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

合集下载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一、引言
在语言学领域中,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认知过程的分支学科。

通过研究人类认知系统如何处理和理解语言,认知语言学试图探寻语言习得、语言使用以及语言理解背后的认知机制。

本文将深入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相关实践应用。

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结合了心理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它关注如何人类的认知系统利用符号系统来组织和理解语言,探究语言如何影响人类思维和表达方式。

认知语言学强调个体在语言过程中的认知能力和处理方式,从而揭示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语言认知过程。

其中,实验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揭示出不同语言任务对认知系统的影响。

另外,神经科学方法、计算模型和语料库分析等也被广泛运用于认知语言学研究中,从不同角度揭示语言处理的认知机制。

四、认知语言学的实践应用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语言教学、心理治疗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理解语言认知机制,我们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语言学习效率;或者通过干预认知过程,帮助患有语言障碍的个体进行康复治疗;同时,认知语言学还为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五、结论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不仅为理解人类语言认知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应用性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深入研究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将继续推动语言学领域的发展,并为人类认知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解读

认知语言学解读
• 朗奴·兰盖克 (Ronald Langacker,1942年12月27日-): 认知文法的提倡者。
• 戴浩一: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教授, 是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学的华人。
• 王士元: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学系暨中研院院 士,另一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学的华人。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 原型 • 范畴化、基本范畴 • 上下位 • 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孕育,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1987年,美国
莱考夫《范畴》的出版,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形
成;1989年,勒内·德尔文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
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标志着认知语
言学的正式诞生。90年代中期以后,认知语言学
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 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
• 乔治·雷可夫 (George P. Lakoff1941年-):认知语言 学的其中一位创立者,提倡比喻(隐喻)是日常语言 活动中的必须认知能力。
• 2.范畴化:
范畴化,也叫做归类,是比较的一个特例。 一个范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 类别的参照标准,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 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标例示这一标准,不 完全符合的目标是对标准的扩展。
范畴化,简单地说,就是把不同的事物归为同 一类型的过程。例如:人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把 不同的人统称为“人”,这就是一种范畴化。
认知语言学 Cognitive linguistics
目录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定义、 背景、代表人物)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三、思考探究 四、认知语言学的优与缺 五、认知语言学在中国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在
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在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知识的根本。
学科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朗 奴·兰盖克提出空间语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 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 尔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y) 召 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 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 入稳步个特例。一个范 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类别的参照标准, 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 标例示(instantiate)这一标准,不完全符合的目标是 对标准的扩展(extension)。
经典范畴理论的如下特征 1 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 要条件决定 2 特征是二元 3 范畴具有清晰边界 4 范畴 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原型 范畴化、基本范畴、上下位 命题模式、意象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意象图示
1.原型(prototype):
是物体范畴最好、最 典型的成员, 所有其他成 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 型性。
eg1.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而对于 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 麻雀; 麻雀在中国人的认 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结构和语言运用的学科,旨在探讨语言如何被思维和认知过程所影响,以及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是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个体获取、处理和组织信息的心智活动,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

认知的概念在认知语言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知觉、注意、记忆、理解、推理、解决问题等。

通过研究认知过程,我们可以揭示语言的运作方式,了解语言的发展和演变,探究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认知能力的产物。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语言我们可以表达和交流想法、情感和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贯穿了我们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记忆、决策、推理等。

通过语言,我们能够思考、表达和理解世界,从而塑造我们的行为和认知模式。

认知语言学还关注语言知识的获取和处理过程。

认知过程涉及到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通过这些过程,我们可以获取语言知识、理解语言信息、产生语言表达。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认知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认知语言学还研究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工具,它还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能力。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构建概念、理解抽象概念、解决问题、进行推理和思考。

不同的语言体系和语法结构会对个体的思维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也是语言和认知之间相互作用的体现。

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认知不仅仅局限于个体的心智活动,还包括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我们传递文化价值观念、观点和传统。

