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案

合集下载

理论课教案模板

理论课教案模板

理论课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概念;
3. 掌握相关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1. 开始(5分钟)
-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 引导学生思考和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知识讲解(20分钟)
- 解释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和概念,并配以例子进行解说;
- 提问学生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3. 练习和讨论(15分钟)
-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巩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彼此交流和学习。

4. 案例分析(20分钟)
- 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案例,要求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5. 总结(10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做简单的总结;
- 引导学生思考下节课的学习期望和目标。

教学资源:
- 教科书或教学参考资料;
- 白板和笔;
- 练习题目和案例。

教学评价:
- 在练习和讨论环节中,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
- 在案例分析中,教师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理论课程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理论课程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XX理论》二、授课对象XX年级XX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XX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XX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XX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内容1. XX理论的基本概念2. XX理论的基本原理3. XX理论的基本方法4. XX理论的应用实例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出问题:什么是XX理论?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引导学生思考:XX理论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实际意义?(二)讲授新课1. XX理论的基本概念(1)讲解XX理论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2)阐述XX理论的基本概念。

2. XX理论的基本原理(1)讲解XX理论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明XX理论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XX理论的基本方法(1)介绍XX理论的基本方法。

(2)通过实例展示XX理论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XX理论的应用实例(1)选取典型案例,分析XX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XX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XX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XX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XX理论。

2.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XX理论的应用论文。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论文质量、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 考试成绩: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能力的体现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实际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存在学习困难。

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互需求理论的教案

相互需求理论的教案

相互需求理论的教案教案标题:相互需求理论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应用相互需求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创设情境: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讲述两个人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的故事,引出合作中相互需求的重要性。

理论讲解(10分钟):1. 介绍相互需求理论的概念和背景。

解释相互需求理论是指人们在合作中相互依赖、相互支持,通过互相满足对方需求来实现共同目标的理论。

2. 阐述相互需求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例如,工作中的团队合作、家庭生活中的合作、社会公益活动等。

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相互需求关系。

例如,一个团队完成一个项目,学生可以分析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需求,以及如何通过合作来满足对方的需求。

2. 引导学生思考相互需求理论对于案例中合作的影响和价值。

教学设计(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相互需求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任务,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满足对方的需求,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2. 提供一些实际的教学设计示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合作实践(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小任务。

任务可以是一个小游戏、一个小实验或者一个小项目。

2.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相互需求的情况,并在任务完成后进行总结和反思。

总结(5分钟):1. 总结相互需求理论的要点和应用方法。

2. 强调相互需求理论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作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

2. 收集学生对于相互需求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的反馈。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相互需求理论,例如家庭、社交、志愿者活动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相互需求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期望理论的教案

期望理论的教案

期望理论的教案教案标题:期望理论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期望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期望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目标设定和自我激励能力教学内容:1. 期望理论的概念和理论框架2. 期望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实例3. 目标设定和自我激励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引用一个与期望理论相关的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期望理论的话题。

2. 理论讲解:讲解期望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期望理论对个体行为和动机的影响。

3. 应用实例:通过展示一些期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期望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一个与期望理论相关的教育案例,从中总结期望理论对教学和学习的启示。

5. 目标设定与激励: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并讨论如何通过期望理论中的激励机制来实现这些目标。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期望理论对教育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期望理论的原理。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期望理论的概念和应用。

2. 分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期望理论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对期望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个人目标设定:要求学生在课后设定个人学习目标,并在下节课上报告目标的实现情况,以评估其目标设定和自我激励能力。

教学资源:1. 期望理论相关的教学案例2. 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图片资料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板书和PPT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期望理论的概念和原理,并掌握期望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激励能力。

理论课教案模版

理论课教案模版

优秀理论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引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基本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原理与方法:阐述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够应用。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权威、系统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

2. 案例素材:收集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4. 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思路、观点阐述等。

4. 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

5. 期末考试:设置合理的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授课时间为45分钟。

2. 教学环节:包括课题引入、基本概念讲解、原理与方法阐述、案例分析、课堂小结等。

3.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模板,有序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知识点得到充分讲解和实践。

