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规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目录第一篇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3)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5)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7)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8)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10)第二篇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2)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2)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3)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5)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16)洁净手术室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17)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18)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20)产房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22)新生儿暖箱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24)新生儿沐浴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25)新生儿配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27)血液透析机维护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28)血液透析治疗区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29)血液透析室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30)血液透析器和滤器复用标准操作规程 (31)血液透析浓缩液配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32)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33)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34)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36)口腔科清洗消毒间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38)牙科综合治疗椅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39)口腔手机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40)介入诊疗科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42)消毒供应中心(CSSD)设备、设施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44)消毒供应中心(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标准操作规程 (45)消毒供应中心(CSSD)耗材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46)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标准操作规程 (47)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机器清洗标准操作规程 (48)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手工清洗标准操作规程 (50)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病原体污染器械和物品清洗标准操作规程 (51)超声波清洗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52)复用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规程 (53)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 (54)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56)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 (57)物品灭菌失败召回标准操作规程 (58)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59)第三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方法 (61)标准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61)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63)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64)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66)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67)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68)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70)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72)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次序标准操作规程 (75)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选用标准操作规程 (77)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 (80)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82)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83)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85)第四篇职业防护与生物安全 (86)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86)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88)血液和体液皮肤粘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89)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90)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 (92)实验室操作生物危害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94)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96)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生物安全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98)微生物标本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99)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 (100)第五篇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102)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102)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104)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106)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108)第六篇耐药菌检测、预防与控制 (110)细菌耐药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110)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11)艰难梭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13)第七篇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 (114)消毒药械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114)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116)第八篇医院环境清洁、消毒与监测 (118)环境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118)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20)医院空气消毒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22)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123)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125)第九篇医院感染暴发与处置 (126)医院感染暴发确认标准操作规程 (126)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127)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128)第十篇医疗废物与污水管理 (129)医疗废物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129)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应急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131)医院污水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132)第一篇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第二篇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洁净手术室管理标准操作规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产房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新生儿暖箱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新生儿沐浴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新生儿配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血液透析机维护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血液透析治疗区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血液透析室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血液透析器和滤器复用标准操作规程血液透析浓缩液配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内镜清洗剂选择标准操作规程口腔科清洗消毒间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牙科综合治疗椅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口腔手机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介入诊疗科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消毒供应中心(CSSD)设备、设施管理标准操作规程消毒供应中心(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标准操作规程消毒供应中心(CSSD)耗材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医用无纺布包装操作规程评分标准

所有器械摆放合理
6
无纺布干净无破损
2
打好的器械包符合标准且外形美观,追溯标贴打印清楚,不得修改
6
总计
考核者操作总时间:
姓名______ 年_月_日
4
实施50分
操作步骤
洗手
7
检查无纺布,将其展于操作台上
3
检查绿垫是否干净,铺与篮筐内。
2
核对篮筐、器械、追溯标签及器械清单是否一致
8
依据清单将器械依次放入篮框内
15
第五类指示卡放入器械中间
5
无纺布双层分两次包装,并核对追溯的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配包者及核对者名称,待灭菌
10
评价20分
用物准备齐全,动作熟练
医用无纺布包装操作规程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标准要求
分值
扣分原因
实得分
评估10分
用物
无纺布清洁,无潮湿、无破损
5
环境
环境宽敞明亮,便于操作、整洁,戴圆帽,洗手
5
用物准备
无纺布90*90 2条
1
手术器械齐全
5
所有器械功能良好,清洗彻底,无污渍、血渍及锈渍
5
第五类指示卡1个,包外化学指示胶带1条,包外封包胶带4条,追溯标贴1张
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回收标准操作规程

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回收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的回收是医疗机构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的回收工作,提高回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本标准操作规程。
二、适合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合于医疗机构内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的回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器械、注射器、输液器、血压计等。
三、术语定义1. 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指经过消毒、清洗等处理后,具备再次使用条件的诊疗器械和物品。
