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综合素质评价艺术类实践活动内容_范文模板及概述

综合素质评价艺术类实践活动内容_范文模板及概述

综合素质评价艺术类实践活动内容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多维度、全面评估学生发展的方法,旨在评估学生除传统学科知识之外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而艺术类实践活动则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创意、表达情感和培养审美能力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综合素质评价艺术类实践活动内容,并提供范文模板及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主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文章进行概述和介绍文章结构。

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综合素质评价艺术类实践活动内容的定义、背景和特点,并阐述其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第三部分将提供范文模板及解读,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撰写这一类文章。

第四部分探讨了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艺术类实践活动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点。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对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综合素质评价艺术类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面了解。

通过介绍实践活动内容的定义、特点和意义,读者将更好地认识到艺术类实践活动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重要性。

此外,通过提供范文模板及解读,读者可以学习如何撰写一篇关于综合素质评价艺术类实践活动内容的优秀文章。

最后,本文还将探讨实施该类实践活动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点,以指导读者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2. 综合素质评价艺术类实践活动内容2.1 定义和背景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多维度的评价方法,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力和发展潜力。

而艺术类实践活动是指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综合素质评价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在艺术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展艺术类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衡量学生在审美鉴赏、创意表达、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其自主思考和创新精神。

2.2 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艺术类实践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绘画、音乐、舞蹈及戏剧等,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

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3篇)

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引言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教学活动,本文以某学校为例,介绍了一次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二、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艺术,某学校开展了以“快乐艺术,多元发展”为主题的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三、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活动内容1. 开设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学校开设了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艺术需求。

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艺术。

2. 举办艺术比赛和展览学校定期举办艺术比赛和展览,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比赛内容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3. 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邀请艺术家、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4. 创设艺术氛围学校在校园内设置艺术角,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同时,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活动实施1.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学校成立艺术教育教学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

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与对象等。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注重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艺术教学方法。

3.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学校通过举办艺术讲座、展示优秀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同时,学校设立艺术奖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活动。

艺术类实践教学培养方案(3篇)

艺术类实践教学培养方案(3篇)

第1篇一、前言艺术类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培养方案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升艺术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艺术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系统的艺术理论体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艺术创作、表演、设计等实践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培养对象本方案适用于艺术类各专业本科生,包括但不限于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设计等。

四、培养内容(一)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程:- 艺术概论- 艺术史- 美学原理- 美术基础- 音乐基础- 舞蹈基础- 戏剧基础- 影视基础- 设计基础2. 专业核心课程:- 美术专业:素描、色彩、油画、雕塑、版画、艺术设计等。

- 音乐专业:声乐、器乐、作曲、指挥、音乐理论等。

- 舞蹈专业:舞蹈基础、舞蹈编导、舞蹈史、舞蹈理论等。

- 戏剧专业:表演、导演、戏剧史、戏剧理论等。

- 影视专业:影视编导、影视摄影、影视后期制作、影视史等。

- 设计专业: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

3. 实践教学课程:- 实验室实践: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设计等实验室的实践操作。

- 校内外实习: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文化机构进行实习,了解行业现状,提高实践能力。

- 艺术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举办个人或集体展览,提高创作水平。

- 社会服务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二)实践教学方式1. 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艺术技能。

2. 工作室制:设立工作室,为学生提供独立创作和交流的平台。

3. 项目制: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校内外合作:与企业、文化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艺术类实践教学模式(3篇)

艺术类实践教学模式(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艺术类实践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引言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艺术类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为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艺术类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1. 实践性艺术类实践教学以实践为核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激励性艺术类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3. 灵活性艺术类实践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和教学目标进行灵活调整。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4. 互动性艺术类实践教学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合作,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艺术类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首先,教师应根据课程设置、专业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计划应包括实践内容、实践时间、实践形式、实践评价等方面。

2. 创设实践教学环境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践场所等。

同时,要确保实践教学设备、材料等资源的充足,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3.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1)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举办各类实践活动。

如艺术比赛、展览、演出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艺术考察实践教学报告(3篇)

艺术考察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艺术类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总结艺术考察实践教学的过程与收获,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艺术事业蓬勃发展,艺术教育逐渐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艺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开展了艺术考察实践教学活动。

2. 实践目的(1)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及审美价值;(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促进学校与艺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1. 实践内容本次艺术考察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2)参观艺术家工作室;(3)参加艺术讲座、研讨会;(4)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2. 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考察地点、时间、内容等;(2)考察实施: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了解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及审美价值;(3)讲座与研讨:邀请艺术家、学者进行讲座,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思考;(4)创作实践: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四、实践收获与体会1. 审美能力提升通过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学生接触到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提高了审美能力。

在讲座、研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从艺术作品中发现美、感受美。

2. 创新精神培养艺术考察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了创新精神。

3. 实践能力增强通过参观艺术家工作室、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学生掌握了艺术创作的技巧,提高了实践能力。

4. 综合素质提高艺术考察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审美、创新、实践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今后从事艺术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素质评价艺术类实践活动

综合素质评价艺术类实践活动

综合素质评价艺术类实践活动
导言
综合素质评价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艺术类教育中,实践活动的评价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综合素质评价的角度出发,探讨艺术类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评价方法和意义。

艺术类实践活动的价值
艺术类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都是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而艺术类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这些素质。

评价方法
在评价艺术类实践活动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是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这是一个直观的评价方法。

其次是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其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后可以通过师生互动、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评价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艺术类实践活动的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高个人素质。