七、作业与练习1. 作业: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理论科目教案模板范文

理论科目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科目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理论科目名称)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理论科目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 教学难点: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理论科目名称),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2)简要介绍: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走进(理论科目名称)的世界,了解其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 讲授新课(1)基本概念:讲解(理论科目名称)的基本概念,如定义、范畴等。

(2)原理:介绍(理论科目名称)的基本原理,如核心理论、发展历程等。

(3)知识体系:梳理(理论科目名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整个学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2)各小组汇报解决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参与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协作和贡献。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过程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 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科目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认知主义理论教学教案模板

认知主义理论教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认知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

2. 培养学生运用认知主义理论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等对认知主义理论感兴趣的学习者。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认知主义理论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介绍。

2. 教学案例:与认知主义理论相关的教育现象分析案例。

3. 教学讨论:分组讨论、小组合作、课堂提问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认知?认知在教育中有什么作用?2. 简要介绍认知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

(二)认知主义理论基本概念1. 认知主义理论概述:介绍认知主义理论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2. 认知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意识、认知过程、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等。

(三)认知主义理论代表人物1. 简要介绍认知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如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

2. 分析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 选取与认知主义理论相关的教育现象分析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认知主义理论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回顾认知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二)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A. 认知主义理论对教育实践有哪些启示?B.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认知主义理论?2.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三)课堂提问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 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认知主义理论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认知主义理论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

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

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第一章:机械原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机械原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机构的分类和特点。

传动机构的原理和应用。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图片和模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程度。

布置课后习题和案例分析,检查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电子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特点。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和电路定律。

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逻辑门电路。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法,结合实物和电路图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和观察,提高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和实验操作,了解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解程度。

布置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工程材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材料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工程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复合材料的概念和制备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物展示法,结合实物和图片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观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和实物观察,了解学生对工程材料的理解程度。

布置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运用工程材料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机械制造工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工艺的定义和作用。

小学教育理论课教案模板

小学教育理论课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小学教育理论授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提高教育实践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学教育事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学重点:1. 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小学教育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 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 学生对教育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材、教具。

2. 学生准备相关教育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学教育理论课的意义和目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小学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包括小学教育的定义、性质、任务等。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小学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教育现象。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小学教育的主要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案例分析中的收获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 教师讲解教育理论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2. 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学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3. 学生对小学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正确教育观念的树立。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理论课程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理论课程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概括)。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程内容概括)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概括)的兴趣,培养学生(课程内容概括)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课程内容概括)。

2. 教学难点:难点突破(课程内容概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以(相关案例或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回顾旧知:回顾(相关知识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讲解(课程内容概括):- 详细讲解(课程内容概括)的相关概念、原理、方法等。

- 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概括)的应用。

(2)课堂讨论:- 提出与(课程内容概括)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 设计与(课程内容概括)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错误。

(2)课后作业:- 布置与(课程内容概括)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 强调(课程内容概括)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课程内容概括)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布置拓展性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程内容概括)。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 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教学创新:-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关注课程内容的前沿动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

2. 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图片等。

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

大学理论课教案

大学理论课教案

教案名称:《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课课时:2学时年级:大三专业:工商管理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则。

2. 让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与特点2. 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3. 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与技巧4. 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与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现代企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相比,传统企业管理有哪些不同?二、讲解(30分钟)1. 讲解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则。

2. 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

3.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现代企业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

三、讨论(15分钟)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解和看法。

2.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四、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现代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企业管理的实践,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教学资源:1. 教材:《现代企业管理》2. 案例资料3. 投影仪、PPT等教学设备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发言、讨论积极性等。

2. 练习题完成情况:分析问题的准确性、解决方案的合理性等。

3. 课后反馈: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满意度、建议等。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运动处方》理论课教案

《运动处方》理论课教案

《运动处方》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处方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和制定原则。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处方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处方的定义与分类2. 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3. 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4. 运动处方的应用案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处方的概念、作用、意义、基本要素和制定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处方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运动处方的实际运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运动处方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运动处方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处方的定义、作用、意义、基本要素和制定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运动处方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处方的实际运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处方。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运动处方在科学锻炼中的重要性。

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运动处方知识。

2. 结合自身情况,尝试制定一个简单的运动处方。

3. 思考如何将运动处方运用到实际锻炼中,提高锻炼效果。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和小测验来评价学生对运动处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2. 运动处方的实施与监测3. 运动处方的调整与优化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实施与监测方法。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体验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处方的调整与优化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运动处方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实施与监测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注意观察运动中的身体反应。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身体反应调整和优化运动处方。