2. 回收:指将使用过的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采集起来,进行后续的消毒、清洗等处理的过程。
3. 消毒:指利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杀灭或者去除诊疗器械和物品表面和内部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4. 清洗:指将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的表面和内部的污物清除干净的过程。
四、回收前准备1. 设立回收区域: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回收区域,用于存放患者使用过的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
2. 回收容器:提供合适的回收容器,以便患者将使用过的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放入。
3. 标识:在回收容器上标明“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回收”,并配备明显的标识牌,以便患者识别。
五、回收操作流程1. 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回收操作的相关教育,包括回收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2. 回收采集:患者使用完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后,将其放入回收容器中。
3. 回收容器管理: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查回收容器,保持其干燥、清洁,并定期更换。
4. 回收区域管理: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回收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5. 回收物品分类:医疗机构应对回收的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进行分类,便于后续处理。
6. 回收记录:医疗机构应建立回收记录,包括回收日期、数量、分类等信息,以备查阅。
六、回收后处理1. 清洗:医疗机构应将回收的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污物。
2. 检查:医疗机构应对清洗后的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3. 消毒:医疗机构应对清洗后的复用诊疗器械和物品进行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
口腔科SOP

口腔科清洗消毒间管理制度1、口腔诊疗器械宜由CSSD统一清洗、消毒、灭菌,有清洗消毒间的口腔科也可自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2、清洗消毒间应布局合理。
(1)环境宽敞、通风良好,建筑材料防水。
(2)清洗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区相对独立。
(3)压力蒸汽灭菌器如无独立区域可放在检查包装区。
3、清洗消毒间应配备相应清洗消毒设备。
(1)去污区:专用流动水清洗槽,应满足洁污清洗分开的需要,超声清洗机、计时器、高压水枪、高压气枪或干燥设备、净水机或常水过滤器,相应清洗用品有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
口腔专科医院应配备手机自动力清洗清洗器。
(2)检查包装区:器械检查包装台、器械柜、带光源放大镜、注油机。
如使用纸塑包装袋,还需配备包装材料切割机、医用热封机。
(3)灭菌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蒸汽用水应为软水或纯化水。
纯化水应符合电导率≤15us/cm(25℃)(4)其他耗材:1)清洗剂:多酶洗液。
2)消毒剂:适用于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剂、95%乙醇、75%乙醇等。
3)润滑剂:专用水溶性润滑剂。
4)除锈剂:专用于医疗器械锈迹去除。
4、清洗用具、清洗池等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5、清洗、消毒或者灭菌人员操作时应根据《消毒供应中心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标准操作规程》选用口罩、帽子、手套、防水罩袍、专用鞋、防护眼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6、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工艺、化学、生物监测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要求。
牙科综合治疗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应将控制开关、灯柄、治疗台拉手、三用枪手柄等医生手触摸的地方覆盖一次性护套或薄膜,一人一用一更换,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四手操作。
2、医务人员每次进行口腔诊疗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手部有污染或戴手套时应避免接触治疗台物品表面。
3、治疗过程中用过的物品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不应随意放置在治疗台面。
4、每次治疗前和结束后应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s,有条件的医院应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或配备管腔防回吸装置(逆止阀)。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

医院感染操作流程目录第一篇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第二篇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5.ICU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6.I CU的环境管理7.ICU的人员管理8.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9.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0.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1.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2.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13.产房医院感染管理14.婴儿保温箱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5.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6.新生儿配奶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7.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18.血液透析室(中心)建筑布局与设备设施管理19.血液透析室(中心)人员管理20.血液透析机维护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22.血液透析室(中心)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3.血液透析器和滤器复用管理24.血液透析浓缩液配制管理25.