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七个和解方剂。

合集下载

小柴胡汤的组方与功能主治

小柴胡汤的组方与功能主治

小柴胡汤的组方与功能主治组方介绍小柴胡汤,又称为柴胡汤,是中国传统中药方剂之一。

它由柴胡、黄芩、芍药等多种中药组成,采用一定比例的煎煮方法制成。

小柴胡汤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下面将介绍小柴胡汤的组方成分以及其功能主治。

组方成分小柴胡汤的组方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中草药:1.柴胡 - 具有疏肝解郁、解热镇痛的作用。

2.黄芩 - 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作用。

3.干姜 - 具有温肺止咳、散寒解表的作用。

4.大枣 - 具有益气养血、调和药性的作用。

5.枳实 - 具有燥湿止泻、行气了滞的作用。

6.茯苓 - 具有利尿健脾、安神补心的作用。

7.泽泻 - 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和胃的作用。

8.牡蛎 - 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

9.甘草 - 具有和中除烦、调和各药性的作用。

以上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并煎煮而成。

功能主治小柴胡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与主治:1.疏肝解郁: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干姜等成分能够疏肝理气,缓解肝郁气滞引起的症状,如脘腹胀痛、烦躁易怒等。

2.清热解毒:小柴胡汤中的黄芩、大枣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引起的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

3.犯胃生痰:小柴胡汤中的茯苓、泽泻等成分能够健脾胃、化痰化饮,适用于肝气不舒所致的脘腹胀满、痰饮停滞等症状。

4.治疗肝胆湿热证:小柴胡汤还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证,如黄疸、脾胃湿热等症状。

5.调整气血运行:小柴胡汤中的牡蛎、茯苓等成分可以调和气血,对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头晕、心悸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小柴胡汤适用于湿热、热病、痰饮及肝郁气滞等病症,但对于虚寒、气虚、脾虚等病症慎用。

以上是对小柴胡汤的组方成分及功能主治进行的简要介绍,小柴胡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使用范围和显著的疗效。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用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苓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组成:柴胡八两,半夏半升,人参、甘草、黄苓、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

主治:治一切往来寒热,胸满胁痛,心烦喜呕,口苦耳聋,咳渴悸利,半表半里之证。

属少阳经者,但见一症即是,不必悉具。

胆府清净,无出无入,经在半表半里,法宜和解。

柴胡升阳达表,黄苓退热和阴,半夏祛痰散逆,参、草辅正补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也。

小柴胡汤的病机:它从主治来讲,有四个症是最重要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几个症充分体现出邪在少阳特点,胆胃不和的特点。

所以小柴胡汤证的病机归纳,往往讲两条,一个是邪聚少阳,一个是胆胃不和。

《伤寒论》上讲到小柴胡汤病机时候提到,血弱气尽,騰理开,这主要指的已经有一定正气损伤了。

騰理,体表表气不足不能御邪了,邪气因入,因者顺也,那病邪趁势,趁血弱气尽,趁势入里了。

与正气相搏,邪正相争居于胁下,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这个部位。

那正邪分争,在这个特定部位正邪分争是造成寒热往来这种特殊热型的一个基础。

因为在这个地方,那正气略有损伤,不能够像体表一样的持续抗邪,邪正相争就发热;正气退缩,那就邪正脱离接触,不发热,不能温煦体表,反而畏寒。

因此造成发热、畏寒,它是往来交作了,就是往来寒热。

所以这一段描述实际上就是描述邪正相争在半表半里阶段的特殊热型。

那由于少阳三焦,手足少阳经气相通,那涉及到半里有热,影响到胆热。

所以发生胆热犯胃,胆胃不和,胆胃之气上逆。

内热发生可以引起心烦,喜呕是胆胃之气上逆,喜呕、口苦,胆热循经上炎,可以咽干目眩。

作为肝胆疏泄之气,经气不利,疏泄受影响,可以默默,神情默默,抑郁不舒,神情默默,胆胃不和那不欲饮食。

所以从小柴胡汤证的主治来看,它反应出来的正邪分争,气机阻滞,胆热上犯,以及胆胃不和。

所以从这个表现来归纳它是属于邪聚少阳特殊这个病位,弓I起脏腑的之间关系,胆胃不和。

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伤寒论

本方证是小柴胡汤证误用下法后,损 伤脾胃功能,邪气内陷寒热错杂结于 心下之气痞,误下后必然损伤脾胃, 脾胃不运而致痞,故用人参、甘草、 大枣健脾以消痞,这符合《内经》所 说的“塞因塞用”的治疗原则。
此外,方中重用了半夏、干姜辛 开温燥之品,易伤脾胃之阴;又 配伍苦寒之黄芩、黄连易伤脾胃 之阳,故用人参、甘草、大枣以 佐之,养胃健脾,以护气虚。如 此配伍实为得当。
和解少阳
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
汉 张仲景《伤寒论》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踞 少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默默
寒 阳,
上炎--咽干、目眩、心烦
少 阳
胆 胃 不
胆火
犯胃--口苦喜呕、不欲食
证和
苔薄白,脉弦
其它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
方解
君 柴胡
臣 黄芩


生姜
少 佐 半夏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 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 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 热利湿退黄;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 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 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 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 合病者。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 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 寒热互结者。
3、加减变化 湿热蕴积中焦,呕甚而痞, 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 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 气消痞止呕。
4、因气滞或食积、痰浊所致的心下痞满, 不宜使用。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第一节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达表和里、升清降浊法)汉张仲景《伤寒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斤、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主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痛,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浮紧者。