认知语言学强调在研究语言现象时要考虑到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只有深入理解文化的影响,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在总结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是一个核心概念,涉及到个体的思维活动、语言知识获取和处理过程以及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乔治·雷可夫 (George P. Lakoff;/ˈleɪˌkɔf/,1941年-):认知语言 学的其中一位创立者,提倡比喻(隐喻)是日常语言活动中的必须认知能 力。
马克·詹森 (Mark Johnson:
朗奴·兰盖克 (Ronald Langacker,1942年12月27日-):认知文法的提 倡者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Gilles Fauconnier (1944年8月19日-)
Charles J. Fillmore
William Croft Michael Tomasello (1950年1月18日-)
戴浩一: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教授,是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 学的华人。
王士元: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学系暨中研院院士,另一少数专长于认 知语言学的华人。
认知语言学 Cognitive linguistics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三、认知语法学 四、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五、认知语言学优与缺 六、认知语言学在中国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脱胎自认知心理 学或认知科学,大约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开始成型。 认知语言学涉及电脑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 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当时仍很火热的生成 语言学,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从基本上都必 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

识解 认知语言学

识解 认知语言学

识解认知语言学1什么是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指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人类语言产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认知规律。

它提出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是一种思维能力,即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言不再是一种外部工具或符号系统,而是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的一种认知过程。

2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2.1语言的认知机制在语言的认知机制方面,认知语言学关注的是人怎么使用和处理语言的。

对于人类在口语和书写上的语言表现,认知语言学能够研究和解释语言的结构、句法、语法、词汇等方面的问题。

2.2语言的语用功能在语言的语用功能方面,研究人们是如何通过语言实现社交交往、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等目的的。

通过研究我们使用语言的目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的使用规律。

2.3语言的心理过程在语言的心理过程方面,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人类在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使用中的心理机制和认知规律。

它探究的是人类大脑如何处理和理解语言,是一种更深入的研究。

3认知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的区别和传统语言学相比,认知语言学更加注重语言的使用和语言背后的思维机制。

传统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而认知语言学则注重人怎样使用语言去产生意义的。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言不再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基础,而是思想产生的一种机制。

4认知语言学的应用认知语言学在教育、翻译、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认识到语言的认知本质,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发教育工具,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翻译质量和语音识别能力,让人们更便捷地使用语言和进行人机交互。

5总结总体来说,认知语言学强调了语言和人的思维过程密切相关的认知机制,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语言行为、推理和意义生成的本质。

它将语言领域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更加深刻的层次。

认知语言学关键概念 商务印书馆

认知语言学关键概念 商务印书馆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语言、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认知语言学中,有一些关键概念是必须要了解的,它们对于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认知语言学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介绍及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一、认知语言学1.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和认知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语言的认知过程,包括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以及语言对于认知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试图通过研究语言的认知机制来解释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习得等现象。

二、认知语言学的关键概念2. 范畴化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的认知过程。

范畴化在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帮助人们理解和记忆词汇、句法等语言要素。

范畴化也体现了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密切关系,它是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的基础。

3. 形式规则形式规则是指语言中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等形式上的规则和模式。

在认知语言学中,研究者关注形式规则在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中的作用。

形式规则帮助人们构建语言结构,理解语言信息,是语言功能实现的基础。

4. 语义网络语义网络是用来表示词汇和词语之间关系的模型,它将语言知识组织成网络状结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词汇或概念,而边表示它们之间的关联。

语义网络在认知语言学中被广泛应用,可以用来解释词语的含义、句子的语义关系等。

5. 语篇分析语篇分析是对语言使用的理解和分析,它涉及到语言的语义、句法、语用等多个层面,旨在揭示语言实际使用的规律和特点。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篇分析有助于揭示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在交际和交流中发挥的作用。

6. 意象与概念意象与概念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主题,意象是人类在感觉和感知中形成的多维图像和场景,而概念则是人类对事物的一般性认知和归纳。