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26.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27.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28.内镜清洗剂选择标准操作规程29.口腔科清洗消毒间管理30.牙科综合治疗椅医院感染管理31.口腔手机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32.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33.消毒供应中心(CSSD)建筑管理34.消毒供应中心(CSSD)设备、设施管理35.消毒供应中心(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标准操作规程36.消毒供应中心(CSSD)耗材管理37.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标准操作规程38.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机器清洗标准操作规程39.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手工清洗标准操作规程40.新启用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41.生锈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42.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物品清洗标准操作规程43.超声波清洗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44.消毒供应中心(CSSD)清洗效果检测标准操作规程45.清洗消毒器(机)清洗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47.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48.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49.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50.物品灭菌失败召回标准操作规程51.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52.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53.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54.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55.织物清洗与消毒管理第三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方法56.标准预防57.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58.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59.安全注射60.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61.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62.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63.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64.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65.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66.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67.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68.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70.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第四篇职业防护与生物安全71.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72.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73.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74.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次序标准操作规程75.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选用标准操作规程76.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77.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78.实验室操作生物危害防护标准操作规程79.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规程80.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生物安全管理81.微生物标本运送标准操作规程82.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第五篇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83.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84.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85.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86.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第六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87.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标准操作规程88.内科及儿科领域抗菌药预防性应用标准操作规程8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9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标准操作规程第七篇耐药菌监测、预防与控制91.细菌耐药监测标准操作规程92.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93.艰难梭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第八篇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94.消毒药械管理95.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96.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第九篇医院环境清洁、消毒与监测97.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98.手部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99.自制医疗用水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00.