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山西休闲创意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建议

山西休闲创意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建议
有 结合 .辐射 面小 ,带动力 不 强 。
创意农业科技支撑缺乏。创意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相关的科研投入和
技术储备严重不足 ,生产加工工艺落后和营销服务滞后 ;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标准化 、安全化生产意识不
强 .不 少农 产 品 品牌 的 国内市 场知 名度 和认 可 度不 高 ,品牌 效应 不强 。
农业生产习俗不仅表现在诸如春耕 、种植 、收割、存储等各个生产环节之 中,也深刻影响着人们 日常生活 的衣食住行 ,村落社区 ,家族家庭 ,人生礼仪和信仰禁忌等方方面面,如延续千年的打春牛 、填仓节 、寒 食节等祭祀活动经久不衰 ,粗粮 细做及 民俗文化 的花馍 ,特色的酿造醋和酒等 ,都是先祖们创 意和智慧的
发 了全 国第 一家 养生 体 验旅 游产 业 园 区。
山西休闲创意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
休 闲创意农业缺 少规划和政 策引导。山西省在 “ 十二五”期间制定了多种农业发展规划 ,但各级政府
对规划 ‘ ‘ 休 闲创意农业 ’ ’ 的发展缺乏必要的重视 ,出台针对性较强的引导性扶持政策还不够 。
创意农业的类型单一。不少创意农业项 目仅停 留在发展特色农产 品和 良种上 ,或是以开发观光农业为
l SCI - - TECH I NNOVATI ON & P RODUCTI VI TY

( ) 4 0 一[ N o . 9 S e p . 2 0 1 3 , r t a l ~ N 2 3 6
结 晶 ,方 构 成今 日山西食 文 化之 特 色 。
特殊 的地理地貌 、丰富的农业资源及悠久浓厚的农耕文化积淀 ,为山西休 闲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
好条 件 。
西休闲创意农业产 业的发展状况

山西农业特点

山西农业特点

山西农业特点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山西农业特点一、山西地理环境和农业特点(一)山西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

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其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海拔变化较大。

从垣曲的海拔180米到五台山的海拔3058米,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

外缘有山脉环绕。

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

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独特的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

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

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二)山西人文地理环境特点——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处在黄河中下游的晋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

黄土高原和游黄土冲积的平原土壤疏松,在生产工具简单、铁器还未运用的情况下,易于清除天然植被和开垦耕种,是当时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山西西南部,山西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地发祥地。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作为我国古代文名的重要策源地,遗留下许多丰富的古建筑,由于气候比较干燥,较少受到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加上明清大院,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间艺术宝库。

人的流动性小,交往少,文艺孤立发展,特色鲜明,因而成为中国北方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民间美术也丰富多彩。

(三)山西农业特点——“特”字当头走山西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干旱、霜冻等农业自然灾害频繁。

山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及财政支持政策研究

山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及财政支持政策研究

场化。同时加大各级农业科技推 广机 构的改革力度 ,引导各方参与者的积 极性 , 增强其服务功能 , 鼓励农业科研
单位和大专院校 以市场为导 向,积极 开展技术开发 、 技术转让 、 技术咨询和 技术服务工作 ,进一步促进 山西农业 产业化中的科技支撑作用。
( ) 壮 大 县 域 经 济作 为推 进 现 二 把
夜温差大 , 土地类型丰富多样 , 生产环 境洁净。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 区位 优势为发展小杂粮 、 草食蓄 、 干鲜果和 蔬菜提供了特有的生产环境和气候条 件, 造就 了品质优 良、 绿色健 康 、 不 供
的产业化 、 商品化开发 ; 三是建立健全 以农 业科研单位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 中介服务体系;四是注重对农民的科 技文化素质培训和教育 。要建立健全
分聚集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 品牌效 应, 体现优势主导产业的品质和特色 ; 二是建设 优势农产 品产业带 , 护生 保 态环境 , 高农业 的资源利用 和综 合 提
效益 , 促进农 业可持续 发展 。三是 创 建优势农产品示范园 区 , 的可搞 3 大 0 万亩或 5 O万亩 , 小的可搞 3 5万亩或 、 1 亩, 0万 山西省 已确定 大 同 、 中和 晋 运城 三个 农业示 范园区 , 进一步壮 大
此外 , 了加快建设 优势农 产品 为
产业带 , 快形成 区域性 特色产业 优 尽
这些经 营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农 民进入 市场 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 市场风 险的
农村财政 与财务 2 1 年第 1 01 1期
新 农 村 建设
强一县一业 ,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更上

山西 推 进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的 战
略 定 位 及 重 点 ( ) 农 业 产 业 化 作 为推 进 现 代 一 把

