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糖-6-磷酸 葡糖 磷酸
CO2+H2 O 核糖
戊糖磷 酸途径 戊糖磷酸 磷酸丙糖 丙酮酸
酵解
乳酸、 乳酸、乙醇 发酵
糖异生 生糖氨基酸
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
三羧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
ATP CO2+H2 O
重点
本章回顾及小结: 本章回顾及小结:
糖原的分解过程(掌握三种酶)、 糖原的合成过程(三个步骤三种 酶)及其调节机制。
3、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
1-磷酸葡萄糖需要转变为6-磷酸才能进入代谢 磷酸葡萄糖需要转变为6 主流。催化磷酸基团转移的酶称为磷酸葡萄糖 主流。催化磷酸基团转移的酶称为磷酸葡萄糖 变位酶。1,6-二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 变位酶。1,6-二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又恢复原来的形式。 糖,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又恢复原来的形式。此 催化机理与3 磷酸甘油酸变为2 催化机理与3-磷酸甘油酸变为2-磷酸甘油酸的 机理很相似。 机理很相似。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发挥催化活性需要少量的 1,6-二磷酸葡萄糖的存在,1,61,6-二磷酸葡萄糖的存在,1,6-二磷酸葡萄糖 由1-磷酸葡萄糖在磷酸葡萄糖激酶的催化下形 如果1,6 1,6成。如果1,6-二磷酸葡萄糖从磷酸葡萄糖变位 酶分子上脱落,酶的活性就会钝化。 酶分子上脱落,酶的活性就会钝化。
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 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 4. 分子识别作用 血型物质A和 、粘附分子、整合素、 血型物质 和B、粘附分子、整合素、细菌 的各种凝集素等
二、糖类合成
A.植物的光合作用 A.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植物叶绿体中,在光能驱动下 在植物叶绿体中,在光能驱动下CO2与H2O合成葡萄 合成葡萄 放出氧气的过程。 糖,放出氧气的过程。 B.动物的糖异生 B.动物的糖异生 异生——非糖物质合成糖原。 非糖物质合成糖原。 异生 非糖物质合成糖原 部位: 部位:肝脏 a.过程 过程
3、糖原分支酶 、
糖原合酶只能合成由α(1→4)糖苷键连接的 直链分子。由直链分子形成多分支的糖原需要 由糖原分支酶的作用。糖原分支酶又称淀粉 1,4→1,6-转葡糖基酶,或称糖基4→6-转移酶。 分支酶从至少是11个残基的糖链的非还原性末 端将大约7个葡萄糖残基转移到同一个糖原或 其它糖原分子较内部的葡萄糖分子的C6上形成 1→6糖苷键,即形成一个新的分支,此分支必 须与其它分支有至少4个葡萄糖残基的距离。 糖原的分支很多,这一方面增加了糖原的可溶 性,另一方面增加了糖原的非还原性末端的数 目,使糖原的合成和分解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丙酮酸 糖异生途径 无氧
淀粉
乳酸、 乳酸、氨基 酸、甘油等
六、糖原结构
“动物淀粉”动物及细菌 动物淀粉” 动物淀粉
的能量储存物质; 的能量储存物质;
结构与支链淀粉类似; 结构与支链淀粉类似; 遇碘为红棕色; 遇碘为红棕色; 红棕色
α(1→6)糖苷键 (1→6) α(1→4)糖苷键 (
七、糖原的分解
•糖酵解7步可逆步骤 + 3特异反应 糖酵解7
三、多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多糖有: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多糖有:
A. 淀粉
植物细胞能源的储藏形式
作物名称 种子) (种子) 淀粉含量 小麦 玉米 大米 土豆 红薯
65% %
65% %
75% %
20% %
16% %
B 糖 原 (glycogen) C 纤维素 (cellulose) D 结合糖
(1)淀粉 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淀粉颗粒
糖 原 (glycogen) 1 纤维素 (cellulose)
α 1,6-糖苷键 糖苷键
6
1 4
α 1,4-糖苷键 糖苷键
(2)糖原 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目录
(3)纤维素
作为植物的骨架
β-1,4-糖苷键 糖苷键
目录
(4)结合糖 )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 糖脂 (glycolipid):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 :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 糖蛋白 (glycoprotein)、蛋白聚糖(proteoglycan): 、蛋白聚糖( ): 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糖糖 糖 糖
糖糖 糖 糖
提问: 提问:哪些物质可以通过糖异生途径形成糖元?
