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幸福观的现代启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幸福观的现代启示

摘要: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幸福观,为我们当代人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有利武器。

关键词:马克思;幸福;幸福观;和谐发展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理应感到更加幸福。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人们普遍感觉日益加重的来自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幸福,是人生的目标,牵动着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美好愿望,每个人都渴望幸福,渴望达到幸福的彼岸。但幸福是什么,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幸福观的内涵

1.幸福观的内涵

幸福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是对幸福的根本态度、根本看法和观点的概括和总结。从本质来说,幸福观是由社会的物质条件决定的一种具有社会内在规定性的社会意识,它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它不存在于社会之外,而在社会之中。

2.幸福观的存在形式

简单地说,幸福观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在人们的日常思想观念和行为中,由个体的人凭着自己的主观感受得出的对幸福的具体想法和看法;二是存在于哲学家通过对人们幸福的具体看法和想法的概

括、抽象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的幸福观念,这种幸福观念可以用来指导个体的人获得现实具体的幸福[1]。

人一旦拥有正确的幸福观和应用获得幸福的原理及其方法,就会产生有价值的幸福。由于幸福的内涵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幸福观,而不同的幸福观中所蕴涵的道德追求和人生境界也不同,即是说人们的幸福观念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在同一历史境遇中不同的人由于其价值观念、人生经历和处境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幸福观念。在阶级社会里,由于不同的阶级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同,代表的利益方不同,其生活的价值取向和幸福观念自然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有着共同的人生理想和获取幸福生活的人生指南——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她凝结了历史上一切幸福思想精华,以共产主义作为全人类取得幸福生活的终极目标,她为人们获得现实的幸福指明了方向。

二、马克思幸福观

1.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幸福不是既定的存在,而是现实的创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身幸福的创造者,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正如马克思所言:“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2]第一,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历史,既是人类不断追求幸福的历史,也是劳动发展的历史。第二,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人在劳动中产生,也在劳动中发展。第三,劳动超越

了有限生命,使人的生命得以延伸。

2.道德是幸福的前提

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人的主体性追求,对幸福的实现无疑会发挥重要作用。道德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一种重要的调节手段.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道德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应然状态,体现了人对自身完整性的追求,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

3.幸福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马克思幸福观认为人对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完全是正当的,满足正当需要是人不可剥夺的权利,一切压抑人的正当需要的行为,都是违背人性的[3]。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人的正常需要,绝不仅仅是指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自然需要,还包括满足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的幸福不仅仅来自对自然需要的满足,也来自对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很贫乏,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因为无法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而难以维持和巩固。

4.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人的存在与发展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互为依存,人的幸福丰富着社会幸福。个人幸福的真正实现,不仅有赖于彻底改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而且有赖于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力的提高,有赖于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历史和实践证明,个人幸福

和社会幸福不可分离,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基础。社会应当关心和维护每个社会成员的幸福,尽可能地为个人幸福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社会幸福高于个人幸福,人要索取首先要有贡献,要想获得幸福,就要为社会、他人创造幸福。今天,随着社会发展,分工越来越精细,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幸福的实现,就越来越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共同体的发展[4]。

三、当前中国人的幸福观

当今中国,幸福观正处在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时空交汇点上,无论在社会的宏观背景上,还是在个体的精神世界中,都同时并存着传统的幸福观、西方传入的幸福观等,这种情况使我们面临着变革和重建的双重任务。

1.传统幸福观的积淀

我国传统的幸福观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文化传统。儒、道、法、佛各家各派都表示了不完全一致的见解,因而对于什么是幸福的回答也多种多样。但整体来看,中国传统的幸福观念主要有四个:长寿、财富、功名与德性。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传统幸福观思想根源于漫长的农业社会,其中保守、落后、因循守旧的思想有一定的消极性。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严重的“官本位、权本位”思想便是对人的社会本性和现实需要的异化,这些思想观念对当今社会生活仍具有消极作用。

2.西方幸福观的渗透

西方传入的幸福观念,主要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过程

中所形成的观念,这种观念在近代以来的文化较量中显示出较强优势,并强有力地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改革开放利用外资、吸取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引入一些西方文化的观念。

享乐主义幸福观是当代西方社会较普遍的主流幸福观。单纯追求感官享受是其基本特征,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是其本质的内容,将人生简单地等同于物质快乐[5]。商品经济大规模发展及其对人的欲望的无限刺激,又给这种幸福观的扩张提供了现实条件。感官刺激、及时行乐似乎成了人存在的唯一证实与唯一追求,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人们越来越笃信“有钱就有一切,没钱就丧失一切”,拜金主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个人欲望的释放与满足成为对幸福最为流行的解读。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坑蒙拐骗的泛滥便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带来的后果。享乐主义常常表现为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于是,节制和艰苦朴素不再被看做美德,甚至一些充满贪欲、且极善于实现自己贪欲的人,一度被社会、媒体奉为楷模。这是当前社会对幸福观的偏差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状,重新树立马克思幸福观,对我们当代人的价值观、工作生活有深远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四、马克思幸福观的现代启示

在当代,由于工业文明的发达,商业的发展,交流的扩大,现代人生活出现了与古代人生活截然不同的现象,经济物质利益的增多,使现代人愈来愈注重个人的独立生活,个人独立是现代人的第一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