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第三课时)课堂实录
授课人:宁夏育才中学高一语文组王传玲
一.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随王安石一起大体领略了褒禅山的优美,知道了褒禅山的三大景点:一寺二洞,即褒禅寺和前洞后洞。上节课我们还布置了作业题,要求大家以华山洞为参照物,画出虚拟示意图。那么,今天,我就请咱们班绘画水平比较好的牛佳伟同学上黑板给大家展示一下——
其他同学的任务:1.用课文原句找出方位的证明
2.背诵第3,4两个自然段
『牛佳伟绘画大约四分钟,在黑板靠右侧;教师中间板书课题,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二.析图推结论:
1.分析褒禅寺和前洞
师:好,牛佳伟同学已经给我们画完了,他的绘画水平的确不错,咱们重点看示意图是否正确。
师:既然是以华山洞为参照物,那么我们就先看华山洞。但是图上没有华山洞,而是写的前洞后洞,那华山洞在哪儿?
生齐答:华山洞就是前洞。
师: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华山洞,可以用课文原文,丁玉——
丁玉:“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师:好,你把这个句子翻译出来。
丁玉:所说的华山洞,就是因为它是华山的阳面命名它的。
师:翻译的比较好,注意了判断句的翻译方法,丁玉请坐。这个句子还有一个此类活用的词,把它找出来,并说明活用情况。
生齐答:“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教师板书“名”:名词—动词』
师:这个句子还说明了华山洞即前洞的方位,咱们看牛佳伟画的对不对?『教师指图』生:对
生:不对
师:后面同学,前洞到底在华山的哪个方向,为什么?
生1:在华山南面,因为“阳”是山的南面的意思,所以牛佳伟把前洞的位置画错了,画成了在山的东边了。
师:非常好!请坐!后面同学,请你说说褒禅寺的位置,并判断牛佳伟同学的画对不对。生2:“距其院东五里”,应该是在洞的西面五里,牛佳伟画的正确。
师:这个句子里有没有词类活用?
生:有,是“东”,翻译为“向东”,名词作状语。
师:好,你先请坐。咱们一起分析这个“东”是不是名词作状语。『板书“距其院东五里”』师:大家看,如果“东”作状语,那么它修饰的应该是句子的什么成分,或者是什么词性的词?
生:谓语,应该是动词,(有些人醒悟了)
师:那么这里的“东”后面的“五里”?
生:(恍然大悟)噢,是数量词,不是动词,不是名词作状语!
师:非常好!文言文中,方位名词经常作状语,所以有些时候容易误解,大家一定要学会自己分辨,根据词性和搭配。
师:根据牛佳伟的画和课文原文,我们已经弄清了褒禅寺和前洞的方位了,下面我们再看作者记游的重点——
2.分析后洞
师:再看牛佳伟画的后洞,它的方位正确吗?后面同学请用原文回答。
生3:“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就是后洞。
师:那后洞是在山的那个方向?
生3:也是南面,距离前洞五六里,他画的正确。
师:好,你请坐。从这幅画我们也可以看出,前后洞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不同。
3.对比前后洞,得出结论
师:后面同学,请你给大家比较一下前后洞,提示:从环境和游者方面,可以用第三自然段的句子回答。
生4:前洞“夷以近”,游者众;后洞“险以远”,游者少。
『教师边听边板书』
师:找的很准确!请坐。从图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二洞地理位置和环境不同。因为又平又近,所以游人多;因为险要遥远,所以游人少。但是,就是这很少的人,要想看到“非常之观”,也必须有很多条件。有哪些条件?请用课文原文回答,找同学起来把这几句背诵一下,马珍--
马珍:“有志矣……而不……随以止也,故非有志者……”
师:同桌起来接着背诵
生6:老师,我也背的不熟
师:你们都坐下。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把这几句背诵下来。
『生自由背诵,师走道间转,了解学生背诵情况。』
师:好,时间到。我们现在一起背诵一下,“有志矣,--”开始!
『生背诵,师巡视,有多半学生能背诵下来了。』
师:现在咱们再看这些条件,后面同学,请简单概况。
生7:要有“志”,还要有“力”,还要有“外物”辅助。
『师边听边板书』
师:概况的很准确而且简洁,请坐。这三个条件都满足了,才能“至矣”,如果不“至”,那么,哪些情况会后悔,哪些情况不后悔?请后面同学回答。
生8:如果有“力”而不“至”,“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如果“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就不会后悔,别人也不会嘲笑。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三个条件,“志”是最重要的。请坐!
师:简单地说,由前后洞的比较,我们也有了心得体会,就是尽志无悔。『教师板书』
4.分析仆碑,再得结论
师:看完了一寺二洞,我们再看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仆碑”,作者又从这个倒下的石碑上看到了什么?后面同学回答。
生9:他看到残存的文字,知道了华山的本名是“花山”,从而得出了结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也”。
『师边听边板书』
师:简单地说,就是作者从仆碑得出“学者……深思慎取”的结论,好,请坐。
三.鉴赏主旨句
师:作者游褒禅山得出两个结论,哪句是本文的主旨句?
生齐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师:为什么不是“学者……深思慎取”?张娟请回答。提示:从课文的详略想。
张娟:因为后一句是作者只是从仆碑看出的,文章大部分是写后洞和关于后洞的议论,仆碑是略写,所以从写作重点上看,也应该是前一句是主旨句。
师:好!主旨句跟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相呼应,是哪一句?请同桌回答。
生10:是“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师:是的,“我”后悔的原因重点在于“随之”,也就是上面三个条件中的哪个条件没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