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概论第2章、油藏工程基础
【全文】油气田开发概论第2章、油藏工程基础
心井参数落实,精度>70% ——制定开发方案的依据
一级储量:探明储量(开发):第一批生产井(基础井网) 参数落实,有生产资料,精度>90%)
——生产计划、调整方案的依据
五、油藏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了解油藏特性,预测未来动态,必须掌握有关油藏驱动机理的相关知识。
(二)油田开发指标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人们定义一系列说明油 田开发情况的数据。
1、采油速度:年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衡 量油田开采快慢的指标。
2、采出程度:油田某时期累积产油与地质储量的比 值,%。衡量油田储量的采出情况。
3、采收率:油田开发结束时的累积产量与地质储量 的比值,%。衡量油田开发效果的指标。
六、井网与注水方式 正形井网系统 以正方形井网为基础,井距:a;井距=排距
A、直线系统
M=1:1 F=2a2 S=a2
六、井网与注水方式
B、五点井网 M=1:1;F=2a2;S=a2 C、反九点井网 M=3:1;F=4a2;S=a2 D、反七点井网 M=2:1;F=3a2;S=a2
七、井网部署
1、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各个油层的作用,为油层比较均衡 开发打下基础,减少层间矛盾 (2)提高采油速度,缩短开发时间 (3)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最终采收率 (4)适应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
(一)合理划分开发层系
2、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
(1)把特性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以保证各油 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少层间矛盾。
(2)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油田 满足一定的采油速度,并有较长的稳产期。
油藏工程基础
储层非均质性划分标准(杨俊杰,2002)
非均质类型 均质型 较均质型 不均质型
变异系数 <0.5
0.5~0.7 >0.7
突进系数 <2 2~3 >3
级差 <2 2~6 >6
38
2-1 储层非均质性
➢ 层内非均质性
6.泥岩隔夹层的分布频率和分布频率
不稳定泥质夹层对流体的流动起着不渗透率或极低渗
透作用。影响着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渗透率的变化,它的
分布具有随机性。
➢ 夹层分布频率:每米储层内非渗透性泥岩夹层的个数。
Pk
N H
➢ 夹层分布密度:每米储层内非渗透性泥岩夹层的厚度。
Dk
H sh H
39
2-1 储层非均质性
➢ 层内非均质性 6.泥岩隔夹层的分布频率和分布频率 隔层的类型 泥岩、细粉砂岩 隔层的物性标准
8
第二章 油气藏评价
油藏类型:
4.特殊油藏-隐蔽油气藏
油藏分类一般原则:
(1)油藏的地质特征:圈闭、储集岩、储集空间、压力等特征; (2)油藏的流体及其分布特征; (3)油藏的渗流物理特性:润湿性、相对渗透率、饱和度、流体 性质; (4)油藏的天然驱动能量和驱动类型。
9
第二章 油气藏评价
10
第二章 油气藏评价
54
2-1 储层非均质性
➢ 砂体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及方向性
55
2-1 储层非均质性
➢ 砂体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及方向性
水舌形成平面示意图
56
2-1 储层非均质性
➢ 砂体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及方向性
57
2-1 储层非均质性
油藏工程基础知识
1 单储系数:单位面积单位厚度油藏中的储量。
2 面积注水:是指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的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进行注水和采油的系统3 井网密度:单位面积油藏上的井数或单井控制的油藏面积。
4 注水方式( 开采方式): 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及注水井与生产井的排列关系。
5 油藏的压力系统:对于每口探井和评价井,准确确定该井的原始地层压力,绘制压力与埋深的关系图。
6 油藏的温度系统:指由不同探井所测静温与相应埋深的关系图,也可称静温梯度图。
7 重力驱:靠原油自身的重力驱油至井的驱动。
8 储量丰度:单位面积控制的地质储量。
9 储采比( 储量寿命) :某年度的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量的比值。
10 原油最终采收率:指油田废弃时采出的累积总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11 采出程度:到计算时间为止所采出的总采油量和地质储量的比值。
12 采油速度:指油田或气田年产量和地质储量的比值。
13 划分开发层系:把储层和流体特征相近的含油小层组合在一起, 与其它层分开,用单独一套井网进行开发。
14 边缘注水: 指注水井按一定的规则分布在油水边界附近进行注水的一种布井形式。
15 点状注水:是指注水井零星地分布在开发区内,常作为其它注水方式的一种补充形式。
16 驱动指数:油藏中某一种驱油能量占总驱油能量的百分数。
17 流动系数:为地层渗透率乘以有效厚度,除以流体粘度。
18 采收率:油田报废时的累积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19 含水上升率:单位时间内含水率上升的值或采出单位地质油藏含水率上升的值。
20 基础井网: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井网。
21 详探阶段的任务:1、以含油层系为基础的地质研究2、储层特征及储层流体物性3、储量估算-油田建设规模4、天然能量评价-天然能量的利用、转注时机5、生产能力(含吸水能力)-井数、井网22 生产试验区的主要任务:1、详细解剖储油层情况;2、研究井网;3、研究生产动态;4、研究采油工艺、集输工艺、油层改造措施。
油气田开发工程
1什么叫一口井的井身结构?井身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2目前常用的有哪些完井方式?各有何特点?