山西农业特点

山西农业特点

山西农业特点一、山西地理环境和农业特点(一)山西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其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海拔变化较大.从垣曲的海拔180米到五台山的海拔3058米,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独特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二山西人文地理环境特点——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处在黄河中下游的晋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黄土高原和游黄土冲积的平原土壤疏松,在生产工具简单、铁器还未运用的情况下,易于清除天然植被和开垦耕种,是当时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山西西南部,山西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地发祥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作为我国古代文名的重要策源地,遗留下许多丰富的古建筑,由于气候比较干燥,较少受到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加上明清大院,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民间艺术宝库.人的流动性小,交往少,文艺孤立发展,特色鲜明,因而成为中国北方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民间美术也丰富多彩.三山西农业特点——“特”字当头走山西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干旱、霜冻等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山西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无论从省内看,还是从在全国的地位看,山西都只能算是农业小省.山西特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众多特色农产品.山西省是知名的“小杂粮王国”,谷子、杂豆、莜麦等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苹果、红枣、核桃等干鲜果产量也居全国前列;雁门关区域自古就有种草养畜传统.在国内外市场,山西的陈醋、小米、芦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深受欢迎.——“小”农业向特色、生态现代化农业迈进目前山西省已初步建立了粮经牧加协调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特色农业不仅在国内外叫响品牌,也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的致富产业.受食品安全危机的影响,生态农产品是现代消费者和将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发展生态现代化农业是山西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山西省农产品营销的困惑1农产品营销基础投入不足这主要是农产品市场、渠道不够,农产品贮存设施、农产品营销冷链建设不足和农产品营销中税收运输优惠不利等.2农产品营销专业人才较少.目前农产品营销大部分是农民出生,过去多为生产兼营销,现虽有一批小商小贩发展成专事农产品营销的经纪人,但多缺专业培训,很难融合现代营销,将农产品生产、营销策划、销售实施连为一体的复合人才更是难找,这与我们的农业大国格格不入.3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成本偏高,农产品市场营销规则有待规范.当前我国虽然建立起农产品质量生产、销售的系列标准和认证体系,但是标准使用、建设、管理需要花很多费用,农民承担不起;此外,市场竞争不公平、农民利益得不到保护、流通环节不畅、优质不优价现象普遍存在.4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薄弱农民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信息很难,生产和消费市场信息不对称.加上部分农民素质和自我保护不够,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知如何分析、判断、鉴别,只凭主观判断,往往不能有效进行市场细划和准确的产品定位,造成大路货居多、同质化严重,往往是人家赚钱后跟着学,结果再出来的产品却不被市场接纳.5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不发达有关农产品贮运保鲜科学技术跟不上,造成农产品浪费严重,农产品营销附加值得不到体现.6零散的经营模式,造成农产品缺失市场核心竞争力,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针对目前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板块化抓布局,组织化抓生产,品牌化抓营销”的思路.近年来,各项优势农产品初步形成了有龙头支撑,有基地带动,有协会组织,有大户经营,有加工营销的发展新态势,但品牌化的营销还未能实现,尤其是生态农产品的营销.农产品营销、品牌营销还是一个空白,买的西瓜就是西瓜,至于什么牌子、什么特点,一概不作描述,应该卖出的好价钱卖不回来.在当前如何带领农民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先进的营销技术,把农产品营销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高度上.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所遭遇到的发展瓶颈之所在.三、煤炭转型期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煤老板们涌进“乔家大院”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介休焦炭大王阎吉英出资开发绵山发展旅游业,在当时引起轰动.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绵山也早已成为人们的休闲度假之地,其旅游人数、经济效益位居山西省众多景区前列,据说旅游收入曾一度超过了五台山……如今,众多煤老板加入了发展山西旅游业的行列.“人说山西好风光,搞煤炭时没有太多体会,当静下心来去参与景点建设时才发现,山西的文化底蕴竟是如此丰富,中国70%的民间故事出自山西,各个地方都有发展旅游的机会,虽然不如开煤矿赚钱,但却是一件具有长远发展意义的事业.这是目前众多煤老板的共识.■从“掠夺绿色”到绿色工程目前,越来越多的煤老板开始投资绿色材料和绿色农产的加工与投资.■“小杂粮王国”有望“复辟”山西小杂粮产量丰富,包括荞麦、燕麦、糜子、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被誉为“小杂粮王国”,这些作物不仅具有食用价值,同时还兼具保健价值,在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煤炭业在山西的兴起,产区不成规模、没有产业龙头,一度要大力发展的小杂粮产业被荒废了多年.如今,这项产业已经被一些煤老板看中.小杂粮广种薄收,因此比一般的粮食作物要更具价值,但优质品种和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匮乏,目前好多煤炭企业的投资人准备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上,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结构,做成当地小杂粮的龙头企业.“山西的小杂粮世界闻名,如‘沁州黄’已经形成品牌,对外出口大多销往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广受好评.更多的人参与这项产业,只有形成规模化效应,才能保证产业的重新崛起.”四、农产集散中心的意义农产集散中心是一种大整合、大展示和大物流的创新营销方式.资源整合原理告诉我们,零星资源一经整合,就可以转化为优势资源.唯有充分整合各个方面的零星资源,使之构合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完整系统,我们才有建立相应的大市场格局的客观基础.同时,专业的营销团队也是建立相应的大市场格局必不可少的条件.专业的营销策划团队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其营养价值和营养配餐、营销策划、销售实施连为一体进行现代科学的整合创新营销,不仅能提高生态农产品的附加值,创立生态农产品的品牌,也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的消费指导,对生态农产品营销和居民健康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直达终端的农产品大市场体系.五、具体营销方式六、加盟营销体系标准。