对于教师来说,评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对于学校来说,评价可以帮助学校了解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质量。

结语
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视角,艺术类实践活动的评价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愿艺术类实践活动的综合素质评价能够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落实和应用。

以上是本文对综合素质评价艺术类实践活动的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学校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学校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学校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一、引言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艺术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艺术素养。

因此,为了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我们制定了以下实践活动方案。

二、目标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活动内容和形式1. 组织艺术展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并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如组织美术班参展、写作班参演等。

此举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

2. 开展艺术作品比赛学校可以举办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创作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比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技巧和思维能力。

3. 组织艺术讲座和工作坊请艺术家或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艺术讲座和工作坊,给学生传授艺术知识和技巧。

此举可以增加学生与专业人士的接触机会,促进学生对艺术的深入理解。

4. 实施实践性课程在课程中增加实践性环节,如美术课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音乐课上让学生演奏乐器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形式和技巧。

5.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戏剧演出等。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并与社会各界进行交流和合作。

六、资源支持为了有效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我们需要获得以下资源支持:1. 财政支持:学校应该提供一定的资金用于购买学艺材料、举办活动等。

2. 设施支持: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艺术教室和实践场地,提供给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的场所。

3. 教师培训支持:学校应该为艺术教师提供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艺术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七、评估与反思学校应该建立艺术实践活动的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活动的效果和问题,并进行反思和改进。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作品展览评选等方式进行评估。

八、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大学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大学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大学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大学艺术设计课程需要注重实践教学。

本文将设计一个实践教学方案,以提供学生机会,通过实践来深化他们的艺术设计技能。

通过该方案,学生将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并且能够将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

一、课程背景介绍大学艺术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意思维。

然而,纯理论的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实践教学方案,以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学习和实践他们的设计技能。

二、实践教学的目标1. 提供学生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项目中。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4.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

三、实践教学内容为了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我们将设计以下内容:1. 实践项目:每学期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项目,让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项目可以涵盖不同的艺术设计领域,如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

2. 实践指导: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实践项目。

指导老师将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解答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 实践展示:每学期末,组织一个实践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

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让他们从中获得反馈和启发。

四、实践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项目驱动:将项目作为学习的驱动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项目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反馈评估:定期给予学生实践成果的反馈和评估,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五、实践教学资源为了支持实践教学,我们将提供以下资源:1. 实践场地:为学生提供艺术设计实践的场地,如实验室、画室等。

2. 设备和材料:提供必要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

3. 师资力量:组织专业的师资力量,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正文中,对该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特点,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总结了该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结论部分讨论了该模式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特点探讨、实施策略、优势与不足、改进建议、发展趋势、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在艺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如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问题亟待解决。

对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总结经验,优化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实践教学效果提升。

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2. 推动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完善。

通过对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艺术类专业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3. 促进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与提升。

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优化不仅有利于提升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设计

