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综合试题
山东省聊城一中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综合真题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1模块综合1.(2012年某某文综历史,39)(26分)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
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
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据《辞海》等整理问题:(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某某国制国家寥寥无几。
写出当时西方两个某某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10分)(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
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7分)(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9分)【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某某政治、法国某某政治、辛亥革命【解析】本题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切入考查探求中西近代某某政治的相关事实,突出了历史学科考试的特点(突出现实性),注重史实的再现、分析与比较认识。
第(1)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西方的某某国典型(美国与法国),然后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第(2)问实际上是考查史实再现和历史概念,结合相关史实回答。
第(3)问首先要根据材料提炼“不流血方式实现政权过渡”“某某制”“宪法”等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
【答案】(1)美利坚合众国。
(2分)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为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某某。
(3分)法兰西第三某某国。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考试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选择题商王不仅拥有辅佐他的尹和庶尹,管理宗教事务的神职官员巫、史、卜,还有管理军事和生产等方面的官员,而且有了成套的暴力机器和精神统治武器,同时掌握了发展到相当水平的文字。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商代文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商代国家机器已经实现制度化C.商代的王权位于神权之上D.商代已经具备奴隶制文明特征【答案】D【解析】从商朝的政治制度、国家机器以及将各项活动凝聚在一起的文字,可知商朝的国家规模基本定型,即商朝已经具备奴隶制文明特征,D项正确;AB两项是对题干材料局部内容的提炼,不能全面体现题干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表述错误。
选择题岭南之地并入秦版图后,秦始皇设置了岭南三郡。
但与内地诸郡不同的是,岭南三郡采用设“尉”不设“守”的特殊形式,“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
这一措施A.不利于巩固秦王朝的统一B.是先秦分封制的延续C.说明岭南地区政局不稳D.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答案】C【解析】秦朝“尉"掌管军事,秦王朝设置“南海尉”总理三郡事务,说明掌管军事的尉被中央赋予较大权力,以便处理地方突发事件,反映了当时越人的反抗势力仍然非常强大,C项正确;岭南三郡以及“南海尉”的设立有利于秦王朝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统一,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郡县制,而非分封制,B项错误;岭南三郡以及“南海尉"的设立有利于秦朝的统治,秦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D项错误。
选择题刘邦认为“天下同姓一家”,大封刘氏子弟以共享富贵,同时以“孝”为宗族纽带告诫诸侯安守本分。
诸侯们认为,既然和皇帝为一家,中央和诸侯只是特殊的国家关系,所以中央无权干涉诸侯国内政,更无权削藩。
这种分歧A.汉景帝时得以解决B.严格区分大宗和小宗C.体现“家国同构”思想D.导致中央集权削弱【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汉高祖和诸侯们对“天下同姓一-家”的理解并不一致,但都认为“天下”是刘姓“一家之天下”,体现了家国一体、家国同构思想,故选C项;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地方诸侯权力依然强大,到汉武帝时,对诸侯王严格限制,双方特殊的国家关系才被打破,故A项错误;地方诸侯并不认可皇帝是刘氏宗族的家长,是“大宗”,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涉及皇帝与诸侯之间的认识分歧,并未涉及诸侯如何对抗中央及中央权力的削弱,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
阶段性测试题一(必修一第一专题评估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某某摸底)《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记载表明导学号 04430060(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答案]B[解析]西周的时候,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要听从周王的调遣,派兵随周王出征等,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
故应选B项。
2.(2015·某某红色六校联考)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冬践土之会,本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却记为“天子狩于河阳”,以下评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04430061( )①作者描述带有主观因素②通过一个“狩”字,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念③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④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春秋》把诸侯召见天子记载为“天子狩于河阳”,这属于春秋笔法,同时也体现了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
对这样的史料应该辩证地看待,③④明显不正确。
3.(2015·某某一模)根据甲骨文以及中国史籍记载的推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
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妫等。
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 04430062 ( )A.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尊重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答案]D[解析]从材料“最早的姓氏,姬、姜、嬴、妫等”可以看出都有“女”旁,结合史实,分析原因,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
4.(2015·某某四地六校联考)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联考试卷(doc 7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联考试卷(doc 7页)种制 D.一年三熟制3.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
这主要是()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 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C反映了明清时期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D 体现了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发生在()A.秦朝咸阳 B.汉都长安 C.唐朝洛阳 D.宋朝临安5.下图是1846年-1853年英国输华棉纺织品统计图。
据图判断1846年-1853年英国输华棉纺织品的主要状况是()A.激增状态B.滞胀状态C.滞销状态 D.自然经济抵制状态6.创新求真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品德,下列体现了这一思想内涵的有()①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的“初税亩”②秦始皇采取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③唐太宗实行的科举制④康熙帝设立实行的“军机处”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③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 45、2 92、1 91、4富农地主14、5 54、8 7、9 8、6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的实施8.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9.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的改革相比都()A.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取得巨大成就 C.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适应了各自国情10.粮票现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其主要原因不包括()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中国加入WTO11.2008年7月29日,国产“和谐号”动车组列车驶进合肥火车站,这说明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以下对中国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铁路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B.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北洋军阀时期C.“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D.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性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路在上海开通12.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一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博通综合检测卷之一(教师用)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解析本题考查了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机构应是军政机构,根据所学符合的C项枢密院,管理国家军务。