军事理论 教案

军事理论 教案

军事理论教案教案标题:军事理论概述教案目标:1. 了解军事理论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军事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历程;3.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军事理论的能力;4. 培养学生关于军事理论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案时间:3个教学小时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第一课时:1. 开场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军事理论?军事理论对军队和战争起到什么作用?- 分享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军事理论的定义和作用(20分钟)- 讲解军事理论的概念和定义。

强调军事理论对于指导军队战斗力提高的重要性。

- 分享几个实际案例,说明军事理论如何在军事行动中起到指导作用。

-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军事理论对国家安全的意义和作用。

3. 军事理论的基本内容(30分钟)- 简要介绍军事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战争的起源与发展、战略与战术、作战原则和兵法等。

- 分享几个典型的军事理论代表作,如《孙子兵法》、《战争论》等。

- 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一篇军事理论经典文献,提出问题并进行答疑解惑。

4. 总结与小结(10分钟)- 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军事理论的概念、作用和基本内容。

-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10分钟)-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军事理论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 引导学生思考:军事理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军事理论?2. 军事理论的发展历程(30分钟)- 介绍军事理论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军事理论、现代军事理论以及当代军事理论。

- 解读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代表性军事理论作品。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发展阶段军事理论的影响因素。

3. 学生活动:军事理论分析与评价(40分钟)- 学生分组选择一部军事理论著作,进行深入研读和分析。

- 分享学习成果,小组讨论各自选择的军事理论的亮点、不足和适用性。

-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

4. 总结与小结(10分钟)- 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回顾上课内容,强调军事理论对于战争与军队发展的重要性。

教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教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销售心理学》的第四章《消费者需求和购买行为分析》的内容,课本“知识要点”要求:掌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看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用范围广泛,它不仅涉及到人类动机、消费者心理,而且还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

学习本课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有效地从事营销、商务、企业管理等工作。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了解了消费者需求、动机、行为的相关知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对于人们从事消费活动的内在原因和根本动力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2.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生活现象和营销活动;2.小组合作,初步尝试设计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营销策略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现代营销管理理念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在营销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应用。

【教法】(1)启发式教学: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有趣、生动。

(2)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任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能使抽象的问题变的形象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预习法、小组学习法、联系实际法:【教具】一瓶矿泉水、画图用的笔和纸12份【授课类型】新授【课时安排】1课时【课堂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课堂,展示目标导课:教师用PPT展示本班课前“调研小明星”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前调查作业,并导出本节课课题。

设计目的:利用“调研小明星”图片,形成初步的视觉体验,引发学生兴趣;接着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由形象思维转换到逻辑思维,把学生营造在“猜想”继而“沉思”,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情境中。

大学理论课教案模板范文大全

大学理论课教案模板范文大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所学领域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对学生理解困难、难以掌握的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课程体系。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

4. 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实验等方式,直观展示理论知识。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软件:利用相关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学挂图:展示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教时安排1. 理论教学:每节课安排2-3个学时,讲解重点内容。

2. 实践教学:每2周安排1个学时,进行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

3. 课外辅导:根据需要,安排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课程背景、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

5. 实践操作:进行实验、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与回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点难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下为具体课程教案模板:课程名称:XX理论教学目标:1. 掌握XX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理论课讲授教案模板范文

理论课讲授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XXX学科理论课程授课班级:XXX班授课时间:XXX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XXX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本节课的核心理论知识。

2. 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 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出问题:引入本节课的核心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的知识点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概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包括定义、特点、应用等。

3.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课堂互动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案例分析1. 选择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结果,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核心理论。

2. 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拓展1.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安排课后讨论小组,继续探讨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表现,考察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能够清晰地讲解知识点。

2.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主动思考问题。

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

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

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新乡医学院理论课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后续医学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第1讲:医学伦理学1. 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2. 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3. 医疗纠纷的伦理问题第2讲:解剖学1. 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2. 系统解剖学概述3. 局部解剖学重要部位第3讲:生理学1. 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2.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3. 血液循环与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第4讲:病理学1. 疾病的基本概念2. 病理学的基本方法3. 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第5讲:药理学1. 药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药物的作用机制3. 常见药物的临床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医学基本理论。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医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占总评的7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医学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医学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4. 实验室资源:提供实验设备,让学生动手实践。

