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21核按钮(新高考)专题十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一 审题与立意
结束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要独立思考,考试不让带手机,平时学习也不应该 让。我们当然知道学习和考试是不一样的。考试考的是能力的运用,当然还 有对知识的积累,但学习是利用一切手段来积累运用,包括手机网络。前两 年有件事情,说的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大学报名时遭遇电信欺诈,得知真相 后诱发心脏病猝死。网上有假恶丑,我们知道,但这就更需要有人指导啊, 家长固然有责任,但并非所有的家长都有这个能力,如果学校组织专业老师 指导我们,甚至联系公安部门给我们做下培训,进而,我们再回去传递给家 长,教育反哺社会,也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果能如此,善莫大焉。
背景性 解读
用更宏大的视野去观照材料,跳出材料看材料,把材料放在历史纵轴与空间 横轴的坐标中去透视。在纵向上联系现实背景与历史背景,横向上联系国际 背景,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这样,在写作时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和指 向性,更方便打开思路、开阔视野。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一 审题与立意
专题十一 审题与立意
结束
考场作文写作的限定性及评价的特殊性要求考生快捷写作切合命 题任务指令的文章。高考语文卷总分 150 分,限时 150 分钟,作文用 时也就不能超过 60 分钟。考场作文的评判是短时完成的,考生的作文 只有在短时间内进入评卷者的期待视野才能获得成功。这就要求在备 考时做到快捷审题立意,使自己作文的材料、语言、结构有属于自己 的个性,有优于他人的亮点。
特 点
第3点
是对历年来高考作文的继承,如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Ⅰ、 卷Ⅱ在作文文体要求上考查了演讲稿、书信、观后感等,全面呈
现了对写作应用文体的考查。
任务驱动的色彩非常鲜明,要求考生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要
第4点
有自己的思考,而且要有希望和建议(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 案),作文的命题方向,向着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其他方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一 审题与立意
二、对命题材料的一般解读方法
结束
整体性 解读
统观材料,整体把握材料的含意,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提炼核心话题,找 准关键概念。而不纠缠局部细节,不在外围词汇上打转,不“抓一鳞而弃全 鱼”“窥一斑而舍全豹”。
观点性 解读
普遍性 解读
即从整体性解读的对材料的宏观把握转向对材料的细节与内容的条分缕析、 深入透视,提炼有用信息,从材料的关键词句入手形成观点,打开思路。
准确、鲜明。立意准确就是准确提炼材料的主旨,做到“思想健康,中
准 心明确”。“思想健康”就是要体现时代的正能量,抒发积极健康的感
情。
稳
理性、稳妥。所持观点中肯,不走极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 点来分析问题,行文缜密妥当。
深刻、集中。“深刻”指论证触及事物或问题的本质,能揭示问题产生
深 的原因,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观点具有启发性。“集中”指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一 审题与立意
结束
[小结]
文本 特点
命题材料是叙事性文本,叙述了针对“手机该不该进校园”的问 题,社会上出现了三种观点,一所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听取多 方意见然后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的事件。
写作任务为写一篇发言稿,以“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为内容,以
当然老师的担心并非多余,但我相信我们学生和老师、家长的目的都是 一样的,都想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好。那么对处在中学阶段的我们, 不妨放远目光,定好制度,做好引导,鼓励告别了懵懂的我们,做好该做的 事,担好该担的责任,走好该走的路。你们如果给我们以信任,我们必还你 们以惊喜。
再次恳请学校和老师们同意手机进校园。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1点
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任一身份拟写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 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考查点是要求作文观点明确,论据充
分,论证合理。这是典型的议论文写作。
设
第2点
试题以语文学科素养为指引,通过设置具体的切合考生实际的情 境,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题
从审题上看,没有设置多少障碍,但作文的实用色彩非常鲜明,
面无变化,与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题一脉相承。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一 审题与立意
结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建构 ______________梳理知识建支架
一、什么是审题与立意 审题是立意的前提,是对命题材料内涵的挖掘,对材料之后引导语 的领会,对作文写作要求的理解,是审清命题材料的层次、关系、内涵、 性质、情感、意图、褒贬,审清引导语的对象、情境、表现形式等层面 的界定,审清写作要求对主题、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的倾向性或限 制性。立意是审题的结果,是作文题目要求之下所要明确的看法和态度, 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 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一 审题与立意
结束
[范文] 给我们以信任,还你们以惊喜
学生:××× ××年××月××日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一 审题与立意
结束
[点评] 本题考查了应用文发言稿的写作。考生作文必须满足以下写 作指令:身份指令——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代入角色必 须切合命题情境,符合角色身份。主题指令——阐述对“手机该不该进校 园”这一问题的观点与思考,并对此提出希望与建议。审题上考生需要始 终紧扣这一真实情境。
尊敬的老师和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作为学生,我认为手机可以进校园。 没错,正如刚才老师和家长们所说,手机对我们有很多危害,但那是有些同
学对手机的不正确使用造成的。 2004 年,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34 岁的马化腾用 2 分钟游说海