科技创新助推山西特色农业发展

科技创新助推山西特色农业发展
珥论研究
科技刨新助推山西特色农业发展
阎世 江 , 张 继 宁 , 刘 洁
( 1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山西 太原 0 3 0 0 3 1 ;
2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山西 太原 0 3 0 0 3 1 )
摘 要
关键词
山西 自 然资源丰富, 是特色农产品生产历史悠久的省份 。综述山西特 色农业的发展 演
米、 杂豆、 燕麦、 养麦为主的小杂粮和以苹果、 红枣、 核桃为
主的干鲜果品广为人知 , 拥有如沁州黄小米等为代表 的中 国名牌产品。 山西是全国制种大省之一,目 前种子生产基地面积已
达1 0 ×1 1h 0 m 以上 , 年产各类型种子近 4 ×1 1k 0 g , 其 中玉
1 山西特色 农业 的分析
2 0 1 3 . 0 2 B
总第 2 5 6期
拟黑多刺蚁等 ; 肉用动物类有 肉狗 、 散大蜗牛、 白玉蜗牛 、 肉驴等 ; 特种水产类有甲鱼、 美 国青蛙等四 。
草养畜的传统 , 陈醋、 小米、 芦笋驰名海内外。还要优先开
发特种玉米( 黑玉米、 甜玉米、 糯玉米 ) , 推广农副产品加工 技术。 重点推广真空软包装特种玉米 、 马铃薯等淀粉加工、
农业 科技
S 一 9
变过程 , 并提 出进一步加快发展 的建议 。 旨 在使山西特色农业生产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创新 山 西特 色农 业
A d o i : 1 0 . 3 9 0 9 : j . i s s n . 1 8 7 3 — 8 8 7 X . 2 0 1 3 . 0 2 . 0 0 1 中 图 分 类号 文 献标 志码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山西农业发展逐 步 由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向发展特色农业迈进。 特色农业的发 展建设已成为山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优势产业培育和生

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对山西太谷农业发展的分析

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对山西太谷农业发展的分析

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对山西太谷农业发展的分析张鹏骞1,王宇雄2(1.北京市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 100076;2.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摘要:山西太谷在农业的发展中呈现出了以下一些特点:持续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明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鲜明的“一村一品”特色,强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太谷县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如下启示:要树立大农业观,要有持续的发展思路,合理规划和布局农业的发展,善于把农民调动和组织起来等。

关键词:县域农业;现代化;农民;太谷F327:A:1671-816X(2013)07-0649-05On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O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of Taigu, ShanxiZHANG Peng-qian1,WANG Yu-xiong2(1.Beijing Milu Ecological Research Centre, Beijing 100076,China;2.College of Marxism,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China)Abstract: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aigu of Shanxi Province shows features as follows: development idea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clear development planning,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One Village One Product, powerful leading enterprises,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 sound agriculture product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experience of Taigu has the inspir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the sense of modern agriculture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development idea be sustainable;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e rationally planned and distributed; farmers be mobilized and organized.Key words:County-level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Farmer; Taigu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山西代县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山西代县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山西代县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山西代县位于中国北方,并处于山西省的中部地区。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地区,代县的农村发展一直是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山西代县农村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一、农村发展现状1. 农业发展山西代县的农村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棉花等。

近年来,代县农村的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通过技术改良和农田水利建设的推进,农作物产量逐步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有所提高。

2.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代县农村的基础设施多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农村的道路、桥梁、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给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便利。

3.农村教育与医疗农村教育和医疗是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代县的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虽然政府对农村教育和医疗投入了一定的资源,但由于地理和人口分布等因素,农村学校和医院的数量和质量仍然不足。

二、未来趋势分析1.农业多元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减少,因此农村的农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需要。

未来,代县农村发展的趋势将逐渐向农业多元化方向转变,农民将不再只依靠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而是逐渐涉足种植特色农产品、养殖和农业观光等领域。

2.改善基础设施未来代县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得到重视和加强。

农村道路、桥梁、电力和通讯设施的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同时,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进农村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教育和医疗现代化为了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未来代县农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政府将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供更多农村学校和医院,提高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分配。

同时,推动信息技术与农村教育、医疗的融合,提供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城乡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均衡。

