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传感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0
M4
平时表现
20%
A-遵守纪律,全勤;工作态度认真,积极主动;B-遵守纪律,全勤;工作态度比较认真,有积极性;C-遵守纪律,缺勤不到20%;工作态度端正,有一定主动性;D-纪律性差,缺勤超过30%;工作态度不端正,不积极不主动;
11
M4
实验和口头报告
50%
A-传感器设计完整,性能符合要求,实验结果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流畅,内容表述清晰准确,回答问题正确。B-传感器设计较为完整,性能比较符合要求,实验结果较为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较为流畅,内容表述较为清晰准确,回答问题较为正确。C-传感器设计基本完整,性能基本符合要求,实验结果基本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基本流畅,内容表述基本清晰准确,回答问题基本正确。D-传感器设计不完整,性能不符合要求,实验结果不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不流畅,内容表述不清晰准确,回答问题不正确。
4
M2
平时表现
20%
A-遵守纪律,全勤;工作态度认真,积极主动;B-遵守纪律,全勤;工作态度比较认真,有积极性;C-遵守纪律,缺勤不到20%;工作态度端正,有一定主动性;D-纪律性差,缺勤超过30%;工作态度不端正,不积极不主动;
5
M2
实验和口头报告
50%
A-传感器设计完整,性能符合要求,实验结果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流畅,内容表述清晰准确,回答问题正确。B-传感器设计较为完整,性能比较符合要求,实验结果较为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较为流畅,内容表述较为清晰准确,回答问题较为正确。C-传感器设计基本完整,性能基本符合要求,实验结果基本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基本流畅,内容表述基本清晰准确,回答问题基本正确。D-传感器设计不完整,性能不符合要求,实验结果不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不流畅,内容表述不清晰准确,回答问题不正确。

《传感器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2.学习传感器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原理和特点;3.掌握传感器元件的安装、连接和调试方法;4.学习传感器的性能测试和评价方法;5.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1.传感器的分类和原理介绍;2.温度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调节环境温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3.光电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光电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改变光照强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4.压力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压力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改变压力大小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5.加速度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加速度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改变物体的加速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6.湿度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湿度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改变环境湿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7.环境气体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环境气体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改变环境气体浓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8.传感器性能测试和评价实验:通过对不同传感器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价来比较不同传感器的优缺点。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温度传感器;2.光电传感器;3.压力传感器;4.加速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环境气体传感器;7.示波器;8.信号发生器;9.电源;10.连接线;11.实验电路板。

四、实验步骤:1.熟悉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2.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3.连接传感器和测试设备,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4.调整环境条件,通过改变温度、光照强度、压力、加速度、湿度和环境气体浓度等变量,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5.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价;6.完成实验报告。

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
一、引言
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

为了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编写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介绍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应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
1. 传感器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3. 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4. 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的关系
三、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领域
1. 工业控制中的传感器应用
2. 智能家居中的传感器应用
3. 医疗健康中的传感器应用
4. 智能交通中的传感器应用
四、实验操作技能
1. 传感器技术实验室基本设备的认识与操作
2. 常见传感器的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撰写
3. 传感器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 采用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3. 利用模拟仿真软件进行传感器技术实验
4. 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外出实践活动
六、教学大纲的评估与完善
1. 督导评估和学生反馈的重要性
2. 教学大纲的动态调整与更新
3. 教师团队的培训与提升
七、结语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实际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传感器技术教学取得理想成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它涉及到了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在现代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制造和智能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课程旨在介绍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原理、分类、特点和应用,并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选择、使用和调试。

二、课程大纲1. 传感器原理•传感器定义及分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的关系。

2. 传感器技术•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类型;•传感器选择和应用的技术;3. 检测技术•检测技术定义、分类及特点;•电子测量技术、物理量测量技术、化学分析检测技术等;•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的技术。