消毒液质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01.环境清洁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02.医院空调系统管理与维护103.医院空气净化消毒器(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04.医院洁净系统医院感染管理105.医院建筑修缮感染管理106.环境清洁标准操作规程107.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08.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第十篇医疗废物与污水管理109.污水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10.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第十一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11.全院综合性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12.医院感染横断面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13.I CU医院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114.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第十二篇医院感染暴发与处置115.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标准操作规程116.医院感染暴发确认标准操作规程117.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标准操作规程118.同源性分析标准操作规程第十三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与管理119.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知识培训制度120.全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121.工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122.新职工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12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标准操作规程124.输液反应处置预案一、手术前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器械回收操作规程1、目的;回收各类器械2、范围;各类器械器械回收操作要点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钳类器械清洗操作规程1 、目的:确保清洗质量2 、范围:血管钳、持针钳钳类器械清洗操作要点及评分标准器械检查包装操作规程1、目的;器材在配备前经过严格检查以确保品质,使器材能充分发挥使用功能。
确保所包装的无菌物品保持无菌状态。
便于无菌传送。
2、范围;各类器械器械检查包装操作要点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脉动真空灭菌操作规程一、班前准备:1、先将蒸汽管道内的冷凝水排放干净,然后打开与灭菌器连接的蒸汽源打开,检查其压力已达到规定之值。
2、打开与灭菌器连接的水源开关,检查其压力已达到规定值。
3、打开与灭菌器连接的压缩气开关,检查其压力已达到规定值。
4、检查设备供给电源正常后,闭合设备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将灭菌器电源开关闭合。
5、检查设备压力表指示正常,设备记录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设备维持在通电状态,对设备进行预热,为程序运行做好准备。
7、在B-D试纸注明操作员姓名或代号、日期等标记,放入灭菌器内运行B-D试验程序,BD试验合格。
8、整理待灭菌包裹,捆扎不易过紧,外贴化学指示胶带,内置化学指示卡。
二、灭菌操作:1、进行B-D实验合格后,打开前门,将消毒物品放入灭菌室内,包与包之间应留有空隙,四周不要贴于器壁和门板。
2、关闭前柜门,根据被灭菌物品选择灭菌程序,检查灭菌参数是否正确,启动运行程序。
3、灭菌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远离设备,应密切观察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做好灭菌效果的监测,记录存档,便于追踪调查。
5、灭菌结束后,待室内压力回零后,方可打开后门取出物品。
6、灭菌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后,应仔细检点放置,防止二次污染。
三、班后工作:1、打开前门,将电源开关拔向“○”侧,切断设备控制电源和动力电源或空气压缩机电源。
2、关闭供水阀门及压缩空气阀门。
3、排出蒸汽发生器中的剩余存水。
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规程

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规程手术器械包装是手术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包装操作能够保证手术器械的安全、卫生和有效使用。
下面是手术器械包装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械包准备:1. 手术器械必须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进行包装,包括器械清洗、消毒等操作。
2. 确保包装材料干净、无污染,包括手术巾、无菌包等。
3. 检查器械是否完整、无损坏,如有需要及时更换或修复。
4. 准备包装标签,标明器械名称、规格、数量、使用日期等信息。
二、包装操作:1. 将清洗消毒后的器械放置于清洁操作区域,按照器械名称、规格进行分类。
2. 根据手术所需,选择合适的无菌包进行包装,确保包装材料与器械相适应。
3. 将手术巾摊开放置于清洁操作区域,包装时不得接触其他物品或手部。
4. 根据手术器械名称和数量,将器械依次摆放在手术巾上,注意不得有悬空或互相压迫的情况。
5. 在摆放器械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隔,保证包装后的器械能够均匀受热、均匀消毒。
6. 将手术巾从长边向内折叠,使得器械包紧密并且无菌。
7. 使用特制的包装绳或胶带固定手术巾,确保包装的安全性。
8. 在包装上标明器械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并贴上包装标签。
9. 符合手术特殊需求的器械,在包装完成后应根据要求进行特殊标记。
三、包装检验:1. 包装完成后,应对包装进行检查,确保包装完整、无损坏。
2. 检查包装上的标签是否清晰、准确。
如有需要,及时更换或补充。
3. 将已包装好的器械放置于特定的存放区域,以便管理和使用。
四、包装保存:1. 包装好的器械应妥善存放,放置在无菌、阴凉、干燥的环境中。
2. 包装好的器械应根据包装标签上的使用日期,合理安排使用顺序。
3. 当包装好的器械无法在有效期内使用时,应立即进行处理,不能继续使用。
综上所述,手术器械包装是手术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手术器械的安全、卫生和有效使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交叉感染和手术失败的风险。
可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集中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可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集中清洗消
毒管理制度