意象与概念在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帮助人们理解语言信息、构建语言意义。

7. 资源限制理论资源限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它认为人类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资源限制,包括注意力、记忆、语言处理速度等。

认知语言学导论

认知语言学导论

认知语言学导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认知过程的学科,它的发展源于20世纪70年代。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它探讨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和机制,以及语言与思维、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1. 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指人们对语言的规则、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认知。

它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人们理解和使用语言的前提。

2. 语言使用语言使用是指人们将语言知识应用于交际过程中的行为。

它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语言的非语言化表达形式,如手势、面部表情等。

3. 语言认知语言认知是指人们对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

它涉及到人类大脑的神经机制、心理过程和认知能力等方面。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语言知识的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探讨语言知识的认知机制,即人类大脑如何理解和处理语言信息。

它研究语言知识的获取、存储、组织和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语言知识与其他认知能力的关系。

2. 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即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如何理解和表达语言信息。

它探讨语言使用的语用、语境、语言变异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关系。

3.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即语言如何影响和反映人类思维过程。

它探讨语言的概念、类比、隐喻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认知的关系。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 行为实验行为实验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对被试者的反应时间、错误率等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来探讨语言认知的机制和规律。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理解带有否定词的语句时,需要花费更多的认知资源,反应时间更长,错误率更高。

这表明否定词对语言理解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2. 神经影像技术神经影像技术是认知语言学的另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对被试者的大脑活动进行监测和分析,来研究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

例如,一项研究使用fMRI技术发现,当人们听到语言信息时,大脑的听觉区、语言区和认知控制区都会被激活,说明语言认知涉及到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认知语言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旨在探讨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指的是个体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思维、学习、记忆等心理活动。

语言则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通过语言我们能够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图。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言的认知结构、语言习得、语言运用等方面。

通过对认知过程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产生和使用机制,揭示语言习得的规律,促进语言教学和语言治疗的发展。

本文将就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会概述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分析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认知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介绍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意义,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希望能够全面深入地探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认知角度和理解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以及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我们将探讨认知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

同时,本文还将总结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意义,以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讨语言习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让读者对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2.正文2.1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习得和使用过程中认知机制的学科。

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指的是指认知过程,即个体对信息的感知、思考、理解和记忆等心理活动。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习得和使用离不开认知过程,语言是认知活动的产物。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知识创造未来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习得、使用和理解的学科。

它探讨语言与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
言学的核心观点是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人们
通过语言来组织和表达他们的思想。

这门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语言习得、语言产生、语义理解、语音和语法结
构的认知过程等。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研究,包括实验和观察。

通过实验研究,认知语言学家试图了解语言的认知过程,
例如我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结构的。

观察研究则致
力于观察和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的方式和策略。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知语义学,
它关注语义的认知过程和概念的表示。

另一种是认知语言
处理模型,它试图解释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包括语言习得、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语法分析。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它对教育、
语言治疗、机器翻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此外,认知语言学还与其他学科,如神经科学、计算机科
学和心理学等有着广泛的交叉研究。

1。

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

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

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第一讲:认知语言学概述本讲的主要目的是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它在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性。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学科,探索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人类认知的过程。

通过运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理论,认知语言学试图理解语言产生、理解和运用的认知机制和规律。

第二讲:语言和认知本讲将探讨语言和认知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们将分析语言如何反映人类的思维机制,以及思维如何通过语言表达。

通过探索人类语言的特点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理解语言是如何帮助我们组织和交流思想的。

第三讲:语言的结构本讲将重点研究语言的结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

我们将探讨语音是如何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如何构成句子,以及语法和语义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含义。

第四讲:语言的使用本讲将关注语言的使用,包括语用学和交际行为。

我们将探讨语言是如何用于实际交流中的,并研究语言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规则和效果。