4. 实验教学•基础性实验: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检测线路的选择、传感器传输出信号的处理等;•应用性实验:使用传感器实现对温度、湿度、气体、光线等检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创新性实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取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

三、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讨论和创新性研究等教学方法相结合。

讲授环节主要介绍传感器原理、分类和应用、检测技术的方法和特点等基础知识;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选择、使用和调试,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讨论和互动环节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创新性研究环节让学生自主选题,进行独立研究,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创新成果。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期中考试、实验报告、论文、课堂表现等几个方面。

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每个实验完成后,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提交;最后要求学生按指定格式撰写一篇课程论文,介绍所选传感器或检测技术的研究成果。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提问、回答、互动等方面的表现。

五、参考资料1.《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等;2.《检测技术基础》等;3.《智能检测与传感器实验》等。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传感器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对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潜力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 熟悉不同领域的传感器应用案例- 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系统三、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 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分类及其特点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传感机制- 传感器的特性与性能参数- 传感器的灵敏度、分辨率和稳定性等参数的含义和评价方法3. 传感器应用案例- 温度传感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案例- 压力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案例- 光学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案例4. 传感器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 传感器接口与信号处理-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实现与调试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传统课堂教学,介绍传感器的理论知识- 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传感器进行实验,加深理解- 讨论与案例分析,分析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设计与实现小组项目,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6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 期末考试占40%,考查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和应用的理解六、教材及参考资料主教材- 《传感器技术基础》刘振山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参考资料-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裴庆荣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 《传感器原理与技术》张守巡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七、备注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等相关基础知识,建议学生预先学习相关课程,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

《传感器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和各种传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传感器系统设计原理,对传感器的发展和现状有初步了解,了解现代新型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方式、原理。

使学生初步掌握传感器系统的应用、开发的综合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侧重于对传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的理解,对传感器的技术参数要会求取。

对于常用传感器的测量电路要会计算;掌握传感器误差及误差补偿的相关技术。

初步了解近代传感器技术及其工作原理。

二、本课程实验内容及具体要求
1、实验理论方面:
熟悉电阻应变式和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测量原理,用其测量应力和位移的测量系统的组成。

2、实验教学方面:
学生能够根据实验指导书合理选择测量元件和电路模块,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完成完整的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回答每个实验后的思考题。

3、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学会用实际电路搭建简单测量系统,并对该测量系统进行静态标定;
根据实验过程了解测量系统特性,分析测量不同物理量时测量系统的结构特点。

注:要求:必做、选做、其他
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计
类别:基础、技术(或专业)基础、专业、其他
四、授课计划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实验8学时,各实验与讲课穿插进行。

五、实验考核及评分办法
1、学生进实验室要求有预习报告并检查;
2、实验做完后对每一学生完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
3、对实验报告给予评分(特别要求总结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4、综合每项实验状况给出成绩(占本门课总成绩的15%)。

执笔人:权义萍。

4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4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专科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

主要介绍了传感器原理、结构、测量电路及应用。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传感器原理、结构、特性和用途,能正确选用传感器;理解传感器的信号处理方法及测量电路以及在电子产品中传感器和测量电路的使用、调整能力。

(2)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含实验实践内容及其类型等)、基本要求、学时分配等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期课程及知识要求: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密集的新型学科。

直接与本课程有关的课程有数学、物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力学、自控原理、微机原理等。

在学习时,需对相关课程有一定的基础和回顾。

后续课程:单片机、智能仪器
(4)课程成绩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60%
实践教学:40%
(5)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
理论教学:本课程在教学环节中可采用课堂讲授、课件、网上教学等形式。