六、第六讲:内科学1. 心血管系统疾病2. 呼吸系统疾病3. 消化系统疾病七、第七讲:外科学1. 外科基本原则2. 常见的外科疾病3. 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八、第八讲:妇产科学1.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2. 妊娠与分娩3. 常见妇产疾病及处理九、第九讲:儿科学1. 儿童生长发育2. 儿童营养与喂养3. 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十、第十讲:医学影像学1. 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2. 常见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3.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医学基本理论。

教案(理论课)(模板)

教案(理论课)(模板)

教案(理论课)(模板)章节一: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课程内容概述1.4 学习方法指导章节二:主题一:理论知识基础2.1 主题定义2.2 主题重要性2.3 主题相关概念2.4 教学活动设计2.5 学习评估章节三:主题二:实践操作技巧3.1 主题概述3.2 主题操作步骤3.3 主题注意事项3.4 教学活动设计3.5 学习评估章节四:主题三:案例分析与讨论4.1 案例背景4.2 案例分析4.3 案例讨论4.4 教学活动设计4.5 学习评估章节五:课程总结与展望5.1 课程收获5.2 课程反馈5.3 课程改进建议5.4 课程展望教案(理论课)(模板)章节六:主题四:应用案例研究与分析6.1 案例背景介绍6.2 案例研究方法6.3 案例分析框架6.4 教学活动设计6.5 学习评估章节七:主题五: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7.1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7.2 沟通技巧的概述7.3 团队角色与责任分配7.4 教学活动设计7.5 学习评估章节八:主题六: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8.1 问题解决的步骤8.2 策略与方法的种类8.3 实际案例分析8.4 教学活动设计8.5 学习评估章节九:主题七:创新思维与实践9.1 创新思维的定义9.2 创新的重要性9.3 创新实践的步骤9.4 教学活动设计9.5 学习评估章节十:课程回顾与期末总结10.1 课程重点回顾10.2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10.3 课程反馈与评价10.4 期末考试或考核安排10.5 未来课程规划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章节二:主题一:理论知识基础2.1 主题定义:理解课程中核心概念的定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并运用。

2.2 主题重要性: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价值观念。

2.3 主题相关概念:详细列出并解释与主题相关的关键概念,确保学生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2.4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互动式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概念图绘制等,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初中理论课教案模板

初中理论课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初中理论课教案模板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了解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学重点:1. 文章的基本结构2. 写作技巧教学难点:1. 写作技巧的运用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准备:1. 教材2. 相关参考资料3. 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2. 学生通过阅读,总结文章的基本结构,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

2. 讲解写作技巧,如悬念设置、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大家共同探讨,提高写作技巧。

五、写作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实践。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写作实践环节,教师要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理论课教案模板