答案:凡能转变成糖代谢中间产物的物质。 答案:凡能转变成糖代谢中间产物的物质。
乳酸回炉再造-解毒、节能 饥饿状态下氨基酸、甘油维 持血糖浓度
糖代谢总图
甘露糖 葡萄糖 果糖 各种脂类 其他生糖物质
储存性糖类 (糖原、淀粉等) 糖原、淀粉等)
淀粉
α-淀粉酶(唾液) 淀粉酶(唾液) 胰液) α-淀粉酶 (胰液) 麦芽糖+麦芽三糖 麦芽糖 麦芽三糖 )(25%) (40%)( )( ) α-临界糊精 异麦芽糖 临界糊精+异麦芽糖 临界糊精 (30%) (5%) ) ) α-临界糊精酶
肠粘膜 上皮细胞 刷状缘
α-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
(二)糖的吸收-钠依赖的主动转运 糖的吸收刷状缘 肠 腔
2、糖原脱支酶和糖基转移酶 、
磷酸化酶从糖原的非还原性末端不断的移去葡萄糖残 基直到分支点前 个葡萄糖残基处 基直到分支点前4个葡萄糖残基处。形成一个具有许多 短分支链的多糖分子称为极限糊精。 短分支链的多糖分子称为极限糊精。极限糊精的短的 分支称为“极限分支” 它的进一步分解需要糖原脱 分支称为“极限分支”,它的进一步分解需要糖原脱 支酶和糖基转移酶的参与 的参与。 支酶和糖基转移酶的参与。 这两种酶是一条肽链上两种酶的活性, 这两种酶是一条肽链上两种酶的活性,一种是起转移 葡萄糖残基作用的酶,称为糖基转移酶; 葡萄糖残基作用的酶,称为糖基转移酶;另一种是起 分解葡萄糖α 1→6)糖苷键作用的酶, 分解葡萄糖α(1→6)糖苷键作用的酶,称为糖原脱 支酶,又称α 1→6) 糖苷酶。故是一种双功能酶。 支酶,又称α-(1→6)-糖苷酶。故是一种双功能酶。 磷酸化酶的作用停止后,糖基转移酶活性先起作用, 磷酸化酶的作用停止后,糖基转移酶活性先起作用, 催化分支前的 个葡萄糖残基转移到另一分支的非还原 分支前的3 催化分支前的3个葡萄糖残基转移到另一分支的非还原 性末端的葡萄糖残基上,或者转移到糖原的核心链上。 性末端的葡萄糖残基上,或者转移到糖原的核心链上。 剩下一个糖残基以α 1→6)糖苷键与糖原连接, 剩下一个糖残基以α(1→6)糖苷键与糖原连接,这 一葡萄糖残基由脱支酶水解(不是磷酸解)产生1 一葡萄糖残基由脱支酶水解(不是磷酸解)产生1分子 葡萄糖。 葡萄糖。
糖原的降解需要3种酶的作用: 糖原磷酸化酶 糖原脱支酶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1、糖原磷酸化酶 、
特点: 特点:从糖原分子的非还原型末端磷酸解 1→4)糖苷键,生成1 磷酸葡萄糖, α(1→4)糖苷键,生成1-磷酸葡萄糖, 辅助因子是磷酸吡哆醛 磷酸吡哆醛。 辅助因子是磷酸吡哆醛。 磷酸化酶有a 两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磷酸化酶有a、b两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磷酸化酶只催化1→4糖苷键的磷酸解, 1→4糖苷键的磷酸解 磷酸化酶只催化1→4糖苷键的磷酸解,而 且只作用到糖原分支点前4 且只作用到糖原分支点前4个葡萄糖残基 处即不能继续催化。 处即不能继续催化。
八、糖原的生物合成
糖原的生物合成包括3个步骤, 由3种酶催化: 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糖原合酶 糖原分支酶。
1、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 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催化1-磷酸葡萄糖与 UTP反应生成UDP-葡萄糖和焦磷酸。此反应的 标准自由能的变化接近0,本应属于可逆反应, 但由于焦磷酸随即被水解,释放大量的能量, 致使该反应成为不可逆的反应。 核苷三磷酸在反应中裂解产生焦磷酸的现象在 生物合成中广泛存在。焦磷酸的水解和核苷三 磷酸的水解相偶联,使热力学上原来可逆甚至 是吸能的反应不可逆的向一个方向进行。葡萄 糖形成UDP-G后使葡萄糖变的更为活泼。
四、糖的消化与吸收
(一)糖的消化