尚书省在宋代未设置,排除A项;宋代的参知政事履行的是行政权,排除B项;军机处是清代设置的,排除D项。
答案 C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抓时间提供的有效信息。
“第一次”是“公元前221年”,根据课本知识可知,这是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的时间。
故答案是A。
3.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
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
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这件事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宋太祖不愿宰相跟自己平起平坐 B.宰相大臣地位历来低下C.宋太祖担心宰相大臣的事务繁多 D.北宋时期君主专制加强解析:从材料的意思看,是皇帝要突出自己地位的与众不同,要加强君主权力。
而其他的几个选项都没有说道“本质”。
故答案是D。
4.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解析:本题从“请皇旨”、“下发”等字眼看,材料的意思很明显,军机处就是负责对各种奏折“上传下达”。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20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文科)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40小题,60分)1.《佐传•隐公四年》记载: 四年春季,卫国国君桓公之弟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
州吁不能安定卫国百姓,于是臣子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
石碏日:“王觐为可。
”由此可知A.卫国政局长期动荡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分封秩序仍然存在D.礼乐制度已经崩溃2.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秃”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3.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4.“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下列表述最接近这一思想内涵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C.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D.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5.“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A.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6.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7.学者王亚南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
高三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综合测试题[1]
高三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等。
这里的周服饰的“秩序井然”反映的是A、井田制B、郡县制C、宗法制D、民主政治2.下面是根据《春明梦余录》中记载的公元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八天之内,明太祖的总工作量和平均工作量所绘制统计图。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处理奏章(个)处理行政事务(件)A.明太祖勤于政事,举政果断 B.明太祖对臣下的工作能力感到不满C.明太祖废除丞相,政务繁杂 D.明太祖时内阁办事不力,被迫为之3.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4.“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5、民主革命时期反帝斗争以国内战争形式表现出来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首先应该进行的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维新变法8.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检测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检测(一)一、选择题1.C 2.A 3.A 4.B 5.B 6.D 7.D 8.C 9.A 10.B 11.D 12.D 13..A 14.D15.C 16.B 17.B 18.D 19.C 20.A 21.C 22.B 23.C 24.B二、非选择题25.(1)通过度封制,西周的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层层相属的体系,呈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分封制和宗法制条件下的西周社会结构具有族权和政权合一的特点。
(2)建立: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③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本质:君主专制,即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倾向:对秦始皇的评价,主要强调其统治残暴,而不去肯定他的贡献。
(3)特征:中央集权逐渐弱化,地方割据愈演愈烈。
(4)一直存有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持续削弱,中央集权持续增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26.(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影响;形成了极端君主专制统治,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
(2)不同意。
理由: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美国共和政体为范本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这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7.(1)特点:人民主权(2)特点:轮番而治(3)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和议会制等(任选其中两项即可)(4)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维护公民的利益。
借鉴: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执政为民;同时也应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
28.(1)指导思想:社会公正与阶级调和。
(2)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
(3)评价:积极方面: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和民主政治运作方式,调动了雅典人的能动性,促动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含解析新人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2020·某某一模)战国时期,“天下”意识逐渐普及,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X。
《韩非子》中“天下”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如“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
这反映了当时( C )A.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长B.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C.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D.秦国为统一制造舆论准备[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出现天下统一的趋势,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X,“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表明国家统一已经是历史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长,排除A项;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X,但不能体现“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国家统一的趋势,不能体现秦国为统一制造舆论准备,排除D项。
