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量与作用之关系

合集下载

浅谈中药剂量与功效关系

浅谈中药剂量与功效关系
1352
:美 ※: ×- 蠹# j 蓦: :
; ;
{I,中医 2 l0年 第 32卷第 9期 Hebei J TCM,September 2010。Vol 32.No.9
浅 谈 中药剂 量 与 功 效 关 系
王 雪连 刘 国成 (天 津 中医药大 学 2008级 硕士研究;药物;中草药;投 药和剂量 【中图分类号 】 tl28;R45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2—2619(2010)09—1352—02
中医临床处方 中剂量大小是能否取得满意疗效的关 键之一。中药剂量运用原则是要根 据患者体质 、年龄 、病 势 、病程 、地域以及药物性 质等选择 不同的剂量 。历 代医 家都很重视 中药剂量的运 用 ,临证用药都 以药 味精专 ,配 伍精 当,药量小巧为度。现代药量之 轻重关乎甚 大 ,兹将 中药 剂 量 与 功 效 关 系介 绍 如 下 。 1 若 病 重 药 轻 。药 效 不 显
历代 医家皆强调年有长幼 ,药有轻 重 ,如 国医大师张
l 广西壮族 自治 区柳州市 中医院针灸科 ,广西 柳州 545001 作者 简介 :王雪连(198O一 ),女 ,学 士 ,硕 士研 究生在读 。研究 方 向 :针灸推拿学。
学文在这方面就很讲究。他用通窍 活血汤治疗zJ,JL脑积 水 ,就是根据患 者年龄 不 同强调用 不 同剂量 的药物 。运 用 川 牛 膝 ,年 龄 >9个 月 的 ̄I,JL用 量 应 >10 g,>9岁 的 儿 童 用 量 应 在 l5—30 g之 间 ;茯 苓 4,JL用 10~15 g,成 人 用 20~30 g;白茅根用量 必须 >15 g才 能起到 利水 不伤正 、 补 肾活血的效果 ;琥 珀 的用量几 个月 的d,JL用 3 g,几 岁 的儿童要 用到 6 g,成人用 l0—12 g,如果 冲服还要适当减 量 。他用蒲金 丹 (药 物组成 :郁 金、石 菖蒲 、丹 参等 )治 疗 抑 郁 症 时 就很 强 调 丹 参 的 剂 量 ,成 人 用 量 应 达 到 30 g才 能 起 到 活 血化 瘀 、养 血 安 神 的作 用 ,儿 童酌 减 。 3 药重药轻 ,功效各异

中药配伍和用量大小有什么关系

中药配伍和用量大小有什么关系

中药配伍和用量大小有什么关系中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很好,但是影响中药药效的因素有很多的,中药中有很多的配药,不同的配药的数量大小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作用,那么中药配伍和用量大小有什么关系呢?中药配伍变化及用量大小在中医治病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药的配伍变化很多,药方中药物配伍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

药物的用量对疗效也有很大关系,下面就中药配伍变化和用量大小关系做详细介绍。

1、中药配伍变化例如麻黄本为发汗药,但如配用适当量的生石膏,则可减少它的发汗作用而发挥其宣肺平喘、开肺利水等作用;荆芥为解表药,如配防风、苏叶则为辛温解表药,如配薄荷、菊花则为辛凉解表药,防风可以治头痛,如配白芷则偏于冶前头痛,配羌活则偏于治后头痛,配川芎、蔓荆子则偏于治两侧头痛。

再如黄连配肉桂可治心肾不交的失眠,半夏配秫米可治胃中不和的失眠。

药方的组织,也常因一、二味药的加减而增强治疗作用。

例如四味补气汤(旧名四君子汤:参、术,苓、草)为健脾补气的方剂,但脾的运化功能差者容易产生胸闷胃满的副作用,末代名医钱乙,在这个药方中,加入了一味陈皮,以理气和中,纠正了它的副作用,名“五味异功散”,而成为临床上常用的着名方剂。

再如用补中益气汤做动物实验证明,其中升麻和柴胡在药方中对其他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并能增强这些药物的作用强度,尤其在肠蠕动方面。

如去掉这两药,该方对肠蠕动的作用即现减弱。

若单用这两药,则无以上各作用。

也有人对茵陈蒿汤做了动物实验,发现把茵陈、栀子、大黄三药分开,单味投药时没有明显利胆作用。

只有把茵陈、栀子,大黄(即茵陈蒿汤)三药合起来使用时,才见到胆汁排泄大量增加,并且是量与质的排泄同时增多,可见药物的配伍变化非常重要。

2、药物的用量对疗效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桂枝汤中,桂枝和白芍的用量相等,就有和营卫解肌的作用,桂枝加芍药汤中,白芍的用量比桂枝多一倍,就成为治太阳病误下,转属太阴,因而腹满时痛的方于,小建中汤中,白芍比桂枝的用量多一倍,又配用饴糖,就为温建中焦、止腹中痛的方剂了,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三个药方都是厚朴,枫实,大黄三味药组成,因三药的用量,各方不同,就方名不同,治证不同。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指的是中药药理实验由于影响因素多而重现性差。

(重现性差、影响因素多)(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量效关系具有复杂性,规律性差。

(复杂、成分)(4)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时效关系具有复杂性。

(复杂、成分)(5)中药作用的双向性:称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与剂量大小和所含不同化学成分以及机体的不同状态有关。