4.农村乡村旅游农村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探究——以山西药茶为例

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探究——以山西药茶为例

Vol.56,No.05. 2022·121·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探究——以山西药茶为例李亚男(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32)摘要文化旅游业作为未来山西战略性支柱产业,山西药茶与乡村旅游“茶旅融合”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章通过对山西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人才培养、产品升级、营销推广3方面对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

关键词特色农业;山西药茶;茶旅融合;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592;F3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2)05-121-03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有利的方法之一就是激发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

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就是推动乡村发展的一个途径。

1 山西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山西是中华农耕文明和手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医药科技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勤劳勇敢的历代先民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茶文化在三晋大地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山西民间自古以来有饮用药茶的历史,药茶兼具药的功效和茶的味道,聚药性之精华,传茶道之神韵。

目前,山西着重发展以山西药茶为代表的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指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农产品的现代农业。

山西结合地理环境打造形成了药茶六大产区,即太行山、太岳山连翘叶茶基地,晋南边山丘陵区槐米茶、菊花茶基地,恒山黄芪茶、枸杞芽茶基地,吕梁山沙棘叶茶、红枣叶茶基地,晋东南桑叶茶、黄芩茶、党参茶基地,管涔山毛建草茶基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西复杂的地貌特征也造就了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带来了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山西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山西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财经研究49山西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刘 娟摘 要:本文明确了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并对山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品牌战略 产业结构1、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尽管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目前已经被大多数人了解,但是有关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内涵并不是广为人知。

学术界关于农业产业化的解释可归纳为:农业产业化就是利用一些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扩大农业产业范围,将农业科研、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和产品贸易等多种行业都纳入农业产业规划,最终实现农业的集团化发展。

2、山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1)龙头企业规模仍整体偏小。

进行产业化运营,重点是扶持一批龙头单位,凭借这些公司推动产业发展与农民收益提升。

但是,和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国内比较发达的地区比较,山西省农产品加工的大型公司呈现出产业基础弱、发展规模不够大、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等不足,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通常为农业产值的三倍,具体到我国,平均水平是1.1倍,但山西的水平却是0.7倍。

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概率在八成以上,我国的平均水平为四成,山西省的水平仅为36%,达不到我国的平均水平,对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当前,本省年销售业绩在五百万以上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仅有八百家,年销售业绩在十亿元以上的基本没有。

可是山东省此类企业年销售业绩在十亿元以上的有七十多家。

本省的龙头农业产公司数量不过、规模不大,对农业产业化运用的带动作用很小。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足。

从当前实际状况分析,山西省农业合作社的现状并不乐观,大部分合作社都刚刚起步,人数很少超过50人,除了生产规模小之外,还有服务范围有限、带动效用不足、应对风险能力不强等各种弱点。

目前的一些农业专业合作社条件有限,因此向农户提供的服务也不多,一些一般性生产资料的服务和信息传递等服务无法满足农户的其他需求。

除了规模上的问题外,目前山西省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能力也有不足,目前大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承办主体都是一些农业的龙头企业或是农业种植大户等,尽管在他们的带动下建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但是他们的管理职能履行不到位,包括手续欠缺,社员配置和管理不当,难以实施民主管理,各种涉农事务及相关信息没有及时公开。

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创新体系研究

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创新体系研究
国 土 与 自然 资 源 研 究
2 0 1 3 NO. 1 TERRI T ORY & NATURAL RE SOURCE S S TUD Y ・ 3 5・
优 良、 功 能 特殊 为优 势 , 形成 有效 的市场 需 求 , 具 有 一 定认 知 “ 品质性 ” 是特 色农 产 品的本质 内涵 。 ③适度 的规模性 。 包括 基 金 项 目:山西 省 软科 学 研 究项 目( 2 0 1 2 0 4 1 0 7 7 - 0 2 ) ; 山西省 研 究生 度 , 产量 的规模 性 、 加 工的规 模性 和销量 的 规模 性 , 只有形 成 一定 创 新项 目( 2 0 1 1 3 0 1 4 ) 规模 才能形 成商 品优势 、 竞争 优势 , “ 规模 性” 是特 色农 产 品 的
Ⅳ 【 E NG Xi a n— we n I ・ 0 e t a l
( 1 . S h a n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 T a i y u a n 0 3 0 0 0 6 , C h i n a ; 2 . H u n y u a n N o r m a l S c h o o l , D a t o n g U n i v e s r i t y , Hu n y u a n 0 3 7 4 0 0 , C h i n a )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 7 8 5 3 ( 2 0 1 3 ) 0 1 - 0 0 3 5 - - 0 3
山西省特 色农产 品 创 新体 系研 究
孟 宪文 1 , 2 , 秦作 栋 , 薛 占金 p
( 1 . 山西 大学 , 山西 太 原 0 3 0 0 0 6 ; 2 . 大同大 学 浑 源师范 分校 , 山西 浑源 0 3 7 4 0 0 )

