著,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有机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工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生应主要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规律,即熟悉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的结构、性能、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和理论。

掌握这些基本规律和理论,不仅是为了能更好学习后继专业课程,更重要的是,在掌握比较全面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今后工作的需要,能进一步继续学习和钻研与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达到:1、能正确地写出所学有机物的结构式与名称。

2、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简单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3、能选择运用简单有机物的合成路线和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学时2、烷烃3学时(1)烷烃的结构异构、命名、构象等(2)烷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3、烯烃3学时(1)、烯烃的构造异构、命名。

(2)、烯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炔烃、二烯烃2学时(1)炔烃的异构和命名(2)炔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3)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5、脂环烃的性质和结构2学时6、单环芳烃4学时(1)苯的结构和性质(2)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17、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2学时8、立体化学4学时(1)、手性和对映体(2)、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手性合成,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9、卤代烃4学时卤代烷、卤代烯烃、卤代芳烃10、醇和醚4学时(1)、醇的结构、分类、异构和命名,醇的制法,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醚的构造、分类和命名,醚的制法和性质11、酚和醌2学时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酚的制法和性质,苯醌和萘醌12、醛和酮4学时(1)、醛和酮结构和命名(2)、醛、酮的制法和性质13、羧酸及其衍生物4学时(1)、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制法和性质(2)、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3)、酰基碳上的亲核替代反应14、β-二羰基化合物2学时丙二酸酯和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领域15、硝基化合物和胺4学时(1)、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命名,硝基化合物的性质(2)、胺的分类、结构和命名,胺的性质16、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2学时重氮化反应,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17、杂环化合物2学时(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2)、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芳香性三、课程的教学要求1、有机化合物的特性2、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重点了解系统命名法,适度了解习惯命名法和派生命名法。

生物化学中的有机化学

生物化学中的有机化学

科学家对生物活性肽“价值”的重大发现



四、人体所需的肽 现代人缺乏和需要补充的肽可能是: 1.免疫活性肽 免疫活性肽具有刺激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抑 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比如 胸腺素α1的药用价值具体体现在能够显著提高 人体的肌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对于因为 免疫力低下而导致的疾病有独特的疗效。
20世纪初至30年代先后确定了单糖氨基酸核苷酸牛胆酸胆固醇和某些萜类的结构肽和蛋白质的组成3040年代确定了一些维生素甾族激素多聚糖的结构完成了一些甾族激素和维生素的结构和合成的研究4050年代前后发现青霉素等一些抗生素完成了结构测定和合成50年代完成了某些甾族化合物和吗啡等生物碱的全合成催产素等生物活性小肽的合成确定了胰岛素的化学结构发现了蛋白质的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生物化学中的有机化学
浅谈生物有机化学
浅谈生物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 兴边缘学科,是有机化学与物理科学以 及生物科学等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产 物。
浅谈生物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仿效生化过 程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或专一性)。 研究采用的经典方法是根据酶中起主导作用的 因素设计并模拟构成生命基础的分子模型或将 酶模型化,从而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影响生化 过程的机制,在实验室实现酶促反应的专一性 和速效性,使经典有机合成中难于实现的反应 可以在温和的条件(常温、常压和水溶液中)下 高效率、专一性地完成,将目前的耗能反应改 进为节能反应。
科学家对生物活性肽“价值”的重大发现

胸腺素α1对恶性肿瘤、急慢性肝炎、外 科大手术及严重感染、皮肤病、性病、 艾滋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更年期综 合症等许多疾病均有独特疗效。对健康 人群具有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作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学与生物工程的关系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学与生物工程的关系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学与生物工程的关系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和碳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其产物的科学。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为广大的化学领域提供了基础和理论支持。

在有机化学中存在着许多基础知识点,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并探讨有机化学与生物工程之间的关系。

一、碳的特殊性质碳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构成元素,具有四个电子可以形成共价键,以及形成稳定的化学键的能力。

碳还能形成多种不同的键型,例如单键、双键和三键,这使得有机化合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活性很大程度上受到碳的特殊性质的影响。

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为了方便辨认和交流有机化学中的化合物而制定的。

根据化合物中有机基团的不同以及它们在主链中的位置,可以得到不同的命名。

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有IUPAC命名法和通用命名法。

这些命名规则的掌握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和研究非常重要。

三、有机反应的分类根据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和机理,有机反应可以分为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和重排反应等不同类型。

了解这些反应类型对于预测有机反应的结果以及提高有机合成的效率非常有帮助。

有机反应的分类也为生物工程领域中的有机物的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有机化学与生物工程的关系有机化学与生物工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生物工程中,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都是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

有机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在生物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例如有机合成、分离纯化和药物研发等方面。

同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也对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和碳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其产物的科学。

在有机化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如碳的特殊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有机反应的分类等。