3什么叫试油?常用的诱导油流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4什么叫油井流入动态曲线?IPR曲线反映的是什么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5一般而言,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道中的流动型态可能有哪些?什么是滑脱现象?
6气举采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什么是气举的启动压力和工作压力?气举凡尔有什么用途?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包括:活塞式水驱油、非活塞式水驱油。
三、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折算压力、供给边缘压力、流动压力?
2什么是渗流速度?什么是真实速度?两者有什么关系?
3利用达西定律分别推导单向渗流和平面径向流时的产量公式和压力分布公式。
4什么是等压线、流线?单向渗流和平面径向流的渗流场图特点是什么?
开发指标的定义。
油田开发综合调整,包括:油田开发综合调整的任务、油田开发综合调整的内容。
三.思考与练习
1一个油田的开发过程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2什么是油田开发方案?它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3油藏的驱动类型有哪些?其开采特点是什么?
4为什么要划分开发层系?如何划分开发层系?
5什么叫注水方式?目前国内外油田所用的注水方式有哪些?
三、思考与练习
①油藏流体有哪些?油藏流体的高压物性只要指什么?
②天然气主要有哪几种烃组成?什么是天然气的体积系数和压缩系数?
③油气分离方式通常有哪几种?不同脱气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⑤反映地层原油高压物性的物理量都有哪些?影响地层原油高压物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⑥石油行业中地层水采用什么分类方法?包括几种水型?
混相驱,包括,混相气驱、混相水驱。
油藏工程基础
2. 基础井网的部署要求
(1) 要考虑到将来不同层系井网的相互配合和综合利用。
(2) 在实施上要分步进行,基础井网钻完后,暂不射孔, 及时进行油层对比,搞清地质情况,掌握其他油层特点。必 要时,修改和调整原定方案。然后再对基础井网射孔投产。
第二节 油藏评价
一、油(气)藏类型及其模型
1.油(气藏)的表征参数
第一节 油田勘探开发程序
三、油田正式投入开发
1. 基础井网的主要任务
详探井的密度为 1—2km2/口
( 1)合理开发主力油层,建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基础井网: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 (2)兼探开发区的其他油层,搞清这些油层的分布状况、 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开发井网。 物理性质和非均质特点。
[3] 苏尔古切夫. 二、三次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北京:石油工业 出版社,1993
[4] 万仁溥. 现代完井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第一节 油田勘探开发程序
合理的开发程序: 把从油田勘探到投入开发的过程分成几个 阶段,把油藏描述研究、油藏工程研究以及其他的技术学科有 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安排钻井、开发次序和对油藏的研究工作, 尽可能用较少的井、较快的速度来取得对油田(藏)的全面认识, 以及有关基础资料的获取,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指导油田逐步 投入开发。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区域勘探(预探)阶段、工业勘 探(详探)阶段和全面开采阶段。 一、区域勘探(预探) 区域勘探的主要任务是在查明区域地质和生、储油条件 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控制油气聚集的二级构造带和局部构 造的地质情况,为工业勘探指出有利的位置和方向。
《采油高级技师培训考核大纲》
(1)油水井生产动态分析(井组和区块);
(2)不同驱动方式的开采特征;
2-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第二章
有机成因理论和无机成因假说,都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研 究
第11页,共46页。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二章 油气成因及生油层
第一节 油气成因概述
第二节 油气生成机理
第三节 生油岩及其地化特征
第四节 生油层形成的地质条件
第12页,共46页。
第4页,共46页。
1.碳化说 1876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
地下深处有重金属碳化物(碳化铁等)与水作用可产生烃类
3FemCn 4mH2O 高T、高P mFe 3O4 C 3nH 8m 2.宇宙说 1889年,俄国学者索可洛夫提出:
“碳氢化合物是宇宙间固有的”
——证据:慧星等天体上发现了碳氢化合物
–主要包括无定形体和藻类体,是富氢组分
②壳质组(exinite):
–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孢子、角质、植物的表皮组织、树脂、蜡质等。包括孢子体、角质体、
树脂体和木栓质体。是富氢组分
③镜质组(vitrinite):
–是植物的茎、叶和木质纤维经过凝胶化作用形成的各种凝胶体。镜质体是富氧组分
④惰质组(inertinite):
晚期成油说:沉积有机质埋藏到较大深度,到成岩晚期 达到成熟,经热降解生成大量油气
第10页,共46页。