【方论选萃】明许宏:病在表者宜汗,病在里者宜下,病在半表半里之间者宜和解。

此小柴胡汤,乃和解表里之剂也。

柴胡味苦性寒,能入胆经,能退表里之热,祛三阳不退之邪热,用之为君;黄芩味苦性寒,能泄火气,退三阳之热,情心降火,用之为臣;人参、甘草、大枣三者性平,能和缓其中,辅正除邪,甘以缓之也;半夏、生姜之辛,能利能汗,通行表里之中,辛以散之也,故用之为佐为使。

各有所能,且此七味之功能,至为感应。

能解表里之邪,能退阳经之热,上通天庭,下彻地户。

此非智谋之士,其孰能变化而通机乎!(《金镜内台方议》)。

明吴昆:耶在表则恶寒,邪在里则发热,邪在半表半里,则恶寒且热,故令寒热往来;少阳之脉行于两胁,故令胁痛;其经属于胆,胆汁上溢,故口苦;胆者,肝之府,在五行为木,有垂枝之象,故脉弦。

柴胡性辛温,辛者金之味,故用之以平木,温者春之气,故就之以入少阳;黄芩质枯而味苦,枯则能浮,苦则能降,君以柴胡,则入少阳矣;然邪之伤人,常乘其虚,用人参、甘草者,欲中气不虚,邪不得复传入里耳。

是以中气不虚之人,虽有柴胡证俱,而人参在可去也;邪初入里,里气逆而烦呕,故用半夏之辛以除呕逆;邪半在表,则荣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荣卫(《医方考》)。

五运六气解方剂——小柴胡汤

五运六气解方剂——小柴胡汤

五运六气解方剂——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原文1.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37)2.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3.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7)4.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98)5.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99)6.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1、小柴胡汤解说小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

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邪入少阳,既可由太阳转入或失治误治而内传,亦可缘于外邪,径犯少阳本经,其病机为正邪分争,病邪转入少阳,正气相对不足,而邪气亦非亢盛,正邪之间,互为进退,正盛抗邪外出于阳则发热,邪盛进而入阴则恶寒,或邪正暂时平衡而寒热休止,故寒热往来,休作有时;少阳经脉,循胸胁,经气不宣,则胸胁苦满;郁火犯胃,胃失和降,则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至于胁下痞硬,心下悸,小便不利,微热咳渴等,无非是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职,肺气肃降失和,胆热内郁,是皆属于少阳兼证。

2、五运六气解方风寒感伤太阳之经,未经汗解,外而太阳、阳明之经迫束于表,内而太阴、阳明之气壅遏于里,少阳之经,在二阳三阴表里之间,郁遏不畅。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关于小柴胡汤的一些争论
柴胡的用量问题 按张仲景原意,小柴胡汤中柴胡用量应加至其他
药量的一倍以上,但现行处方各药用量常相近似, 而且方中柴胡之剂量,医家频多争议。有人认为剂 量太大,有劫肝阴之弊。有人认为,柴胡的剂量因 功用而异,大剂量(15~24g)能和解少阳退寒热;中剂 量(10~15g)能舒肝解郁小剂量(5~8g)能升提中阳。从 这可看出,热作用为主。
(三)柴胡二陈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合二陈汤。用于慢性气 管炎患者,颇为有效。因老年性慢性支气管 炎患者多有肺气不足,经常罹患外感,一味 解表发汗有伤肺气,只能以调和寒热的小柴 胡汤发中有收,攻中有补以祛外邪。而内有 痰饮,用二陈汤理气化痰,或加葶苈子、苏 子、五味子降气而敛肺气。柴胡二陈合用, 可谓是安内攘外,各建其功。体现了整体辨 证的优势。
谢谢!
“但见一证,不必悉具”
我们要学会抓主症,所谓“但见一证,不 必悉具”的要点,在于“不必悉具” ,而不 是“但见一证便是” 。理解和应用时,对于 “一证”的含义,应区分是本经自病还是合 病并病之别,只有如此辩证施治,才是严谨 的。
小柴胡汤应用举例
(一)小柴胡汤
运用本方治外感热病,从少阳的病机看,外可兼太阳,一 般风寒感冒太阳、少阳合病者甚多,用小柴胡汤酌加防风、 葛根之类透达即可。 从临床实际看,时下市售的感冒药,大多数是辛凉药,有 的还夹有西药发汗,如强力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等。如外感 初期即用上药治疗,一是发汗过甚,一是辛凉郁遏,如此治 疗,若体质素虚者,必然导致在表之卫气损伤,在里之脾胃 受累,其结果就是表里含混,寒热并存,虚实兼有。所以, 再用中药解表、西药发汗就不相宜了。取小柴胡汤的调和寒 热、透达外邪则是很合拍的。
柴胡、桂枝各10g,党参15g, 法半夏、黄芩、白芍各10g, 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中医经方小柴胡汤

中医经方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组成用法] 柴胡10~20g、黄芩6~10g、半夏6~15g、人参5~10g、甘草5~10g、生姜10~15g、大枣5~10枚。

水煎,分三次服用。

[方证] 1.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疼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

2.发热或低热持续,呈寒热往来样。

3.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

4.脉弦,或弦细,或弦滑,或沉弦。

5.苔黄或黄白相兼,或淡黄,或黄腻。

[现代应用] 1. 以胸胁苦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肝胆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均可表现为胸胁部的胀满不适。

肺炎、胸膜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以有此表现,只不过范围上有所不同。

2.发热性疾病。

主要为病毒、细菌等造成的感染性发热、如感冒、急慢性扁桃体炎、结膜炎、疟疾、伤寒、妇女经期发热等。

这些疾病中,有表现为寒热往来的,有表现为持续高热的,也有表现为不规则低热的,不必局限于条文。

近来有人将本方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3.根据“休作有时”的方证特点,对于支气管哮喘、癫痫、心绞痛、变应性鼻炎、经前紧张综合征等反复发作性疾病可以选用本方。