为规范我院可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管理工作,提高器械清洗质量,降低处理成本,保障消毒、灭菌质量及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器械(器具)及各种管道、面罩、湿化瓶、压脉带等使用后,统一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发放。
二、使用者(科室)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分类放置,专科小手术器械、锐器及贵重器械分类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处理。
器械类要在包内放置清单,在包外注明品名、责任者。
三、使用后的物品、器械(器具)表面有明显血迹、血块的,使用者应及时给予擦拭或冲洗,减少血液在物体表面停留造成金属腐蚀。
四、明确被肮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科室)应双层密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理。
五、消毒供应中心每天定时到各科进行回收,不得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减少重新接触污染器械的机会,采用密闭方式运回,避免反复装卸。
在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台及时清点,1小时内丢失的物品由科室负责,1小时后丢失的物品由供应室负责。
六、消毒供应中心应严格按照《可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回收标准操作规程》;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及《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进行处理。
医院手术室器械保存操作规程

医院手术室器械保存操作规程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室在医院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手术室是进行各类手术操作的地方,而手术室器械的保存操作规程则是保证手术安全和手术室高效运作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手术室器械保存的操作规程,以提高手术室的管理水平和手术效率。
一、器械清点与收纳手术室器械的保存必须经过仔细的清点和妥善的收纳。
首先,手术室应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器械的清点工作,确保手术室中的器械完整无误。
同时,在手术结束后,手术室器械应进行清点,将使用过的器械进行归还或清洗消毒。
其次,手术室应设置明确的器械收纳区域,不同类型器械要分开收纳,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的发生。
在收纳过程中,要按照器械的特性和用途进行分类整理,并标示清楚器械的名称和编号,以便工作人员使用和归还时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和归还器械。
二、器械消毒与贮存手术室器械的消毒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
手术室应建立健全的消毒制度,确保手术器械进行有效的消毒程序。
手术室器械应根据其特性和材质,采用适当的消毒方法,如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保证无菌状态。
消毒完成后,手术室器械必须在干燥、清洁、通风的环境下贮存,避免受潮、受热或暴露于阳光直射。
此外,手术室器械的贮存区域应定期清洁和检查,以确保无菌状态的持续。
三、器械运输和保护手术室器械在运输和保护上也需要做好相应的操作规程。
首先,手术室器械应在运输前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器械完好无损。
运输中,要注意避免碰撞和震动,保证器械的安全和稳定。
运输结束后,要进行有组织的器械清点和检查,确保无器械丢失或损坏。
其次,手术室要做好器械的保护工作,避免外界因素对器械的破坏。
在手术室内,要避免使用器具对器械进行划伤或碰撞,确保器械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四、器械维护与更新手术室器械的维护和更新对于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安全起着关键作用。
手术室应建立健全的器械维护制度,定期对器械进行检查和维修。
维护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器械进行定期清洁、修补和更换。
年感控质量考核标准

2021年阿旗医院住院病区院感重点考核细100分
阿旗医院供给室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标准 100分时间:年月日督查者:科室签字:合计得分:
阿旗医院ICU感控重点质量考核细那么〔100分〕
时间:年月日督查者:科室签字:合计得分:
阿旗医院口腔科院感重点考核细那么〔100分〕
时间:年月日督查者:科室签字:合计得分:
阿旗医院内窥镜室感控重点质量考核细那么〔100分〕时间:年月日督查者:科室签字:合计得分:
阿旗医院产房感控重点质量考核细那么(100分)
阿旗医院婴儿保温箱、奶具及配奶容器清洗消毒质量考核细那么(100分)
阿旗医院导管室感控重点质量考核细那么(100分)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100分〕
阿旗医院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控重点质量考核细那么〔100分〕时间:年月日督查者:科室签字:合计得分:
阿旗医院门诊部院感重点考核细那么〔100分〕
阿旗医院检验科、输血科、血库院感重点考核细那么〔100分〕
阿旗医院处置室、治疗室院感重点考核细〔100分〕
洗衣房感染管理检查标准〔100分〕
阿旗医院感染科院感重点考核细那么〔100分〕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及消毒灭菌药械管理医院感控重点质量考核细那么时间:年月日督查者:科室签字:合计得分: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考核标准
时间:年月日督查者:科室签字:合计得分:。
包装操作规程

包装操作规程1.带圆帽、口罩、专用鞋、手套。
2.器械与敷料类应分完包装。
3.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筐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
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
4.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垒放时器皿间应用吸湿巾、纱布或医用吸水纤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等应采取保护措施。
5.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Kg。
6.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包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25cm,预真空或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包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50cm。
7.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五篇的包装,纺织品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无渍,灯光检查无破损。