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设计

S P O 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设计何科丁,赵婕(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摘要: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设计等方式,分析S P O 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改革中的应用问题,并且根据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需求,提出S P O C系统下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循环关联模式㊂文章主要从课前泛在学习㊁课中吸收内化㊁课后反思上浮㊁课外延伸创新四个阶段出发,对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环境㊁教学内容㊁教学过程进行串联形成循环学习系统,并将该模式引入陶瓷青花装饰实践课程进行案例设计㊂关键词:S P O C;教学模式;艺术专业实践课程中图分类号:J0 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9699(2023)06 0100 051S P O C与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S P O C(S m a l l P r i v a t e O n l i n e C o u r s 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缩写)混合式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 r m a n d o F o x教授提出,是一种基于慕课基础形成的新型线上混合线下教学方式㊂S P O C共有三大特点:首先是对于授课对象的 限制 ,S P O C是小型规模限制性课程,即在开课之前会对授课对象的人数进行限制,并且收集报课人群对于该门课的了解程度及学习计划[1]㊂其次S P O C更新了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作为拓展性资源以补充到传统面授课堂环境中[2]㊂最后S P O C还强调了教学评估的系统性㊁数据性㊁实时性和灵活性,由系统综合处理为学生打分,且打分结果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根据学生多次上传的作业进行综合打分㊂总体而言,S P O C的本质是一场以技术转移为核心的教育变革,其最终目的和功能就是利用技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3]㊂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综合性课程,其中包括艺术原理㊁艺术历史㊁艺术技法㊁艺术审美等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还包括心理学㊁哲学㊁文学㊁社会学㊁人类学等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㊂教学内容通常包括虚拟艺术㊁实体艺术和综合项目等范围,教学形式则是以专业课导师+理论课导师等形式为主,周期式㊁阶段式教授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以校内外实训平台为教育环境进行综合能力评估㊂S P O C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于艺术类实践课程,可以有效帮助当前艺术类实践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为艺术领域培养能力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1)S P O C混合式教育模式可以帮助艺术类实践课程更好地衔接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㊂在原有教育体系中,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理论教学环境和内容与实践课程是相互独立的,理论教学内容只能作为学生的间接经验存在于知识记忆库中,这会进一步引发校园艺术培养与社会艺术实践的衔接问题㊂将S P O C混合式教育模式引入艺术类实践课程,可以促使课堂教育话语权转移至学生手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环境,使得理论学习向实践联系的第38卷第6期2023年12月景德镇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J i n g d e z h e n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38N o.6D e c.2023收稿日期:2023 09 29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研究生教改项目(J X Y J G 2022 163);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项目作者简介:何科丁(1977 ),男,江西景德镇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赵婕(1999 ),女,新疆昌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㊂过渡更加平稳㊂(2)S P O C教学模式为传统艺术类实践课程提供了多元㊁灵活且具有流动性和实时性的教学语境㊂艺术设计等专业对于人才的技术性要求不仅停留在该门艺术类别范围之内,对于该艺术门类的国际发展趋势㊁行业信息流向㊁其他关联性艺术创作技法等内容的掌握同样重要,因此艺术和设计类创作型人才需要掌握较多的艺术实践技能,这就要求艺术类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延展性㊂S P O C可以通过线上海量资源库帮助艺术类实践课程更新传统知识体系结构,并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打破线上虚拟课堂与线下固定课堂的边界,使得艺术类实践课程的教学语境更加灵活和与时俱进㊂(3)S P O C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艺术类实践课程重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以 学力培养 代替 学历培养 ㊁以 智识教育 代替了 知识教育 ㊂以往的艺术类实践课程的教学首要目标,是将学生前期习得的理论性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其检验标准也以学生对艺术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准,这便形成了一种静态的㊁单向的培养目标,最终艺术实践活动成了培养技术技能的课堂㊂S P O C引入艺术类实践课程,重在小班教学体系,更加关注学生独有的思维㊁个性,强化当代艺术学科的 体验式教学 属性[4]㊂2S P O C系统下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循环关联模式目前关于S P O C在高校教育中的研究已提出多种设计模型,但是针对艺术类实践课程的研究方向仍有较大发掘空间㊂林舜美[5]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计美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引入S P O C翻转课堂的理念,从课程构建方式㊁课程计划与执行㊁课程结果评估等方面提出S P O C设计原则;钟丽霞等[6]人主要围绕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相关主题,提出了S P O C 弹性预设 使用激发 生成创造 评价反思 的教育模型㊂文章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及理论分析,提出 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循环体验教学模式 ,如图1所示㊂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循环关联教学模式 强调的是授课对象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循环㊁知识关联以及艺术实践体验㊂该模式以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教学流程为基础,从课前泛在学习㊁课中吸收内化㊁课后反思上浮㊁课外延伸创新四个层面进行推进式㊁循环式建构㊂各环节具体如下:图1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循环关联教学模式图2.1课前的泛在学习课前的泛在学习指的是构建艺术类实践课程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 广泛存在 ㊂S P O C混合模式使得现代教学环境成为一种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复合维度,在此维度中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内存信息是相互融通的,可以形成学习资源网络现实化的教学空间,数据信息不再局限于数字网络,而是通过授课对象的移动端口或数字设备进行无障碍㊁无限制共享㊂这推动着S P O