山西功能农业的研究背景、进展与发展方向

山西功能农业的研究背景、进展与发展方向

土 壤 (Soils), 2018, 50(6): 1087–1093①基金项目:山西农谷建设科研专项项目(SXNGJSKYZX201706)和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201703D211001-01)资助。

* 通讯作者(xbyin@)作者简介:侯非凡(1990—),男,山西汾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功能农业。

E-mail :zc1393543@DOI: 10.13758/ki.tr.2018.06.004山西功能农业的研究背景、进展与发展方向①侯非凡1,孙 敏1,高志强1,尹雪斌1, 2*(1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山西太谷 0308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摘 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从农业基础、功能农业发展需求和提出历程的角度介绍了山西省功能农业的研究背景;以两个省级重点研发项目为案例,分析了山西省在开展功能农业研究与产业发展时的思路,即在优势特色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政、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并注重从原材料到功能农产品的全链条式研发;进而指出山西省未来功能农业总体发展目标和主要方向,以此对山西省功能农业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山西省;功能农业;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手段,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简单地说,就是要种植出具有保健功能的农产品[1]。

功能农业是中国科学院赵其国院士于2008年在《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中率先提出的未来农业新概念,它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又一次农业革命,也是我国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目前,功能农业正在广西、江苏、宁夏等多个省市蓬勃发展,功能农业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山西,地处太行山以西的黄土高原,具有承东启西、贯穿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长期以来,山西省农业受制于山高沟深、水资源短缺的特殊地理自然条件,农业发展速度慢,农业产值在全国范围内缺乏竞争力[2]。

山西闻喜县现代农业发展论文

山西闻喜县现代农业发展论文

山西闻喜县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摘要“农业丰由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起步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与历史使命,研究和探讨现代农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闻喜县而言,现代农业建设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闻喜县现代农业对策措施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一、现代农业的内涵(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本文认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二)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较,现代农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现代农业是科技支撑型农业。

二是现代农业是生产领域广阔的农业。

三是现代农业是以高素质的农民和企业家为经营主体的集约型产业。

四是现代农业是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农业。

五是现代农业是以生产、生态、生息为目标的可持续产业。

二、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分析(一)闻喜农业取得的成就。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境南部,运城盆地北部,是一个丘陵旱地为主的传统农业县。

国土面积1164平方公里,人口39.1万(其中农业人口32万,占到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

近年来,闻喜县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目标,按照农业区域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南菜北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形成了“粮、菜、果、药、畜”五大主导产业。

在粮食生产上,着力实施国家农业部“十五”期间第二批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示范区建设工程,建成郭家庄镇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标准化示范区;在蔬菜生产上,建成以桐城、裴社、河底、郭家庄、后宫等乡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5万亩。

在果业生产上,建成优质水果示范基地1万亩,无公害水果示范园50个,形成以凹底、神柏、东镇、郭家庄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带,全县以苹果为主的水果栽植面积达到11.4万亩。

基于SWOT分析的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研究

J n 01 u e2 0
文章 编号 :0 9 4 0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 9 -4 10 - 9 (0 0)20 60 4 0
基于 S T分析的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研究 WO
孟宪文 , 张丽珍 薛 占金 , , 秦作栋
(.山西大学生物工程 学院,山西 太原 00 0 ; .大同大学浑源师 范分 校 , 1 306 2 山西 浑源 0 70 3 40; 3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 山西 太原 0 00 ) 30 6 摘 要 :山西省具有独特的地理 条件 和 自然环境 , 特色农产 品资 源丰 富, 发展条件 得天独厚 . 运用 S T WO
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特定 的生产区域 、 特殊 的产 品品质、 独特 的市场优势, 拥有一定 的生产传统和产 业基 础 , 经过扶持 和培 育能够 尽快 形成适 度生产 规模 , 国 内、 在 国际市 场具有 较强竞 争力 , 能够有 效促进 农
业增 效 、 民增 收的农产 品 … . 农 山西 省地处 黄河 中游的 黄土 高原 区 , 中国农 耕文 化 的发 祥 地 和黄 河 中游 是 古老 的农业 区之一 , 特殊 的地理 气候 条 件孕 育 了众 多 特 色农 产 品. 山西 是 知名 的“ 杂粮 王 国” 谷 子 、 小 , 杂 豆、 莜麦 等产 量蜚声 全 国 ; 苹果 、 红枣 、 核桃 等干鲜 果享誉 海 内外 ; 陈醋 、 米 、 粮等 深受 消费者 欢迎 . 展 小 杂 发 山西省 特色农 产 品 , 有利 于推进 山西省农 业结 构 战略性 调整 , 面优 化 农业 生 产力 布 局 ; 全 有利 于 构建 山西
收稿 日期 : 0 91-5 20 - 0 2 基 金项 目: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 目( 0 82 06 20 0 13 ) 作者简介 : 孟宪文 (9 9 , , 16 一) 女 山西太原人 , 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 校讲师 , 硕士 , 主要从 事农 业经 济和水土保 持方 面的 研 究. 通讯作者 : 占金 (9 l ) 男 , 薛 17 一 , 山西广灵人 , 山西 大学黄土高原 研究所 20 0 9级 博士生 , 主要从 事区域经 济开发 、 资源可持 续利用方面的研究 .