尔掌门人张瑞敏使用 QQ,不过很遗憾的是,张瑞敏不为所动,表示自己并不会 使用 QQ。如今 16 年过去,QQ 早已不止是 QQ。现在腾讯不只有 QQ 一个项目, 还有微信、QQ 音乐、腾讯视频等多项大型项目,每个项目用户都以亿来计算, 可想而知腾讯现在就是一个互联网的庞然大物。手机该不该进校园的问题又何尝 不是如此?万物自有本性,利弊取决于人。手机于我们,关键在于怎么使用,使 用得当,不仅不会影响,反而会促进学习。我认为,手机进校园势在必行。尊敬 的老师和家长们应该信任我们,你们给我们以信任,我们必还你们以惊喜。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一 审题与立意
结束
(1)审题明确两点 其一审意图。任何写作都面临着以什么角色、对谁、为什么、写什么、 用什么方式写等交际语境问题。这一作文命题也具有“交际语境意识”,那 么审题时自然应该审明写作时的话题、角色、读者、目的等语境要素。①话 题:“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一直存在争议。②角色:在学生、教师、家长代 表中任选一种身份。③听众:文德中学将要召开相关座谈会的与会者。④目 的:写一篇发言稿,在文德中学准备召开的相关座谈会上,以自己所选的身 份发表意见,文德中学准备审视这些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 其二审要求。
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于局 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等现象。
多向性原则 筛选性原则
一般说来,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 审视材料。
因为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可以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 作时对所提炼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时要注意 三点: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比较新颖;③有理可讲, 有话可说。
用普遍性的意识,寻找材料中的“这一个”背后的“类”,由“个”到 “类”,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件或现象,从材料的互补关系入手寻找相 同点,从材料的分歧点入手寻找不同点,打开思维的大门,提炼出情感、态 度、价值观层面的观点。
参照性 解读
解读一则材料时同时从辨明关系入手参考、比较另一则材料:二元对立或多 元互补。基于一种辩驳的意识,在选取一个写作角度之后,另外的材料就成 了批驳的最好靶子,成了从反面论证的最佳切入口,为多角度思考问题、审 视材料提供了绝好的线索和思路。
结束
3.操作分步走 考场作文,审题、立意是紧密相连的两个环节,落笔之前就要构思 清楚。因为考场特殊的时空限制,考生不可能有绝对充裕的思考时间。 尽管随着命题的改革,作文审题的难度在不断降低,但是每次考试,总 是有不少考生因为审题失误而出现立意偏差。所以,要把审题和立意联 系起来考虑,而且要做到快速、准确。 不管什么作文,考的都是写作者的思想、思维、语言和情感。考场 作文是特殊的写作,就是根据命题者的要求写,所以,先要搞清楚命题 者的意图:命题者有价值立场吗?隐含的思想指向是什么?还要明确命 题者的命题要求:要我干什么?要求共有几条?都是些什么? 4.审题示例 例 1 见本专题[试题解析]考题一[2019·山东省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 卷]
作文围绕一个主题深入开掘,不旁敲侧击,不零乱分散。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新颖、独到。指观点、材料、论证过程新鲜有创意,有个性特点,能给
新 人以新鲜的心灵感受与教益;但“新”建立在写作者对社会、生活、事
物所具有的独到、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之上,要行文有度,不可弄巧成拙。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一 审题与立意
立意上不管是认为该禁止手机进校园还是有其他不同的建议,都要从 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角度进行思考及发表见解。一旦确定看法之后, 要根据身份阐述出观点,分析清楚理由,写出具体的建议和希望。考生分 析原因时可根据自身的思考及周边人员对待手机的态度等进行多元化思 考,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能自圆其说均可。
切题立意有:禁止手机进校园,为青少年专心学习创造条件。禁止手 机进校园,有助于缓解青少年手机依赖症。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手机,培 养学生的自控能力。课堂禁手机,课外允许使用手机学习。规范管理,让 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的有益工具。需要防止的偏题立意有:手机的利和弊。 (未准确理解题意,只是就手机谈手机)。学生该如何使用手机?(未针对手 机该不该进校园进行思考)。由手机引发的思考。(范围太大,未紧扣题意)。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一 审题与立意
结束
2.立意四原则 如果说“审题”是指明辨题目所给的材料和要求的话,那么“立意” 指的就是明确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是在对文题所给的材料进行阅读理解的 基础上提炼主题,向读者展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中的“中心明确”就是针对立意所提出的要求,作文必须“以意 为主”“意在笔先”。
结束
三、怎样审题与立意 1.审题三原则 高考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其功能主要是为考生拟定话题提供支撑、规 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 高考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但提炼的观点不能脱离材料。考生审题的 过程,其实也是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过程,即要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整体性原则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一 审题与立意 试题解析
结束
解读试卷明考向
[考题一] [ 2019·山东省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 据要求写作。(60 分)
“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 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 也有人说,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还有人认为,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 别对待。对此,文德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 表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
当我有个字不认识,而手边的字典查不出来时;当我有个题不会做,绞尽脑 汁百思不得其解时,手机就是我最好的帮手。是的,有老师,但不能所有的老师 整天跟着我们呐?!白天在这儿,那晚上呢?这科老师在,那别的老师呢?问别 人,就会干扰别人!第二天问老师,老师也很忙啊!老师有时也需要上网查,其 实我们可以自己分担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