(成分、剂量、机能状态)(6)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往往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未能证实与传统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也发现了与传统功效无关的新的药理作用。

(一致与差异性同在)第5章解表药1、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发汗作用特点:解表药引起的发汗多属温热性发汗发汗是蒸发散热的方式之一,也是机体维持正常体温的一种方式。

规律:发汗及促进发汗作用以辛温解表药作用突出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包括:①直接影响汗腺功能,增加汗液分泌——麻黄②通过兴奋外周α受体而促进汗液分泌——麻黄③通过促进或改善血液循环而促进发汗——桂枝生姜2、解热作用规律:辛凉解表药的解热作用更加显著,其中以柴胡作用较显著。

部分药物可使正常动物的体温下降(如麻黄挥发油、柴胡皂苷、葛根素等)。

机制:可能与抑制发热的多个环节有关①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

②通过扩张皮肤粘膜血管增加散热。

③通过影响脑内活性物质(如cAMP、PGE)进而影响中枢的体温调节功能。

④通过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而使体温下降。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4、镇痛镇静作用5、抗炎作用其抗炎机理可能与以下作用有关:①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

②抑制组胺或其他炎性介质生成或释放。

③兴奋肾上腺皮质内分泌轴有关。

④清除自由基。

6、调节免疫作用[总结]:解表药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抗炎作用是其解除表证的药理学基础,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则对其驱散表邪功效具有积极意义。

消除病因的作用:抗病原微生物、增强免疫改善症状的作用:发汗、解热、抗炎、镇痛二、麻黄1、主要成分:麻黄碱(拟肾上腺素)、伪麻黄碱、少量挥发油2、药理作用:(1)发汗作用:(最强)成分:挥发油、麻黄碱机制:①由于阻碍了汗腺导管对Na+的重吸收,致使水分潴留于汗腺管腔引起汗液分泌增加。

中药的量效关系

中药的量效关系

中药的量效关系
中药的量效关系,即是探讨中药的剂量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由于中药的剂量与药效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正确掌握中药的量效关系对于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在探讨中药的量效关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毒性大的药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开始时用量宜轻,逐渐加量,一旦病情好转后,应当立即减量或停服,中病即止,防止过量或蓄积中毒。

相反,无毒的药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

2. 剂型、配伍、用药目的与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入丸散剂的用量要大些。

单味药使用比入复方中应用剂量要大些;在复方配伍使用时,主要药物比辅助药物用量要大些。

例如,人参用以补益脾肺之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常用剂量为3~9g,而用以大补元气、急救虚脱则须15~30g。

3. 年龄、体质、病情、性别、职业、生活习惯与剂量的关系:由于年龄、体质的不同,对药物耐受程度不同,则药物用量也就有了差别。

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与药物剂量也有密切关系。

一般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

4. 地区、季节、居处环境与剂量的关系:这些因素也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药物的剂量效应。

总的来说,正确掌握中药的量效关系,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性质、
剂型、配伍、用药目的、患者个体差异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双向作用与剂量的关系

中药双向作用与剂量的关系

抽皮昔( C2 H5 , 不得少于1 s mg。 7 201 )计,
2. 6 回收率试验 采用加样回收法 , 取已知含量的样品( 含
量:6. 96 m扩9)6 份, 7 每份约0. 5 9, 精密称定, 分别加人袖皮 昔对照品溶液( 浓度: 1. 56 m扩ml 适量, 4 ) 再加人甲醇至 5 0 l 按照2. 5 项下制备试样, m, 作为供试品溶液, 并进行测定,
均回收率 10 . 1 % 。新建立的小儿喜食片中袖皮昔的含量 1 2
测定方法 , 可为控制产品的质量提供依据。
参 考文献
表明:抽皮昔的峰面积相对偏差 1 9 % , 3 说明室温下 1 h 内 0
本品具有 良好稳定性。
3 讨论
3. 1 本品为复方制剂, 积壳系方中主药 , 含袖皮昔 4. 5 % , 其余药味有的有效成分不明确, 有的重复性不好、 分离不好 或阴性有干扰, 故选择测定积壳 中抽皮昔含量作为控制指
RSD% = 0. 47 ( n = 5 ) 。
试样。进样5 卜 1。
结果显示 :在本实验条件下小儿喜食片中其他成分对袖 皮昔的含量测定没有影响, 阴性对照亦无干扰。袖皮昔与其 他相邻峰的分离度大于 2. 0 , 理论塔板数以抽皮昔计算应不 低于 2 00 。因此 , 0 上述色谱条件可用于小儿喜食 片中袖皮 昔的含量测定。 2. 3 线性关系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袖皮昔对照品溶液 2 、、 4
050501、 称量:0. 9997 9)5 卜 1注人色谱仪进行试验, 重复进样
试验 6 次。结果表明: 袖皮昔 的峰 面积相对偏 差 RSD% 二
1. 06 (样品( 批号 :05080 ) , 1 平
行5 份, 每份 1 9, 5 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按2. 分别 进样5 闪, 记录色谱图计算峰面积。结果表明重复性良好,

朱良春中药用量与作用之关系PPT共70页

朱良春中药用量与作用之关系PPT共70页

谢谢!
70
朱良春中药用量与作用之关系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中药用量与作用有什么关系

中药用量与作用有什么关系

中药用量与作用有什么关系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各类中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患者治疗效果的全面提升。