2.(2021·某某期末)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解析]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秦朝统一前是七国并立,那时候诸侯当权,也就是所谓的贵族统治(诸侯就是贵族),之后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建立了封建集权的秦朝,并且推行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制。
而三公九卿制就是官僚政治性质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因此选A项;B项不符合“不考虑世袭和教育”,排除;秦朝建立专制主义制度前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不是分权政治,排除C项;分封制下,诸侯国拥有较大的权力,中央无法直接控制诸侯国,不属于地方分权,排除D项。
3.(2021·某某某某期中)秦朝三公九卿制下,三公名为宰相,应总理朝政,但皇帝的诏令可直达九卿,九卿上表奏章也无需通告三公;九卿承皇帝的诏令,既可以本职兼领他职,又可以在两职或多职之间权责渗透。
高三一轮必修一历史测试卷
高三一轮必修一历史测试卷一、选择题1、在古代中国,哪个朝代最早实行了封建制度?A.商朝B.周朝C.秦朝D.汉朝2、古代埃及的文明标志是什么?A.金字塔B.泰姬陵C.宙斯神像D.万神庙3、下列哪一项不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影响?A.对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B.对自然科学有重要贡献C.对政治制度有影响D.对宗教信仰有推动作用二、简答题4、请简述古罗马建筑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41、请阐述明清时期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
411、请分析西方文艺复兴对近代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论述题7、请论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制度与西方的封建社会制度有何异同点?71、请分析并阐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711、请论述西方启蒙运动对近代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四、材料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它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走向现代化。
”请根据材料,分析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以上就是高三一轮必修一历史测试卷的主要内容,这份试卷旨在考察学生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份试卷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高中英语必修一词汇测试卷标题:TTP_244条码打印机使用说明一、概述TTP_244条码打印机是一款高效、稳定的打印设备,专为满足高强度商业需求而设计。
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打印各种类型的条形码,包括Code 128、Code 39、UPC等。
本使用说明旨在帮助用户了解并掌握该打印机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商业运营中实现高效、准确的条码打印。
二、安装与连接1、电源连接:将打印机电源线连接到电源插座,确保电源稳定。
2、USB连接:将打印机USB线连接到计算机,确保连接稳定。
3、安装驱动程序:根据打印机附带的光盘或官方网站上的指导,安装打印机驱动程序。
三、设置与操作1、打开打印机电源:按下打印机背面的电源按钮,打开打印机。
2019-2020年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历史试题(必修一)
2019-2020年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历史试题(必修一)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一、选择题:本卷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32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①中美建交②粉碎“四人帮”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香港回归。
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2.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A.体制改革 B. 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 D. 对外开放3.(广西桂林中学2011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A.国家统一B.所有制问题C.民族关系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4.(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7题)“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5.(2011年海南高考25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6.(2011年江苏高考10题)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7.(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3题)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必修一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
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
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
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
9.公元前 594 年,雅典执政官在阿提卡地区颁布法典,刻在 16 块白色旋转木板上,史称《阿提卡法典》, 内容包括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促进工商业发展等。这一法典
A.基本满足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要求
3
2019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必修一综合检测 A 卷附答案解析
17.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 1853 年至 1863 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反映 A.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 D.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
2
2019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必修一综合检测 A 卷附答案解析
12.西汉成帝时的东海郡有精确数字的吏民比例为 1:633,而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官员占公民人数仅约 为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导致这一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罗马 A.法制完备,规范人们的行为 B.城邦自治,人们独立性较强 C.军力强大,保障社会安稳 D.疆域狭小,政府事务较少
16.1879 年起,欧洲旅行家毕晓普夫人先后在中国的广州、东北及中西部旅行。1896 年,毕晓普夫人从 上海出发,途经九江、汉口、沙市、宜昌、长江三峡、奉节、万县、成都、灌县、汶川、理县、马尔 康、重庆等地,之后还出版了配有作者拍摄的 113 幅照片的书-《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近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提高 B.通商口岸受西方影响较大 C.中国内地具有一定开放性 D.欧洲加紧在华的殖民活动
高级官员
20
中级官员
高中历史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能力测试人教必修一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一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从下列图1到图2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图 1图2A.郡县制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B.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2、下列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两幅图片。
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3、清政府被迫在台湾岛开放通商口岸,是在()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中法战争后D.甲午中日战争中4、太平天国一些领导人对近代经济制度开始有所认识。