基于SWOT模型的山西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

基于SWOT模型的山西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

基于SWOT模型的山西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摘要]山西是我国农产品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

本文以山西特色农产品及其品牌发展现状为基础,运用SWOT模型对山西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详细的分析,从品牌观念、产业建设规划、品牌营销战略、品牌防御与竞争战略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山西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SWOT模型;对策1山西特色农产品及其品牌发展现状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以东,太行山以西,横跨六个纬度,日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环境以及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山西成为一个农产品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

全省土地面积156806.05平方公里,其中农业耕地面积为48036.48平方公里,荞麦面积40000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6%,排全国第3位。

绿豆面积60000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排全国第3位,莜麦面积20000平方公里,占全国的8%,排全国第4位。

养麦、糜黍、大麦、绿豆、红小豆、豌豆、蚕豆、芸豆、黑豆等小杂粮种植面积总计约800000平方公里,占全国小杂粮种植面积的1/10,占山西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4。

出口方面,2007年山西芦笋出口30000吨,9000多万美元,占全国出口量的1/3以上;供港禽蛋出口2.4亿枚,1233万美元,位居全国前列;核桃仁出口2000吨,1000多万美元,位居全国第一。

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再加生产技术的限制和市场观念的落后,山西农产品整体品牌数量较少,市场竞争力较弱。

目前比较成熟的农产品品牌有“沁州黄”小米,“雁门清高”苦荞茶等,市场占有率比较有限。

2山西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的SWOT分析2.1优势山西省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特点鲜明,一是农产品类别多。

相关调查显示,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品种有580种左右;二是地域分布广。

几乎遍布所有县(市);三是产量大。

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对山西太谷农业发展的分析

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对山西太谷农业发展的分析
a bl e a gr i c ul t ur e mo de r ni z a t i on,c l e a r de v e l o pm e n t pl an ni ng, d i s t i n c t c h a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On e Vi l l a ge On e Pr o du ct ,p owe r f u l
n i v e r s i t y,T a i g u S h a n xi 0 3 0 8 0 1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Ag r i c u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Ta i g u o f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s h o ws f e a t u r e s a s f o l l o ws :d e v e l o p me n t i d e a o f s u s t a i n —
l e a d i n g e n t e r p r i s e s ,f a r me r s " s p e c i a l i z e d c o o p e r a t i o n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s o u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e p r o d u c 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 y s t e m.Th e e x — p e r i e n c e o f Ta i g u h a s t h e i n s p i r a t i o n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o u n t y —l e v e l a g r i c u l t u r e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t h e s e n s e o f mo d e r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s h o u l d b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i d e a b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b e r a t i o n a l l y p l a n n e d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e d;f a r me r s b e mo b i l i z e d a n d o r g a n i z e d 。

浅析山西省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

浅析山西省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

浅析山西省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摘要: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生产和开发名优特农产品的产业。

其主要有4方面的特征:鲜明的区域性,独特有的特效性,一定的规模性,良好的效益。

关键词:山西;特色农业;区域;优势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任何一个区域农业都有一定的特色,只有认清当地的资源优势,看准本地特色,才能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

山西省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有一定的基础山西省特色农业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个方面。

近年来,山西省的主导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例如山西省永济市有2万公顷滩涂。

很适合发展芦笋生产,几年内就种植了6 667公顷,成为我国最大的芦笋生产出口基地。

素有“养蜂之乡”称号的垣曲县解峪乡,发展养蜂专业户216户,养蜂6 000多箱,已成为我省规模较大的养蜂基地。

山西省浑源县是黄芪之乡,仅该县官儿乡就种植了3 300多公顷,年产75万kg,每年为农民增收60多万元。

到2002年,山西省以小米、薯类为主的优质杂粮已发展到147万公顷,产量占到粮食总产量的1/4,以红枣、苹果、仁用杏为主的经济林已发展到133万公顷,干鲜果总产量产到40亿kg;以牛、羊草食畜规模养殖为主的畜牧业稳定增长,牛、羊肉产量达到17万吨,占到肉类总产量的1/4,奶类产量达到45万吨,在全国处于第7位;以反季节精细菜,茄果类秋菜为主的蔬菜种植突破27万公顷,总产量达100多亿kg;以玉米、瓜菜为主的农作物制种发展到67万公顷,制种量达3亿kg,占到全国制种量的1/8;特种养殖存栏数达到3863万头,产值达4亿元左右,这几大产业不仅成为山西农业的优势产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在全国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农作物品种丰富尽管有其广泛的适应性,但也有鲜明的地域性,不同自然环境中生产农产品的状态和品质是有差异的,因而有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山西省南北狭长,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小气候众多。