油气的成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尽管目前油气有机成因 理论日臻完善,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能由此 否定油气无机成因理论的科学价值。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宇宙化学和 地球形成新理论的兴起,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同位素地 球化学研究的深入,为油气无机成因理论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越来 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地球深部来源物质对沉积有机质转化为油气有
油气田开发工程基础教学设计
油气田开发工程基础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油气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大,油气田开发工程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的产业。
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在油气田开发工程的教学上仍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理论和实践相脱离、课程设置不够系统化等问题。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我们设计了这门“油气田开发工程基础”课程。
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油气田开发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培养学生在油气田开发领域中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门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介绍油气田开发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概念;2.掌握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帮助学生了解油气田开发领域的最新发展。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油气田勘探本章主要介绍油气田勘探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包括地质勘探、测井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形勘探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到油气田勘探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方法。
第二章油气田开发本章主要介绍油气田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包括新油区的开发方法、老油区的再开发方法、注水开采技术、盆地和块体开发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到油气田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方法。
第三章油气田生产本章主要介绍油气田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包括原油处理、天然气处理、注水处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到油气田生产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方法。
第四章油气田环境保护本章主要介绍油气田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包括油气田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到如何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保护环境。
第五章油气田安全生产本章主要介绍油气田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包括油气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油气田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到如何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实施安全生产。
四、教学方法本门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课、实验、案例分析、讨论等。
其中,实验和案例分析是重点,旨在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油藏工程基础
油藏工程基础一、油藏的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1、弹性驱动-----油藏无边水或底水,又无气顶,且原始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下降,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弹性膨胀能驱油的方式。
一般为封闭油藏和断块油藏。
2、溶解气驱-----在弹性驱阶段,当油层压力下降到低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原处于溶解状态的气体将分离出来,气泡的膨胀能将原油驱向井底。
其弹性能主要来自气泡的膨胀,而不是来自液体和岩石的膨胀。
在开采过程中,随着井底流压的急剧下降,井底附近严重脱气,油层孔隙中很快形成混合流动,随着压力的进一步降低,逸出的气体增加。
由于气体的流度大于原油的流度,气体抢先流入井底,使驱油的动力很快丧失。
同时,原油中的溶解气逸出后原油的粘度增加,使流度进一步恶化。
表现为生产气油比急剧上升,当能量极大的消耗后生产气油比很快下降,同时产量下降。
3、水压驱动----当油藏与外部的水体相连通时,油藏开采后由于压力下降,使其周围水体中的水流入油藏进行补给。
分刚性水驱和弹性水驱。