一些定时发作性疾病也可使用本方,如夜半咳嗽、子时哮喘、子时发热、子午时牙痛、子午卯酉时胃痛、午时瘫痪等。

4.其他分布于“少阳带”的疾病,如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旋耳疮(耳廓湿疹)、腮腺炎、鼓膜炎(暴聋)、化脓性中耳炎、甲状腺炎、乳腺炎、腋汗以及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炎等也多有出现本方证的机会。

5.以“默默不欲饮食”为代表的情绪低落或欲望低下性疾病,也有用到本方的时候。

如神经性食欲缺乏症、心因性阳痿、肠伤寒出现的表情淡漠以及默默不欲入寐的失眠症等。

[经验参考] 小柴胡汤又称为“三禁汤”,反观之,即除了适合“汗”、“吐”、“下’’之外疾病都有应用的机会。

本方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恰如日本汉方家丹波元坚所说“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

历代医家们对本方的应用经验也都异彩纷呈。

有以胁痛为主证的,如许叔微治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呵忍,或作介豚治之。

小柴胡汤的标准配方

小柴胡汤的标准配方

小柴胡汤的标准配方
小柴胡汤的配方为柴胡24g,黄芩9g,生姜9g,甘草炙9g,人参9g,半夏洗9g,大枣4枚。

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外感热病)的功效。

本方剂常用于治疗伤寒(感受寒邪引起发热的疾病)阳而导致的胸胁苦满(胸部前方和两侧感到胀满不适),往来寒热,食欲不佳,咽干口苦等症状。

还可以用于治疗热入血室,月经不调,疟疾,黄疸等症状。

不良反应和禁忌证尚未明确。

如果心中烦而不呕,可以加瓜蒌去人参、半夏;腹痛加芍药去黄芩;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加茯苓去黄芩。

方剂使用需要医师根据具体病情调整后,才可以服用,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寻求系统治疗。

更新时间:2022-08-19。

经方:小柴胡汤(少阳症)

经方:小柴胡汤(少阳症)

经方:小柴胡汤(少阳症)小柴胡汤【原文】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2、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3、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4、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5、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6、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7、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伤寒论>: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存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2、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3、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4、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5、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6、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汤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7、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8、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10、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11、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七个和解方剂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七个和解方剂

第49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次课主要讲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第96条。

第96条讲得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而出现的一组证候,它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证。

如果我们要把在少阳病篇提纲证所说的口苦、咽干、目眩结合起来的话,这就是少阳病的七个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再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脉弦细,它是少阳病的主脉。

这七个主要症状,和一个主脉,我们应当把它的症状表现,把它的每个症状的病机,都应当娴熟于胸中,都应当很好的掌握。

少阳枢机不利,使用的治疗方剂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是七个药所组成的。

柴胡和黄芩,柴胡解经邪,黄芩清腑热,针对了少阳病经腑同病的第一个特点。

柴胡疏气郁,黄芩清胆热,针对了少阳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第二个特点。

所以柴胡和黄芩这两个药是《小柴胡汤》中的,最主要的一组配伍。

01.40,至于半夏和生姜,它们的作用有三点,第一点这两个药都是辛味的,辛可以散,助柴胡以疏通少阳气机的郁结。

第二个功能,这两个药都是化痰、消饮、去水的,针对了少阳病三焦水道失调以后,容易化饮、生痰、生水的这样病理的特点。

然后半夏和生姜还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针对少阳病胆热最容易犯胃,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就出现了喜呕、多呕、善呕这样的症状。

可见第二组药在治疗少阳病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组药是人参、甘草、大枣,说它是半个《理中汤》也可以,说是半个《四君子汤》也行,在治疗发热性疾病的时候,用上三个补气的药,它的作用,一是助少阳正气以袪邪,因为我们说了少阳是个小阳,是不弱阳,少阳阳气抗邪的能力不足,所以在三个补气的药,在柴胡的带领下可以助少阳正气以袪邪。

另外在《金匮要略》里、《难经》里都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样的话。

少阳之邪不解,少阳阳气又比较弱小,邪气很可能由阳入阴,而少阳传入太阴。

所以在《小柴胡汤》这张方子之中用了三个补气的药,也有补太阴脾气,防止邪气内传太阴的这种预防作用。

小柴胡汤方歌

小柴胡汤方歌

小柴胡汤方歌范文一:小柴胡汤方解小柴胡汤药方:柴胡8两,半夏半升,人参、甘草、黄芩、生姜3两,大枣12枚。

加减变方注解:呕逆加生姜陈皮、[生姜散逆、陈皮顺气]。

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以荡郁热]。

渴者去半夏加花粉[生津]、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覆取微汗[解肌]。

咳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咳为气逆肺寒五味饮肺、干姜散寒。

戴元礼曰:少阳有嗽无喘非少阳也。

阳明有喘无嗽、有嗽非正阳明也。

虚烦、加竹叶粳米[竹叶凉心、粳米和胃]。

齿澡无津加石膏、[齿燥属阳明火,石膏清胃止渴]。

痰多加栝蒌贝母、[能去热痰]。

腹痛去黄芩加芍药、[黄芩寒中芍药合甘草和里]。

肋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大枣甘令人满,牡蛎咸能软坚]。

肋下痛加青皮芍药、[肋为肝胆之部,病属肝火,二药平肝]。

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经曰:太阳症、饮水多心下必悸水停心下故悸、承畜不行故小便不利、黄芩苦反竖肾、茯苓淡能利水]。

本经头痛加川芎[入肝活血、散郁除风]。

发黄加茵陈[利湿]。

解方:此足少阳药也、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

仲景曰:少阳中风、耳聋目赤、胸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释曰:邪在半表半里、以吐除烦吐则伤气。

