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16课三国鼎立.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6张PPT 内嵌视频)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6张PPT 内嵌视频)](https://img.taocdn.com/s3/m/d12aeb2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3.png)
200年官渡之战结束后的形势图
袁曹绍操 曹操
曹操诗篇之统一北方后
壮 心 不 已 。
烈 士 暮 年 ,
志 在 千 里 。
老 骥 伏 枥 ,
曹操的政治抱负是什么?
2、赤壁之战:背景、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背景: ①208年,曹操挥师南下, 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 (刘备、孙权),统一全国。 ②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派 诸葛亮联络孙权,孙权听从 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 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官渡之战
1、官渡之战:背景①-④、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①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②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采 用屯田措施,势力逐渐壮大; ③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 足,实力强大。 ④曹操和袁绍都想称雄北方。
本名:曹操 字号:孟德(小名阿瞒)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出生地: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生卒年:公元155~220年 地位: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三国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时间、地点: 200年,官渡。
交战双方: 曹操军队和袁绍军队。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军主力。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声
东官
击
西、 渡
各
个之
击 破、 偷
战 经
袭、 过
火
攻
袁绍
公元200年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袁绍拥兵10万,战马万匹,曹
曹 操 军仅三、四万人。官渡相持时,袁 绍谋士许攸降曹,告之袁军粮草辎 重屯于乌巢。曹操便率精兵偷袭乌 巢,烧掉袁军粮草,进而大破袁军。
(2)孙吴: ①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②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ec9b5feefdc8d377ee3231.png)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曹操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动 脑 筋: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多方面延揽人才,使
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
名称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为统一北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方奠定了
基础
曹操—孙刘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刘备简介
刘备:祖先是西汉宗亲,
2024年度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2024年度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c7eeb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1.png)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目录CONTENCT •三国鼎立背景与形势•魏国政权建设与成就•蜀汉政权特色及历史地位•吴国发展历程与重要贡献•三国间战争与战略格局演变•三国时期文化艺术成就概览01三国鼎立背景与形势东汉末年政治动荡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势力膨胀,导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黄巾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军阀割据各地豪强地主趁机崛起,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80%80%100%群雄逐鹿局面形成袁绍占据河北,地广人众,兵多粮足。
曹操则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据优势。
双方经过官渡之战,曹操获胜,统一北方。
孙策凭借勇猛善战和善于用人,在江东地区建立起强大的势力。
刘备虽出身贫寒,但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广泛的人脉资源,在西南地区逐渐崛起。
袁绍与曹操争霸北方孙策占据江东刘备崛起西南三分天下格局确立赤壁之战曹操在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意图统一全国。
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三国鼎立形成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孙权巩固江东,刘备占据西南。
至此,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三分天下的影响三国鼎立时期,各国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合作,推动了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科学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02魏国政权建设与成就军事统一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曹操统一北方及改革措施推行屯田制,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豪强地主势力,整顿吏治。
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曹操通过官渡之战等战役,成功统一北方,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基础。
010203曹丕称帝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曹丕称帝与曹魏政权巩固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实行九品中正制,加强官僚体系建设,提高统治效能。
推行世兵制,保障兵源稳定,加强军队战斗力。
魏国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曹魏时期,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和繁荣的市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7316093169a4517723a34b.png)
群雄并起、政权 林立
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三国经济各 具 千里无鸡鸣。
——曹操
《蒿里行》
衰
特色—— 魏:农业大
国 国
兴
东汉末年经济 凋敝
蜀:丝绸大 三国经济发展
材料 2000 三:
1500
人 口 变 化
1000 500 0
少 多
760万
东汉末年
1600万
三国并立时期
时期
1.群雄并起 三大
军事集团
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吞并河北诸州, 统一了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三顾茅庐》
207年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p 孙刘联军 曹军 k
二.赤壁之战( 208年) 曹
刘 刘 刘
曹操 刘备 孙权 孙、刘联军
刘
刘
五 赤壁之战 孙、万
曹军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 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 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 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不可否认曹操的性格 有凶残、奸诈的一面,但他统 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曹操 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和诗人。
千里无鸡鸣”“白骨蔽平原”
龟 虽 寿(节选)
——曹操
老 骥 伏 枥, 志 在 千 里;
烈 士 暮 年, 壮 心 不 已。 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 《曹操像》 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唯才是举” 经济上: 实行屯田
(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 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xié)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ca31d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7.png)
曹操胜利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公元200年
袁绍 十万大军
曹操夜袭乌 巢,烧毁袁 军粮草
曹操 两三万人马
一、官渡之战 思考: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1、“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了优势; 2、招贤纳士; 3、屯田制的推行,解决了军粮问题; 4、制定了正确的战术;袁绍骄傲轻敌等。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 天时,亦人谋也。
时间
公元208
地点
赤壁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孙刘联军VS曹操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胜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
孙刘联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军胜利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原因
③合理利用了气候、地理条件
骄兵必败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奠定基础
曹操陆续消灭了北方一 些军阀,基本统一了北
方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汉室刘备, 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他,势 力有所发展。
割据江东的孙权,在周瑜、张昭 等人的辅佐下,团结旧部,招揽
人才,统治比较稳固。
三、三国鼎立
曹操死 三国始
公元220年 曹丕 洛阳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蜀
公元221年 刘备 成都
A
A.三国吴简 B.《三国演义》C.《资治通鉴》 D.官渡之战战场遗址
随堂练习
2.(2020·广东深圳·5)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
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
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课件2024秋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课件2024秋](https://img.taocdn.com/s3/m/8112572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f.png)
课堂小结
东 曹操 官渡之战(200年) 统一北方
汉 末 年 军 阀
孙权
魏(曹丕220年) 赤壁之战(208年) 蜀(刘备221年)
联合抗曹
吴(孙权229年)
混 战
刘备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堂练习
1.(南宁期末)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 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 (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 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策略?与赤壁之战有 什么关系?