刚性水驱是以油藏压力基本保持不变为其特征,驱动能量主要是边水的重力作用,水侵量完全补偿了采液量,总压降越大采液量越大。
形成条件是:油层与边水或底水连通性较好,有良好的供水水源,油水层有良好的渗透性。
通常也将注水开发看成刚性水驱(当注采比等于1时)。
油藏进入稳产期,由于有充足的边水、底水或注入水,能量消耗得到及时补充,压力基本保持不变。
当边水、底水或注入水推至油井后,油井开始见水,含水不断增加,产油量开始下降,但产液量可保持不变。
弹性水驱主要依靠含油区和含水区压力降低而释放的弹性能量进行开采。
当压降范围扩大到水体边界后,没有充足的能量供给,整个水动力学系统将呈现拟稳态流动,整个系统的压力降落与采液量的增加成正比关系,直到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而转为溶解气驱为主。
形成条件是:有边水或底水,但活跃程度不能弥补采液量,人工注水的注水速度小于采液速度开发看成刚性水驱。
油藏工程2-1
f
' w
(
Sw2
)
1.0
f (Swf )
Sw2=Sw
+1
2
fw(Sw2 fw' (Sw2 )
)
1 fw(Sw2)
Sw2 Sw2
Sw2 Sw2
第一节 一维不稳定驱替
3)确定前缘饱和度面移动速度
任意饱和度面的移动速度:
dx dt
qt
A
fw
'(Sw )
dx ( dt )Swf
qt
A
fw Sw
Swf
第二章 非混相驱替及注水开发指标概算
采油速度
– 年产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 如大庆长垣N=40×108t,年产油量Np=5500×104t,则采
油速度v=1.375%。 – 采油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有关,宏观上,国家总体
上平均v=1.5%,各油田可能不同 – 剩余储量的采油速度
注采比
– 注入水的地下体积与采出流体的地下体积之比 – 分为:瞬时(阶段)注采比和累积注采比
(o
w
)
g
sin
qt (w o )
第一节 一维不稳定驱替
f
w
w w o
1
o
A
pc x
g
qt
sin
即为考虑毛管力、重力因素,一维均质地层出口端的分流
量方程。
分析:什么因素影响含水率的大小?
第一节 一维不稳定驱替
1)水油流度
水油流度:与粘度、含水饱和度有关
2)毛管力
f
w
w w o
选取两个端点分别为入口端和油水的前缘。
对应的x1、x2分别为0和xf 对应的含水饱和度分别为Swmax和Swf
油藏工程基础ppt课件
油藏工程基础ppt课件contents •油藏工程概述•油藏地质基础•油藏流体性质与渗流规律•油藏开发方式与开采特征•油藏动态监测与资料分析•油藏评价与开发方案设计目录01油藏工程概述油藏工程定义与任务定义油藏工程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的运动规律和驱替机理,以及相应的工程调整措施,以求合理地提高开采速度和采收率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任务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和水驱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过程中的动态特征,确定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油田开发计划,进行油田动态监测,提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措施,预测油田开发趋势等。
油藏工程发展历程初始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以试井和油田动态分析为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渗流力学和油层物理为基础,形成了系统的油藏工程理论和方法。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油藏工程实现了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单一到综合的转变。
油藏工程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油藏描述、渗流力学、试井分析、油田动态监测、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与优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等。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钻井、测井、试油试采等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采用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手段进行研究。
同时,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球科学、石油工程、化学工程等。
02油藏地质基础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沉积环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风成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每种环境都有其特定的沉积物来源、搬运方式、沉积作用和保存条件。
沉积相指在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或岩石特征的综合,包括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等。
常见的沉积相有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海滩相等。
沉积相与油气藏的关系不同沉积相带发育不同类型的储集层,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和类型。
例如,河流相砂体常发育在古河床和河漫滩,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储层特征与类型储层特征01包括物性特征(如孔隙度、渗透率)、岩石学特征(如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储集空间类型(如孔隙、裂缝)等。
油藏工程教学课件:油藏工程基础第章-王长权 (一)