以下各项能够反映这一状况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免除一切地租、赋税负担”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5、下列几组通商口岸,按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上海、南京、天津、苏州B.宁波、天津、重庆、汉口C.厦门、福州、沙市、镇江D.南京、上海、苏州、杭州6、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不包括()A.民族觉醒的进程进一步加快B.向西方学习由“重其器”转为“重其制”C.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清王朝完全成为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7、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斗争的侧重点上B.失败的根本原因上C.失败的客观原因上D.运动的阶级基础上8、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明确体现“人民主权”学说的民主政治文件是()A.《应诏统筹全局折》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9、右图是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的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了()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10、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②打倒军阀③统一中国④实现共产主义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八七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新的出路”主要体现在()A.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总方针C.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22高考历史《统考版》一轮复习训练滚动训练一(必修一)
滚动训练一(必修一)一、选择题(共24小题,48分)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2.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
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
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
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别黑白而定一尊”3.西汉时,粮食产量普遍有所增加。
《淮南子》记载汉代一般亩产在四石左右。
西汉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推广B.重农抑商的实施C.耕作技术的提高D.水利工程的兴修4.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
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
据此可知,当时() A.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B.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C.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D.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5.在学完《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后,同学小吴得到如下结论和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的《诗经》由孔子编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楚辞和汉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C.唐诗和宋词分别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D.《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6.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
”这说明古代罗马() A.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B.注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C.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D.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7.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的作品中既有对教会修士腐化生活的嘲讽,又有对人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选修一)[人民版]
南康二中 上学期高三历史训练(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唐书》),汤显祖(《明史》)等。
你推测材料中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程朱理学B.宗法制度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度2、马克思说:“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
”能证明马克恩此话正确的是: ( )①焚书坑儒 ②秦兵马俑 ③隋大运河 ④清文字狱A.①②B.②③ C .③④ D.②③④3、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D.郡县制4、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即位之初,丞相田蚡骄横,汉武帝责问他:“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这里“除吏”的含义是( )A.拜官授职,任用官吏B.罢免官吏,精简机构C.整顿吏治,打击贪官 D .改革政治,调整署衙5、甘肃舟曲泥石流洪灾牵动了了全国人民的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调动一切力量抗震救灾。
若回到唐朝,为搞好灾后重建,唐朝政府从工程决策到实施的过程应该是( )A.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户部C.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6、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 .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B .汉、宋、明C .秦、元、清D .秦、唐、明8、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试题(必修一,含答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5讲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计50分)1.从法理上说,古希腊所有公民都是城邦的主人,公民权便意味着参政权,只是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罢了。
按照梭伦改革的规定,“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同”主要受限于公民()A.经济实力 B.家庭出身 C.文化水平 D.男女性别2.在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城邦对公职人员实行多种约束。
其中包括()①公职人员必须是成年男性公民②陪审法庭的监督③陶片放逐法的震慑④任期的限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4.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
”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5.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
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6.“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雅典的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7.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人教版历史必修1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综合训练(一)含答案
单元综合训练(一)一、选择题1.(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24)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
该变化有利于()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答案D解析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故A项错误;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建立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对祖宗的崇拜”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
2.《孟子·万章》中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天子之制,地方千里。
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由此可得出西周()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巩固统治B.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C.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讲述西周分封诸侯有一定的等级规范,但没有体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A 项错误;周王室没有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机制,故C项错误;森严的等级制度无法导致诸侯争霸局面,各诸侯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强国兼并弱国,导致诸侯争霸局面,故D项错误。
3.(北京朝阳二模,12)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