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三国鼎立局势的是( B )
A
B
C
D
合作探究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为什么?
是历史的进步。因为: (1)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 实亡,军阀割据。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实现 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2)从经济上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生产遭 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政权均致力 于发展经济,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从民族关系上看,三国时期,北方各族内迁, 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形成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220年
洛阳
曹丕
蜀 221年
成都
刘备
吴 229年 建业(今南京) 孙权
221年,刘备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 汉,定都成都。
第16课 三国鼎立(33张PPT) (共33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33张PPT) (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79b239bcd126fff6050b14.png)
吴国船只
吴-青瓷羊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 地区的联系。
卫温到达夷洲
卫温到达夷洲是大陆与台湾联系 的最早记录,证实台湾自古以来 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答疑:秦汉是统一的 政权,三国却处于分 裂时期,这是历史的 进步还是倒退?
材料一:
指挥者善于用人,战术正确也能取胜
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 因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 根本原 因:三 方都不 具备统 一全国 的条件
孙权---巩固江南,不断发展
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力量 不断增强
三、三国鼎立
公元 220 年,曹丕 废 掉汉献帝,自称皇帝, 三国开始 国号 魏 ,定都 洛阳 。 东汉结束
官渡之战后,曹操乘胜追击,基本统一了北方。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曹操
曹操的“壮心” 是什么?
统一 全国
当时刘备实力最弱,但他三顾茅庐,打动 诸葛亮,得其辅佐大业。
二、赤壁之战
掌握基础
请参照官渡之战的学习方法,仿学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 袁军(袁绍) 曹军(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 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招揽人才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 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实行屯田,组织农业生产
一、官 渡 之 战
自主学习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阅读P74第二段内容,讲讲官渡之战基本情况: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共19张PPT+视频).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共19张PPT+视频).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da728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e.png)
吴 建业、229
魏 曹丕 220年 洛阳
国时间、 建国者
刘备 221年 成都
和都城。
蜀
吴
三国鼎立
孙权 229年 建业
局面的形成 强调:三国正式形成的时间为:公元229年。
结合所学知识和本课子目录思考,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当时什么 样的社会局势,是如何从图一演变为图二的?
军阀割据
三国鼎立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意义
多少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民不聊生
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中那两个势力最强?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 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 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 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 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
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 征战中,袁绍、曹操两 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曹操在镇压黄巾 起义中,不断发展自 己的力量,曹操占据 河南一带,实力也在 不断增强。
学习目标
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认识曹操势力壮 大的原因以及赤壁之战的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掌握魏、蜀、吴三国建立的基本史实,理解三国鼎立 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正确评价三国这一历史时期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 地位,认识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 物史观、家国情怀)
——西晋·陈寿《三国志》
评价历史人物: 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 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 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 历史的发展。
总结提升·板书设计
东
袁绍
汉
末
年 军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阀
割
曹操
据
曹操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西晋(266年建立, 280年统一全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f4b3347783e0912a2162a80.png)
曹操 200年 和袁 绍 曹操和 208年 孙刘联 军
以 史 为 鉴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 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 人等。
前事不忘后 事之师
根据搜集的资料向同学讲述蒋干盗书、草船借箭、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并阅读教材76页问题思考,思 考并回答其中问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 双方
曹军VS孙刘联军
20万 5万
战争过程 阅读教材,观察教 材赤壁之战形势图 ,且根据自己搜集 的资料,复述赤壁 之战的经过。
结果
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获胜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 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 )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 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 曹军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 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 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 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 “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 一场。
问题1
观察教材三 国鼎立形势 图,请说出 图中三国的 名称、建国 时间、建国 者和都城。 并在图中找 出来三国势 力范围,都 城所在地。
220年,曹 丕自称皇 帝,国号 魏,定都 洛阳。
221年,刘备 称帝,国号汉 229年,三国鼎 ,史称蜀汉, 吴 定都成都。 立局面最终形
魏
成
蜀
222年,孙 权称王。 229年,孙 权称帝, 吴国建立 。定都建 业。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 不已。
--曹操《龟虽寿》
曹操
孙权
刘备
赤壁之战前形势图
从这个形势 图中你能看到什 么问题?