然而,在应用中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很多人往往对药方中药物的使用剂量缺乏合理认识,认为一种药方适用于患上此类疾病的所有患者。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工作者表示,该说法是不准确的。

中医主张辨证治疗,因此,在为患者开具药方时,中医往往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药材的加减味,同时,其也会对药材用量进行适当加减。

那么,药材用量与其作用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一、不同因素与患者药材用量间的关系(一)患者病情与用量的关系医疗人员指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中医药治疗效果的合理提升,医疗人员应依据患者病情对药材使用剂量进行调节。

在此过程中,对于病症相对较轻的患者,通常的情况下药材用量不必过大,而对于重病患者则可适当根据其临床症状与治疗需求,对相关药材使用剂量进行增加,以便有效实现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

在此过程中,对于正气虚弱而邪留不解的患者,可以使用小量轻清渲泄之品。

对此研究人员指出,如果大剂量使用相关药物,则可造成矫枉过正的问题,从而不利于实现患者健康的维系。

例如,针对喘咳而无体温异常升高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石膏与麻黄的比例应控制在2:1,然而,若患者出现烂喉病或白喉等问题,则石膏与麻黄的比例应提升至20:1。

(二)药材药性与用量的关系在应用中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药材的药性与其使用剂量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医疗人员指出,随着药材使用剂量的增减,其主治与药物治疗效果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多数情况下,中药材的使用剂量都控制在3~30g的范围内。

药理学研究表明,大量中药材在使用过程中的药量差异可以有效实现调节目的。

例如,在应用大黄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药物使用剂量在3~6g时有利于实现止泻目的的实现,而若其剂量在9~15g时,则有泻下的作用。

药物剂量关系

药物剂量关系

暗色,有点脏脏的。看起来它上火了 ,而且 上火上 得还很 不轻
量,以附子而论,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某些 地区,附子的一次用量很大,往往出现事故,而 其他各省市用量却甚小。药典已对剧毒药作了明 确规定,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处方均应严格遵照 国家药典规定。临床上对中药新制剂的试用,尤 其是注射剂也必须密切观察病人对药物的反应,
自古有之。不同的用药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药 理反应。中药大部分为内服,如汤剂、丸剂、散 剂、露剂、酒剂、膏滋剂等;也有外用药,在患 病部位洗、吹、撒、敷、罨等;此外,点眼、滴 耳、灌肠。也已常用。现代对于药物的成分提取 及灭菌技术上的进步,已将某些中药或古方做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注射液,不但提高了,而且还发现了一些新作 用、新用途,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如丹参注射 液、生脉注射液的就大于丹参片、生脉散;而枳 壳、枳实、青皮注射液静脉注射,还出现显著的 升高血压作用,可用以防治危重休克。
这就需要定出可靠的客观指标进行观察,积累数 据,调整剂量,定出安全有效范围。 yz.ag365yz.ag365
煎煮火候和时间,中药最习用的剂型是水煮 煎汤。煮汤讲究火候时间。一般说来解表药火力
暗色,有点脏脏的。看起来它上火了 ,而且 上火上 得还很 不轻
要强,时间要短;补益药火力要温和,时间需稍 长。而且根据药物性质提出“先煎”或“后下” 等具体要求。如龙骨、牡蛎宜先煎;大黄、薄荷 应后下。附子煎煮时间要求更长,以减少乌头碱 的毒性。至于中成药的浸渍溶剂、浸渍时间和温 度,都会影响药物质量。yz.ag365yz.ag365
暗色,有点脏脏的。看起来它上火了 ,而且 上火上 得还很 不轻
2fb0f7c7a 百家乐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中药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中药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般认 为与 注药剂量 和速度 有关 。有局 部注射 疼痛 , 需从 大静
脉给药 。因此 , 醉医师在操作 中要进行 基本生 命体 征的监测 麻 和气道 的管 理 , 因人而异 , 要 严格掌握 药物剂量 与给药速度 , 必
中药剂量 与疗效 的关 系
张有新
( 天津市宝坻 中医院
【 关键词 ] 中药剂量 中药配伍 辨证施 治 Nhomakorabea天津
3 10 ) 0 80
治痈疮 , 常用 3 6 g 配方 则用 1 5 。 0~ 0 , 0~1 g
4 剂型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剂 型不 同 , 用量差别也较大。一般情 况下 , 剂用量 比 汤
【 中图分类号 】 R2 9 5 【 8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10 — 6 3 2 0 )4— 57 0 0 8 63 (0 7 0 0 3 - 2
醉效果 。
要时托起下颌 或加 压给 氧 即可缓解 , 以达 到平 稳 的麻醉 效果 。
全麻下患 者吞咽 、 呛咳等保 护性反射 消失 , 流 、 吸的危 险性 返 误 增加 , 因此要加 强麻 醉前 准备 , 备好加压面罩 , 气管插 管用 具 , 呼
吸机或麻 醉机及 必要的急救药品。麻 醉医师要熟悉麻 醉药物的
矿物 、 贝壳类 药物 , 如龙 骨、 蛎、 石 、 膏、 板等 , 牡 磁 石 龟 因质地较 硬、 难煎 , 故需较植物类药用 量要 大。性质 平 和的药 物 , 量 可 用 偏大些 , 如芦根 、 白茅根 等 ; 有毒 、 药性 峻烈 的药物 , 用量过 多往 往产生副作用 , 至 中毒 , 甚 因此 , 应用 时从 小 剂量 开 始 , 逐渐 增
表 1 炮制大黄蒽醌化合物含量 ( ) %