油藏工程教学课件:油藏工程基础第章-王长权 (一)油藏工程教学课件是为学习油藏工程的学生而设计的一种教育工具,通过它可以更加系统和深入地了解油藏工程的相关知识。
油藏工程基础第章-王长权是其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下面从多个角度来介绍它的内容。
一、课程概述油藏工程基础第章-王长权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油藏基础知识,包括油藏特性、油藏分类、油藏地质学、油藏物理学、油藏渗流力学等多个方面。
这门课程是学习油藏工程的重要基础,在后续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授课内容1. 油藏特性介绍了油藏的特殊构造、岩石物性、油气组成和流体性质等基本特征,同时讲解了不同类型的油藏,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
2. 油藏分类主要讲解油藏地质分布的不同类型,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油藏等,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油藏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3. 油藏地质学教学课件中涵盖了油藏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地质构造等多个方面,让学生了解油藏形成的基本原理。
4. 油藏物理学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油藏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模型适用条件和解析途径,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油藏物理性质的评价和分析方法。
5. 油藏渗流力学主要内容包括渗透率、孔隙度、渗流方程、渗流模型和数值模拟等方面,让学生掌握油藏渗流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油藏渗流规律分析方法。
三、学习方法在学习油藏工程基础第章-王长权这门课程时,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地质、物理和数学知识,同时还需要参加实验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仔细阅读教材、听讲、做笔记、独立思考,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总的来说,油藏工程教学课件:油藏工程基础第章-王长权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油藏基础知识的机会,它为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
同时,教学课件还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未来,此类课程的发展应该更注重实践应用,通过实践来深入探讨油藏工程知识的实际操作,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油藏工程课件2章
交 错 层 理 221. 3 30. 6
42. 7 0. 688
从表中看:交错层理采收率最高,其次为弧形层 理,直线层理。
二 非均质研究的定量表示方法
(一)渗透率分布研究(统计学) 即渗透率k分布类型
图2-8 正态分布 图2-9 对数正态分布
图2-10 伽玛分布 图2-11 指数分布
(二)特征参数
(3)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油水界面位置。
二 两口井压力资料
(一)图解法
与三口井原理和做法相同
(二)公式法
油井折算压力 pow po0.009 oH 8 ow图c 2-15 两口井位置示意图
水井折算压力 p o w p w 0 .00 w ( 9 H o8 w H o) wc 式中:p o -油井井底压力,p w -水井井底压力
9-2 2925 0. 46 0. 72 0. 131
0. 286
表2-2 油层层理对非均质的影响
(2)层理影响
层 理 类 型 渗 透 率 无 水 采 收 率最 终 采 收 率 注 水 倍 数
直 线 层 理 723
2. 82
21. 3
1. 07
弧 形 层 理 540. 1 21. 6
42. 2
1. 56
Pww0.009 w 8H …(2-15)
(2-14)/(2-15)
令 Pi
Pi Pww1(H H ow c1)1 (w 0)
为压力系数
P ww
所以油水界面位置Howc
HowcH[1ww(10)] ….(2-16)
2.4 油藏驱动类型(p12)
驱动类型:在一定地质条件,开发条件下,油层的流体
在各种驱动力的作用下所呈现的一种动态模式.
2-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2)渗流模型:气藏模型、黑油模型、组分模型。
地质模型与油藏开采过程中的具体渗流模型进行组合,即构成
油田开发模型或称为油藏模拟模型。
1.2
油藏评价
1.2.1 油气藏类型及其模型
1.2.2 储量计算与评价
1.2.3 油藏的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油气藏的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关系到油藏的规模、投资、建 设以及开发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储量是一个确定的数值,但是是随人 们对油气藏的认识而逐步的加深的。
在区域勘探出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后,进行下一步的详探工作 工业价值:指可采储量能补偿他的勘探、开发及附加费用。这个指标与本 国的技术水平及政治经济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工业油流: 井深:<500m 产量: 0.3 500-1000m 0.5 1000-2000m 1.0 2000-3000m 3.0 >3000m 5.0
工业勘探(详探)
工业勘探是在区域勘探所选择的有利含油构造上进行的钻 探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寻找油气田和查明油气田,计算探明储 量,为油气田开发做好准备。工业勘探过程可以分为构造预探 和油田详探两个阶段。