下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约公元前11世纪”“成王”,尚未实现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确立),故A项错误;大一统不仅是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秦朝是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商周时期尚未实现大一统,故B项错误;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故C项错误;根据成王与时间判断是周朝,“宅兹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突出王的地位,故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合计80分)1.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2.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这说明西周礼乐制的实质是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3.“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
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
”这个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本身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如王权与神权结合、用传统的国家制度建立政权、小农意识鲜明等等,它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却不能笼统称之为“反封建”。
对这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该学者认为“反对清政府统治”不等于“反封建”B.“传统的国家制度”主要是指君主专制制度C.“小农意识鲜明”可以从《天朝田亩制度》中找到证据D.这里“封建”指的是分封制下的“封邦建国”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A.王位世袭制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皇帝制度确立《临时约法》的颁布《共同纲领》的制定C.秦的统一湖北军政府的建立解放战争的胜利D.秦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④“新政治制度”是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初步尝试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6.下列关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 B.属于自发的反抗斗争C.最终取得了彻底胜利 D.具有爱国主义的精神7.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正确表述是()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D.巨额战争赔款使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8.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这表明列强()①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③仍须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日军为巩固和扩大占领区,采取的措施包括()①实行“以华制华”政策②实行殖民统治③进行经济掠夺④推行奴化教育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0.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声明C.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1.1945年8月15日12时,日本广播电台传出低沉的声音:“帝国政府已受旨通知美、英、中、苏四国政府,我帝国接受彼等联合宣言之各项条件……”中华民族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A.共产党敌后抗战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C.全民族团结抗战 D.美苏等盟国的大力支持1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理由是()A.改变了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完全胜利B.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3.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诗中的“煮豆燃箕”是指()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天京事变14.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15.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C.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D.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16.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17.《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质意义是()A.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B. 实现国民一律平等C.确立民主共和国的法规 D. 结束封建统治秩序18.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包括()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工人阶级壮大,工人运动发展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④共产国际的帮助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20.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第Ⅱ卷(共20分)21、(14分)“封建-郡县”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始皇悦。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
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
……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
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国。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
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顾炎武《郡县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周青臣”与“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各自的理由。
(4分)(2)材料二从哪些视角分析了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进步之处?(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封建之失”“郡县之失”的主要表现。
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三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4分)(4)意大利学者克罗齐提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中秦朝、唐朝、明清之际探讨“封建制”和“郡县制”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
(3分)22、(12分)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
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
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一一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
《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
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
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1分)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3分)(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八)参考答案于社会稳定,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秦朝的长久统治。
(2分)反对——商周依托分封制维持了长久的统治;没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的先例。
(2分)(2)官吏的产生与任免或人事任免权的掌控;是否会导致叛乱。
(2分)(3)分封制缺陷是地方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郡县制缺陷是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1分)实质是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
(1分)(4)时代背景:秦朝:封建社会初期,需要郡县制以建立集权统治,巩固统一。
唐朝:藩镇割据威胁集权统治,需要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明清之际: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以郡县制为基石的君主专制的弊端愈益显现,极大阻碍社会进步。
(3分)28、(6分)(1)角度:政治意义(民主政治)(1分)功绩:结束了中国存在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分)(2)不同看法: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民主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
(2分)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