中药剂量大小与疗效的关系分析

中药剂量大小与疗效的关系分析

子降低血管通透性 ,以及血液粘稠度 和红细 胞聚集,改 善血流等 因素有 关。 233 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我们 将 6 例糖尿 病性 . - O 神经病变 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 察组 观 给 予银杏 叶制剂每 日7 mg 0 ,静脉滴注 ,疗程 为 1 月, 个
为 1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 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注射 液 2ml 0 加入 5 %葡萄糖 注射液 2 0 中,静脉滴注 ,每 5 ml 日 1次 ,结果欣康联合银杏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 效 明显优 于单用欣康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 别为 8 .7 66 %和 6 %,治疗组 明显优于对照组 。银杏叶注射液 3 是辅助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的有效药物 。
谢 蓉丽 涂 凡
( 河南省商城县 中医 院,商城 4 5 5 ) 6 3 0
关键词 :中药剂量 ;中药功效 ;中药配伍 d i 03 6/is.622 7 . 1 .10 2 o :1 .9 9 . n1 7 —7 92 2O —4 js 0
文章编号 :17 ・7 9( 0 2)一10 7 —3 6 22 7 2 1 0 —0 70

挥药物 的作用 ,适应病证 的治疗需要 。此 即所谓 “ 药有 个性之专长 ,方有合群之妙用 ” 。 方剂 的组成 既有严格 的原则性 , 又有极大的灵活性 。 “ 方从法 出” ,以及君 臣佐使 的配伍组成 ,是谴药组方必
药物 的功用 各有所长 ,也各有所偏 ,只 有通 过合理 的配伍 ,调其 偏性,制其毒性 ,增强或 改变其 原来 的功 用 ,消 除或缓解其对人体 的不利 因素 ,发挥其相辅 相成 或相反相成 的综合作用 ,使其各具特性 的群 药物连 结成 个新 的有机 整体,使其符合辨证论 治的要求 ,充分发

如何看待中药作用量效关系的不一致性

如何看待中药作用量效关系的不一致性
• 中药的量效关系,尤其是在方剂复杂体系中显现的量效 关系,是中医药现代化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中 药无论是单味还是复方, 其用量多根据传统经验,经过历 史的实践检验。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既包括单味药,也 包括药对、复方,尤其是君药、臣药、佐使药的量效关 系,其研究必须紧跟“中药”,不能一味的以西药量效 关系来研究中药。谨记“多成分不一定多靶点,单成分 不一定单靶点”。
有效果
对药物有效成分 吸收程度,变态
反应等
zzzzzzzzz 其他情况
药物质量
实验差异
其他方面 配方受季节影响
1.道地药材,质 量问题 2.采收季节--甘 草中甘草酸在 3,4年含量最高
1.实验中动物差 异 --受体数量 有限等 2.剂量过低或若 剂量达到饱和-预实验 3.环境影响
三黄丸: 春三月:黄芩 120g,黄连 120g,大黄90g; 夏三月:黄芩 180g,黄连 210g,大黄30g; 秋三月,冬三月 等也有剂量变化
中药炮制前后作 用不一样,或毒 副作用减轻。
zzzzz有zzz效z 成分(有效部位)
药物方面
有效成分靶点多样 有效成分多样复杂
其他的因素
同一化合物可能 同时作用于两个 或多个靶点,若 这些靶点存在于 同一靶器官且作 用相反时,在一 定的剂量范围内 也可能没有良好 的量效关系。
1.作用靶器官多 ,对靶器官的作 用也可能会对另 成分的靶器官有 反射性作用--丹 参素与原儿茶 醛
如何避免中药量效关系不一致性
药物方面
提取工艺
实验准确性
单味药剂量 药对剂量 方剂剂量 药物质量等
提高药物提取 效率,或者找 到更准确中药 的物质基础
干扰因素:预 实验,动物差 异,实验设计 合理性等

中药用法与功效的关系

中药用法与功效的关系

中药用法与功效的关系
中药用法与功效是学习中药学必不可少的要素,它们直接体现了中药形态学及其活性
成分等特点。

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是一对密不可分的表兄弟,可以说是药的前
提条件和前提基础。

中药用法指的是把中药按一定的方法制备成具有特定的形态,以便摄入或投服使用
的行为或行为模式。

中药的用法形式有煎服、丸服、散服、外敷、含服等,每一类用法都
有其独特的特性,如煎服较为温和,散服更易入筋,外敷则能活血消肿等,但他们都需要
合理的运用,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用法不正确,不但无法达到期望效果,反而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因此,了解中药用法
对达到药效是非常重要的。

从功效来看,中药祛痰化瘀、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等归属于中
药的功效,而这些功效的发挥取决于中药的用法。

它们只有通过科学用法,才能达到其宣
扬的功效,主治和适用病症,调节身体内部平衡,增强体质,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凡此种种,都取决于中药的用法。

用法不仅决定了药效,还与药性及耐受性有关,中药的用法尤其是剂量也会影响耐受性。

虽然同个药物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用法,但不同的用法能够激活药性有帮助,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药效。