气虚者悸、以下除满下则亡血、血虚者惊。

又曰:伤寒脉弦细、头痛脾热者;属少阳、不可汗、汗之则谵语、释曰:汗之亡津液、少阳之邪因之入胃、故谵语。

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到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

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

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

阳不足则阴凑之故、发寒用黄芩降阴气、使不陷入阳中、则不寒。

阴不足则阳凑之故、发热用柴胡升阳气、使不陷入阴中则不热。

又曰:柴胡黄芩之苦寒以退热、半夏生姜之辛温以退寒、人参大枣甘草之甘温以助正气。

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

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

使邪不得復传入里为佐。

二药固太阴、使木邪不致克土、然必须人参方可用。

小柴胡汤医方解释

小柴胡汤医方解释

小柴胡汤医方解释功能:半表半里出典:伤寒论组成: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半夏。

(7)主治:(1)治伤寒中风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痞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欬者。

(伤寒,少阳篇)(2)及春月时嗽疟发寒热,妇人伤寒热入血室[1]。

(伤寒,少阳篇)(3)亦治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86-2),为阳微结[2]。

(伤寒,少阳篇)方义:足少阳药(1)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17]。

(2)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

(3)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

(4)黄苓: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18]。

(5)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

(6)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19]。

(7)邪在半表半里,则营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20] [20]。

变化法:(1)呕逆:加生姜、陈皮[3]。

(检核-83-2)(2)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4]。

(3)渴者:去半夏,加花粉[5]。

(4)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覆取微汗[6](5)欬嗽:去人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7]。

(6)虚烦:加竹叶、粳米[8]。

(7)齿躁无津:加石膏[9]。

(8)痰多:加栝蒌、贝母[10]。

(9)腹痛:去黄芩,加芍药[11]。

(10)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12]。

(11)下痛:加青皮、芍药[13]。

(12)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14]。

(13)本经头痛:加川芎[15]。

(14)发黄:加茵陈[16]。

加减方:(1)小前胡汤:前胡代柴胡。

治同。

(崔氏方)(2)柴胡双解散:加陈皮、芍药。

治同。

(节庵方)(3)柴胡加芒硝汤:加芒硝。

(伤寒,少阳篇)(4)柴胡加桂枝汤:加桂枝。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小柴胡汤加减运用医案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小柴胡汤加减运用医案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小柴胡汤加减运用医案导读:本文论述了小柴胡汤的配伍特点,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并收集了多个小柴胡汤加减运用医案。

小柴胡汤首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中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一首非常著名的经方。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大枣、甘草七味药组成。

本方是和解少阳的主方,历代医者认为此方的临床运用最为广泛,凡病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即可投治。

笔者临床30余年常用此方随证加减,用于治疗黄疸、头痛、胃肠道疾患等多种疾病,取得很好临床疗效.本文目录 [hide]•o 1.1 视频讲座:养生堂专家陈明讲解小柴胡汤的功效o 1.2 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2 小柴胡汤的配伍特点•3 小柴胡汤医案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现代运用善治感冒,适应广泛柯韵伯曰: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不仅善治少阳经证,以解半表半里之邪,且善治太阳表证,以祛在表之邪。

)本方既为少阳病之主方,理当出于少阳病篇,而《伤寒论》中却出在太阳中篇,可见本方原可治太阳病,为太阳与少阳统治之方。

古人云:若无虚,风寒小能独伤人。

外邪之人,必因卫气不足,肌表失于固密,所以体虚之人(包括老年人在内),更易感冒,而小柴胡汤却为虚人及老人感受风寒最为的对之方。

或曰:人体之虚有阴、阳、气、血之别,当于解表药中,或辅益气,或辅养血,或助阳,或滋阴,分别施治,何以竟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对此刘渡舟教授曾经解释曰:“因虚人感冒之病因病机,与仲景所揭出的病因病机理无二致,此皆不任发汗,故可用小柴胡汤统治之。

方中参草枣补益中焦脾土,令谷气充沛,以为胜邪之本,合柴芩夏姜,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逐在外之邪,此为扶正祛邪之妙用也..”关于虚人感冒多属太阳,而竟用少阳之方,刘教授复解释曰:“体虚之人,卫外不同,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

小柴胡汤治疗二十种多种病!收藏备用!

小柴胡汤治疗二十种多种病!收藏备用!

⼩柴胡汤治疗⼆⼗种多种病!收藏备⽤!中医⼤家庭. . .⼩柴胡汤是伤寒论⾥⾯最著名的⽅剂之⼀,⽤途⾮常⼴泛,疗效也⾮常的好。

⼩柴胡冲剂(或⼩柴胡颗粒)是根据⼩柴胡汤配制⽽成的中成药,是⼴受欢迎的居家常备药品。

⼩柴胡汤是伤寒论中少阳病的代表性⽅剂之⼀,应⽤范围极其⼴泛,只要辩证正确,剂量得当,此⽅可以治疗很多很多的重⼤疾病。

根据此⽅配制的中成药,是作为⼀种感冒药来销售的。

服⽤虽然⽅便,⼝感虽然很好,治疗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后期、余热未尽时,效果的确很好。

但是由于剂量⼤⼤降低,⽤它来治疗重⼤疾病,显得⼒不从⼼但是,如果应⽤得当,此⽅在家居保健⽅⾯,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个不可多得的中成药。

可以说,⼩柴胡冲剂这个中成药⽤好了,胜过你去⼤医院看⼤夫,胜过你做很多的仪器检查,胜过挂吊瓶⼦。

⼩柴胡冲剂有多家药⼚⽣产,均可选⽤。

这个药剂量很少,⼀盒药的全部剂量,都达不到伤寒论中⼩柴胡汤的⼀副药的剂量,所以只要辩证正确,放⼼服⽤即可,不必担⼼剂量过⼤。

必要时,我们还要加⼤剂量服⽤,以期达到理想效果。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外感风热⽽引起的常见病,外感风寒如果失治误治,也可⼊⾥化热,邪⾛少阳,则可形成⼩柴胡汤证,这时,⼩柴胡冲剂就可以派上⽤场,⽽且疗效很好。