构造预探简称预探。它是在详查所指出的有利含油构造上 进行地震详查和钻探井。其主要任务是发现油气田及其工业价 值,初步圈定出含油边界,为油田详探提供含油气面积。 油田详探简称详探。它是在预探提供的有利区域上,加密钻 探,并加密地震测网密度。其主要任务是查明油气藏的特征及 含油气边界,圈定含油气面积,提高探明储量,并为油藏工程 设计提供全部地质基础资料,其中包括油气田构造的圈闭类型、 大小和形态,含油层的有效厚度,流体物性参数及油层压力系 统、油井生产能力等油藏参数资料。
GR-定容封闭气藏可采储量,108m3;Pa-废弃压力,MPa; Pa/Za-废弃视油层压力,MPa;
油藏工程基础
适用条件:油气藏开采一段时间,地层压力明显降
低,已采出可采储量的10%以上。
精度情况:对于封闭性的未饱和油藏、高渗透性小
油气藏、连通性好的裂缝性油气藏,其精度较
高。
4. 产量递减法 它适用于油气藏开发后期,油气藏已达到一的
采出程度,并经过开发调整之后,油气藏产量已进
该法以随机变量为对象,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 其主要应用于资源评价中。
37
二、计算地质储量的容积法
1. 计算油田地质储量的容积法
(1)原油的地质储量
N=100AhSoio/Boi
=100Ah(1-Swi)o/Boi
(1
)
式中:N原油地质储量,104t; A含油面积,km2; h平均有效厚度,m;
平均有效孔隙度,f;
25
6. 油藏: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原油聚集
26
7. 气藏: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天然气的 聚集
8. 油田:受同一局部构造单位控制的一个或几个油 藏的总称。
9. 气田:受同一局部构造单位控制的一个或几个气 藏的总称。
10.工业性油气藏: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具 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收率的学科。
2
“总体”的含义
(1)指组成油气藏的各个部分,研究它们的性质 及在开采中的作用。包括: 油层内部和与之相邻的水层 断层、隔层以及其他特殊层的性质和作用 流体和储集层的性质
(2)在控制油藏的动态方面 在平面上,不能只局限于个别地区或少数井上 在剖面上,不局限于个别的油层上
(3)油气藏与油气井的关系 油气藏整体动态是主要的 油井则是次要的
层中,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
3. 天然气:亦是石油的主要类型,呈气态,或在地
油藏工程资料重点
绪论
自40年代以来,油藏工程理论和方法得到迅速的发展 。现 代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世界原油产量达到了顶峰、进入80 年代后期,世界油气资源的新发现越来越少,油田开发的对象逐 步转向难开发的地下资源,油气资源开采的技术难度、投资额度 和风险程度日益增高。因此,油藏工程已发展为对多个油藏或整 个油区如何制定及补入某种优化的油藏管理经营策略地进程。这 就要求运用先进的技术和信息手段,把握经济规律,依靠科学进 步,寻求最佳的油藏管理方案并付之于实施,从而决胜于地下复 杂的油藏和风云变幻的市场。
(2)动态法:数值模拟、物质平衡法、递减趋势分析,用于 具有一定开发动态资料的阶段。
油田开发的主要任务:在保护矿规则和遵守自然规律的条件 下,用最小的费用,采最多的油气。具体概括:(1)满足国家 对石油和天然气的要求;(2)充分考虑油田地区的自然条件、 生产特点、经济状况;(3)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天然能量; (4)及时补充能量。
绪论
中国石油发展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之一(班固《汉书·地理志(32~92)》, 郦道元《水经注》(527),沈括《梦溪笔谈》(1080),杨慎《丹钻总录》(1488~1559))。 十五世纪,前辈们就能用古老的钻井方法在四川钻成深达1000米左右的油气井。1907年使用顿钻 进行钻井——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开始。近代石油工业在1907~1948年间发展缓慢,石油地质和 工程技术人员总共不到40人,1948年原油产量只有9万吨。
绪论
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研究油田 开发方法的一门综合技术学科。它综合应用地球物理、油藏地质、 油层物理、渗流理论和采油工程等方面的成果以及所提供的信息 资料,对油藏开发方案进行设计和评价,以及应用有效的开采机 理、驱替理论一工程方法来预测和分析油藏未来的开发动态,并 根据这种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便获得最大的经济采 收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
制定和选择合理开发方案的具体原则:
(1)在油田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高速地开发油田, 以满足国家对原油日益增长的需要。 (2)最充分地利用天然资源,保证油田的采收率最高。 (3)具有最好的经济效果。 (3)油田稳定生产时间长,即长期高产稳产。
(一)合理划分开发层系 划分开发层系:就是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独立
B、环状切割注水:注水井按照环状分布,
水井布在0.4R处。
C、中央注水:沿R:200~300m周围上布
4~6口注水井,中央布1~2口油井。
六、井网与注水方式
3、面积注水:把注水井按照一定的几何形状均匀地布置
在整个开发区域上。 ——切割注水的极限形式
面积井网布置系统
特征参数: M——生产井数与注水井数之比; F——每口注水井控制的面积; S——钻井密度(每口井的控制面积)-井网密度。
合理的注采井网和井网部署要满足以下条件: ★有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 ★要适应油层的渗流特征,达到一定的采油速度; ★保证有一定的单井控制储量; ★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八、油田开发调整
油田开发调整的原因?