总之,中药用法与功效的关系非常密切,用法正确是保障中药能够发挥应有功效的关键,正确的用法有充分理由配合药性和耐受性,发挥功效,达到更为理想的药效,得以疗
愈疾病、增强体质等。

故把握中药用法才能达到抗病治病、保持良好健康保健作用,了解
中药用法与功效之关系,能够有效有效地使用中药,从而发挥中药的疗效。

《伤寒论》干姜、附子药对证治规律与量效关系

《伤寒论》干姜、附子药对证治规律与量效关系

陈修园曰:“其药品,察五运六气而取其专长;其分量,因生克制化而神其妙用。

”清末名医周岩,有感于前人注释仲圣书时对用药心法探析较少,故其在晚年集平生之识验,采百家之精英,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具体条文,紧扣方剂、医理与药法,提出“读仲圣书而不先辨本草……非特不效,抑且贻害”的观点。

《伤寒论》113方,药味数分布于1~14味间,平均每方4.18味,药少而精,药专力宏,理法方药缜密[1]。

因此,本文就《伤寒论》干姜、附子药对证治规律与量效关系张君合1,潘赐明2,荆玉斐11.平度市中医院中医科(平度266700);2.云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昆明230038)【摘要】背景干姜配附子是仲景经方的经典药对之一,临床使用极为广泛,特别是对于危重患者,常有回阳救逆之功效。

目的探讨《伤寒论》对干姜、附子证治分布规律与量效关系。

方法分析《伤寒论》中附子、干姜两味中药的气味及其在不同方剂中的证治规律、配伍特色和量效关系。

结果治疗的前12位(频次≥2)症状由多到少依次是:下利(8次)、呕(7次)、发热(4次)、烦(4次)、厥逆(4次)、脉微(4次)、腹痛(2次)、脉沉(2次)、小便不利(2次)、咳(2次)、头痛(2次)、身疼痛(2次)。

在《伤寒论》中,干姜使用24方(次),十两1方;三两9方;二两5方;一两半3方;一两5方;六铢1方。

附子23方(次),其中六两1方;一两1方;三枚2方;两枚2方;一枚17方。

两者配伍使用12方,用以温阳散寒、回阳救逆。

结论干姜、附子的临床应用广泛,剂量不同,其作用亦不同。

仲景在治疗疾病时,其方中干姜、附子的单用剂量、配伍关系、随证加减等,极重视人体阳气,值得临床治疗患者时借鉴。

【关键词】《伤寒论》;药对;干姜;附子;证治规律;量效关系【中图分类号】R222.2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2096-3351.2022.02.012Syndrome treatment and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of dried ginger and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drug combination 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ZHANG Junhe1,PAN Ciming2,JING Yufei11.Depantment of Chinese Medicne,Pingdu Hospital of T.C.M,Pingdu266700,China;2.Basic Medical School,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Kunming230038,China【Abstract】Background Dried ginger with aconite is one of the classic antidote of Zhongjing Jingfang,which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especially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law and the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of Ganjiang and Fuzi 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Methods To analyze the odors of aconite and dried ginger in“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and their syndrome and treatment laws,compatibi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in different prescriptions.Re⁃sults The top12(frequency≥2)symptoms in descending order were:Xia Li(8times),vomiting(7times),fever(4times),annoy⁃ance(4times),Jueni(4times),weak pulse(4times),abdominal pain(2times),heavy pulse(2times),dysuria(2times),cough(2 times),headache(2times),body pain(2times).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dried ginger uses24squares(times),1square for ten liang;9squares for three liang;5squares for two liang;3squares;one or two5squares;six baht1square.Aconite has23squares (times),of which six taels are1square;one tael is1square;three pieces are2squares;two pieces are2squares;one piece is17 squares.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uses12prescriptions to warm the yang and dispel the cold,and to restore the yang to save the evil. Conclusion Dried ginger and aconite have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Different dos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When Zhongjing treats diseases,the single dosage of dried ginger and aconite in his prescription,the compatibility relationship,the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according to the syndrome,etc.,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yang qi of the human body,which is worth learning from.【Key words】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Drug combination;Dried ginger;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Syndrome treat⁃ment and Dose-effect relationship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2021Y486);云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21018)第一作者简介:张君合,硕士。

中药量效关系

中药量效关系

熟地 凡下焦虚损,大便滑泻,服他药不效者,单服熟 地就可止泻,然须日用四,五两,煎浓汤服之亦不做 闷,(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转不闷),少用则不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90-120克对糖尿病晚期尿液浑浊有 特效。
五味子 大剂量,约100~150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奇效。四 川---刘祯吉,1.5~3 g时,有敛肺镇咳之功。用于治疗肺虚咳嗽 ,如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6~9 g有滋补益肾之功, 用于肾虚型咳嗽、遗精、滑精及久泻久痢等。12 g以上有降 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过高 。
苦参 5~8g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肾炎性水肿、肝硬化腹水、 心脏性水肿等,并有平喘止咳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 10~15g治疗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 30~ 60g,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
肉苁蓉 6~12 g,有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适用于阳痿不孕、腰 膝冷痛、筋骨无力等证。15~18 g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肠燥 津枯之大便秘结之证。本品助阳而不燥,滑而不寒,是一味既 补阳又益阴的药物。
泽泻 治眩晕非30克不为功。6~10g治疗黄疸型肝炎、急性 肠炎(暴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多汗; 15~20g,可治疗 乳汁不通、急慢性湿疹; 25~30g,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 压、低血糖所致的眩晕等。
枳壳 3~12 g,有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用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气 滞诸证。15~30 g可用于子宫脱垂,或久泻脱肛等脏器下垂证。药理 研究证实,枳壳对胃肠、子宫有兴奋作用,能使肠蠕动增强,子宫 收缩。
郁金 3~10 g,有疏肝解郁止痛的作用,用于慢 性肝炎和肝硬变所致的肝区痛、泌尿系疾患引起的肾 区痛、妇科血瘀痛经等。10~15 g有行气利胆的作用, 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能升高血清蛋白,促进胆汁分 泌和排泄,增进病人食欲。30~60 g有较好的排石作用 ,可用于治疗各种结石。本品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入 血分以凉血破瘀,善治肝胆,善行下焦。

