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突出重点,突出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代数学已渗透到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计算机作为现代教学媒体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学的重要课题。多媒体进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数字、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考虑的不是自己如何教,而是学生如何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这对学生主体地位合作用的发挥十分不利。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循环小数”时,我先播放录音:“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学生听着故事,不由自主的笑了,我问:“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我追问学生:“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他们很自信的回答:“不能。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的重复这几句话。”通过听故事,不但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让他们初步感知到“无限”、“不断”、“重复”等重点词的含义,进而理解了新知教学的难点。接着,我用投影仪,让学生细看屏幕,口述规律。1)猫狗兔猫狗兔……2)0.838383—83……3)○◇△○◇△……4)3.14151515—15……学生被有趣的图片所吸引,很快口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图案和数字。这些教育手段既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又使他们再次感知
新知,淡化了新知识的教学难点。
这一场“开场白”,简短幽默的配音故事,色彩明艳的图数屏面,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的学习。
二.提示思维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动态的教学环境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有效的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课本介绍了两种解法,第一种解法是先求每分钟两人所走路程和,即“速度和”。4分钟相遇就是4个人“速度和”,这种解法学生感到比较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将例题变成“小强和小力同时从学校各自回家,小强每分钟70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距多少米?”教学时,我用活动投影片显示。通过拉活动片,学生看到:经过一分钟两人间的距离是1个(65+70)米,经过两分钟两人的距离是2个(65+70)米……
从而形象的理解“速度和”。在这基础上,在教学例题,并用活动拉片投影。我将表示两人速度的透明片同时相对推进1小格,2小格,到4小格两人相遇,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从演示中看到两人1分钟靠近65+70=135(米),2分钟他们靠近了2个135米……因为两人4分钟后相遇,所以两家相距的路程就是4个“速度和”,即135×4=540(米)。这样图形与算式在学生头脑中的交换转译,思维过程清晰,新知识自然能学得扎实。
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潜能,体现特点。化繁为简,突出教学重点;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的特点,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轻而易举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便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使学生积极展开联想,善于从不同方向思考问题,驾驭所学知识,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
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以下片段:先出示一个标有长和宽的长方形,把他的四条边展开,使二维的图形转变成一条一维的线段;在还原,把一维线段又转变成二维的图形。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长方形的周长实际就是展开的线段的长度,从而初步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接着又通过计算机闪光显示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直到找到最为简便的计算方法。这样,通过多媒体把知识的内在联系动态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线索,并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最终突出重点,使学生获取了知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由此可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于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想一想,动一动,议一议,对发散学生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展示他们的独特性大有益处。同时在整个思维过程中,多媒体软件按照学生思维程序,有步骤,有层次的给学生以帮助,揭示,把难点一个个突破,起到了解释疑难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通过人为的力量可以化解,而有的问题在分析解决的过程中,操作起来有一定问题,这时就必须借助多媒体才能顺利解决。
如教学“正方体的体积”后,学生对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已经会熟练运用时,提问:最少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大部分和同学都回答9个,也有部分同学回答8个,在答案不一,学生争论不休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的活动来解决这个疑难问题。接着进一步提问:“27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吗?64个呢?”由于数目愈来愈大,学生无法操作验证。这是可以用多媒体演示27个正方体(或64个)拼成一个大正方体的过程,让学生再数一遍。通过动态的演示过程,既帮助学生又解决了问题,又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又如在教学“援助的形成”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空间观念尚未形成,教师单调的语言讲解不能唤起学生的空间想象,从而使之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果这个难点解决不当,将会给后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教学埋下隐患。如果利用计算机,通过屏幕上一个矩形绕一边旋转一周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圆柱的形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顺利突破。在演示完成后适时给出“底面、侧面、高”这三个名词,动态地显示侧面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显示长方形的长和底面周长的相等,显示长方形的宽和圆柱高相等的关系。这种把计算机应用于新知识的教学做法,克服了投影片的单一性、片面性、静止性,更加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可把学生
从学习新知识时产生的过重的心理负担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树立起“我能学好的信心”。
三.辅助课堂练习,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利用计算机做课堂练习主要适合与课堂练习题量大、改错、选择题较多,而练习内容又比较单一。枯燥的情况。教师讲解完毕,可以让学生根据屏幕提示进行练习(练习题教师课前输入计算机,并在适当的地方配以动画形象和轻松愉快的音乐)。利用计算机辅助练习,既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练习任务,又可以节约大量课堂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不仅是教师的好帮手,而且也是学生进行课后练习的好伙伴。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设计出练习软件,学生在课下只需要启动该软件后选择自己学习水平的练习题,即可实现教师的单独辅导,通过这种又针对性的“因材出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吃饱”、“吃好”,进一步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例如在设计“百以内加、减法”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把这部分课后练习分成三层次:基本题、综合题、提高题。根据练习者的正确率及所用时间分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层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在展示对错的同时配以一个可爱的动画形象,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繁重,乏味,不知对错的练习为轻松、新颖、奖惩分明的学习。
总之,运用现代技术,有利于克服课堂教学难点,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容量,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