8.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以直接观察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
9.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的胶带,胶带长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
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
10.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姓名或编号等内容。
11.封塑袋等密封包装时包内器械足器械距包光袋口处≥2.5cm,热风机每日使用前检查参数,对准确性和闭合完好硬质容器应设置安全闭锁装置,无菌屏障完整性破坏时应可识别。
发放程序1.带帽子、专用鞋。
2.发放无菌物品遵循先进先发的原则,要在专用发放口进行发放。
3.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型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发放应记录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
5.运关无菌物品应使用封闭的器具。
车辆,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定点存放。
装载操作规程1.带圆帽、专用鞋。
2.使用器具要洁净、无污。
3.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转载灭菌物品,灭菌包之间留有间隙。
手术包打包标准

手术包打包标准
手术包打包标准如下:
1. 准备所需的手术器械和器材,并按照手术的需要进行分类和分组,确保每个手术包都包含了所需的所有物品。
2. 准备一张清单,并将每个手术包所需的物品和数量记录在上面,以便查验完整性。
3. 在手术包的底部放置一个抗菌垫,并将手术器械和器材按照清单的顺序依次放入手术包中。
4. 使用无菌的纱布或纸巾包裹器械和器材,然后使用棉布或无纺布等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5. 在包装材料外标注手术包的名称、日期等信息,并签名。
6. 将包装好的手术包放入灭菌袋中,按照规定进行灭菌处理。
7. 灭菌后,检查手术包的完整性、灭菌效果和有效期,确保符合要求。
此外,还有以下注意事项:
1. 包装台用清水+抹布进行湿式擦拭,操作人员的手卫生:按六步洗手法洗手,穿干净衣服、带口罩、圆帽、换专用鞋。
2. 包装设备:光源放大镜、纸塑包装封口机(预热、调节适当温度,测试封口效果)、纸塑包装材料切割机。
3. 包装材料:棉布、无纺布、纸塑包装材料,辅助材料:缝线、缝针、手术刀片、敷料、包外化学指示标签,包内化学指示卡。
4. 包布的要求:棉布应一用一洗,无污渍,灯光检查无破损;除四边外不应有缝线,不应缝补,初次使用前应高温洗涤,脱脂去浆、去色;应有使用次数的记录。
无纺布等一次性使用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
包布规格可根据手术器械包大小而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打包标准和注意事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医院或手术类型有所不同。
医疗器械正确使用方法与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正确使用方法与操作规程引言:医疗器械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正确操作和应用医疗器械。
一、洗手洗手是医疗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操作之一。
医务人员在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前,都必须彻底洗手。
正确的洗手操作包括:1. 使用流动水和适量洗手液,并充分打湿双手。
2. 摩擦手背、手掌、指缝、指尖和手腕,至少需持续20秒。
3. 冲洗双手并用纸巾或吹风机彻底擦干。
二、手术器械使用规程手术器械是医疗工作中使用最频繁和重要的器械之一。
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操作规程如下:1. 手术前:a. 根据手术类型准备所需器械,并进行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b. 负责检查器械是否齐全、完整,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组装。
c. 检查器械是否过期或损坏,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d. 将器械放置于易于取用的位置,以便手术时快速使用。
2. 手术中:a. 助手将所需器械递给主刀医生,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b. 使用器械时,要保持动作轻柔、准确,避免过分用力或不当使用造成伤害。
c. 手术器械在使用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清洁和消毒。
3. 手术后:a. 将使用过的器械按要求放入污物包或污物箱,并送往清洁区进行清洗与消毒。
b. 对于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器械,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并确保其完全灭菌。
三、注射器的使用方法注射器是医疗工作中常用的器械之一,正确使用注射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如下:1. 打开注射器包装时,要确保注射器无损坏并保持无菌状态。
2. 使用前要检查注射器的刻度是否清晰,防止剂量错误。
3. 在注射之前,先抽取适量的空气,以防溶液在注射过程中溢出。
4. 使用时,握住注射器的近端,注射时保持注射器与皮肤垂直以确保准确注射。
5. 注射完成后,将注射器弹出,并使用棉球轻压在注射部位。
四、常见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除了以上提到的手术器械和注射器,还有一些常见的医疗器械需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包括:1. 血压计:正确使用血压计需要根据使用说明正确佩戴袖带,定期校准仪器,并将袖带正确放置于被测肢体进行测量。
复用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复用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一、操作目的规范复用手术器械的包装,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运行。
二、物品准备手消毒液、帽子、包内化学指示卡、空白卡片、相应敷料、包外名称标签、个人印章、指示胶带、包布、清洗后器械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复用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部洗手法)→检查器械与标牌是否相符,检查器械性能、数量、清洗质量→不符,立即通知清洗组→无误,按要求摆放器械并在器械筐内放置核对者代码或姓氏卡片及记录清洗色彩牌,回传清洗色彩牌→手术室人员查对器械筐标识与器械数量,配置相应敷料→再次核对器械敷料(清点敷料数目)、包外名称是否相符→进行器械打包,在包外盖个人姓氏章→洗手→报告:操作完毕!四、应知应会1、金属器械保养要求有那些内容?答:1.所有耐高温、耐湿热的器械应进入机洗流程,确保清洗质量和均匀上油保养;2.手工清洗的器械使用专用水溶性润滑油进行器械保养;3.不常用的器械、咬骨钳、钢丝剪等动力器械的齿部、轴节处机锐利器械的尖端、锐刀处,用专用润滑油喷雾或滴注,以防生锈。
2、如何检查持针器?答:其颚夹面的咬合无磨损,取一根与持针器相称的缝合针,用持针器夹住缝针,将卡锁在第二锁齿的位置,试着摇动缝针,如果缝针缝针可以用手轻易的抽出,则表示持针器功能不佳,需要更换。