曹操势力最强大, 孙权次之,刘备最 弱。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质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质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a6b317844769eae009ed94.png)
草船借箭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史学著作 《三国志》的记载
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的 描述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 公(曹操)使弓弩乱发, 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 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 箭,箭均船平,乃还。
孙刘联军火攻战术 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的 描述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 2、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三国志》 “……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 3、曹操自持兵强,骄傲轻敌 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翻车
魏
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3、蜀汉
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 都成都,国号汉 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影响:加速西南地区的发展
蜀
诸葛亮
“三顾频频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4、吴国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 的最早记录。
吴
建立:222年,孙权称王,后定都建业 (南京),国号吴 措施:开发江东,发展了造船业、海外 贸易;230年,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 洲(台湾) 影响: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 用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 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77daee7bb4cf7ec4afed077.png)
三、三国鼎立 1.概况
(1)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 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 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 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20年,曹丕称帝, 国号魏,定都洛阳
二、赤壁之战
1. 背景: (1)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 据势力,统一全国。
(2)曹操占领荆州后,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 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三顾茅庐
隆中对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 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襄阳市西 郊二十里)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 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 第五· 出师表》
曹操(200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220)
刘备
赤壁之战 ( 208年)
联合抗曹
西晋(280 蜀(221))
孙权
吴(222)
课堂练习:
1、曹操初步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C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乌巢之战
2、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发据一座东汉大 墓,经考证,确定为曹操高陵。下列事情中,曹操参与的是( B ) A.淝水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D.建立魏国
时间
交战双方
208年 曹军(20余万人)和 孙刘联军(约5万人)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战争特点 结果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曹操骄傲轻敌;战术错误;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疾病流行, 战斗力减弱;孙刘联军巧妙利用自然环境;曹操实力不足 以统一全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e74cd51a37f111f1855bf2.p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三 国 鼎 立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势力逐渐壮大 时间 200年 交战双方 曹操、袁绍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背景 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孙刘联军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3.孙吴开发江南
吴
吴国船只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3.孙吴开发江南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 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 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统一全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都洛阳
魏
221年,刘备称帝,国 号汉,史称蜀汉,定都
成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蜀 吴
222年,孙权称王 ,229年,吴国建 立,定都建业。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三国鼎立》ppt课件(25张PPT)
![《三国鼎立》ppt课件(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6e541910029bd64783e2c6f.png)
•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
三、小说和戏剧
•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课堂小结
袁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三
曹操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国 鼎
立
孙权刘备联军
三国鼎立
魏
蜀
吴
•
一、科技名著
•
作者 著作 价值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A.消灭袁绍的势力 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帝
B.统一北方 D.废掉汉献
二、赤壁之战 阅读课文,指出赤壁之战的背景、时间、交 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和影响: 背景: (1)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 据势力,统一全国。 (2)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 (3)孙权、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三国鼎立PPT优秀课件75(5份) 人教版
![三国鼎立PPT优秀课件75(5份)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300d5fa26925c52cc5bfb7.png)
三国鼎立
导入新课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一篇 烽火连不休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第二篇 第三篇 时势造英雄 赤壁怀古 曹操统一北方 三国鼎立终形成
第四篇
各显其能 三国的治理和开发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的景象!!!
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 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 只剩下760万· · · · · ·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C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
A、220年 C、221年
B、222年 D、229年
D
4、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 船队到达夷州即今天的( )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第16课 三国鼎立
动 脑 筋:
右边是明朝人 画的有关刘备 和诸葛亮的一 幅画。看看画 中的人物都是 谁?他们去做 什么?这里还 有个成语故事, 谁能说得出来?