通过习题练习,加深理解,真正达到大纲要求。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训,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传感器及应用》王煜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郁有文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教学目的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原理及分类1.1 传感器概述1.2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1.3 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领域2. 传感器测量技术2.1 传感器的灵敏度与线性度2.2 传感器的量程与分辨率2.3 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和精度2.4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3. 常见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1 温度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2 湿度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3 压力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4 光敏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5 加速度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6 气体传感器的实验应用4.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控制4.1 传感器信号的放大与补偿4.2 传感器信号的滤波与采样4.3 传感器信号的数字化与传输4.4 传感器信号的控制与自动化5.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1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选择与设计5.2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布线与安装5.3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调试与优化三、实验教学要求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知识。

2. 学生能够掌握传感器测量技术中的重要参数和性能指标。

3.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传感器实验的搭建和测试。

4.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

四、实验设备和材料1. 温度传感器2. 湿度传感器3. 压力传感器4. 光敏传感器5. 加速度传感器6. 气体传感器7. 实验仪器(如示波器、多用表等)8. 实验电路板和相关元器件9.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五、实验教学流程1. 传感器技术概述和基本原理的讲解(1课时)。

2. 传感器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参数的讲解(1课时)。

3. 常见传感器的实验应用实践(2课时)。

4.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控制实验(2课时)。

传感器教学大纲

传感器教学大纲

传感器教学大纲传感器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日益广泛,传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装置,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智能手机中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到汽车中的倒车雷达和自动驾驶系统,传感器的应用无处不在。

因此,传感器的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传感器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如何设计一份完整的传感器教学大纲。

一、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进行传感器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通过测量并记录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传感器可以提供给我们有用的信息。

学生需要了解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包括光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二、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传感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从工业生产到医疗保健,从环境监测到智能家居,都离不开传感器的应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来介绍不同领域中传感器的应用。

例如,可以讲解如何利用温度传感器来控制空调系统,或者如何利用光学传感器来检测物体的位置和运动。

三、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是传感器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习如何进行传感器的校准和测试,以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传感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传感器所提供的数据通常是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在传感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编程和数据分析工具来处理传感器数据。

例如,可以教授如何使用Python编程语言来读取和分析传感器数据,或者如何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来展示传感器数据的趋势和模式。

五、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传感器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在传感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前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例如,可以介绍新型传感器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结合。

六、实践项目和案例研究传感器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了解传感器的分类及其特点和应用领域;3.了解传感器的参数及其测试方法;4.能够根据具体应用选择合适的传感器;5.能够进行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

二、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1)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2)传感器的分类及其特点;(3)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感受外界信号的方式;(2)信号转换、增强和处理的原理;(3)信号传输和输出的原理。

3.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1)按照测量物理量划分的传感器;(2)按照工作原理划分的传感器;(3)按照应用领域划分的传感器。

4.传感器参数及测试方法(1)静态和动态特性参数;(2)灵敏度、分辨力和准确度的计算;(3)传感器的测试方法。

5.传感器选择与应用案例分析(1)根据不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2)根据实际案例进行传感器应用分析。

6.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1)传感器的安装要求和注意事项;(2)传感器的调试和校准方法;(3)传感器故障的常见原因和排除方法。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详细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和参数测试方法等内容。

2.实验演示:利用实验设备进行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

3.课堂讨论: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

4.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安排,进行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检验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对传感器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评估学生对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能力。

3.项目评估:根据学生完成的传感器应用项目,评估学生综合应用传感器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权威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材作为参考书。

2.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图表和实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原理
Senor Principle
课程代码:02220101
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
学时/学分:68/4.5(实验12学时)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感器技术基础”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

传感器是将各种非电量(包括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处理和传输的另一种物理量的装置。

传感器技术是涉及传感(检测)原理的传感器件。

传感器开发和应用的综合技术,随着现代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传感器知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传感器原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结构和传感器测量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逐步培养学生熟练的电路分析能力、综合设计能力、整体思维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以及新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传感器原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传感器基本概念、分类方法,掌握常用的无源传感器、有源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输出特性、使用方法等,通过实验课,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技能。