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 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 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 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 其中以淀粉为主。 其中以淀粉为主。 淀粉为主 消化部位: 主要在小肠, 消化部位: 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
口腔 胃 肠腔
Na+
小肠粘膜细胞
K+
ATP ADP+Pi SGLT Na+泵
门静脉
K+
Na+
Na+
G
G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ຫໍສະໝຸດ 五、糖代谢的概况糖原
糖原合成 糖原分解 酵解途径 有氧
ATP
H2O及CO2 及 乳酸
磷酸戊糖 葡萄糖 核糖 NADPH 途径 (血液↔组织 血液↔组织) 消化与吸收
第十七章 糖原的分解和 生物合成
.糖原的结构 .糖原的降解 .糖原的生物合成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人体所需能量的50%~70%来自于糖,这是 来自于糖, 人体所需能量的 来自于糖 糖的主要功能。 糖的主要功能。
2. 转变为非糖物质
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 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 核苷酸等物质的原料。 核苷酸等物质的原料。
2、糖原合酶 、
糖原合酶催化糖原的合成。UDPG上的葡萄糖分子被转 移到糖原引物的非还原性末端或以存在的糖原分子的 某个分支的非还原性末端的葡萄糖残基的C4的羟基上, 形成α(1→4)糖苷键。UDP被糖原分子末端的葡萄糖 残基上的C4羟基所取代。 糖原合酶不能从零开始将两个葡萄糖分子连接起来, 此酶催化作用需要一个引物的存在,起引物作用的是 一个蛋白质称为生糖原蛋白,或糖原引物蛋白(糖原 素)。此蛋白有自动催化作用,它催化第1个葡萄糖连 接到生糖蛋白的专一酪氨酸残基的酚羟基上,然后催 化大约8个葡萄糖以1→4糖苷键相连,形成由8个葡萄 糖残基组成的寡糖链,糖基的供体是UDP-葡萄糖,生 糖原蛋白实际上形成了糖原分子的核心。然后,糖原 合酶再继续延长此寡糖链,糖原合酶只有与生糖原蛋 白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的发挥其催化作用。
ATP 葡 葡糖
糖原的形成
ADP 葡 糖-6-磷 磷 葡 糖磷 磷 葡 葡 分
葡 糖-1-磷 磷 UTP UDP焦 磷 磷 焦 分 PPi UDPG 糖 糖 原成 分 R引 引
ADP
ATP UDP
R-小 小 葡 葡 糖 小 糖 葡 R-α -1, 4葡 葡糖葡 分分 分 糖糖
1 1 4 (4→6糖糖 糖糖 分) 糖 6 分分 分
4、葡萄糖-6-磷酸酶 、葡萄糖 磷酸酶
葡萄糖-6-磷酸酶是专门水解6-磷酸葡萄糖的 酶。它将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无机磷 酸。该酶存在于肝细胞、肾细胞和肠细胞内质 网膜的内腔面。脑细胞和肌肉细胞都无此酶。 此酶对维持血糖的稳定十分重要。当饥饿时肝 脏中的葡萄糖-6-磷酸酶将进入内质网腔的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游离的葡萄糖能够 迅速扩散出肝细胞进入血液。 6-磷酸葡萄糖通过转运蛋白(T1)进入内质网 腔,由葡萄糖-6-磷酸酶水解成无机磷酸和葡 萄糖,它们分别通过相关的转运蛋白T2(无机 磷酸)、T3(游离葡萄糖)运送到细胞溶胶中。 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需要一种钙-结合稳定 蛋白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