症状:⼝苦⼝⼲,咽喉⼲燥疼痛,⼲咳⽆痰,或咳吐黄痰,眼睛⼲涩红肿,偏头痛,⿐⼲唇⼲,浑⾝燥热难受等等。

⽤法:⼩柴胡冲剂,冲温开⽔,内服。

⼀次⼀到三袋,⼀天三次。

⼆、咽喉肿痛咽喉肿痛、⼲涩等等,是⽬前常见病。

⼀般是因外感或肝⽓郁结所致。

⽤法:温开⽔冲⼩柴胡冲剂,送服⽢草⽚。

或⽤⽣⽢草、桔梗10-20克煮⽔,冲服⼩柴胡冲剂。

⼀次⼀到三袋,⼀天三次。

三、结膜炎结膜炎,或其他眼睛感染疾病,症见眼睛红肿、发热、⼲涩、眼屎多等等,均可⽤⼩柴胡冲剂。

⽤法:菊花,或银花连翘,煮⽔冲服⼩柴胡冲剂,内服。

⼀次⼀到三袋,⼀天三次。

四、中⽿炎中⽿炎是中⽿发炎,是常见病。

⼀般都是⽤西药消炎。

小柴胡汤临床加减应用

小柴胡汤临床加减应用

小柴胡汤临床加减应用1、荆防小柴胡:小柴胡汤加荆芥10g、防风10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怕风、鼻塞、清涕等表寒症状较为明显者。

2、二活小柴胡:小柴胡汤加羌活12g、独活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腰膝肢节疼痛明显者。

3、杏苏小柴胡:小柴胡汤加杏仁12g、苏叶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兼见轻度咳嗽者。

4、止嗽小柴胡:小柴胡汤与止嗽散两方合用,治疗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咳嗽明显咯痰不畅者。

注:止嗽散为心悟方,白前百部桔甘襄,陈皮紫菀配荆芥,统治诸般咳嗽良。

5、藿苏小柴胡:小柴胡汤加藿香12g、苏叶lOg,用于暑天感寒而见半表半里证者。

6、楂曲小柴胡:小柴胡汤加焦楂20g、神曲15g,用于柴胡证而胃胀、食少者。

7、银翘小柴胡: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连翘30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发热、痰黄、尿黄等热象较显者。

8、四金小柴胡: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金钱草3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

9、四君小柴胡:小柴胡汤加白术15g、茯苓15g,主治肝脾不调,胁胀隐痛,脘胀食少,大便稀溏,倦怠乏力。

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10、二陈小柴胡:小柴胡汤加陈皮12g、茯苓15g,主治肝胃不和,胸胁发胀,恶心嗳气,食少吐涎。

适用于慢性胃炎、妊娠恶阻有上述见证者。

11、归芍小柴胡:小柴胡汤加当归15g、白芍30g,主治肝脾不调,胸胁痛,心烦食少,大便不畅,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12、四物小柴胡:小柴胡汤与四物汤两方配合,用于妇女经期外感半表半里证、肝血不足的月经不调证以及更年期综合征。

13、枣仁小柴胡:小柴胡汤与酸枣仁汤两方配合,用于肝气不舒、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症。

14、龙牡小柴胡:小柴胡汤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用于肝气不舒,胸满烦惊,失眠多梦。

运用小柴胡汤,既要善于加减配伍,又要注意各药剂量的比例。

仲景原方的剂量是:柴胡八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方剂学之小柴胡汤

方剂学之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炙,三两(9g) 半夏半斤9g 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热入血室。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I方解]本方所治少阳病为伤寒邪传少阳,邪正相争华表半里所致。

少阳为与阳之少阳4枢,位于半表半里,伤寒邪犯少阳,正邪相争,正欲抗邪出其表,邪欲胜正以人里,故往太阳来寒热;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循胸布胁,邪犯胆经则经气不疏,胆热循经上炎,故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故可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本证邪不在表,又非里证,而在表里之间,非开、吐、下三法所宜,据证立法,宜和解治之。

方中柴胡苦辛微寒,轻清升散,清解透达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为臣药,君臣相合,一散一一清,相使为用,和解少阳。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祛邪,皆为佐药,炙甘草助参、枣扶正,并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半表半里之邪得解,少阳枢机得利,上焦通而胃气和,则诸症自除。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疏透方清泄结合,柴胡与黄芩相使为用,构成和解少阳的核心配伍;二是在祛邪之中兼以扶正,人参、大枣、炙甘草扶正以御邪传。

本方煎服方法独特,强调“去滓再煎”,既使药性更加醇和,作用和缓持久,又使药液浓缩,服用量少,减少汤液对胃的刺激,对区吐患者尤为适宜。

小柴胡汤为和剂,服后一般不经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后通过“-身谶然汗出”而解的情况,这是正气复、邪气去、胃气和、津液布散的表现。

【小柴胡汤:退邪热、和肝脾、调阴阳、抗炎抗病毒】

【小柴胡汤:退邪热、和肝脾、调阴阳、抗炎抗病毒】

【小柴胡汤:退邪热、和肝脾、调阴阳、抗炎抗病毒】小柴胡汤一方出自《伤寒论》,为东汉名医张仲景所创立,主治少阳病。

药仅七味,组方严谨,投合病机,效果甚著,广为历代医家沿用,堪称千古名方!小柴胡汤证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耳聋目赤,脉弦。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1、寒热往来;2、口苦、咽干、目眩;3、伴有恶寒症状;4、体温很高而无大热、大渴、面红、烦躁等阳明病症状。