3、如何检查剪刀?答:剪刀应锋利,不可油钝、卷曲、缺口的现象,需要检查剪刀在闭合和有无空隙,主柄是否对称,关节松紧度合适不应自动弹开,螺丝无松动;刃口5cm以上的剪刀必须能够以刀尖处一次剪齐4层纱布;刃口5cm以下的剪刀,则应以刀尖处一次剪齐2层纱布。
4、如何检查有关节的器械?答:关节活动要顺畅,检查咬合功能,咬齿完整,松紧合适,对合整齐,尖端部分要紧密闭合,无扭曲、无变形,边缘圆滑无磨损;检查器械的锁齿,可将钳子夹紧橡胶管,然后抖动,自动弹掉者予以更换;也可将器械卡锁在第一齿的位置,持着器械的另一端,而以锁齿的部位在手掌拍打,如果器械因此弹开,则表示锁齿功能不佳;检查器械的张力,需把器械合并,两边齿干上锁齿间应有1mm左右的距离,若发现关节较紧,可用水溶性的润滑剂喷在表面及关节上。
消毒供应中心包装技术的应用

消毒供应中心包装技术的应用包装技术包括装配、摆放、装量、核对、包装、注明标识等步骤。
器械经过清洗、消毒和检查保养处理后可遵循包装操作规程进行打包。
一、包装技术操作流程(一)装配灭菌包内器械的组合应由使用部门决定,每套器械都应规范统一且均应建立器械配置单,每次器械组合时都应严格按照器械单配置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已拆卸的器械应按操作技术规程或图示进行组装,以确保其完整性。
(一)摆放(1)手术器械应放置在篮筐或有孔的托盘中进行配套包装,器械的摆放应平整有序,通常按照使用的先后顺序摆放,有助于使用人员操作。
(2)盘、盆、碗等器皿,宜单独包装,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器皿时小器皿摆放在大器皿里面。
嵌套摞放的器皿尺寸应至少相差3cm左右,同尺寸器皿重叠负压时会使两个平面吸附,影响蒸汽渗透。
所有的器皿都应朝同一个方向,用吸水布或吸水纸隔开。
(3)同类的器械放在一起;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宜完全闭合,锁扣处应打开,使蒸汽可以穿透;可以使用U型器械整理架。
(4)多元件组合器械应进行组装,小零件应妥善保存以免丢失;带阀门的器械应将阀门打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有利于灭菌介质充分接触器械的所有表面包括管腔内面;较重器械应放置于篮筐底部或一端,以免损坏其他器械。
摆放器械,符合先用后放的顺序,利于无菌操作。
(5)器械的尖锐点比较脆弱,应使用保护套,防止搬动过程中损伤器械的锐尖或锐利处损坏包装屏障。
器械保护套应能够使器械充分接触灭菌介质,利于灭菌。
专用纸夹、套管、泡沫、器械袋等都可以使用,根据器械的尺寸进行选择。
(6)精细器械应使用有固定架的特殊托盘,在灭菌和搬运过程中不致损坏。
(7)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卡。
(三)重量与体积灭菌包重量要求: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kg。
灭菌包体积要求: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cm×25cm;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cm×50cm o灭菌包体积过大会影响蒸汽的穿透和包内冷空气的排出,器械摆放较密集则需要更长的灭菌周期和干燥时间。
消毒供应中心常用器械的包装操作

消毒供应中心常用器械的包装操作(一)手术器械、精密器械1.操作准备(1)人员准备:操作人员着装应符合规范要求,穿工作服、专用鞋,戴圆帽;操作前需进行洗手,符合手卫生要求。
(2)环境准备: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内按照规范要求保持相对正压,数值为5~10Pa,温度保持在20~23c5C,湿度为30%~60乐换气次数210次/小时,照明为750~15001xo工作台面、地面、物品柜、设备等每日在工作前后进行湿式擦拭。
(3)用物准备:包装材料、封包胶带、包内化学指示卡、无菌标识、手术器械、器械网篮、灭菌篮筐等。
2.操作步骤(1)评估方法及要求:器械经过清洗、消毒和检查保养处理,有可遵循的操作规程。
(2)按照器械配置单或卡片摆放器械,符合先用后放的顺序,利于无菌操作。
精密器械放置在设有固定保护装置的专用托盘或容器内,摆放整齐;器械间应留有空隙,装放量不应超过容器的高度,以防止器械间碰撞损坏,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卡。
操作符合WS310.3—2016相关规定。
(3)器械核对:核对器械的名称、规格、数量等。
(4)器械包装:器械放置在包装的中心位置,使用两层包装材料;选择采用信封折叠法或方形折叠法,符合WS310.2—2016相关规定。
(5)使用专用胶带封包,符合WS310.2—2016相关规定。
在器械包醒目部位贴上包装标识,内容包括器械包名称、包装者、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符合WS310.2—2016相关规定。
(6)整理用物:清洁工作环境及杂物,地面及物体表面进行湿式清洁,工作台用清水擦拭;未包装的物品根据管理要求分类储存。
(7)记录:使用器械配置单,进行手术器械交接、清点、核查。
3.操作注意事项(1)应根据手术器械的数量与重量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2)不能使用别针、绳子封包。
(3)封包方式可采用两条平行、"井"字形或"十"字形。
(4)手术器械、精密锐利器械要采取保护措施,要使用专用的器械盒,垫上硅胶垫,配上卡槽,防止损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用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规程
一、准备
1.操作者:戴圆帽,穿包装区专用工作服及鞋。
做好手卫生。
2.用物:器械保护套、包内化学指示卡、包外化学指示胶带、标签、包布、纸塑包
装袋、封口机及切割机、润滑油、器械网篮。
二、操作
1.检查器械清洗质量,各种器械肉眼观察应清洁干燥、无锈、无污垢、无血迹及胶布痕迹,必要时使用放大镜检查。
清洗不合格器械退回去污区重新清洗。
2.根据器械用途检查其功能,器械外形应完整,无裂隙;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
能检查;器械轴节部位应使用水溶性润湿剂进行保养;尖锐、精细器械如尖剪、眼科剪、
眼科镊等前端必需用保护套套好,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器械的损坏,同时要注意避免尖
锐器械损伤自己。
3.依据器械包装清单或装配要求,核对器械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组装
好;手术器械应放在篮筐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止血钳及剪刀等轴节不能完全锁
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用吸湿布、纱块或医用吸水纸隔开;包内中心位置
放置化学指示卡。
4.再次核对器械种类、规格和数量是否正确;标签标识是否清晰、正确、完整,准
确无误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5.使用无纺布、皱纹纸或棉布包装器械,应根据包的大小选择适宜尺寸的包布,然
后再检查包布是否清洁干燥、有无破损及有无异物及纤维絮黏附,棉布需透光检
查。
手
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并使用专用胶带捆扎。
包外合
适位置贴上标签。
包装好的包松紧适宜,重量不超过7 kg,外形尺寸不超过30 cm ×
30 cm×50 cm。
6.若使用纸塑包装袋包装,应根据所包装物品的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纸塑包装袋,
纸塑袋密封包装其热封口宽度应≥6mm,被包装物品距离密封处≥2.5 cm。
标签标识
要清晰、正确、完整,不要遮住封口处;不宜用笔在包装袋纸面写字,以免笔油
在灭菌过
程中污染袋内器械,如必须注明科室,只能在撕口处塑面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