第五讲:语言的变化本讲将研究语言的变化和语言变体。

我们将探讨语言是如何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

通过了解语言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第六讲:语言的习得本讲将关注语言习得的过程。

我们将研究儿童如何习得母语,以及成人如何学习第二语言。

通过探索语言习得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的过程和困难。

第七讲:语言的障碍本讲将探讨语言障碍的原因和特点。

我们将研究语言障碍的种类和症状,以及语言障碍对个体日常交流和学习的影响。

通过了解语言障碍,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有语言障碍的人群。

第八讲:语言与思维本讲将深入研究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通过探讨语言如何塑造和影响人类思维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不同文化之间的认知差异。

第九讲:语言的演化本讲将关注语言的演化和起源。

我们将研究语言在人类进化中的角色,以及语言起源的理论。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
1. 语言是认知能力的产物,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产物,语言的习得和使用与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人们通过认知能力来理解和表达语言,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反映了人类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

2.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不仅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不同语言对世界的描述和理解有着不同的方式,这反映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3. 语言的习得与认知发展相关,认知语言学研究了语言的习得过程,认为语言的习得是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的。

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展现出对语言规则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这反映了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

4. 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依赖于认知过程,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依赖于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推理和概念形成等。

人们在理解和表达语言时会运用各种认知策略和技能,这决定了他们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总的来说,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强调了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密切关系,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来理解语言习得、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过程。

通过研究认知语言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人类认知能力的特点,这对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知语言学》课件

《认知语言学》课件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的意义可以通过意象图式来理解,如 “路径图式”、“容器图式”等,有助于学生理解语篇的 意象和意义。
语篇的认知模型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的生成和理解依赖于人们的认知模型 ,如“事件框架”、“信念-愿望模型”等,有助于学生 理解语篇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05
认知语言学的未来发展
认知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人机交互
研究如何让机器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实现更加 自然和高效的人机交互。
信息检索与推荐
探究如何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更加精准地检 索和推荐信息内容。
THANK YOU
比较不同语言的认知模式
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认知结构和表达方式,揭示语言的共 性和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语言学
研究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使用背后的认知机制,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 果。
语言与文化认同
探究语言如何塑造和反映文化认同,理解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 要角色。
认知语言学的技术应用研究
自然语言处理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然语言处 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认知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
01
研究语言与认知心理过程的相互关系,探究语言习得的机制和
过程。
认知语言学与哲学的交叉
02
探讨语言与意义、真理、知识等哲学问题的关系,深化对语言
本质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03
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机器对人类语言的
认知理解和生成。
认知语言学的跨文化研究
语言的动态性
语言的动态性
语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 会、文化和认知的变化而不断发
展变化。
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动态性表现在词汇、语法和 语义等方面的演变,这些演变是由 社会、文化和认知的变化所驱动的 。

认知语言学的分类

认知语言学的分类

认知语言学的分类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语言能力及其认知机制的语言学派别。

其研究范围包括语言的认知和运用过程,语言的逻辑结构及其对人类思维的影响等。

认知语言学在语言学及其他相关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语义学、句法学、语音学、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

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语义结构。

其研究范围包括词汇的语义、句子的含义、语义逻辑等。

语义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语料库的分析和认知实验的数据收集。

句法学是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组织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句子和短语的结构、语法规则和语法关系等。

句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语言分析和实验研究。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和音位系统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语音的构成、语音音位的规律和语音变化等。

语音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语音分析和实验研究。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和功能。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语言分析和实验研究。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心理过程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语言在认知和心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认知实验和神经科学的技术研究。

总体来看,认知语言学的分类覆盖了语言学的多个领域,涵盖了语言的各个层面,从语音到语义,再到语用和心理过程。

这些分类提供了一个更加细致和全面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究语言的本质和特点。

认知语言学外语教育学(一)2024

认知语言学外语教育学(一)2024

认知语言学外语教育学(一)引言概述: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认知关系的学科,它为外语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