C的艺术类实践课程环境朝着 情境感知泛在学习空间 的生态环境进化㊂任意一个环境场所均可以成为信息接收和传输的教育平台,所有授课对象都处在知识的物质信息表象和虚拟信息符号交织的教学环境中[7]㊂教学内容同样具有 泛在性 ,S P O C可以提取和整合艺术相关的教学内容,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征㊂艺术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其创作技术㊁知识体系的开放性和复杂性,使得艺术始终具有 超链接 的特点㊂学习元可以通过 可重用特性 收集整理艺术知识信息,形成知识网络和多维共享的学习元数据㊂通过学习元的整理和串联,艺术类实践课程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及交叉学科信息,以U R L寻址的形式聚合到互联网络,形成网络聚合数据资源库,不同的艺术学科知识及交叉知识与学习元之间形成网状的动态互联[8]㊂另外,由于课前的泛在学习环境及知识属于广泛性知识,可能与授课对象原有的知识储备较不重叠,授课对象对学习元资源库的学习,会经过一个认知冲突的缓冲过程,这一过程中授课㊃101㊃第6期何科丁,赵婕:S P O 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设计对象会对艺术实践课程的课前学习内容产生疑问或者不解,需要在接下来的课中环节进行吸收和内化㊂2.2课中的吸收内化课中的吸收内化主要是解决授课对象在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㊂E r i c J e n s e n等[9]人认为授课对象从泛在学习到深度吸收和内化的过程,实质是无结构性经验向结构性知识转变的过程,需要对授课对象印象中已激活的前期知识和泛在学习知识进行深加工,形成授课对象自主能动的决策力和 学习力 ㊂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在课中的吸收内化,主要是在授课老师的现场答疑结合实践活动中解决㊂授课老师的现场答疑内容主要是解决学生在前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这一过程中,授课对象所吸收到的知识信息依然是间接经验㊂在答疑以后授课老师会对该门艺术课程的专业内容设立相应的实践内容,通常为项目式㊁课题式等形式,以单人实践或小组团队实践的方式在一定周期内完成实践作业㊂S P O C的教学模式则不同于传统艺术类实践课程的教学,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相关虚拟智能技术相嫁接,为授课对象营造沉浸式学习体验,打破虚拟学习环境与现场授课环境的空间界限,使授课对象体验到真实的训练项目以及自身实践角色的属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10]㊂总体来看,课中的吸收内化过程重点强调艺术理论知识向实践直接经验转化,利用S P O C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情境化的学习背景,通过体验与合作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促进学生的体验感知,实现知识的吸收与内化㊂2.3课后的反思上浮课后的反思上浮是指授课对象在知识内化与吸收以后所形成的自我学习效能㊂自我学习效能指的是授课对象对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行为的主观判断,大致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前者指代授课对象对自己知识的掌握和艺术创作方向的评判和推测,后者指代的是授课对象对自己最终独立完成艺术实践能力的判断㊂总体来看,授课对象的自我学习效能建构,强调的是授课对象在吸收课堂知识和实践指导以后,能否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思维体系和艺术创作方法论[11]㊂现代艺术创作主张个体精神以及艺术纯粹性,使得现代艺术创作者需要树立个人艺术标识和个人艺术价值观念[12],授课对象在经过课中的吸收内化以后,可通过S P O C平台获得系统性的艺术创作评测指标㊁教师评价㊁行业及专业人士指导意见等数据资源,将艺术类实践行为量化为可视的直观数据,然后进行个人自评或者小组他评㊂S P O C体系下的教学评测标准,打破了传统静态评价和教师专评的局面,引入了动态评价系统和智能评价规则㊂传统静态评价体系是以授课对象阶段性艺术创作成果为结点,由授课老师对其知识内容的掌握㊁艺术技法的熟练程度㊁艺术创作的创新程度㊁课程表现等维度进行打分评价㊂S P O C循环关联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体系中,授课对象可以多次递交受评作业,基于自身的反思,结合自我学习效能,形成基础性自评及知识上浮以后,再递交系统进行打分㊂整体来看,S P O C循环关联教学模式的评价主动权从授课教师转向了授课对象,以授课对象自我效能为基础,将课前泛在学习的认知冲突㊁课中吸收内化的思维下沉,转移为课后的反思上浮,形成循环关联㊂2.4课外的延伸创新课外是区别于校内艺术课堂和实践课程的社会㊁产业层面,延伸创新则是指授课对象自主能动地进行知识挖掘和知识探索的能力㊂艺术创作行为需要一定的创新性,而实践中的作者共情㊁市场行业需求㊁社会价值观念等支持创新产出的要素,在校园的学习中无法全面获取㊂艺术的实践性使得创作者身份可能转变为观察者和表达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敏感度和探索精神,因此授课对象需要在课外活动中形成主动认知的习惯,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13]㊂在S P O C循环关联模式中,培养授课对象的课外延伸创新力,是联结课前泛在学习的循环结点㊂授课对象在课外活动空间和活动行为下,形成探索知识㊁辨别知识㊁挖掘知识的内在创新驱动力,这样可以使得授课对象在处理课前的泛在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时,具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㊂而课外的延伸创新能力,一方面是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关联性学习产生的,一方面则是基于S P O C无边界学习平台的构建以及无壁垒的知识共享及传输技术培养的㊂在整个教学模式中,各教学阶段是相互紧密联系而无法独立存在的,课前泛在学习是激活授课对象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思维的基础阶段;课中的吸收内化是解决课前泛在学习产生的认知冲突,以及通过实践教学将前期知识的间接学习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的消化阶段;课后的反思上浮则是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心转向授课对象对知识进行自主加工的沉淀阶段;课外的延伸创新既是将前期各个环节中的㊃201㊃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年知识与外部资源进行衔接,也是将泛在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进行关联㊂3教学案例设计以景德镇陶瓷大学的 陶瓷青花装饰实践课程 为案例,研究者将 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 循环体验教学模式 引入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设计,可以较为直观地感受该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循环性㊂陶瓷青花装饰实践课程,是教授陶瓷艺术中青花绘画装饰技法的实践类课程,需要授课对象了解陶瓷青花起源和发展历史,掌握青花勾线㊁分水等创作技法,并且在灵活运用传统工艺美术技法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创新㊂具体可以分为资源库的建立㊁知识多维共享与答疑㊁团体协作与讨论㊁智能评价与更新四个部分,如表1所示㊂表1所示的是 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 循环体验教学模式 在陶瓷青花装饰课程中的应用㊂这门课程的规划首先是建设陶瓷青花及关联性知识的学习元资源库,将陶瓷青花的发展历史㊁技术理论㊁审美哲学㊁陶瓷彩绘等课程知识,以及陶瓷青花行业发展㊁市场消费需求㊁用户对青花艺术的理解和认知等流动性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学习元知识资源库,并通过互联网技术支持实现智能更新和拓展链接㊂授课对象可以在学习元知识资源库中进行浏览㊁学习和共享,并结合教师的教学P P T㊁图文视频等理解陶瓷青花抽象知识㊂在前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以平台打卡㊁签到等形式标记学习进度或学习问题,引入课中教学㊂在课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践工作室为主要教学环境,同时辅助S P O C相关虚拟设备,搭建多维复合教学空间,对学生前期泛在学习疑问进行解答,然后布置陶瓷青花实践内容,包括鸡头笔的运用㊁青花料的分料等等㊂在实践环节结束以后,以个人作业㊁小组系列作业㊁专题青花创作㊁拟定主题青花创作等形式布置实践作业;授课对象完成实践作业后,结合线上智能评价系统,上传各阶段作业及创作说明;线上智能评价系统根据学生自测㊁教师评价㊁行业专业人士意见综合打分得出评价结果;学生在反思吸收以后可选择性地进行作业修改和再次上传㊂同时,智能评价系统会将陶瓷青花厂家㊁设计师㊁企业㊁艺术家等咨询发放于平台中,授课对象可根据兴趣选择关联,获取校外资源协助,形成课外的延伸和创新㊂表1陶瓷青花装饰课程的S P O C混合教学模式大纲设计环节设置形式设计具体操作设计教学成果资源库的建立1.