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一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

命题人:高三历史备课组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安在线曾报道,安徽潜山斥资600万建“皖公巨像”(下图),将皖公作为安徽的“开山鼻祖”。

据《安庆府志》记载:“大夫皖伯,周之贤者也,是以得封于皖。

”对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有学者指出,(西周)几乎所有主要封国都有其不同于周文化的土著的立国基础,在分封制度实行以前……其他的封国基本上没有被融入……中原文化系统之内。

因此,分封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分封地区上层统治阶层的周朝化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中原文化运动。

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分封制()
A、扩大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疆域范围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3、胡如雷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中从多方面论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影响,认为此政体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

以下关于中央集权的作用分析,不能支撑此论点的是( )
A.修建大规模水利工程发展农业 B.在民族战争中组织力量自卫
C.对商品生产流通有效干预 D.统一货币度量衡发展经济
4、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5、西汉一个学者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

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曲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互相牵制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独立施政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7、《世界史纲》的作者乔治·韦尔斯说:“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入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

”中国出现这一局面
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央集权,统治有度
B. 科举取士,统治有人
C.儒学独尊,统治有序 D. 制度创新,统治有方
8、《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

万历十九年命造瓷器十五万九千,继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

”这个记载表明()
A. 江西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
B. 明朝官窑的生产规模适应了市场的需要
C. 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D. 政府对官窑的工艺水平要求日益提高
9、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
A、天人关系
B、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关系
C、儒道释三教的关系
D、理与气的关系
10、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11、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

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12、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13、13世纪时梵蒂冈一位图书馆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
D、装订书籍
14、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5、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B. 打击犯罪的效果
C.立法的完整全面性D.法律规定的立足点
16、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来把雅典国家比喻成一条没有船长的船,“在这样一条船上,当对风浪的恐惧使水手们保有理智并服从瞭望者的命令时,他们令人钦佩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但当他们思想不再一致时,其中一些人主张继续航行,另一些人强迫瞭望人停靠码头,还有一些人撒了网,其他人阻止撒网并命令收帆,结果反而在靠近海岸时和港口里造成了船难。

”波里比阿来所要表达的政治主张是( )
A.雅典的内在矛盾会演变为暴力争斗
B.雅典人用数量平等取代了比例平等
C.无原则的自由和平等存在诸多弊端
D.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的基本特征
17、希腊古典时期,“雅典的全部人口中,公民约为16万人,外邦人大概不超过10万人,
奴隶至多不超过14万人。

”就此蕴含的信息,有人归纳出如下几点:当时雅典有小国寡民的特点;当时雅典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公民等级最高,外邦人等级最低;这三类人在当时的雅典三足鼎立。

其中解读有误的有()
A.一点 B.两点 C.三点 D.四点
18、《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该条款体现了(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B.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D.所有人都得到了成文法的保障
19、之所以说“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因为它( )
A.在罗马帝国统治地区通用
B.适用于罗马帝国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
C.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D. 用来管理所有的罗马帝国的公民
2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 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D. 罗马法体现了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21、导致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同因素是()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封建统治的阻碍;③启蒙思想的影响;④财政危机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

”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

”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 )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D.近代德国宪法是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23、1789年选举产生的第一届国会着手起草了《权利法案》,即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

这些修正案不断地提醒着人们,新建立的联邦政府在行使它的权力时,必须时时注意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这份《权利法案》 ( )
A.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确立 B.主要为了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
C.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标志 D.标志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的局限部分解决24、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
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25、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

“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

他主要想说明( )
A.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力保证 B.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20分)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
世界领先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

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成现钞。

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

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

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

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

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材料三: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

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

……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郡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⑴“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2分)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2分)
⑵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2分)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⑶从材料中能得出哪些信息?(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3分)
⑷材料四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

(2分)
27、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十分必要。

阅读材料: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①②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
传》
材料三:“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四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2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分)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观点,该学派有何认识论?(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李贽的主要观点。

(不许照抄原文)(2分)
(5)你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思想文化?(2分)
28、(20分)“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材料二: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天翻地覆的百年巨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材料三:“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

(6分)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2分)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⑶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

(4分)
⑷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者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

根据所学,填写下表。

(每空1分,共4分)
阜阳一中2014届高三10月月考数学(理)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26、⑴经济形式:小农经济。

(2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分)
⑵因素:出现汇票,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

(4分)原因: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形成。

(3分)(答出三点即可)
⑶信息:该市镇因工商业的发达而兴起;该市镇商品生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2分)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纪占主要地位;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区域性商帮出现。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⑷新现象:出现雇佣关系(或者资本主义萌芽)。

状态: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4分)
27、(1)孔子;孟子(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3)存天理,人欲灭;格物致知(2分)
(4)否定孔子的权威;批判道学家“存天理,人欲灭”的虚假说教(2分)
(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言之有理就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主张仁和礼的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民贵君轻观点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使儒家思想在在战国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

(2)从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以看出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

(3)从材料“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考查的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在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

(4)材料四中的李贽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批判宋明理学。

(5)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知识。

儒家思想是产生于春秋时期的思想流派,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实行仁和礼,政治上强调为政以德,奉行中庸之道。

战国时期这种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

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近代,其维护封建制度的内容使得儒家思想屡受抨击。

28、⑴中国的“选举”是指选拔官员的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选举的范围基本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奴隶或地主阶级);西方的“选举”是在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选举”制度。

(6分)
⑵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2分)不同:起源阶段的选举是直接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是间接民主;起源阶段的选举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近代西方的选举实质的资产阶级民主。

(4分)
⑶古代中国的“民主”是指为民作主,有德行的君主;古代西方的“民主”是“人民主权”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