山西农业发展现状

山西农业发展现状

山西农业发展现状山西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业在山西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前,山西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农业生产状况山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

种植业一直以来稳定发展,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

同时,山西还具备一定的畜牧业基础,养殖业发展较为迅速,家禽养殖、牛羊养殖、猪养殖等都有不错的发展。

农业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不断增加。

二、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西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从传统的粮食种植向特色种植、高效农业转变,山西加大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力度。

发展了以苹果、杏子、葡萄、蔬菜等特色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生态环境保护山西农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环境问题,包括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农药滥用等。

为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山西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加强了农药使用管理,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残留;加强土壤保育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加大了农田复绿工程,推进农业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四、农民收入增长山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业。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农民的收入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五、农村人口流失随着山西农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农村面临着人员空心化,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山西政府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条件,吸引农民留在农村。

综上所述,山西农业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希望山西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为山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山西位于中国北方内陆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悠久的农耕历史。

作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山西一直致力于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首先,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得益于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山西省积极倡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鼓励他们把农业视为一门现代科技产业,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山西坚持发展粮食、果蔬、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推动农业向绿色、有机、高效的方向发展。

其次,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山西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进、培育高效农业品种,提高作物生产力和抗逆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

山西还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促进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再次,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重视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

山西省积极引进外资、整合资源,支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产业园区等形式,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山西鼓励农民合作经营,帮助他们组织起来,发展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内外销比重。

此外,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还注重生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山西省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水土保持条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和农田生态工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山西还注重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

总之,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山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未来,山西将继续坚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全面小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山西社会经济生活稳定、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历史悠久,地形复杂,境内有山地、盆地、丘陵与高原,东西两侧被太行山与吕梁山环绕。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山西农业种类丰富,并以杂粮为主,产量大,品种多,故有“小杂粮王国”之美誉,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传统农业已无法满足市场和居民的需求,因此发展特色农业就迫在眉睫。

标签:山西;特色农业;发展
民以食为天,从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到现在的惠农政策,农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据统计年鉴记载,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2015年农业粮食总产量为1259.6万吨,工业中的原煤产量为96680万吨,可看出山西以发展工业为主,农业为辅。

一、山西农业面临的问题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历史悠久,地形复杂,山西农业生产近年来面临着诸多困境:
1.农村土地荒废现象严重,土地流转中的矛盾问题尖锐,土地利用率低,用于农业生产的粮食生产用地逐年减少,产业规模逐年降低,市场竞争力下降。

2.更多的农民走向城市,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状况,摆脱天气对农业生产的束缚,致使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数量大,农业劳动力下降,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低,收成效益也不高。

3.山西河流较多,但用于农业的流域面积较少,农地灌溉面积不足,多是依靠雨水的供给,影响粮食产量和农业收入。

4.山西培养的农业优秀人才更多的流进一线城市,农业技术人员缺失,農业设备单一与滞后,农产品种植品种少,不利于农业的改进与发展。

农民对农业的技术投资少,科技创新能力低,经济效益相对于其他省份来说更是低。

5.产品加工包装落后,市场竞争力小,品牌意识淡薄,生产线和销售形式单一,生产、加工和销售也不能有效结合起来,产业链短路。

市场范围小,竞争意识弱,仅活动于本地本市,没有走出去更没有引进来。

农民的经营形式是个体户,没有强强联手,规模小投资少月利润不平衡。

6.政府对农业产业发展重视不够,规律把握不准。

部分领导对农业产业发展认识不足,重视也不够,存在不想抓不愿抓也不会抓农业的问题;各级农业系统普遍存在职能不清与管理混乱等现象,导致工作开展不顺缺乏推动力。

山西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用水、销售、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存在某些问题,导致山西农业发展滞后、粮食总产量低、土地荒废现象严重,不利于山西农业的发展影响山西农业的进步与推动,因此山西需要结合本地地形发展适宜本地的特色农业,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二、山西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
特色农业指利用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出属于自己特色的现代农业产品,秉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开发现代化的农业。

山西内处大陆,东西被山地包围,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省内流淌着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有汾河滨河等支流,南北气候有明显差异,以晋北、晋南为例。

晋北以大同为代表,该市三面环山,御河纵贯南北,中部、南部是广阔的平川(大同盆地),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山区可分为南、中、北三段,南部山区山势险峻;中部山区,最高峰为大钟山,海拔1417米;北部山区群山交错,为深坡陡;境内主要河流有御河、十里河;雨季河水暴涨,平时水量极小;年均降雨量400O毫米左右,初霜期为九月下旬,无霜期125天左右,一年一收。

