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综合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合计80分)
1.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
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
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
2.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西
周礼乐制的实质是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3.“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本身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如王权与神权结合、用传统的国家制
度建立政权、小农意识鲜明等等,它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却不能笼统称之为“反封建”。
对这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该学者认为“反对清政府统治”不等于“反封建”
B.“传统的国家制度”主要是指君主专制制度
C.“小农意识鲜明”可以从《天朝田亩制度》中找到证据
D.这里“封建”指的是分封制下的“封邦建国”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
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A.王位世袭制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临时约法》的颁布《共同纲领》的制定
C.秦的统一湖北军政府的建立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
④“新政治制度”是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初步尝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列关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 B.属于自发的反抗斗争
C.最终取得了彻底胜利 D.具有爱国主义的精神
7.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正确表述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巨额战争赔款使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8.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③仍须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日军为巩固和扩大占领区,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实行“以华制华”政策②实行殖民统治③进行经济掠夺④推行奴化教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声明
C.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1.1945年8月15日12时,日本广播电台传出低沉的声音:“帝国政府已受旨通知美、英、中、苏四国政府,我帝国接受彼等联合宣言之各项条件……”中华民族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完全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A.共产党敌后抗战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全民族团结抗战 D.美苏等盟国的大力支持
1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理由是()
A.改变了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完全胜利
B.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箕”是指()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14.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15.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C.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
D.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
16.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17.《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B. 实现国民一律平等
C.确立民主共和国的法规 D. 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18.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工人阶级壮大,工人运动发展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共产国际的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0.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第Ⅱ卷(共20分)
21、(14分)“封建-郡县”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
……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顾炎武《郡县论》
请回答:(1)材料一中“周青臣”与“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各自的理由。(4分)
(2)材料二从哪些视角分析了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进步之处?(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封建之失”“郡县之失”的主要表现。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三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4分)
(4)意大利学者克罗齐提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中秦朝、唐朝、明清之际探讨“封建制”和“郡县制”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3分)
22、(12分)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一一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1分)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3分)
(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