本文通过几个大点来探讨认知语言学在外语教育学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包括其在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听力和口语训练以及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育学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文:1.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描述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和目标- 解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如心理语言学和语言认知处理等- 探讨认知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心理学、神经科学等2. 认知语言学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词汇认知的过程和机制- 探讨词汇教学中的认知策略,如语义网络、联想记忆等- 讨论认知语言学对词汇教学的影响和启示3. 认知语言学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阐述语法认知的概念和特点- 讨论认知语法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如意义导向教学、概念映射等- 总结认知语言学对语法教学的价值和意义4. 认知语言学在听力和口语训练中的应用- 分析听力和口语认知的过程和特点- 探讨认知语言学对听力解码和口语产出的影响- 讨论认知语言学在听力和口语训练中的策略和方法,如认知负荷理论、语篇分析等5. 认知语言学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阐述写作认知的过程和特点- 探讨认知语言学对写作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讨论认知语言学在写作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如思维导图、意义导向写作等总结: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与认知关系的学科,对外语教育学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语法、听力、口语和写作等方面的教学。

词汇教学可以通过认知语言学的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和运用能力;语法教学可以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听力和口语训练可以借鉴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负荷理论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写作教学可以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在认知心理学中,认知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人类语言能力和思维过程。

一、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语言能力和思维过程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的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过程。

认知语言学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语言的本质,旨在了解人类语言能力的神经基础和认知机制。

1.1 语音知觉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音,而语音的知觉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认知语言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们在听取语音时通常会将其分解为语音的不同部分,比如音位和音节。

1.2 语义和句法语言的另一个关键方面是语义和句法。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法,在语法的帮助下,人们能够产生无限的、合乎语法的句子。

语义则是指句子的意义,它包括单词之间的关系、上下文以及语言中的语音、触感、视觉和其他感官信号。

1.3 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和发展趋势。

二、对比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则是以比较的方式研究语言,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来揭示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相比于认知语言学而言,对比语言学更注重语言的文化因素以及语言与文化的相互联系。

2.1 语言的分类对比语言学的第一步是语言的分类。

语言可以按照某些特征分类,比如语音、语法、词汇等。

通常认为,语言可以分为语系、语族和语种。

语系是指互相间有关联的语言,如印欧语系、汉藏语系等。

语族则是指具有同一祖先语的语言,如日耳曼语族、斯拉夫语族等。

语种则是指特定语言的不同形态,如英语、德语、法语等。

2.2 语言的结构对比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的结构。

语言结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结构。

比如,中国话与英语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就很大,这导致两种语言都有独特的语音系统和特有的音素。

2.3 语言与文化对比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在认知语言学中,拟象性包括的范围更 广,是一种更抽象意义上的相似。通常 语法上的拟象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 分拟象,就是语言结构的单位跟概念结 构单位一一对应,另一个是关系拟象, 就是语言结构单位间的关系跟概念结构 单位间的关系一一对应。
语法化研究
语法化通常是指语言中意义比较实在的 词逐渐转化为意义虚灵的表示语法功能 的语法成分的过程或现象
4、隐喻由两个域构成,一个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一个结构 相对模糊的目标域,隐喻就是将前结者的图式结构映衬到目标域 上,让我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
5、隐喻映射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经验。一 个隐喻一旦建立起来,为大多数语言使用者所接受,就会反过来 将自身的结构强加于真实生活之上,从而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实 现。
突显观
语言结构中的的信息的选择与安排是由 信息的突显度决定的
注意观
用语言所表达的实际上只反映了事件中 引起我们注意的那些部分,而对事件过 程中的一些其他细节在语言中却得不到 体现
古典范畴理论
1、范畴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决定。 2、范畴的所有特性均为二元的。用逻辑语言
来表达的话,一个特性只可能有两个值,/+/ 或/—/。 3、各范畴有自己界定清晰的边线。一个范畴 一旦建立起来,就将世界分为两部分——属 于该范畴的部分和不属于该范畴的部分。 4、范畴的所有成员均地位平等。凡是具备了 某范畴所有充分必要条件的个体即为该范畴 的成员,凡是不具备该范畴所有充分必要条 件的个体却不为该范畴的成员。
第八章认知语言学派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现代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研 究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一个新的语言学流 派,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现象的 一种研究方法,它既可动用认知科学的 理论来解释语言现象,又可通过研究语 言现象发现语言中有关人类认知的规律 性的东西,进一步揭示认知和语言间的 关系。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两种分支学科,两者都致力于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并通过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来揭示语言背后的思维和文化心理机制。