1、初期的井网比较稀; 2、初期的开发方案主要以主力油层为对象; 3、油藏的开发状况不断随着开发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开发的条件也在发生变化。
三、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
什么是油田开发方案?
——在深刻认识油气田地下情况的基础上,正确制定 油气田开发方针与原则,科学地对油气藏工程、钻井 工程、采油气工程、地面建设工程以及投资等进行设 计和安排,对油气田开发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包括 初步开发方案和正式开发方案。它是指导油气田开发 工作的重要技术文件。
油田勘探和开发应遵循的方针是:
1、进行区域性勘探,以多种有效手段,尽快地探明 含油有利地区,找出原油富集规律,确定重点开发地 区和主要油层。 2、必须实行勘探、开发、建设和投产并举的方针, 即通常所说的边勘探、边建设、边生产的“三边方 针”。 3、为了使油田能高产稳产,所应遵循的开发方针是 在稀井高产的原则下,实现早期内部强化注水、强化 采油,使其高产稳产。
(1)开辟生产试验区,认识油田基本特征。 (2)加密钻探,重点掌握主力油层的地质规律。 (3)部署基础井网,开发主力油层,认识其他油层。 (3)先钻井,后定注采井别,合理地开发不稳定油层。
2、断块油田的合理开发程序
(1)应用地震勘探的方法确定二级构造,弄清基本系统。 (2)对整个构造带打探井,弄清构造范围和含油情况。 (3)查明含油部位、层系,以及构造断裂情况。 (3)详探阶段。
五、油藏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了解油藏特性,预测未来动态,必须掌握有关油藏驱动机理的相关知 识。
1、岩石及流体弹性:驱替效率最低; 2、溶解气驱:采收率5%~30%; 3、气顶驱:采收率20%~40%; 4、水驱动:采收率35%~75%; 5、重力驱动:采收率80%; 6、复合驱动:比溶解气驱高,比水驱低。
一、油田开发方针和基本原则 油田勘探和开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油田开发要以注水为纲,实行早期内部边切割注 水和分层注水,以保持油层压力,实现油井长期自喷 开采,使生产管理主动。 2、油田开发初期,应采用较大井距,合理布置井网。 同时应先开辟生产试验区,掌握油田动、静态特征。 3、大力开展油田的地质研究,合理和严格地划分开 发层系,选择合理的注水方式和合理布置井网。 4、尽量采用最先进的开采技术,如分层注水、分层 采油、分层改造等,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
油藏投入开发 油层压力开始下降 液体、岩石体积发生膨胀 储油层的孔隙体积缩小 原油被排挤到生产井中
五、油藏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2、溶解气驱(Solution Gas Drive) 形成条件:无气顶;无边底水或边水不活跃;Pi≤Pb 驱油机理:溶解气膨胀
五、油藏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2、溶解气驱(Solution Gas Drive)
调整的类型:
1、不改变开发系统、开发层系和注水方式,不钻新井; 2、局部或全部改变注采方式,并钻部分新井(加密井)。
八、油田开发调整
油田开发调整的分类
第一类:开采工艺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 第二类:层系调整、井网调整
1、采油工艺调整:自喷采油——机械采油
地层能量不足时,要从自喷采油转向机械采油。
(二)油田开发指标 4、日产能力:油田内所有油井每天应该生产的油量
总和;单位:吨/天。
5、综合含水:产水量与油水混合总产量的比值,%。
衡量油田水淹程度的的指标。
6、累积气油比:油田投入开发以来累积产天然气量
与累积产油量的比值;单位:米3/吨。
7、注采比:注入量与采出量的比值,小数。这里的
采出量指地下体积。
缘上注水:注水井布置在油水过渡带上
缘内注水:注水井布置在内油水边界
六、井网与注水方式 2、切割注水(行列式注水):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成面积
较小,能成为独立的开发区域的注水方式。 切割区:两相邻注水井排间的区域 切割距:两相邻注水井排间的距离
六、井网与注水方式 内部注水的其它几种形式 A、轴线注水:注水井沿构造轴线布置
(1)把特性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以保证各油 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少层间矛盾。 (2)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油田 满足一定的采油速度,并有较长的稳产期。 (3)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以便在注水条件下 确保层系间不发生窜通和干扰。 (4)同一开发层系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 油物性应比较接近。 (5)在分层开采工艺所能解决的范围内,开发层系不宜划 分过细。
问题: 1、为什么选择注水? 2、如何确定注水时间? 3、如何部署注采井网?