(二)能力目标
通过传感器原理课程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使学生掌握经典传感器和少数现代传感器的基本理论、主要特性、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的基本知识,学会经典传感器应用的基本技能。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素质目标
通过传感器原理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
(1)求实精神——通过传感器原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2)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创新欲望,以及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精神。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的知识体系
知识领域1:传感器概念、特性、标定、可靠性技术(CG)
知识单元CG1: 传感器概念、特性(4学时)
知识单元CG2: 传感器的标定(4学时)
知识单元CG3: 传感器可靠性技术(4学时)
知识领域2:各种传感器(AG)
知识单元AG1: 常见传感器(40学时)
知识单元AG2: 智能传感器(4学时)
(二)课程涵盖的知识单元
(三)知识单元的描述
知识单元CL1: 传感器概念、特性(核心)
参考学时:4学时
知识点:
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传感器的作用与地位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学习目标:
1. 了解传感器在测控系统中作为对象信息的入口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2. 了解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3. 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4. 掌握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参数与重要性;
5. 掌握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参数与重要性。

知识单元CL2: 传感器的标定
参考学时:4学时
知识点: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标定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标定
测振传感器的标定
压力传感器的标定
学习目标:
1. 了解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标定方法、作用;
2. 了解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标定方法、作用;
3. 了解测振传感器的标定方法、作用;
4. 了解压力传感器的标定方法、作用。

知识单元CL3: 传感器可靠性技术
参考学时:4学时
知识点:
可靠性技术概念
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管理
可靠性试验
学习目标:
1. 了解可靠性技术的特点及基本特征量;
2. 了解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设计程序和原则;
3. 了解可靠性管理的意义及特点、可靠性管理的实施;
4. 了解可靠性试验的方法。

知识单元AG1: 常见传感器(核心)
参考学时:40学时
知识点:
电阻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自感式传感器、变压器式传感器、涡流式传感器、压磁式传感器、感应同步器)
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类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及非线性、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及等效电路、电容式传感器的设计要点、电容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磁电式传感器(磁电感应式传感器、霍耳式传感器)
压电式传感器(压电效应、压电材料、等效电路、测量电路)
光电式传感器(光电效应、光电器件、测量电路及应用、光纤传感器、光栅传感器、激光传感器)
热电式传感器(热电阻、热电偶、热敏电阻)
核辐射传感器
学习目标:
1.了解各种常见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基本测量原理及每一种可测量的参数;
2.掌握各种常见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信号转换电路、设计原理及它们在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3.学会利用传感器测量多种参量;
4.能基本了解不同传感器测量参量的优点、缺点及注意事项。

知识单元AG2: 智能传感器
参考学时:4学时
知识点:
概述(概念、功能、特点)
智能传感器的实现途径
智能传感器的数据处理技术
智能传感器的硬件设计
学习目标:
1.一般了解智能传感器的功能、特点和基本结构及要解决的问题;
2.一般了解智能传感器的硬件设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手段---本课程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时力求由浅入深、简明扼要、但对原理务求讲深讲透,辅以习题辅导,自己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料,动手做实验,通过传感器实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课程主要教学方式的学时分配
五、作业要求
1. 课外作业:
一般每2-4学时一次作业,可使用教材上的习题,也可自行编制习题集。

2.课外阅读与自学:
学生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并结合课程设计“课外思考案例”,注重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可以提供在线作业,答疑系统、考试系统、交流平台,教师可以答疑学生问题,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课堂、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及院(系)资料室中的专业书籍进行自学、复习、个性化学习。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1】陈杰主编.20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
【1】王化祥主编.1999.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天津大学出版社.
【2】单成祥主编.1999.传感器的理论与设计基础及其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
七、课程考核
1、考试命题
主要采用笔试的方式,题型设有选择、填空、计算、证明、问答,设计等,针对传感器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传感器应用能力,考试内容不超出大纲。

2、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试:每学期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成绩、缺课和听课、传感器实验等情况)占总评成绩的20-30%,期末考试成绩占80-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