云端平台2.大数据3.校园网站4.行业关联网站5.线下讲座6.青花艺术中外交流角1.自主浏览环节2.组织性学习环节3.知识交流环节学生以P P T或图文㊁视频等形式汇报并交流对于青花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知识多维共享与答疑1.线上博物馆导览2.数字青花历史影像3.线下工匠艺人㊁设计师交流会1.体验环节2.答疑环节3.青花实训环节4.学生交流与创新环节学生以调查问卷或记忆画像等形式了解青花艺术与当代生活语境的关系团体协作与讨论1.五人团体项目2.三人小组课题3.个人或双人创作1.五人团体以综合材料与青花设计为项目纲领进行大型创作㊂2.三人小组以日用青花设计为课题重点进行设计创新㊂3.个人或双人以传统青花装饰的现代化转译为创作重点进行艺术创新㊂1.综合材料与青花大型作品2.日用青花套组产品3.小型青花艺术创新作品智能评价与更新1.线上自评㊁互评2.线下展览1.各阶段作业的上传与实时更新学生自评与匿名互评环节2.教师㊁专家㊁设计师评价环节3.大数据整合计算与综合评价环节1.青花教学数据资料2.学生青花艺术作品展览3.校企合作项目4结语S P O C混合教学模式引入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是在技术发展推动下形成的新型教育模式,它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依托,将艺术类实践课程不可视的㊁主观的㊁经验性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可视的㊁数据化的㊁可重复循环的㊁可向外延展的活性课程㊂ 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循环体验教㊃301㊃第6期何科丁,赵婕:S P O 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设计学模式 将艺术类实践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将校园资源与艺术类业态资源整合互通,将艺术技法教学转向艺术创作思维培养,将课前㊁课中㊁课外以及课后各个环节的串联,形成培养授课对象学习力的循环㊂文章的研究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和案例的设计,未能在现阶段完成模式检验,在接下来的研究阶段将通过实际教学论证该模式的可行性㊂参考文献:[1]陈然,杨成.S P O 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7.[2]贺斌,曹阳.S P O C:基于MO O 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8.[3]康叶钦.在线教育的 后MO O C时代 :S P O 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9.[4]李晓辉.关于艺术综合课程教学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艺术百家,2010(A01):3.[5]林舜美.基于 MO O C+S P O C 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计美学课程思考与实践[J].装饰,2018(10):2. [6]钟丽霞,胡钦太,胡小勇.面向S P O C的生成性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5):7. [7]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 学习元 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 2009,15(1):49 55.[8]程罡,余胜泉,杨现民. 学习元 运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2):10.[9]E r i c J e n s e n.L e A n n N i c k e l s e n.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13. [10]张晓娟,吕立杰.S P O C平台下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8(4):7. [11]尹睿,谢幼如.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引论:涵义㊁课题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0(2):5. [12]林秀琴.美学剩余与艺术伦理的重建:对当代艺术实践与历史叙事的一种反思[J].艺术百家,2014,30(5):118 123,201.[13]郑芳霞.基于智媒体的公共艺术传播生态构建[J].新闻爱好者,2021(5):90 93.责任编辑:周瑜T h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s i g n o f S P O C B l e n d e d T e a c h i n g M o d e i n t h e R e f o r m 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s f o r A r t M a j o r sH E K e d i n g,Z H A O J i e(J i n g d e z h e n C e r a m i c U n i v e r s i t y,J i n g d e z h e n33340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i s a r t i c l e a n a l y z e s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S P O C b l e n d e d t e a c h i n g m o d e l i n t h e r e f o r m 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s f o r a r t m a j o r s t h r o u g h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c a s e d e s i g n.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t e a c h i n g n e e d s 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s f o r a r t m a j o r s i n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c i r c u l a r c o r r e l a t i o n m o d e l u n d e r t h e S P O C s y s t e m i s p r o p o s e d,w h i c h i n c l u d e s f o u r s t a g e s, n a m e l y p r e c l a s s u b i q u i t o u s l e a r n i n g,i n c l a s s a b s o r p t i o n a n d i n t e r n a l i z a t i o n,p o s t c l a s s r e f l e c t i o n,a n d e x t r a c u r r i c u l a r e x t e n s i o n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T h e t e a c h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a n d t e a c h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s f o r a r t m a j o r s i n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a r e c o n n e c t e d t o f o r m a c i r c u l a r l e a r n i n g s y s t e m,a n d t h i s m o d e l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o t h e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o f c e r a m i c b l u e a n d w h i t e d e c o r a t i o n f o r c a s e d e s i g n.K e y w o r d s:S P O C;t e a c h i n g m o d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s i n a r t m a j o r s㊃401㊃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年。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3篇)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艺术设计行业得到了广泛关注。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与评价三个方面,对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