六、井网与注水方式 (一)为什么选择注水? 注水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性油开采石油的主要原因: 1、水源容易获得; 2、水对于低相对密度和中等相对密度的原油是 一种有效的驱替介质; 3、注水的投资和操作费用较低,而利润较大; 4、注水入地相对容易; 5、水的粘度小,在地层中容易流动。
2、工作制度调整:使地层中油水的渗流方向发生改变,提高
注入水的波及系数。 主要措施:堵水调剖、重新射孔、油井转注、 改向注水、注聚合物等。
八、油田开发调整
3、驱动方式调整:主要采用的方式是从天然能量开发向依
靠人工补充能量开发。 (1)封闭弹性开采——人工补充能量 (2)边水能量不足——补充能量 (3)枯竭式开采——二次采油 (4)局部出现溶解气驱——补充能量 (5)气顶收缩
油气田开发概论
第二章
油藏工程基础
第一节 油田开发概论
油田开发: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在综合研究的基 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按国家对原油生产的要求,从油田的实 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 和投产,使油田按预期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到开发结 束的全过程。
三、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 (三)油田开发方案的内容
1、研究油田的地质特征及动态规律 2、划分开发层系 3、选择开发方式 4、合理部署井网
(四)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
1、细分开采层系 2、调整开发井网 3、调整注采井别 4、调整配产配注
四、储量的计算
1、地质储量:指在地层原始状态下,油(气) 藏中 油(气)的总储量。获得地质储量是油(气)勘 探的最终目标,也是油(气)田开发的前提。 2、可采储量:在现代开采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 以从油(气)藏中采出的油(气)储量。
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 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然气将从原 油中分离出来 天然气体积发生膨胀 原油被排挤流入油井
五、油藏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3、气顶驱动(Gas Cap Drive) 形成条件:有气顶;无水驱或弱水驱; Pi=Pb;伴随溶解气膨胀
五、油藏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4、水压驱动(Water Drive) 形成条件:有边底水;有露头;或人工注水
五、油藏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1、封闭弹性驱(closed expansion drive) 形成条件:无边底水或边水不活跃;Pi>Pb 驱油机理:流体和岩石颗粒膨胀;地层压实 生产特征:压力下降;产量下降;气油比稳定 采收率:1%~10%
五、油藏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1、封闭弹性驱(closed expansion drive)
容积法计算储量的公式:
地质储量=含油面积×有效厚度×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体积系数
四、储量的计算
3、储量的分级分类 1977年储量分级标准(三级): 三级储量:待探明储量(预测):三口井以上发现工业油 流,精度>50% ——进一步勘探的依据 二级储量:基本探明储量(控制):探井、资料井、 取 心井参数落实,精度>70% ——制定开发方案的依据 一级储量:探明储量(开发):第一批生产井(基础井网) 参数落实,有生产资料,精度>90%) ——生产计划、调整方案的依据
六、井网与注水方式 正形井网系统 以正方形井网为基础,井距:a;井距=排距
A、直线系统
M=1:1 F=2a2 S=a2
六、井网与注水方式
B、五点井网 M=1:1;F=2a2;S=a2
C、反九点井网 M=3:1;F=4a2;S=a2
D、反七点井网 M=2:1;F=3a2;S=a2重要问题,包括井网系统、井网密度、 油水井数比等。
二、油田合理开发的程序
(一)制定合理开发程序的基本原则 1、对含油面积大,地质特征变化大的油田,应分区投入开发。
2、对非均质多油层油田,应划分开发层系,分层系投入开发。
3、对每个开发区的没套开发层系,应分阶段有步骤地投入开发。
二、油田合理开发的程序 (二)油田的合理开发程序 1、非均质多油层大型油田的合理开发程序
5、重力驱动(Gravity Drive) 形成条件:油层比较厚,倾角大; 渗透性好;开采后期。
五、油藏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6、复合驱(Complex Dr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