中药用量与作用之关系

中药用量与作用之关系

本 品用 作 “ 经活 血” , 调 时 其用 血逆 , 热 , 大 头痛 , 心烦 。 引 申之 以 ”
的方剂 、 药物 等进 行考 虑 。 由于使 量 一 般 为 9~1g 倘 作 “ 水 消 治 高血 压 症 是 可 以 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原 苏 5, 利
用 目的 的 不 同 , 量 也 就 有 所 不 肿” 用 之用 , 需 大量 , 能 奏 效 , 则 始 因 联学 者研 究 , 明其有 效 成 分茺 蔚 证
0~4 g尚 不 见 效 , 加 至 6 5 嗣 O~ 正如 日人 渡 边 熙 氏所 说 : 汉 药 之 3 “ 见 地 的话 。兹 就 近 人 及 笔 者 实 践 果更佳 。尝 用治 急性 肾炎 之 尿少 、
所 及举例 说 明。
方:
的证 明 了 。但 用 量 也 必 须 增 至
秘 不告人 者 , 即在药 量 。 这 是 很有 7 g 始 奏 明显之 效 ;0~10 效 6 g 始 获显效 。处方 : ” 5, 9 2 g其 0,
益母 草 6 g 杜 仲 、 寄 生 各 0, 桑 浮肿之 候 , 一 剂 知 , 剂 已 。处 9 , 恒 二 g 甘草 3 。 g
醋 , 和备用 。用 时 以棉 签蘸 涂患 调
T a i o a i e eMe ii e J u n l 7 r d t n 1 n s d cn o r a i Ch
维普资讯
中医药通报
20 0 7年 l 0月
第 6卷
第 5期
部 ,~ 1 2小 时 1 , 见呼 吸困难 , 次 若
些新 的作用 , 与增加用 量有 关 。 都
用 。 因其 辛苦微 寒 , 心 、 二经 , 喉 , 人 肝 其黏 液 和腐 败 白膜 甚 易 唾 出 ,

浅谈中药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浅谈中药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气 , 速 为 1 4 / n; 子 源 : 度 为 2 o , 量 为 7 e 流 . mlmi 离 温 3℃ 能 0V;
质 谱 数 据 库 为 HP 公 司 ( 9 5 提 供 W i yl rr 19 ) l i a y库 。 e b
2 结 果 和 讨论
在 检 测 的 醚 溶 成 分 中 , 分 的 化 学 类 型 有 脂 肪 族 和 芳 香 成 族 , 果 见 表 1和 表 2 , 结 。 由表 1可 见 , 分 1中分 离 出 5种 成 组
19 2 5 . 7 .1 8
酞 酸 盐 ,. 2 ) 由 表 2可 见 , 分 2中 分 离 出 3种 成 分 , 8 0 。 组 分 别 为 P na e a oc ai 十 五 碳 酸 , . 2 ) H x d c n i e td cn i c d( 4 3 、 e a ea oc a i 十 六 碳 酸 ,6 3 ) 9 1 -ca ea i oca i( ,) 9 c d( 8 . 7 、 ,2o td cde i cd zz ( , n 1 一 烯 十 八 碳 酸 , 3 4 ) 以 上 成 分 均 为 首 次 从 虎 奶 菇 的 2二 2 .9 。 菌 核 分 离 鉴 定 。 关 虎 奶 菇 菌 核 中醚 溶 成 分 的 药 理 作 用 , 待 有 有
( 一 基 丙 基 ) 羧 酸 酯 ,3 6 ] Diu y h h lt( 丁 基 2甲 苯 1 . 6 、 b t 1p taae 二
( 谢 : 文 G MS 经 福 建 省 分 析 测 试 中 心 测 试 ) 致 本 C—
参 考文献 :
[ ] Z b r, . Tr pc lM ar fn i M ] M amia .L n o 1 o ei M H. o ia eo u g [ . c l n o d n, l

中药用量与作用的关系

中药用量与作用的关系
3 对患 者用 药 问题展 开 咨询服 务
生 、 、 腥等 不宜消化刺激性的食物都应避免 。 冷 腻、 口服 阿莫西林 时对 青霉 素有 过敏史 者禁 用 。过 敏体 质、 肾功 能不 全 者慎 用 , 抗风 湿药 、 柳氮 磺胺 服药 期 间应定期检查血象 ,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药物保存和不 良反应 ,一般药品存储 应避光 、 密封 、 阴凉干燥处保存 , 有些药品性质特殊 , 如甘精 胰 岛素 、 破伤 风 注射 液 、 重组 人粒 细胞 因子 , 需 在 都
低温 2 8 ℃~ ℃存储 , 避免 室温 过高造 成药 物变 质 。同 时要 告诉 患 者注 意检 查药 品有效 期 , 相 当一 部 分 有 患者认 为 中成 药 没有 有效 期 ,过 期 也可 以服用 , 这