一、引言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践教学体系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旨在探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与评价,以期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提供参考。

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 明确实践教学目标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潜能;(3)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其沟通与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 制定实践教学方案(1)课程设置: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

(2)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实训等。

(3)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工作室、企业、设计公司等。

3. 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2)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作品评审、课堂表现、实习实训报告、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

三、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实施1. 课堂实践(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任务;(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3)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设计能力。

2. 课程设计(1)根据课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2)教师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3)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修改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水平。

艺术实践教学计划(3篇)

艺术实践教学计划(3篇)

第1篇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艺术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艺术实践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艺术实践教学的质量,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艺术实践教学计划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成长。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审美教育(1)教学内容:艺术史、艺术鉴赏、艺术批评等。

(2)教学安排:每学期开设4-6次讲座,每次讲座2课时。

2. 创作实践(1)教学内容:绘画、雕塑、摄影、设计等。

(2)教学安排:每学期开设2-3个实践课程,每个课程12课时。

3. 动手实践(1)教学内容:手工制作、陶艺、版画等。

(2)教学安排:每学期开设1-2个实践课程,每个课程12课时。

4. 团队协作(1)教学内容:团队协作技巧、沟通技巧等。

(2)教学安排:每学期开展1-2次团队协作活动,每次活动2课时。

5. 创新与实践(1)教学内容:创新思维、实践技能等。

(2)教学安排:每学期开展1-2次创新实践活动,每次活动2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座法: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内涵。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4. 团队合作法:组织学生开展团队协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 互动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考核:每学期末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2.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3. 评优评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初探——以安康学院为例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初探——以安康学院为例
作者简介 :单福 东,男,陕西安康人 ,安康学院发展 规划处教授 ,主要从事应 用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昊波 ,男,陕西汉阴人 ,
安康 学院艺术学院助教 ,主要从事 艺术设计专业教 学与研 究。
1 1 7
( 三 )专业 口径 狭小 ,课 程重复严 重 ,应用型 艺
术 人才培 养体系不完善
案 ( 2 0 1 4 -2 0 2 0年 ) ( 试行) ) 的通 知》 ( 陕教 发
[ 2 0 1 4 ]4 3号) ,共有 l 4所普通本 科高校作 为首批试 点高校 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 类专业如何实现转型 ,如何培养 出更多 的具有应用技 术能力的设计类专业人才 ,是我们必须认真加 以思考 并积极探索实践的重点。
术 院校或 研究型 大学 的艺 术设计专 业没有 多大差 别 , 专业定 位也不准确。
陕西 的地方高校 ,大都是新建本科 院校 ,在 “ 十 二 五”期 间 ,依 旧以扩大办学规模为重点 。因此 ,在
但在 2 0 1 5 年 版本 的人才 培养方 案 中 ,安康 学 院 新 确立的培养 目标是 : “ 本专业 面向中小城 市及乡村 基层社会 组织与 团体 ,培养能适应地 方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需求 ,了解 中外视觉传达 设计的发展动态 ,具 有正确的视觉传达设计理念 与创 新能力 ,能在艺术设
计 、广告 、传 播等 生产 和管 理 领域从 事 相关 艺术 设 计 、创作 、管理等方面工作 的应用型人才 。 ”很 明显 ,
设计类专 业招生趋热的情况下 ,一些 院校在 工艺美术
设 计的方向上 ,新增加 了一些相关或相 近的专业 ,如
环境设计 、产 品设 计 、服装与 服饰 设计 、工业设计 、

艺术教学实践报告(3篇)

艺术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报告以某中学美术课程为例,对艺术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提高艺术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

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我校美术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艺术教学实践活动。

三、实践内容1.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山水画》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山水景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融入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授《动漫设计》一课时,教师利用动画软件演示动漫制作的流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漫设计的技巧。

3. 强化实践操作艺术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尝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授《手工制作》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开展艺术交流活动学校定期举办各类艺术比赛、展览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在艺术交流活动中,学生相互学习、借鉴,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四、实践效果1. 学生艺术素养显著提高通过一系列艺术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艺术比赛中,我校学生多次获奖,充分展示了艺术教育的成果。

2. 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3. 家校合作更加紧密家长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关注和支持程度不断提高,家校合作更加紧密。

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活动,为学生的艺术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五、总结与反思1.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艺术教育的主导者,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艺术考察教学实践报告(3篇)

艺术考察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及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艺术考察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以实地考察、互动体验和作品赏析为主要形式,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以下是对本次艺术考察教学实践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标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感受艺术,我们特组织了此次艺术考察教学实践。

2. 实践目标(1)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艺术资源,感受艺术之美。

(2)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水平。

(4)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

三、实践过程1. 考察地点本次艺术考察活动选择了我国著名的文化艺术城市——苏州作为考察地点。

苏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资源,如古典园林、博物馆、美术馆等。

2. 实践内容(1)参观古典园林我们首先参观了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拙政园。

在导游的讲解下,学生们了解了园林的历史、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特点。

通过实地观察,学生们对苏州园林的布局、造景手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博物馆参观随后,我们参观了苏州博物馆。

馆内藏品丰富,包括古代陶瓷、书画、玉器等。

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欣赏了众多珍贵的艺术作品,了解了我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3)美术馆参观在美术馆,学生们参观了现代艺术展览。

展览内容丰富,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

学生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艺术作品,提升了审美能力。

(4)互动体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安排了互动体验环节。

学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艺术作品,如绘画、陶艺等。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们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乐趣,提升了实践能力。

四、实践成果与反思1. 成果(1)学生们对我国艺术资源的了解更加深入,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实践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实践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实践模式创新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实践模式的创新研究。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首先概述现有的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实践模式,然后分析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现状的创新思路,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创新实践模式的影响和效果。

结论部分将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同时提出研究所带来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提供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实践模式改进的参考依据,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满足学生需求提供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实践模式、创新研究、传统模式、创新思路、案例分析、影响效果、总结展望、研究启示、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盛,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实践模式一直是学术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实践模式在满足学生专业需求的同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缺乏实际应用性、缺乏跨学科融合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能力培养不够全面。