上述四点但见其一,即可投以小柴胡汤,不必悉具。

后世医家推而广之,小柴胡汤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

其在退邪热、和肝脾、调阴阳、抗炎抗病毒方面的效能尤著。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七味药组成。

《金镜内台方议》论其方议云:柴胡味苦性寒,能入胆经,退表里之热,祛三阳不退之邪热,用之为君;黄芩味苦性寒,能泄火气,退三阳之热,清心降火,用之为臣;人参、甘草、大枣三者和平,能和缓其中,辅正除邪,甘以缓之也;半夏、生姜之辛,能利能汗,通行表里之中,辛以散之也,故用之为佐为使,各有所能。

此七味之功能,互为感应,能解表里之邪,能退阳经之热……由此可知,小柴胡汤的退热作用是第一位的。

《苏沈良方》指出:柴胡汤的解热作用为诸证之先。

笔者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多种发热性疾病,多能应手取效。

几点体会一、张仲景立小柴胡汤一方,主治伤寒少阳证。

笔者在“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理论指导下,广泛应用于多种发热性疾病,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临床体会到,小柴胡汤用于发热病人的指征有以下几点:1、寒热往来;2、口苦、咽干、目眩;3、伴有恶寒症状;4、体温很高而无大热、大渴、面红、烦躁等阳明病症状。

上述四点但见其一,即可投以小柴胡汤,不必悉具。

二、小柴胡汤的应用不受时间限制,有是证,发病一日可用,发热月余仍可用。

笔者曾治一外感患者,病已月余,体温时高时低,似寒不寒,全身不适,诊之,无邪入里之症,仍投小柴胡汤原方二剂而痊愈。

柴胡用于退热的剂量一般为25~30克,党参的用量随体质而异,其余加减法悉遵《伤寒论》。

小柴胡汤方

小柴胡汤方

小柴胡汤方小柴胡汤方半表半里热证治剂,有透热清热,降逆止呕,补正祛邪的功效。

【辨证要点】烦热不渴而见柴胡四证之一者。

可伴有口苦、咽干、目眩,耳聋目赤,头角痛,腹中痛,胁下痞硬,心下悸、小便不利,渴、身有微热,咳,四肢逆冷,黄疸,经水适来适断而寒热有时如疟状等或然证。

还须参考舌质红,苔薄白而不黄燥,脉弦细等旁证方为妥当。

柴胡四证即: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胸胁苦满:即胸部和两胁部有苦闷胀满的感觉。

除胸胁部之外,及其延伸部位,如头面肩颈身体两侧部位、腹股沟、上腹部之胀痛、胀满、硬满、感觉异常、触痛、压痛、肿块、结核;女性乳房胀痛、结块等皆属胸胁苦满的范畴。

往来寒热:即患者体温明显升高或呈弛张热状(体温常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1℃,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

),或低热持续,但有寒热交替的感觉;“往来寒热”感也可延伸为对环境(包括湿度、气压、光照、气候、声响、气味等身外环境诸多因素)及心理的感觉过敏;也可延伸为病情反复的情形,即疾病缠绵不愈,慢性化,反复往来,休作有时等。

【组成用法】柴胡24克,黄芩9克,人参9克,半夏12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擘)4枚。

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

【方义大意】柴胡苦平,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是一味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往来寒热的特能,为方中和解半表半里热证的主药;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人参、大枣、甘草健胃生津,一防病邪入里,二助正气驱邪外出。

【方药巧记】才请下人炒姜枣。

联想:柴芩夏人草姜枣。

【原文注释】1.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37)【释】患太阳病过了十天以上,脉象浮而细,总爱躺着,这是表邪已经解除,不须服药。

假如不但脉浮而细、喜欢躺着,患者还胸中胀满,胁部疼痛的,表明病已传至少阳,为小柴胡汤证,故可用小柴胡汤治疗;假如脉只浮而不细,患者并无倦怠喜卧、胸中胀满、胁部疼痛的表现,这说明病还在表,虽然过了十来天,也要用麻黄汤治疗。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小柴胡汤 [伤寒论]【组成】柴胡10g 黄芩12g 半夏9g 党参9g 炙甘草6g 生姜9g 红枣4枚【用法】水煎服【主治】少阳病。

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薄白、脉弦者。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症者【方义体会】此方原为和解少阳而设。

治疗以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弦为主的各种杂证。

少阳为诸阳之枢,若邪气犯之,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故往来寒热.少阳为病,经气不利,少阳相火郁而为热,所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邪热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少阳经气郁而不舒,故脉弦。

本方以柴胡清解少阳、疏畅气机,黄芩清泄邪热,安胃除烦;配伍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半夏,意在补中扶正,和胃降逆。

诸药合之,共为疏解少阳之剂,和解少阳之总方。

【临床应用】一、治疗疟疾初起,往来寒热有时有序者。

例:史×,36岁,男性患者。

已患疟一月余,每到下午,寒战一时,继而发烧,汗出,大渴、口苦咽干,呕而不吐,脉弦。

与服小柴胡汤加草果g克,一剂而愈二、治疗肺结核。

肺结核初期,肺门淋巴结肿大,有干咳、午后低烧、晨起恶寒肢冷,面颊潮红者.可与小柴胡汤加元参l5克,川贝母9克,牡蛎15克,夏枯草30克治疗,皆多有效。

三、治疗体质较弱、偶感风寒,出现咳嗽、痰稀、于呕,有微热者,服之多效。

其证见脉弦紧、咳喘、痰稀薄者可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各3克治之.四、治疗急性淋巴腺炎、腮腺炎、颌下腺炎。