三顾茅庐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退回北方 以少胜多
思考:
曹操取胜的原因:
经济上:
(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2)组织兵士耕田
从比较战 前双方实 力和战争 中两人的 所作所为 分析
(1)“挟天子以令诸侯” 政治上:
(2)重视人才
袁绍失败的原因:
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请思考: •曹操是不是就满足于统一 北方啊? •他下一步又怎么做呢?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44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1101e1fab069dc5022019f.png)
曹丕
洛阳 成都
刘备
孙权
吴
建业 (南京)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新课导入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2、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曹魏
农业、水利发达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
课堂总结 练习巩固
曹操 统一北方 三 国 鼎 立
魏
蜀 吴
曹操
赤壁之战
课堂总结 练习巩固 课后作业
孙刘联军
新课导入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课堂总结
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B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D ) A.219年 B.220年 C.221年 D.222年
诸葛亮
刘 备
今操已拥百万之 众,挟天子以令诸 侯,此诚不可与争 锋。 孙权据有江东, 已历三世,国险而 民附,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 图也。 ——诸葛亮 《隆中对》
新课导入
官渡之战
孙 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
巩固江东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课堂总结 练习巩固
联合刘备
人才辅佐
课后作业
182-252
曹操
曹 刘
袁绍十万大军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3—4万大军
曹操以少胜 多,奠定了 北方统一的 基础
新课导入
战役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 的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f669c19e314332396893ba.png)
220年, 曹丕称帝, 国号魏,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
魏
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蜀
222年,孙
权称王,
国号吴,
定都建业
政权名称
魏
三国鼎立
时间 创建者
220年 曹丕
蜀
221年 刘备
吴
222年 孙权
定都
洛阳 成都 建业
史实辩析
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 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 相”,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 “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 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 里?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 曹操曹的操真于正2方20法年。正…月…病其逝实,曹终操是 一个很有本年事六的十人六,岁至。少是一个英 雄。”
—— 鲁迅
评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
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
第 一 ,现 在 一 些地方 不是大 喊大叫 发
补全歇后语 1、周瑜打黄盖 2、关公面前耍大刀 3、刘备借荆州 知识抢答: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自不量力 有借无还
罗贯中 刘备 关羽 张飞
第18课
三国鼎立
魏
洛阳
成都
建业
蜀吴Bibliotek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220年、221年、 222年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2、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谁 的评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经过及作用。 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 3.掌握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 4.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认识国家统一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一学习主题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有志干宏一大的番志事向业—的—人统,一虽全然国到了 晚沉停他原年息,因实,啊一又现种但!是了对一(什吗颗 写宏么?勃 于伟?没理勃 “有想雄 官曹心 渡追操想永 之求统永不战一不会”中消)会国,
这句话有错误。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
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诗地极,幸战 大百中大方千存姓乱 量所 破军里的大连死阀描 坏之人量割绘 ,年亡内有死的出据都如不,亡混景现听百战象了断社,不分是百,荒,会到之导:姓野造生鸡一致东流上生汉离鸣,成产白产末 失之想人遭骨力年 所声起累民到遭, 、。来累到因 死 者就严相让重籍人破的感场坏到景苍。。凉。
历 1、应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
史 傲自满必然失败;
使 人
2、合理利用自然条件;
智 3、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慧 4、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2、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国名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220年 洛阳 曹丕
蜀 221年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 229年
建业
孙权
第16课
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吴
221年刘备称
222年,孙
帝,国号汉,
权称王,国
史称蜀汉,定
号吴,定都
都成都。
建业。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军东
阀汉 混末
孙权
赤壁之战 ( 208年)
吴
战年
联合抗曹
蜀
刘备
歌诀记忆
200年曹袁战官渡,统一北方奠基础。 208年赤壁起战火,孙刘抗曹少胜多。 三国鼎立魏蜀吴,洛阳成都建业都。 三国经济有发展,230年卫温去台湾。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
一、官渡之战
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第16课 三国鼎立
曹操像 曹操势力日益壮 大的原因:
政治上:“挟天子以 令诸侯”;重用 人才。
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 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 农业生产。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役是( )
C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 A、赤壁之战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D A、220年 B、222年
C、221年 D、229年
4、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
侯”的是谁?
曹操
5、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 以少胜多的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6 、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攻打曹操, 曹操率军迎战。这句话有没有错误? 为什么?
结果: 曹操胜利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刘璋
刘表
曹操 袁术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曹操 以少胜多打败 了袁绍,之后 彻底消灭了袁 绍的残余势力, 统一了北方, 结束了北方长 期以来的割据 战乱局面。
袁曹绍操 曹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结果: 曹操失败退回北方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曹20万大军
刘 刘
刘20刘8年刘 赤壁之孙战刘联军
不足五万 孙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二、赤壁之战
孙权
刘备
曹操
背景:
曹操统一北方, 孙刘势力有所发展。
动 脑 筋:
右边是明朝人 画的有关刘备 和诸葛亮的一 幅画。看看画 中的人物都是 谁?他们去做 什么?这里还 有个成语故事, 谁能说得出来?
三顾茅庐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第16课 三国鼎立
二、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但“赤壁之战”败于孙刘联军……。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 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 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原因?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
主
上的主动;招贤纳士,人才济济。
观 经济:实行屯田,发展生产。
军事:精通《孙子兵法》,具有
杰出的军事才能。
客 观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士兵来自北方,不习
曹操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骄傲自满;轻敌; 战术失误。
动 脑 筋: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