近年来 ,患者对药物安全性 的认识普遍提高 , 些药物治疗作用低 , 安全系数小 、 毒副作用强。如
就需要药师告诉 患者疗效会降低 ,且产生毒副作 用, 对身 体造 成危 害 。
4 总结
多年来 ,药师仅仅具备调配质量合格 的药 品,
所 从 事 的药 学 专 业 得 不 到 重视 , 而 久 之 , 学人 久 药 员 对本专 业不 再有 激情 。开展 门诊 药房 药物 咨询 以
来, 广大 药 师 逐 渐 明确 了 自己 的位 置 , 立 起 对 药 树
膜吸收作用快 。 依从生物钟规律( 下午各出现一 上、 次 血 压 高 峰 , 11 1次 的长 效 药 品 以晨 7时 为 最佳 3
服 用 时 间 , 宜在 睡前 或 夜 间服 用 )服 用解 热 镇 痛 不 ,
药属于对症治疗 , 用药后体温改变 , 可能掩盖病情 ,
影 响疾 病诊 断 , 严格 掌 握 用 量 , 次用 药 应 间 隔 4 两 6, h 多饮 水 和补 充 电解 质 , 宜 饮 酒 或 含 酒 精 的饮 不 料, 已在 餐后 服 药 。不 宜 同时服 用 两种 以上 的 解热