对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实践模式进行创新研究,探讨如何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对实践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有望促进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具竞争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推动艺术教育事业的繁荣。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实践模式的创新,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为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研究意义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实践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1. 探索并完善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实践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艺术教育专业的专业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

2. 借鉴传统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实践模式,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教学瓶颈和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为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和实践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3. 研究创新实践模式的影响和效果,有助于评估和总结不同实践模式的优缺点,为未来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实践模式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整个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艺术类本科实践教学改革(3篇)

艺术类本科实践教学改革(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类教育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

艺术类本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重任。

然而,在当前艺术类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实践教学质量低下等。

为提高艺术类本科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艺术人才,本文提出艺术类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

二、艺术类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当前,许多艺术类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完整的框架,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2. 实践教学内容单一艺术类本科实践教学内容普遍以基础技能训练为主,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学生在实践中难以接触到前沿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教学质量低下部分艺术类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同时,实践教学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导致学生实践效果不佳。

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当前,艺术类本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艺术类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策略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1)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课程体系。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的衔接:将实践教学融入理论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实践技能。

2.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1)引入前沿项目: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参与实践教学,引入具有挑战性的前沿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行业动态,提高实践能力。

3.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艺术教育实践探索三篇

艺术教育实践探索三篇

艺术教育实践探索三篇《篇一》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具有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艺术教育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我制定了这份艺术教育实践探索的工作计划,旨在通过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工作计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调研与分析:收集国内外艺术教育实践的案例和经验,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总结规律和启示。

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调研与分析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于我国艺术教育的实施方案。

3.实践探索:在实施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总结经验,修正方案。

4.成果总结与推广:将实践探索的成果进行总结,形成理论,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推广,以推动我国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本工作计划的实施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调研阶段:利用2个月的时间,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2.制定实施方案阶段: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用1个月的时间制定实施方案。

3.实践探索阶段:实施方案,用3个月的时间进行实践探索。

4.成果总结与推广阶段:用1个月的时间对实践探索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制定推广计划。

工作的设想:在实施本工作计划的过程中,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想:1.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2.强调团队合作:艺术教育的实践探索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参与,因此,要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

3.注重效果评估:对实践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

根据上述的工作规划和工作设想,我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1.调研阶段:利用2个月的时间,收集国内外艺术教育实践的案例和经验,进行分析整理。

2.制定实施方案阶段: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用1个月的时间制定实施方案。

3.实践探索阶段:实施方案,用3个月的时间进行实践探索。

4.成果总结与推广阶段:用1个月的时间对实践探索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制定推广计划。

试论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试论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试论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艺术设计专业逐渐走向工程化和实用化,实践教学也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必修课程。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机会,使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系统化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除了注重理论学习之外,更需要注重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也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和拓展其社交圈,进而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工作和生活。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作技巧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经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此外,实践教学还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和拓展其社交圈,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设计问题,进而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工作和生活。

同时,实践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在实践教学中,不同的学校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也有所不同。

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需要体现学生主体性,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并尽可能地贴近现实生活。

1. 经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经验式实践教学模式是最为传统和常见的实践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通过模仿和实践来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

这种模式通常是在工作实习或者企业合作的方式下进行的。

经验式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近距离体验实际工作场景,了解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并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实践经验来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而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2. 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模拟实际项目来进行实践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在项目过程中强化团队合作、角色扮演和沟通协作等技能。

艺术教学实践活动(3篇)

艺术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引言艺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艺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校开展了艺术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此次活动的背景、目的、过程和成果。

二、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因素的限制,艺术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学校决定开展艺术教学实践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目的1.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过程1. 活动策划在活动策划阶段,我们学校成立了艺术教学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等。

2. 活动准备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学校提前做好了以下准备工作:(1)邀请专业艺术家和教师进行指导,提高活动质量。

(2)准备活动所需的场地、器材和教学资源。

(3)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活动内容。

3. 活动实施(1)艺术讲座:邀请专业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历史、流派和创作技巧。

(2)艺术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绘画、书法、摄影等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艺术展览: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览,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4)艺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我们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分析活动的成果和不足,为今后的艺术教学提供借鉴。

五、成果1. 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高,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2.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创作水平得到提高。

3.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与企业用人需求相脱节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管理部门出台了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指导性文件,如教育部“高教三十条”、“ 2011 计划”、北京市教委“高教二十四条”等,将解决矛盾的努力放在了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上。

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培养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使命,加强和创新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艺术类教学更注重教学方法和实践,有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在教学管理中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存在着很大差异,同时,综合性大学里的艺术专业如何发掘自身与其他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创新,寻求新的增长点,因此,创新和探索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实践育人模式就显得尤为迫切。

1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现状
艺术类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知识结构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艺术类专业的发展空前繁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艺术类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发展的相对落后。

首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艺术类专业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毕业后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

其次,学生设计的作品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作
品缺乏新技术的支持、商业感染力差。

出现这两种情况,重重的打击了学生创作和学习的自信心。

因此,各大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都在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各高校的实践教学活动,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加强师资建设,通过访学、交流、各种培训,教师的设计作品能够满足行业需求,然后通过课堂虚拟项目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岗位需求;二是,加强学生的交流学习,到境内外一些设计类专业名校去交换学习,了解最先进的行业动态,掌握学习方法,便于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三是,应用以赛促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参加设计类比赛时,注重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