本文将分别介绍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一、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问,主要研究语言使用时的上下文信息和语言交际行为特征。

语用学主要关注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意图和交际目的,研究语言使用的表达方式和交际效果。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语义和语用之间的关系、语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等。

语用学主要应用于语言教学、翻译、新闻传媒等领域中。

语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 言语行为分析:研究语言使用时的言语行为特征,包括陈述、命令、请求、辞职等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

2. 话语分析:研究话语结构、话语的上下文信息、话语的语言功能等,通过话语分析可以揭示话语的隐含意义和语言背后的交际意图。

3. 礼貌原则分析:研究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遵循的礼貌规则,包括自我批评、委婉表述、让步等;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礼貌原则的差异。

二、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认知的学问,主要研究语言的认知过程和语言认知的神经基础。

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是社会认知理论,即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认知现象,语言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机制密切相关。

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理解、产生和运用的过程,包括语音知觉、词汇学习、语法知识表示和运用、语言创造等方面。

认知语言学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语言治疗、语言评估和语言教育等。

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 知觉和认知实验:通过实验测试、心理测试等方法研究语言认知过程,比如音素辨别实验、视听口语信息处理实验、语音流畅性测验等。

2. 脑成像技术研究:通过磁共振成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研究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和脑区活动特征;3. 语料库分析:通过分析大量语言材料,研究语言的语义、语法规则和统计模式等。

综上所述,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两者都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期望通过研究语言的规律来揭示语言背后的思维和文化心理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Goldberg构式语法的理解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的、基于认知语言学而形成的一种语言研究的新方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对比较完善的语言学理论。

构式语法理论一面世,很快引起语言学界的瞩目,目前已经成为国际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当然,国内也有不少学者介绍其理论,或运用该理论尝试解释现代汉语的一些语言现象,亦或对该理论加以评论。

构式语法理论是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的,通常被看作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符合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完形原则,与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具有密切的联系。

框架语义学是研究词义及句法结构的一种方法,从词汇语义视角阐释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认为要理解词语的意义就必须先具备概念结构,语义框架为词义的存在及其使用提供了背景和动因,为语义的描述与表征提供了思路,对构式语法理论是一个语义上的补足。

构式语法理论是在对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形式语言学理论反思的结果。

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认为,语法格式是由生成规则或普遍原则的操作而产生的,表层结构的背后还有深层结构,不同的语法结构之间可以转换。

构式语法理论则区分了动词的论元结构与构式结构,主张用构式义来解释语言中各种句法格式的语义,认为句法不是生成的,词汇项和语法结构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每个句法格式本身表示某种独立的意义,不同的句法格式有不同的句式意义。

Goldberg是构式语法理论建设的领军人物之一。

在1995年出版的专著《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Goldberg 建立了自己的构式语法理论框架。

她表明,她的构式语法理论是在Fillmore,Lakoff等人的构式语法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Goldberg认为,如果某一结构的特征不能完全从语法中业已存在的其他结构的相关知识推知,该结构可确定为独立存在的构式:C 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 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Fi,Si〉,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

构式被认为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如果短语型式的形式或意义的某些方面不能从其构成成分的特征或其他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那么该短语型式是一个构式。