这样的地形与气候适宜玉米、豆类与荞麦的生长,适合小杂粮的种植,2015年主要县的产量如下表:
而位于汾河下游的晋南盆地,傍山地带泉水丰富,气候温和,具有温暖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土壤为褐土,土层厚,表层含有机质0.7~1.2%,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农作物以棉花、小麦为主,其次为豌豆、大麦、谷子、玉米、高粱、花生和薯类等,素有山西粮仓之称。

晋南四季都比较适合旅行,冬天平均温度也在0度以上,作物两年三收,因此晋南的粮食总产量高于晋北,2015年主要县城产量如下表(以运城市为代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山西农业种类丰富,以杂粮为主,产量大,品种多,而且杂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较高的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具有高钙、低糖、高纤维、低脂肪等特点,是当代食物构成中的重要粮食品种,对诸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都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因此发展山西特色农业刻不容缓。

三、山西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以广灵县为例)
(一)广灵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
1.优越的自然地理优势。

广灵县四面环山,豆腐干原料黑豆主要来源于本县海拔1400米的高寒山区,绿色健康有营养。

据资料显示,2015年广灵县豆类的播种面积是1553公顷产量为1950吨,产量丰富。

水资源充足,本县内有横贯东西的壶流河。

交通便捷,广灵县位于大秦和京原两条铁路之间,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易走向市场。

2.深厚的文化资源。

豆腐干已有100多年的制作历史,精益求精的手艺已成为一种民间文化,历史悠久。

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塞外江
南”的水神堂,还有“壶泉”和圣泉寺等,独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特色农产品的销量。

3.劳动力充足。

广灵县人口约为1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是16万占总人口的85%,劳动力资源丰富。

4.精湛的制作程序,无与伦比。

广灵县豆腐干经过制压切晒煮五道程序,用花椒、茴香、大料等酌料,采用本身浆水发酵点制手工制作,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手艺独特,全国唯一,绿色健康安全,是舌尖上的美食,制作过程在室内,气候影响约束小。

(二)广灵县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规模小,分散经营,广灵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小农思想根深蒂固,没有合作组织的意识,集中程度不高,科技投入不足。

商户都是家庭式的手工作坊,人工制作,没有雇佣劳动力,没有机器的使用,投资小,速度慢,占用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操作繁琐,收益小,市场仅局限于本村本县本市,没有开拓市场。

竞争意识淡薄,各户独立经营,价格稳定,技术上没有强强联手,商品单价受市场影响小,发展空间小,利润前景不乐观。

劳动力素质有待提升,思想保守落后。

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应用,而科技又需要人才,山西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以初中为主,没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创新。

2.产业链单一,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生产、加工、销售都是独立完成,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据资料显示,美国农业与农产品加工工业产值比为1:1.8,而中国则为1:0.3,加工仅限于生产上的加工,没有在销售上进行再次加工,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有多样但是走向市场的却很少。

产品保质期短暂,没有品牌意识。

因仅仅局限于生产加工而没有进行包装加工,营销范围小,长久地暴露于室外影响口感,收益少,应该确保农产品的健康安全。

对于市场上口碑好的产品,没有及时的抓住市场,运用市场,进行包装宣传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营销方式单一,主要是小商小贩,没有一个共享的营销平台,“互联网+”的营销方式没有充分的利用,也没有利用便利的交通开拓市场。

3.政府忽视引导。

政府没有组织农民走专业化集体化区域化现代化的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缺乏集中的经营和管理,没有走向市场,虽国家不断地实施富农惠农政策,但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方面,即农民的“口袋子”饱满,但其他反面忽视,发展不均衡。

(三)广灵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措施
1.开展教育活动,组织思想更新。

邀请高校或者农业研究所的专家讲解科技带来的利益,使农民走出小农意识,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尝试合作化的经营,扩大规模,适当的安排一些课程,培养一些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农民。

引进专家,吸引更多的人才。

介绍现代农业技术,培养实践人才,启动“特色农民”方案,加强农业上的技术与指导,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共享资源平台,交流经验体会,共同致富。

2.延长产业链,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服务。

生产更加细致,加工更加完善,销售更加多样化。

加工时严管商品质量标准
3.引进科技,提高效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成效有目共睹,如何合理的把科技与特色农业结合起来尤为重要,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更多的时间。

4.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包装与宣传。

把握时机,抓住市场,产业不仅做大还要做强,包装上更加精致精美,携带便利,物美价廉,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如开展特色农业博览会和展销会,介绍特色农业文化,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和投资商。

山西特色农业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多样化,每省每市农业发展形式也与众不同,各地可以互相交流与借鉴,更好地提高农业产量、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促进本地农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高全国农业水平,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煜坤.山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
〔2〕赵吉平.发挥山西省资源优势加快小杂粮产业发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1,(12).
〔3〕王梅,张华盛.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