理论课教案模板

理论课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XX年级/XX专业学生。

三、授课时间总课时:2课时授课日期:XX年XX月XX日四、授课教师姓名:XXX职称:XX联系方式:XXX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XX理论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XX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XX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2)激发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XX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掌握;(2)XX方法的运用与实践;(3)XX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2、教学难点(1)XX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XX方法的熟练运用;(3)XX技能的实践操作。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授课教师通过以下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回顾上节课的相关知识点,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新课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新闻事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讲述一个与新课主题相关的故事或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确保导入环节简洁明了,旨在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2、新知讲授(20分钟)授课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对新课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突出重点,解释难点;-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图表、流程图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抽象概念;- 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解答,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3、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活动:- 分配合作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围绕新课的知识点进行讨论;- 各小组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小组讨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各小组分享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5-20主轴箱的划线
加工箱体平面时,按线找正装夹工件,这样,就体现了以主轴孔为粗基准。
②大批大量生产时,毛坯精度较高,可直接以主轴孔在夹具上定位,采用图5-21的夹具装夹。
先将工件放在1、3、5预支承上,并使箱体侧面紧靠支架4,端面紧靠挡销6,进行工件预定位。然后操纵手柄9,将液压控制的两个短轴7伸人主轴孔中。每个短轴上有3个活动支柱8,分别顶住主轴孔的毛面,将工件抬起,离开1、3、5各支承面。这时,主轴孔轴心线与两短轴轴心线重合,实现了以主轴孔为粗基准定位。为了限制工件绕两短轴的回转自由度,在工件抬起后,调节两可调支承12,辅以简单找正,使顶面基本成水平,再用螺杆11调整辅助支承2,使其与箱体底面接触。最后操纵手柄10,将液压控制的两个夹紧块13插入箱体两端相应的孔内夹紧,即可加工。
上述两种方案的对比分析,仅仅是针对类似床头箱而言,许多其它形式的箱体,采用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上面所提及的问题也不一定存在。实际生产中,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在各种箱体加工中应用十分广泛。因为这种定位方式很简便地限制了工件6个自由度,定位稳定可靠;在一次安装下,可以加工除定位以外的所有5个面上的孔或平面,也可以作为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大部分工序的定位基准,实现“基准统一”;此外,这种定位方式夹紧方便,工件的夹紧变形小;易于实现自动定位和自动夹紧。因此,在组合机床与自动线上加工箱体时,多采用这种定位方式。
2)精基准的选择箱体加工精基准的选择也与生产批量大小有关。
图5-21以主轴孔为粗基准铣顶面的夹具
1、3、5—支承2—辅助支承4—支架6—挡销7—短轴8—活动支柱
9、10—操纵手柄11—螺杆12—可调支承13—夹紧块
这种定位方式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加工箱体中间壁上的孔时,为了提高刀具系统的刚度,应当在箱体内部相应的部位设置刀杆的导向支承。由于箱体底部是封闭的,中间支承只能用如图5-22所示的吊架从箱体顶面的开口处伸人箱体内,每加工一件需装卸一次,吊架与镗模之间虽有定位销定位,但吊架刚性差,制造安装精度较低,经常装卸也容易产生误差,且使加工的辅助时间增加,因此这种定位方式只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普通精度的箱体零件,一般在铸造之后安排1次人工时效出理。对一些高精度或形状特别复杂的箱体零件,在粗加工之后还要安排1次人工时效处理,以消除粗加工所造成的残余应力。有些精度要求不高的箱体零件毛坯,有时不安排时效处理,而是利用粗、精加工工序间的停放和运输时间,使之得到自然时效。箱体零件人工时效的方法,除了加热保温法外,也可采用振动时效来达到消除残余应力的目的。
江苏省技工院校
教案首页
授课日期10.261026班 级机电07高技5班
机电07高
技4班
课题:箱体类零件的绘制及相关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能够对箱体的加工有初步认识,做到各个科目融会贯通。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对箱体的加工有初步认识,并做到学以致用。难点:箱体加工方法能够熟练掌握。