也就是说,我们在语法中提出某个构式的原因是该构式的意义和\或型式不能从语言中已经存在的其他构式中综合推导出来。

由以上定义可知,构式和其内部成分之间虽然相互联系却各自独立,构式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单词意义的相加,构式有其独立的意义,构式之间也存在相互的联系。

与其他研究方法(如词汇语义规则)相比较,构式语法着重解决动词和构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词汇规则方法通过表述规则本身仅仅含蓄地表达了这层关系。

因此,Goldberg指出自己的构式语法存在以下优越性:第一、避免动词的不合理的义项。

动词的很多用法是由结构赋予的,而不是自身固有的。

例如:(1) He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2) She baked him a cake.在这两个句子中,按照我们的语感动词都不需要直接宾语补语。

例(1)中,词汇语义理论认为sneeze虽然是不及物动词,但实际上有带三个论元的意义,即“X通过打喷嚏致使Y移向Z”。

例(2)中,bake也有一个带三个论元的特殊意义:即施事论元、主题论元和心中的接受者论元。

也就是说,bake的一个意义就是“X有意致使Y领有Z”。

在构式语法的研究中,我们认为关于致使移动、有意转移、或致使结果的最终解读可以归结于不同的构式,我们认为框架构式本身可以提供论元。

例如,我们认为双及物构式与施事、受事和接受者角色直接相连,因而制造类动词可以在该构式中出现。

构式本身具有意义,句子的整体意义并不是直接由其构成成分决定的。

因此,例(1)中的带宾语用法是由整个动补结构决定的。

例(2)的bake的“给予”义是由所在的双宾结构这种构式赋予的。

第二、避免循环论证。

乔姆斯基的“管辖和约束”(GB)理论存在着循环论证问题,比如认为一个句子的论元结构是句中动词可带论元数目的投射,而他们在确定动词的论元数目时,又是根据动词在句子中带论元的多少。

例如:(3) a. The horse kicks.b. Pat kicked the wall.c. Pat kicked the football into the stadium.d. Pat kicked Bob the football.e. Pat kicked his way out of the operating room.上述用例的kick可以带不同数目的论元,如果单从动词出发,就会出结论:有多个不同论元结构的kick,不同的句式是不同kick投射的结果。

GB理论的分析既繁琐,不解决问题,又陷入循环论证之中。

构式语法则认为,某个动词是n 元动词,因而有n 个补语当且仅当该动词有n个补语。

kick实际上只有一个,它的多种用法是由不同的构式决定的。

第三、保证动词语义的经济简单。

例如:(4) a. She slides the present to Susan/to the door.b. She slides Susan/*the door the present.可能有人认为上述两句话的slide并不相同,因为第一句话中Susan和door 都可以用,而第二句话中只有Susan可以用。

然而从构式语法的角度看,这种差别是由两个不同的构式决定的,在双及物构式中,动词的目标论元必须是有生的。

即Levin所说的,每当动词出现在一个不同的构式中时,该表达式的语义(和受到的限制)也不同。

但是这些差别不必归结于不同的动词意义,归结于构式本身更为经济。

第四、维持组合性。

如果承认结构独立意义的存在,就可以保留复合性,即一个表达式的意义来自词汇意义和结构意义的总和。

这样可以避免形式学派所认为的,句子的句法和语义分别独立地来自主要动词的投射。

第五、具有有关于句子理解试验的基础。

来自儿童语言的习得的证据显示,构式意义确实是存在的。

我们知道,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对构式语法的产生影响很大,他的“意义是相对于情景而言的”,说明意义通常被定义为于某个特定的情景或背景框架相连,且该情景或框架自身有着高度的组织。

例如bachelor(单身汉),通常被简单的定义为“没有结婚的男子”。

Fillmore指出bachelor实际上是相对于文化知识中的背景框架而定义的。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用bachelor来描述某个特定的未婚男子并不适宜。

