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案: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外交关系

民族关系:主要形式有战争,册封、和亲、经济文化交流;和平为主流,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行政管理(台湾、西藏、新疆、蒙古)

一、中国历代民族关系特征

1、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秦发动对匈奴和越族的战争,修筑长城。西汉初年与匈奴和亲,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决匈奴问题。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迁都洛阳,以利对中原的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吸收先进的中原文明。改汉姓、穿汉服、讲汉语、与汉人通婚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唐朝通过和亲、册封、会盟等和平方式与少数民族交往

⑴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⑵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

⑶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多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夫妇二人为促进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密切唐朝和吐蕃的交流、增强汉藏人民的友好做出了贡献。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后来尺带珠丹上书唐朝时说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4、两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既有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但和平占主流。

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后改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东京,史称北宋。后辽军大举攻宋,辽宋议和,史称澶渊之盟。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连年与宋交战,后来,双方议和。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金军继续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是这一时期杰出的英雄人物。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元、明、清:加强行政管辖,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元朝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元朝实行“行省制”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⑴驻藏大臣的设置

①清统治者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清初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

②1727年,清雍正时设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事务。

③驻藏大臣享有行政、军事、财政、外交等大权。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时,也由驻藏大臣督办。驻藏大臣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①18世纪中期,清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

(3)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蒙古。

(4)清朝时设置台湾府(1684年),隶属福建省。

6、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提出: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5个民族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广西藏族自治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

最早成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晚的是西藏自治区。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三、古代的外交关系

1、两汉时期

(1)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张骞通西域: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为后来使今天的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丝绸之路而进行的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唐朝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日本政府派到中国交流的使节团。来华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对日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玄奘:唐朝著名僧人,到天竺求法,后整理的《大唐西域记》是今天人们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鉴真: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历尽艰辛,到日本讲授佛经。同时还向介绍中国医药、建筑、书法等知识。

3、两宋时期:海外贸易也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是闻名世界的大港,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中外经济往来频繁。

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5、明朝: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⑴目的: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⑵概况: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其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⑶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里上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我国的倭患严重。明朝海防松弛,百姓身受其害。在台州,九战九捷,后来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6、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后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郑成功收复台湾: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政策,在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1624年荷兰又入侵台湾。经过激烈战斗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发动雅克萨之战,沙俄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闭关政策的含义:是指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一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二是清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推翻它的统治。

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限定通商口岸;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提高关税,抑制进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