2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高校创新组织形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

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

”大学是传播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场所,借鉴跨学科研究的?验和成果,通过跨学科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的平台、项目建设,反哺和促进本科教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跨学科教育策略。

高校在新形势下,要充分挖掘各方资源,不断拓展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学院拥有设计学、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3 个一级学科,设有7 个本科专业,学院以传承民族文化、探索艺术真谛、服务文创产业为使命,以“文创引领、
创教融合的学科专业建设”为特色,将“文化传承、创意引领”的文化创意设计(创作)领域作为发展方向,采用教师的研究创作与教学工作紧密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本文结合艺术学院近年来在探索实践育人模式上的经验和成果,提出几种新的实践育人模式。

2.1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育人模式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是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

结合艺术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选择在本地区知名度高、有社会影响力,且能够积极支持高校人才培养的文化创意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基地拥有一批高水平的职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双方合作稳固,基地接待能力强,便于教学组织安排等等。

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是本科生校外实习实践的重要途径。

例如笔者所在的北京联合大学就与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圆明园、颐和园、人民艺术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等文创企事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开展项目进行文创作品开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习实践机会,同时基地拥有一批高水平的艺术家担任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弥补了高校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的问题。

2.2 创教融合实践育人模式
创教融合实践育人模式的做法是将教师的研究创作与教学工作紧密融合在一起,教师的艺术实践项目和研究课题本身就
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实习内容,鼓励教师吸纳学生参与创作研究,建立校内创新实践基地、项目工作室,设立本科生艺术创新实践孵化项目等,并为本科生参与教师创作研究项目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障,创教融合实践育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本科生实习实践的新途径。

北京市教委启动高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项目,就是旨在引导高校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平台,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锻炼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在创作研究中往往有需要大量本科生参与的迫切需求,因此,创教融合实践育人模式成为应用型高校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统一的桥梁。

2.3 跨专业协同实践育人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如今学科发展早已经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融合”,知识生产从“学科中心”转向“问题导向”。

这就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从相对封闭式的专业教育模式转变为多专业协同创新模式。

协同创新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协同创新理论下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便是跨专业协同实践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必须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学生课外自主实践活动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第一课堂重要补充和延伸。

结合艺术类专业特点,充分利用校内各类实验室资源,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实践,坚持“个性发展、自主创新、开放共
享”的原则,强调艺术与技术结合,创意与生产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类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在2015 年获批为北京市示范性大学生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基地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一条主线、三个阶段、四个项目”艺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第一阶段以开展名师讲坛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第二阶段通过开展递进式的学科竞赛活动和实施艺术创新实践项目培养艺术创新能力;第三阶段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对接的阶段。

为了加强学生课外自主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完善培养方案为抓手,以实施学分制为载体,将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纳入必修课程体系,通过多位一体的多元化方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3实践育人新模式的实施策略与保障高校必须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领导,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确保制度、时间、场地、经费、师资方面的保障措施,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实践育人体系。

3.1转变观念,系统规划实践育人体系在本科教学中要树立起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将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导向型”转变为“能力导向型”,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
相融,知识与能力并重原则。

以完善培养方案为抓手,以实施学分制为载体,实现对实践育人工作的系统优化,将第一、第二课堂统一纳入学分制的管理体系,使必修与选修相协调、课内与课外相贯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3.2建立跨专业管理组织目前地方高校内部组织形式多为“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便于以纵向分割的专业为单位的教学组织管理,在实施跨专业协同授课时,多个专业、学院的介入,在教学组织、经费投入、场地协调等执行层面留下了诸多难题。

为满足跨专业联合授课的需要,校教务处层面的统筹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成立由校院教务人员参与的跨专业授课协调小组,发布教学协作信息,快速协调教学场地设备等,全程保障跨专业授课的顺利实施。

3.3建立灵活的教学组织模式
在现有学年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下,学生选课选老师的自由度小,一名老师对应一个教学班的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灵活参加实践。

这就需要对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一,建立课程替代制度,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认可后,学生可通过参加专业竞赛、教师创作研究、企业实习等途径取得一定学分,替代课程学习;第二,化整为零的教学组织形式,允许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定教学班选课人数,允许教师将教学班拆散成若干项目小组,以便于安排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第三,鼓励成立跨专业项目小组,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弥
补单一教师指导的不足,实现师资的整合与共享,同时采取鼓励学生志愿报名参加的方式,选拔积极性和主动性高的学生加入项目团队。

3.4建立高水平的实践师资队伍高水平的实践师资队伍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关键所在,高校需要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队伍。

鼓励专业教承担与行业产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型课题,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完善中青年专业教师每个聘期内到行业企业定期挂职或培训的实践制度,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聘任一批文创产业专家或具有特殊成果的民间艺人、艺术家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各专业实现1/3 的专业必修课程1/3 教学内容由业界专家讲授;开展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工作,针对担任专业实践课程,有企业行业任职经历,且承担应用研究项目的教师,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给予一定待遇。

3.5经费保障为了保障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高校应为本科生的各类实习实践活动制定经费管理办法,确保实习经费专款专用。

北京联合大学制定了学生实习经费管理办法、实践教材及讲义项目;高水平外聘教师讲学专项基金、建立学生学科竞赛专项、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专项;艺术类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日常运行经费,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专项建设经费,以及院级艺术创新实践项目,艺术创作项目工作室等十余
项与实践教学体系相匹配的专项经费保障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