比如说教皇、男同性恋人猿泰山或某个刚举行过成人仪式的年轻人是否可以称为bachelor?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不能确定bachelor是否适用,因为定义bachelor背景框架的某些方面并不存在。

虽然说很多时候我们会拿名词来作为说明框架语义学的例子,但是不能认为名词的意义和动词的意义在本质上有所不同,因为名词通常可以被引申作为动词使用。

但像名词一样,动词也包含框架语义的意义;也就是说,动词的意义必须参照包含了丰富世俗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背景框架。

这种与动词相连的丰富的框架语义知识可以用来解释1)副词和附加语的适宜使用;2)构式的解读和翻译;3)替代(或阻塞)过程;4)正确的推论。

除非我们规定副词和附加语的分布、替代、解读和推论不属于语法研究的领域,否则词条必须包括这些知识。

但是如果我们把基本句子类型看作是论元结构构式,而且认为在多个论元结构构式中出现的实际上是同一个动词,除了了解动词意义的性质之外,还要清楚构式意义的性质是什么,以及某个特定的动词何时能够出现在某个特定的构式中,即动词与构式之间的关系。

Goldberg对构式意义的性质主要提到语法构式的多义性,即一个构式所表达的语义是一个由中心义和一些延伸义组成的语义系统或范畴。

英语双及物构式可以被看做是构式多义性的一个实例,同一个形式对应于不同但却相联的意义。

双及物构式的中心意义可以被看做是施事主语成功地致使一个客体转移给接收者。

例如:(5)Mary taught Bill French.(6)Mary taught French to Bill.例(5)表示Bill实际上学会了一些法语,在这里涉及到隐喻转移,而中心义是具体的转移,但大多数隐喻扩展都以中心意义为基础,因此,隐喻转移在这里是成功的。

例(6)却没有这个意义。

双及物构式并不一定表示“施事成功致使接受者收到受事”,它的语义还可以扩展为“施事在条件得到满足后致使接受者收到受事”,“施事致使接受者收不到受事”,“施事做出动作致使接受者在未来某个时间收到受事”,“施事有意致使接受者收到受事”,“施事使接受者能收到受事”。

在这里,每一个从中心意义扩展出来的分支存在的动因是语法中的其他领域也存在同样的关系。

Goldberg在《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对动词和构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也做了一些论述,认为动词表示的意义和构式表示的意义必须通过一种(时间上连续的)因果关系而整合。

然而,在1997年她的专著《动词与构式的关系》中,对动词与构式的关系做了详细的阐述。

她认为动词意义和构式意义在句子中有明确的分工:构式意义可能和主要动词意义重叠,也可能相互补充,或截然相反。

动词和构式之间主要有4种关系:增添,动态作用力,前提条件,同时进行的行为或动作。

增添就是动词明确界定整个构式的详尽意义,动词意义是构式意义的一种增添。

例如,我们认定双及物构式的意义大致为“传递”,即“x致使Y接受z”,那么诸如“give”或“pass”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就表达了这层构式意义。

但在下面的例子中,动词“toss’’就是对双及物构式的增添,因为该句不仅表不了“传递”的意义,还多了一层表示“瞬间引起的强烈移动”。

(7) Pat tossed me a pillow.动态作用力是指事件发生的因果链可以说明构式义和动词义之间的关系。

Goldberg认为动词所明确的意义必须通过一种在同一句子中发生的动态作用力关系合二为一。

动态作用力关系体现为方式、工具、结果或相互间的冲突。

例如:(8)He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9)Ken wrote his way to fame and fortune.(10) David hammered the metal flat.(11) The chef cubed the meat.(12)Pat locked Chris out of the room.在上面例句中sneeze是导致餐巾离开桌子的方式,write是得到声誉和财富的途径,hammer是使用的工具,cube表示肉被切后的结果,lock正好与致使结构的原型义“X使得Y沿着路径Z移动”相冲突,即使得Y不能发生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