授课方法:讲授法
①单件小批生产用装配基面做定位基准。图5-19车床床头箱单件小批加工孔系时,选择箱体底面导轨B、C面做定位基准,B、C面既是床头箱的装配基准,又是主轴孔的设计基准,并与箱体的两端面、侧面及各主要纵向轴承孔在相互位置上有直接联系,故选择B、C面作定位基准,不仅消除了主轴孔加工时的基准不重合误差,而且用导轨面B、C定位稳定可靠,装夹误差较小,加工各孔时,由于箱口朝上,所以更换导向套、安装调整刀具、测量孔径尺寸、观察加工情况等都很方便。
这种定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产生了基准不重合误差。为了保证箱体的加工精度,必须提高作为定位基准的箱体顶面和两定位销孔的加工精度。另外,由于箱口朝下,加工时不便于观察各表面的加工情况,因此,不能及时发现毛坯是否有砂眼、气孔等缺陷,而且加工中不便于测量和调刀。所以,用箱体顶面和两定位销孔作精基准加工时,必须采用定径刀具(扩孔钻和绞刀等)。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
(1)加工顺序为先面后孔
(2)加工阶段粗、精分开
(4)用箱体上的重要孔作粗基准
(1)粗基准的选择
(2)精基准的选择大家课下好好掌握。
【作业】
对于上课所讲内容予以复习掌握。
图5-22吊架式镗模夹具
图5-23箱体以一面两孔定位
②量大时采用一面两孔作定位基准。大批量生产的主轴箱常以顶面和两定位销孔为精基准,如图5-23所示。
这种定位方式是加工时箱体口朝下,中间导向支架可固定在夹具上。由于简化了夹具结构,提高了夹具的刚度,同时工件的装卸也比较方便,因而提高了孔系的加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4)用箱体上的重要孔作粗基准箱体类零件的粗基准一般都用它上面的重要孔作粗基准,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保证重要孔及其它各轴孔的加工余量均匀,还能较好地保证各轴孔轴心线与箱体不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
2.定位基准的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虽然箱体类零件一般都选择重要孔(如主轴孔)为粗基准,但随着生产类型不同,实现以主轴孔为粗基准的工件装夹方式是不同的。
上堂课我们主要进行箱体加工中的有关知识,相信大家都对箱体加工中的有关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箱体加工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
1、制订箱体工艺过程的共同性原则
1)加工顺序为先面后孔箱体类零件的加工顺序均为先加工面,以加工好的平面定位,再来加工孔。因为箱体孔的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先以孔为粗基准加工平面,再以平面为精基准加工孔,这样不仅为孔的加工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精基准,同时还可以使孔的加工余量较为均匀。由于箱体上的孔分布在箱体各平面上,先加工好平面,钻孔时,钻头不易引偏,扩孔或绞孔时,刀具也不易崩刃。
3)工序间合理按排热处理箱体零件的结构复杂,壁厚也不均匀,因此,在铸造时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为了消除残余应力,减少加工后的变形和保证精度的稳定,所以,在铸造之后必须安排人工时效处理。人工时效的工艺规范为:加热到500oC~550oC,保温4h~6h,冷却速度小于或等于30oC/h,出炉温度小于或等于200oC。
①中小批生产时,由于毛坯精度较低,一般采用划线装夹,其方法如下:
首先将箱体用千斤顶安放在平台上(图5-20a),调整千斤顶,使主轴孔I和A面与台面基本平行,D面与台面基本垂直,根据毛坯的主轴孔划出主轴孔的水平线I-I,在4个面上均要划出,作为第1校正线。划此线时,应根据图样要求,检查所有加工部位在水平方向是否均有加工余量,若有的加工部位无加工余量,则需要重新调整I-I线的位置,作必要的借正,直到所有的加工部位均有加工余量,才将I-I线最终确定下来。I-I线确定之后,即画出A面和C面的加工线。然后将箱体翻转90o,D面一端置于3个千斤顶上,,调整千斤顶,使I-I线与台面垂直(用大角尺在两个方向上校正),根据毛坯的主轴孔并考虑各加工部位在垂直方向的加工余量,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划出主轴孔的垂直轴线II-II作为第2校正线(图5-20b),也在4个面上均画出。依据II-II线画出D面加工线。再将箱体翻转90o(图5-20c),将E面一端至于3个千斤顶上,使I-I线和II-II线与台面垂直。根据凸台高度尺寸,先画出F面,然后再画出E面加工线。
2)加工阶段粗、精分开箱体的结构复杂,壁厚不均,刚性不好,而加工精度要求又高,故箱体重要加工表面都要划分粗、精加工两个阶段,这样可以避免粗加工造成的内应力、切削力、夹紧力和切削热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有利于保证箱体的加工精度。粗、精分开也可及时发现毛坯缺陷,避免更大的浪费;同时还能根据粗、精加工的不同要求来合理选择设备,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以上分析可知:箱体精基准的选择有两种方案:一是以3平面为精基准(主要定位基面为装配基面);另一是以一面两孔为精基准。这两种定位方式各有优缺点,实际生产中的选用与生产类型有很大的关系。通常从“基准统一”,中小批生产时,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即一般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大批大量生产时,优先考虑的是如何稳定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不过分地强调基准重合问题,一般多用典型的一面两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由此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可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去解决。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1)加工顺序为先面后孔
(2)加工阶段粗、精分开
(4)用箱体上的重要孔作粗基准
(1)粗基准的选择
(2)精基准的选择
【复习提问】
1、箱体平面的加工方法是什么?
2、箱体孔系的加工方法是什么?
3、车床主轴箱的加工工艺过程是什么?
【引入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