其证见局部热痛,全身低热者,与本方加金银花20克,川贝母9克,连翘10克,元参15克,大青叶12克,山甲珠5克,往往可愈。

五、胸膜炎胸膜炎属感染性疾患,若干性者,可于本方加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枳壳6克,天花粉9克,牡蛎12克,元参15克,全瓜萎15克治疗;若湿性者,术方加金银花15克,蒲公英1 5克,茯苓12克,牡蛎15克,川贝母9克,葶苈子6克.防风10克,黄芩量加倍治疗.此类病例甚多,今举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9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次课主要讲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第96条。

第96条讲得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而出现的一组证候,它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证。

如果我们要把在少阳病篇提纲证所说的口苦、咽干、目眩结合起来的话,这就是少阳病的七个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再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脉弦细,它是少阳病的主脉。

这七个主要症状,和一个主脉,我们应当把它的症状表现,把它的每个症状的病机,都应当娴熟于胸中,都应当很好的掌握。

少阳枢机不利,使用的治疗方剂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是七个药所组成的。

柴胡和黄苓,柴胡解经邪,黄苓清腑热,针对了少阳病经腑同病的第一个特点。

柴胡疏气郁,黄苓清胆热,针对了少阳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第二个特点。

所以柴胡和黄苓这两个药是《小柴胡汤》中的,最主要的一组配伍。

01.40,至于半夏和生姜,它们的作用有三点,第一点这两个药都是辛味的,辛可以散,助柴胡以疏通少阳气机的郁结。

第二个功能,这两个药都是化痰、消饮、去水的,针对了少阳病三焦水道失调以后,容易化饮、生痰、生水的这样病理的特点。

然后半夏和生姜还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针对少阳病胆热最容易犯胃,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就出现了喜呕、多呕、善呕这样的症状。

可见第二组药在治疗少阳病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组药是人参、甘草、大枣,说它是半个《理中汤》也可以,说是半个《四君子汤》也行,在治疗发热性疾病的时候,用上三个补气的药,它的作用,一是助少阳正气以袪邪,因为我们说了少阳是个小阳,是不弱阳,少阳阳气抗邪的能力不足,所以在三个补气的药,在柴胡的带领下可以助少阳正气以袪邪。

另外在《金匮要略》里、《难经》里都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样的话。

少阳之邪不解,少阳阳气又比较弱小,邪气很可能由阳入阴,而少阳传入太阴。

所以在《小柴胡汤》这张方子之中用了三个补气的药,也有补太阴脾气,防止邪气内传太阴的这种预防作用。

03.40,所以《小柴胡汤》是一个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和解作用的方剂。

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

既然是和解剂,所以在服药方法上,它就有特殊的要求。

我们打开讲义看138页,《小柴胡汤》后,“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这就叫煮后去滓再煎的方法。

煮是什么意思?我们在太阳病篇提到过了,就是药物加水以后,在火上共同加热的过程,叫煮。

煎是什么意思?我们前面也说过,引用了西汉杨雄《方言》的话说,“凡有汁而干谓之煎”。

用现代汉语说,就是把液汁状的东西,加热浓缩的过程。

《小柴胡汤》煮了以后,把药渣子去掉,剩下药液再加热浓缩。

这样做,从现代药理实验来看,有提高柴胡解热作用的效果。

传统的注家说,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药物的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更好的起到和解作用。

在《伤寒论》里,凡是和解剂,无论是和解中焦半上半下枢机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旋复代赭汤》也罢。

还是和解少阳半表半里枢机的《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也罢。

这七个方子,都属于和解剂,都要求煮后去滓再煎。

这种服药方法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去研究它、去应用它。

在《小柴胡汤》方后,附了加减应用,正因为少阳病或者兼有太阳、或者兼有阳明、或者兼有太阴、或者兼有三焦不畅的痰饮水湿内生。

痰饮水湿内生以后,水气凌心,或者有心悸,水邪犯肺,或者有咳嗽,这样的话,或见症状多,张仲景常常随证加减。

所以《小柴胡汤》方后,附了加减的举例示范。

这些内容我布置给大家,是大家下去自己学的内容,我在课堂上就不多讲了。

在《伤寒论》中,有多少方子后面附有加减化裁呢?一共有七个方子,这七个方子就是二小,《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我们将在“少阴病篇”讲;《通脉四逆汤》,也会在少阴病篇讲;《真武汤》在太阳病篇提到,在少阴病篇还会讲到;《理中汤》,我们在太阴病篇会提到,但是《理中汤》这张方子,我们将在霍乱病篇遇到;《枳实梔子豉汤》,我们会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里遇到。

以上七个方子,张仲景在方后都附有加减举例,《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理中汤》以及《枳实梔子豉汤》。

其中《枳实梔子豉汤》,只加了一味药,就是加大黄。

而前6个方子的后面的加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张仲景在什么情况下习惯去什么药。

这些内容我们不在课堂上讲,所以希望大家课下自己去学习学习,从中来学习张仲景用药的一些规律。

09 .10,下面我们接着谈《小柴胡汤》的适应证,讲义的139页,原文的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这条原文开头所说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是指的正气不足,气血虚弱,抗邪能力差,就容易感受外邪。

所以这既是少阳病的成因,实际上也是其他六经病的成因。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血虚弱,抗邪能力差,邪气于是就侵入了人体,侵入到哪一经呢,要根据临床症状来分析。

“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胁下是少阳所过的部位,就提示这是少阳本经直接感受外邪而发病。

我们不是说少阳病的成因,可以是少阳经脉直接感受外邪吗?依据就是这一条,正气不足,外来邪气直接侵犯少阳经,和正气相争,结于胁下。

这是和正气相争的部位,是在少阳经的部位。

邪入少阳会出现什么样的表现呢?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这正是寒邪伤少阳经的表现。