有机化学与生物工程有着紧密的联系,有机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生物工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3’ 5’
3’
5′-磷酸端(常用5’-P表示);3′-羟基端(常用3’-OH表示) 多聚核苷酸链具有方向性,当表示一个多聚核苷酸链时,必须 注明它的方向是5′→3′或是3′→5′。
多聚核苷酸的表示方式
T
OH OH OH
U
OH OH
OH 5’
3’
5’ RNA
3’
DNA
5′PdAPdCPdGPdTOH 3′ 或5′ACGTGCGT 3′ ACGTGCGT
OH N HO HOCH2 H H OH O H N
NH2 N N HO HOCH2 H H OH 胞嘧啶核苷 H OH O H
OH
H2N N N HOCH2 O H H H OH H OH
N
H OH 尿嘧啶核苷
鸟嘌呤核苷
Adenosine
Guanosine
Cytidine
Uridine
假尿苷(ψ )
3.2 核酸(DNA和RNA)的结构
• 核酸分为两大类: 脱氧核糖核酸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和 核糖核 酸 Ribonucleic Acid(RNA) 98%核中(染色体中) 真核 线粒体 核外 叶绿体 DNA 拟核 (最 原核 基本 核外:质粒(plasmid) 的遗 传信 病毒:DNA病毒
二、 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 1.定义:DNA的二级结构指DNA的双螺旋结构。
2、DNA的碱基组成特点——Chargaff定律
(1)所有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 含量相等,(即A=T);鸟嘌呤与胞嘌呤的摩 尔含量相等,(即G=C)。碱基当量定律: 嘌呤碱总量=嘧啶碱总量。(即A+G=T+C) (2)不同生物DNA的碱基组成有很大差异, 可用不对称比率:A+T/G+C表示。亲缘相近 的生物,其DNA的碱基组成相近,即不对称 比率相近。 (3)同一种生物所有体细胞DNA的碱基组 成相同,可作为该物种的特征。
5′PAPCPGPUOH ′ 5′ACGUAUGU 3′ ACGUAUGU
3.DNA的结构
一、DNA的分子结构 (一)DNA的一级结构
1.定义: DNA的一级结构是由数量极其庞大的四种 脱氧核糖核酸(dAMP、dGMP、dCMP、dTMP) 按一定顺序,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成的直线形 或环形分子。 2. DNA的书写顺序是5´——3 ´ 。
3、DNA一级结构的表示方法—— 结构式/线条式/字母式
(1)结构式(碱基用单字母表示)
(2)线条式
(碱基用单字母表示 磷酸基团用P表示)
A
P 5`-磷酸
3`-OH P 戊糖
A P 5` 首端
G P
C P
T P
G P
C OH 3` 末端
核苷酸
(3)字母式
(单字母ATGC在式中表示脱氧核苷,省略d)
(1)、戊糖
组成核酸的戊糖有两种。DNA所含的糖为 βD-2-脱氧核糖;RNA所含的糖则为β-D-核糖。
HOCH2 H H OH O H H OH H OH H OH HOCH2 H O H H OH
D- 核 糖
D-2- 脱 氧 核 糖
Ribose
Deoxyribose
(2)、含氮碱基和核苷
8
7 9
C
T
核酸中也存在一些不常见的稀有碱基。稀有碱 基的种类很多,大部分是上述碱基的甲基化产物。
C. 核苷(nucleoside)
•核苷 戊糖+碱基 •糖与碱基之间的C-N键,称为C-N糖苷键
5’ 4’ 3’ 2’ 1’ 4’
5’ 1’ 3’ 2’
(OH)
(OH)
NH2 N N HOCH2 H H OH O H H OH 腺嘌呤核苷 N N N
5 4
6 1 2 3
A. 嘌呤(Purine)
腺嘌呤Adenine
NH2 N
鸟嘌呤guanine
O
N
N NH
N H
N
N H
N
NH2
A
G
B. 嘧啶(Pyrimidine)
5
6
4
3
2
1
尿嘧啶 uracil
O
胞嘧啶 cytosine
NH2
胸腺嘧啶 thymine
O
NH
N
NH
N H
O
N H
O
N H
O
U
3、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DNA是一反向 平行的互补双链结 构。在双链结构中 糖-磷酸骨架居外侧, 而碱基位于内侧, 两条链之间的碱基 以氢键相结合。碱 基互补配对, A=T,G≡C,一条链的 走向为5’—3’,另一 条为3’—5’。
腺嘌呤
胸腺嘧啶
其他组合易相 互排斥 例如 G:T
胞嘧啶 鸟嘌呤
息物 质)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起着帮助传递和表达遗传信 息的作用。
1.构成DNA和RNA的结构单元分子
核酸完全水解产生嘌呤和嘧啶等碱性物质、戊糖(核糖或 脱氧核糖)和磷酸的混合物。核酸部分水解则产生核苷和核 苷酸。每个核苷分子含一分子碱基和一分子戊糖,一分子核 苷酸部分水解后除产生核苷外,还有一分子磷酸。核酸的各 种水解产物可用层析或电泳等方法分离鉴定。 碱基 核苷 核酸 核苷酸 磷酸 元素组成: C H O N P 戊糖
第3章 核酸的生物有机化学
3.1核酸和生命遗传的化学本质
在活细胞的各种组分中,核酸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大分子之一,担负着生命信息的储存与传递。 在细胞中,遗传物质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大分 子——DNA(脱氧核糖核酸)。DNA兼具储存和传 递遗传信息的双重功能。DNA遗传信息的传递, 主要是由三个步骤组成。第一步,DNA的复制。 实际上是将亲代DNA进行拷贝,得到子代DNA的 过程。子代DNA保留了亲代DNA全部遗传信息。 第二步.由DNA转录成RNA(核糖核酸)。在这一 步中,部分DNA的遗传信息被转录到RNA上。第 三步,RNA所携带的信息翻译和表达成具有一定 的氨基酸顺序的蛋白 取代核苷的表示方式 7-甲基鸟苷 m5G
OH
(3)、磷酸和核苷酸(nucleotide)
核苷酸 核苷+磷酸 戊糖+碱基+磷酸
H H
2、多聚核苷酸(核酸)
• 多聚核苷酸是通过一个核苷酸的C3’-OH 与另一分子核苷 酸的5’-磷酸基形成3’,5’-磷酸二酯键相连而成的链状聚 合物。
*因此,DNA 以A:T 和 G : C 的配对关系互 相结合 。
A-T配对 G-C配对
2.0 nm
(2)DNA双螺旋为 右手螺旋。螺旋直 径为2nm,螺旋每 旋转一周为10对碱 基,螺距为3.4nm,小沟 每个碱基平面之间 的距离为0.34nm,并 形成大沟和小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