中药剂量与治疗的关系

中药剂量与治疗的关系
为 8 。 6 4 典 型病 例
文 章 编 号 :O 7 39 2 0 ) 7 0 7 - 0 1O —2 4 ( 0 80 - 0 2 1
笔者 自 2 0 03年 ̄2 0 , 0 7年 应用 自拟黄芪远志汤治疗病毒
性心肌炎 3 例 , 6 取得一定 的疗 效 , 现报道如下 。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 3 例 患者 中, 2 , 1 ; 6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5 1 ~2 岁, 病程 0 5 . ~8年 , 平均年龄 7 2岁 。 .
维普资讯
7 2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0 年第 2 卷第7 08 9 期
自拟 黄 芪远 志汤 治 疗病 毒 性 心肌 炎 3 例 6
李 学勇 ( 南省 楚雄 市人 民 医院 ,云南 楚雄 6 5 0 ) 云 7 0 0
关 键 词 : 毒 性 心肌 炎 ; 芪远 志 汤 ; 会 病 黄 体
症 状控制或好转 , 实验室 检查 正常或 好转 。( ) 电图好转 。 2心
中图分类号 : 2 6 2 R 5 .
文献标识码 : B
() 3 X线检查心脏 阴影有所缩小 , 但心胸比例大于 5 %; O 无效 : 症状体征及心电图 、 X线无改 善。
3 2 治疗结果 . 治愈 1 例 , 5 好转 1 例 , 6 无效 5例 , 总有效率
常于感 冒后诱 发 。查体 : 率 1 8次/ , 心 1 分 律不 齐 、 电图示 : 心
频 发 性 室 早 , T 段 下 移 , 电 轴 左 偏 3 。 心 肌 酶 , OT、 S 心 5。 G
临床症见 : 心悸 、 闷、 胸 乏力 , 口干唇燥 , 舌红少津 , 脉细数 或结 代, 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型。 2 治疗方法 采 用 自拟黄 芪远 志汤治 疗 , 方药 组 成 : 黄芪 4 g 炙远 志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3.白喉
有报导用单方益母草汁外涂治疗白 喉,效果显著。其用治50余例,除一例 并发肺炎外(住院一小时即死),其余 均获痊愈。轻症只涂抹二三次即愈,重 症住院40多例,只有两例结合注射白喉 抗毒素,其余全部都单用本品涂抹咽喉, 其粘液和伪膜甚易唾出,一般在2~5天 内,即行痊愈。
11
益母草液制法:用鲜益母草叶捣汁, 纱布滤过,挤出液汁,再加20%的食醋, 调和备用。用时以棉签蘸涂患部,1~2 小时一次,若见呼吸困难,呈阻塞状者, 应深入喉部涂抹,使沾液容易唾出。推 其所以奏效,因为用鲜汁而加强了破血、 消痈、解毒等作用。
5
1.水肿
“调经活血”时,其用量一般为 9~15g,倘作“利水消肿”之用,则需大 量,始能奏效,益母草之利尿作用,我 在临床观察,每日用30~45g尚不见效, 嗣加至60~90g,始奏明显之效。尝用治 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之候,奏效甚速, 处方:益母草60g,泽兰叶20g、白槿花 12g,甘草3g。
2
所以中药用量与作用的关系值得我们 注意,日人渡边熙氏曾说:“汉药之秘 不告人者,即在药量。”兹就近人及笔 者实践所及举例说明。
3
一、益母草
本品辛苦微寒,主要作用是活血调经, 多用于月经不调,产后血胀及打扑内损 瘀血等症。虽然《本经》曾提及“除水 气”的效用,但后世应用者甚少。
4
事实上,《本经》所言,是确切可信的, 至于以之用治高血压、白喉等疾患,则 前贤并未论及,其所以能产生这些新的 作用,都与增加用量有关。
12
二、荠菜
甘温无毒,诸家本草均谓其能利肝明 目,益胃和中,调补五脏。共主要作用 有二:一为止血,用于咯血、崩漏;二 为止痢。荠菜煎剂与流浸膏均有直接兴 奋子宫等平滑肌及缩短动物凝血时间, 降低血压等作用。子、花入药,其用量 一般均在10~15g。但民间单方用大剂 量治尿滞留及乳糜尿颇有著效。
13
学术经验报告
中药用量与作用之关系
南通市中医医院首任院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朱良春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
1
中药的用量,主要根据患者的体质、 症状、居住的地域、气候和选用的方剂、 药物等进行考虑。由于使用目的的不同, 用量也就有所不同。同一药物,因用量不 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或产生新的功能, 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1.尿滞留
本品服后能于6~24小时内恢复自动排 尿,迅速痊愈。唐《药性本草》:“补 五脏不足,……治腹胀”。《大明诸家本 草》:“利五脏”。因此对热性病后排 尿障碍有调整恢复的作用。药理研究证 明它有直接兴奋子宫等平滑肌的作用, 属于平滑肌组织的膀胱,必然也同时会 得到兴奋、收缩而排尿的效果。每日约 取新鲜荠菜250g,轻者减半,煎汤,每 三四小时服一次,连续服之,直至奏效 为度。
8
其有效成分,茺蔚素在1:50000~ 100000的浓度,对动物血管有显著的扩 张而使血压下降,并有镇静中枢神经系 统及拮抗肾上腺素的作用,但用量也必 须增至60g以上,始获显效。
9
处方:益母草60g,杜仲、桑寄生各 15g,甘草3g。随证加减:肝旺头痛者 加夏枯草15g,嫩钩藤20g,生白芍9g, 阴虚者加女贞子、川石斛、大生地各9g。 连服二剂后,血压即见下降,续服5~7 剂,可获稳定。
6
随证加味:风水型者加麻黄2g~4.5g; 实热型者加大黄4.5g,生黄柏9g:气血虚 弱者加当归10g,黄芪皮15g。此外,对 于单腹胀或其它水肿,均可用本品90g加 入辨证论治方中,以增强“利水消肿” 之作用。
7
2.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症,特别是产后高血压症, 有显著清肝降逆作用。因其辛苦微寒, 入心、肝二经,《别录》曾谓其“子疗 血逆,大热,头痛,心烦。”引申之以 治高血压症是可以理解的。
17
1.妊娠恶阻
张仲景《金匮要略》但后 人因《别录》载有“堕胎”之说,遂畏 而不用,余用半夏为主药治疗恶阻,无 一例失败。从前均逕用生半夏,嗣以部 分患者有所疑惧,乃改用制半夏,效亦 差强人意,但顽固者则非生者不愈。
18
处方:半夏9~18g ,决明子12g(炒 打),生赭石15g,旋复花9g(包), 陈皮3g。水煎取一碗,缓缓服下;如系 生半夏,则每次仅饮一口,缓缓咽下, 每隔15分钟,再服一口,约半日服完, 不宜一欲而尽。恒一剂即平,剧者续服 之。
14
2.乳糜尿
相当于“膏淋”之候,其病因约之 有二:一属湿热下注,一为“中气不足, 溲便为之变”,清气不升,下元亏损, 精微不能固摄。前者易治,后者较为顽 固。我尝用景岳举元煎加味或张锡纯氏 膏淋汤,收效尚属满意,但部分疗效不 显时,一经加用荠菜花45g~90g后,即 能提高疗效,逐步向愈。
15
处方:潞党参9g,生黄芪18g,炙升麻 8g,怀山药24g,生白芍、菟丝子各9g, 芡实15g,荠菜花45g。水煎,分二次服, 每日一剂。连服四五剂后,即见效机, 持续服15~20剂,可以向愈。由丝虫病 引起者,应加炮山甲3g,制昆布9g,萆 薢12g。
21
3.支气管扩张症 凡经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而咳呛痰 多者,用姜春华教授拟方加味,连续服 之, 有较佳的效果。
16
三、半夏
因生半夏辛温而燥有毒,所以一般多 以姜制,并减小其用量,用于和胃降逆、 燥湿化痰,有显著的效果,关于生半夏 的有毒、无毒的问题,生者固然有毒, 但一经煎煮,则生者已熟,毒性大减, 余迭用生半夏9~18g治疗妊娠恶阻,恒 一剂即平,历试不爽,从未见中毒及堕 胎之事例。而治疗痰核及支气管扩张、 疟疾等症,非生用较大量不为功。
19
2.痰核
李时珍《纲目》:痰涎之为物,随气升 降,无处不到,倘入于筋膜或皮里膜外 者,则将遍身起筋块,如瘤如栗,皮色 不变,不疼不痛;或微觉酸麻。我除部 分用控涎丹治疗外,部分体质较虚者, 则以生半夏为主药,辨证施治,随证加 味,奏效甚速,一般2~4周左右,可以 逐步消失。
20
处方:生半夏9g,白芥子9g(炒研 包),生牡蛎24g,制海藻、制昆布、 大贝母各9g,炙姜蚕12g,生姜二片, 每日或间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痰多 者加陈京胆8g,海浮石12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