所以我上次课在解释往来寒热的时候,我说往来寒热是寒来而热往,热来而寒往,既然有恶寒的这个症状,它一定有寒邪的存在,有寒伤阳气、温煦失司的因素,它才可以恶寒。

而对于少阳病寒邪在经的这种情况来说,当然寒在经、正邪相争,寒邪占优势的时候,就会感到恶寒,当少阳阳气蓄积力量,奋起抗邪,阳气占优势的时候,就不恶寒而发热。

正气时进时退,所以临床表现就是寒来热往、热来寒往。

所谓“休作有时”就是有时候发作,有时候不发作,期间可以有一定的间歇,这正是寒邪在经的一种表现。

“嘿嘿不欲饮食”我们在96条已经谈到过了,“嘿嘿”是胆腑受邪、少阳气郁、情志不爽的一种表现。

因此病人主诉,心中不痛快,高兴不起来。

医生看到病人的表情,精神忧郁、沉默寡言,这就是“嘿嘿”的意思。

“不欲饮食”我们上次课也说过,指少阳气郁、胃气不和的表现,没有食欲。

13 . 45,下面的“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是解释少阳喜呕的病机。

所谓藏府相连是指,肝和胆一脏一腑相连,脾和胃一脏一腑相连;所谓“其痛必下,邪高痛下”这个下,这个高,不是指的解剖学的部位,而是指的,在五行相克的次序中,克我者为高,我克者为下。

木和土的关系,木为高,土为下,因为是木克土。

肝胆相连,肝胆木脏有病,它必然影响到脾胃这样的土脏,这就叫“其痛必下,邪高痛下”。

直接地说,少阳胆腑郁热,最容易影响胃气,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故使呕也”。

15.15,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实际上就是一句话,胆热最容易犯胃,胃气上逆就容易出现呕吐。

上述的证候,已经提示了,这是少阳经腑受邪,而枢机不利,所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

“《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如果吃了《小柴胡汤》以后,少阳邪气已经解除了,结果仍然有口渴,这说明,有一部分少阳的邪气,已经传入阳明,阳明热盛伤津,就出现了口渴,对阳明热盛伤津的口渴,怎么治疗呢?那就按照治疗阳明热盛的方法去治疗,这就叫以法治之。

这又提示了少阳之邪可以传阳明。

16.17,所以我们在讲《伤寒论》整个的总论的时候,我们谈到六经病的传经,提到少阳可以传阳明,少阳可以传太阴,这都是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的。

16.35,下面我们看讲义140页,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这一条讲的,仍然是《小柴胡汤》用于治疗,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

不过这一条,少阳病的成因,不是直接感受外邪,也不是太阳病误治而导致邪传少阳。

是太阳之邪自然传入少阳。

“本”就是原来,原来是太阳病,太阳病没有解除,“转入少阳者”,没有经过误治,自然内传少阳。

传入少阳以后出现的临床症状“胁下硬满”,这是邪在少阳经,少阳经气不利的表现。

17.50,“干呕”和96条所说的“心烦喜呕”的喜呕病机的一样的,都是胆热犯胃,胃气上逆,都是胆热犯胃,胃气上逆,至于“不能食”和96条的“嘿嘿不欲饮食”的病机也是一样的,都是胆气内郁、胃气失和。

“干呕不能食”是胆腑有热,“往来寒热”,是寒邪在少阳经。

这里所列的三个症状,胁下硬满、往来寒热是邪在经,干呕不能食提示了邪在腑,又是经腑同病的特征。

“尚未吐下”,如果没有经过误治的话,“脉沉紧”,我们学这一条,就要特别注意,少阳的主脉还可以是沉,沉也主气郁,紧是什么意思呢?紧和弦脉不大好区别,紧脉是血管紧张度增高,弦脉也是血管紧张度增高,所以这里的沉紧实际上就是沉弦。

从我们临床观察来看,如果气郁是个新病,新得的病,脉常常是以弦为主,而不是以沉为主;如果是多年的由于情志因素造成的气郁,脉常常是沉。

因为气郁在体内而不能向体表疏泄,脉常常表现了沉弦,你摸到这样的脉,一看他的面色,是一种苍黄,没有光泽的,他的手经常是凉的,你把手搭在他有脉上,你会感觉到他的手寒气逼人。

那么他必然常常有心烦,常常有急躁,常常许多事情不顺心,容易紧张、容易焦虑。

所以你见到这样的沉脉,就提示他的气郁,时间已经比较长了。

弦也是气郁,也是肝郁、胆郁,沉也是气郁。

20.25,有许多年青人来找我,让我用中药给她美容,我说我不会美容。

她说我们单位的谁谁谁,她过去的脸色苍黄苍黄的,你给她吃了一段药以后,现在脸色可好看了,所以都说你会美容。

我说我不记得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用中药给人美过容,你什么时候把她叫来,我看看我到底给她用的什么方子。

后来她带着这个病人一块来了,是北城的百货公司的年青的售货员,我一看她的病历,她过去就是心烦、失眠、焦虑紧张、手脚冰凉,睡到后半夜,膝盖以下还是凉的,容易激惹,脉是沉的。

我就是用的《四逆散》、《小柴胡汤》合方,再配合《二陈汤》,调理一段时间以后,手脚转暖了,心里头不烦了。

她现在觉得人世间的任何事情,都不足以引起她着急生气了,她心态就发生了一种变化,能够放松了,不焦虑了,不紧张了,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了,她手脚不凉,面部的血液循环也改善了。

所以就面色红润,容光焕发。

她就跟别人说,哎,你看我原来脸色多难看,现在吃了郝大夫的药以后,我现在的脸色多红润。

所以她们这一大帮售货员,都要找我来美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